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轩榭廊的区分
中国古建筑亭台楼阁与轩榭廊坊应该怎么区分

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结构样式繁多、名称各异,可分为亭、台、楼、阁、轩、榭、廊、舫,我们很多人对于这些名称分辨的都不是特别清楚。
“亭者,停也。
人所停集也。
”亭指园林中供人休憩的亭子,主要由木质材料建成,是园林景观中十分重要的映衬美景的建筑之一,造型工整,层次感丰富。
台: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
古典园林中的台后来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楼阁:一般多为体量较大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为楼,四散建造的就是阁,它四面通风设有窗户,入口出口没有门,供人散步。
轩:多为高而敞的建筑,但体量不大。
轩的形式类型也较多,有的做得奇特,也有的平淡无奇,如同宽的廊。
在园林建筑中,轩这种形式是一种点缀性的建筑。
榭:水边建筑,人们在此倚栏赏景。
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它也是在水边的一种建筑,是观景休息的好去处,周围的美景与波光粼粼的水边相互辉映,具有一番诗情画意。
廊:廊相当于园林中的通道,将建筑物连接在一起,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可以遮风挡雨。
由顶层和柱子构成,柱子上勾勒着美丽的图案。
舫:舫字左侧有舟代表着建筑与船相似但却不能划动,是一种依照船体外观而建造的大型建筑,该种建筑一般三面靠水剩下的自然与陆地相接。
园林是结构复杂,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各有其建筑特点和风格,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建筑物才组成了多姿多彩的园林景观。
亭、台、楼、阁,你真的分得清吗?

亭、台、楼、阁,你真的分得清吗?在诗词中,亭、台、楼、阁的出现频率特别高。
诗人们常常把酒临风,登楼抒情。
可你知道亭、台、楼、阁的区别吗?今天,和苑苑一起了解一下!亭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
平面一般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
常设在园林中或风景名胜等处。
设在路旁或大道上的称“凉亭”“长亭”。
此外,还有井亭、碑亭等。
常记西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西湖集贤亭台高而平的建筑物。
《园冶》中言:“园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敞者,俱为台。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武汉汉阳古琴台楼两层以上的房屋,也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如鼓楼、钟楼等。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湖南岳阳岳阳楼阁阁是一种底部架空的高层建筑,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阁与楼都是多层建筑物,在早期,二者有区别,后世阁、楼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唐·王勃《滕王阁序》江西南昌滕王阁轩一指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
二指殿堂前檐下的平台。
古时皇帝不坐正殿而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称“临轩”。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唐·王维《少年行四首》北京恭王府湖心亭诗画舫棣华轩榭榭作为一种建筑名称有多种含义:1.造在高台上的开敞式房子;2.古代存置兵器和讲武的场所;3.收藏兵器的地方;4.内部空间不加分隔的开敞的厅堂。
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
——宋·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江苏南京紫金山流徽榭廊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如走廊、游廊等。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宋·苏轼《海棠》北京颐和园谐趣园游廊舫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供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
亭台楼阁,轩榭廊坊,你能分清楚吗?从诗词中探寻建筑文化

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素来是古代文人墨客抒怀壮志的的好地方。
在诗词中,亭台楼阁的出现率特别高。
诗人们或把酒临风,登楼抒情。
可你知道,亭、台、楼、阁的区别吗?亭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亭者,停也。
人所停集也。
”(《释名》) 园中之亭,应当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
水乡山村,道旁多设亭,供行人歇脚,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由于园林作为艺术是仿自然的,所以许多园林都设亭。
但正是由于园林是艺术,所以园中之亭是很讲究艺术形式的。
亭在园景中往往是个“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形式来说也就十分美而多样了。
《园冶》中说,亭“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到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
”这许多形式的亭,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只要平面确定,其形式便基本确定了。
常设在园林中或风景名胜等处。
设在路旁或大道上的称“凉亭”、“长亭”。
此外,还有井亭、碑亭等。
自古有四大名亭:醉翁亭、爱晚亭、陶然亭、湖心亭。
常记西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台“台,观四方而高者。
”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
古典园林中的台后来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由于此类平台宽敞而通透,一般前无遮拦,故是看月亮的好地方,也就成了赏月之台。
古人咏月台的诗词俯拾皆是。
《园冶》中言:“园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敞者,俱为台。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楼“楼,重屋也。
”一指两层以上的房屋;二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如鼓楼、钟楼等。
楼在战国时就已出现,汉代城楼已高达3层。
黄鹤楼和岳阳楼分别因为两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而闻名于众。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阁阁是一种底部架空的高层建筑,阁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阁为主体的,独乐寺观音阁即为一例。
古代建筑名称区分:亭、台、楼、阁、轩、榭、廊、舫

