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之间的互渗交流
花非花,雾非雾——对水墨和版画跨界的理解

水 墨 画 的黑 白与版 画黑 白既 具有 共 性 也存 在 不 同 。中 国 水 墨、 版 画 的发 展 、 语言特征 、 历 史 渊 源 都 各 有 出 处 。 当 代 水 墨 的 黑 白语 言 和 版 画 的黑 白语 言 的 交 汇 和 关 联 可 以 产 生 冲 突 和 包 容, 在当代水墨创作 和版画创作的语言 冲突中 , 可 以找到艺术 语 言的共性包容与差别 , 体 会中 国传统哲学思 想 、 民族 审美心理 , 面对 当代水墨创作的知 白守黑原则和材料特征 。艺术家需要 深 入挖掘和突出表现其笔墨的主题 。当代水墨艺术通过传统 的工
具材料表现艺术家 当代 的精神 和诉 求 , 可 以说 当代水墨是对 传
统 的改 良和 升级 。所 以 , 传 统 的黑 白理 论 就会 相 对 保 守 与 封 闭 。 需 要 当代 水 墨去 吸取 别 的艺 术 形 式 的 营 养 , 包括 版画的创作方 法 和思 维 方 式 。版 画显 现 的夸 张 和 简 洁 可 以被 水 墨 借 鉴 和 吸 收。当代水墨在黑 白处理上有别于传统 中国画 , 它完 全个性化 和风 格 化 的 特征 是 艺 术 家创 作 作 品 的根 本 和 学 术 支 撑 。在 创 作 的细节和方法上 , 当代水墨和版画创作有更多的共性 。所 以, 不 断地对 当代水墨和版画进行实验性创作 和比较。对 当代水 墨和 版 画 的语 言 冲 突和 共 性 特 征 进 行 深 入研 究 , 是 进 行 版 画 创 作 和 当代水墨创作 的形式语 言突破点和创作捷径 。寻找挖掘 当代 水 墨形式语言和版 画创作的规律 , 需要不地实验 和研究 , 要使用 发 展 的眼 光来 看 待 和 处 理 画种 创 作 语 言 的 冲突 , 发现共性 , 寻找 没 有使用的形式语言。我认为应用这些方法 , 会产生 出越来越 多 独特、 多彩 的艺 术形 式 。 4 艺 术家 艺 术 观 的转 换 和 升 华 虽然从事跨 界创作 的艺术 家还 不是 太多 , 但是许 多艺术家 的 艺术 观 在 当代 艺 术 观 念 的影 响 熏 陶 下 已开 始 转 变 和 升 华 , 与 坚守传统 , 遵循古训不 同, 当代水墨画的变革和发展 既影 响了受 众 的选 择 , 也 被 受众 向前 推 进 。艺 术 家 艺 术 观 的转 换 使 当代 水 墨 画坛 逐 渐 多元 化 , 发散 式 发 展 。 跨 界 艺 术 观 的转 换 产 生 了许 多优秀 的当代水墨作品。展现在受众 眼前 的是许多前所未有 的 形 式 语 言 和 风格 面 貌 , 这 些作 品 以 画种 综 合 、 形 式 混 血 的清 新 气 息 出现 。这些作 品在跨 界的换位思考和 身份互换 中吸收营养 , 推陈出新 , 既不重复古人 的模式 , 也和西方 当代 艺术保持一定距 离。这样的艺术 观的升华 可 以说是开展 了一种 全新 的创 作方 法 。对于艺术家来说 , 这些探索和发现是非常珍贵 的, 是可遇 而 不可 求 的 。
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之间的互渗交流

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之间的互渗交流【摘要】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作为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的艺术影响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代水墨画的发展历程,随后探讨了木刻版画的演变过程。
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的异同之处,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与启发。
进一步探讨了当代水墨画对木刻版画的影响和木刻版画对当代水墨画的启发。
结合现代艺术潮流和市场需求,强调了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之间的互渗交流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这两种传统艺术形式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推动两种艺术形式的共同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关键词:当代水墨画、木刻版画、互渗交流、发展、演变、异同、影响、启发、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简介水墨画和木刻版画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当代艺术领域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艺术创作的不断深入,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之间的互渗交流也日益频繁,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创作出更具现代感和个性化的作品。
本文将探讨当代水墨画的发展,木刻版画的演变,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的异同之处,当代水墨画对木刻版画的影响,木刻版画对当代水墨画的启发,以及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之间的互渗交流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两种传统艺术形式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 正文2.1 当代水墨画的发展当代水墨画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传统水墨画注重意境和境界的表达,而当代水墨画更加注重个体情感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法,使作品呈现出更加丰富和动感的视觉效果。
