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合集下载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第一节中药材的品种与栽培一、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在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中,品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中药有效成分多来源于次生代谢产物,不同品种的植物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合成与积累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及量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异。

中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药材质优效佳,这一概念源于生产和中医临床实践,数千年来被无数的中医临床实践所证实,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道地药材是源于古代的一项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标准,也是中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

通常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在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

如西宁大黄、宁夏枸杞、川贝母、川芎、秦艽、辽五味、关防风、怀地黄等。

例外的情况是有少数药材,药名前所冠的地名不是指产地,而系指进口或集散地而言,如广木香,并非广州所产,而是从广东进口,藏红花亦非西藏所产,而是从西藏进口。

目前常用的道地药材包括:1.川药主产地四川、西藏等。

如川贝母、川芎、黄连、川乌、附子、麦冬、丹参、干姜、白芷、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续断、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麝香等。

2.广药又称“南药”,主产地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

如阳春砂、广藿香、广金钱草、益智仁、广陈皮、广豆根、蛤蚧、肉桂、桂莪术、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化橘红、樟脑、桂枝、槟榔等。

3.云药主产地云南。

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马钱子、儿茶等。

4.贵药主产地贵州。

如天冬、天麻、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

5.怀药主产地河南。

如着名的“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天花粉、瓜蒌、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等。

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

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

《中药储存与养护 》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一、气味散失概念:含有易挥发成分中药储存保管不当挥发损失中药气味改变中药的气味散失既是所含挥发油的散失,也是有效成分散失。

一、气味散失原因:挥发越快挥发气味散失越多挥发油(中药内具有芳香气味的油质储存时间越久常温温度越高气味散失的原因是挥发油被氧化、分解或自然挥发的结果。

一、气味散失原因:薄荷荆芥麝香中药芳香性气味是起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也是鉴别中药质量的标志之一。

二、风化概念:中药表面形成粉末状物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含有结晶水的无机盐类中药空气干燥二、风化概念:胆矾硼砂任何一种中药风化后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其重量和成分的含量,风化后的中药的药用价值依风化产物而定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二、风化概念:任何一种中药风化后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其重量和成分的含量,风化后的中药的药用价值依风化产物而定质量和药性改变芒硝风化硝芒硝风化硝风化作用: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主治:实热便秘、肠痈病证质量纯净、清上焦热主治:用于治疗牙龈肿痛、目赤肿痛等上焦病证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绿矾碱式硫酸铁不宜用药二、风化概念:任何一种中药风化后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其重量和成分的含量,风化后的中药的药用价值依风化产物而定风化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二、风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关系:风化现象越快药材的风化空气中的相对湿度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成反比越低空气的温度只起间接推动作用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二、风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关系:各种矿物药的结构组成不同,正常温下的风化程度也不相同。

芒硝风化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二、风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关系:各种矿物药的结构组成不同,正常温下的风化程度也不相同。

绿矾风化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二、风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关系:各种矿物药的结构组成不同,正常温下的风化程度也不相同。

影响中药品质变质的因素

影响中药品质变质的因素
湿度
湿度过大容易导致中药材受潮,增加微生物繁殖的风险,还会使中药材发生霉变 和虫蛀。因此,储存环境的湿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为45%-75%。
光照和氧气
光照
光照能够引起中药材中某些成分的光化学反应,导致药效降 低或产生有害物质。因此,中药材应存放在避光处,避免直 接阳光照射。
氧气
氧气是中药材氧化反应的必要条件之一,过度接触氧气会导 致中药材成分氧化变质。因此,中药材储存时应尽量减少与 氧气的接触,采用密封包装或充氮包装。
包装材料的密封性
药品包装的密封性对于防止外部环境对药品的影响至关重要。良好的密封性能有效防止水分、氧气和微生物的进 入,从而延长药品的保质期。
储存容器的材质和使用方法
储存容器的材质
储存容器的材质也会影响到药品的保存 效果。玻璃、塑料和金属等不同材质的 容器各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药品的性 质和保存条件选择合适的容器。
中药材加工炮制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规 范之处,如炮制方法不正确、炮制时 间不足、辅料使用不当等,导致药材 质量下降,影响药效。
原因
炮制技术不规范、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追求经济利益等。
02
储存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温度和湿度
温度
高温会加速中药成分的氧化反应,促进微生物繁殖,导致中药材变质。适宜的温 度通常在20-30℃之间,但不同种类的中药材有不同的最佳储存温度。
3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快速检测中药材或中药制 剂中的微生物或毒素等有害物质,判断品质是否 变质。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储存时间
长期储存易导致质量下降
01
02
03
药材成分
长期储存会导致中药材中 的成分逐渐分解、氧化, 从而影响药效和品质。

