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钾肥效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施肥参数方法探讨
“3414”肥料田间试验的操作及结果分析探讨

“3414”肥料田间试验的操作及结果分析探讨测土配方施肥最关键的一项技术环节是“3414”肥料田间试验。
目的是获取作物的最佳产量、最佳施肥量、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根据我区近两年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实施,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探讨。
1试验设计1.1“3414”完全实施方案“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组合成的试验。
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
1处理N0P0K0、2处理N0P2K2、3处理N1P2K2、4处理N2P0K2、5处理N2P1K2、6处理N2P2K2、7处理N2P3K2、8处理N22P2K0、9处理N2P2K1、10处理N2P2K3、11处理N3P2K2、12处理N1P2K2、13处理N1P2K1、14处理N2P1K1。
该方案可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的拟合,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的拟合。
1.2试验设计的关键点试验设计的最关键点是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的确定。
若2水平确定的相对偏高,试验得出的最佳施肥量会内推。
若2水平确定的相对偏小,最佳施肥量会外推。
2水平确定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土肥专家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施肥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2试验实施2.1试验地选择试验地应选择地块平坦、整齐、不同肥力水平、均匀,具有代表性的地块。
坡地应选择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的田块;试验地应避开道路、堆肥场所等特殊地块。
2.2试验作物品种和肥料品种选择选择当地主栽作物品种或拟推广品种。
肥料应选择氮磷钾单质品种,如尿素、三料过磷酸钙、硫酸钾等,磷酸二铵及其他二元或三元复合(混)肥不能做为试验用肥。
2.3试验地处理准备整地、设置保护行、试验地区划;小区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试验前多点采集土壤样品,制备风干混合土样,进行土壤养分测试。
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引言: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为果树提供充足的养分是保障果树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关键。
在现代果树生产中,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作为一种综合性肥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并针对其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
一、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的特点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NPK复混肥料)是一种将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混合而成的肥料。
与传统的单一元素肥料相比,NPK复混肥料具有以下特点:1. 综合养分供应:NPK复混肥料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满足果树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2. 均衡配比:NPK复混肥料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比例经过科学配比,能够更好地满足果树对养分的需要,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3. 养分释放稳定:NPK复混肥料的养分释放较为稳定,可以满足果树长时间的生长需求,减少肥料过量施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
4. 施用方便:NPK复混肥料具有粒状、颗粒状等多种形式,易于使用,适应不同的施肥方法和作物品种。
二、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效果1. 促进果树生长和发育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氮、磷、钾等养分,这些养分是果树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
氮可以促进植物的叶片生长和光合作用,磷可以提高果树的抗病能力和营养吸收能力,钾可以调节植物的渗透压和离子平衡,提高果实的品质和抗逆性。
因此,适当施用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可以促进果树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2. 调节果实发育和品质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中的磷和钾元素对果实的发育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磷能够促进果实的膨大和积累有机物,提高果实的糖度和口感;钾能够提高果实的硬度和颜色,增加果实的抗病能力和储存性。
因此,适当施用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可以调节果实的发育和品质,提高果树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 提高果树的抗逆性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中的氮元素可以提高果树的抗逆性。