当代水墨画在内容上更加多元化和现实化。
传统水墨画主要表现山水人物,而当代水墨画涵盖了更广泛的主题和题材,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现实、历史事件、人文情怀的思考和关注,使当代水墨画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性。
形容水墨画画的好的句子

1、水墨丹青,是一种以水与墨的交融来突显出色彩和细节的表现方式。
2、墨在水中,化为线条,线条之间留下了空气的痕迹,从而形成深浅有致的墨色。
3、一笔一画,都必须表现出物象的形态和精神内涵。
4、水墨画的笔触轻重缓急,虚实浓淡,皆有讲究。
5、墨在水中汇集,似云雾升腾,随着画家的动笔,渐渐凝结成画面。
6、在细腻的笔墨中,可以感受到画家艺术的深度和内涵。
7、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在于能够透过画家的笔墨,将天地间万物的形态和意境展现出来。
8、水墨画中的色彩,是由墨汁和水所形成的,表现出了世间万物中那种深邃而神秘的气质。
9、水墨画中的线条和墨色交相辉映,形成了画面的轮廓和质感。
10、水墨画笔墨之间的渐变,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了一种温润而有力量的质感。
11、一幅好的水墨画,必须从笔墨入手,着力于表现出画面的质感和精神内涵。
12、水墨画是xx文化的瑰宝,所表现出来的东方美学更是博大精深。
13、水墨画可以自然地表现出物体的轮廓和内涵,而不需要过多的注释和强调。
14、水墨画中的色彩和墨色,可以自由地表达画家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15、水墨画表现的是一种形而上的情感,是对于世界的一种崇高追求和超脱境界的表现。
16、水墨画中的大量留白,在不经意间就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感受。
17、水墨画中的浓淡,往往可以隐秘地表现出某种微妙的情感变化。
18、水墨画的笔墨所表现出的色彩与形态,不再是一种平凡的东西,而成为了一种生命的展现。
19、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可以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和风貌。
20、水墨画表现出的是一种无国界的艺术美学,可以融合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元素。
21、水墨画中的画面往往具有虚实相生,静动互渗的特点,让人们在欣赏图画时体会到了一种奥妙无穷的感觉。
22、水墨画中的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画家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23、水墨画所表现出的是一种艺术的神韵,是一种奉献和承认的表现方式。
24、水墨画中的线条和墨色,在虚实之间不断徘徊,引人入胜,让人无法自拔。
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之间的互渗交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涌入,各种绘画艺术在新潮迭起的世界文化大背景下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中国水墨画和版画艺术在传承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积极与世界艺术语言进行对话,进而相互交融、谋求拓展。
与此同时,艺术家们在创作中突破了过去单一的模式,对西方各种现代艺术流派的语言风格进行尝试和探索,更加重视对形式美的追求以及题材内容和语言表现形式方面的广泛探索。
其中也包括当代水墨画和木刻版画两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也促进了当代水墨艺术向现代形态的转化。
将木刻版画形式语言引入当代水墨画的创作中,不仅可以使木刻版画与水墨画的表现技法融会贯通,还能在探索当代水墨画语言表达的同时,借用水墨画的笔墨情趣和水墨意韵来发展版画,形成两个画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创作中点线面语言的比较关系徐冰先生在《我对木刻艺术的几点思考》一文中写道:“我所说的创作版画与东方绘画在表现意念上的相似,实质是二者工具性能所共同的局限性所致。
一支墨笔和一把刻刀,表面看来是两种极不相同的工具,但在表现手段上并没有根本性区别,柔性的毛笔和纸所产生的浓淡干湿变化与硬性的刀和板材所产生的抑扬顿挫的刀法变化,在表现上是相似的。
中国画以墨为主的艺术观和‘墨分五色’的说法,同木刻中黑白的重要作用以及黑白成分的聚散造成多种灰度的手段,二者在道理上是一样的。
在表现上都有其遗形取神的超自然特性。
中国水墨画的‘意象’表现特征是由其工具形式决定的。
而刀与笔本质上的相通又决定了木刻‘意象’表现的可能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两者有不少的共性,同时中国水墨画与木刻版画的发展,其语言特征、历史渊源都各有出处。
因此,当代水墨画和木刻版画创作中的绘画语言既有共通也有差异。
在其绘画语言的交汇和冲突中,可以挖掘艺术语言更多的可能性,艺术家在两个画种跨界的换位思考和身份互换中吸收营养,推陈出新。
就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创作中的点线面语言比较来看,两者都是通过点线面的自由组合来分割整个画面,以此实现画面中的黑白、虚实、疏密等节奏关系,但也可以看出两个画种在作品中呈现的艺术特点是具有明显差别的。
