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八3中药质量变异现象及防治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与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千金医药质量部:虞坚忠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域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大(相对湿度达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回升,致使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很容易在储藏、养护不当的情感下产生霉、生虫、泛油等变异现象。
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变异发生,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有关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受潮湿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
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第三章 中药变异现象

鲜地黄
生地黄
熟地黄
天 麻
绿矾
FeSO4· 7H2O
第三节
1. 药材变色的主要原因: ⑴ 酶的作用
变
色
药材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如含酚
羟基的成分),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聚
合、水解等化学反应而生成新的有色物质,
使中药变色。 含有黄酮类、蒽醌类、鞣质类等成分的 药材易发生变色。
第三节
⑵ 非酶引起的变色
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
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第一节
霉
变
1. 常见霉菌的种类 黑曲霉、白曲霉、绿霉菌、兰霉菌
第一节
霉
变
2. 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 (1) 中药内含有养料可供霉菌的寄生 (2) 受潮湿影响 (3) 中药本身“发汗” (4) 生虫后引起发霉 (5) 外界环境不清洁
5000斤霉变大枣“洗澡”欲重新出 售
执法部门在调查
第三章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第二节 虫 蛀 虫蛀:昆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 起的破坏作用。 虫蛀使药材出现空洞、破 碎,被虫的排泄物污染,甚至 完全蛀成粉状,会严重影响中 药疗效,以致不能药用。
第二节
1. 常见的中药害虫
虫蛀
谷象 大谷盗 赤拟谷盗
米象
药谷盗
锯谷盗
日本标本虫
印度谷螟
粉螨
粉斑螟
树脂类中药材
乳香
松香
第三章 中药品质变异向现象
⒉挥发:液体中药在常温下转变为气体而散 失,称之为“挥发”。 中药挥发的原因: 温度影响所致,温度愈高则挥发愈快。
易挥发液体中药
苏合香 薄荷油
第三章 中药品质变异向现象
⒊升华:固体中药,不经过液体阶段,直接 转变为气体的现象,称之为“升华”。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适宜的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药材受环境潮湿程度的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
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硫黄、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5.动物类,如蛤蚧、刺猬皮、鹿筋、狗肾等。
6.茎皮藤木类,如黄柏、桑白皮、桑寄生、川槿皮、鸡血藤、首乌藤等。
二、虫蛀虫蛀是指害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性作用。
(一)的主要来源:1.原药材在产地采收加工处理不当;2.运输过程中出现害虫;3.贮藏过程中出现害虫;4.贮藏中药的包装物或容器出现害虫或虫卵;5.库房内清洁工作做得不好。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防护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千金医药质量部:虞坚忠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域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大(相对湿度达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回升,致使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很容易在储藏、养护不当的情感下产生霉、生虫、泛油等变异现象。
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变异发生,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有关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受潮湿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
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单元八 3 中药质量变异现象及防治

一、生霉
(一)生霉的原因
在适当的温度(25C左右)、湿度 (空气中相对湿度在7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
超过15%)、适宜的环境、足够的营养条件
下,散落在药材表面上的霉菌孢子即萌发为 菌丝,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促使腐败变质。
俗语有“蛀药不蛀性,霉药不治病”。
五、散气走味
是指中药原有的气味变单薄或消失了。挥发油含量丰 富的药材容易散失气味。 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挥发油被氧化时间越长,气味越淡; 二是因药材过分潮湿、霉菌繁殖生长加快,酶解和霉菌水 解作用使气味散失。
指在高温下中成药所含挥发油或乙醇的
挥发
芳香水剂、酊剂 等
散失
发硬、黏结、褪色等
中成药的质量变异及原因
(二)影响中成药变异的外界因素
1.包装容器 合理选择容器贮存中成药,不仅可以保护
中成药的完整和清洁,重要的是能防止微生物、虫害
等的侵蚀,保证药品质量
2.贮存时间 中成药贮存时间过长,易受潮湿、温度、
虫蛀
4、害虫的来源
害虫的来源有多种渠道: ①中药材在采收中受到污染;干燥时未杀灭虫卵; ②在加工炮制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将害虫或虫卵杀灭; ③在贮藏过程中,害虫由外界侵入并繁殖; ④贮藏的地方和容器本身不清洁,内有害虫生存。 害虫的一般的生长条件:温度18~35C,相对湿度 70%以上,中药的含水量13%以上 。
4、通风法:掌握仓库温湿度,定时通风。
三、走油
“走油”又称“泛油”,是指某些药材的 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
泛出油样物质的变化。前者如柏子仁、杏仁、 桃仁、郁李仁等;后者如天门冬、孩儿参和枸 杞等(含糖质)。 中药泛油的原因: 1、中药本身的性质 果实种子 脂肪油 2、温、湿度的影响 3、贮藏养护不善 重压 4、贮藏年限的影响
中成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精)

中成药的保管与养护
一、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最常见的变质现象有虫发油或乙醇散失。 如芳香水剂、酊剂等。
5.沉淀:沉淀,是液体制剂的一种常见变质现象。中成药的 液体制剂,在温度和pH 的影响下易发生沉淀,例如药酒、口 服液、针剂等。
中成药常见质量变 异现象
中成药常见 质量变异现象
重要知识点
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及代表性中成药
中成药的保管与养护
一、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最常见的变质现象有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等。
1.虫蛀:如蜜丸、水丸、散剂、茶曲剂等。
2.霉变:有蜜丸、膏滋、片剂等。 3.酸败:易发生酸败的成药有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 软膏剂等。
谢 谢!
