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诗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诗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诗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诗及赏析【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我无人引荐,如想要渡水而无舟楫;我在圣明的朝代闲居安卧,深感惭愧。

今日得见张丞相,我十分钦佩;但我结网无丝,只能临渊羡鱼,顿增慨叹。

【全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题解】洞庭湖在湖南北部,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烟波浩淼,港汊纵横,渚青沙白,芳草如茵。

湖中有风景秀丽的君山,湖畔有岳阳楼等名胜古迹。

孟浩然曾多次游洞庭,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秋。

作者一生落寞,显宦中惟张九龄最为知己,此诗确如清纪昀所说,实以咏洞庭湖起兴,希望得到张的援引。

故此诗的前半部分写洞庭湖的浩瀚,后半部分以“欲济无舟楫”喻无人援引的.苦闷。

托意而不露干谒之相。

诗题中的“张丞相”即张九龄。

此诗虽另有寓意,然描写洞庭湖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句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注释】①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境内,为湖南众水之汇,周围八九百里,有东、西两道与长江相通。

张丞相:指张九龄,唐代政治家、诗人。

累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②涵:涵蓄。

虚:太虚,指天。

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辽阔而无阂。

”李善注:“太虚,谓天也。

”太清:指天。

左思《吴都赋》:“鲁阳挥戈而高麾,回曜灵于太清。

”刘渊林注:“太清,谓天也。

” ③云梦译:古泽薮名。

《周礼·夏官·职方》:“荆州,其泽薮曰云梦。

”本在今湖北省境内,分跨长江南北。

东北为云,江南为梦,面积广八九百里。

后世淤积成陆地,遂并称之曰云梦。

岳阳城,今湖南省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北。

④端居:平居。

此处指隐居。

圣明:旧时对皇帝的颂辞。

此处指因皇帝圣明而出现的清平盛世。

⑤坐观垂钓者:典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精品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答案解析】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原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主题思想】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表达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二、简答题:1、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2、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4、请任选角度,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表达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简答题:1、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答:一个辅字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一个“望”字,将相隔万里的长安与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 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择、理解性默写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择、理解性默写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二、选择题: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分析:A、不是湖水平静,而是水涨与岸齐平。

B、是气势磅礴。

C、希望引荐自己,施展政治抱负。

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 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分析:C、想让张丞相为自己引荐,让自己做官。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分析:B缺少渡水的舟船。

4、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C)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分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唐杜甫的《登岳阳楼》。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与解析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与解析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与解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与解析念奴娇·过洞庭(注)张孝祥[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作者】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陈称“王孟”。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少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与于吴越。

【背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

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赏析】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

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

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

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和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和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和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和赏析【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云梦泽:古大泽名,范围很广,包括今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一带低洼之地,洞庭湖也在其内。

岳阳城:即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句意:洞庭湖的水气充满了云梦泽,波涛震撼了岳阳城。

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提示】云梦泽,古代水泽名,在洞庭湖北岸。

两句是说:湖上水气蒸腾,弥漫于云梦泽;湖中波涛汹涌,摇撼着岳阳城。

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诗句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前人誉为咏洞庭的“高唱” 。

【赏析】写洞庭湖雄浑壮阔的景象。

水势浩渺,与天混一,雾气蒸腾,笼罩云梦;波涛汹涌,震撼岳城。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四评曰:“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

”【鉴赏】洞庭湖水气迷蒙,熏蒸着整个云梦泽; 湖水波涛汹涌,摇撼着整座岳阳城。

云梦:古代云梦有二泽,横跨今日的湖北省长江南北一带,江北叫“云”,江南叫“梦”。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两句诗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诗一样,都是描绘洞庭湖的名句,形容湖水的壮阔秀丽。

【全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平:平阔。

涵虚:包容天地,这里指湖水澄清空明。

混:混合。

太清:指天空。

气:水汽。

蒸:蒸腾。

云梦泽:水泽名,一在长江之南,为梦泽,一在长江之北,为云泽,后淤积为陆地。

波:波涛,波浪。

撼:摇动。

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为古岳阳城西门城楼,濒临洞庭湖。

济:渡。

舟楫(jí):泛指船只。

楫,船桨。

端居:安居,闲居。

耻:惭愧。

圣明:圣明的朝代。

垂钓者:钓鱼的人。

喻指张丞相。

徒有:空有。

羡鱼情:想要做官的愿望。

《淮南子·说林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 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班级:姓名:
资料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精品习题及答案】
【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作者】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陈称“王孟”。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少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与于吴越。

【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

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赏析】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

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

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

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

这使读者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是一个人的力量。

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就不会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

这里妙笔生花,一语惊人,是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先说诗人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

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愧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

“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婉曲传旨。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

”喻指诗人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

“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使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慕清高又想求仕而
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

总之,诗人那种有志难酬、不得已而为之的难言之情“逸”于言表。

总之就是想当官,又清高不好意思开口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
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 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4、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5、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三、赏析题:
1、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2、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参考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二、选择题:
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分析:A、不是湖水平静,而是水涨与岸齐平。

B、是气势磅礴。

C、希望引荐自己,施展政治抱负。

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 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分析:C、想让张丞相为自己引荐,让自己做官。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分析:B缺少渡水的舟船。

4、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C)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分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唐杜甫的《登岳阳楼》。

5、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分析:C抒发了诗人有心出世却无人引荐情感,希望张九龄引荐。

三、赏析题:
1、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答: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

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2、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答: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

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