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网络通识核心课程开课清单

合集下载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手册(2009-2010-1)教务处2009年9月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目录目录 0说明 (3)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3)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分类 (3)三.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学分 (4)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选课 (5)课程介绍 (8)环境变化与中华文明 (9)文学与人生 (10)数学与文化 (11)科学技术史 (12)哲学智慧与创新思维 (13)逻辑与思维训练 (14)交响音乐鉴赏 (15)中西乐理及其应用 (16)美国的文化与历史 (17)天文学史 (18)中外文化 (19)大学语文 (20)民主的智慧 (21)财富与美德 (22)法律与社会 (23)当代传媒文化研究 (24)文化的魅力 (25)跨文化交流 (26)英语写作 (27)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 (28)建筑赏析 (29)Core Curriculum for General Education工程经济与管理 (30)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 (31)脑与机器人 (32)形象思维与工程语言 (33)自然界中的混沌与分岔 (34)人与环境 (35)在实验中探究化学 (36)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I (37)工程技术探究 (38)生命科学发展史 (39)大学化学 (40)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 (41)生命科学导论 (42)药物发展——延续生命的奥秘 (43)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44)上海交通大学关于设置本科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意见 (45)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上课安排表(2009-2010-1) ......... Ⅰ-Ⅷ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说明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是指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教育,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

我校将本科教育定位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多年来,为摆脱狭窄的专业教育,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通识教育探索,并从2009级开始,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山东大学本科学生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山东大学法学院

山东大学本科学生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山东大学法学院

山东大学文件山大教字〔2014〕15号关于印发《山东大学本科学生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各有关单位:《山东大学本科学生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业经学校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山东大学2014年4月3日山东大学本科学生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本科学生学分制管理改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和《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鲁教高字[2013]14号)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学分制,是指学校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以达到毕业应修课程和学分最低要求,作为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主要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

第三条实施学分制旨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率,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

第四条学校实行弹性修业年限。

学生可在标准学制的基础上提前一年或推迟两年毕业(不含因病休学时间)。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山东大学全日制本科生。

六年制、七年制、八年制专业的本科教学阶段适用于本规定。

留学生、交流生、进修生等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课程与学分第六条学时与学分。

课堂教学每16学时计1学分,实验教学每32学时计1学分;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由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整体安排确定。

学生必须完成选课并通过考核,方可获得课程对应学分。

第七条各专业毕业应修课程和学分要求由专业培养方案确定。

学生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类课程和学分方可毕业。

第八条学分认定。

转专业、转学前所修课程和学分,由学生向转入专业所在学院申请,由本科生院认定。

校际交流的学分认定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创新奖励学分。

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创新基金项目、各类学科竞赛等所获得的创新奖励学分,由学生申请经学院报本科生院认定,可以冲抵部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学分,但最多不超过3个学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览表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览表
科学思想史
科学思想史并不专注于史料考证和故事的阐述,它更注重于历史上科学概念及其形而上学基础的诠释,注重于这些概念及其思想体系的演变,并挖掘随着历史的变迁,科学方法和科学人类学的思考。课程内容将按照历史的脉络展开,将涉及如下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成就与思想;
不同地域的科学成就及思维特色;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及方法;科学工作者研究的个性特色及思维精华;一些科学研究及成果引起的科学人类学案例探讨。类别课名称课程内容备注
■■■
社会调查与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侧重于社会调查方法概念体系、社会调查的逻辑与程序、如何选择调查课题,如何进行变量测量与操作化,如何进行抽样方法与问卷设计、如何进行资料收集、处理与分析,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内容的介绍。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是大学生必备的基础性知识。
多元社会与全球化
心理学
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线,适当增加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内容,既探讨心理的生理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既包括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又将心理学基础理论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法律文化与法治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法律文化,本部分主要采取讲授加讨论的教学方法,从理论高度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法的价值;2法的历史;3法的本质;4法的作用;、法的原则等。法治社会,本部分主要采取讲授加讨论的教学方法,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各部门法的具体制度,重点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宪法要义;、民法要义;、行政法要义;、刑法要义;、诉讼法要义;、国际法要义等。
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保持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一门具体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学科基础核心课程,也是国内诸多知名高校的通识课程。本课程从微观到宏观介绍了社会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对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并通过对各类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控制的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整体的正确认知。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表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表