古代建筑名称区分: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亭者,停也。
人所停集也。
”——《释名》亭(凉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
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园中之亭,应当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
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
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唐] 白居易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说文》云:重屋曰楼。
《尔雅》云:陕而修曲为“楼”。
言窗牖虚开,诸孔慺慺然也。
造式,如堂高一层者是也。
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
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
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 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阁者,四阿开四牖。
汉有麒麟阁,唐有凌烟阁等,皆是式。
——《园冶》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四方、六角或八角,常呈两层,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
与楼近似,但较小巧。
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四面开窗。
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有时也特指女子的卧房。
清代皇家的几处大戏园,主体舞台建筑平面近方形的均称阁,观戏扮戏的狭长形重屋均称楼。
《滕王阁诗》[唐]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什么叫亭台楼阁轩榭廊舫

什么叫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中国古典园林的知识体系非常深奥,一个简单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就让人难以区分。
它们分布在园林的四处,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不同的韵味。
了解“亭、台、楼、阁、轩、榭、廊、舫”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园林和中国文化的理解。
1、亭:一种开敞式的小型建筑物,有顶无墙,多用竹、木、石等材料建成,平面一般为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扇形等,顶部则以单檐、重檐攒尖顶为多。
按其所处的位置,又分为桥亭、路亭、井亭、廊亭等……常设在园林或名胜中,供休息、观望、眺望,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建筑物。
2、台:一种高出地面而建的平面建筑物,也是一种露天的,表面比较平整的,开放式的建筑。
其上可以没有建筑,仅供人们休息、观望、娱乐之用,也可以修建建筑,以台为基础的建筑显得高大雄伟。
建在不同地貌基础上的台分别称为:天台(建在山顶)挑台(建在峭壁上)飘台(建在水边)一般上面设有其他建筑物,借眺望或兴建其他用途的建筑物,供不同用途使用。
3、楼:指重屋,两层以上的大层建筑物,楼则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经楼、王府中的后楼、厢楼等,处于建筑群组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
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
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林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4、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
阁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群组中可居主要位置。
杏林阁滕王阁5、轩:中国古典园林中,轩多置于高敞或临水之处,用作观景的小型单体建筑。
轩的形式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选举高敞”,即空间畅豁,气息流通,便于观赏胜景,夏季纳凉。
6、榭:建于水边或者花畔,借以成景,平面常为长方形,一般多开敞或设窗扇,以供人们游憩,眺望。
水榭则要三面临水。
他的突出特点是建于水边,架临水上,结构轻巧,立面开敞。
7、廊:园林中的突出建筑,他不仅是连接建筑之间的有顶建筑,而且是划分空间,组成景区的重要手段,同时他本身又成为园中之景。
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的区别

【古建智库】详述“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的区别2017-01-06 13:38:14评论(70)阅读(6839)收藏(8)举报据说,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都是笼统地称呼为pavilions或者buildings,这说明在外国人眼中,此类中国传统园林元素几乎都是相似的,功能基本差不多。
但其实不然,在古代建筑中,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之间有着明确的定义和区分,其功能也根据所处的位置、规模的大小、形式的不同而有差异,观赏美感也不一样。
深入了解这些古建筑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园林和中国文化的理解,对造园有深厚兴趣的人也可以从中受益颇多。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亭者,停也。
人所停集也。
”亭在园林设计中往往是个“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形式来说有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八角等。
《园冶》中说,亭“造式无定,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
”即是说,这许多形式的亭,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只要平面确定,其形式便基本确定了。
「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
后来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还有戏台,主要供古时唱戏娱乐之用。
「古琴台」古琴台,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的发源之处,又名俞伯牙台。
据说两人在此相遇,后人为纪念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所建。
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
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
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
「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原本是军事上的瞭望楼,因时有鹳雀栖息而得名。
复建的鹳雀楼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
一种架空的小楼房,四方、六角或八角,常呈两层,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
古代建筑中楼、阁、居、苑、斋、馆、亭、台、轩、榭、廊、舫都有什么区别