第二章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第二章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虫蛀
•4、害虫的来源
➢ 害虫的来源有多种渠道: ①中药材在采收中受到污染;干燥时未杀灭虫卵; ②在加工炮制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将害虫或虫卵杀灭; ③在贮藏过程中,害虫由外界侵入并繁殖; ④贮藏的地方和容器本身不清洁,内有害虫生存。 ➢ 害虫的一般的生长条件:温度25~35C,相对湿度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对“泛油”药的调理
• 1、晾晒法:常用于植物类药材,易“泛油”的中药材及其中药饮
片受潮时,一般都采用晾晒的方法。如当归、防风、党参、黄芪、牛膝、
麦门冬、柏子仁、枸杞、太子参等。如柏子仁,当“泛油”程度不严重时,
可以晾晒几小时,待凉后再装包储藏;如果程度较为严重则可采用冷藏处
•2 温度控制法
•冷藏防霉法:温 度在0℃-10℃
•中药材所含水分及空气相对湿度 是霉菌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对湿度不高于70%,
•温度是霉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之一。 将库温调节至15C以下,具有较好 的防霉作用
•3 是利用严密的包装或其他方 密 法,使中药与外环境隔绝,
•高温灭菌法:通过日 晒和烘干法,可以使药 材水分散失,水蒸(煮)
第二章_中药品质变异现 象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2
第二章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一、生
•(一)生霉的原


在适当的温度(25C左右)、湿度(空气
中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超过
15%)、适宜的环境、足够的营养条件下,
散落在药材表面上的霉菌孢子即萌发为菌丝,
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促使腐败变质。
•4、通风法:掌握仓库温湿度,定时通风。

影响中药材质量因素分析

影响中药材质量因素分析

影响中药材质量因素分析长期以来冲药材质量的降低是困扰中医临床的一大难题,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

如何才能提高药材的质量,笔者现就种植、采收、加工、贮存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非地道药材造成质量降低由于某些中药材的缺乏,各地对地道药材进行广泛的引种。

在引种的过程中有不少成功的事例,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某些引种药材在改变了环境、生长条件、广泛应用化学肥料甚至应用某些植物生长激素的情况下,出现了微量元素含量的改变、有效成分降低、药材形状、气味改变等一系列问题。

如家种丹参形状改变,野生丹参断面木部维管束,呈纤维性,表皮和皮层与木部的重量比约为1 : 6;家种丹参断面木部维管束不明显,不呈纤维性而质地柔韧,表皮和皮层与木部的重量比约为1 : 15o而丹参的有效成分隐丹参酮主要集中在表皮。

所以,在不同的气候、土壤和生物等环境下,植物体内的化学成分也发生变异,其组成和含量可有很大不同。

这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切不可在不顾环境的条件下,盲目引种他地的药材,这样会降低药材的品质。

2采收时机不当使药材品质下降适时釆收中药材,对保证中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药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

所以,在采收中药材时,不但要追求药材的产量,更要注重药材的质量。

例如,甘草在秋季采挖。

但有实验证明,其所含的甘草甜素在开花前期为10%,在生长末期(秋季)甘草甜素仅含3.5%,相差近3倍。

再如薄荷,在花蕾期挥发油含量近3%,花后期挥发油降到1.5%,但药材总产量却增加I倍多,药农则往往在花后期釆割,这就大大降低了薄荷的质量。

以上事例说明,适时采收中药材,对其质量的提髙是有益的,单纯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的做法,应该禁止。

应在既保证质量又能获得较多数量之间选择一个最佳时机。

对理论依据确凿的品种,应严格收购期限,以把好药材收购质量关[2-3]。

3采购后的加工不当,使有效成分降低目前对药材的加工干燥多采用阳干法和阴干法,对少数药材采用烘干法。

影响中药品质变质的因素

影响中药品质变质的因素

影响中药品质变质的因素中药品质的变质是指中药在保存或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性质的改变,导致药材的功效和质量下降。

影响中药品质变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外在环境因素是影响中药品质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等外在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中药的品质。

