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科室临床路径(卫生部)2019

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 社区获得性肺炎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支气管扩张1.4 支气管哮喘1.5 自发性气胸1.6 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胆总管结石2.2胃十二指肠溃疡2.3反流性食管炎用2.4大肠息肉2.5轻症急性胰腺炎2.6肝硬化腹水2.7无胆管炎或胆囊炎的胆管结石2.8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9肝脓肿2.10胃恶性肿瘤2.11慢性胆囊炎2.12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2.1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14脾破裂2.15上消化道出血2.16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17胃溃疡合并出血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脑出血3.3吉兰巴雷综合症3.4多发性硬化3.5癫痫3.6重症肌无力3.7脑挫裂伤3.8脑梗死3.9病毒性脑炎3.10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4.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8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1初治APL5.2.2 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终末期肾脏病6.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急性肾损伤6.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 1型糖尿病7.2 2型糖尿病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库欣综合征7.5 Graves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急性乳腺炎8.2直肠息肉8.3门静脉高压症8.4腹股沟疝8.5下肢静脉曲张8.6血栓性外痔8.7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8结节性甲状腺肿8.9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颅前窝底脑膜瘤9.2颅后窝脑膜瘤9.3垂体腺瘤9.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三叉神经痛9.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7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9.8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9.9颅骨良性肿瘤9.10前窝底脑膜瘤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腰椎间盘突出症10.2颈椎病10.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股骨颈骨折10.5胫骨平台骨折10.6踝关节骨折10.7股骨干骨折10.8股骨头坏死10.9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0.10尺桡骨干骨折10.11胫腓骨干骨折10.12股骨下端骨肉瘤10.1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0.14强直性脊柱炎后畸形10.15胸椎管狭窄症10.16髋关节发育不良10.17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18锁骨骨折10.19肱骨干骨折10.20肱骨髁骨折10.21尺骨鹰嘴骨折10.22股骨髁骨折10.23髌骨骨折10.24髋关节骨关节炎10.25膝内翻10.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肾癌11.2膀胱肿瘤11.3良性前列腺增生11.4肾结石11.5输尿管结石11. 6睾丸鞘膜积液11.7精索静脉曲张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2.1贲门失弛缓症12.3支气管肺癌12.4非侵袭性胸腺瘤12.5平滑肌瘤12.6管裂孔疝12.7肺良性肿瘤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房间隔缺损13.2 室间隔缺损13.3动脉导管未闭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子宫腺肌病14.2 卵巢良性肿瘤14.3宫颈癌14.4输卵管妊娠14.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计划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轮状病毒肠炎16.2 支原体肺炎16.3麻疹合并肺炎16.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先天性巨结肠17.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尿道下裂17.4急性肠套叠17.5支气管肺炎17.6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共同性斜视18.4上睑下垂18.5老年性白内障18.6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18.7角膜裂伤临床路径18.8翼状胬肉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声带息肉19.3慢性鼻-鼻窦炎19.4喉癌19.5慢性扁桃体炎19.6突发性耳聋19.7鼻出血19.8鼻中隔偏曲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舌癌20.2唇裂20.3腭裂20.4下颌骨骨折20.5下颌前突畸形20.6腮腺多形性腺瘤20.7乳牙中龋20.8乳牙慢性牙髓炎20.9个别乳磨牙早失20.10复发性口腔溃疡20.11口腔扁平苔癣20.12口腔念珠菌病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21.1带状疱疹21.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寻常型天疱疮21.4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甲状腺癌22.2结肠癌22.3胃癌22.4原发性肝癌22.5直肠癌22.6食管癌22.7甲状腺良性肿瘤二十三、肛肠科疾病临床路径23.1肛瘘23.2肛裂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神经内科脑梗死诊疗临床路径

目录前言 (2)标准临床路径病种的选择 (4)标准临床路径制定及管理小组 (5)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12)脑梗死(急性期)非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20)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患者告知书 (28)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 (30)成本控制 (31)前言临床路径是针对病人管理的无序状况进行的一种优化、简化和增效的管理。
它是一个用系统管理、过程管理等科学手段建立的质量管理模式,是一个综合多学科,基于标准化方式的质量控制工具。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目前临床治疗药物种类繁多,治疗标准尚不统一,病人治疗质量难于得到保证,建立急性脑梗死诊疗临床路径很有必要。
其优点如下:1、保证医疗质量①采用医院专家共同制定的最佳处理方式,减少患者住院管理的各种变异情况,避免医疗处理不当,增加患者医疗的一致性和规范性;②明确职责,使每个医护清楚各自在医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③促进医院内工作人员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医院内外的沟通;④可以作为医疗质量、医疗水平评价的工具,有助于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2、控制医疗成本①规范医师行为,减少浪费,降低医疗成本,减少住院天数。
医务人员依据预先制定的最佳方式开展诊治工作,减少医疗行为的随意性,进而减少浪费;②通过减少变异以及为医疗卫生供应方提供改进质量和成本效益所必需的关键信息,来帮助改善资源利用。