辣椒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型初探

中等 , 公 顷产 干椒 2 5k一8 0g 为遵 义 县 辣 椒 每 2 0g4 5 k , 主 栽 品种 。为 了探 索 遵 义 县 主 要 水 稻 土 辣 椒 施 肥
45亿 元 , 椒 产 业 已经 成 为 遵 义 县 农 村 经 济 的 主 . 辣
要 支 柱 和 农 民增 收 的主 要 来源 之 一 。辣 椒 产 量 在
农 户施肥 情况调 查表 明, 当施肥与三元二次方程 推荐的施 肥方案接 近时 , 产量效 果比较好 , 其施肥配置
方 案为: N为 1. k/ 7 2 5 2 g 6m2 0为 1. k / 7 对 于指导施肥决策有较 大的参考 3 6g 6 m 、 O 为 . k / 7 , 2 6 P 3 6 1 9g 6m, 2 6 价值 。经济效益 比较表 明, 氮磷 钾配 比在 中中中、 中低低 时效益较好 。肥料效应分析表 明, 辣椒对 氮肥
辣 椒单产 的提高 。关于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 辣椒
产 量的影响 , 已有 相 关 报 道 , 因土 壤 肥 力 、 植 但 种 品 种 、 培 措 施 、 候状 况 等不 同 , 出的 结 论 各 栽 气 得
异 , 一 定 适 宜 遵 义 县 应 用 。 椒 2号 是遵 义 县辣 不 遵
椒产业化经营” 目中采用 “44 方案设计 , 项 3 1” 安排
模型 ,0 8 20 年在 实施贵州省“ 十一五” 重大专项“ 贵
州 辣 椒产 业 化 关键 技 术研 究 及应 用 示 范 ” 及遵 义 县 科 技 富 民强 县 专项 行 动计 划 “ 公 害虾 子朝 天 小 辣 无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肥 料 施 用 量 , 长 期 的施 肥 量 不 足 , 肥 不 合 理 , 使 土壤 养 分 库 不 均 衡 , 约 了 施 致 制
施肥效果分析

施肥效果分析摘要本文运用Matlab软件,分别绘制出土豆与生菜的产量与三种肥料之间关系的散点图,运用最小二乘法和逐步回归方法进行拟合,得出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应的结论。
根据所得的回归方程,建立相应的产量模型,计算出最佳施肥量和最大产量,从而对应用价值做出评估分析。
为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本文从土豆和生菜产生的经济效益方面出发建立了以最大利润为目标的效益模型,对产量模型进行改进。
问题一:运用最小二乘法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两个模型来表示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
模型一: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matlab绘制出相应的散点图,观测分析后,依据经验公式确定函数类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拟合氮、磷、钾与土豆、生菜产量的曲线方程。
其中钾肥与生菜产量的散点图数据分布极不合理,于是剔除了离曲线最远的两个点,对剩余的点进行曲线拟合。
用matlab计算出函数参数,最终得到六个施肥量与产量关系的回归方程。
模型二:结合三种肥料施用量对产量的影响得出一个关于氮肥施肥量,钾肥施肥量,磷肥施肥量,产量的综合回归方程。
基于模型一的六个回归方程,代入原始施肥量数据,得出六组新的产量数据。
在新数据的基础上,在spss软件中运用逐步回归法得出回归方程。
根据回归方程,求其边际产量,对实际生产的肥料使用提出建议。
问题二:根据问题一的两个模型方程,使用LINGO软件,分别计算最大产量下的施肥量,计算其经济收益并比较大小,从而对两个模型的应用价值做出评价。
问题三:建立效益模型,使用LINGO软件,计算出收益最高时的产量、施肥量和利润,与最大产量下得到的利润相比较,得出效益模型所获得的利润比产量模型更多,从而依据效益模型的三种肥料的配比来改进模型。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效益模型产量模型拟合曲线逐步回归法一、问题的背景与提出某地区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素主要是氮(N)、钾(K)、磷(P)。
某作物研究所在该地区对土豆与生菜做了一定数量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列表格所示,其中ha表示公顷,t表示吨,kg表示公斤。
华油杂油菜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华油杂油菜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摘要通过对华油杂油菜品种“3414”完整方案的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建立潜江地区华油杂油菜目标产量与氮磷钾养分施用量的一元二次和三元二次回归方程,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潜江地区油菜栽培管理水平、土壤养分及自然条件,提出了区域性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以及华油杂油菜品种氮磷钾养分施用量的推荐修正值,推荐区域该油菜目标产量为190~230 kg/667 m2,推荐纯氮的最佳施肥量7.5~10.5 kg/667 m2,五氧化二磷的最佳施肥量3~6 kg/667 m2,氧化钾的最佳施肥量3~5 kg/667 m2。
关键词华油杂油菜;肥料效应函数;模型;施肥指标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质饲料作物,同时也是潜在的重要生物能源作物[1]。
潜江市是国家“十一五”重要商品油生产基地之一,常年油菜种植面积3.33万hm2以上,油料总产达9.75万t;已有研究表明,科学施肥能显著增加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2-3]。
随着油菜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以及化肥用量的增加,油菜产量成逐年上升趋势[4];21世纪初潜江市主要种植品种为中油、华油和德油,分别占50%、20%、20%,其他品种占10%;由于华油杂在潜江市域示范表现性状优良,逐渐成为该市主推品种之一,至2007年种植面积达1.67万hm2,占种植面积50%;其分布高亢平地与中间平地占60%,低湿平地与滨湖平地占40%。
