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前景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生物体的组织、细胞或者分子等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体系。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一、基因工程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通过对基因的编辑、调控和改变,可以实现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出现使得基因修复和调整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为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肿瘤的治疗,例如采用基因治疗技术改造患者的免疫细胞,增强其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二、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生物制药技术是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体的组织、细胞等生物材料制备药物的技术。
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被用于临床治疗,如生物制药的蛋白质药物、抗体药物等。
这些药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生物活性,能够更准确地靶向疾病发生的部位,减少对机体的不良影响,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三、生物信息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是将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统计学等方法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学科,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重要。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可以对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生物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支持和指导。
四、生物材料在医学器械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生物材料是一种可以与生物体相容并能够在生物体内部发挥特定功能的材料,其在医学器械和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生物材料可以用于修复和重建受损组织和器官,如人工关节、人工血管等医疗器械的制备,以及利用生物材料构建组织工程支架,培育人工器官和组织等。
五、生物技术在个性化医疗中的前景展望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个性化医疗将成为未来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对患者基因组、表观组和代谢组等生物信息的全面分析,可以实现对疾病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生物技术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本科生

生物技术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本科生
生物技术是一门涵盖生物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目前在医药、农业、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都备受关注。
就业方向
1.生物医药领域: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科生可
以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研发、生物制药等方面的工作。
2.农业生物技术:农业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本科生可以
参与农作物遗传改良、生物农药研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
3.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可以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环境污染
治理等领域,本科生可以从事相关的技术研究与实践。
4.工业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化工等工业
领域也有应用,本科生可以选择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
就业前景
1.市场需求大:随着生物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对生物技术专业
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本科生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2.薪资待遇优:生物技术专业属于高新技术领域,相应的薪资待遇也
较为优厚,本科生的起薪通常较高。
3.发展空间大:生物技术领域属于高速发展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快,
本科生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可以在行业内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4.创业机会多:生物技术是一个创新型产业,本科生在就业之外还可
以选择创业发展,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有着多元化的就业方向和广阔的就业前景,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可以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并为社会健康、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贡献。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分析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生物技术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等多个学科,可以应用于医学、农业、工业、环保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生物技术的历史发展、现状、前景以及应用方向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生物技术的历史发展生物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埃及和古希腊文明时期。
当时人们通过发酵酿造酒、面包等食品,并通过种植不同植物来改善生活质量。
到了20世纪初,人们开始研究生物合成、酶学和细胞学等领域,推动了生物技术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人们开始关注基因的作用和调控,使得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生物技术的现状目前,生物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食品、环境等多个领域。
在医学领域中,生物技术被应用于药物的研究和生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细胞治疗等。
