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h指数和h型指数研究文献综述与计量分析
h-index调研报告

H指数优于其他评价指标。
H指数将论文发文数量与引文数量紧紧联系在一起,具有将论文的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特点,比较全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H指数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很难通过自引达到膨胀;概念简单,易于计算;H 指数“质”与“量”兼顾,将论文数及其引文影响力相结合,用于评价研究者的绩效更趋合理;H指数应用领域广泛,不仅可用于评价一位科研人员,还可以用于评价科研群体、学术期刊和学科领域等等;H指数方法能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和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相比,H指数具有以下优点:1、和传统的引文分析法相比,H指数兼顾个人科研产出的质量和数量,得出的影响力评价更为合理。
2、H指数是动态的,不是静态不变的,单个人院的HZH指数总是不断上升的: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科研人员会产出更多的成果;另一方面科研人员的以往成果在未来的岁月中引用次数只会增不减。
这对科研人员也是一个极好的激励。
2、3、数学上,在正常情况下,排在引文高端的论文可能获得新的被引频次,引文数小于H值的论文有可能再数量上增加,而某个科学家的H指数不会随着这部分引文和论文的增加而增加,这种特性使得H指数在具有动态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H指数的数值仍然取决于作者论文的引文分布形式.3、4、H指数很难通过自引达到膨胀,正如Hirsch所说:”你无法伪造它,因为它依赖的运作机制需要有个时间的跨度。
“4、在做出最终选择或形成判断之前,个体极少能获得所有有用的信息。
而H指数只需得到所有有效的文献计量信息中的一个子集,就可以通过计量进行判断,因此在提供精确结果的同时,大大节省了认知耗费和信息检索的努力。
5、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期刊影响因子作为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现在H指数也可成为期刊影响因子的有益补充.首先,它是钝感的,某些意外的,无引用的文章,一篇或者少数几篇引用次数奇高的论文对它的影响极小;其次,它综合考虑数量和质量,减少对一些小期刊明显过高的评价【28】但是H指数也是不完美的,尚存下列缺点:1、现实中,我们经常把以某位科学家为作者(或合作作者)的论文成为“他/她”的论文。
国内h指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doc

国内h指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H指数(Hindex)是一个混合量化指标,可用于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
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国内h指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欢迎阅读。
关键词:h指数;文献计量学;定量分析;CNKI摘要:文章以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文献年载量、作者、期刊和主题等方面对h指数研究论文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了解h指数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以及取得的成果,并对未来发展做出预测。
1 引言2005年8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系J.E.Hirsh教授提出了h指数[1],h指数是用来评价科学家个人的学术成就。
该指数将论文数量和质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因此,h指数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多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Nature[2]和Science[3]相继进行了报道。
关于h指数的研究风起云涌,为了了解近几年国内h指数研究进展,笔者选择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从文献年载量、作者、期刊和主题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
2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以CNKI中国知网为统计源,选取“主题”为检索字段,采用“h指数”“h-指数”“h型指数”“Hirsch指数”进行逻辑“或者”组合进行高级检索,检索2005年至今的所有数据,检索时间为202X年11月21日,得出相关记录792篇,对检索命中的论文逐一进行核实,剔除重复、约稿、不相关的论文,最后查漏补缺,最终选出547篇,选用NoteExpress和Excel 作为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数据分析3.1 文献年载量分析对某一领域的文献发表年代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从时间上了解该领域的现有状况和发展趋势。
通过检索、整理共得出h指数领域的文献547篇,统计数据见图1。
