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爱的和弦》说课稿

合集下载

奏响爱的和铉

奏响爱的和铉

第2课时奏响爱的和弦班级:姓名:问题训练评价单选择:1.下列体现爱心行动的有( )①学习优秀的同学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习功课②老奶奶过马路时,扶她过马路③对朋友的缺点善意地提出改正的建议④拒绝参加春蕾计划捐款献爱心活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社会公益活动( )①社会公益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②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③社会公益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关心和爱护④它是爱的双向性的表现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3.陈玉蓉是武汉市一位普通母亲,她为了实现自己‚割肝救子‛的愿望’每天暴走10公里,一直走了7个月,终于走掉了自己肝脏上的脂肪 2009年11 月3日,武汉市同济医院免费为她的儿子做了肝移植手术。

受她事迹的感动,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了陈玉蓉为儿子‚捐肝‛的全过程,同时还被评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基于血缘关系的情感是最真挚的爱②爱可以帮助人们战胜不幸③爱是双向的,互动的④生活中每一份关爱都会深深感动他人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下列活动属于社会公益活动的是( )①参加义务植树活动②参加城市“啄木鸟”活动,维护城市清洁③青年志愿者参加“三下乡”活动④学校组织学生为受灾地区捐款捐物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下列行为,属于对父母富有爱心的表现是( )①父母生病时,我悉心照料②我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让父母高兴③父母有时对我发点脾气,我能理解④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6.寒假前夕,小芳等几个小伙伴来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洗晒被褥、唱歌讲故事,陪老人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这一事例表明( )①爱是无私的奉献②他人、社会需要我们的呵护和关爱③只有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心才是快乐的④社会公益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带来了关心和爱护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有爱心的人会自觉地关爱他人,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下列行为不属于爱心活动的是( )A.小张得知自己的好朋友被本班另一名同学小王欺侮后,将小王“教训”了一顿B.小李同学将自己的零用钱捐献给贫困灾区的学生C.小刘利用星期天帮助本社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D.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积极投入到救灾援助中8.下列对公益活动意义表述错误的是( )A.公益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关心、爱护B.公益活动体现出入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C.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D.公益活动可以增加个人的知名度9.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凑响爱的和弦PPT课件

凑响爱的和弦PPT课件

由此可见:
公益活动不仅能给需要帮助的 人带来关心和爱护,而且还能成为 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思考
徐本禹的事迹传开后,得到了 成千上万的人们的支持。请你写一 段话,支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为了改 变山区的教育落后现状,毅然放弃了攻读 硕士研究生的机会,将自己的青春、热血 献给了山区的孩子们,他用行动点亮了山 区孩子们心中求知上进、奋斗进取之灯, 他的爱心比阳光更温暖,更灿烂,更可贵!
校外 植树造林 平整场地 兴修水利 抗洪抢险 抗旱抢种 拥军优属 救灾捐献 各种志愿服务队 交通宣传 车站服务 敬老助残 义务修理 义务引路
你参加过给他人献爱心的公益 活动吗?在这类活动中,你有什么 感想和收获?
公益活动与社会发展
阅读教材P50(徐本禹的故事)
在徐本禹的“感动”下,全国志 愿者支援山区教育工作掀起了新的高 潮。这说明社会公益活动(的作用): 不仅能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关心和爱 护,还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返回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参加公益活动对他人的影响
参加公益活动可以带给 需要帮助的人以关心和爱 护,还可以带给更多人的 方便。
阅读教材P49资料 说说你还了解哪些公益活动?
无偿献血
捐资助学
扶贫济困
校内 绿化校园 整理图书 美化教室、宿舍 一切服务于他人的活动 修整道路、操场 修理门窗桌椅 卫生大扫除 食堂帮厨
朗颂:
爱是美德,爱是心灵的桥梁,爱更是人 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在爱 心中孕育成长,我们也该用自己的爱心做出 回报,将爱的芬芳撒播四方。让我们将爱心 化作行动,相互关心,助人为乐,奉献社会, 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本课主题:
奏响爱的和弦
如何体现我们的爱心?

