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3.07•【文号】国科发资〔2016〕69号•【施行日期】2016.03.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精准医学研究”等9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科技发展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这些计划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对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是我国在某一领域或某一具体问题上实施的长期科技攻关行动。
这些专项通常立足于国家发展战略和未来需求,针对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展开攻关,旨在取得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成果。
这些专项的实施,对于我国在特定领域取得突破性的科技成果,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通常需要进行全面评估,从宏观层面规划和组织资源分配、到微观层面的具体研究实施,都需要严谨的科学方法和有效的组织管理。
这些专项通常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我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在人工智能、航天航空、新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我国政府为了解决国家发展中面临重大科技问题而设立的计划。
这些重点研发计划通常涉及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重大领域,着眼于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实施,需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深入调研和前瞻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专家和企业意见,构建科技创新的合作机制。
这些计划还需要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研发项目的管理和评估,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研发成果的实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实施,为我国在生物医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这些计划对于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地位,推动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实用版】目录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总体部署二、2023 年度项目申报要求三、申报指南发布四、重点专项项目介绍五、具体申报要求与考核指标正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总体部署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承担管理的“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前沿生物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四个重点专项 2023 年度项目将进入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书)填报阶段。
2023 年度项目申报要求各有关单位需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组织管理相关要求,进行项目申报。
申报单位需认真填写申报书,并确保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申报指南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总要求,持续推进揭榜挂帅”、青年科学家项目等科技管理改革举措,着力提升科研投入绩效,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组织管理相关要求,现将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等重点专项 2023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重点专项项目介绍“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旨在研究生物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提高我国生物安全防护能力。
项目涵盖了生物安全领域的多个方面,如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安全信息系统等。
具体申报要求与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需按照申报指南的要求,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等,同时需提交项目预算申报书。
项目申报书和预算申报书需分别提交,且内容一致。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申报单位需按照项目进度要求,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并按要求提交进展报告。
项目完成后,申报单位需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
申报指南发布单位将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资助项目。
“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

“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当前,生物技术在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现代生物技术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正在加速向应用领域渗透,在革命性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和健康等重大问题方面展现出巨大前景。
生物技术产业正加速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的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将深刻地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和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并引发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大变化。
抢占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的战略制高点,打造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优势,事关重大、事关全局、事关长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部署的要求,为加快推进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重要的创新技术集群之一,具有突破性、颠覆性、引领性等显著特点,并集中体现了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态势的三个典型特征。
一是学科交叉汇聚日益紧密,拓展了科学发现与技术突破的空间。
生命科学与化学、信息、材料、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正在加速孕育和催生一批如合成生物技术、类—1 —脑人工智能技术等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
二是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创新周期大大缩短。
如新发传染病从病原体分离鉴定到诊断试剂研制,过去往往需要不同领域专家耗费数年才能完成。
随着基因测序、抗体制备等共性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仅需数月就能完成上述工作,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金融资本深度融合,各类创新要素日趋活跃,研发组织模式呈现网络化和全球化特征,研发理念不断更新,加速推动产业变革的步伐。
2015年,全球生命科学领域仅并购交易就达到5460亿美元,是2006至2014年平均并购交易额的2.5倍,金融资本已成为生物技术领域创新创业的重要推手。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重点研发专项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需求,针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力争形成一批新技术,研发一批新产品,转化一批新成果。
重点研发专项分为技术研发类和成果转化类。
一、重点支持领域(一)高新技术领域1.未来产业(I)人工智能。
类脑智能、脑机交互与混合智能、新型感知与智能芯片、机器视觉检测、量子计算、区块链系统平台、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VR/AR创新应用等关键技术。
(2)未来网络。