从图1可知,2005年国内首次出现关于h指数的报道,是来自“云中客”发表在《物理》上的h-指数[4],2006―2009年h指数文献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图1 h指数论文年度数量分布表势,说明h指数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和持续的关注,尤其是2009年文献量比前几年的总和还要多,增长突飞猛进,研究热度达到了高峰,h指数经过了4年的成长期,202X年以后开始退热,202X―202X年进入了它的成熟期,这符合文献增长的规律,接下来4年的文献既横向拓展,发掘交叉学科,又纵向深入,细化理论和应用。
国内h指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指数 研 究论 文进行 综合分析 , 以此来 了解 h指数在我 国的研 究现状 以及取得 的成果 , 并对 未来发展做 出预 测 。
中图分 类号 : G 2 5 0
第3 5卷 第 1 期
河 南图 书馆 学刊
2 0 1 5年 1月
国 内 h指 数研 究的 文 献 计量 分 析
周 环, 赵 江龙 ( 河北 大学 图书馆 ,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2 )
关 键词 : h指数 ; 文献计 量 学 ; 定量 分析 ; C N K I
摘
要: 文章 以 C N K I 数 据库 为文献来源 , 运 用文献 计量 学 的方 法 , 从 文 献年 载量 、 作者、 期 刊和 主题 等方 面对 h
从图 1 可知 , 2 0 0 5年 国 内首 次 出现 关 于 h指数 的报道 , 是来 自“ 云 中客” 发表在《 物理》 上的 h 一指 数 ] ,2 0 0 6 -2 0 0 9年 h指数 文献呈 现快 速增 长 的趋
收稿 日期 : 2 0 1 4—0 8—2 5
作者 简 介 : 周 环 ( 1 9 8 2 一) , 河 北大学 图书馆 助理馆 员 ; 赵 江龙 ( 1 9 6 4 一) , 河 北 大学 图书馆 馆 员。
者最低 发 文量 ) 。表 1中 叶鹰 发 文 最 多 为 1 1篇 , 因 此n 。 等于 1 1 , m=0 . 7 4 9 1 1 —2 . 5取整 数 为 3 ,
应将 发 表 3篇 文 章 以上 的作 者 确定 为核 心 作 者 , 但 是 一篇文 献 一 般有 两 到 三个 作 者 , 且 同 一篇 文献 会
评价科学成就的新指标h指数的研究状况分析

评价科学成就的新指标h指数的研究状况分析关键信息项:1、 h 指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h 指数的优势与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h 指数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h 指数与其他评价指标的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影响 h 指数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h 指数的改进与拓展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基于 h 指数的科研评价体系的构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h 指数的概念h 指数是由美国物理学家 Jorge E Hirsch 于 2005 年提出的一种用于评价科学家个人科研成就的指标。
它的定义是指一位科学家发表的 N 篇论文中有 h 篇论文每篇至少被引用了 h 次,而剩下的(N h)篇论文中每篇被引用的次数都小于 h 次。
111 h 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 h 指数的方法相对简单,可以通过相关的数据库和分析工具来实现。
通常,先统计某一科学家发表的所有论文的被引次数,然后按照被引次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找出满足上述定义的 h 值。
12 h 指数的优势h 指数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它综合考虑了科学家的论文数量和质量,避免了单纯以论文数量或被引次数来评价的片面性。
同时,h 指数相对稳定,不易受到少数高被引论文或异常引用情况的过度影响。
121 h 指数的局限性然而,h 指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它对早期职业生涯的科学家不太友好,因为他们的发表数量和积累的引用可能较少。
此外,h 指数不能区分不同质量的引用,也无法反映论文的影响力随时间的变化。
21 h 指数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h 指数在多个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h指数和g指数评价实证研究_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

・实践平台・h指数和g指数评价实证研究———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丁楠潘有能(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浙江杭州310028)摘要:文章首先对h指数和g指数的概念与特点作简要介绍,随后通过CSSCI2001-2005年间的引文数据,统计分析了图书情报学领域影响力较大的部分专家学者的论文和著作在5年内的被引用情况,分别计算出其h指数和g指数并加以分析探讨,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h指数、g指数和被引总次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h指数g指数信息计量学中图分类号:G3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08)02-0079-04AnEmpiricalStudyofH-indexandG-indexBasedonCSSCIDingNanPanYouneng(Departmentof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CollegeofPublicAdministration,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