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之间的互渗交流

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之间的互渗交流水墨画和木刻版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都是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在当代艺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当代水墨画和木刻版画之间的互渗交流,既有因素来自传统美学和技术,也受到当代社会、文化和审美趋势的影响。
首先,在传统美学上,水墨画和木刻版画都具有厚重、古朴的表现风格。
水墨画以墨线搭配空白处的留白来表现形态,而木刻版画则采用细密的线条和复杂的纹理来创造形式。
这种传统的表现方式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广泛的想象力空间。
在当代水墨画中,艺术家们常常采用怀旧的手法,将古典的水墨画与现代性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风貌,又注入新意的作品。
比如,艺术家王羲之以传统的书法手法,创作了体现现代审美趋势的作品。
同样,木刻版画艺术家们也在作品中探索新的表现技法,创造出新的美学形式。
例如,张大千的木刻版画作品中,用笔线条将具体形态简化为粗细不一的线条,创造出具有个性的艺术形式。
其次,当代社会、文化和审美趋势也对当代水墨画和木刻版画的互渗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下,艺术家们对传统的表现方式和审美观点进行了反思和拓展。
他们走出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和风格,寻找具有现代性的表现手法和美学趋势。
例如,中国当代画家徐冰在其作品中,追求现代性的审美表达。
他用线、色、形、体、静、动一系列元素来表现哲思和美学,创造出结合传统审美观点与现代审美趋势的新作品。
总的来说,当代水墨画和木刻版画在互渗交流中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创造了新的美学形式。
当代艺术家们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拓展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出具有现代性的艺术形态。
这种互渗交流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推进具有深远的影响。
试论电影水墨动画与中国画的文化互渗意义

试论电影水墨动画与中国画的文化互渗意义赵德聪中国的水墨电影动画诞生于1960年,其代表作5小蝌蚪找妈妈65牧笛65山水情6等享誉世界,独树一帜,与欧美动画、日本动画等截然不同。
这些动画呈现的是优美的画面,渲染的是诗的意境,表达的是中国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动画电影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堪称是动画史上的一个创举。
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样式,中国水墨动画的基础是中国水墨画。
这从中国水墨动画创始的源流就可以发现, /1960年1月31日,陈毅副总理参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时,对美术电影工作人员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
.同年2月,上海美影厂成立了由阿达负责人物和背景设计、吕晋负责绘制动画、段孝萱负责拍摄和洗印技术的试验小组,经近三个月的时间,使5水墨动画片断6试验获得成功。
0以此诞生的水墨动画,在风格、韵味、内涵等方面处处透露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趣味与艺术风格,从而使得中国水墨画与中国水墨动画的联系非常紧密并互相影响,呈现出了一种文化互渗的典型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国画所传达的审美意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水墨动画,使中国水墨动画具有了中国风味中国画,简称/国画0,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
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0,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0,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0的观念。
它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
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0和/不似之似0。
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
彩墨印象与传统木刻版画的融合

彩墨印象与传统木刻版画的融合作者:刘思思高菲来源:《各界·下半月》2019年第02期摘要:在中国传统的水印木板刻画当中,包括许多种类,有木板年画和日本浮世绘版画。
它的起源非常久远,并且直到今天,木刻版画在世界版画中蕴藏着东方的气息。
人们看到色彩可能会引发某种回忆,在艳丽、幻彩的颜色中,我们能体会到温暖和人情。
