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化略分五个时期

合集下载

欧洲文化史的研究

欧洲文化史的研究

欧洲文化史的研究欧洲文化史指的是欧洲地区的文化发展历史,这里所指的文化是指一种民族或社会的思想、风俗、习惯、宗教等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欧洲文化史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古代、中世纪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也擅长通过研究文化现象的变迁来理解欧洲社会的演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欧洲文化史的研究。

一、欧洲史的分类研究欧洲文化史的研究,首先是要对欧洲史进行分类,“史”在这里是要指代一种包含了历史、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

学者们通常会从欧洲史的国家、地区、文化、艺术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以便于更好地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从国家角度上看,欧洲各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研究者们可以按照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来探讨某一个文化现象的演变,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

从地区角度上看,欧洲划分为东欧和西欧两个大区,而在这两个大区中还有更细致的划分,比如北欧、中欧和南欧,研究者们可以利用这些划分来研究欧洲某个区域的文化差异和发展规律。

从文化角度上看,欧洲有着众多的文化,包括了艺术、哲学、宗教、法律等多个领域,研究者们可以从不同的文化领域入手,探讨同一或不同文化领域中的文化变迁和发展。

二、欧洲文化史的主要时期欧洲文化史可以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主要历史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发展规律。

古代指的是公元前776年到公元476年的历史时期,包括了希腊、罗马两大古典文明,以及据说于公元6世纪左右开始建立的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廷帝国。

研究者们可以从古代文化遗产中梳理出古代的文化特征和变迁规律。

中世纪指的是公元476年到公元1453年的历史时期,包括了罗马帝国西部灭亡、大批日耳曼部落从北方迁入欧洲、天主教成为欧洲基督教总教区等历史事件。

研究者们可以从中世纪的天主教文化、城市化、手工业等方面研究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规律。

近代指的是公元1453年到1789年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欧洲文化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在这个时期里,欧洲发生了宗教改革、地理发现、科学爆炸等许多对整个欧洲思想、文化的颠覆性变革。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件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件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古罗马文化: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在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和历 法等领域多有建树。
(二)古罗马文化 1、法律——《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
第1表:传唤 第2表:审判 第3表:求偿 第4表:家父权 第5表:继承及监护 第6表:所有权及占有 第7表:房屋及土地 第8表:私犯 第9表:公法 第10表:宗教法 第11表:前五表之补充 第12表:后五表之补充
《荷马史诗》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先河,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 的源泉。荷马堪称西方文学的始祖,他以诗歌般的记叙手法所展现的战争,生活场景至 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同时,荷马史诗也是研究古希腊风土人情的宝贵的资料。荷马史 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是欧洲文学史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学作品。
《罗兰之歌》它取材于 查理大帝出兵西班牙, 征讨阿拉伯人的史实, 描写了查理大帝在班师 回国的途中遭到阿拉伯 人的袭击,骑士罗兰壮 烈战死的场景。诗歌赞 颂罗兰英勇善战,无所 畏惧的忠君爱国精神。
市民文学
《列那狐的故事》,该诗 借助动物形象,影射中古 西欧的社会现实。故事中 狐狸列那与猛兽的斗争, 暗喻市民与贵族、教会间 的冲突。《列那狐的故事》 通过故事情节赞扬市民的 机智,嘲讽统治阶级的无 能。
二、中古西欧文化
(一)形成背景
1.中古时期西欧政权的更替:西罗马灭亡,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日 耳曼封建国家
476年,西罗马 帝国被蛮族日 耳曼人所灭
486 年 , 法 兰 克 人 克 洛 维(日耳曼人中一支51年,宫相矮子 丕平篡夺王位,开 始加洛林王朝的统 治。
区域文化的关系。
概念阐释
“古典时代”是指古希腊历史上城邦制度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公元前5 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约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欧洲文化史4(中世纪与封建社会)综述

欧洲文化史4(中世纪与封建社会)综述


自 从 1071 年 耶 路 撒 冷 落 入 凶 悍 的 塞 尔 柱 突 厥 人 (奥斯曼土耳其前身)之手以后,西方基督徒的朝 觐活动不得不中止,圣地也遭到异教徒的破坏和亵 渎