28)Abstract:Thepaperintroducedtheconceptsandcharacteristicsofh-indexandg-index,andanalyzedthequotationsofpaperandbookswrittenbytheexpertswhohavelargerinfluenceintheareaofLibraryandInformationSciencethroughthequotationdatainCSSCIfrom2001to2005,andworkedouttheirh-indexandg-index,andthendiscussedthem.Finally,weutilizedSPSStoanalyzetherelativityamongh-index,g-indexandtotalquotationnumber.Keywords:H-index;G-index;InformetricsCLCnumber:G353.1Documentcode:AArticelID:1003-6938(2008)02-0079-041引言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情报学家EugeneGarfield提出引文索引法以来,引文分析就一直是信息计量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尽管引文分析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对学术机构和学术期刊的评价,以及整个国家的科研产出或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但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引文研究专注于通过引文统计考查研究者个人的成就,一些学者对此产生质疑,如1992年Seglen著文反对采用引文分析来评价个人。
我国h指数与其他指数的关系探究

一、引言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科学的发展。
学术评价是各类评价中重要的一个内容,而被引分析又是学术评价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
传统的被引分析指标有发文量、被引频次、篇均被引率、影响因子等,然而这些指标都仅仅是从学术作品“质”或“量”其中一方面入手比较。
2005年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赫希教授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成就的方法—h指数。
这个指数将学术成果的质与量有效地结合起来,创新地衡量了评价对象的高影响力论文数量与被引强度,使科研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h指数的性质越来越多地被探讨,传统的理论认为,h指数和发文量、总被引频次呈正相关关系,本文将深入从学者、期刊、大学三个方面对这个观点进行论证,另外h指数作为对影响因子的改进方式,本文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关系及各自的优缺点。
二、研究目标与方法(一)研究目标: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从国内学者、期刊、大学三方面论证h指数与发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三个指标的相关性。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上文献和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检索来获得相关的h指数数据的信息。
2、定量分析法:本文搜集了20组学者、期刊、大学三个层次上h指数和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的数据,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论证了这三个层面上h指数和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的相关关系。
另外从期刊层面上,对h指数和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关系的论证及各自的适用性描述。
三、研究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不同的学者、机构学术水平不一,影响力不一,成果的评价成为了人才聘任、资源分配、奖励政策等工作的基础。
2005年乔治.赫希教授提出了定量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成就的方法—h指数,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先前提出的影响因子的缺陷,并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一)h指数及其他指标的概念1、h指数(h-index )是一个混合量化指标,最初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Hirsch)在2005年的时候提出来的,其目的是量化科研人员作为独立个体的研究成果。
一幅关于H型指数和H型测度的知识地图——读《H型指数和H型测度研究》有感

如果说图书情报学的核心知识领域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信息组织与检索。
但是,如果说图书情报学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知识领域是什么?在中国学术界,我认为是信息计量学。
这一影响力的产生,得益于学术评价的催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信息计量学的应用而产生的各种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目录的生产及其被官方采纳,使得一批图书情报学专家跳出了学科藩篱的限制,进入了更为广阔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大舞台。
