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沙漠之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沙漠之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沙漠之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沙漠之舟》北师大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舟船”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第二篇。

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

本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的身体特点以及它如何帮助人们穿越沙漠,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课文的语言简单明了,段落之间联系紧密,层次分明,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是一篇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优秀范文。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

2.练习略读课文,培养快速搜索信息的能力。

3. 读写结合,能将课后的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

2.能将课后的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关于骆驼你知多少?师: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骆驼。

关于骆驼,你知道多少。

从你收集到的资料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部分资料中来介绍。

骆驼还有一个美名——沙漠之舟一、引出课题,激趣质疑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近骆驼,了解骆驼,学习一篇关于骆驼的说明文《沙漠之舟》(板书)师:“舟”也可以说是什么呢?船在哪里航行?我们用船来干什么?(载物、坐人、运输)可见,船是水面上的重要交通工具。

从课题中我们知道沙漠里的重要交通工具是骆驼。

2.读课题质疑师:全班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沙漠里怎么会有舟?沙漠里的舟会是什么样呢?(教师随机板书问题)生:沙漠之舟指着是什么?为什么称为沙漠之舟?师:你们知道沙漠之舟指着是什么?(骆驼)注意纠音,骆驼的“驼”作为词语时应读轻声。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发现你们对沙漠之舟感兴趣,真好,这是我们学好课文的关键。

学完课文,你们对沙漠之舟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检查自学,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65页。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3)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骆驼的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沙漠之舟的特点。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骆驼的生活习性,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意思。

(3)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骆驼的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沙漠之舟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沙漠和骆驼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3. 讨论与分享:(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沙漠之舟的认识。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五、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学生对沙漠之舟的特点和骆驼的生活习性也应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创造一个富有情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沙漠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北师大版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沙漠之舟》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语言特点。

学习骆驼的相关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课文结构和写作方法。

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语言特点。

学习骆驼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学习写作方法。

培养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骆驼的特点。

(2)提问:你们对骆驼有什么了解?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和写作方法。

(2)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课文的结构,学习写作方法。

5.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

6.拓展延伸(1)展示骆驼在沙漠中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四、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骆驼的作文。

2.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沙漠之舟》的内容,掌握了骆驼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组织和学生参与度方面加强。

1.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掌握了骆驼的相关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的:⑴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⑵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详细化的描写方法。

⑶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⑷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⑸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详细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⑴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⑵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⑴齐读课习题⑵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习题中的“我”是谁?⑶引读⑴2节。

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点击课件,书上插图)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有又大又厚………”小骆驼觉得挺委屈……⑷问“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得挺难看的?⑸追问: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板书:委屈于是,妈妈决定和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老师的引读与情境图相结合,不但复习了旧知,更让学生快速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我觉得: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领悟课文内容。

〕二、感受沙漠⑴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不妨说给大家听听……⑵点击课件——沙漠,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自由说⑶在课文的⑶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读一读后,把它找出来呢?〔让学生领会到获取知识可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课外书、爸妈的口中、师生的介绍、课文的语言文字……就像蜜蜂采蜜。

〕⑷交流,点击课件——沙漠词语茫茫的大沙漠一望无际的沙漠沙子涣散的沙漠风沙铺天盖地的沙漠⑸读好这些词语。

(大、一望无际、风沙铺天盖地)⑹我们说了沙漠,看了沙漠,读了描写沙漠的词语,此时,大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沙漠广大无边,气候枯燥,很少有绿色植物,没有水流,风沙很大,还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随时有生命危险。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沙漠、之、舟、耐旱、生存、稀少、珍贵、已久、滚动、减轻、负担、敬佩、骆驼、防沙、抵御、驰骋、沙漠之舟”等词语。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会独立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沙漠生物的生存环境的探究兴趣,认识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主要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体会作者对骆驼的敬佩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动物。

(2)学生分享对骆驼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如“沙漠、之、舟、耐旱、生存、稀少、珍贵、已久、滚动、减轻、负担、敬佩、骆驼、防沙、抵御、驰骋、沙漠之舟”。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4)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4. 总结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关于骆驼的其他知识,下节课分享。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营造沙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 任务驱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步骤:1. 骆驼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如耐旱、防沙、抵御恶劣环境等。

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优秀教案

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优秀教案

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优秀教案深入分析课文,理解骆驼为何被称为“沙漠之舟”。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骆驼的身体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述。

3、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二至四自然段,了解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4、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骆驼在沙漠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述。

5、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骆驼为何被称为“沙漠之舟”,并总结出结论。

3、课后延伸。

1、学生自主查找有关骆驼的资料,了解骆驼的生活性和适应沙漠的身体特点。

2、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修改课文中的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3、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骆驼的文章,表达自己对这种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骆驼为何被称为“沙漠之舟”,帮助学生加深对骆驼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课后延伸,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并修改课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写作能力。

三、深入研究,理解课文内容。

1、为什么骆驼能在沙漠里生活?学生自学,分组找出相关词句并填表,讨论骆驼身体各部分的特点以及与它们在沙漠里生活的关系。

指名学生展示表格并用“由于。

因此”、“因为。

所以”或“是因为”等词语将句子连起来。

学生补充介绍查找到的有关骆驼的资料,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讨论特点的介绍顺序。