高温和高湿度会加速药材内部的化学反应,导致药材的有效成分分解或者变质。

光照会引起光热反应或氧化反应,加速中药中有效成分的降解。

氧气则容易引起氧化反应,使中药的有效成分失活。

其次,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处理方式也是影响中药品质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贮存和运输中的长时间露天暴晒、高温、高湿度和较长的运输时间都可能导致中药品质的变质。

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中药材的纤维素成分容易吸湿,因此湿度控制非常重要。

同时,对于一些易腐败的中药材来说,适当的冷藏或冷冻是确保品质的关键。

第三,药材自身的属性也会影响中药品质的变质。

一些中药材本身的化学成分内含或易氧化,容易受到光、热、湿、酸、碱等因素的影响而变质。

例如,一些硫化物容易受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氧化而产生硫酸和亚硫酸,从而引起药材的分解和变质。

此外,一些生药材中含有微生物菌落,这些微生物会产生酶类,引起药材的发酵和变质。

第四,中药炮制和加工的方式也会影响中药品质的变质。

炮制和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加工工艺的合理性都会对中药品质产生影响。

炮制过程中,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导致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分解或失活,影响中药的品质。

同时,如果加工不当,也会导致中药材的变质,例如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不符合规范和卫生要求的设备。

最后,中药品质变质的原因还包括了保存条件和使用方式。

中药材的保存容器不合适、密封不严和保存时间过长等因素都会使中药变质。

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使用了过多的水、酸、碱等溶剂,或者过多的加热,都会使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分解或损失。

综上所述,影响中药品质变质的因素有外在环境因素、贮存和运输处理方式、药材自身的属性、中药炮制和加工方式以及保存条件和使用方式等。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一、中药品质变异现象中药(含中成药)在运输、储藏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的相互作用下,会逐渐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出现发霉、虫蛀、变色、变味、泛油等现象,直接影响中药的质量和疗效,这种现象称为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中药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异现象是很复杂的,变异不仅取决于各种中药本身的性123质,而且和外界环境的影响123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我们123必须探讨变异现象的种类,123了解发生变质现象的原因123积极地进行防治。

1.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适宜的温度(20~35℃)、湿度(相对湿度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123长繁殖,分泌的酶溶蚀药材组织,以致使中药有效成分发生变化而失效。

霉菌是指真菌中不形成大的子实体的全部丝状菌类,常寄生于有机体或腐生于粮食、食品、中药或其他产品上使之发霉变质,有的霉菌还可产生毒素,危害人与动物的健康。

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黄绿青霉素、灰黄霉素等。

常见的霉菌有黑酵菌、云白酶、绿霉菌、兰霉菌等几类。

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有123:⑴中药内含有养料可供霉123菌的寄生许多中药都含123有蛋白质、淀粉、醣类及黏123液质等,给霉菌的生长、繁123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123⑵受潮湿的影响一般中123药在储藏前虽经干燥,但在123储藏的过程中仍易吸潮,特123别是在霉雨季节,空气很潮123湿,中药极易从外界吸收水123分,从而提高了中药的含水123量,此时的外界温度也适合123霉菌的生长、繁殖,导致中123药霉烂变质。

⑶中药本身“123发汗” 中药当受到焖热123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123表面,这种现象称之为“123 汗”。

凡发汗的中药其外表123必定潮湿,在适宜的温度下123,霉菌菌落极易生长,并由123中药的表面逐渐深入内部,123引起中药霉烂。

⑷生虫后引123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123后,害虫在生活的过程中要123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123因此,中药的温度升高、123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123了生活的条件,往往引起霉123变。

(精)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精)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质量第一节中药材的品种与种植1、品种是至关重要的要素。

2、中药有效成分多根源于次生代谢产物,不同品种的植物因为遗传特征的不同,合成与累积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及量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别。

3、中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广泛存在,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4、一药多基原状况广泛存在。

第二节中药材的产地道地药材当前常用的道地药材包含:1.川药:主产地四川、西藏等。

如川贝母、川芎、黄连、川乌、附子、麦冬、丹参、干姜、白芷、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续断、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麝香等。

2.广药:又称“南药”,主产地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

如阳春砂、广藿香、广金钱草、益智仁、广陈皮、广豆根、蛤蚧、肉桂、桂莪术、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化橘红、樟脑、桂枝、槟榔等。

3.云药:主产地云南。

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马钱子、儿茶等。

4.贵药:主产地贵州。

如天冬、天麻、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

5.怀药:主产地河南。

如有名的“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 天花粉、瓜蒌、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等。

6.浙药:浙江。

如有名的“浙八味” ——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 ;温郁金、莪术、杭白芷、栀子、乌梅、乌梢蛇等。