2005年,一位“似乎从来不关心科学计量学的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E. Hirsch)横空出世,给出21世纪以来最有全局影响的信息计量学发现——H 指数”,进一步推动了信息计量学的发展。
H 指数产生之后,在中国图书情报学界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计量学研究热潮。
本书的第一作者赵星教授,正是一位在这一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学术新星。
读了赵星、李盛庆、叶鹰先生等的新著《H 型指数和H 型测度研究》(H-type Indices and H-typeMeasures ,科学出版社,2018)一书,脑海中不由得想起来了“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句话。
该书在叙述H 型指数和H 型测度的发展历史方面删繁就简,语言精炼简洁,即使是对H 型指数和H 型测度研究领域知之甚少的读者也可轻松快速地了解H 型指数和H 型测度的发展历程;在阐释H 型指数和H 型测度的理论机理、应用研究及探索研究方面,作者领异标新、匠心独运,除了介绍H 型指数的算法和数学理论模型之外,颇具匠心的是,作者在几乎每一个H 型指数及其测评应用后面还结合具体实例展示了H 型指数和H 型测度在实际测评研究中的操作步骤,对于想利用H 型指数和H 型测度来做学术数据测评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可操作性极高的参考书。
H 指数是21世纪以来科学计量和信息计量领域最具创新的发现之一,学术界不仅已经研究了各种H 型指数,而且发展出多种H 型测度和独具特色的抽取核心结构的量化测度方法。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权威学者的h指数及其hn指数的测定

述期刊上发表过被引次数≥10 的论文 1 篇。
截至 2010 年 6 月 29 日,被 CNKI 收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 298 613 篇,其中属于核心期刊的论文
102 176 篇,占全部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的 34.22%,被引次数≥10 的论文 10 983 篇,占核心期刊论文的
10.75%。在 10 983 篇论文中,共有 8 203 位作者(注:数据审核日期:2010-06-29,时间:19:30-20:28)。
3 候选作者的产生及h指数≥10的学者
3.1 候选作者的产生
1
·研究论文·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 2011 年 3 月
为了能够全面地获取 17 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注:以下简称核心期刊。)的发文和被引情况,
对其曾用刊名也进行了检索,同时为了提高统计的效率,假设一个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权威学者,至少在上
确定某一学科或领域权威学者的方法很多,但主要基于作者发文量和引文量等,然后人为确定一个下 限阈值[2]。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作者h指数的测定权威学者的新方法——hn指数,它不需人为确定阈值,而 由测算结果自行产生。所谓hn指数,是指某个学科或领域的研究群体中,至少有n个作者的h指数至少是n。 hn指数的计算方法同于h指数。很显然,hn指数不同于h指数,hn指数=n,而不是hn指数=h指数,hn指数≤h 指数。h指数可用于评价个人的学术成就,而hn指数则可测定这个学科或领域的权威学者。
5 霍国庆 24 45 秦珂 15 85 高凡 12 125 秦铁辉 11 165 李明华 10
6 王世伟 24 46 沙勇忠 15 86 龚蛟腾 12 126 邱燕燕 11 166 李艳 10
7 吴慰慈 24 47 文庭孝 15 87 郭家义 12 127 汪冰 11 167 刘春茂 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dex,作
者机构限定在中国,并进行了查重和选择确认;检索时 间:2008年10月1--2日。检索到国内学者或机构发 表在外文期刊上主题为h指数和h型指数的论文有7 篇,其中Chinese
Science
Bulletin为国内的英文版期刊,
收稿H期:2008—12一14
修网H期:2009—04—20
63.27%。
2(3.08%)
Antwerp(UA)
2(3.08%)R∞∞∞u 16(24.61%)
Raaald
16个其他机构
璺过
箜!!竺兰2
3.2.3作者机构类型统计分析。从表4中可以 看出,目前国内研究h指数和h型指数的学者来源于 三类机构:高校、科研情报机构、期刊编辑部,其中高校 占63.08%,是研究h指数的主力军,原因在于高校中 集中了大量的学术资源。
3(4.62%) 2(3.08%) 2(3.08%)
3.3.1实证分析论文。其实h指数从诞生的第 一天起就和实证分析紧密相连,在h指数的第一篇文 献中,Hirsch就以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为例对其h指 数的观测值进行研究[16】。h指数和h型指数作为改进 的学术评价方法和指标,在国内受到了图书情报学者 和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关注,实证应用分析是目前国 内h指数和h型指数研究的主要方向。发文量占了
Ronald
Rousseau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基地的客座
教授【6|,在论文署名中第二机构为浙江大学,所以将他 也统计入内。其中3篇论文为中方为第一著者或者独 著,3篇论文中方为第二著者或第二机构。 6篇论文署名的国内机构有:河南师范大学、浙江 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 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图书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合作的国外学者有Ronald Rousseau、Leo Egghe两位, 国外合作机构有:IBW,University