传统木刻板在版画中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它的创作素材为木头,所以能带给人以淳朴敦厚之感。
关键词:彩墨印象;传统木刻;版画一、彩墨印象在字典当中,“印象”一词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事物在镜子或水中的影像,另一方面是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
在艺术创作者的理念中,更偏向于第二种含义。
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图像,图像往往能让人印象深刻。
由于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西方绘画也略有涉猎,所以想到“印象”一词时会想到印象派,从而将它与莫奈等艺术家联系在一起。
二、彩墨印象的结合产生的视觉效果人们严重所看见的实物会印刻在脑海中,包括物体的外在形态和色彩,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逐渐模糊,人们最终会忘记事物原本的外观的颜色。
有些物体在人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人们回忆的时候,虽然轮廓和颜色没有那么清晰,但就是这种朦胧美,才能给人梦一般迷幻的感觉。
三、木刻版画木刻是在木板上雕刻出与实物方向相反的图像,将其拓印在纸张上,成为一幅画作的艺术形式。
版画,是世界美术的一个科目。
木刻版画在版画中的历史较为久远,它与我国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的图像印刷属于同一个时期。
木刻版画对线条有独到的加工,其线条朴素,轮廓性强,主要材料木材自身的纹理给画作赋予了自然的美感,雕刻的手法与木纹使其成为世界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随着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木刻版画被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中。
四、木刻线条的语言表达木刻版画分为凹版和凸版两种。
凹版是在木板上刻画出凹线,又称为阴刻。
通过凹线进行艺术表达,其画面以黑色为主,通过阴影效果表达事物。
中国水墨画传统表现技法与现代水墨融合

中国水墨画传统表现技法与现代水墨融合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水墨画画出的墨色和纸张之间的交互互动,以及画家对于题材的把握和表现,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艺术的内涵。
在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中,传统技法的流传与传承得以延续至今,并且在现代艺术中得以融合与创新。
中国水墨画传统表现技法主要包括笔墨、用纸、构图、章法等,其中笔墨的运用是最基础的。
传统的水墨画风格重视“墨趣”,墨汁在纸上自由流淌,营造出虚实交替的意境,使得画作呈现出一种韵味和神韵。
除了笔墨运用之外,用纸也是传统技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宣纸、雁毛纸等,纹理和质感都各不相同,让画作呈现出更加细腻的层次感。
在构图上,传统水墨画追求的是“静中有动”,即画面需要表现出一种平静而又充满张力的状态。
最后,阎锡山老师提出的“章法八法”,即“功能、形象、造型、质感、深浅、结构、韵律、透视”,成为了中国水墨画传统的发展方向。
在现代水墨画的发展过程中,水墨画家们将传统表现技法与现代水墨画风格进行了融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比如,水墨画家张大千通过在传统题材上加入时尚元素和现代意象,使得画作充满了生机和趣味;然而,卢禹铨则更强调抽象方式,他的水墨画作品更加突出表现水和墨之间的关系,营造出一种细腻而又舒适的画面效果。
在创作中,他们注重把握灵感的瞬间,注重技术和墨色的使用,同时也有更高的审美标准和新颖的创作理念。
现代水墨画的发展,创新和艺术的融合,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技法的发展和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水墨画是中国艺术的瑰宝,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思想,更在于它把传统文化融合创新,表现出了一种源远流长,却又与时俱进的艺术魅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和创新,让水墨画在新的时代和新的领域中,展现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和无限的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之间的互渗交流作者:崔玮吴国良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9年第02期摘要:在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当代水墨画面临着多样化发展的趋向。
在针对水墨语言探索的过程中,艺术家们通过实践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促使当代水墨画与其它画种、流派、观念以及艺术媒介产生更多的交流与融合。
其中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之间形式语言、表现内容等多方面的碰撞,已逐渐成为艺术领域尝试创新的一种新思路、新形式。
尤其是艺术家们在作品的黑白关系、肌理效果等方面所做的各种尝试,或将为之后的绘画创作提供更多的积极创见。