7.关药:主产地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

如人参、鹿茸、细辛、辽五味子、防风、关黄柏、龙胆、平贝母、刺五加、升麻、桔梗、哈蟆油、甘草、麻黄、黄芪、赤芍、苍术等。

8.北药:主产地河北、山东、山西以及内蒙古中部。

如党参、酸枣仁、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芩、香附、知母、山楂、金银花、连翘、桃仁、苦杏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代赭石等。

9.华南药 ; 10. 西北药11.藏药:主产地青藏高原地域。

如“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藏红花 ; 甘松、胡黄连、藏木香、藏菖蒲、余甘子、毛诃子、麝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2)药材周围水蒸气的密度和 压力小于空气中的水气压力时, 则产生吸湿现象。
(3)若药材体周围的水气压 力与空气中的水气压力相等时(不 是静止而是动态乎衡),则既不吸 湿又不散湿,这时药材的含水量 便为平衡水分。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l 二、中药的化学成分 l 1、无机化合物 l ①含铁、铜、钠化合物类的药材大都是无机盐,
在一定条件下,药材 的含水量越高,造成虫害 愈严重。
控制药材的含水量,抑 制生虫或减少虫害的发生。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2.水分与霉变的关系 霉菌的细胞主要是在
水的作用下进行的新陈 代谢。
水分越高,则霉菌新 陈代谢的作用愈强,其 生长繁殖也愈快,造成 霉变。
•黄 芪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3.水分与潮解的关系 药材发生潮解的主要原因是 本身组成成分中含有可溶于水的 物质,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多少, 决定了潮解程度的大小。 如:大青盐、柿霜。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三)中药水分的平衡与安全 1.水分的平衡 药材具有吸湿和散湿的能力; 水气压力大小取决于药材的含水 量、本身水分子的结合程度及空 间温度的变化。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1)含水量越大,水分子的 结合越不牢固,其表面水分子 越活跃,因而药材体表面周围 水蒸气的密度和压力也越大, 这时会产生散湿现象。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l 5、挥发油 l ①某些药材含有挥发油,如唇形科、木兰科、
伞形科、樟科、芸香科的薄荷、厚朴、当归、 肉桂、陈皮等。 l ②挥发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在空 气中易挥和氧化,从而会使成分减少,质量 降低。 l ③含有挥发油的药物宜保存在密闭容器中, 大量的可堆放在凉爽避光的库房中。对其温 度必须控制,尤其在夏季。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6、树酯
l ①含有树酯的药材有如乳香、没药、血竭、 安息香等。
l ②树酯类药材软化点、熔点较低,怕热,易 燃。
l 树酯中的挥发油成分在干燥空气中挥发迅速, 常使这类药材干硬,质脆,易碎。
l 个别品种(阿魏)在夏季易吸附水气,由固 体变为粘稠液体,秋冬季又会散失水分,变 为干燥的固体。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第三节 中药变质的人为因素
指仓储、保管、养护管理工作对商品 质量的影响 1. 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2.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3.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10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l 尽量避免采用铁质工具和容器; l 干燥时避免在强烈的日光下曝晒; l 贮存期间应避光及防止氧化。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l 第二节 中药变异的客观因素
一、生物因素Biblioteka 1.霉菌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适宜的温度 (20~35℃)、湿度(相对湿度75%以上
或药材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 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分泌的酶溶蚀 药材组织。
l 二、物理因素 l 1.空气(臭氧、氧 ) l 2.温度 l 在常温(15~20℃)下,药材成分基本稳
定,利于贮存。 l 3.湿度 l 中药的含水量,一般应控制在10%左右,
室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以内。 l 4.光照(指日光照射:光能和紫外线)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l 三、化学因素 1.泛油 2.散气走味 3.变色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l 10.植物色素类 l 花色素的色彩因反应的不同而呈现各种颜色,酸性
中为红色,碱性中为蓝色,中性中为紫色; l 与金属盐类如铁、锡、铜等化合则变蓝以至出现黑
色,使色素沉淀; l 加热也促使色素分解、褪色; l 在日光或氧影响下,亦能使色泽发生变化。
l 含有色素的药材在干燥以及加工炮制时,调整适宜 的酸度和温度;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l 2.鼠 l 我国发现的家鼠和野鼠约80
种。中药仓鼠常见的有褐家 鼠、小家鼠、黄胸鼠等。 l 3.害虫(仓虫) l 据统计,在常用的600余种中 药中,被虫害的品种即占40% 左右。
l 国内已发现的仓库害虫也有 五六十种之多。
l 4.陈化作用(时间因素)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4.水分与软化粘连的关系