在农业领域中,生物技术可以改良植物、养殖动物、提高农产品品质等。
在食品领域中,生物技术可以应用于食品加工、改善营养成分等。
在环境领域中,生物技术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污染物检测、生态恢复等。
三、生物技术的前景未来,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例如在医学领域中,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治疗癌症、遗传性疾病等;人工智能和生物大数据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预测;干细胞技术可以用于再生医学等。
在农业领域中,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粮食作物的改良和耐旱抗逆等;精准农业可以用于实现农业智慧化、可持续发展等。
在食品领域中,植物蛋白可以替代动物蛋白,带来更加健康的饮食;人造肉可以减少牲畜的饲养量,降低碳排放。
在环境领域中,生物技术可以用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制造新型生物燃料等。
四、生物技术的应用方向当前,生物技术最大的应用方向为医药领域。
在医药领域中,生物技术产品已经成为药品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如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等。
同时,生物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医学诊断和生产,如基因检测、细胞治疗等。
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及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和应用的科技领域。
其核心内容包括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这些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也是当前生物技术发展重点。
一、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1. 生物制药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研发并制造各种生物制品,如蛋白质、抗体、疫苗等。
生物制药在药物研究与开发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物制品的研发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但其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在临床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许多制药公司正在加大对生物制药领域的投入,同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这一领域的前景也越来越宽广。
2.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目前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基因治疗中,科学家可以通过改变病人的基因来治疗疾病。
这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以使患者的身体自行产生有益的蛋白质或抗体,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目前,基因治疗虽然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其在治疗某些罕见病症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二、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1.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生物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可以通过改变植物、动物等生物个体的基因,从而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目的。
目前,转基因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食品安全性,有效地解决了国际上食品供应不足的问题。
2. 生物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主要是通过添加保鲜剂、抗菌剂等物质,增强食品的保存期限和品质。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酵,制造保鲜剂。
生物保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口感,使消费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更加安心和健康。
三、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1. 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将一种或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修复工作中。
生物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生物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前景生物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它带来了许多颠覆性的创新和改变。
现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生物技术未来的趋势和前景也变得更加广阔和引人瞩目。
一、以基因编辑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生物技术之一,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新药开发、疾病治疗、农业育种等。
CRISPR-Cas9是当前最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系统中。
未来,基因编辑技术将会在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得到应用,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方面。
二、人工合成生物体系人工合成生物体系也是生物技术的热点领域之一。
人工合成生物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生命体系,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未来,人工合成生物体系将在医药、材料合成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得到应用。
三、制备现代化疫苗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爆发,疫苗研究和制造变得至关重要。
生物技术正成为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制备得更加快速、更加有效的关键技术。
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大大加快现代化疫苗的研发进程,从而能够更快地制作出可靠的疫苗。
四、保护和利用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也是生物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生物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并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它们。