3、提高医院管理水平①通过临床路径识别和清除过度或无效的医疗行为,引导医师根据合理的过程开展医疗工作,促进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规范化,提高管理水平;②通过设计,临床路径可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③临床路径在医务人员培训中扮演教育角色,成为教育各级医师的有力工具;④患者可以通过临床路径对医疗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主动配合医疗工作,促进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或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4、提高患者的满意度①通过临床路径可减少医疗成本,而不影响治疗效果,使患者少花钱,看好病;②医院专家共同制定的最佳处理方式,无论医师水平如何,都可以尽量为患者提供医院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③一定程度满足患者的知情权,使其对自己从住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有一定的了解。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脑卒中基层管理路径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脑卒中基层管理路径(一)机会性筛查1旧常门诊。
曾经由二级及以上医院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
2 .健康档案。
在健康档案建档体检时发现患者。
3 .体检。
通过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低保人员体检、各类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辖区功能社区健康体检等机会发现患者。
4 .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活动中发现患者及高危人群。
(二)高危人群筛查1 .高危人群(1)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房颤、脑动脉硬化、颈动脉狭窄等危险因素中一种以上者均认为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2)高龄、有脑卒中遗传家族史;(3)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4)肥胖患者以及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也应被列为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2.具有以下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中的2-3项以上,建议接受脑卒中筛查(1)高血压或者正在服用降压药物;(2)高胆固醇血症或者正在服用降血脂药物;(3)糖尿病;(4)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有其它的心脏疾病;(5)呼吸睡眠暂停;(6)直系亲属中有过卒中或心脏病史(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儿女);(7)吸烟;(8)大量饮酒;(9)缺乏体育运动,每周不能坚持做3次(每次至少20〜30分钟);(10)膳食中含饱和脂肪酸或油脂过多;(11)肥胖;(12)年龄超过50岁;(13)男性;(14)牙龈经常出血、肿痛,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15)缺血性眼病史;(16)突发性耳聋;3.筛查内容包括患者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血生化检查、神经系统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及经颅多普勒检查(TCD)等。
(一)适用对象诊断为脑卒中的病人: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大脑动脉闭塞和狭窄(ICD-10:I66)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0,I61)除外癫痫、创伤、感染、高血压脑病、代谢紊乱(高血糖、低血糖)等因素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
2019年版临床路径目录

2019年版临床路径目录XXX发布了2019年版的224个病种临床路径目录,其中第一篇是耳鼻喉科临床路径。
该篇目录包括以下疾病: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鼻中隔偏曲、分泌性中耳炎、甲状腺肿瘤、慢性鼻-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腺样体肥大。
第二篇是妇产科临床路径,其中包括过期妊娠、计划性剖宫产、完全性前置胎盘、医疗性引产、产钳助产、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子宫腺肌病(全子宫切除术)、自然临产分娩、足月胎膜早破行分娩等疾病。
第三篇是骨科临床路径,其中包括髌骨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尺桡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踝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踝骨折、股骨头坏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下端骨肉瘤人工假体置换、踝关节骨折、颈椎病、胫腓骨干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膝内翻、胸椎管狭窄症、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等疾病。
第四篇是呼吸病临床路径,其中包括肺脓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核性胸膜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特发性肺纤维化、胸膜间皮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自发性气胸等疾病。
第五篇是口腔医学临床路径,其中包括单纯性疱疹、非游离端单个乳磨牙早失、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口腔念珠菌病、乳牙慢性牙髓炎、乳牙中龋、腮腺多形性腺瘤、舌癌、下颌骨骨折、下颌前突畸形等疾病。
第六篇泌尿外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1、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路径。
2、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路径。
3、针对膀胱肿瘤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路径。
4、针对前列腺癌的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路径。
5、针对肾结石的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临床路径。
6、针对肾上腺无功能腺瘤的腹腔镜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的临床路径。
7、针对肾盂癌的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路径。
8、针对输尿管癌的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术的临床路径。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规范指引(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规范指引(2019年版)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规范指引本技术规范指引旨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建设抗菌药物规范管理体系为核⼼,借助感染性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不断规范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实践,进⼀步夯实已取得的抗菌药物管理成效。
⼀、适⽤范围本技术规范指引给出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规范管理的核⼼要素。
本技术规范指引适⽤于各类三级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核⼼要素医疗机构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的落实主要包括以下7个⽅⾯:(⼀)制定和发布管理制度;(⼆)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团队和明确核⼼⼈员;(三)制订本机构适⽤的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四)抗菌药物处⽅⼲预;(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管理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六)提⾼感染性疾病诊断⽔平,完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七)感染性疾病规范诊治与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培训。