奏响爱的和弦

奏响爱的和弦

奏响爱的和弦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知识:懂得怎样去助人为乐,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难点:懂得爱与被爱相辅相成。

三、教法: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图画、故事、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体验、思考、解决问题。

四、学法:以活动为载体,在思考中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健康成长。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教师引入:爱是美德,爱是心灵的桥梁,爱更是人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让我们将爱心化作行动,相互关心,助人为乐,奉献社会,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奏响爱的和弦。

一、爱与被爱相辅相成教师讲述故事。

故事情节:家住纽约州北部的小女孩凯蒂.霍克在身患绝症时,得到了世界魔法妈妈――J·K罗琳无私的关爱,在魔法妈妈天籁般的嗓音中听完了《哈利·波特》的第四部,安然而快乐地离开了人世。

凯蒂的母亲吉娜在伤心之余,甚感欣慰,她决定建立一个“世界年轻妈妈”基金,帮助那些处于危难和疾苦中的妈妈。

如今,凯蒂•霍克基金已成为美国著名的爱心基金,它不仅激励和挽救了许多人的生活甚至生命,还使许多年轻女性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发现了生活的乐趣,挖掘了自身的潜力。

师问:J·K罗琳对凯蒂•霍克无私关爱的结果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生答:凯蒂.霍克安然而快乐地离开了人世;凯蒂的母亲吉娜建立了凯蒂•霍克爱心基金;许多年轻女性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发现了生活的乐趣,挖掘了自身的潜力。

师讲:是啊!正是因为爱具有的传递性,我们发现,每一个得到别人帮助的人都用行动将爱心不停地传递给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师问:读完这个事例,感叹之余,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生答:略师小结:爱是高尚的情感,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和爱护是人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有效力量。

奏响“爱”的和弦

奏响“爱”的和弦

要跟他们 讲 , 不许 随便 乱扔 东西 , 哪怕
是一张小小的纸片 ,再 加以过程监督 。 学生 了解 这个道 理之后 ,常 常坚持下
级是一 个集体 , 是一个家 , 也 这个 家是
温 暖 、 谐 , 是 一 座 冰堡 , 大 的程 和 还 在很
让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 , 做班级 的
度上取决与班主任。—个微笑, —句鼓励
SHI NGANW U XI
奏响“ 的和弦 爱"
一 张丽 平
【 摘 要】 用一颗真诚的心来爱孩子 , 你就会得到 同样的回报 。 我们 所做 的每一件事哪怕微不足道 , 或许 自己已经不记得 了。 差异 幸福
又说 :老师 ,也别 告诉 咱们班 的同学 , “ 谁也别说。” 我对她说 :我给你保密保 “
里 ,我们从不抑制 自己高兴的心情 , 也 从不刻意掩饰忧伤和气愤 , 真实的表现 自己是我理解 的“ 的感觉 , 家” 只有 真实 才有心与心 的贴近与交融 。
二 、 容孩子 的缺点 。 建“ ” 包 搭 爱 的 平 台
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悟 : 万
马奔腾 , 一马当先 。学生 的学 习成 长是 有差异 的, 我们不必 为某个 问题讲 了这 么多遍 , 还有人不会 而气恼 。如果 生气 可以让他们 的脑子灵活一点的话 , 那还
班刘青 同学捡到 了 1 元钱 , 王婷说他丢
学 习, 一起讲故 事。慢慢的我们成 了好
朋友 。两年过去 了, 他的学习进步 了很 多 , 次我和 他谈心 , 一 他说 了一句 让我
值得 的 , 可那是不可能的啊。所 以别奢
望 你讲 一遍所有学生都会 了, 在你 生气
了1 , 元 张娇 说他也 丢 了 1 钱 , 元 这种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爱之链》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爱之链》教学设计

奏响“爱”的乐章,延续“爱”的链条——《爱之链》第二课时教学课例教学背景: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感召,智慧与智慧的碰撞。

在互动活动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知识、经验。

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和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爱之链》这篇课文让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的,怎么说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