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为农业和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的帮助,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可持续发展。
五、生物技术在人为造血方面的应用干细胞技术是生物技术中的一个热门领域,它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利用干细胞技术,我们可以重塑人体内部的细胞和器官,实现人为造血的目标。
这将有助于解决许多缺血性疾病的治疗问题,并使人们更健康、更有活力和更长寿。
总之,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从多个方面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未来,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继续扩大,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随着技术的革新和便利性的提高,我们可以期待生物技术将成为改变人类生活的关键性技术之一。
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

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技术也逐渐成为了当今世界科技领域的发展重点之一。
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将从现有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等方面分析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一、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1.食品安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育种,通过编辑特定基因,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抗病能力;无线电频分析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
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为食品安全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也能够保证人们的口腹健康。
2.医疗健康生物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基因检测技术能够帮助早期发现一些遗传性疾病,从而为病人提供更早的治疗;同种异体细胞治疗技术可以将病人的病变细胞替换为健康的细胞,从而实现治疗。
由于生物技术能够精准地治疗疾病和保障健康,所以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乐观。
3.疾病防治生物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帮助人类防治疾病。
例如,编码RNA技术可以减轻病毒感染的症状和病程,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任用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编辑病毒基因,破坏病毒的复制机制,从而达到疫苗防治的效果。
生物技术的应用对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给人类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带来希望。
二、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1.基因编辑技术的改进基因编辑技术是最为重要的生物技术之一。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因其高效、精准、便捷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未来,基因编辑技术在改进方面会更加注重安全性、可控性、可重复性和低成本,从而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
2.生物大数据的利用生物大数据是未来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大数据技术能够在分析和处理生物信息数据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生物数据的利用能够在生物研究、药物研发、育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开发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和生物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3.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将化学、物理、生物学、计算机和工程学的知识相结合,利用这些知识来构建和模拟生命体系。
生物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前景

生物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前景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环保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与前景。
通过利用生物学原理及相关技术手段,人类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环境问题,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生物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前景。
1.污水处理领域在传统的污水处理中,生物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通过生物反应器、微生物降解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净化水质。
未来,随着基因工程和微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方法将更加高效、节能,为城市环境改善和资源回收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2.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研人员可以保护濒危物种、改良作物品种,提高物种的适应性和抗病性。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生态修复,恢复生态系统平衡,提高生物多样性。
3.生物资源再生利用生物技术为生物资源再生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实现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生物材料的开发生产,减少对传统材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推动绿色发展。
4.环境监测与治理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方面也有着广阔前景。
利用生物传感器、生物标记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的快速监测和定量分析,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运用生物调控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进行生物修复,修复效果明显且具有可持续性。
