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合集下载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十年生死相隔音讯渺茫,即便是强忍着不思念,你的形影也永远难忘。

如今你静卧在千里外的孤坟里,我到哪里去诉说心中的凄凉。

纵此相见了你也不会认出我,我现在是满脸尘土,两鬓如霜。

夜里我在梦中忽然返回家乡,在小屋的窗前,你正打扮梳妆。

我们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

料想年年最让我伤心的地方,就在这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

【赏析一】从标题看,苏轼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境也是现实生活状况及其精神境界的间接的表现。

词作开始,词人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妻子去世已经十年了,生死相隔,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茫然无知了。

是的,生死两茫茫。

词人接着写道:不思量,自难忘。

思量即想念人。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也就是想忘却而反而忘却不了。

这里,暗示了词人与妻子王弗的情感很深。

词人写道: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即王弗葬在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一个孤字,不但表明各自一方的孤独,而且也暗示了词人孤独与痛苦的心理。

孤坟一词引用了孟启的《本事诗徵异第五》。

其中记载了姓张的,妻孔氏赠夫诗: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

死生今有隔,相见永无困。

匣里残妆粉,留将与后人。

黄泉无用处,恨作冢中尘。

有意怀男女,无情亦任君。

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苏轼取其后两句中的孤坟来指其妻王氏之墓。

我们知道,在这十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外放密州,甚至入狱,无论在生活上,抑或在精神上都是困苦的,压抑的。

可以说,痛苦之悲,凄凉之感不言而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注释|大意|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解释|大意|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解释|大意|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①,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②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③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④冈。

【解释】这是北宋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堪称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是悼亡词中的经典之作。

乙卯(mǎo):北宋熙宁八年,即公元1075年。

①思量(liáng):想念。

②纵使:即使。

③顾:看。

④短松:矮松。

【大意】十年生死相隔,思念茫茫,相见无法。

压抑思念,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山坡,就是思念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在爱人逝世十年之际,远在千里之外的苏轼无法抑制对夫人的思念而在梦中与夫人相会,醒后写下这首词,这是深深的怀念,这是浓浓的情意。

十年的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一无所知。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转瞬间十年已过。

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自是情深意重,王弗更是蕙质兰心、善解人意。

然而,人生总是充满意外,上天总是厌倦完满。

好端端的陆游与唐婉,硬生生被礼教拆散,如今堪称天造地设的苏轼和王弗也抵不过命运的无常。

逝者已矣,生者铭记,虽然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只是在心中埋得太深而已。

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

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对王弗的英年早逝,苏轼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诉说凄凉。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江城子》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作品原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品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顾: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

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作品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

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626(高中诗词翻译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626(高中诗词翻译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前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孟启《本事诗·征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纵使:即使。

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顾:看。

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

千里孤坟:作者妻子的坟墓。

肠断:一做断肠。

【翻译】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小故事网时间:2016-09-01江城子(苏轼)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年5妹王闰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遗风,由此也足见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念。

死别十年,苏轼夜梦亡妻,凄楚哀惋,久蓄的情感澎湃奔涌,不可遏止,于是写下了这首着名的悼亡词。

【赏析二】本词为悼亡词名作,是苏轼怀念亡妻王弗所作。

苏轼十九岁时,与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的王弗完婚。

王氏贤良聪慧,终日陪伴苏轼读书,二人情深意切,十分恩爱。

宋英宗治平二年,王氏病逝;熙宁八年,苏轼到密州任知州。

下片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

这样幸福的生活场景,反衬出今日无处无人诉说的悲凉。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刻画梦中悲伤相见的场面,此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却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表现了深挚的夫妻情意。

直到从梦中醒来,词人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都是自己思念妻子而柔肠寸断的地方,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全词感情凝重,词人将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笔法率直,格调高尚、凄清。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简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简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简析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①,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②,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疏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解】
①十年:苏轼妻王氏去世十年。

②千里孤坟:王氏去世后葬在四川彭山县,和作者做官的地方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相距数千里。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词作。

