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建设规模和用地指标参考标准
福建省学校建设标准

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标准
1、校园用地面积:小学生均不低于15平方米,初中生均不低于20平方米(不含学生食堂宿舍用地)
2、校舍建筑面积:小学6.7—4.4平方米;初中6.6—5.2平方米。
(不含学生食堂宿舍面积)。
国家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表
2
国家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表
2
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基本指标一览表(参考)
注:小学和初中生活用房指标中不含学生宿舍和食堂面积,按寄宿生6平方米/人计算加入总需求数。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DG/TJ08—12—2004条文说明2004 上海目次1 总则 (2)3 学校建设规模、网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计 (3)3.1 学校建设规模 (3)3.2 学校设点布局 (3)3.3 学校选址 (3)3.4 校园规划设计 (4)4 用地面积指标 (5)4.1 一般规定 (5)4.2 用地面积指标 (5)5 建筑面积指标 (7)5.2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7)5.3 办公用房 (9)5.4 生活用房 (9)5.5 建筑面积指标 (10)6 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11)附件一中小学校用地面积指标表(表1-1、表1-2) (12)附件二中小学校建筑面积指标表(表2-1、表2-2、表2-3、表2-4) (13)附件三教室、专用教室平面布置示意图(图3-1、图3-2、图3-3、图3-4) (17)1总则1.0.1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使中小学校建设满足教育教学和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对多层次、多规格建设人才的需求,上海的校舍建设要为一流教育的构建和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育人环境,使校园、校舍的条件与环境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要求。
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与发展,应加强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加强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合理确定和掌握建设标准,使学校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特制定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本标准是中小学校建设的规划、征地、设计和审批的基本依据。
1.0.3 本标准适用范围是本市新建的普通中小学校,是学校建设规划设计的依据。
改建和扩建的学校可参照执行。
内环线以内中小学校的新建(迁建)或改扩建项目,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经当地教育及相关部门的批准,可因地制宜对建设内容作适当的调整。
福建省学校建设标准

9
100
12
80
3000
30
学校建设执行国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校舍建筑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范,适应特殊教育教学需要。
注:小学和初中生活用房指标中不含学生宿舍和食堂面积,按寄宿生6平方米/人计算加入总需求数。
7.93
1
8.21
办学规模超过1800人的,按生均37和18平方米的标准增加相应占地面积和校舍面积。非全寄宿制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可适当减少。12轨城市老学校占地面积80亩视为达标。
中等职业学校
30
1200
60
33
20760
17.3
4.3
2
11
办学规模超过1200人的,生均占地面积应不低于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18平方米。校舍建设中要有与所设专业相应的实训基地(7平方米)。
9.0
—
—
完全
中学
面积合计
—
9207
11865
—
13654
15764
—
生均面积
—
10.3
9.9
—
9.1
8.8
—
高级
中学
面积合计
—
9287
11959
—
13775
15897
—
生均面积
—
10.4
10.0
—
9.2
8.9
—
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基本指标一览表(参考)
学校类型
学校规模
占地面积 (亩)
6.7
—
6.4
—
—
完全
中学
面积合计
—
6495
中小学规划规模

中小学规划规模引言概述:中小学规划规模是指在教育领域中,为了适应学生数量和教学需求,对中小学校进行合理规划和规模设计的过程。
中小学规划规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学生的学习环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室规模、教师配备、学生数量、教学设施和学校规划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小学规划规模的重要性和具体要点。
一、教室规模:1.1 教室的面积和容纳能力:教室的面积应根据学生数量合理确定,每个学生的平均面积应满足一定的标准,确保学生在教室内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学习和活动。
1.2 教室布局和设施:教室的布局应合理,确保学生和教师的视线通畅,方便教学和管理。
同时,教室内的设施也应满足教学需求,如黑板、投影仪、桌椅等。
1.3 教室的多功能性:教室的设计应具备一定的多功能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二、教师配备:2.1 教师数量:根据学生数量和学科需求,确定教师的数量,确保每个班级有足够的教师进行教学和管理。
2.2 教师素质和能力: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于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应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3 教师配备的合理性:教师的配备应根据学科需求和学生数量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每个班级都有专业对口的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三、学生数量:3.1 学生招生政策:学校应根据当地的教育政策和学生需求,制定合理的招生政策,确保学生数量与学校规模相匹配。
3.2 班级规模:班级的规模应根据教学需求和教室容量进行合理安排,避免班级过大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3.3 学生多样性: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多样性,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设施:4.1 实验室和图书馆:学校应配备齐全的实验室和图书馆,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满足学生的实验和阅读需求。
4.2 体育设施:学校应具备适当的体育设施,如操场、篮球场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城镇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六〉合班兼视听教室。主要供合班上课、观摩教学、声像教学、集会等使用。
〈七〉电教器材室。主要存放投影、幻灯、声像等电教器材,一般与合班教室组合设计。
〈九〉学生阅览室。规模较小的初中可设1间,规模较大的初中、完中和高中可将报刊阅览室和图书室分设。
〈二〉音乐教室。音乐教室的数量和面积要适应教学计划和需要,以及家具和大型乐器的布置。该教室除上一般音乐课使用外,还要考虑合唱课的要求。另外,每校附设乐器室1间用以存放各种乐器。
〈三〉自然教室。主要用于小学自然常识课的演示和实验,以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用。实验台面尺寸为
1200mm×550mm,面向黑板布置,同时考虑了可在室内布置陈列橱,陈列模型和标本,便于直观教学和开发学生智力。
第十一条校园规划设计。城镇普通中小学校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都必须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办学规模、建设规模做好总体规划设计。总体规划设计要尽可能将建筑物组成庭院,并与校园绿化、美化融为一体,构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以便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休息、活动、交往的校园环境空间。
规模较小的中小学校,主要用房可设计在一栋楼内,但应注意各功能部位布置合理、联系方便、避免干扰。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校舍建筑项目构成
第七条城镇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系根据学校规模、学校服务半径、教育改革和发展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所需用房的配套、各类用房的面积指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
学校规模系参照国家教委对中小学学制和班级定员的规定、生源、实行“规模”办学的程度、办学的社会效益及有利于合理确定教职工编制、便于教学管理等原则确定。
面积 12班 18班 24班 12班 18班 24班
中小学规划规模