教学情境:这篇文章是一首爱的赞歌。

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严冬深夜中的爱的故事:失去工作的乔伊无偿地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的时候又受到了乔伊妻子的精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来一些钱悄悄地走了。

故事文章赞扬了人间的互助互爱,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热情的手。

教学实录:一、设境感知爱(一)课前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二)(课件出示繁体字“愛”简体的“爱”)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繁体字,你认识它吗?生(齐答):爱。

师:不错,这是一繁体的“爱”字。

认真观察它的字形,和简体的“爱”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生:心。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温暖的充满爱意的语言一起走进爱的故事去细细品味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

(板题:爱之链)二、初读感受爱1、课文讲述了哪几个人相互关爱的事?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三、品读感悟爱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师述: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挟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一条乡间公路伸向远方。

这里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一切显得是那么寂静、荒凉。

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请你自己读一读文章1—8自然段。

(生静心默读,圈画。

师边巡视边提醒学生:不要忽视藏在课文中的某个行为,某个细节,只要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你就会有深刻的感受。

)2、全班交流。

(1)在荒芜人烟地方,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政治九年级上册陕人教版5.2奏响爱的和弦导学案

政治九年级上册陕人教版5.2奏响爱的和弦导学案

吴起县第一中学九年级思品学案
课堂作业
一.选择:
1.无偿献血是()
①重要的社会公益活动②赢得荣誉的好机会③赠送生命的礼物④为拯救生
命而奉献出的爱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别人需要帮忙,而你恰恰有这个能力,那你有什么理由不去帮忙呢?”这句话体现___的情怀()
A.自觉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人类
B.积极进取,勇于攀登
C.予人方便,才能予己方便
D.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二.我的体验与感悟:
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是我们青少年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1.你认为中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还有哪些好形式?
2.你曾经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布置时间
批改时间等级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课外作业
建议以班为单位组织一次爱心宣传活动。

九年级政治 第五课 第二课时 奏响爱的和弦教学设计(一) 陕教版

九年级政治 第五课 第二课时 奏响爱的和弦教学设计(一) 陕教版

第二课时奏响爱的和弦教学设计(一)一、课程标准原文: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的奉献精神。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1、懂得爱与被爱的关系2、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

3、懂得怎样去助人为乐、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难点: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2、教学难点:懂得爱和被爱相辅相成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课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1、快速浏览课本48页“容容的故事”和补充“忙人提灯的故事”思考①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②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认真阅读课本48页第二个◆至51页内容,思考:如何将爱心化为行动,奏响爱的和弦?即如何将自己爱心化为行动,乐于助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总思路:一是新课导入,二是出示课标,三是新课教学,四是课堂练习小结,五是情感升华。

(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正大综艺》主题曲,学生边听边感受。

教师:爱是美德,爱是桥梁,我们每个人都在爱心中孕育成长,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爱心作出回报,将爱的芬芳撒播四方。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我们的爱心化为行动,助人为乐,奉献社会呢?请进入我们今天新课的学习——-奏响爱的和弦。

(出示课题)(二)学生自学解决“教学用题1”: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1”学生自学作答全班抽查统一答题思路。

(让学生阅读以下两个故事,思考两个问题,从而体会出爱与被爱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思考: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材料一:教材P48:容容的故事。

材料二: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提着个灯笼走路?”那盲人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照路,而是给别人提供光明。