上阕抒发对亡妻无法忘怀的深情,生死相隔,“无处话凄凉”。

下阕写梦中相见,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行。

”抒发了作者对亡妻深挚的感情。

词中运用了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方法,来表达怀念亡妻的感情。

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揉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感情表达得深婉而执著。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北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是词人对自己与亡妻之间纯真爱情的哀唱。

苏轼十九岁时与同郡王弗喜结连理,美貌的王弗极贤慧有淑德,其敏而静的气质有如神光天香笼罩着他们夫妻谐睦温馨的家庭生活。

婚后仅十年,王弗去世,苏轼痛失爱妻,黯然神伤,哀思绵延。

在长期漂泊不定的宦海生涯中,词人对亡妻仍是一往情深,难以释怀。

这首作于密州知州任上的《江城子》词正是词人当时追思亡妻感情强烈凝聚的结晶。

全词哀情外显而激烈,泼墨如水,大开大合,淋漓尽致地抒写了夫妻间的深情厚意。

仅从词的上片便可明显地看出这一特色。

词作“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开头就营造出一种凄惨悲凉的哀痛气氛,将感情的琴弦拉到极度哀伤之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既感慨夫妻生离死别之日久,又直抒追思亡妻之情深。

在时间长河里,十年不过是弹指一瞬,对词人来说,却恍若隔世。

词人日思夜梦,不知有多少心事要向情侣倾诉!“不思量,自难忘”,正是极度相思痛苦之情的强烈爆发。

接着,词人大笔挥洒,从死者与生者两方面将这种相思痛苦之情加以淋漓尽致的抒写。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凄凉冷漠尚可忍,最难耐苦楚无人说!唠叨死者孤坟的寂寞凄凉,既是疲于奔波他乡,疏于祭扫妻坟的自责,更是伤惋怀妻痛情的流露。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从生者处境的险恶坦露对亡妻的复杂情感。

一方面,甜蜜的夫妻情爱令词人对死别十年的妻子依然痴情灼烈,深陷于仅在梦中相见的无奈里;另一方面,生活际遇的飘泊不定,生活处境的凶险恶劣,令词人心身疲倦,鬓发过早地变得霜白。

这样,即使能与妻子相见,词人也不希望妻子认出自己,以避免妻子伤感难过。

词人极希望与妻子相见却又害怕被妻子认出的矛盾心里在这里得到了鲜明的昭示,它精细地写出了词人对妻子的无限关心体贴的挚爱之情。

【诗歌鉴赏】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注释、乙卯(mǎo):公元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量:想念。

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5、纵使:即使。

6、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7、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8、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9、顾:看。

0、料得:料想,想来。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翻译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忘不掉。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

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悼念原配妻子王弗的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东坡正在密州任知州,时年四十。

距其妻王弗逝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开封到现今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

从词前小序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首“记梦”词,全词本身就罩有一种虚无缥缈之感。

王弗十九岁时与东坡结为连理,夫妻二人琴瑟和弦,感情甚笃,堪比北宋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王弗本人也颇有“擅朋友擅知己擅妻子”之风。

王氏逝去十年时间里,东坡结合自己十年来的官海沉浮以及人世沧桑,写出了这首感情挚深的悼亡词,一为悼亡亡妻,二为悼亡自身在凡尘俗世中摸爬滚打的十年沧桑岁月,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与往事不堪言的无奈与沉痛。

全词感情真挚、凡中见情。

上阕写实。

“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对亡妻的思念,对现世的失望,“十年”一词,是时间之久远,点出作者身受种种磨难历来已长,身体与心理都无比疲惫。

“生死”一词,则更加写出作者的无奈与悲痛。

世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生与死的距离。

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活在世上,另一人却早已长眠于黄泉。

是比凌迟更甚的折磨,况且词人还经受这种天人永隔的苦难整整十年。

“两茫茫”,“两”字写出这种折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词人相信长眠于黄泉的妻子也定在深深地思念着自己。

“茫茫”一词,则写出了这种思念有形却无从寻起的深深的无奈之感。

“不思量,自难忘”,“不思量”,读到此处,我们可能会讶异作者为何如此讲,难道是因为这种无处可寻的思念已经完全磨灭了作者的心智了吗?往后读去,“自难忘”一词,则点出了作者的心情。

