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1. 引言污水处理是指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将其处理成达到排放标准的水质要求的过程。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是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污水的流量、水质等参数的计算,确定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处理工艺,并制定相应的工程方案。
2. 污水流量计算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第一步是确定污水的流量。
污水的流量可以按照预测流量和实测流量两种方式进行计算。
预测流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预测流量 = 人口数×人均日生活污水排放量实测流量的计算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和取样分析,以获取真实的污水流量数据。
实测流量常常用于已有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项目中。
3. 污水水质计算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第二步是确定污水的水质。
污水的水质由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来决定。
常见的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悬浮物、氨氮、总磷等。
根据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可以确定不同类型的污水所需达到的排放标准,从而计算出污水的水质要求。
4. 污水处理方案设计根据污水流量和水质计算结果,可以确定适当的污水处理方案。
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格栅预处理、沉砂预处理和调节池等。
化学处理主要包括混凝和絮凝等。
生物处理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等。
在确定污水处理工艺时,需要考虑处理效果、运行成本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组合。
5. 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根据污水处理方案,可以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
污水处理设施包括进水管道、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道等。
在设计污水处理设施时,需要考虑设备尺寸、流程布置、操作和维护等因素,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
6.污水处理设计计算是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污水流量和水质的计算,确定处理能力和处理工艺,制定相应的工程方案。
合理的污水处理设计计算可以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以上为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污水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或者再利用要求的过程。
在进行污水处理时,需要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采用适当的计算公式来确定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设计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污水处理计算公式:1. 污水流量计算公式污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小时(m³/h)或者立方米/天(m³/d)。
污水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污水流量 = 污水产生量 ×污水系数其中,污水产生量指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污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小时或者立方米/天;污水系数是根据不同的污水来源和使用方式进行估算的系数,普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值。
2. 污水水质参数计算公式污水水质参数是指污水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或者浓度,常用来评估污水的污染程度和处理效果。
常见的污水水质参数包括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悬浮固体(TSS)等。
这些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COD = 污水中有机物的质量 × COD浓度BOD = 污水中有机物的质量 × BOD浓度TSS = 污水中悬浮物的质量 × TSS浓度其中,有机物的质量指单位时间内污水中有机物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千克/小时(kg/h)或者千克/天(kg/d);COD浓度、BOD浓度和TSS浓度分别指单位体积污水中COD、BOD和TSS的质量,常用单位为毫克/升(mg/L)或者克/立方米(g/m³)。
3. 污水处理设备设计计算公式在进行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时,需要根据污水的流量和水质参数,计算出设备的尺寸、处理能力和运行参数。