小结:除了第一句外,其他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半句介绍特点,后半句说明作用。

2、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先读课文2、3、4自然段,然后讨论并找出答案。

学生交流骆驼的特殊本领和特点相结合,得出人们称之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思考沙漠和大海的相似之处以及骆驼和船的相似之处。

指导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殊的本领及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作者抓住骆驼的特点,按顺序进行介绍,写得生动具体,有条有理。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作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课文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会通过上下文和图片来理解课文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沙漠之舟》的内容,背景和作者。

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第三章:课堂活动设计3.1 图片展示:展示沙漠之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之舟的特点和作用。

3.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沙漠之舟的特点和作用。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第四章:课后作业设计4.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4.2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下一节课分享。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5.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之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沙漠和沙漠之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6.2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解释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6.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七章:课堂互动与拓展7.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沙漠之舟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7.2 沙漠之舟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之舟在沙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2《沙漠之舟》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2《沙漠之舟》

《沙漠之舟》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沙漠之舟》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第8单“舟船”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课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适应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帮助人们穿越沙漠,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这篇文章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内容的不同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主要讲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

课文在介绍骆驼适应环境的独特身体特点的过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广阔无垠、干旱炎热、缺少水草、风大沙烫、沙地松软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第2―4自然段,主要介绍骆驼成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这三个自然段从不同方面(给人带路,预报大风,驮运货物)介绍骆驼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人们把它看作是沙漠之海里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

两部分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骆驼适应沙漠的恶劣环境,能在沙漠中畅通无阻,所以才能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称之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掌握“金钥匙”略读搜索信息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2、理解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课件。

3、图片、合作卡(表格)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师:老师早就听说我们班学生很聪明,通过课前短短几分钟的交流,果然不假,个个充满灵气,神采奕奕。

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出示课件(猜谜语打一动物)四腿长长脖子弯,背上驮着两座山。

担上重担走沙漠,不怕烈日和风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漠之舟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板书课题)提问:“舟”是什么意思?(船)船在哪里航行?(江、河、湖、海)沙漠里有船吗?(没有)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骆驼)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采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解释文中生字新词。

3、教师出示词语,检查学生认读。

滚热的沙子松软的沙子陷进沙子里宽广无边的沙漠
刮起卷着沙子的旋风大风卷着沙粒飞滚移来整座沙丘说一说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沙漠的。


请你根据自己对沙漠的了解,用上这些词语为大家描述一下沙漠的情景。

出示课件,感受沙漠,学生可以边看边说。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朗读,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1、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
(1)学生自学。

①分组学习,在书中找出相关词句,画出来。

②边读边讨论:骆驼身体各部分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跟骆驼在沙漠里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③填表
特殊生理构造适合沙漠生活成为交通工具
身高、脖子长望到很远的地方
嗅觉灵敏找水源、避旋风
鼻子能张能闭沙尘难以侵入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腿上有胼胝不会烫伤
脚掌宽厚、脚趾分开不会陷入沙子里
背上有驼峰储存养料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所填的表格。

用“由于……因此”、“因为……所以”、或“是因为”等词语将句子连起来。

例如:由于骆驼腿上有胼胝,因此不会被滚热的沙子烫伤。

(3)学生补充介绍查找到的有关骆驼的资料。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5)讨论:骆驼身上的这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从上到下,从头到脚的顺序)
(6)小结:这一段除了第一句外,其他的句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半句介绍特点,后半句说明作用。

2、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1)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先读读课文2、3、4自然段,然后讨论,找出答案。

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对。

交流前提示:将骆驼的特殊本领和骆驼的特点相结合进行交流。

(2)学生交流。

(骆驼身体高,脖子长,能望到很远的地方,能够为旅行的人带路;骆驼嗅觉灵敏,人们可以用它来预报气象;骆驼有宽厚的脚掌,腿上有胼胝,背上有驼峰,人们可以利用它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3)思考:沙漠和大海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大海和沙漠都是“宽广无边”茫茫一片;大海波涛起伏,沙漠里“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海上的风浪很大,沙漠里的大风“很可怕”,经常“卷着沙粒飞滚”。


骆驼和船相似的地方?(船是海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骆驼是沙漠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4)指导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殊的本领及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作者抓住骆驼的特点,按顺序进行介绍,写得生动具体,有条有理。

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进行评议。

2、“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它是“沙漠之舟”的?(一是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二是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二、扩展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二:尝试把下面的资料做适当修改,插入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1)了解写作特点。

第一自然段是“总――分”结构,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

(2)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

通过研究、讨论,知道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应沙漠生活的必备条件;沙漠独特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二的提示,修改所给的资料,插入课文第一段。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及时肯定优点,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点拨。


三、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比较“趾、脂、胝”的音形义,提醒学生注意“嗅”字的写法:不要丢了“大”上的点。

2、学生描红临写。

3、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反馈学生书写情况,指出优缺点,进行
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教师进行讲评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