不用去故意想起便已然忘却不了。

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难忘是早已深深地根植于内心中,抹不去,淡不了,却是历经时间的洗礼后,愈加光彩鲜艳,这该是多深的执念啊!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不思量”,其实是以退为进。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一词,与前面的“十年”想呼应,是空间上的久远。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于此时在密州宦海中沉浮的词人来讲,却是相隔甚远。

说是“千里”,丝毫也不为过。

“孤坟”,一方面点出王氏死去后自己忙于世事,根本没时间回去看看心上人,另一方面,也写出两人如今各自形单影只的哀伤,最后,还为下面的“幽梦”做了很好的铺垫。

千里外的孤坟,没人照料,如今坟头之上怕是早就欺满了杂草吧。

说不得,道不出,上哪儿去诉说这满腔凄苦悲凉呢?于这俗世,徒增世人话余罢了。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纵使相逢应不识”一句,接着以上的无尽思念陡然转折,就算在现世中再次见面又如何?只怕是再也识不得了。

曾经鲜衣怒马的青葱少年此时却是“尘满面,鬓如霜”,刚过不惑之年,却似垂垂老矣之态。

你却依旧有着娇娇女儿柔姿,如何堪比?就算见到了,想到
自己目前的窘境,恐也是惊慌失措,唯避之不及,只求在爱人眼中依旧是那傲娇少年郎,哪还容得自己前去诉说相思之苦呢。

这种“近乡情怯”之感,读来让人心神荡漾,不禁为之一痛。

下阕写虚。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夜来”一词,是时间上的变化,以“幽梦”为转折,点出接下来是写梦境。

终日思念无果,唯有在夜深人静之时,于梦中与爱人相见。

身骑白马走三关,歌尽繁华终成空。

梦中的我,依旧是你心心念念的才流双修的翩翩少年郎,荣归故里,那一隅草屋前,有你急切翘盼的身姿。

身着布衣却难掩风华。

仿若又回到那时的无忧时光,晨时的光辉撒在坐在窗下正懒自梳妆的你的身上,柔柔光华,更衬托得你美丽不可方物。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盛辉中的你蓦然回首,目光绞视。

似有千千郁结,堵于心中,却终是道不出只言片语,唯有清泪两行不断。

再深情的语句,也莫敌此时的两行清泪。

此情此景,谁不堪动容?十年的艰酸磨难,最后只融化于满目柔情中,不知从何说起,一往而深,这便够了。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肠断处”,指王氏墓冢之处。

无论是在哪乡哪国漂泊,身在外地,心却始终如一地归属在了那一抔黄土埋葬的孤冢里。

年年如是,月月如是,日日如是。

如今正值上元佳节,人人团聚得乐,而我,却只有孤独于这一森森衙府中,对月饮酒独伤。

而千里之外的你,却在一处草木乱石横陈的短冈上,对着清冷的凉月暗自凝噎,陪伴你的,唯有夜鸦哀鸣与萧瑟风雪。

上元节的灯会,艺人的杂耍,孩童的鞭炮嬉闹,入了耳中,却似一个世纪之久的恍
惚,与你我这早已天人相隔的伤心人无关。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感情真挚深切,读来让人感慨颇深。

上阕写实,以现今的身世沉浮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

下阕写虚,以亡妻入梦之欢与现实冷清之苦作对比,强烈的反差,表达了作者对现世的无奈不满与对亡妻的深入骨髓的执念。

全词无一典故,既无“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勇之魄力,也无“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悠然之定势,更无“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爽朗之气概,运用最朴实的白描手法,如闲话家常,不紧不慢却又如泣如诉地缓缓道出心中的哀思。

褪尽铅华,没有家国仇恨忠君报国的铮铮战士,没有政治风云狡诈诡谲的朝堂臣子,更没有俗世烦恼圆滑世故的唯喏男儿,有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丈夫对亡妻无言却又深沉的爱。

全词时空转换的自如,表现出词人深厚的写作功底。

亦虚亦实之间更是显现出高超的文学造诣。

以最朴实无华的手段,来歌咏最美丽深沉的爱恋。

读罢这首《江城子》,更是让我久久无法平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