古代建筑中楼、阁、居、苑、斋、馆、亭、台、轩、榭、廊、舫都有什么区别1、楼与阁所谓“楼”,重层则谓楼,也就是说两层以上的建筑,与今天的意思相同。
但中国古代楼都不高,且楼的位置大多数厅堂之后,用来做卧室、书房和观赏风景之用。
岳阳楼阁:与楼很相似,但较楼更为小巧。
阁的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且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
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滕王阁阁有时也特指女子的卧房,比如“闺阁”。
2、居与苑居与苑在今天的小区仍在使用,且很常见。
居,就是居住的地方,比如琴海居。
而苑则不同,本来是指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后多指帝王的花园,今天也经常被用来指小区居住的地方。
3、斋与馆斋:一般指书房,比如“聊斋”,“养心斋“。
聊斋馆:从“食”,一般指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后来一些文化场所也被称为馆,比如“图书馆”。
4、亭台轩榭亭:是园林中供人休息、避雨的地方,一般体积小巧,造型别致,且结构简单,其柱间通透开辟,柱身下设半墙。
亭亭,可分为正多边形亭、长方形和近长方形亭、圆亭和近圆亭、组合式亭等等。
台: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之一,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
古典园林中的台后来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台轩:指有窗户和门槛的小房间或长廊,是以敞朗为特点的建筑物,经常用作书斋、茶馆的名字。
琴书轩榭:指园林中水边的建筑,用于倚栏赏景。
除了水边,有的榭也设于花间。
榭榭不但多设与水边,而且多设在水的南岸。
榭在南岸可以面北观景而不会被阳光刺眼。
同时,榭在临水处多设栏,栏又叫美人靠、吴王靠,相传是吴越时吴王与美人西施在榭边游赏观景时所用,因此得名。
美人靠5、廊和舫廊:通常布置在园林中两个建筑物或观赏点之间,起着遮风避雨、联系交通的作用。
廊从横剖面的形状看,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双面空廊(两边通透)、单面空廊、复廊(在双面空廊的中间加一道墙)、双层廊(上下两层)。
从整体造型及所处位置来看,又可以分直廊、曲廊、回廊、爬山廊和桥廊等。
中国最美建筑:亭、台、楼、阁、轩、榭、廊、舫