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曝气池、生物滤池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污水处理设备设计计算公式:沉淀池面积 = 污水流量 / 沉淀池停留时间曝气池体积 = 污水流量 ×曝气池停留时间生物滤池面积 = 污水流量 / 生物滤池负荷其中,沉淀池面积指沉淀池的水平截面面积,常用单位为平方米(m²);曝气池体积指曝气池的容积,常用单位为立方米(m³);生物滤池面积指生物滤池的水平截面面积,常用单位为平方米(m²);沉淀池停留时间、曝气池停留时间和生物滤池负荷是根据处理效果和设备性能要求确定的参数,常用单位为小时(h)。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1.污水流量计算公式:
污水流量=污水产生量×日用水率
污水产生量=人均产污量×人口数+工业废水排放量
2.污染负荷计算公式:
COD负荷=污水流量×COD浓度
BOD负荷=污水流量×BOD浓度
TP负荷=污水流量×TP浓度
TN负荷=污水流量×TN浓度
3.池体尺寸计算公式:
曝气池尺寸=曝气池容积/曝气通量
沉淀池尺寸=沉淀池容积/停留时间
活性污泥池尺寸=活性污泥池容积/深度
4.沉淀速度计算公式:
沉淀速度=比表面积×重力加速度×其中一种颗粒物的密度/动力粘度×浓缩度
5.曝气负荷计算公式:
曝气负荷=曝气量/曝气池有效体积
曝气量=溶氧量/溶解氧传质系数
以上仅为污水处理设计中的一些常用计算公式,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并考虑其他影响因素。
污水处理基本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基本计算公式污水处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保议题,也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工业化过程的发展,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和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设计、计算和操作是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主要介绍污水处理中的基本计算公式。
一、Ivanov公式Ivanov公式是指在曝气池内,曝气器顶部到曝气器底部的水头损失,是曝气器能量损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Ivanov公式的具体表达式为:h=K*v^2/(2g)其中,h为水头损失,K为水头损失系数,v为曝气器进口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的取值为9.81m/s^2。
二、曝气池容积计算公式在污水处理工程计算中,曝气池容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曝气池容积的计算公式如下:V=Q*(T-TS)/F其中,V为曝气池容积,Q为污水流量,T为污水处理时间,TS为曝气池升温时间,F为最终溶解氧浓度与初次溶解氧浓度之差。
三、污泥产率计算公式污泥产率是指进入处理系统的有机物质所产生的污泥量与进入系统的有机物质总量之比。
污泥产率计算公式如下:Yp=(M-μ*X)/(Q×S)其中,Yp为污泥产率,M为污泥丰度,μ为比生长速率,X为进入系统的有机物质量,Q为进入系统的污水流量,S为进水中的总悬浮物浓度。
四、絮凝剂计算公式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添加絮凝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悬浮物和胶体颗粒。
絮凝剂的使用量计算公式如下:C=p/V其中,C为絮凝剂用量,p为絮凝剂加入污水中的浓度,V 为污水流量。
五、沉降池污泥床高度计算公式在污水处理工程中,沉降池是一种重要的处理设备。
沉降池污泥床高度计算公式如下:H=d-S其中,H为污泥床高度,d为进入污水的总悬浮物浓度,S 为出水中的总悬浮物浓度。
六、好氧池的进水和出水COD计算公式好氧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设施。
好氧池的进水和出水COD计算公式如下:进水COD=(C1-Q2C2)/Q1出水COD=(Q1C1+Q2C2)/(Q1+Q2)其中,Q1和C1分别为进水流量和进水COD,Q2和C2分别为进水流量和进水COD。
污水处理技术之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技术之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一、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概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是指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并进行设计计算,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的过程。
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二、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1. 污水流量计算公式污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体积。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污水流量:污水流量(Q)= 污水排放浓度(C) ×排放流量(V)2. 污水COD(化学需氧量)计算公式COD是指水中可被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的总量。
常用的COD计算公式如下:COD = 污水中有机物浓度(C) ×污水流量(Q)3. 污水BOD(生物需氧量)计算公式BOD是指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氧化所需的氧量。
BOD计算公式如下:BOD = 污水中有机物浓度(C) ×污水流量(Q)4. 污水SS(悬浮物)计算公式SS是指污水中悬浮物的总量。
常用的SS计算公式如下:SS = 污水中悬浮物浓度(C) ×污水流量(Q)5. 污水氨氮计算公式氨氮是指污水中氨和铵离子的总量。
常用的氨氮计算公式如下:氨氮 = 污水中氨氮浓度(C) ×污水流量(Q)6. 污水总磷计算公式总磷是指污水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总量。
常用的总磷计算公式如下:总磷 = 污水中总磷浓度(C) ×污水流量(Q)7. 污水总氮计算公式总氮是指污水中无机氮和有机氮的总量。
常用的总氮计算公式如下:总氮 = 污水中总氮浓度(C) ×污水流量(Q)8. 污水pH值计算公式pH值是指污水中酸碱度的浓度指标。