2 第3周至第14周 周一14:00-16:00 SD107 周世范
教授

8 0012114 红楼梦学会 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 3 第4周至第15周 名著鉴赏
学生自定
自定 蔡义江团队 副会长

9 0012115 南开大学 中华诗词之美
1 第4周至第15周
学生自定
自定 叶嘉莹
教授

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
10 0012117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哲学概论
西北历史研究
11 0012118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2 0012119 旅游学院 陕西特色旅游资源
2 第4周至第15周
学生自定
自定 陆建猷
2 第3周至第14周 周一14:00-16:00 SA106 张健
2 第3周至第14周 周四16:00-18:00 SD410 成英文
SA306 景新强
教授、博士 √
博士

博士

5 0012108 西北大学 儒家经典与中华文明
2 第3周至第14周 周一19:00-21:00 SA306 景新强
博士

6 0012112 英文学院 戏曲史话
1 第3周至第8周 周三14:00-16:00 SD410 陈 栩 讲师、硕士 √
7 0012113 思政部 国学经典导读
第1页
序 号
课程号
院系
课程名称
学 分
上课周次
上课时间
上课 地点
主讲人
课程所属模块
职称或学 位(资
中国 传统 文化
东西 方文
自然 科学
人文
自我
质)
明碰
与社 与人

机械工程学院-山东大学本科生院

机械工程学院-山东大学本科生院

36
610
23%
必修课
专业基础课程
133 ~ 134
25.5
1925+ 35 周
437
73%
16%
不含实验课程 实践环节
含实验课程
25 25+10
35 周 +64
16%
35 周 +64+314
22%
选修课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10
40.5 ~ 43.5
3
999
27.5 ~ 30.5
综合创新意识、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胜任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生产系统及工程技术管理等
方面的工作和跨学科的合作任务,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级专业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机械领域研究与应用的基本
训练,具有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
运筹学
2.5 44 36 8
5
小计
18.5 316 276 40
16320231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y 3.5 60 52 8
6
机械 电子 工程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 2.5 44 36 8
6
机电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2.5 44 36 8
6
0163305810
机电传动控制
2 36 28 8
5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必修 课组
专业 选修 课组
机械 电子 0163101010 工程 0163100410
机电系统前沿技术 控制工程基础 工程测试技术 g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新生入学手册-山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新生入学手册-山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新生入学手册第一章关于网络教育一、特色与优势1、具有跨越教学时空、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

2、具有丰富的教学交互手段和突出的教学交互功能,通过教学交互获得需要的教学资源、学习指导和支持服务。

3、具有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资源共享途径,实施多种媒体技术、多种学习方式如远程与面授、自主与协作等相结合的混合型学习模式。

二、对学习者的要求1、要主动适应网络教育师生“教”与“学”在时间、空间上相对分离的远程教学环境,树立刻苦、自觉、自主学习的精神和毅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要学会在学院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和进度,充分利用平台和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要学会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平台进行学习,与老师和同学充分的沟通交流,增强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包括哪些基本学习环节?1、自主选课充分给予学生足够的选课时间,并提供大量的通识选修课以及专业选修课,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需求以及专业、兴趣的需求,从而自我拟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2、制定学习计划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学习基础、工作需求等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3、学生自学基于综合学习平台,利用网络课程、教材、以及教师提供的扩展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4、互动交流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通信手段向教师提问,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实时与非实时答疑辅导,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信息交互,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5、协作学习学生以讨论小组、兴趣小组等学习形式,通过交互工具和学习平台,必要时也可以集中到学习中心或者其他场所,讨论学习、工作中的问题。