由于潜江市油菜种植模式主要是棉花—油菜,施肥习惯表现有氮、磷、钾肥施用总量不足,氮、磷、钾肥比例不平衡[5];油菜基肥氮、磷、钾肥养分施用不足,前期追肥偏少,后期以经验为主,严重障碍了油菜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探索华油杂油菜最佳施肥量与目标产量的关系,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2007年分别在4个镇进行了华油杂油菜品种“3414”肥料效应试验;该方案以氮、磷、钾为3个养分因子,每个因子分4个梯度,共14处理,属于无重复不完全大田试验设计[6-7]。
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优化

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优化复合肥料是一种综合性营养肥,其中氮磷钾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元素。
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是一种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养分的肥料,可以满足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优化。
首先,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的制备方法之一是湿拌法。
该方法是将氮、磷、钾三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混合成为粘稠的混合物。
混合物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后,会形成固态肥料。
这种制备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但是,由于搅拌过程中需要加入较多的水分,造成能耗上升,同时也会导致一些肥料中的溶解性养分流失。
其次,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的制备方法之二是连续混合法。
该方法是将氮、磷、钾三种原料分别加入到连续混合设备中,经过持续的混合和搅拌,形成均匀的复合肥料。
这种制备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原材料的优势,确保复合肥料中各种养分的均匀分布。
同时,由于不需要过多的水分,能耗和溶解养分的流失也会相对较少。
另外,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的制备方法之三是熔融混合法。
该方法是将氮、磷、钾三种原料在高温下熔化,混合均匀后迅速冷却成为固态肥料。
这种制备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原材料的化学性质,提高氮、磷、钾的利用率,同时在制备过程中无需加水,减少了能耗和溶解养分的流失。
但是,由于制备过程需要较高的温度,设备和工艺要求比较高。
在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工艺优化措施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制造成本。
首先,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应优选优质原料,以确保肥料中养分的含量和稳定性。
其次,在混合过程中,应确保混合器的性能和搅拌速度的合理性,提高原料的混合均匀性。
同时,需要注意控制制备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配方比例,添加一些辅助剂来改善肥料的性能和效果。
综上所述,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优化是关键的工作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复混肥料的质量和效果。
高产小麦氮磷钾施肥模型及最佳经济效益分析

高产小麦氮磷钾施肥模型及最佳经济效益分析作者:郭振松申清华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0期摘要通过小麦N、P、K“3414”回归设计,建立了以小麦产量为目标函数的N、P、K三元二次全信息回归模型与NP、NK、PK的二元二次回归模型及N、P、K单因素效应模型。
通过数学模拟因素取值的频率分析,决选出各自模型的优化施肥量及期望产量,进而通过3类7种模型提供的施肥决策和相应产量期望的经济效益分析比较,决选出NP两因素模型(K2O固定于“2”水平)即在固定施K2O 135 kg/hm2的情况下。
施纯N 253.02 kg/hm2、P2O5 100.68kg/hm2,小麦产值23 150.81元/hm2,产投比9.86,经济效益最高。
关键词小麦;施肥模型;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 S512.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001-02Analysis on N,P,K Fertilization Model and the Best Economic Benefit of High-yield Wheat GUO Zhen-song SHEN Qing-hua(Beiyunmen Township Government of Huixian City in Henan Province,Huixian Henan 453600)Abstract Through wheat N,P,K ″3414″program regression design,N,P,K ternary quadratic regression model,NP,NK,PK binary quadratic regression model and N,P,K single factor effect model were established with taking wheat yield as objective function .The optimization fertilizer and yield expectations of each model were reached by maths simultting factors value. By comparison fertilizer,expecting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corresponding of each models,the NP binary quadratic regression model(K2O fixed to ″2″ level)was determined as the optimal fertilization model. In other words,under K2O 135 kg/hm2 condition,N 253.02 kg/hm2,P2O5 100.68 kg/hm2,wheat output value was 23 150.81 yuan/hm2,and the best economic benefit of output-input ratio was 9.86,maximum economic benefits could be achieved.Key words wheat;fertilizer model;economic benefit随着党的农业政策的不断落实、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小麦产量迅猛提高。