常用的pH值计算公式如下:pH值 = -log10(H+浓度)9. 污泥产量计算公式污泥产量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的总量。
常用的污泥产量计算公式如下:污泥产量 = 污水中可沉淀物浓度(C) ×污水流量(Q)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时,需要准确测量和采集污水样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它涉及到许多计算公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并按照一、二、三、四、五的顺序进行分类和阐述。
一、污水流量计算公式1.1 污水日平均流量计算公式:污水日平均流量 = 总污水量 / 处理天数1.2 污水小时平均流量计算公式:污水小时平均流量 = 污水日平均流量 / 241.3 污水峰值流量计算公式:污水峰值流量 = 污水日最大流量 / 处理小时数二、污水污染物负荷计算公式2.1 化学需氧量(COD)负荷计算公式:COD负荷 = 污水流量 * COD浓度2.2 生化需氧量(BOD)负荷计算公式:BOD负荷 = 污水流量 * BOD浓度2.3 总氮负荷计算公式:总氮负荷 = 污水流量 * 总氮浓度三、污水处理设备尺寸计算公式3.1 曝气池尺寸计算公式:曝气池体积 = 污水流量 * 曝气时间3.2 沉淀池尺寸计算公式:沉淀池体积 = 污水流量 * 沉淀时间3.3 厌氧池尺寸计算公式:厌氧池体积 = 污水流量 * 厌氧时间四、污泥产量计算公式4.1 污泥产量计算公式:污泥产量 = 污水流量 * 污泥产率4.2 污泥脱水率计算公式:污泥脱水率 = (污泥湿重 - 污泥干重)/ 污泥湿重4.3 污泥干重计算公式:污泥干重 = 污泥湿重 * (1 - 污泥含水率)五、污水处理能耗计算公式5.1 污水处理能耗计算公式:能耗 = 功率 * 时间5.2 曝气能耗计算公式:曝气能耗 = 曝气机功率 * 曝气时间5.3 污泥脱水能耗计算公式:脱水能耗 = 脱水机功率 * 脱水时间结论:污水处理计算公式是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计算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污水处理过程中各项参数和指标,为工程的设计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污水处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和环境保护的顺利实施。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污水处理计算公式是用于计算污水处理过程中各项指标的数学公式。
它可以匡助我们了解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评估其效果,并进行优化设计。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污水处理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
1. 污水流量计算公式:污水处理中,了解污水的流量是非常重要的。
污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流量(Q)= 污水流量(Qw)+ 雨水流量(Qr)- 渗漏水流量(Ql)其中,污水流量(Qw)是指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流量,雨水流量(Qr)是指降雨期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雨水流量,渗漏水流量(Ql)是指由于管道渗漏等原因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水流量。
2. 污水污染物浓度计算公式: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浓度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污染物浓度(C)= 污染物质量(M)/ 污水流量(Q)其中,污染物质量(M)是指污水中某种污染物的质量,污水流量(Q)是指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流量。
3. 污水处理效率计算公式:污水处理效率是评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效果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以下几种:a. 去除率(R)= [(进水浓度 - 出水浓度)/ 进水浓度] × 100%b. 去除效率(E)= [(进水质量 - 出水质量)/ 进水质量] × 100%c. 去除负荷(L)= (进水负荷 - 出水负荷)/ 进水负荷其中,进水浓度是指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染物浓度,出水浓度是指处理后出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进水质量是指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染物质量,出水质量是指处理后出水中的污染物质量,进水负荷是指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染物负荷,出水负荷是指处理后出水中的污染物负荷。
4. 污泥产量计算公式: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污泥,了解污泥的产量对于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至关重要。
常用的污泥产量计算公式如下:污泥产量(S)= 污泥浓度(C)×污泥体积(V)其中,污泥浓度(C)是指污泥中污染物的浓度,污泥体积(V)是指污泥的体积。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而计算公式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计算公式,以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一、污水流量计算公式1.1 平均日流量计算平均日流量(Q)是指单位时间内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平均流量。