基于此,应不断挖掘和思考水墨画和木刻版画两个画种之间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当代水墨画;木刻版画;互渗;交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涌入,各种绘画艺术在新潮迭起的世界文化大背景下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中国水墨画和版画艺术在传承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积极与世界艺术语言进行对话,进而相互交融、谋求拓展。
与此同时,艺术家们在创作中突破了过去单一的模式,对西方各种现代艺术流派的语言风格进行尝试和探索,更加重视对形式美的追求以及题材内容和语言表现形式方面的广泛探索。
其中也包括当代水墨画和木刻版画两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也促进了当代水墨艺术向现代形态的转化。
将木刻版画形式语言引入当代水墨画的创作中,不仅可以使木刻版画与水墨画的表现技法融会贯通,还能在探索当代水墨画语言表达的同时,借用水墨画的笔墨情趣和水墨意韵来发展版画,形成两个画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创作中点线面语言的比较关系徐冰先生在《我对木刻艺术的几点思考》一文中写道:“我所说的创作版画与东方绘画在表现意念上的相似,实质是二者工具性能所共同的局限性所致。
一支墨笔和一把刻刀,表面看来是两种极不相同的工具,但在表现手段上并没有根本性区别,柔性的毛笔和纸所产生的浓淡干湿变化与硬性的刀和板材所产生的抑扬顿挫的刀法变化,在表现上是相似的。
中国画以墨为主的艺术观和‘墨分五色’的说法,同木刻中黑白的重要作用以及黑白成分的聚散造成多种灰度的手段,二者在道理上是一样的。
在表现上都有其遗形取神的超自然特性。
中国水墨画的‘意象’表现特征是由其工具形式决定的。
而刀与笔本质上的相通又决定了木刻‘意象’表现的可能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两者有不少的共性,同时中国水墨画与木刻版画的发展,其语言特征、历史渊源都各有出处。
因此,当代水墨画和木刻版画创作中的绘画语言既有共通也有差异。
在其绘画语言的交汇和冲突中,可以挖掘艺术语言更多的可能性,艺术家在两个画种跨界的换位思考和身份互换中吸收营养,推陈出新。
就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创作中的点线面语言比较来看,两者都是通过点线面的自由组合来分割整个画面,以此实现画面中的黑白、虚实、疏密等节奏关系,但也可以看出两个画种在作品中呈现的艺术特点是具有明显差别的。
共通之处可做融合,差别之处可做借鉴。
当代水墨画中的点形态多样,点的大小、浓淡、干湿、疏密所表达的意趣不尽相同,往往积点成线或积点成面,服务于整个画面。
而木刻版画的点多半是用来制造画面的一些肌理效果,或是表现物体的黑白灰面,从而起到塑造形体和营造氛围的作用。
线是造型的骨骼,也可以说线在整个中国传统绘画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古至今画家们用线造型,不同形态的线往往蕴含着不同的情感表达。
古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等对于线条美感的集中表述,当代水墨画家更是赋予线条极强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例如吴冠中的《春风桃柳》,整个画面都以错杂而有序的墨线构成,自由曲线使画面更加具有律动感,富于变化。
虽然画面中大量使用线条,但并不琐碎,反而积线成面,给人一种整体感。
其中穿插少许绿色线条,飘逸流畅,传达一种春来到的感觉。
画面中无风似有风,通过柳条的动感让人感受到春风的存在,这源自于线条极强的表现力带给我们的画外余音之感。
水墨画中线的表达讲究用笔的提按、顿挫、浓淡、干湿,而木刻版画的线除了有表现物象的纹理或者画面的肌理效果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用来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结构组织,以此来平衡画面,増强画面结构的对比,造成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
除了点和线以外,面在当代水墨画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面是点和线的积累扩大,虽不像点和线一样灵巧,但可通过形状的变化以及面与面之间透视重叠等多种方式产生较强的空间感,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当代水墨画家在创作中更多地思考绘画语言的重构,目的在于实现作品更深的人文内涵。
如画家方土的作品《未来战士》,技法上能明显看出吸收了西方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改传统的以线造型,采用大面积的黑色将整个画面铺满,人物形象巧妙留白,从而表现出一种属于军人的独特气质。
同时,从他的“人体”系列当中也可以看出他对于面的准确把握和创新使用。
方土先生在一次采访中说道:“面的妙处就好像唱咏叹调,唱到高音之后经常配合运用假声,把歌唱提到另外一个层面。
所以我觉得面消解掉线,用‘面’来说话,而且这个面要能让人家忘记里面好像少了一条线。
我在一些人物画创作上用开了,用了一些‘面’,马上就有别于传统中国画,而且里面的点线面都是具备的。
”由此可以看出,“面”的运用对于整个画面的重要性。
中国水墨画中的面讲究用笔用墨,而木刻版画的面主要是用来处理画面的结构和画面的黑白灰节奏关系,根据画面的需要制造木刻版画特有的黑白冲突关系,増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所以木刻版画中面的形态特征一般都是纯粹直接,边缘干净明了,讲究块面的装饰性。