综合来看,生物技术在环保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利用生物资源,处理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将为环保事业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推动环保工作迈向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
让我们共同关注和支持生物技术在环保中的发展,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研究

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研究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生物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物技术所涉及的科学领域广泛,涵盖了生物学、医学、农业等方面,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旨在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生物技术的潜力和价值。
一、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1.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是生物技术中的热门领域之一,它可以对人类基因进行定制修复,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如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基因组编辑技术,使得基因编辑技术更加简单、快速、精准。
据报道,科学家们已经成功修复了若干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并将其用于初步的临床实验。
2.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合成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中新兴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是人造生物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合成生物学的目标是设计、构造和调控基因组和生物网络,创造新的人造生物系统,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需求。
如人工合成基因和生物酶,用于产生能源、医疗和食品等方面,具有潜在的意义。
3.生物制造的飞速发展生物制造是将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用于制造微生物、生物学药品慢性药和咳嗽药、慢性治疗流行性病药物、农业生产用药、化妆品、化学品等,在生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制造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如合成新型抗生素、高效酶剂、自然来源的原料代替低效能化学合成的原料等。
二、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1.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可以用于基因诊断、分子诊断及组织工程等方面。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医学得到了重大的革新,致力于治愈许多根深蒂固的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用于生产分子诊断试剂和生物药物,如基因工程人胰岛素、骨髓促红素等,为医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及其应用前景•一、酶工程与发酵工程酶工程与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中有着悠久历史的两门技术。
近20年来,随着与生物技术相关的诸多基础理论和技术以及实验手段的发展,这两门传统的生物技术逐步走出被动、低效的状态,而发展成为主动、高效的当代生物技术,被列入到高技术领域。
(一)酶工程酶工程就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生产人们所需产品的技术。
催化剂即指能化学变化加速而翻身不变的物质。
酶是一类具有特殊催化反应能力的蛋白质,它由生物体的活细胞产生。
在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需要在酶的催化下才能顺利地完成。
我们每天吃的米饭、鸡蛋、肉类等的食物都必须在胃分泌的胃蛋白酶和胰脏分泌的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等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等小分子,才能透过小肠壁,被组织吸收和利用;人体生长的时候,体内又会进行各种蛋白质、脂肪等的合成反应,这些合成反应也需要在酶的催化下完成。
一旦酶的正常催化作用遭到干扰破坏,轻则会使生物体表现出某些症状,重则将危及生命。
比如,在人体内有一种内酪氨酸酶,当它不能行使正常作用时,人就会得白化病。
在人类中有一种半乳糖血症的遗传病,发病的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缺乏将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的酶,造成患者血液中半乳糖含量急剧升高往往在婴儿期就死亡。
酶工作技术的应用X围大致有:(1)对生物宝库中存在天然酶的开发和生产;(2)自然酶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技术;(3)酶的固定化技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4)酶反应器的研制和应用;(5)与其它生物技术领域的交叉和渗透。
其中固定化酶技术是酶工程的核心。
在洗衣粉中加入一些酶可大大加强其去污能力,这是把酶催化剂作为一种添加剂加入到产品中去,促进了产品与作用对象的化学反应。
但是对于像用葡萄糖生产果糖行业来说,需要用酶,而酶又不能留在产品中,否则会影响产品纯度。
再说,成批的反应物中,加入的酶在反应结束后,没有被消耗掉,但却失去了再被利用的机会,这显然是一种浪费。
若能够将酶固定起来,不仅能使其在常温、常压下行使专一的催化功能,而且由于酶密度提高,使催化效率更高、反应更易控制。
固定着的酶不会跑到溶液里,与产物混合,这样酶便可反复使用,从而使产品成本降低。
因此,固定化酶技术十分重要。
酶的固定方法主要有:通过非特异性物理吸附法或生物物质的特异吸附作用将酶固定到载体表面,叫作吸附法;利用化学方法将载体活化,再与酶分子上的某些基因反应,形成共价的化学键,从而使酶分子结合到载体上,这种方法叫共价键合法,是广泛采用的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
与固定化酶技术相配套的是酶生物反应器。
一个安装有固定化酶材料的容器就是酶生物反应器,它是把反应物质变成产品的重要生产车间,葡萄糖溶液缓缓流进装有葡萄糖异构酶的生物反应器,出来的就是比原来溶液甜的多的新液体。
酶工程对医药、医疗方面贡献巨大。
现在,菠萝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十几种可以进行食物转化的酶都已进入食品和药物中,以解除许多有胃分泌功能障碍患者的痛苦,此外还有抗肿瘤的L-天冬酰胺酶、白喉毒素,用于治疗炎症的胰凝乳蛋白酶,降血压的激肽释放酶,溶解血凝块的尿激酶等。
另外,新型青霉素产品及青霉素酶抑制剂等也都是酶工程在医药医疗领域的成功应用实例。
(二)发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
从广义上讲,发酵工程由三部分组成:是上游工程,发酵工程和下游工程。
上游工程包括优良种株的选育,最适发酵条件(pH、温度、溶氧和营养组成)的确定,营养物的准备等。
发酵工程主要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工艺技术。