计算公式如下:Q = Qp / T其中,Qp为单位时间内的总流量,T为单位时间(通常为24小时)。
1.2 最大日流量计算最大日流量(Qmax)是指单位时间内经过污水处理厂的最大流量。
计算公式如下:Qmax = Qpmax / T其中,Qpmax为单位时间内的最大流量。
1.3 峰值流量计算峰值流量是指在某个时间段内浮现的流量峰值。
计算公式如下:Qpeak = Qppeak / T其中,Qppeak为某个时间段内的最大流量。
二、污水污染物负荷计算公式2.1 化学需氧量(COD)负荷计算化学需氧量(COD)是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能力的度量。
计算公式如下:COD负荷 = Q × COD浓度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的流量,COD浓度为单位体积内的COD含量。
2.2 生化需氧量(BOD)负荷计算生化需氧量(BOD)是污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的能力的度量。
计算公式如下:BOD负荷 = Q × BOD浓度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的流量,BOD浓度为单位体积内的BOD含量。
2.3 总氮负荷计算总氮是污水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计算公式如下:总氮负荷 = Q × TN浓度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的流量,TN浓度为单位体积内的总氮含量。
三、曝气池设计计算公式3.1 曝气量计算曝气量是曝气池中供氧的量,计算公式如下:曝气量 = Q × DO需求量 / DO浓度差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的流量,DO需求量为污水中微生物对氧的需求量,DO 浓度差为曝气先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差值。
3.2 曝气池体积计算曝气池体积的计算公式如下:曝气池体积 = Q × HRT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的流量,HRT为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污水的二级处理设计计算2.1设计要点1. 在满足曝气池设计流量时生化反应的需氧量以外,还应使混合液含有一定的剩余DO 值,一般按2mg/L 计.2.使混合液始终保持混合状态,不致产生沉淀,一般应该使池中平均流速在0.25m/s 左右.3. 设施的充氧能力应该便于调节,与适应需氧变化的灵活性.2.2设计计算1.设计计算(污泥负荷法) (1).有关设计参数a.BOD 5污泥负荷 N=0.15kg BOD 5/(kgMLSS ×d)b.回流污泥浓度X R =10000(mg/L)c.污泥回流比 R=50%d.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3330100005.015.01L mg X R R X R =⨯+=+=混合液回流比 R 内 混合液回流比 %80%1001=⨯+++=R r Rr TN η取R 内=200%回流污泥量Qr: Qr=RQ=0.5×100000=50000m 3/d 循环混合液量Qc: Qc=R 内×100000=200000 m 3/d (2). 反应池的计算厌氧池计算V 1 ,厌氧池平均停留时间为2h V 1=1.2×(100000/24)×2.0=10000(m 3) AO 反应池容积 V ,m 3V Ao =Q ×S O /N ×X=100000×180/0.15×3330=36036 m 3 AO 反应池总水力停留时间:)(64.8)(36.010000036036h d Q V t AO AO ≈≈==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 缺氧∶好氧=1∶3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 t 2=14 ×8.64=2.16h缺氧池容积 : )(9009360364132m V =⨯=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 )(48.664.8433h t =⨯=好氧池容积 : )(27027360364333m V =⨯=反应池总体积: V=V 1+V AO =10000+36036=46036(m 3) 总停留时间: t=t 1+t AO =8.64+2=10.64(h) (3).反应池主要尺寸 反应池总容积 V=46036(m 3)设反应池四组,单组池容积 V 单=V/4=46036/4=11509(m 3) 有效水深 5m ;采用五廊道式推流式反应池,廊道宽b=8m ;单组反应池长度:L=S 单/B=11509/(5⨯8⨯5)=57.54(米); 校核:b/h=8/5=1.6(满足b/h=1~2); l/b=57.54/8=7.2(满足l/h=5~10); 取超高为0.7 m , 则反应池总高 H=5.0+0.7=5.7(m)厌氧池尺寸 宽L 1=10000/B ×5=10000/(5⨯8⨯5⨯5)=10(m) 尺寸为10⨯50⨯5(m)缺氧池尺寸 宽L 2=9009/B ×4.5=9009/(5⨯8⨯5⨯5)=9(m) 尺寸为 9⨯50⨯5(m)好氧池尺寸 宽L 3=27027/B ×4.5=27027/(5⨯8⨯5⨯5)=27(m) 尺寸为 27⨯50⨯5(m)2.2辐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一般采用对称布置,有圆形和正方形。
主要由进水管、出水管、沉淀区、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组成。
按进出水的形式可分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和周边进水周边出水三种类型,其中,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应用最广。
周边进水可以降低进水时的流速,避免进水冲击池底沉泥,提高池的容积利用系数。
这类沉淀池多用于二次沉淀池。
本设计中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4.2.1设计原则设计参数1、沉淀池的设计数据宜按下表的规定取值2、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
3、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4.Om 。