三、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路线(⼀)制定和发布管理制度。
各医疗机构需对照国家和各级卫⽣健康⾏政部门的政策、规定,结合本机构特点,制定、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具体措施并经本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共同讨论、通过后发布实施。
(⼆)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团队和明确核⼼⼈员。
抗菌药物管理是⼀项复杂的系统⼯程,需要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管理⼯作组,建⽴多学科的专业化⼯作团队,各司其职。
参与管理的主要⼈员应来⾃以下部门:医务处(科)、医院感染控制部门、门诊部、护理部、感染性疾病科、药学部门、检验科、病理科、重症医学科、⾎液科、呼吸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科、急诊科、影像科、信息科、病案科等。
各机构可根据科室设置及职能划分确定主要负责部门,核⼼⼈员应经医疗机构主要负责⼈授权,原则上应具有⼀定的管理权限和较强的专业能⼒,可由本机构有感染性疾病诊治能⼒和学术影响⼒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或其他专业临床医师或临床药师担任。
对于仍未按照相关⽂件要求建⽴、健全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尽快制定科室建设⽬标,培养学科带头⼈和⼈员梯队。
临床路径[脑梗死]
![临床路径[脑梗死]](https://img.taocdn.com/s3/m/1e6948ea804d2b160b4ec0f2.png)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 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脑梗死(ICD10:I63.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天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 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脑梗死(ICD10:I63.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20 年月日出院日期:20 年月日住院日: 天
脑梗死急性期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非溶栓治疗----- 临床路径。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
(2019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9.12.29
•【文号】国卫办医函〔2019〕933号
•【施行日期】2019.12.2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管理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
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9〕9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委组织对19个学科有关病种的临床路径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24个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附件:224个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19年12月29日。
脑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I63.9)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年 月日住院标准日
天
住院第一天
日期 1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2 .进行NIHSS 评分 3 .筛查是否溶栓治疗 4 .开出辅助检查项目 5 .追访检查结果
6 .阅读CT 扫描结果,排除脑出血
7 .做出初步诊断
8 .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病情、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 9 .选择以下治疗方案 10 .静脉溶栓治疗
③脑功能损害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 评分7-22分) ④脑CT 已排除脑出血或外伤(如骨折)证据。
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症:①既往有颅内出血史,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 史;近3周有胃出血或泌尿系统出血史;近2周有大型外科手术史;近1周内有不 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史。
②近3个月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性梗死,并未遗留
神经功能体征。
③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④口服抗凝药,且INR >1.5; 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 超出正常
范 围)。
⑤血小板计数〈100 000/mm3,血糖〈2.7mmol/L 。
⑥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00mmHg 。
⑦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
⑧妊娠。
⑨不合作。
11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大病历” 静脉溶栓 长期医嘱:
1 .神内I 级护理
2 .饮食
诊 疗 工 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
(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
(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
(4)控制血压;
(5)降低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
(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7)防治应激性溃疡;
(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
(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
(2)抗凝治疗;
(3)抗血小板治疗;
(4)降纤治疗;
(5)神经保护治疗;
(6)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
(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血脂、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头颅MRI。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时,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4.溶栓治疗:尿激酶等。
5.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肝素等。
6.抗血小板治疗:可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7.缓泻药。
8.防治应激性溃疡: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9.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10.中药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监测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梗死病情危重者需转入lCU,转入相应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脑梗死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