中小学规划规模标题:中小学规划规模引言概述:中小学规划规模是指在建设和规划中确定中小学的教育设施、师资、学生数量等方面的规模。
中小学规划规模的合理确定对于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中小学规划规模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教育设施规模1.1 建筑面积:中小学的建筑面积应根据学生数量确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足够的学习空间。
1.2 教室数量:根据学生班级数量和班额确定教室数量,确保每个班级都有独立的教室。
1.3 实验室和特殊教室:根据学科需求确定实验室和特殊教室的数量和面积,以满足学生的实践和特殊教育需求。
2. 师资规模2.1 教师数量:根据学生数量和班级数量确定教师数量,保证每个班级都有足够的教师资源。
2.2 教师素质: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经验,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2.3 师生比例:合理控制师生比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3. 学生数量规模3.1 招生政策:根据教育资源和学校规模确定招生政策,确保学生数量与教育资源的平衡。
3.2 学生班额:根据教育设施和教师资源确定学生班额,确保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适中。
3.3 学生多样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提供不同兴趣和能力的教育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 教育资源规模4.1 图书馆和阅览室:提供充足的图书馆和阅览室资源,满足学生的阅读和学习需求。
4.2 体育设施:提供充足的体育设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4.3 信息技术设备: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效果。
5. 社区配套规模5.1 交通配套:确保学校周边交通便利,方便学生和家长的出行。
5.2 医疗配套:提供学校医务室和与医院合作的医疗服务,保障学生的健康。
5.3 安全配套: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安全环境。
总结:中小学规划规模的合理确定对于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至关重要。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Standard for school construction of general and primary secondary and high schoolsDG/TJ08—12—2004J10355—20042004上海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Standard for school construction of general and primary secondary and high schoolsDG/TJ08—12—2004主编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部门: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施行日期:2004年8月1日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沪建建[2004]289号关于批准《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编的《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经有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该规范统一编号为DG/TJ08-12-2004,自2004年8月1日起实施。
该规范由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负责组织实施,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二〇〇四年五月十日前言本标准系根据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2003年以沪建建[2003]87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会同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而成。
上海市《中小学校建设标准》(DBJ08-12-90)(以下简称《90标准》)自1990年颁发以来已13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已不适应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2002年4月,建设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以建标[2002]102号文联合颁发了《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并于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因此,本标准的修编,主要参照《国标》的内容,并结合上海市的实际情况作了调整。
关于用地指标,则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2000年第40号公告颁布的《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分别对学校的建筑用地、体育用地和绿化用地进行了测算和调整。
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109-2008

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2008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准发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8】159号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8)24号)的要求,由教育部负责编制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原《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在农村普通中小学校项目的审批、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的有关要求,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考虑到全国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在具体执行时要实事求是,根据环境条件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范相设计,不要不顾条件硬性追求达标。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教育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〇八年九月三日前言修订《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工作是根据原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开展《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局部修订工作的函”(建办标函【2006】437号)的具体要求和安排,按原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7】144号),由教育部负责主编,并委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具体承担修订工作。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自1997年6月1日起试行已10多年,在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10多年来教育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国家规范的修改,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也应修订,以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建设规模和用地指标参考标准
一、普通高中:学校规模最小不宜小于18个班,最大不宜超过60个班,班额50人左右。
人均占地面积不宜小于30平方米。
示范性高中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可根据情况相应增加用地面积。
二、初级中学:学校规模最小不宜小于12个班,最大不宜超过36个班,班额50人左右。
人均占地面积不宜小于24平方米。
寄宿制学校可根据情况相应增加用地面积。
三、小学:学校规模最小不宜小于6个班,最大不宜超过36个班,班额45人左右。
人均占地面积不宜小于22平方米。
寄宿制学校可根据情况相应增加用地面积。
四、学校要有与规模相适应的体育运动场地。
高级中学一般应有400米标准环形跑道;初中一般应有300米以上环形跑道;小学应有200米以上环形跑道。
条件不具备的现有初级中学最低应有不少于6道的100米直跑道;小学应有不少于6道的60米直跑道。
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需要,增加建设体育馆或风雨操场、游泳池等其他体育设施。
五、校园环境要有一定比例的绿地。
人均绿地面积应在1平方米以上。
幼儿园千人指标35 人/千人,小学85 人/千人,初中50 人/千人,高中45 人/千人,测算学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