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十年生死相隔音讯渺茫,即便是强忍着不思念,你的形影也永远难忘。
如今你静卧在千里外的孤坟里,我到哪里去诉说心中的凄凉。
纵此相见了你也不会认出我,我现在是满脸尘土,两鬓如霜。
夜里我在梦中忽然返回家乡,在小屋的窗前,你正打扮梳妆。
我们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
料想年年最让我伤心的地方,就在这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
【赏析一】从标题看,苏轼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境也是现实生活状况及其精神境界的间接的表现。
词作开始,词人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妻子去世已经十年了,生死相隔,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茫然无知了。
是的,生死两茫茫。
词人接着写道:不思量,自难忘。
思量即想念人。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也就是想忘却而反而忘却不了。
这里,暗示了词人与妻子王弗的情感很深。
词人写道: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即王弗葬在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一个孤字,不但表明各自一方的孤独,而且也暗示了词人孤独与痛苦的心理。
孤坟一词引用了孟启的《本事诗徵异第五》。
其中记载了姓张的,妻孔氏赠夫诗: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
死生今有隔,相见永无困。
匣里残妆粉,留将与后人。
黄泉无用处,恨作冢中尘。
有意怀男女,无情亦任君。
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苏轼取其后两句中的孤坟来指其妻王氏之墓。
我们知道,在这十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外放密州,甚至入狱,无论在生活上,抑或在精神上都是困苦的,压抑的。
可以说,痛苦之悲,凄凉之感不言而喻。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翻译赏析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翻译赏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前言】《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翻译】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鉴赏】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经典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翻译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译文] 十年生死两处茫茫,不去想,也难以把它遗忘。
她的孤坟在那遥远的地方,到何处去诉说我心中的凄凉呢?出自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附: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赏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注释】①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②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③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④小轩窗:意指小房的窗下。
⑤顾:看。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泪水流淌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译文2:十年来我们人鬼殊途,纵然不去刻意想念,亦是难以相忘。
你的坟墓孤单地立在千里之外,又有谁能同你聊起那凄凉的日子。
即使我们现在能够相见,你大概也认不出我了吧,我已然尘土满面,鬓如寒霜。
昨夜清冷的梦境中我突然回到了故乡,而你还坐在小窗前梳妆打扮。
你我(纵有千言万语),相对时却只是默默无言,唯有涕泪千行。
想来那年年让我肝肠寸断的地方,也就是你那明月映照,松树相陪的坟墓所在的小山岗吧。
赏析: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
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小故事网时间:2016-09-01江城子(苏轼)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年5妹王闰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遗风,由此也足见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念。
死别十年,苏轼夜梦亡妻,凄楚哀惋,久蓄的情感澎湃奔涌,不可遏止,于是写下了这首着名的悼亡词。
【赏析二】本词为悼亡词名作,是苏轼怀念亡妻王弗所作。
苏轼十九岁时,与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的王弗完婚。
王氏贤良聪慧,终日陪伴苏轼读书,二人情深意切,十分恩爱。
宋英宗治平二年,王氏病逝;熙宁八年,苏轼到密州任知州。
下片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
这样幸福的生活场景,反衬出今日无处无人诉说的悲凉。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刻画梦中悲伤相见的场面,此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却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表现了深挚的夫妻情意。
直到从梦中醒来,词人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都是自己思念妻子而柔肠寸断的地方,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全词感情凝重,词人将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笔法率直,格调高尚、凄清。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
,....
..
...
广
苏轼
回 魏 矬 贤
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
赏析
内容摘 要 :世人 皆知苏轼词大 多气象宏阔,意境 恣逸 ,笔力矫健 ,开宋代豪放派之风 气,而对 他词中的
婉 约 一 面 ,可 能 了解 、研 究 、探 讨 较 少 。本 文 试 图撇 开 他 的豪 放 词 风 , 就 婉 约 之 作 中 的 代 表 《 江城 子・ 十年
深 远 。但 苏 词 中 也 蕴 涵 着 婉 约 一 面 ,只 不 过 这 类 词 在 忧 郁 的情 感 宣 泄 中 表 现 出一 种 悲 壮 ,一 种 饱 含 深 情 的沧 桑 。东 坡 居 士 于 宋 神 宗 、熙 宁 八 年