5.水分与风化的关系
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和药
材的风化成反比,即空气
中相对湿度越低,风化现
象越快。
如:朴硝风化后为白色
粉末的玄明粉。
•玄明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6.水分与走味的关系 中药本身含有多种成分;各
自有着不同的气味,当空气中的 温湿度变化时,这些成分就会散 发和稀释,气味随之发生变化, 质量受到影响。 如含芳香挥发油。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 异
2020/12/10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l 第一节 中药变异的主观因素
l 一、中药材中的水分 l 1.水分过多 l 2.水分过少
l 温度愈高,“安全水分”愈低,温度 愈低,其“安全水分”就愈高。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一、中药的含水量 (一)中药水分与质量的关 系 1.水分与虫害的关系
l 鞣质另一种变色是氧化变色,氧化后即形成 黑色物质,是因为鞣质的氧化(氧化酶或过 氧化酶)的作用。
l 防止鞣质氧化变色一方面要减少与氧接触, 另一方面是破坏或抑制氧化酶的活性。
l 鞣质遇铁盐,变成黑色。因此,在加工与贮 存时对容器及用具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古 时白芍用铜刀去皮)。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l ②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等) 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久置易氧化变质。脂 肪酸氧化不完全时,可产生醛、酮等中间产 物,有刺鼻的哈喇味。
l ③油脂与油脂共存的其他营养成分是害虫和 微生物的养料,因此,常导致药材虫蛀和霉 变。
l ④光线、温度、水分以及油脂中的杂质等因 素均能加速油脂的酸败。
吸湿性:药材具有从空间吸收
水分和向空间散发水分的性能。
吸湿性主要受以下条件影响:
①空间的温湿度;
②空气的流动;
③药材表面面积大小;
④药材结构性质。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吸湿量: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的 温湿度条件下,药材吸收空气中 水分的数量。
吸湿率:吸湿量和其本身重量 的百分比:
吸湿率=(烘干前重量-烘干 后重量)÷烘干前重量 X100%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l 7、苷类: l 一些苷类成分,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常使商
品吸潮返软,因而易虫蛀和霉变,如党参 (党参苷)、生地(地黄苷)等。 l 含蒽苷的药材长久与空气接触,所含蒽苷可 氧化成蒽醌类物质,使颜色加深,如大黄。 l 苷类具有易分解的性质,如黄芩苷(属黄酮 类化合物)汉黄芩素+黄芩苷元,黄芩苷元 氧化变绿。
l 3、淀粉、糖类:很多药材含有淀粉,如山 药、薏米仁等;很多药材含有糖类,如蜂蜜、 当归中含有蔗糖;地龙、全蝎等含有糖原 (也称动物淀粉);麦冬、枸杞等含有粘液 汁。
l 这些淀粉、糖类成分能给害虫、微生物提供 生命活动的能量,常导致药材虫蛀和霉变。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l 4、油脂
l ①油脂存在于植物药材的种子、果实及动物 药材的骨髓、脂肪组织内。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玫瑰花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7.水分与其他质变的关系 在空气温度升高而相对湿度
下降,过于干燥后,药材所含的 水分大量向空间散发,使其本身 水分走失严重,药材就会发生干 裂、脆化、变形现象。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紫苏叶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二)中药的吸湿性和吸湿率
易风化、潮解或溶化。 l ②磁石在空气中久置会失去磁性,成为呆磁石。 l ③含汞、砷、铅化合物的水银、砒石是毒性较
强的中药,应按《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管理。 l ④硫磺、硝石燃点低,易自燃,属易燃危险品,
需单独存放。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l 2、蛋白质:有些动、植物药材,如紫河车、 胡桃仁都含有蛋白质。该类药材易生虫和霉 变。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l 8、生物碱 l ①一般生物碱类的药材都具有一定的毒
性。如毛茛科、小檗科、马钱科的川乌、 草乌、黄柏、马钱子等,在保管时不宜 品尝。 l ②这类药材长久与空气和日光接触,会 降低含量,有部分氧化,分解而变质, 此类药材应避光贮藏。
第二章影响中药品质变异
9.鞣质类
l 鞣质与空气接触时,特别在酶的影响下,容 易氧化为红棕色或更深色且不溶于冷水的物 质 “鞣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