6、面授直播我院每学期开展必要课程的面授直播、辅导答疑以及系列讲座等。

7、课程视频、测验、作业网络课程视频是学生必学内容,根据课程教学统一安排,部分课程视频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将按照一定比例的权重计入总评成绩。

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布置课程作业、测验,学生通过学习平台提交作业和测验,同样按照一定比例的权重计入总评成绩。

山东大学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

山东大学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
附件2:
山东大学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号
Course No.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学分学时分配
备注
Notes
学分
总学时
讲课
实验或上机
课外

识教育
必修课程
道德与法律
3
58
48
10
每学期滚动开设,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
课外学时用于组织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演讲竞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
1-4学期每学期1学分32学时
大学英语
8
240
128
112
实施分级教学,1-2学期完成基础课程教学,每学期4个学分。
军训
0
2周新生提前Biblioteka 学集中进行,不记学分军事理论
2
32
32
大学计算机
3
64
32
32
合计
29
19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文科、社科类选修
马克思主义原理
3
58
48
10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
58
48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
29
24
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修)
(1.5)
(24)
(24)
形势政策与社会实践(1-6)
1.5
72
24
48
1-6学期开设,每学期课内4学时、课外8学时。
体育(1-4)
4
128
128

山东大学(威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2014版)

山东大学(威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2014版)

