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后汉书-郭丹传》(附答案解析与)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后汉书-范滂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后汉书·范滂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①,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②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显荐异节,抽拔幽陋。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
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③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后汉书-文苑列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后汉书-文苑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
年九岁,失母。
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
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
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肃宗诏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
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左右莫不改观。
后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尝独止宿台上昼夜不离省闼帝闻善之。
永元四年,拜左丞。
六年,累迁尚书令。
后以为东郡太守,香上疏让曰:“臣江淮孤贱,愚矇小生,经学行能,无可算录。
遭值太平,先人余福,得以弱冠特蒙征用,连阶累任,遂至台阁[注]。
讫无纤介称,不意悟又拜近郡,尊位千里。
臣闻量能授官,则职无废事;因劳施爵,则贤愚得宜。
臣香小丑,少为诸生,典郡从政,固.非所堪。
诚.恐矇顿,孤忝圣恩。
承诏惊惶,不知所裁。
臣香年在方刚,适可驱使。
愿乞余思,留备冗官,任之宫台烦事,以毕臣香蝼蚁小志,诚瞑目至愿。
”帝亦惜香干用,久习旧事,复留为尚书令。
延平元年,迁魏郡太守。
郡旧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收.谷岁数千斛。
香曰:“《田令》‘商者不农”,《王制》‘仕者不耕’,食禄之人,不与百姓争利。
”乃悉以赋人,课令耕种,时被水年饥,乃分奉禄及所得赏赐班赡贫者。
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
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文苑列传》,有删改)【注】台阁,一般指尚书省,此指尚书令的官职。
1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6处。
后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常独止宿台上昼夜不离省闼帝闻善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顾”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中的“顾”的含义相同。
B.文中“固”与贾谊《过秦论》中“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中的“固”的含义不相同。
后汉书·郭伋传后汉书郭伋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后汉书·郭伋传后汉书郭伋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后汉书郭伋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后汉书郭伋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后汉书郭伋传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
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
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
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震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
更始素闻伋名,征拜左冯翊,使镇抚百姓。
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建武四年,出为中山太守。
明年,彭宠灭,转为渔阳太守。
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
伋到,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销散。
时匈奴数抄郡界,边境苦之。
伋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匈奴畏惮远迹,不敢复入塞,民得安业。
后颍川盗贼群起,九年,征拜颍川太守。
伋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手诣伋降,悉遣归附农。