这里要有严格的无菌生长环境,包括发酵开始前采用高温高压对发酵原料和发酵罐以及各种连接管道进行灭菌的技术;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向发酵罐中通入干燥无菌空气的空气过滤技术;在发酵过程中根据细胞生长要求控制加料速度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还有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的不同的工艺技术。
此外,根据不同的需要,发酵工艺上还分类批量发酵:即一次投料发酵;流加批量发酵:即在一次投料发酵的基础上,流加一定量的营养,使细胞进一步的生长,或得到更多的代谢产物;连续发酵:不断地流加营养,并不断地取出发酵液。
下游工程指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产品的技术:包括固液分离技术(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沉淀分离等工艺),细胞破壁技术(超声、高压剪切、渗透压、表面活性剂和溶壁酶等),蛋白质纯化技术(沉淀法、色谱分离法和超滤法等),最后还有产品的包装处理技术(真空干燥和冰冻干事燥等)。
二、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利用DNA重组技术进行生产或改造生物产品的技术。
是将外源的或是人工合成的基因即DNA片段(目的基因)与适宜的载体DNA重组,然后将重组DNA转入宿主细胞或生物体内,以使其高效表达。
1968年,沃纳钒⒍┦俊⒌つ岫内森斯博士和汉密尔肥访芩共┦康谝淮未哟蟪Ω司刑崛〕隽讼拗菩阅谇忻改芄辉贒NA上寻找特定的“切点”,认准后将DNA分子的双链交错地切断。
他们于1978年获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目前被发现的限制性内切酶已有500种以上。
当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个特异性的碱基序列处切断DNA时,就可在切口处留下几个未配对的核苷酸,叫做粘性末端,另外一个用同种限制性内切酶切断的DNA片段也有粘性末端,这两个互补的粘性末端彼此结合就形成了生个重组DNA分子。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胰岛素基因从人类细胞的染色体中切出,并将其插入到细菌的质粒DNA中,这样就在细菌自身的遗传物质中掺入了一个外源基因。
随着细菌代谢活动的进行,胰岛素就会与细菌自身的蛋白质一起被合成,并贮存在菌体内。
当这种带有胰岛素基因的细菌被大量培养时,人类胰岛素也可以不断地从这样的细菌中提取出来。
现在,科学家们还利用重组脱氧核糖核酸DNA技术将一些有益的基因连接到细菌的质粒脱氧核糖核酸DNA上,再将这样的重组质粒导入到植物或动物体内,以期望培养出优良的动植物新品种。
1、目的基因的获得目的基因——即人们所要获得某种蛋白质的基因。
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有:①从生物基因组中分离。
一种办法是用“分子剪刀”剪切供体DNA分子,把它切成一些比基因略长的片段,然后再从中找出包含所需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到目前为止,人们用这种方法已分离出40种大肠杆菌蛋白质的基因和鸡的组蛋白基因等。
②逆转录合成。
通常以RNA为模板,在逆转酶下合成DNA,称其为cDNA。
③人工合成。
如果某种蛋白质的基因是已知的。
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合成。
2、目的基因的导入有了目的基因,还不能直接把目的基因送进受体细胞,因为目前存在于地球上的生物,无论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都是长期历史进化的产物,都是有保卫自身不受异种生物侵害和稳定地延续自己种族的本领。
如果外来的DNA“单枪匹马”硬冯进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就会把它“消灭”。
当外来的DNA这种不速之客进入大肠杆菌体内时,大肠杆菌内部的内切酶就毫不留情地使其“粉身碎骨”或“体无完肤”。
在这种情况下,生物工程们就只好采用DNA重组技术。
理想的基因运载工具是病毒、噬菌体和质粒。
质粒能自由进出细菌细胞,当用“分子剪刀”把它切开,再给它安装上一段外来的DNA片段后,它依然如故地能自我复制。
首先将目的基因与质粒经过内切酶进行“裁剪”,然后靠“连接酶”的作用,将目的基因和质粒(或病毒DNA)重新组合起来形成重组DNA。
重组DNA就是在质粒(或病毒DNA)的“带领”下进入受体的过程叫“转化”,得到重组DNA的细胞叫“转化细胞”。
①直接导入法有电击、显微注射、直接吸收、基因枪等方法。
(1)电击法:借助电击仪高压脉冲把目的基因打入宿主细胞。
(2)显微注射法:利用微量注射器在显微镜下直接把目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
(3)直接吸收法:把目的基因和宿主细胞混在一起,让其吸收。
(4)基因枪法:在金属微粒上涂一层目的基因,然后发射到宿主细胞中。
②间接导入法常用的载体是质粒、λ噬菌体、科斯质粒。
(1)质粒是细菌染色体DNA以外的环状双链DNA分子,它能自我复制,也可整合到细胞染色体DNA中与其一起表达。
质粒通常还含有标记基因,这可以从细胞的表型特征来识别。
(2)λ噬菌体是一种细菌病毒,其环状双链DNA可以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
(3)科斯质粒是一种杂种质粒,含有质粒和λ噬菌体的部分顺序,很适合用作真核生物基因的载体。
3、目的基因表达及表达产物分离目的基因进入宿主细胞后,可以与宿主细胞DNA整合在一起,并一起表达。
表达后所产生的蛋白质可以用一般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分离和纯化。
把目的基因装在运载体上后,就看运载体能否将目的基因运到受体细胞了。
这是基因工程的最后一步。
一般情况下,转化成功率为百分之一。
这样低的转化率实在难以满足遗传工程师们的要求。
为此,遗传工程师们创造了在低温条件下用氯化钙处理受体细胞和增加重组DNA浓度的办法来提高转化率。
采用氯化钙处理事,能增大受体细胞的细胞壁透性,从而使杂种DNA分子更容易进入。
目的基因的导入过程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
因此,要知道导入是否成功,事先应找到特定的标志。
例如我们用一种经过改造的抗四环素质粒PSC100作载体,将一种基因移入自身无抗性的大肠杆菌时,如果基因移入后,大肠杆菌不能被四环素杀死,说明导入成功了三、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是指植物学领域的基因工程,其研究对象是植物。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蛋白质成分,提高作物中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培育抗病毒、抗虫害、抗除草剂的工程植株以及抗盐、抗旱等逆境植株,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已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展示了植物基因工程在未来农业生产中的广阔前景。
(一)品质育种高产作物:最早运用基因克隆技术的基因是植物种子、块茎等贮藏器官中的贮藏蛋白基因。
菲律宾马尼拉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已经培育出超级水稻,1.5万斤/公倾。
非洲培育出超级木薯增产10倍。
我国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现在培育出的高光效水稻2.25万公斤/公倾。
高光效玉米6万公斤/公倾。
促进健康的食品:杜邦和孟山都公司即将推出多种可榨取有益心脏的食用油的大豆。
两大公司还将联手推出味道更鲜美且更容易消化的强化大豆新品种。
一般情况下,玉米、小麦、水稻等谷类蛋白中缺乏赖氨酸。
现在已培育出高赖氨酸的玉米、小麦和水稻。
生物改良新饲料:不久人们可以给家禽和奶牛喂食生物改良饲料,以便为人类提供更优良的蛋白质并帮助动物吸收磷。
生物改良饲料可以产生两项效益,即既能降低饲料成本,又能减少动物粪便中磷含量,因而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
含抗疾病物质农作物:艾尔姆公司与其它公司合作,正在研究高含量抗癌物质的西红柿,以及可用于生产血红蛋白的玉米和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