香蕉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型探析

香蕉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型探析匡石滋;田世尧;李春雨;易干军;洪炎龙;万国富【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01【摘要】[目的]研究香蕉N、P、K肥施用量,为建立香蕉平衡施肥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香蕉进行N、P、K肥料"3414"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肥料效应回归分析,拟合建立产量三元二次、一元二次和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回归模型.[结果]适量的N、P、K肥料对香蕉的增产效应明显,过量施肥造成肥料利用率下降,在生产中N、P、K肥宜选择适宜的用量.建议采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计算推荐施肥量,试验土壤的香蕉最佳产量为44.193~45.904 t/hm2时,对应的N、P2O5、K2O 最佳经济施用量分别为795.1、262.3、1 236.9 kg/hm2,其N、P、K施肥比例为1∶0.33∶1.55.[结论]试验结果可供与试验地(黏壤土)相类似的土壤类型区参考应用.【总页数】5页(P147-150,175)【作者】匡石滋;田世尧;李春雨;易干军;洪炎龙;万国富【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中山市农业局,广东中山,528400;广东省中山市农业局,广东中山,528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8.1【相关文献】1.水稻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型初探 [J], 陈怀红2.香蕉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型探析 [J], 匡石滋;田世尧;李春雨;易干军;洪炎龙;万国富3.辣椒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型初探 [J], 夏兴勇;彭诗云;朱方宇;罗燚;谢挺;黄荣建4.黄土丘陵区梨枣树氮、磷、钾施肥效应与施肥模式 [J], 刘璇;王渭玲;徐福利;刘倩雯5.辣椒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型初探 [J], 夏兴勇;彭诗云;朱方宇;罗燚;谢挺;黄荣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各试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表
如表 4 所示, 七里营和延津东屯 2 个试点的三 元二次全信息回归模型的最优解 3 个因素的码值均 达到上界,卫辉虎头庄试点 2 个因素码值达到上界, 尽管这些统计参数符合数学逻辑, 而且产量期望最 高,但与实践结果不符,对指导施肥的实用价值受到 一定影响。 2.2.2 采用求偏导的方法求解施肥技术参数。 根据 施肥报酬递减律, 达到最高产量时须边际产量等于 零的原理, 对上述 3 个肥料效应函数分别求 y^ 对 xi (i=1,2,3) 的 偏 导 数 , 并 令 其 等 于 零 , 求 解 由 此 得 到 的 3 个方程组,结果得出:
试点
有机质 (g/kg)
全氮 有效磷 速效钾 (g/kg) (mg/kg) (mg/kg)
新乡七里营
18.5
0.89
67.2
156.3
延津东屯
15.4
0.73Leabharlann 70.8148.4
卫辉虎头庄
12.7
0.62
48.3
120.7
表 2 棉花“3414”试验因素水平编码表 单位:kg/hm2
因素
水平
0
1
2
3
氮 肥 (N)
单 位 :kg/hm2 产 量 (y) 4 456.07~4 483.42
3 906.63~3 962.18
3 317.41~3 352.80
x3=-34.739 2,3 因 素 的 码 值 均 远 在 极 小 值 以 外 ,与 实际不符。
延津东屯点:x1=1.351 9,x2=2.960 8,x3=3.370 2, 其中 x3 超出码值上界,亦无实际意义。
项目 码 值 区 间 (95%) 施肥量 码 值 区 间 (95%) 施肥量 码 值 区 间 (95%) 施肥量
表 5 模拟仿真因素取值频率分析表
氮 (x1,N)
磷 (x2,P2O5)
2.535~2.629 380.30~394.34
0.627~0.750 94.08~112.54 1.625~1.811 243.76~271.59
新 乡 七 里 营 点 :x1 =-35.805 8,x2 =-48.204 6,
- 37 -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中国农技推广》 2011 年第 2 期 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2011, Vol. 27. No. 2
试点 新乡七里营 延津东屯 卫辉虎头庄
表 4 3 个试点回归模型的全局最优解
最优解码值
x1
x2
x3
3
3
3
0
0
3
1.454
3
3
单 位 :kg/hm2
卫辉老虎头 2 290.5 2 338.8 2 676.9 2 445.8 2 557.1 2 916.0 3 436.2 2 362.8 2 621.2 2 769.0 2 439.1 2 659.4 2 357.0 2 643.5
力效应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所蕴藏的信息, 求解施肥