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
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
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
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 ,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
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 /(s·m)。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择四组辐流沉淀池,4N =,每组设计流量为0.3763m s 。
1、沉淀池表面积2' 1.504633600902.84 1.5Q F m nq ⨯===⨯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4组。
池子直径:33.91D m === 取34m 。
2、实际水面面积22234907.4644D F m ππ⨯'===实际负荷 322244 1.5046336001.49/434Q q m m h n D ππ⨯⨯===⋅⨯,符合要求。
3、沉淀池有效水深'1h q t =式中 t ——沉淀时间,取2h 。
1 1.5 2.0 3.0h m =⨯=径深比为:13411.333D h == 在6至12之间。
4、污泥部分所需容积1r R X X R=+则 1111400090000.8r X X mg L R ⎛⎫⎛⎫=+=+⨯= ⎪ ⎪⎝⎭⎝⎭采用间歇排泥,设计中取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为2T h =()()()()31110.8100000400022307.7114000900042422r R QXTV m X X N ++⨯⨯⨯===+⨯+⨯⨯5、污泥斗计算 ()51tan h r r α=-式中 r ——污泥斗上部半径,m ; 1r ——污泥斗下部半径,m ; α——倾角,一般为60C ︒。
设计中取 r =2m ,1r =1m()()51tan 21tan60 1.73h r r C m α=-=-⨯︒=污泥斗体积计算:()()22223551122 3.14 1.73221112.733h V r r r r m π⨯=++=+⨯+= 6、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设计中采用机械刮吸泥机连续排泥,池底坡度为0.05423440.050.050.7522D r h m --=⨯=⨯= 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体积:()()222234411 3.140.75343444256.71212h V D DD D m π⨯=++=⨯+⨯+=则还需要的圆柱部分的体积:331452307.7256.712.72038.3V V V V m =--=--=高度为:332038.3 2.24907.46V h m F === 7、沉淀池总高度 设计中取 超高0.3h m =,缓冲层高度 20.3h m =123450.3 3.00.3 2.240.75 1.738.32H h h h h h h m =+++++=+++++=8、排泥装置二沉池连续刮泥吸泥。
本设计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将泥刮至污泥斗。
在二沉池的绗架上设有10=i ‰的污泥流动槽,经渐缩后流出二沉池,采用渐缩是为保证中心管内污泥流速不宜过大,以利于气水分离。
因为池径大于20m,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其传动装置在绗架的缘外,刮泥机旋转速度一般为1~3rad/h 。
外围刮泥板的线速度不超过3m/min ,一般采用1.5m/min ,则刮泥机为1.5rad/min 。
(1) 吸泥管流量二沉池排出的污泥流量按80%的回流比计,则其回流量为:s m Q R Q s 3926.01574.18.0=⨯==本设计中拟用6个吸泥管,每个吸泥管流量为:s m Q Q s 3039.046926.046=⨯=⨯=规范规定,吸泥管管径一般在150~600mm 之间,拟选用mm d 250=,s m d Q v 79.025.014.3039.04422=⨯⨯==π(2) 吸泥管布置6根吸泥管延迟经均匀布置。
9、 二沉池出水部分设计 ① 集水槽的设计本设计考虑集水槽为矩形断面,取底宽=b 0.8m ,集水槽距外缘距池边0.5m ,集水槽壁厚采用0.15m ,则集水槽宽度为:10.1215.08.0=⨯⨯m 。
设计中采用Q Q α=',其中α——安全系数,取1.5,得s m Q 3'563.0375.05.1=⨯=集水槽内水流速度为:s m F Q v 0.17.08.0563.0'=⨯==s m 4.0> 符合要求。
采用双侧集水环形集水槽计算,槽内终点水深为m vb q h 24.08.00.12376.02=⨯==槽内起点水深为3222332h h h h k += 式中 k h ——槽内临界水深,m ; α——系数,一般采用1.0。
m g gb aq h k 178.08.02376.00.1322322=⨯⎪⎭⎫ ⎝⎛⨯== 3222332h h h h k +=m 69.024.024.0178.02322=+⨯= ② 出水堰的计算二沉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主要构筑物,污水在二沉池中得到净化后,出水的水质指标大多已定,故二沉池的设计相当重要。
本设计考虑到薄壁堰不能满足堰上负荷,故采用︒90三角堰出水。
LQ q qh L L L bL n n Q q ==+===052217.0 式中 q ——三角堰单堰流量,s L ; Q ——进水流量,s m 3; L ——集水堰总长度,m ; 1L ——集水堰外侧堰长,m ; 2L ——集水堰内侧堰长,m ; n ——三角堰数量,个;b ——三角堰单宽,m ; h ——堰上水头,m ; 0q ——堰上负荷,()m s L ⋅。
设计中取m b 16.0=()m L 62.10314.325.0341=⨯⨯-= ()m L 60.9814.328.025.0342=⨯⨯-⨯-=m L L L 22.20260.9862.10321=+=+=9.126316.022.202===b L n 取1264个 s L n Q q 30.012641000376.0=⨯==m q h 027.03.07.07.05252=⨯==()m s L L Q q ⋅=⨯==86.122.2021000376.00介于()m s L ⋅9.2~5.1之间,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