格利哥里七世在位时( 1073—1085 年)就曾经策 划组织十字军东征之事,乌尔班二世任教皇时开始 付诸实施。首批十字军于 1096 年在“穷汉”瓦尔特 和“隐士”彼得的率领下从法国出发,这群乌合之 众后来与由贵族们率领的十字军主力部队汇合在一 起,终于在1099年7月15日攻占耶路撒冷


(二) 教会与大学
中 世 纪 的 大 学 授 课 ( 世 纪 后 半 叶 手 稿 )
14

在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意大利,早在9世纪时就已经 出现了一批研究罗马法的专业学校。11世纪在意大利 的波伦那产生了西欧第一个由专业性学校合并而成的 多学科性质的学校(studium generale),这种学校 被称为“大学”(Universitas) 早期的大学都是隶属于教会的,管理者是教堂和修 道院的教士或僧侣,教师通常是地位较低的教士 到了十三世纪。学者的地位与官吏、教士鼎足而三 了,13世纪托钵僧团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大学的 发展
• 农奴(serf)制。虽然农奴并不自由,要对领主承担许 多义务,他们却并不等同于奴隶。 • 庄园(manor)经济。庄园由领主的领地和领地上的村 庄构成。庄园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庄 园 示 意 图
随着欧洲封建制度生产关系的确立,骑 (三)骑士制度 士阶层在10世纪到11世纪真正形成,而不是 中世纪的开始,骑士作为一个成熟的制度以 及兵种来存在的时间只有5个世纪左右的时间。 在12世纪,西欧形成骑士制度。 骑士制度是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柱石 和组成部分,具有社会的、政治的、军事的、 宗教的和文化的意义。 严格的说,骑士属于封建贵族的末流即 小贵族,是为国王和大贵族服务的职业军人, 而不属于“真正的贵族”。一般来说,贵族 肯定是骑士,但骑士不一定都是贵族。

欧洲文化史的五个阶段

欧洲文化史的五个阶段

欧洲文化史欧洲文化略分五个时期。

一、古典时期( the Classic Age, 1200 B.C~476 A.D)主要是古希腊文明(the Ancient Greek Civilization)及古罗马文明(the Ancient Roman Civilization)。

奉行的是异教徒的信仰和实践(Paganism)。

异教徒指非基督教徒,非犹太教徒,非伊斯兰教徒。

理念上鲜有束缚,实践中享受人生,个性突出,热情奔放,创造力旺盛,风格多姿多彩。

二、中世纪时期(the Middle Ages, 476~1453)主要是罗马天主教的教会文化(the Church Culture),强调人的原罪(the original sin),人性受到压抑(inhibited),文化上是一泓死水(cultural backwater)。

这一时期的主流是对古典时期的反动。

反主流的代表人物是但丁( Alighier,Dante,l265~1321),杰作是史诗《神曲》(Divine Comedy)。

三、文艺复兴时期(the Renaissance, 15~16C)古典主义的复兴,遵循的是人文主义(Humanism),这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的对抗(reaction)。

代表人物有:1. 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代表作有梵蒂冈教皇(Pope,pontiff)专用西斯庭小教堂(The Sistine chapel)穹顶上的壁画《创世纪》,(Genesis)以及圣坛后的壁画《最后的审判》(The Last Judgment),雕塑《大卫》(David)等。

米氏又是建筑师、诗人。

2.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代表作有《蒙娜丽莎》(Mona Lisa),《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是画家,又是雕塑家、建筑师、音乐家、工程师,确是多才多艺(versatile)。