13 1 1 2 1 8
17周
1周 1周 2周 1周
12周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X1 X1 X2 X3 8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表
课程编 号 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名称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课程学时数 学 学 考核 修读 分 时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方式 学期 39 883 688 195
说明:详见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学科基础平台课 28220100 高等数学Ⅰ(1) 28220110 高等数学Ⅰ(2) 28220070 线性代数Ⅱ 2822002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Ⅱ 28320090 大学物理 28320100 大学物理实验 28023050 工程制图 28220040 复变函数Ⅰ 专业基础课 28023010 电路 28023020 模拟电子技术 28023030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28023040 数字电子技术 2802306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Ⅰ 2802307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 专业必修课 28020211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28033010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 28033020 高频电子线路 28034010 信号与系统Ⅰ 28034020 电磁场与电磁波 28034030 数字信号处理 28034040 通信原理I 28034060 通信技术研讨课* 28034070 信号处理技术研讨课* 28033030 电子技术研讨课* 28033040 软件技术研讨课* 28033050 科技创新研讨课* 28033060 专业前沿讲座 27.5 5 5 3 3 4 1 3.5 3 19 4.5 4 1 4.5 4 1 27 4 2 3.5 4.5 3 3.5 4.5 464 416 80 80 80 80 48 48 48 48 64 64 32 64 48 48 48 352 256 80 64 64 64 32 80 64 64 64 32 480 384 80 48 32 32 64 48 80 64 48 48 64 48 80 64 48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32 32 1 2 1 3 2 2 1 3 2 3 3 3 4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网络通识核心课程开课清单
(共30门)
序号
模块
课程号
课序号
课程名称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主讲人职称
学分
课时
1
国学修养
sd07510010
600
先秦君子风范(国学-尔雅)
赵敏俐
首都师范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2
30
2
国学修养
sd07510020
600
中华诗词之美(国学-尔雅)
叶嘉莹
南开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600
现代自然地理学(自然-尔雅)
王建
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
2
27
29
自然科学
sd07510290
600
数学文化(自然-尔雅)
顾沛
南开大学
教授
2
26
30
自然科学
sd07510300
600
化学与人类(自然-尔雅)
刘旦初
复旦大学
教授
2
25
注:在综合教务选课系统中,网络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名后标注了该课程所属模块,比如:先秦君子风范(国学-尔雅),表明该门课程是属于“国学修养模块”,请同学们注意选课时的课程名称及学分,根据通识核心课程选课要求,选修相应模块的课程。
sd07510200
600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社科-尔雅)
朱光磊
南开大学
教授
1
19
21
社会科学
sd07510210
600
法学人生(社科-尔雅)
吕世伦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1
1
600
关怀
教授
5
600
孙国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
2
600
赵中孚
教授、博士生导师
1
600
许崇德
教授、博士生导师
1
600
巫昌祯
中国政法大学
sd07510160
600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人文-尔雅)
赵林
武汉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2
30
17
人文学科
sd07510170
600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人文-尔雅)
彭刚
清华大学
教授
2
26
18
人文学科
sd07510180
600
西方哲学智慧(人文-尔雅)
张志伟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2
28
19
人文学科
sd07510190
1
23
3
国学修养
sd07510030
600
中国文化概论(国学-尔雅)
李山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1
19
4
创新创业
sd07510040
600
新伦理学(创新-尔雅)
王海明
北京大学
教授
2
49
5
创新创业
sd07510050
600
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创新-尔雅)
韦正翔
清华大学
教授
2
30
6
创新创业
sd07510060
600
新闻传播的媒介和内容(人文-尔雅)
高钢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1
18
600
陈力丹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600
郑保卫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600
李晓明
北京大学
教授
600
刘幼琍
台湾政治大学
教授
600
孙曼苹
台湾政治大学
副教授
600
赖祥蔚
台湾政治大学
副教授
600
Keith Hampton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助理教授
20
社会科学
北京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2
27
10
艺术审美
sd07510100
600
东方电影(艺术-尔雅)
黄献文
武汉大学
教授、博导
1
14
11
艺术审美
sd07510110
600
美术概论(艺术-尔雅)
李松
北京大学
教授
2
32
12
艺术审美
sd07510120
600
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艺术-尔雅)
吕建强
清华大学
教授
2
28
600
学术基本要素(创新-尔雅)
李砚祖
清华大学
教授
1
14
7
创新创业
sd07510070
600
项目管理学(创新-尔雅)
戚安邦
南开大学
教授、博导
2
28
8
创新创业
sd07510080
600
现代大学与科学(创新-尔雅)
李工真
武汉大学
教授、博导
2
41
9
艺术审美
sd07510090
600
美学原理(艺术-尔雅)
叶朗
赵峥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2
31
27
自然科学
sd07510270
600
魅力科学(自然-尔雅)
车云霞
南开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1
6
600
杨振宁
清华大学
诺贝尔奖获得者
3
600
张首晟
美国斯坦福大学
教授
3
600
马宗晋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名誉所长、院士
4
600
欧阳自远
中国科学院
院士
3
28
自然科学
sd07510280
25
自然科学
sd07510250
600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自然-尔雅)
雷毅
清华大学
副教授
2
3
600
杨舰
教授,副所长
9
600
冯立升
教授、博士生导师
2
600
戴吾三
教授
5
600
蒋劲松
副教授
2
600
鲍鸥
副教授
8
600
刘兵
教授
6
26
自然科学
sd07510260
600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自然-尔雅)
教授、博士生导师
1
22
社会科学
sd07510220
600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社科-尔雅)
王晓秋
北京大学
教授、博导
1
17
23
社会科学
sd07510230
600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社科-尔雅)
吕艺
北京大学
副教授
1
23
24
社会科学
sd07510240
600
社会史研究导论(社科-尔雅)
赵世瑜
北京大学
教授
2
25
13
艺术审美
sd07510130
600
园林艺术概论(艺术-尔雅)
唐学山
北京林业大学
教授、博导
2
31
14
艺术审美
sd07510140
600
文艺美学(艺术-尔雅)
王岳川
北京大学
教授
1
17
15
人文学科
sd07510150
600
中国近代人物研究(人文-尔雅)
迟云飞
首都师范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1
17
16
人文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