因自劾专命,帝美其策,不以咎之。
后宏、吴等党与闻伋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络绎不绝。
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伋为并州牧。
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
伋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
帝纳之。
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是时朝廷多举伋可为大司空,帝以并部尚有卢芳之儆,且匈奴未安,欲使久于其事,故不召。
伋知卢芳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
芳将隋昱遂谋胁芳降伋,芳乃亡入匈奴。
二十二年,征为太中大夫,赐宅一区,及帷帐钱榖,以充其家,伋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
(节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后汉书郭伋传文言文阅读题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哀平间辟大司空府辟:征召B. 三辅连被兵寇被:加上C. 不期俱降,络绎不绝期:约定日期D.当简天下贤俊简:选拔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伋为政有才能智慧的一组是( )(3分) ①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②示以信赏,纠戮渠帅③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④悉遣归附农⑤常严烽候,明购赏⑥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郭伋一生仕宦多朝。
后汉书阅读答案

阅读下⾯的⽂⾔⽂,完成下题。
郑众字仲师,河南开封⼈也。
年⼗⼆,从⽗受《左⽒春秋》,精⼒于学,明《三统历》,作《春秋难记条例》,兼通《易》、《诗》,知名于世。
建武中,皇太⼦及⼭阳王荆,因虎贲中郎将梁松以缣帛聘请众,欲为通义,引籍出⼊殿中。
众谓松⽈:“太⼦储君,⽆外交之义,汉有旧防,蕃王不宜私通宾客。
”遂辞不受。
松复风众以“长者意,不可逆”。
众⽈:“犯禁触罪,不如守正⽽死。
”太⼦及荆闻⽽奇之,亦不强也。
及梁⽒事败,宾客多坐之,惟众不染于辞。
永平初,辟司空府,以明经给事中,再迁越骑司马,复留给事中。
是时北匈奴遣使求和亲。
⼋年,显宗遣众持节使匈奴。
众⾄北庭,虏欲令拜,众不为屈。
单于⼤怒,围守闭之,不与⽔⽕,欲胁服众。
众拔⼑⾃誓,单于恐⽽⽌,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朝议复欲遣使报之,众上疏谏⽈:“⾂伏闻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众,坚三⼗六国之⼼也。
⼜当扬汉和亲,夸⽰邻敌,令西域欲归化者局促狐疑,怀⼟之⼈绝望中国⽿。
汉使既到,便偃蹇⾃信。
若复遣之,虏必⾃谓得谋,其群⾂驳议者不敢复⾔。
如是,南庭动摇,乌桓有离⼼矣。
南单于久居汉地,具知形势,万分离析,旋为边害。
今幸有度辽之众扬威北垂,虽勿报答,不敢为患。
”帝不从,复遣众。
众因上⾔:“⾂前奉使不为匈奴拜,单于恚恨,故遣兵围⾂。
今复衔命,必见陵折。
⾂诚不忍持⼤汉节对氈裘独拜。
如令匈奴遂能服⾂,将有损⼤汉之强。
”帝不听,众不得已,既⾏,在路连上书固争之。
诏切责众,追还系廷尉,会赦归家。
其后帝见匈奴来者,问众与单于急礼之状,皆⾔匈奴中传众意⽓壮勇,虽苏武不过。
乃复召众为军司马,使与虎贲中郎将马廖击车师。
⾄敦煌拜为中郎将使护西域会匈奴胁车师围戊⼰校尉众发兵救之迁武威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
建初六年,代邓彪为⼤司农。
是时肃宗议复盐铁官,众谏以为不可。
诏数切责,⾄被奏劾,众执之不移。
帝不从。
在位以清正称。
⼋年,卒官。
(选⾃《后汉书》卷三⼗六·《郑范陈贾张列传》第⼆⼗六)(1)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太⼦储君,⽆外交之义 义:礼仪B.宾客多坐之 坐:牵连C.今幸有度辽之众扬威北垂 幸:幸运D.众执之不移 移:改变(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法不相同的⼀组是[ ] A.太⼦及荆闻⽽奇之单于恐⽽⽌B.以明经给事中以离南单于之众欲以C.旋为边害勿报答,不敢为患D.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乃复召众为军司马(3)下列省略句中,补充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项是[ ] A.蕃王不宜私通(于)宾客B.众⾄北庭,虏欲令(众)拜C.(单于)具知形势D.诏数切责(众)(4)下列对原⽂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郑众⼗⼆岁时跟随⽗亲学习,后来得到皇太⼦和⼭阳王刘荆的赏识并准备让他担任通义,但是郑众回绝了聘⽤,他也因此躲过⼀劫。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名师精选真题+解题思路与技巧,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召试,为集贤校理。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
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遂绝其讼。
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