欧洲四个时期风格1简介

欧洲四个时期风格1简介

2巴洛克\西洋藝術史 03,巴洛克時期.flv
洛可可 18世纪初-中 洛可可(ROCOCO)艺术是产生于18世纪法国的一 种艺术形式。来源于法语rocaille,原意是'贝壳式', 引申含义指“像贝克表面一样闪烁”它最初是指建筑 的某些样式以及室内陈设和装饰的样式,由于受到了 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大力推崇,也被称为路易十 五艺术风格。洛可可为法语rococo 的音译,此词源 于法语 ro- caille(贝壳工艺),意思是此风格以岩 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 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 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巴洛克艺术尽管有呆板的礼仪,有形式上的骄矜 和夸张,但它毕竟是一个阳刚的时期。而紧随其后的 时期,即洛可可艺术,是大约自路易十四1715年逝世 时开始的,则显得更为讲究,更为矫饰,更为呆板, 因而也更为柔弱。可以认为,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 18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原先,人们一直是用 笨重的银制餐具饮食,用大块的石头创作巨大的雕 塑,而现在则是用易碎的瓷器来做餐具,也制作小巧 玲珑的瓷塑像,从而反映了这个风流时期的精神。
3洛可可\西洋艺术史 洛可可 新古典时期.flv
同前
纪录片
1文艺复兴\《世界历史》023文艺复兴(1).flv 1文艺复兴\世界历史24 文艺复兴(2).flv
巴洛克 17-18世纪中
巴洛克(Baroque)是一种代表欧洲文化的典型的艺术风 格,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原意指不规则的 珍珠。意大利语(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变形等解释。 追求不规则形式,起伏的线条以及情感热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宫 廷室内奇异的装饰。 巴洛克风格以浪漫主义的精神作为形式设计的出发点,以 反古典主义的严肃、拘谨、偏重于理性的形式 ,赋予了更为 亲切和揉性的效果。巴洛克风格虽然脱胎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 术形成,但却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它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 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追求宏伟,生动,热 性,奔放的艺术效果。巴洛克风格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男性化的 风格,是充满阳刚之气的,是汹涌狂烈和坚实的。多表现于奢 华和夸张和不规则的排列形式。大多表现于皇室宫廷的范围 内,皇室家具,服饰和皇室餐具器皿和音乐等。

分析欧洲文化史上的变迁与发展

分析欧洲文化史上的变迁与发展

分析欧洲文化史上的变迁与发展欧洲文化史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古典时期到现代,欧洲文化历经了许多变迁与发展。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欧洲文化史上的变迁与发展。

一、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欧洲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的时期。

古希腊文化代表了欧洲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等,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古罗马文化则是建立在古希腊文化之上,但并非完全复制古希腊文化,它在制度、法律、建筑、教育等许多方面都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欧洲文化史上又一个独特的时期。

二、中世纪文化中世纪文化是欧洲文化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此期间,基督教教义逐渐成为主流,许多教育、艺术、文学、哲学等方面都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

在中世纪时期,拉丁文仍然是主要的语言,学者们可以看到、学习和传承古典文化,如希腊语和拉丁语文化。

此外,修道院也成为学术和文化中心。

三、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古典文化得以重新发掘和传承。

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创新。

这个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不再仅仅是研究神秘论和神学,而是开始探讨人文主义、启蒙和自然主义等更加现实的问题。

人们追求人类和自然界的发展和进步、以及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

四、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它是文艺复兴的延续,也继承了古典文化和中世纪哲学的传统。

在这个时期,人们追求认识和知识的自由,强调理性、科学、自由和平等,并经常发表批评宗教制度、政治和社会不公正的言论。

启蒙运动为欧洲新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成为欧洲文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五、现代文化现代文化是欧洲文化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发展和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开始影响文化。

人们开始关注代表性和流行性,反对传统、规范和限制。

他们注意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同时也更加关注个体和个人的发展和实现。

欧洲文化发展

欧洲文化发展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手工工场时代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开始于工场手工业经济,其特征是手工劳动,商业资本控制着手工业生产,重商主义盛行。

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瓦解冲击着自然经济和封建制度。

在国际格局中,经济中心先由农业经济发达的亚洲转到商业经济发达的地中海地区,再后转到工业经济发达的大西洋地区;经济领先的国家先是意大利,后是荷兰,再后是英国。

16世纪前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历史产生重大转折,历史从各方面体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鲜明特点。

⑴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阶段(14~16世纪)14~15世纪世纪在意大利和西北欧产生了以雇佣劳动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这一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引起了欧洲思想文化和社会政治领域的深刻变革,其表现有三:第一,在社会经济方面,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开辟新航路,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国际市场开始逐渐形成,世界开始打破封闭状态,走向统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开始形成趋势。

同时,西欧国家开始了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它一方面给当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残暴的资本原始积累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在思想文化方面,随着自身力量的发展壮大,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14~17世纪掀起了以人文主义为旗帜的文艺复兴运动。

这场运动从意大利迅速波及到西欧,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在此基础上,西欧又是掀起了反对天主教专制的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打击了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解除了精神枷锁。