技术参数,采用以下 3 种求解方法进行比较。
2.2.1 模型的全局优化。 借助于 MATLAB7.0 软件
的优化工具箱,编写求解程序
v1=[0 0 0]’;v2=[3 3 3]’;
c=[-249.594-141.967-160.062]’;
h=[366.382-147.164-180.609;-147.164 89.346
单 位 :kg/hm2
最优产量
4 739.64 4 986.03 3 716.49
目标函数的 N、P、K 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为
y^ =3 067.636+249.594x1+141.967x2+160.062x3-
183.191x12 -44.673x22 -74.387x23 +147.164x1x2 +180.609
(2)
y^ =2 291.497 +813.259x1-1 050.755x2+415.914
x3 -205.335x12 + 136.825x22 - 93.471x23 + 200.687x1x2 -
272.695x1x3+278.341x2x3 (R2=0.977 7)
(3)
2.2 模型的优化与解析 为 挖 掘 上 述 目 标 产 量 肥
试点
新乡七里营 延津东屯 卫辉老虎头
表 3 试验结构矩阵与籽棉产量结果
码值 P2O5 (x2)
0
K2O (x3) 0
新乡七里营 3 087.5
2
2
3 111.8
2
2
3 889.8
0
2
3 581.6
1
2
4 015.2
2
2
4 198.5
3
2
4 321.8
2
0
3 527.9
2
1
4 027.1
2
3
4 260.8
根 据 表 3,借 助 SAS9.0 软 件 ,依 次 建 立 新 乡 七 里营、延津东屯、卫辉虎头庄 3 个试点以籽棉产量为
收 稿 日 期 :2010-10-03 基金项目:新乡市重点科研项目豫财办农(2008)96 号 作者简介:刘中平(1961- ),男,河南沁阳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土壤肥料与作物栽培研究。
453003)
摘 要 :分 析 了 棉 花 “3414”试 验 资 料 ,认 为 将 二 元 函 数 求 偏 导 求 解 函 数 最 大 值 的 理 论 直 接 推 广 到 三 元 二 次 回 归 模 型 求 解施肥技术参数的做法值得商榷,提出采用模拟仿真因素取值的频率分析求解出氮、磷、钾 3 因素 95%的置信区间 及其对应产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得出的施肥量有一定的幅度,便于在生产实践中因苗制宜,看苗促控,灵活掌握。 关键词:多元回归;技术参数;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S1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81X(2011)02-0036-03
23.618;-180.609 23.618 148.774]; [x,fv,ef,out,lag]=quadprog(h,c,,,,,v1,v2) 在 3 因 素 的 码 值 区 域 0≤xi≤3(i=1,2,3)内 对
模型(1)进行约束全局优化,得到最优解 x1=3,x2=3, x3=3。 通过类似的程序分别对模型(2)、(3)进行全局 优化,将所得的最优解列于表 4。
2
2
4 137.0
1
2
3 635.6
2
1
3 673.2
1
1
3 569.5
产 量 (y) 延津东屯 2 711.5 2 833.5 3 185.4 2 860.1 3 050.4 3 212.7 3 524.6 2 873.8 3 076.6 3 144.5 2 711.5 3 617.2 2 873.8 3 036.4
- 36 -
《中国农技推广》 2011 年第 2 期 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2011, Vol. 27. No. 2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N (x1) 0 0 1 2 2 2 2 2 2 2 3 1 1 2
0
150
300
450
磷 肥 (P2O5)
0
75
150
225
钾 肥 (K2O)
0
120
240
360
K2O≥60%)。 试验采用“3414”回归设计,小区面积 21.6 m2(2.7 m×8 m),4 行区,密度 45 000 株/hm2,田 间管理按高产田管理要求进行, 试验因素水平编码 表列于表 2。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构矩阵与籽棉产量结果 试 验 结 构 矩 阵与籽棉产量列于表 3。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中国农技推广》 2011 年第 2 期 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2011, Vol. 27. No. 2
氮磷钾肥效三元二次回归模型 施肥参数方法探讨
1
2
2
3
3
刘中平 宋小顺 张麦生 陈荣江 朱明哲
(1.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河南 郑州 450000; 2. 新乡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453003; 3. 河南科技学院
“3414”肥料试验设计既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 理少、效率高的优点,又符合肥料试验和施肥决策的 专业要求, 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肥料试验设计 方案。但从目前这类试验发表的论文来看,大都是根 据肥料服从报酬递减率,要获得最高产量,须满足边 际产量等于零, 对肥料效应全信息回归模型求 y^ 对 xi(i=1,2,3)的 偏 导 数 并 令 其 为 零 , 然 后 解 方 程 组 , 求 得其驻点,并依此认定是函数的最大值点,即最高产 量的施肥量。需要探讨的问题是,采用这种方法求解 得出的驻点,是否是函数的最大值点。为了深入研究 这一问题,我们在新乡七里营、延津东屯和卫辉虎头 庄 3 个试点,设计了棉花氮、磷、钾“3414”试验,根据 试验结果建立以籽棉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氮、磷、钾肥 料效应三元二次回归模型, 采用不同方法求解它们 的技术参数,进行比较论证。 研究表明,采用模拟仿 真因素取值的频率分析,求解氮、磷、钾 3 因素 95% 置信区间及其对应产量的方法,计算最高施肥量,有 其合理性,值得各地借鉴。 1 试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