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训练附答案及译文(原创禁止转载)

A.冯亮有一颗感恩之心。
即便后来隐居山林,但心中感念中山王对他的礼遇,仍然经常前去拜见他。
B.冯亮深知明哲保身的道理。
他因叛贼王敞之事受到牵连,尽管皇帝下令免除他的罪过,但他害怕自己再次受到牵连,所以决定不再回嵩山去。
C.冯亮与世无争,清贫自守。
在嵩山时,他整日与僧人一起诵经,粗食淡饭;他喜欢在山间水边建起简陋的房子,居住其间,自得其乐。
D.冯亮修行高深。
他的朋友南方法师认为他的修行达到了佛家十地的程度,并把十个栗子放在冯亮尸体的手心里来证实,结果夜间被虫鸟盗食,他的肌体却毫发未受损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⑴会中山王英平义阳,获焉。
英素闻其名,以礼待接。
(4分)⑵因遇笃疾,宣武敕以马舆送令还山,居嵩高道场寺,数日卒。
(4分)5.冯亮深受宣武帝的优待,请结合全文概括具体表现。
(3分)参考答案:1.B2.D(“有时也用来表示在世的官员被皇帝加封荣誉称号”错。
)3.B(“但他害怕自己再次受到牵连”文中无据。
)4.(1)恰好遇上中山王元英平定义阳城,把冯亮也拿获了。
中山王英平素就听说冯亮的名声,便对他以礼相待。
(2)冯亮在京师时得了重病,世宗敕令用马车送他回山,住在崧高道场寺。
过了几天他就去世了。
5.①宣武帝让冯亮戴帻巾入朝,冯亮坚持戴幅巾,宣武帝没有逼迫他。
②冯亮受到王敞事发牵连被捉拿,宣武帝下诏免除了他的罪过,并赐给他衣食和随从。
③因冯亮喜欢隐居生活,宣武帝就派人在嵩山为他建造了精美的闲居佛寺。
④冯亮病重后,宣武帝派人用车子载他回山,并在他死后赠送给他家人财物来办理丧事。
(答出三条即可得3分)译文:冯亮,字灵通,南阳人,是萧衍属下平北将军蔡道恭的外甥。
冯亮少年时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研究佛家教义。
他跟随蔡道恭到义阳,恰好遇上中山王元英平定义阳城,把冯亮也拿获了。
中山王英平素就听说冯亮的名声,便对他以礼相待。
冯亮性情清雅高洁,到了洛阳以后,就在崧高山隐居起来,他很感激中山王对自己厚待之德,所以有时也帮他做点事情。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后汉书-董宣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后汉书·董宣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
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
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
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
青州以其多滥,奏宣及岑,宣坐征诣廷尉。
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
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
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
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
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9分)(1)孝景崩,武帝立。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
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
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
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
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
”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后汉书·郭丹传》
(附答案解析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郭丹,字.少卿。
南阳穰郡人也。
父稚。
成帝时为庐江太守,有清名。
丹七岁而孤.,小心孝顺,后母哀怜之,为鬻衣装,买产业。
后从师长安,买符入函谷关,乃慨然叹曰:“丹不乘使者车,终不出关。
”既至京师,常为都讲,诸儒咸敬重之。
大司马严尤请丹,辞病不就。
王莽又征之,遂与诸生逃于北地。
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
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高车出关如其志焉更始败,诸将悉归光武,并获封爵;丹独保平氏不下,为更始发丧,衰绖
..尽哀。
建武二年,遂潜逃去,敝衣间行,涉历险阻,求谒更始妻子,奉还节传,因归乡里。
太守杜诗请为功曹,丹荐乡人长者自代而去。
诗乃叹曰:“昔明王兴化,卿士让位,今功曹推贤,可谓至德。
敕以丹事编署黄堂①,以为后法。
”十三年,大司马吴汉辟举高第,再迁并州牧,有清平称。
转使匈奴中郎将,迁左冯翊。
永平三年,代李?
为司徒。
在朝廉直公正,与侯霸、杜林、张湛、郭伋齐名相善。
明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事
无所据,策免。
五年,卒于家,时年八十七。
以河南尹范迁有清行,代为司徒。
迁字子庐,
沛国人也,初为渔阳太守,以智略安边,匈奴不敢入界。
及在公辅,有宅数亩,田不过一顷,复推与兄子,其妻尝谓曰:“君有四子而无立锥之地,可余奉禄,以为后世业。
”迁曰:“吾备位大臣而蓄财求利,何以示后世!”在位四年薨.,家无担石焉。
后显宗因朝会问群臣:“郭丹家今何如?”宗正刘匡对曰:“昔孙叔敖相楚,马不秣粟,妻不衣帛,子孙竟蒙寝丘之封。
丹出典州郡,入为三公,而家无遗产,子孙困匮。