第三,在社会制度方面,在革命条件比较成熟的尼德兰,爆发了世界上第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共和国,影响深远。

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17~18世纪)17~18世纪,世界历史继承前一时期所具有的巨大转变的特点,向着更深广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时期,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经发展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其表现有四: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是指17~18世纪处于手工工场阶段的欧美的英、美、法等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最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高二历史《欧洲文化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欧洲文化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欧洲文化的形成》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希腊文化1. 概况: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区域;前五世纪至前四世纪上半叶被称为“古典时代”,文化高度发展。

2. 哲学(1)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称为“三大哲人”,他们创立了古代的系统哲学。

(2)柏拉图,发展了几何学,为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

(3)亚历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文学(1)《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2)戏剧,是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

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代表作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阿里斯托芬被称为“喜剧之父”,代表作是《鸟》。

索福克勒斯,代表作是《俄底浦斯王》。

4. 雕塑和建筑艺术米隆的《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

5. 史学(1)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被称为“史学之父”。

(2)修昔底德,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二、古罗马文化1. 法侓(1)成就:约前450年,《十二铜表法》制定,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2)评价: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公民法的基础。

2. 文学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三大代表。

维吉尔写有史诗《伊尼特》。

3. 史学李维《罗马史》,塔西佗《编年史》。

4. 建筑有万神殿、大竞技场(圆形剧场)等。

5. 历法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来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三、中古西欧文化1. 背景:(1)481年,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

(2)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

(3)756年,国王丕平把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教皇国”建立。

(4)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2. 特点: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的文化符号,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3. 影响:(1)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

如宗教神话、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文化略分五个时期。

一、古典时期( the Classic Age,1200 B.C~476 A.D)主要是古希腊文明(the Ancient Greek Civilization)及古罗马文明(the Ancient Roman Civilization)。

奉行的是异教徒的信仰和实践(Paganism)。

异教徒指非基督教徒,非犹太教徒,非伊斯兰教徒。

理念上鲜有束缚,实践中享受人生,个性突出,热情奔放,创造力盛,风格多姿多彩。

二、中世纪时期(the Middle Ages,476~1453)主要是罗马天主教的教会文化(the Church Culture),强调人的原罪(the original sin),人性受到压抑(inhibited),文化上是一泓死水(cultural backwater)。

这一时期的主流是对古典时期的反动。

反主流的代表人物是但丁( Alighier,Dante,l265~1321),杰作是史诗《神曲》(Divine Comedy)。

三、文艺复兴时期(the Renaissance,15~16C)古典主义的复兴,遵循的是人文主义(Humanism),这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的对抗(reaction)。

代表人物有:1. 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代表作有梵蒂冈教皇(Pope,pontiff)专用西斯庭小教堂(The Sistine chapel) 穹顶上的壁画《创世纪》,(Genesis)以及圣坛后的壁画《最后的审判》(The Last Judgment),雕塑《大卫》(David)等。

米氏又是建筑师、诗人。

2.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代表作有《蒙娜丽莎》(Mona Lisa),《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是画家,又是雕塑家、建筑师、音乐家、工程师,确是多才多艺(versatile)。

3. 拉斐尔(Raphael,1483~1520):代表作有《圣礼之辩》,(The T riumph of Religion,又名Disputa),《雅典学派》(the School of Athens)。

他所设计的52幅梵蒂岗壁画世称“拉斐尔圣经”(Raphael’s Bible)。

4. 提香(Titian,1490~1576):威尼斯画派中的调色大师。

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venus of Urbino)等。

5. 蒙田(Montaigne,1533~1592):散文之父。

反对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的原罪说。

代表作为《随笔集》(Essays),以怀疑论(Skepticism)先是研究自己,发展为研究人世。

座右铭(motto)是“我知道什么”(What do I know?)6. 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1547~1717):代表作《唐吉柯德》(Don Quixote)。

7. 莎士比士(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代表作:《哈姆雷特》(Hamlet),《李尔王》(King Lear),《马克白斯》(Mac-Bath),《奥赛罗》(Othello),《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等,以及14行诗(Sonnets) 154首。

四、新古典主义时期(Neo-classicism,17~18C)特点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抵制(reaction)。