毫米波与太赫兹通信、天地大尺度可靠信息传输、北斗与新一代通信技术融合、多模态智慧网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内生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智慧治理、新一代通信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
(3)前沿新材料。
先进金属材料、尼龙新材料、陶瓷材料、高端超硬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基材料、新型石墨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煤化工材料、新型耐高温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
(4)氢能与储能。
高效低成本制氢、高密度可逆储氢、长距离大规模运氢、快速安全加氢装备和稳态长寿命动态高功率燃料电池,以及金属燃料电池储能、大规模锂(钠)电池储能等关键技术。
(5)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
人车路云协同感知、车联网自动驾驶、交通系统智能化指挥控制等关键技术。
2.战略性新兴产业(1)微纳电子与光电子。
光网络关键器件、微纳光学器件、高性能激光器、微型连接器、光电探测器、高可靠功率器件、新型射频和基带芯片等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2)新型电子材料。
电器装备、电子及通信设备、激光器、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
(3)智能制造。
高精度高可靠性数控机床、工业互联网、行业软件、柔性制造机器人、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精准可控3D/4D仿生打印、数字李生与智能工厂等关键技术。
(4)高端装备。
仪器仪表、空分设备、运输设备、锚具、预应力等关键技术。
(5)核心基础件。
高端装备用高性能轴承、齿轮及减速器、液压气动元件、高性能传感器、超高速永磁电机、伺服电机及伺服驱动器等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公开部分)本专项重点针对人与动植物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生物技术谬用、外来生物入侵、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等国家生物安全关键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实现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的突破,推动我国生物安全科技支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年项目申报指南秉承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共商共议、查漏补缺等原则,拟在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等两项任务部署个公开指南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数约为亿元,各指南方向拟支持项目数原则为项。
本专项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一、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特殊生物资源监测与溯源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开展特殊生物资源原产地鉴别和溯源技术研究,针对典型的重要生物遗传资源,建立凭证来源信息数据库;研发非接触式人类遗传资源样本识别技术与装置,发展重要生物资源跨境综合查验技术。
考核指标:针对不少于种特殊生物资源,建立流失风险评估、分子鉴定、高通量检测、远程图像识别、跟踪监测、口岸查验等关键技术;建立配套的特殊生物遗传资源原产地分布数据库、图文信息数据库、跨境监测数据库等;研制套以上装置样机,制订不少于项行业标准。
.突发急性和烈性传染病临床救治关键技术研究(定向)研究内容:针对重要突发急性和烈性传染病,开展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研究,建立早期预警、应急救治和预防控制等新策略和新技术,研发收治与转运、留观与隔离、防护与救护等关键设备。
围绕临床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和全耐药等超级细菌,揭示其种群结构和播散规律,研发综合防控技术与产品,提出抗菌药物生产与应用监管方案。
考核指标:针对种左右突发急性和烈性传染病,建立早期预警、应急救治和预防控制等新策略和新技术种,研发收治与转运、留观与隔离、防护与救护等关键设备种,制订临床应急救治预案、标准和规范种。
针对肠杆菌科、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类临床重要超级细菌,揭示其种群遗传学特征,明确其耐药性跨物种和跨地域播散规律,形成多通道监测、快速检测、新型综合干预等超级细菌防控关键技术与产品种,提出抗菌药物生产与应用方案和策略种。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实施的37项重大专项

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实施的37项重大专项围绕全省战略目标,统筹创新资源,在重大战略任务、共性关键技术、重要民生改善、重点产品研发等方面集中力量,实现产业化突破。
“十三五”期间,继续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同时部署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形成梯次接续的项目布局,创新重大专项组织模式,探索新的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科技重大专项。
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特种钻井、热交换、物料干燥、新型煤化工、高低压电器、有色冶金等方面实施7项科技重大专项,研发具有全局影响、带动性强的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区域传统产业综合竞争力。
专栏7 传统产业科技重大专项1.特种钻井技术及装备。
研发适应特殊环境、海洋和岩性地层类油气资源钻采设备,研制深海和极地冰区钻机、多用途海洋模块化钻机、超低温列车式钻机、车装钻机、钻机试验装置等,开发海工装备技术、非常规油气开采装备技术、生物化工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技术、深海水下分离系统关键技术等。
建设甘肃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构建石油钻采新型产业技术研发基地。
2.热交换技术装备与平台。
开发核电站乏燃料处理板式热交换器、大型板壳式换热器、可拆卸板式热交换器等,建设大型公共热工测试平台。
3.物料干燥技术与工艺。
开发气流干燥、喷雾干燥、流化床干燥、旋转闪蒸干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工艺设备,研发冲击干燥、对撞流干燥、过热干燥、脉动燃烧干燥、热泵干燥等新型干燥技术,实现连续化工业生产和高效环保节能。
4.新型煤化工和煤炭分质利用技术。
研发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烯烃、煤制合成氨—精细化工、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热电联产及电网调峰、煤炭分质利用为主的煤炭清洁利用创新链和工程包,开展煤焦油全馏分加氢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煤炭液化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
5.高低压电器技术工艺。
开发核电、高铁专用开关设备关键核心技术,智能化环保型开关设备研发和先进制造系统,中高压空气绝缘开关设备产业化技术,研发箱式变电站智能系统、智能电网电力有源滤波和低压高性能大功率起重专用变速器等技术。
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科技重大专项培育项目申请书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高与产业化
(1)重要方向: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4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
(1)重要方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22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
(1)重要方向:海气界面观测浮标与潜标国产化技术、海洋生态传感器研发、海洋工程动力环境精细化保障与评估技术、海上搜救技术和国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平台支撑技术;(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23
数字诊断装备研发
(1)重要方向:初期诊断、精确诊断、微创治疗、精确治疗为方向,以多模态分子成像、大型放疗设备;(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32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