”帝乃下南阳访求其嗣。
长子宇,官至常
山太守。
少子济,赵相。
(节选自《后汉书·郭丹传》)[注]①黄堂:古代太守衙门中的正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高车/出关如其志焉/
B.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高车/出关如其志焉/
C.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高车出关/如其志焉/
D.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高车出关/如其志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人的表字。
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做字。
男子
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B.孤,旧时指年幼丧父母的孩子,和“鳏寡孤独”中的“孤”意思一样。
“鳏寡孤独”今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C.衰绖,古代丧服,文中指穿着丧服。
衰,同“缞”,丧服。
缞,古代丧服,用麻布
制成,披在胸前。
绖,丧服中的麻带,系在腰间或头上。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
大夫、士和庶
人的死也有不同的表述:“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丹年轻时志向远大,学有所成。
他曾经发出了不坐上使者的车,誓不出关的激昂
之语;作为都讲,受到儒生们的敬重。
B.郭丹忠于旧主,不事新君。
当诸将都归附光武帝时,他独保平氏县城不被攻下,更
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更始帝的忠心之情。
C.郭丹荐贤举才,为官清正。
他推荐乡里的长者范迁替代自己为官,作并州牧时,有
“清平称”,在朝为官时“廉直公正”。
D.郭丹家无遗产,后代蒙恩。
汉显宗在朝会的时候问群臣,郭丹死后家境如何,刘匡
的回答道出了实情,郭丹的后代得到了照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潜逃去,敝衣间行,涉历险阻,求谒更始妻子,奉还节传,因归乡里。
译文:
(2)昔孙叔敖相楚,马不秣粟,妻不衣帛,子孙竟蒙寝丘之封。
译文:
【答案】1.C2.B3.C
4.(1)(郭丹)暗中逃离,穿着破衣,走小路,历经艰险,找到并拜见更始帝的妻子和
儿子,奉还符节,然后回到乡里。
(1)从前孙叔敖辅助楚王,马不喂粮食,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他的子孙竟然只接受寝
丘这样贫瘠土地的封赏。
【解析】
1. A项,“征为谏议大夫”的主语是朝廷,不是“贤能”,“贤能”属上句,与“丹”
构成宾补关系。
B项,“出关”属上句,“乘高车出关”连动短语,不可分割。
D项,“三公”属下句连动短语的主语。
故选C。
2. B 项,“鳏寡孤独”中的“孤”指幼年丧父的孩子。
故选B。
3. C项,“他推荐乡里的长者范迁替代自己为官”错误,范迁并不是乡里长者。
故选C。
4.(1)关键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破衣;“间”,名词作状语,抄小路;“妻子”,古今异义词,妻子和儿女。
(2)关键词:“相”,动词,辅佐;“秣”,喂养;“衣”,动词,穿。
【参考译文】
郭丹字少卿,南阳穰郡人。
父亲郭稚,成帝时为庐江太守,有清廉名。
郭丹七岁成了孤
儿,小心孝顺,后母哀怜他,为他卖衣装,买产业。
后来从师于长安,买符节进函谷关,于
是感慨而叹道:“我不坐使者车,誓不出关。
”到了京师之后,常担任都讲,儒者们都敬重他。
大司马严尤征请郭丹,郭丹推辞有病不去。
王莽又征他,他与诸生逃往北地。
更始二年(24年),三公举荐郭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让他持符节回南阳,在安集接受投靠的人。
郭丹
自离家共十二年,果然乘高车出关,实现了他入关时的誓言。
更始帝刘玄失败后,诸将都归
附光武,并获分封爵位:郭丹独保平氏县城不下,为更始发丧,穿丧服以尽哀思。
建武二年
(26年) ,就潜逃而去,身穿破旧走小路,爬山涉险,寻找拜见更始帝的妻子和儿子,奉还
符节符信,然后回到乡里。
太守杜诗请他担任功曹,郭丹举荐乡里人德高望重的人替代,自
己就离开了。
杜诗叹道“:昔日明君兴隆教化,卿士让位,今功曹推贤自代,可说是至德。
命令以郭丹事迹编署在太守厅堂,以为后人楷模。
”建武十三年(37年),大司马吴汉把他召来举为高才,再迁并州牧,有清平的美称。
后来改任匈奴中郎将,又升为左冯翊。
永平三年
(60年),代李诉为司技,在朝廉直公正,与候霸、杜林、张湛、郭伋齐名并与他们交好。
第二年,因核查陇西太守邓融事无所依据,皇土以策书将其免职。
五年(62年),在家去世。
年八十七岁。
以河南尹范迁有清行,代为司徒。
范迁,字子庐,沛国人。
原先做过渔阳太守,由于他富有智慧和谋略,使国家的边境得到安宁,匈奴不敢侵扰边境。
等到处于拥有宅院数亩,田地不足一顷,又让给子侄们。
他的妻子曾经对他说:“你有四个儿子,却没有立锥之地,你可以把所得的俸禄积存起来,作为后代的产业。
”范迁说:“我身为朝廷大臣,却为自己蓄积财产,谋求私利,拿什么给后世的人看呢!”在司徒的官位上任职四年,家中没有一
点存粮。
后来,显宗在朝会上问大臣:“郭丹的家里现在情况怎么样?”宗正刘匡回答道:“从前孙叔教辅助楚王,马不喂粮食,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他的子孙竟然只接受寝丘这样贫瘠土
地的封赏。
郭丹在朝外积任州郡长官,在朝内担任三公要职,但是家里没有任何遗产,子孙贫困。
”皇上于是交付南阳郡探访寻求郭丹的后代子孙。
长子郭宇,官至常山太守,小儿子
郭济,担任赵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