有两种相反而相成的思潮:理性主义(rationalism),认为只有凭借理性认识才能得到可靠的知识。

代表者是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 l632~1677);经验主义(empiricism),认为感性经验为知识的唯一源泉。

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

前者推崇“理性”,矛头指向教会权威和封建制度,所形成的文化思潮称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后者殊途同归,锋芒直指“君权神授”说,主张立宪政体(constitutional monarch)和政治体制的相互制约(checks and balances)。

在文艺风格上,主张明晰(clearness),典雅(elegance),对称(symmetry),恬静(repose),认为人应能控制激情,以理性自律。

代表人物有:1.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哲学家,语言大师,实验科学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新工具》(Novum Organum)。

但人品不佳。

2. 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英国诗人,对18世纪诗人产生深刻影响,不朽之作有:《失乐园》(Paradise Lost),《复乐园》( Paradise Regained),《力士山孙》(Samson agonistes)。

3. 伏尔泰(Francois Voltaire,1694~1778),法国作家,信奉洛克学说,反对专制政治,两次入狱,被逐出国。

主要作品《哲学书简》(Letters Philosophiques),悲剧《扎伊尔》(Zaire),参与《百科全书》的撰述。

4. 狄德罗(Denis Diderot l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主编。

5. 海顿(Franz JQseph Haydn,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交响乐(symphony)和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作出贡献。

6.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维也纳古典乐派主要代表,主要作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磺》(Don Giovanni)、《魔笛》(The Magic flute)等。

五、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ism,18~19世纪)浪漫主义是对前一时期新古典主义的反作用。

主张:1. 感情重于理性(Feeling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reason.);2. 重回自然,返朴归真(Return to nature);3. 培养自我,解放个性(Cultivate ego and individuality);4. 追求自由平等(Pursue liberty and equality)。

这四项要旨贯串于代表人物的创作思想与创作实践之中。

代表人物是:1. 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思想家,对法国大革命及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主要著作《民约论》(Du Contract Social)和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s)等。

2.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先验论(transcendentalism)的创始人。

认为:有一个可知世界(a sensible Worlds),也有一个纯概念性的、超感觉的世界(an intelligible world)。

两者之间的桥梁就是美(beauty)和目的性(purposiveness)的观念。

代表作:《纯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

3.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德国诗人,狂飙运动(Storm and Stress)代表人物。

代表作诗剧《浮士德》( Faust)。

4.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英国诗人。

代表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Canto of Child Harold)等。

5. 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德国诗人。

代表作《华伦斯坦》(Wallenstein ),《威廉·退尔》(William T ell)。

《欢乐颂》(Ode to Joy)成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the Choral Symphony)第五乐章的主题(theme)。

6. 雨果(Victor Hugo,1805~1885),法国作家。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悲惨世界》( Le Miserables)。

7.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1870)法国作家。

代表作《基度山怕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8. 小仲马(Alexandre Dumas,1824~1895),法国作家。

代表作《茶花女》(Camille),由意大利作曲家威尔地(Giuseppe Verdi,1813~1901)改编为著名歌剧《茶花女》(La T raviata)。

9. 普希金(Alexander Sergeyevich Pushkin, 1799~1837),俄国诗人,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EugeneOnegin)和《黑桃皇后》(The Queen of Spades),由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 chaikovsky,1840~1893)改编为两首同名歌剧;《露丝兰与柳德米拉》(Russlan and Ludmilla)由格林卡(Mikhail lvanovich Glinka,1804~1857)改编为同名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Boris Godunov),由穆索尔斯基(Modest Petrovich Mussorgsky,1839~1881)改编为同名歌剧。

10.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集古典乐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河。

11. 伯辽兹(Louis Hector Berlioz,1803~1869),致力于标题音乐(programme music),代表作《幻想交响曲》(Symphonie Fantastique)。

12.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30~1882)美国思想家、作家,美国先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论自然》(Nature)等。

13. 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国作家,代表作《沃尔登》(Walden),《论公民的不服从》(Civil Disobedience)。

14. 惠特曼(Walter Whitman,1819~1892),美国作家,代表作:《草叶集》(Leaves of Grass),《稃鼓集》([Sequel to]Drum T aps)15. 德拉克洛瓦(Ferdinand Victor Delacroix,1798~1863),法国画家,对印象派很有影响,代表作《自由领导人民》(Freedom Guiding the People)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