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合集下载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十年生死相隔音讯渺茫,即便是强忍着不思念,你的形影也永远难忘。

如今你静卧在千里外的孤坟里,我到哪里去诉说心中的凄凉。

纵此相见了你也不会认出我,我现在是满脸尘土,两鬓如霜。

夜里我在梦中忽然返回家乡,在小屋的窗前,你正打扮梳妆。

我们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

料想年年最让我伤心的地方,就在这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

【赏析一】从标题看,苏轼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境也是现实生活状况及其精神境界的间接的表现。

词作开始,词人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妻子去世已经十年了,生死相隔,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茫然无知了。

是的,生死两茫茫。

词人接着写道:不思量,自难忘。

思量即想念人。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也就是想忘却而反而忘却不了。

这里,暗示了词人与妻子王弗的情感很深。

词人写道: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即王弗葬在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一个孤字,不但表明各自一方的孤独,而且也暗示了词人孤独与痛苦的心理。

孤坟一词引用了孟启的《本事诗徵异第五》。

其中记载了姓张的,妻孔氏赠夫诗: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

死生今有隔,相见永无困。

匣里残妆粉,留将与后人。

黄泉无用处,恨作冢中尘。

有意怀男女,无情亦任君。

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苏轼取其后两句中的孤坟来指其妻王氏之墓。

我们知道,在这十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外放密州,甚至入狱,无论在生活上,抑或在精神上都是困苦的,压抑的。

可以说,痛苦之悲,凄凉之感不言而喻。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江城子》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作品原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品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顾: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

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作品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

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生死两茫茫

生死两茫茫

1、此句的意思是这一别,再无归还的日子,永不联系,是生是死都不会知道。

改编自宋代: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如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白话文释义: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

轩:门窗。

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

短松:矮松。

【译文】十年生死呀两地茫茫,不去想也不用想,自难相忘。

千里孤坟呀何处可与你共话凄凉。

唉!纵使相逢恐怕也不会相识,我已是世尘满面双鬓如霜。

昨夜里,幽梦中,我忽然还乡。

小轩窗下你正梳妆。

相顾无言,只有热泪千行。

唉!我想——年年令人断肠。

断肠处呀!在那——一轮月光下,一个小松冈。

【赏析】这首悼亡之词,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徙知密州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

苏轼与王弗是在仁宗至和元年(1054)结婚的,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仅26岁的王弗在汴京突然去世。

至此时,恰整十年。

思念家乡,梦会亡妻,无疑是个典型的婉约词的题材,但一入东坡之手,便绝不似柳永、秦观之作。

他将豪迈、洒脱的胸襟溶入令人九曲回肠的题材之中,而使人在“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些表面凄凉的意象之中,感受到某种超旷之美。

词人写凄清悲凉,却绝不深入细腻地刻划,而是以“千里”、“十年”、“千行”及“明月夜、短松冈”这些大字眼、大景致、大画面来表现,从而化凄清为苍凉,转婉约而为豪放。

可以说,这是一首以“豪放”写“婉约”之作。

是苏轼第一首艺术上获得空前成功的豪放与婉约结合之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626(高中诗词翻译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626(高中诗词翻译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前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孟启《本事诗·征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纵使:即使。

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顾:看。

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

千里孤坟:作者妻子的坟墓。

肠断:一做断肠。

【翻译】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诗句及赏析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诗句及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诗句及赏析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文如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而作,被认为是其悼亡词中的代表作。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上阙:作者通过直白的叙述,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和痛楚之情。

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年,但作者仍然无法忘怀妻子,如今远隔千里,也无处可以倾诉自己的凄凉之情。

即使相逢,妻子可能也已经认不出自己,因为他已经满面尘土、两鬓如霜。

下阙:作者在梦中回到了家乡,看到妻子正在梳妆。

两人相视无言,只有泪水千行。

最后,作者想到每年都会让他肝肠寸断的地方,那就是明月照耀下的短松冈,那里是妻子的坟墓所在。

整首词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哀伤。

词中情感真挚,字字血泪,令人动容。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涉及诗、词、文、书、画等多个领域。

与苏轼的其他作品相比,《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有以下几个不同之处:主题: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亡妻而作,与他的其他作品相比,主题更加个人化、情感化。

其他作品的主题可能更加广泛,涉及自然、人生、历史、哲学等方面。

风格:这首词的风格较为凄婉、哀伤,情感表达更为直接、真挚。

与苏轼的一些豪放、洒脱的作品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差异。

表现手法:在这首词中,苏轼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这种表现手法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可能并不常见。

语言:这首词的语言简练、朴实,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

与苏轼的一些辞藻华丽、意境深远的作品相比,语言风格有所不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苏轼的其他作品在主题、风格、表现手法和语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小故事网时间:2016-09-01江城子(苏轼)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年5妹王闰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遗风,由此也足见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念。

死别十年,苏轼夜梦亡妻,凄楚哀惋,久蓄的情感澎湃奔涌,不可遏止,于是写下了这首着名的悼亡词。

【赏析二】本词为悼亡词名作,是苏轼怀念亡妻王弗所作。

苏轼十九岁时,与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的王弗完婚。

王氏贤良聪慧,终日陪伴苏轼读书,二人情深意切,十分恩爱。

宋英宗治平二年,王氏病逝;熙宁八年,苏轼到密州任知州。

下片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

这样幸福的生活场景,反衬出今日无处无人诉说的悲凉。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刻画梦中悲伤相见的场面,此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却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表现了深挚的夫妻情意。