浅谈中药饮片质变现象及贮存养护方法

浅谈中药饮片质变现象及贮存养护方法一、中药饮片的质变现象1. 鉴别性变化鉴别性变化是指中药饮片在储存过程中因气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外观、气味、口感等发生变化。
药材的颜色变深、表面出现霉斑、因氧化产生异味等。
这些鉴别性变化会直接影响中药饮片的品质,导致药效减弱或丧失。
2. 药效变化药效变化是指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变化,如挥发油的挥发、有效成分的降解等。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药效下降,从而影响中药饮片的疗效。
3. 生物学变化生物学变化是指中药饮片中微生物的增殖和代谢所引起的变化。
如果中药饮片受到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侵害,会导致中药饮片腐烂、霉变等现象,从而使中药饮片的药效降低甚至丧失。
二、中药饮片贮存养护方法1. 选择合适的贮存环境中药饮片应该存放在通风良好、干燥、避光、无异味的环境中。
避免长时间曝晒在阳光下,避免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
2. 包装密封为了避免因空气、水分等外界因素对中药饮片的影响,应该采用密封的包装材料,将中药饮片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并尽量避免频繁开启包装。
3. 控制温湿度中药饮片的质变与温度和湿度息息相关,因此在贮存中要控制好温湿度。
一般来说,贮存温度不宜过高,湿度不宜过大。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中药饮片的质量,及时发现是否有霉变、蛀虫等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使用时注意在使用中药饮片时,要注意选用正规渠道购买的药材,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使用时也要按照要求的方法和剂量使用,避免浪费。
三、结语中药饮片的质变现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受温度、湿度、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持中药饮片的质量,我们应该从贮存、养护等方面着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中药饮片进行保存,确保其药效和疗效。
对中药饮片的制作、存储、使用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和监督,是确保中药饮片质量的有效途径。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饮片的质变现象及其质存养护方法,为大家带来更好的中药医疗效果。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千金医药质量部:虞坚忠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域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大(相对湿度达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回升,致使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很容易在储藏、养护不当的情感下产生霉、生虫、泛油等变异现象。
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变异发生,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有关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受潮湿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
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性为砒霜的68倍
引起药材发霉的主要因素
1、中药内含养料可供霉菌的寄生;
许多药材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醣类及粘液质等,给 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饮片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 气味散失 下,或贮藏日久气味散失或变淡薄
?含挥发油:肉桂、沉香等 ?豆蔻、砂仁粉碎后
风化 虫蛀
某些含结晶水的无机盐类药物,经 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失去结 晶水
温湿度适宜,药材、饮片不净,药 材含有淀粉、脂肪、蛋白等营养成 分易被虫蛀
?胆矾、硼砂、芒硝等
?山药、白芷、天花粉、党 参、葛根等
变异现象
剂型
原因
虫蛀
蜜丸、水丸、散剂、茶
?制备时原料筛选不严和杀虫灭菌不 彻底
曲剂等
?贮藏和运输途中管理不善
霉变
蜜丸、膏滋、片剂等
?制备过程中对洁净的生产条件控制 不严
?对原辅料的灭菌处理得不好 ?内包装密封不严
酸败 (发酵)
?发酵:制剂的生产过程中灭菌不彻
糖浆剂、煎膏剂、合剂、 底或防腐剂加量较少
中药材、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 质量变异现象
变异现象
原因
举例
变色
由于所含色素受到外界影响(如酶 作用、发热、霉变等)使饮片失去 了其原有的色泽,从而使不少中药 变质失效,不能再供药用
?颜色由浅变深:泽泻、白 芷、山药、天花粉等 ?深变浅:如黄芪、黄柏等 ?鲜艳变暗淡,如红花、菊 花、金银花、腊梅花等
芳香水剂、酊剂 ?指在高温下中成药所含挥发油或乙醇的
等
散失
发硬、黏结、褪色等
