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十年生死相隔音讯渺茫,即便是强忍着不思念,你的形影也永远难忘。
如今你静卧在千里外的孤坟里,我到哪里去诉说心中的凄凉。
纵此相见了你也不会认出我,我现在是满脸尘土,两鬓如霜。
夜里我在梦中忽然返回家乡,在小屋的窗前,你正打扮梳妆。
我们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
料想年年最让我伤心的地方,就在这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
【赏析一】从标题看,苏轼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境也是现实生活状况及其精神境界的间接的表现。
词作开始,词人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妻子去世已经十年了,生死相隔,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茫然无知了。
是的,生死两茫茫。
词人接着写道:不思量,自难忘。
思量即想念人。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也就是想忘却而反而忘却不了。
这里,暗示了词人与妻子王弗的情感很深。
词人写道: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即王弗葬在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一个孤字,不但表明各自一方的孤独,而且也暗示了词人孤独与痛苦的心理。
孤坟一词引用了孟启的《本事诗徵异第五》。
其中记载了姓张的,妻孔氏赠夫诗: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
死生今有隔,相见永无困。
匣里残妆粉,留将与后人。
黄泉无用处,恨作冢中尘。
有意怀男女,无情亦任君。
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苏轼取其后两句中的孤坟来指其妻王氏之墓。
我们知道,在这十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外放密州,甚至入狱,无论在生活上,抑或在精神上都是困苦的,压抑的。
可以说,痛苦之悲,凄凉之感不言而喻。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
轩:门窗。
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
短松:矮松。
【译文】十年生死呀两地茫茫,不去想也不用想,自难相忘。
千里孤坟呀何处可与你共话凄凉。
唉!纵使相逢恐怕也不会相识,我已是世尘满面双鬓如霜。
昨夜里,幽梦中,我忽然还乡。
小轩窗下你正梳妆。
相顾无言,只有热泪千行。
唉!我想——年年令人断肠。
断肠处呀!在那——一轮月光下,一个小松冈。
【赏析】这首悼亡之词,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徙知密州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
苏轼与王弗是在仁宗至和元年(1054)结婚的,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仅26岁的王弗在汴京突然去世。
至此时,恰整十年。
思念家乡,梦会亡妻,无疑是个典型的婉约词的题材,但一入东坡之手,便绝不似柳永、秦观之作。
他将豪迈、洒脱的胸襟溶入令人九曲回肠的题材之中,而使人在“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些表面凄凉的意象之中,感受到某种超旷之美。
词人写凄清悲凉,却绝不深入细腻地刻划,而是以“千里”、“十年”、“千行”及“明月夜、短松冈”这些大字眼、大景致、大画面来表现,从而化凄清为苍凉,转婉约而为豪放。
可以说,这是一首以“豪放”写“婉约”之作。
是苏轼第一首艺术上获得空前成功的豪放与婉约结合之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小故事网时间:2016-09-01江城子(苏轼)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年5妹王闰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遗风,由此也足见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念。
死别十年,苏轼夜梦亡妻,凄楚哀惋,久蓄的情感澎湃奔涌,不可遏止,于是写下了这首着名的悼亡词。
【赏析二】本词为悼亡词名作,是苏轼怀念亡妻王弗所作。
苏轼十九岁时,与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的王弗完婚。
王氏贤良聪慧,终日陪伴苏轼读书,二人情深意切,十分恩爱。
宋英宗治平二年,王氏病逝;熙宁八年,苏轼到密州任知州。
下片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
这样幸福的生活场景,反衬出今日无处无人诉说的悲凉。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刻画梦中悲伤相见的场面,此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却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表现了深挚的夫妻情意。
直到从梦中醒来,词人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都是自己思念妻子而柔肠寸断的地方,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全词感情凝重,词人将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笔法率直,格调高尚、凄清。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wàng)。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
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
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
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
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译文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译文
江城子作者: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思
念吧,但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
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2002/12/19。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意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意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ian。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孟启《本事诗·征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纵使:即使。
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翻译】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一)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在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
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上。
(二)十年漫漫生死隔两茫茫。
不用去细思量,你的形影我难忘。
千里遥远的孤坟,竟无处向你诉满腹凄凉。
纵然是夫妻再相逢你也许认不出我,灰尘满面,两鬓如霜!夜里做了个渺茫的梦忽然返回故乡。
在那小门窗,她正在梳妆。
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淋淳热泪千行。
料想得到,她为惦念我年年痛断柔肠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注释】① 十年:苏轼妻王氏去世十年。
② 千里孤坟:王氏去逝后葬在四川。
【赏析】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宋]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你我夫妻二人生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了,我强忍着不去思念,可终究难以相忘。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
纵然我们夫妻二人相逢,你也认不出我了,现在的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看见你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
料想得到我年年断肠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风。
赏析:在题记中,指明时间是在公元年,此时苏东坡任密州知州,年已四十。
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
这种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
之后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荒凉,又写出了作者在世的凄苦。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
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既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
蓦然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记载着这样的故事:轼与客言于外, 苏轼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记载着这样的故事:轼与客言于外, 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 某人也,言辄持两端, 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 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 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 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 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 已而果然。 “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每当苏轼 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 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 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王弗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 关怀备至, 醒。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王弗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 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 有加。 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这 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 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 喻的。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 喻的。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 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 先葬于汴京西郊 先葬于汴京西郊, 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 葬故乡。后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 葬故乡。后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 遗风,由此也足见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念。 遗风,由此也足见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念。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 公元 年 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 ), 十日,死别十年,苏轼夜梦亡妻,凄楚哀惋, 十日,死别十年,苏轼夜梦亡妻,凄楚哀惋,久蓄的情感澎湃奔 不可遏止,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 记 涌,不可遏止,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亡词 《江城子·记 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 梦》。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 指的就是这一年。 指的就是这一年。