不同的绘画作品其点线面所起的作用不同,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感染力。
当代水墨画中点线面的形态是依靠用笔的提按转折,以及用墨的浓淡干湿变化来体现,多以黑画白。
而木刻版画中点线面的形态则是依附于刀对木板的破坏,多以白画黑,常常呈现出强烈的视觉感和形式美的效果。
所以,笔者认为两个不同画种间独特的点线面形态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另一方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启示。
二、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之间形式语言的互动性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的形式语言在创作中越来越多地相互影响,这种互动性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以及多种力量的催生。
一方面,受到西方各种现代艺术思潮和表现手法的影响,艺术家把立体、抽象、构成等绘画风格和绘画技法应用于当代水墨画中,从造型、构图、色彩、画法到观念意识分别对中国水墨画的形式面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呈现在观者面前的水墨作品多以造型西化、有拓印痕迹甚至借助综合媒材为主的版画概念的呈现利用。
另一方面,艺术家试图从民间美术中探寻水墨发展和创新的契机。
民间美术种类丰富,包括年画、剪纸、皮影、民间绘画、泥(面)塑、木(石)雕等等,是民间艺人不断尝试探索的智慧结晶。
其中民间木刻版画是传统民间美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民俗民生,加之大胆自由、随心所欲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
艺术家借鉴民间木刻版画中独特的艺术语言,为当代水墨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形式和理论参考。
例如,民间木版年画的“平面构成”“粗犷幼拙”的审美表现手法,以及木版年画对色彩的大胆运用等,都赋予当代水墨作品更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增强了作品的装饰性、象征性与表现性。
将民间木刻版画中的独特元素融入当代水墨画的创作之中,其形成的水墨作品既表现出木刻版画的“骨”感、色块单纯且具有强烈“刀味”“木味”的特点,又保有水墨画的意境深远以及画面晕染层次的丰富性。
这不仅符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和艺术市场的需求,也是以另一种方式呈现民间艺术的魅力,是对民间艺术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另外,具有传统情结和创新精神的版画家也不同程度地从中国水墨画语言里吸收和借鉴,以丰富版画的中国元素,并转换版画固有的形式语言和艺术概念,逐步建立自己的图式风格。
他们以不同于传统的方式进行水墨语言的探究,作品既有水墨淋漓感,也有版画印痕美、综合性、观念性等特点,视觉上更具现代艺术的张力,在作品内涵上不但未远离传统反倒更丰富了传统水墨的神韵魅力。
例如版画家张漾兮的水印木刻版画《平湖秋月》,画面中近景远山遥相呼应,几叶小舟漂浮水上,给人以怡然泛舟于宁静湖水之上的美好遐想。
吴凡的版画作品《蒲公英》更是把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发挥到了极致,背景成功地运用了中国水墨画的水情墨韵和计白当黑的传统,大面积留白使画面更显通透,空灵感倍增。
画面人物和蒲绒的动态感十足,反衬了整个空间的静,把观者引入了画外之景。
王勉的《雪霁》描绘素雅水乡之景,大小笔触结合,冷暖色彩交错,以自然为师,却不以摹仿自然的琐碎细节为能事。
这些艺术家注重情感上的表现与追求,从中找到属于自身的艺术语言。
在古朴典雅的作品中,既显示现代木刻版画的韵味,又展现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情趣,成功地创作了蕴含中国文化特征的优秀作品。
三、结语纵观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家们对视觉艺术的发展所做的努力和探索,画种之间的互渗交流已逐渐成为当今艺术工作者不可回避的创作潮流,体现出艺术家对当今世界的人文关怀和追求“艺术当随时代”的优秀品格。
就本文而言,探讨水墨和木刻版画发展的更多可行性,有效地将水墨与版画、墨迹与印痕相结合以适应时代审美的需求和自我认同,从而有效地寻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向,是需要一直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1]黑格尔.美学(卷三)[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高名潞.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王静,崔君霞.跨界:当代艺术的跨领域实践者及其思考[M].北京: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4]谷渊.对中国当代版画艺术语言的思考[D].中央美术学院,2015.[5]徐冰.我对木刻艺术的几点思考[J].美术研究,1984,(4).[6]鲁虹.“八五思潮”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积极作用[J].艺术当代,2005,(1).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通讯作者:吴国良,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