52
国内h指数和h型指数研究文献综述与计量分析
Literature Review and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Papers about h——index and h——type Indices
on
Domestic
周志峰
曾尔雷
(温州大学图书馆温州325035)
摘要利用国内外期刊数据库检索到国内学者或机构发表的以h指数和h型指数为主题的论文,从形式特征、内 容特征和论文参考文献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研究的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周志蜂,男,1978年生,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计量学与学术评价;曾尔雷,女,1978年生,馆员。研究方向为情报信息管理。
万方数据
・53・
表l
国外期『|j刚载闻内h指数和h犁指数主题论文
Rousseau与叶鹰提出了一种新h型指数指标,这 种指标受Hirsch核心、论文的被引情况和随着时间的 变化动态变化的h指数的影响。认为这样更适合对科 学家、研究机构进行评价【8】。 官建成与高霞利用Derwent
1)%45.12(4蒸瀚劣嚣筘瓣
2 3
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伸国科学评价
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lO(15.38%)刘俊兢、金碧辉 姜舂棒
大连理-C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中
心/管理学院倜络一信息一科学
一经济ir量研究实验室
4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s激赫黧麓国学术期刊3(3.08tO,
。 。
(光盘版)子杂志社
表3论文作者与机构统计
霉
机构
数量(比例)器
邱均荔嚣嘎、 一“
”1二二::≯“、
5(7.69%)
3.3论文内容特征分析通过对论文内容的分析, 可把论文分为以下几类(见表6):实证分析论文;探索 改进型论文;翻译、文摘和介绍性文献;文献综述。其 中实证分析论文最多,占到了63.2796。
表6论文内容特征分类
1.1背景2005年美国物理学家Hirsch提出了作 为测评学者成就的指标h指数u J,获得了国际科学界 和图书情报界的高度、广泛关注,也迅速成为信息计量 学和学术评价的前沿领域之一【2】2,Braun等随后将h一 指数推广于评价期刊【3l。逐渐成为评价学术学者、机构 和期刊的新方法。国内学者也较早地投入到h指数的 研究之中,所取得的成果也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关 注[4J。 1.2研究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期刊数据库,获取 国内学者或机构(港台地区除外)发表的关于h指数和 h型指数的学术论文,提取论文的题名、著者、作者机 构、期刊、发表时间等,并通过Excel表格进行了处理, 分析论文的数量、作者、作者机构、载文期刊等形式特 征,总结论文主题等内容特征,并对论文的参考文献进 行统计分析,用以统计和评价国内h指数和h型指数 研究论文的数量与水平,对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2国外期:FIJ-I:II载论文分析 2.1检索途径与方法选择数据库:Elsevier、EB— SCO、Springer和Emerald;检索途径和策略:通过题名 和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词为h
关键词h指数h型指数信息计量学文献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一1965(2009}06—0052一05
1引
言
所以将它统计在国内期刊之中。 2.2论文形式特征分析6篇论文发表在3种期 刊上,Scientometrics、Journal
of Informetricz、Journal of
index,Hirsch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一
∞logy都是国际上信息科学、信息计量学的权威期刊,
Journal of lnformetrics是全球唯一的信息计量学期
刊bJ,说明论文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论文涉及的中方作者有6人次,其中比利时学者
表4作者机构类型分类统计
万锦垄等人把h指数的研究方法和指标引入到大 学的评价中[17],还根据《中华医学杂志}2000~2004年 的载文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被引情况计 算h指数,分析了对h指数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认为 在期刊评价中可以将h指数和影响因子互补使用u 8I。 叶鹰提出了基于国内外WOS、JCR、csscI等大型 数据库,利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获得数据归纳和 挖掘出h型指数。并对h指数和h型指数进行实证研 究和分析的思想。认为h指数和h型指数有可能发展
表2论文发表时问分布
Index数