豪放派 词的特点: 词的特点: 意境壮美 感情豪迈 高远清新
婉约词派特点:
多写男女爱情,离 多写男女爱情,离 愁别绪; 语言含蓄、婉约, 情调凄凉
背景: 背景: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 知书达礼。公元1055年, 16岁嫁给了 岁的 岁嫁给了19岁的 美,知书达礼。公元 年 岁嫁给了 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王弗聪明沉静, 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王弗聪明沉静,知 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 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 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 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 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 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 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 约略知道 。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 月色清朗,对苏轼说: 春月胜与秋月。 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 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 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 东坡听了高兴地说: 此乃诗家语也。 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 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 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 见的告诫、嘱咐。苏轼为人旷达, 见的告诫、嘱咐。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 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 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 知于苏轼。 知于苏轼。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 殡于京成之西。其明年六月壬, 殡于京成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 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轼铭其墓曰: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 轼铭其墓曰: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 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 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 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 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 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为于外,君未 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为于外, 尝不问知其详。 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 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 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 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 其言曰: 某人也,言辄持两端, 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 人言? 君曰: 恐不能久。其与人锐, 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 其去人必速。 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 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 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 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 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君得从先夫人 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 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 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王弗墓志铭》苏轼 王弗墓志铭》 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作
注释
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①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十年:自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 ②十年:自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轼之妻王弗 去世至今整整十年 千里:作者此时在密州,据王氏之墓/ ③千里:作者此时在密州,据王氏之墓/故乡眉州 千里之遥 ④肠断:一作“断肠” 肠断:一作“断肠” 短松岗:代指亡妻王弗坟茔所在之处; ⑤短松岗:代指亡妻王弗坟茔所在之处;唐代开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孤坟
王弗死后,迁葬于四川眉山(苏轼的家乡), 王弗死后,迁葬于四川眉山(苏轼的家乡), 而此时苏轼则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 而此时苏轼则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千 对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补充, 里”,对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补充,共 同点出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 , 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 遗恨 凄凉” 不只是思念亡妻, “凄凉”,不只是思念亡妻,同时政治仕途不 生活困苦,都是凄凉之因。 顺,生活困苦,都是凄凉之因。表达了作者孤 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 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江城子
乙卯①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 十年②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 ng) ,自难 (wáng) ng)。 孤坟,无处话凄凉。 忘(w ng)。千里③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 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 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④处,明 月夜, 月夜,短松冈⑤。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江城子》 苏轼《江城子》赏析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 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
回顾词的一般知识: 回顾词的一般知识:
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即歌词, 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即歌词,指可以和 乐歌唱的诗体。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乐歌唱的诗体。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 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的分类: 词的分类: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 ①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 定声”。 定声 。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 ②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 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 中调和长调三种,小令(58字 小令、 ③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小令(58字 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 91字以上 )、中调 长调( 字以上) 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苏轼、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不思量, 自难忘。 自难忘。 千里孤坟,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脸, 尘满脸, 鬓如霜。 鬓如霜。
十年生死两茫茫
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 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 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生死 相隔了茫茫十年, 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对亡 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 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虽 时光易逝,但真情难忘。 时光易逝,但真情难忘。追 念之情, 念之情,不能自已 两茫茫” “两茫茫”表面看是写自己 也写故去的妻子, 也写故去的妻子,实际上是 写自己无边的惆怅和空虚的 情怀。作为首句, 情怀。作为首句,为全文奠 定下了伤悼的感情基调。 定下了伤悼的感情基调。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 鬓如霜。 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 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 月夜,短松冈。 月夜,短松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