( 1 0 7 5 ) 所作 《 江城子》 就是其 中的代表① 。诗人 在 《 江城子》 的词 中彰 显 了生 与死 的对话 ,揭示 了诗人对生命 恋 曲的追忆 以及对死之 哀歌 的感 怀。 伍 城 子》 是一 曲低 吟浅唱 ,吟出的不仅是 至死不渝 的人 生至情至
依然是 凄然无语 。 “ 料得 年年 断
肠 处 , 明 月 夜 ,短 松 冈 ” 。 这 又 回到 生 之 时 间 流 动 性 上 来 ,年 年 断 肠 处 ,指 的 是 生 者 在 流 动 的 时 间 ( 生 命 流 失 ) 中 对 死 者 的 怀 念。 “ 短 松 冈 ”指 代 坟 墓 ,其 实 也 就 是 亡 者 的 另 种 称 谓 。南 北 朝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一)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在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
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上。
(二)十年漫漫生死隔两茫茫。
不用去细思量,你的形影我难忘。
千里遥远的孤坟,竟无处向你诉满腹凄凉。
纵然是夫妻再相逢你也许认不出我,灰尘满面,两鬓如霜!夜里做了个渺茫的梦忽然返回故乡。
在那小门窗,她正在梳妆。
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淋淳热泪千行。
料想得到,她为惦念我年年痛断柔肠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注释】① 十年:苏轼妻王氏去世十年。
② 千里孤坟:王氏去逝后葬在四川。
【赏析】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泪水流淌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是苏轼为纪念亡故的结发妻子王弗而作。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王弗年仅二十六岁就不幸去世。
对诗人来说,这真是在生活上、感情上、事业上的三重打击。
苏轼对结发妻子王弗爱之深、情之笃,思之切、念之久。
在这首《江城子》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二】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
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了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挚朴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苍老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了,纵使相逢恐怕也认我不出了。
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
苏东坡曾《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
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啊。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肠断一作:断肠)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注释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是词人对自己与亡妻之间纯真爱情的哀唱。
苏轼十九岁时与同郡王弗喜结连理,美貌的王弗极贤慧有淑德,其敏而静的气质有如神光天香笼罩着他们夫妻谐睦温馨的家庭生活。
婚后仅十年,王弗去世,苏轼痛失爱妻,黯然神伤,哀思绵延。
在长期漂泊不定的宦海生涯中,词人对亡妻仍是一往情深,难以释怀。
这首作于密州知州任上的《江城子》词正是词人当时追思亡妻感情强烈凝聚的结晶。
全词哀情外显而激烈,泼墨如水,大开大合,淋漓尽致地抒写了夫妻间的深情厚意。
仅从词的上片便可明显地看出这一特色。
词作“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开头就营造出一种凄惨悲凉的哀痛气氛,将感情的琴弦拉到极度哀伤之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既感慨夫妻生离死别之日久,又直抒追思亡妻之情深。
在时间长河里,十年不过是弹指一瞬,对词人来说,却恍若隔世。
词人日思夜梦,不知有多少心事要向情侣倾诉!“不思量,自难忘”,正是极度相思痛苦之情的强烈爆发。
接着,词人大笔挥洒,从死者与生者两方面将这种相思痛苦之情加以淋漓尽致的抒写。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凄凉冷漠尚可忍,最难耐苦楚无人说!唠叨死者孤坟的寂寞凄凉,既是疲于奔波他乡,疏于祭扫妻坟的自责,更是伤惋怀妻痛情的流露。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从生者处境的险恶坦露对亡妻的复杂情感。
一方面,甜蜜的夫妻情爱令词人对死别十年的妻子依然痴情灼烈,深陷于仅在梦中相见的无奈里;另一方面,生活际遇的飘泊不定,生活处境的凶险恶劣,令词人心身疲倦,鬓发过早地变得霜白。
这样,即使能与妻子相见,词人也不希望妻子认出自己,以避免妻子伤感难过。
词人极希望与妻子相见却又害怕被妻子认出的矛盾心里在这里得到了鲜明的昭示,它精细地写出了词人对妻子的无限关心体贴的挚爱之情。
词的下片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赋笔手法生动逼真地铺写了一幅夫妻久别乍逢的感人场面,显示出爱情的纯真美丽,使其抒情既亲切又富有情趣。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游子思乡,自古同理;离家愈久,生活愈是不适,思乡之情也就愈切。
因时势的动荡不安,政治生活的苦闷,辗转奔波的词人自然产生了浓郁的怀乡情绪。
幽幽沉梦之中,魂游久违的故乡,第一眼所见便是爱妻面窗梳妆那熟悉的身影。
神之所思,意之所指,这第一眼目光所及实在是词人思妻痴情的自然流露。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两地相思情切切,一朝对面却无言。
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泪眼凝望,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爱抚。
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颇能拨动感情的琴弦,夫妻间的真挚情爱悠然流淌。
随着相思之泪的滚滚流淌,词人梦破神伤,心绪凄凉。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词从充满柔情蜜意的梦境中惊醒,回到现实世界,依然对亡妻深深思念。
这三句既断定今后使自己伤心断肠的地方便是月明之夜,凄冷清辉映照下的孤坟,又推想短松丛生的山冈孤坟中的妻子在月色凄清朦胧的夜晚因眷恋亲人而无比悲伤。
这样延续梦境意脉,既写了爱妻,又写自己,一笔两用,呼应一片起句,极写无尽的哀思。
词的上片精细摹写词人思念亡妻的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下片以赋笔手法对梦中的日常生活画面予以真切的铺写。
全词浸润着浓郁的抒情性,感情闸门大开,奔放而激越,自有一股撞击人的强劲力量,是词人对纯真爱情的纵情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