这样,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

5.2奏响爱的和弦

5.2奏响爱的和弦
读教材50页上面关于“徐本禹的故事”, 并思考:当徐本禹的事迹传开后,成千上万 的人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声:因徐本禹的故 事而感动,因感动而行动。请你写一段话, 支持徐本禹的爱心行动。
• 答:它告诉我们,一个有爱心的人,有社会良知的 人,应当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服务于人民,服务 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将爱心化作行动
奉献爱心之一——乐于助人
• 乐于助人,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别人,能使我 们体验到爱的快乐和愉悦。
• 阅读教材48页下面关于“江诗信的故事”, 并思考:江诗信的行动为什么得到人们的尊 敬,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
• 名言名句:“你的行动一旦有了爱的名义,
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和动力,你的 心灵也变得纯净和坦然……”
思考
• 你准备怎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 起,回报他人和社会?
• 2.一个有博大爱心的人,不仅会爱 他的亲人、朋友,而且会爱整个世 界和全人类,他的爱心随着世界脉 搏的跳动而跳动。
• 阅读教材51页关于“印度洋海啸”的材料, 思考并完成相关的练习。
小结全课
• 泰戈尔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 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 酒的酒杯。”爱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我们身 边每天都接触很多人,只要有心,爱就能表达。 给人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问候,搭上一把手, 扶别人一把,都是爱心的表达。
故事启示
• 他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无偿付出,但是有利于他人, 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以自己的实 际行动回报社会。反映了热心公益事业,具有高度的责 任感。参加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 炼,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的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我 们的行动会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会带动更多的人与我 们同行,有利于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社会大 家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奏响爱的和弦》说课稿
初中文综组谭军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奏响爱的和弦》。

一.说教材
1.本框题的地位
“奏响爱的和弦”是陕教版九年级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题是前一框内容的拓展延伸,在整体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心教育非常必要。

本课在教育学生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框题的学习也为第六课“角色与责任”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框题教材结构内容的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教育学生懂得怎样去助人为乐,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乐于助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引导学生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重点的依据:①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是学习本框题的目的归宿,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同时是社会发展对做人的基本要求。

②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懂得对他人,对社会付出爱心,缺少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教学难点: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难点的依据:①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很难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就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②爱心教育是一个既生动又抽象的内容,很容易成为空洞的说教。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在我们学校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且家境较好。

这些孩子在父母、亲人的百般呵护下成长,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的状况。

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实践锻炼,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不够成熟。

为避免空洞的说教,教师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生动、感人的情况来感染学生,直观有趣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从而影响他们的情感,转变他们的态度,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基于九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和新课程倡导的“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理念,我通过运用影像、图片、歌曲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些贴近他们生活的情况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

2.直观演示法
本框题说理性较强,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对教学重难点知识进行直观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我还会采用集体讨论法
针对教学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讲到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状况讨论可以参加哪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将爱心化作行动,奏响爱的和弦
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说学法
1.探究学习
在突破难点时,我让学生进行探究:出示一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社会公益活动图片,让学生围绕图片去思考:这些公益活动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还知道哪些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呢?你参加过给他人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吗?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达到教学目标。

2.合作学习
在突出重点时,我让学生在活动二和活动三中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及教法分析
(一)导入新课
通过歌曲导入课题
导入:同学们…………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知识结构体系,按教材知识逻辑顺序进行讲授。

将爱心化作行动,奏响爱的和弦
(1)奉献爱心之一——“乐于助人”
创设情境:图片展示
探究问题:这些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以演绎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师生交流得出——乐于助人,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别人,能使我们体验到爱的快乐与愉悦。

学生活动:
①分组讨论P48江诗信的行为为什么得到人们的尊敬,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
②讲述自己因帮助别人而感到愉悦的事,选出班级的“爱心大使”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乐于助人,奉献爱心。

(2)奉献爱心之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①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赵文卓向我校贫困学生捐款,“绿化长江”行动等图片。

②学生活动探究
a.还知道哪些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呢?
b.你参加过给他人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吗?在这类活动中,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景中感受社会活动的意义,用现实生活中感人的事例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情感,转变学生的态度,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3)奉献爱心之三——“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①品读感悟:阅读P50的材料,感受防艾医生有怎样的情怀?
②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打算怎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服务于他人和社会。

a.情景展示:在巴基斯坦水灾中各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图片
b.探究问题:面对重大灾难,世界各国人民迅速采取行动,
这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最新发生的事例,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进一步明确,有爱心的人会自觉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进一步教育学生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奉献自己的爱心,从而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三).展示板书,归纳总结(略)
1.板书
2.总结 + 歌曲《爱的奉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