据库,分析了半导体领域全球被授予专利最多的前20 大机构1996--2005的数据,将h指数计算运用到专利 分析中,认为相对于专利数、被引用数、平均规模等,对 于受让人来说h指数更能有效地评价技术的重要性、 质量和影响力【引。 Rousseau介绍了Woeginger关于科学影响测量的 一系列规律以及h指数在这些规律下的特征化L10|,并 通过g指数、h(2’指数和R2等h型指数进行验证,在h 型指数的规律化方面做了研究【ll】。 刘玉仙等研究了在论文引用分析上不同时间序列 的结构,用具体的案例研究了影响因子、h指数和h型 指数的时间序列变化,产生了一个引文分析工具,并能 通过模型计算h指数的时间序列变化【12 J。 金碧辉等通过理论和实际例证两个方面研究了被 金碧辉提出的AIR2指数【13J。 3国内期TIJ:FI]载论文分析 3.1检索途径与方法选择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 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途径和策略:通
3(4.62%)鬻墨弓轰 %)万锦%铲寰、
17
杜剑
6翌鎏奎差竺荛曼罂薹鏖鏖皂.资源3(4.62%) 管理系/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所
7
”…一”
孙字 郑惠伶 刘辉锋
叶鹰、丁镌
刘银华、张学梅
7 8 9 10 11 12
圭耋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佃
军事医学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圈书馆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Univm'sity of
3.2.2论文作者与机构统计分析。笔者对作者 和机构统计进行了校对和一定的技术处理,将英文论 文中的国内著者的英文名字翻译成对应的中文名字; 翻译和文摘型文献署名包括了原文作者、翻译者和校 对者,由于本文是分析国内h指数和h型指数文献,因 此统计作者分布时候只保留了翻译者。经统计和技术
万方数据
・54・
表5载文期刊的统计
表3将论文涉及的65个次机构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列举出了发文数两篇以上的机构。武汉大学在国内 图书情报领域具有绝对的优势,拥有大批专家学者,在 h指数和h型指数上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有一定的 影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者翻译了大量国 外h指数研究论文以很短的时滞发表在中国科学院所 主办的《科学观察》杂志上,并且与国际上的学者有密 切的合作;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不仅做 理论研究工作,而且把h指数运用到中国知网的建设 中,创建了CNKI引文数据库用以进行学术评价[”]。 表3将有两篇以上论文的2l位作者列出,可以将 他们看作是国内h指数和h型指数研究的核心作者。 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深度也反映出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 基本情况和状态。
万方数据
・55・
成为下一代核心评价参数。19 J。 丁楠、潘有能利用csscI统计分析了图书情报学 领域影响力较大的部分专家学者的论文和著作在5年 内的被引用情况,计算出其h指数和g指数并加以分 析探讨,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h指数、g指数和被引 总次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认为h指数、g指数 与传统引文评价的相关系数也很大。h指数在评价学 者的影响力时较好地综合了学者科学产出的质量和数 量,而g指数则在h指数的固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 优化了评价指标,使其更趋于科学化[20】。 赵基明等利用CSSCI把h指数应用到《中国图书 馆学报》核心作者的确定中[21】。在另一篇论文中,用h 指数的方法对SCI收录的中国期刊进行了评价,认为 多数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仍属较低水平,提出 了提高期刊质量和水平的建议[22】。 邱均平等对CsSCI收录的被引次数排名前50位 的图书情报学者在1998~2005年的有关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计算出每位学者的h指数,以此来评价我国图 书情报学者的个人绩效。同时还考察了h指数与传统 计量指标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比较分析,探索了h指数 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23一圳。 姜春林等利用CSSCI的检索数据,以16种图书馆 学情报学部分期刊为例,比较各期刊h指数和相对h 指数的大小及其特点,并利用CNKI的系列引文数据 库,对10种图书馆学情报学和管理学期刊的g指数进 行比较研究,认为h指数与相对h指数、相对h指数与 影响因子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指出使用h指数、相 对h指数和g指数应坚持同类相比原则,在期刊评价 中应慎重使用[25】。在另一论文中,通过对我国部分科 技核心期刊h指数的考察分析,认为h指数和期刊影 响因子有着较强的相关性,期刊h指数可以在今后的 核心期刊评选以及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中发挥一定的 辅助作用[26J。 张晓阳、金碧辉:以“ISIHighlyCited.coin”数据库 中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领域中部分科学家为样本,从 纵向和横断的角度对该领域高被引科学家h指数进行 统计,对h指数的历时性和共时性进行探讨和分 析[27l。 3.3。2探讨改进型论文。金碧辉等分析了h指 数功能扩展后在科学家个人科研绩效评价中的三个缺 陷,即缺乏灵敏度、缺乏区分度和缺乏波动性,针对这 些缺陷提出了R指数和AR指数,并利用17位普赖斯 奖得主的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数量进行了h指数、R 指数和AR指数的测算,证明了R指数和AR指数是h 指数功能扩展的补充指标[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