(1)重要方向:.强互相作用性质研究及奇异粒子旳寻找;2. Higgs粒子旳特性研究和超过原则模型新物理寻找;3.中微子属性和宇宙线本质旳研究;4.暗物质直接探测;5.新一代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关键技术和措施旳预先研究;6.原子核构造和性质以及高电荷态离子非平衡动力学研究;7.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稳态燃烧;8.星系组分、构造和物质循环旳光学-红外观测研究;9.脉冲星、中性氢和恒星形成研究;10.复杂体系旳多自由度及多尺度综合研究;11.高温高压高密度极端物理研究;12.复杂湍流机理研究;13.多学科应用平台型装置上先进试验技术和试验措施研究;14.下一代先进光源关键关键技术预研究;(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35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重点针对人与动植物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生物技术谬用、外来生物入侵、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等国家生物安全关键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实现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的突破,推动我国生物安全科技支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秉承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共商共议、查漏补缺等原则,拟在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等两项任务部署2个定向指南方向,为保证资助强度,每个研究方向原则上只支持1个项目,国拨经费总概算数约为0.7亿元。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具体指南如下。
一、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
1.突发急性和烈性传染病临床救治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重要突发急性和烈性传染病,开展疾病病原谱、发生发展机制和临床特点研究,建立早期预警、应急救治和预防控制等新策略和新技术,研发辅助诊断、收治与转运、留观与隔离、防护与救护等关键设备。
围绕难治性、聚集爆发性、长期持留性院内感染,研发综合防控技术。
考核指标:针对3种左右突发急性和烈性传染病,建立早期预警、应急救治和预防控制等新策略和新技术3~5种,研发辅助诊断、收治与转运、留观与隔离、防护与救护等关键设备3~5种,制订临床应急救治预案、标准和规范3~5种。
确定临床急性感染病原谱,揭示至少3类重要的院内感染病原体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特征,形成快速检测溯源、综合干预等关键技术3~5种。
有关要求:由卫生计生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共同组织申报。
二、典型应用示范
2.生物安全样本库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重要生物威胁因子及其媒介生物和宿主动
物,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等样本的检定技术标准、信息数据标准、管理体系标准研究,开展系统本底调查,建立生物安全样品库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
考核指标:形成重要生物威胁因子及其媒介生物和宿主动物,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等样本的保藏技术标准体系、信息数据标准技术规范、样本库认可管理体系标准,制订不少于2项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项行业标准(报批稿),建立特殊生物资源库,建立系统整合的生物安全样品库相关标准体系。
有关要求:由质检总局会同教育部、中科院共同组织申报。
申报要求
1.针对指南支持的研究方向,要求相关单位跨部门、跨学科进行优势整合,以项目的形式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应根据考核指标提出明确、可考核的预期目标。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3年。
2.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且每个项目至少有1个课题由35岁(含)以下青年科学家担任课题负责人,应为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开展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有关要求,并具备从事相关研究的经验和保障条件。
4.涉及人类遗传资源样本与信息数据的研究项目,需按照《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和科学技术部“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审批”行政许可服务指南,向科学技术部申报审批。
项目结题前,应按照要求向科学技术部指定机构提交备份样本或信息数据。
5.企业牵头申报产品、设备研制的课题,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2018年度定向项目指南编制专家组名单
序号姓名单位职称
1 徐建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
2 曹务春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3 张卫文天津大学教授
4 林拥军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5 袁正宏复旦大学教授
6 王亚东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7 徐海根环境保护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
8 万方浩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9 吴东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10 王健伟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11 严进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2 陈新文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
13 刘文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14 张河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
15 张星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新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16 卢孟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2018年度定向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申报项目须符合以下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
(1)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
(2)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3)项目申报书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基本相符。
(4)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
2. 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1)项目及下设课题负责人应为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2)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
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3)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4)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5)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
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6)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3.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1)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法人单位。
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
(2)注册时间在2016年11月30日前。
(3)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4. 本重点专项指南规定的其他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2)每个项目至少有1个课题由35岁(含)以下青年科学家担任课题负责人,应为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开展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有关要求,并具备从事相关研究的经验和保障条件。
(4)涉及人类遗传资源样本与信息数据的研究项目,需按照《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和科学技术部“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审批”行政许可服务指南,向科学技术部申报审批。
项目结题前,应按照要求向科学技术部指定机构提交备份样本或信息数据。
本专项形式审查责任人:田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