中成药的质量变异及原因
(二)影响中成药变异的外界因素
1. 包装容器 合理选择容器贮存中成药,不仅可以保护
中成药的完整和清洁,重要的是能防止微生物、虫害 等的侵蚀,保证药品质量
2. 贮存时间 中成药贮存时间过长,易受潮湿、温度、
另外:环境不洁 外界环境不清洁,也 是药材发霉的主要原因之一。
易受霉变的中药有车前子、大青叶、马 齿苋、独活、紫菀等。
(三)生霉的防治方法
1 水分控制法
2 温度控制法
冷藏防霉法:温 度在0℃-10℃
中药材所含 水分及空气相对湿度 是 霉菌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
对湿度不高于70% ,
温度是霉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之一。 将库温调节至 15?C以下,具有较好 的防霉作用
指某些新鲜的药材或饮片,因受温度和 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引起闷热,有利 于微生物繁殖和活动而导致腐烂败坏的 现象
?鲜生姜、鲜生地、鲜芦 根、鲜石斛等
中药材、饮片质量变异的原因及防治原则
1.药材本身的性质
(1)药材含水量 (2)药材化学成分
2.外界环境因素
空 温湿 日 霉 虫 气 度度 光 菌 害
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光线、空气等因素影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最 终导致不能应用
一、生霉
(一)生霉的原因
在适当的温度(25?C左右)、湿度 (空气中相对湿度在7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 超过15%)、适宜的环境、足够的营养条件
下,散落在药材表面上的霉菌孢子即萌发为 菌丝,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促使腐败变质。
俗语有“蛀药不蛀性,霉药不治病”。
中药材、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 质量变异现象
变异现象
原因
举例
潮解
指固体饮片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表 面逐渐湿润并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 ?青盐、咸秋石、芒硝等 象
粘连
指有些固体饮片,由于熔点较低,遇热
则发黏而粘结在一起,使原来形态发生
?芦荟、没药、乳香、阿 胶、鹿角胶、龟甲胶等
改变的现象
腐烂、霉 变
3、中药性质与虫蛀的关系
(1)药物的成分 一般含多量淀粉(白芷、山药、芡实等)、 含糖粉高(党参、枸杞、大枣等)、含蛋白质多(乌梢蛇、土 元、九香虫等)、含脂肪油大(苦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等) 的药物易虫蛀。
中药质量变异现象、原因及防治
原则
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贮藏与 养护是中药调剂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内容包含着丰富的 贮藏养护知识和复杂的操作技术。
中药在运输、贮藏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可能出现 虫蛀、发霉、泛油、变色、变味、风化等理化变化,影
响中药的质量和疗效,这种现象称为 中药质量变 异现象。
2、受潮湿影响 药物本身含水分过高,药材从外界吸收
水分;
3、中药本身“发汗”; 4、生虫后引起发霉;
药材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并 散发热量,使药材的温度升高、湿度增加,这就给微生物创造 了生活的条件,从而引起霉变。另外,药材生霉以后也易引起 虫蛀,形成恶性循环。
发汗:药材受到焖热时内部的水分会蒸至表面,这种现象称为 “发汗”。
常见的中药变异现象 二、虫蛀
1、定义 虫蛀是指昆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 2、害虫对药材的危害通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1)消耗药品,造成浪费 害虫将药材蛀蚀成空洞,严重时内 部蛀空,使药材重量减少、有较成分丧失,降低或失去治疗作 用。
常见的中药变异现象
二、虫蛀
(2)污染药品,传播疾病
害生虫螨食的害狗螨药虫品皮时肤,病积聚大量的粪便
、分泌物、虫尸、微生物鼠并害排鼠引泄疫起大杆的量菌出的水分,可导致药品在短
期内发热、发霉变质。 血热
人们服用这些被污染的药品后会生病。如螨类能引起皮炎、
皮疹;若随药品内服后,螨能穿过胃壁进入内部器官,当进入
泌尿道时可产生血尿;进入呼吸系统可引起哮喘;进入血液循
环系统可引起发烧、水肿、等全身症状。
鼠类传播的疾病更多。
软膏剂等
?酸败:以油脂为基质制成的软膏剂
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中贮藏
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变异现象 沉淀 挥发
剂型
原因
药酒、口服液、 针剂、合剂等
?某些大分子杂质在提取中未除尽 ,贮 藏温度过低则逐渐聚结而产生沉淀 ?内包装不严,使溶媒挥发而产生沉淀 ?玻璃容器质量差,在贮藏期间析出游离 碱使溶液pH值发生改变或受温度、日光 等因素的影响
3 是利用严密的包装或其他方 密 法,使中药与外环境隔绝,
高温灭菌法:通过日晒 和烘干法,可以使药材 水分散失,水蒸(煮)
封 阻止了霉菌生长所需的 氧气, 等高温灭菌方法而使霉
法 而达到防止霉变的目的
菌生长受到抑制。
简易防治措施:
1、干燥防霉法:曝晒、摊晾、烘干、阴干或木炭、石灰
等干燥剂。
2、化学熏蒸法:利用防霉剂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 如氨水熏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