中国最美建筑:亭、台、楼、阁、轩、榭、廊、舫走过很多园林,见过不少美景,然而风景中的那些古建筑你却不一定都认识比如:亭、台、楼、阁、轩、榭、廊、舫。
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
平面一般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
常设在园林中或风景名胜等处。
设在路旁或大道上的称“凉亭”、“长亭”。
此外,还有井亭、碑亭等。
常记西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西湖集贤亭亭子是供人憩息的场所,也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
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高出地面而建的平面建筑物,是一种露天的、表面比较平整的、开放性的建筑。
山东青岛琅琊台高而平的建筑物。
《园冶》中言:“园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敞者,俱为台。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楼是指两层以上的大型建筑物。
楼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
湖南岳阳岳阳楼一指两层以上的房屋;二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如鼓楼、钟楼等。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重屋为楼,四敞为阁。
阁四面皆有窗,且也设有门,四周还都设有挑出的平座,供人环阁漫步、观景。
滕王阁阁是一种底部架空的高层建筑,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阁与楼都是多层建筑物,在早期,二者有区别,后世阁、楼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唐·王勃《滕王阁序》与亭相似,同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
多置于高敞或临水之处,用作观景的小型单体建筑。
北京恭王府湖心亭诗画舫棣华轩一指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
二指殿堂前檐下的平台。
古时皇帝不坐正殿而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称“临轩”。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唐·王维《少年行四首》多指水榭,是临水而建,供人们休息、观景的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亭台楼阁xx榭廊的区分
这类休闲类建筑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可以笼统地用pavilions、buildings等称呼。
理解“亭、台、楼、阁、轩、榭、廊”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园林和中国文化的理解。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亭者,停也。
人所停集也。
”(《释名》)园中之亭,应当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
水乡山村,道旁多设亭,供行人歇脚,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由于园林作为艺术是仿自然的,所以许多园林都设亭。
但正是由于园林是艺术,所以园中之亭是很讲究艺术形式的。
亭在园景中往往是个“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形式来说也就十分美而多样了。
《园冶》中说,亭“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到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
”这许多形式的亭,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只要平面确定,其形式便基本确定了。
牌坊、牌楼:
是由华表演变而成,华表柱之间加横梁即为牌坊,若在牌坊结构上加斗拱及屋檐则成为牌楼。
园林中的牌坊和牌楼多为建筑群的附属建筑,通常坐落在建筑或院落的导入部分、道路的转折或桥头处。
北方皇家园林中牌坊、牌楼的设臵较为普遍,以显示皇家气派。
舫:
是一种仿船形的建筑,又称不系舟,多建于池边或水中,是休息、宴饮、娱乐的场所。
台:
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
古典园林中的台后来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楼阁:
由于一般多为体量较大的高层建筑,不仅是游人登高放远的佳处,同时也是园林最为突出的景观。
多在临水之地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
榭,水边建筑,人们在此倚栏赏景。
“……榭者,藉也。
藉景而成者也。
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园冶》)榭,凭藉景而设,除了水边,有的也设于花间。
榭不但多设与水边,而且多设于水之南岸,视线向北而观景。
如网师园中的“濯缨水阁”,怡园中的“藕香榭”等,都是朝北的。
为什么?建筑在南,水面在北,所见之景是向阳的;若反之,则水面反射阳光,很刺眼,而且对面之景是背阳的,也不好看。
另外,榭在临水处多设栏,坐凳栏杆,又叫美人靠、吴王靠,相传是吴越时吴王与美人西施游赏观景之物,这也是文化了。
后来这种美人靠栏杆多经诗词描述,更增其文化内涵。
“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椅栏杆。
”(冯延巳《虞美人》)
廊,“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园冶》)廊是建筑物的前面增加“一步”(古建筑的一个柱间),有柱,有的还设栏杆。
廊之物质功能是使室内更不会受到风雨之侵,夏秋之交也不会受阳光之炎热。
但从建筑艺术来说,则是增加了空间层次。
如苏州留园的石林小院,院周设一圈廊,建筑与院子以廊作为过渡空间。
另外,廊本身如一种似室内又似室外的“灰”空间,比较含蓄,所以园中好多建筑都设廊。
廊有好多类型,除了上面的形式外,还有单独而设的廊,有的绕山,有的缘水,有的穿花丛草地。
还有复廊,即中间为墙,墙的两边设廊,墙上开设漏窗,人行两边,通过漏窗可以看到隔墙之景,这就是园林之空间艺术了。
苏州怡园就以复廊著称,此廊将园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上海豫园也有复廊,此处空间曲折多变,情趣无穷。
拙政园之中部和西部景区,也以复廊分开,而且廊的西侧用“水廊”,即廊的地面似桥面,下部是水面,柱下设墩插入水中,廊水交融,和谐得体。
此廊较长,做得既弯曲而又有些起伏,十分动人。
说到长廊,江南园林之长廊当数无锡蠡园之长廊,但此廊重复太多,形态板滞,不足取,乃近代所建,已属江南古典园林之余波了。
轩,多为高而敞的建筑,但体量不大。
轩的形式类型也较多,有的做得奇特,也有的平淡无奇,如同宽的廊。
在园林建筑中,轩这种形式也像亭一样,是一种点缀性的建筑。
但正因为如此,所以造园者在布局时要考虑到何处设轩,它既非主体,但又要有一定的视觉感染力,可以看作是“引景”之物。
如网师园中的“竹外一枝轩”,可谓引人入胜,经此处而通向“月到风来亭”;又作为“濯缨水阁”之对景。
拙政园中的“与谁同坐轩”,是从中部园区经“别有洞天”至西
部园区的第一眼所见之建筑。
这是一座扇形的建筑,形象生动、别致。
留园中的“揖峰轩”,是石林小院中的一座主要建筑,体量不大,又有廊院及院中石林相伴,是一处园中之园,空间有分有合,隔中有透,贵在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