直到从梦中醒来,词人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都是自己思念妻子而柔肠寸断的地方,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全词感情凝重,词人将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笔法率直,格调高尚、凄清。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一)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在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

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上。

(二)十年漫漫生死隔两茫茫。

不用去细思量,你的形影我难忘。

千里遥远的孤坟,竟无处向你诉满腹凄凉。

纵然是夫妻再相逢你也许认不出我,灰尘满面,两鬓如霜!夜里做了个渺茫的梦忽然返回故乡。

在那小门窗,她正在梳妆。

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淋淳热泪千行。

料想得到,她为惦念我年年痛断柔肠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注释】① 十年:苏轼妻王氏去世十年。

② 千里孤坟:王氏去逝后葬在四川。

【赏析】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注释|翻译|
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题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由苏轼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

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本词的悲伤基调。

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词人自己。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原文】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作者:苏轼
【乙卯(mǎo)正(zhēng)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
(wàng)。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又有“断肠处”一说)
【注释】
(1)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
(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5)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6)“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7)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8)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9)顾:看。

(10)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
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点评】
这是一首悼亡词,是为悼念妻子王弗去世十周年而作。

生死阔别,本词的时间跨度达二十年。

上阕写死别十年,一直对亡妻铭记在心,但亡妻若能见到自己,也会认不出来,因我过于衰老。

于是由悼亡到自伤,哀婉凄凉。

“尘满面”道尽十年辗转尘世,历尽坎坷和创伤。

下阕记梦,兼写生前死后。

“小轩窗,正梳妆”,既是十年夫妻生活的回忆,又是梦境。

“相顾无言”二句,状写今日失意、哀苦无处诉的情怀。

具体真实,生动传神。

全篇采用白描手法,朴素自素,字字句句流露出深沉的感情。

【赏析】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在今四川省)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神宗时,他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外放到杭州、密州(在今山东省)等处做地方宫。

又被诬陷为作诗讽刺朝廷,下狱,降职到黄州(在今湖北省)。

保守派执政后,他一度被召
回朝。

新党重新上台,他一再被贬,直到边远的琼州(在今广东省海南岛)。

他任地方官期间,较为关心民众生活,作过一些兴修水利的事情。

在文学上,他的散文、诗歌都很有成就。

他的词,突破了当时柔弱的词风,扩大了题材,境界开阔,语汇丰富,不拘声律,风格以豪迈为主,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首《江城子》作于乙卯(公元一○七五)年,这时他四十岁,在密州作官。

一次梦见了已死去十年的妻子王弗之后,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开头一句就说已经和妻子死别十年了。

“生死”,是说彼此一生一死。

“两茫茫”,是由于生死隔绝,互相情况茫然。

“茫茫”,是迷糊而看不清的样子。

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长的十年;不是暂别,而是生死的永别;不是互通音信,而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

这句词看来只是简单地记叙了事实,实际上,充满了感情。

“思量”,是想念的意思。

作者接下去说,十年来,对于死去的妻子即使不特意地思念,也自然地难以忘怀。

一个“自”字,突出了感情的深挚真诚。

王弗的坟墓远在四川彭山县,距离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有几千里之遥,所以说“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话”,当说讲。

正是在“自难忘”的思念中,作者由自己的寂寞联想到亡妻的“孤单”,也痛感到千里阻隔,甚至连到坟墓前一诉衷肠的可能也没有。

因此说,亡妻孤单单埋在几千里之外,他的寂寞、悲伤又能和谁去诉说呢!“相见”,当然已经不可能了,使作者更为悲痛的是,就算是彼此重逢,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了!这里在夫妻之情中又织进了仕途失意、饱经风霜的身世之感。

下片转入写梦。

上片已经把对亡妻的怀念写得很充分,到这里转入梦境就显得很自然,“积思成梦”,完全合乎生活的逻辑。

“夜来”,是昨夜。

“幽”,这里是远的意思。

他在叙述昨夜作梦回到家乡的时候,用了“忽”字,这就表现了他在万般思念之中,忽然能够同亡妻在梦中相见的喜出望外的心情。

以下四句具体写出梦中相见的情景。

“轩”,是有廊檐的窗。

“顾”,看。

“惟有”,即只有。

在梦中,他看到:妻子正在窗子前面梳妆打扮。

他们十年死别,一旦“重逢”,本来该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了。

所以只是互相注视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代替话语的只是满面的泪水。

这无言的注视和如泉的泪水,所包含的感情,是任何其它语言都难以表现得出来的。

最后,从梦境又回到现实,以对妻子永志不忘的深情结束。

但是,他没有直接地说出,而是根据想象,描绘了那只有明月和短松相伴的千里孤坟;并且断定,那就将是使他长此以往悲痛欲绝的地方。

这就使他的感情得到了形象化的表现,而让读者感到意味深长。

这首词,用家常话,写肺腑情,质朴自然,真挚动人,在悼亡词中,是写得很成功的。

原载:《唐宋词选讲》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
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