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主题专项项目申报指引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3.07•【文号】国科发资〔2016〕69号•【施行日期】2016.03.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精准医学研究”等9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前言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是我国科技部面向我国科技工作者、科研院所和企业单位发布的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申报要求和指导方针。
该指南旨在引导申报者按照科技部的要求,编写和提交高质量、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项目申报书,从而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
二、指南要求根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申报者需要全面评估所申报项目的科技含量、创新性、实用性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契合程度。
具体要求包括:1. 针对主题的深度和广度:申报者需要全面评估所申报项目的研究范围和深度,确保在申报书中全面覆盖相关研究内容,并展示自己在该领域的专业性和研究深度。
2. 创新性和原创性:科技部要求申报项目具有创新性和原创性,即能够在相关领域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国家科技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 实用性和应用前景:申报者需要充分评估所申报项目的实际应用前景,确保项目成果能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4. 国家战略需求的契合程度:申报者需要明确分析所申报项目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契合程度,确保项目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
以上要求展示了科技部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的严格标准,申报者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项目申报书的质量和可行性。
三、项目申报书撰写建议针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申报者在撰写项目申报书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建议:1. 在全面评估中突出主题的深度和广度:在项目申报书中,要从浅入深地探讨所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确保全面覆盖相关领域的知识点和研究进展,以突出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2. 多次提及主题文字:在文章撰写过程中,要多次提及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要求的指导方针和要求,以确保申报书内容符合科技部的要求。
3. 总结回顾性的内容:在项目申报书中,要包含对前期研究的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以展现申请者对项目主题的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一、引言医学创新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议题,对于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和促进临床医疗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医学创新研究项目的申报和推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产出,特制定本指南,帮助申报人更好地了解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的申报要求和流程。
二、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的定义和意义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是指在医学领域开展前沿、创新性的科研课题,旨在解决临床医疗中的重大问题,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医学创新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三、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申报流程1. 选题确定在申报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之前,申报人首先需要确定研究选题。
选题应当符合国家医学科研发展和临床医疗需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意义。
选题的研究内容应当能够解决当前医学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2. 研究方案设计申报人在确定研究选题之后,需要编写详细的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应当包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等内容。
研究方案的设计需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评审,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3. 申报材料准备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申报需要提交一系列的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研究方案、研究人员的简历和资格证明、研究经费预算等。
申报人需要认真准备这些申报材料,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申报流程在申报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时,申报人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时间节点进行申报。
申报流程包括项目登记、网上申报、书面材料提交、专家评审等环节,申报人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要求进行操作。
四、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申报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的申报不仅要求在研究内容上达到一定的深度,更要求在研究广度上具有一定的拓展性。
研究的深度要求申报人能够深入探讨研究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能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2023年度合肥市卫生健康应用医学科研项目申报指南

2023年度合肥市卫生健康应用医学科研项目申报指南摘要:一、科研项目的申报背景与意义二、申报项目的要求与范围三、申报项目的评审与支持四、申报项目的管理与监督五、申报项目的成果与应用正文:科研项目的申报背景与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的工作要求,推动合肥市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依据《合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现发布2023 年度合肥市卫生健康应用医学科研项目申报指南。
申报项目的要求与范围:1.申报项目应围绕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难题以及服务需求,突出应用研究,注重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2.申报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类,重点项目应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较高的研究价值,一般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3.申报项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政策导向,有利于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社会福祉。
申报项目的评审与支持:1.申报项目的评审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由合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
2.评审结果将分为立项、不予立项和需进一步完善的申报项目。
3.对立项的申报项目,合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申报项目的管理与监督:1.立项的申报项目应按照项目合同约定的研究内容、进度和目标进行实施,确保项目质量。
2.项目承担单位应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
3.合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项目进展和成果进行跟踪管理。
申报项目的成果与应用:1.申报项目取得的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学术论文、专利、技术标准、新产品、新技术等。
2.鼓励项目承担单位与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3.合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积极推广项目成果,为提高合肥市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做出贡献。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重点研发专项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需求,针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力争形成一批新技术,研发一批新产品,转化一批新成果。
重点研发专项分为技术研发类和成果转化类。
一、重点支持领域(一)高新技术领域1.未来产业(I)人工智能。
类脑智能、脑机交互与混合智能、新型感知与智能芯片、机器视觉检测、量子计算、区块链系统平台、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VR/AR创新应用等关键技术。
(2)未来网络。
毫米波与太赫兹通信、天地大尺度可靠信息传输、北斗与新一代通信技术融合、多模态智慧网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内生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智慧治理、新一代通信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
(3)前沿新材料。
先进金属材料、尼龙新材料、陶瓷材料、高端超硬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基材料、新型石墨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煤化工材料、新型耐高温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
(4)氢能与储能。
高效低成本制氢、高密度可逆储氢、长距离大规模运氢、快速安全加氢装备和稳态长寿命动态高功率燃料电池,以及金属燃料电池储能、大规模锂(钠)电池储能等关键技术。
(5)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
人车路云协同感知、车联网自动驾驶、交通系统智能化指挥控制等关键技术。
2.战略性新兴产业(1)微纳电子与光电子。
光网络关键器件、微纳光学器件、高性能激光器、微型连接器、光电探测器、高可靠功率器件、新型射频和基带芯片等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2)新型电子材料。
电器装备、电子及通信设备、激光器、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
(3)智能制造。
高精度高可靠性数控机床、工业互联网、行业软件、柔性制造机器人、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精准可控3D/4D仿生打印、数字李生与智能工厂等关键技术。
(4)高端装备。
仪器仪表、空分设备、运输设备、锚具、预应力等关键技术。
(5)核心基础件。
高端装备用高性能轴承、齿轮及减速器、液压气动元件、高性能传感器、超高速永磁电机、伺服电机及伺服驱动器等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申报

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申报1. 项目背景医疗行业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医疗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当前的热点。
本项目旨在申请资金支持,开展一项创新性医疗新技术项目,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医疗辅助诊断系统。
通过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数据处理技术,该系统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各种疾病,并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3. 项目内容本项目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数据收集与整理通过与合作医院和诊所建立合作关系,我们将获取大量的患者数据,包括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
这些数据将经过严格的隐私保护措施,并进行去敏化处理,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3.2 算法开发与优化我们将组建一个专业的研发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发一套高效准确的诊断算法。
这些算法将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度。
3.3 系统设计与实现我们将设计并实现一套医疗辅助诊断系统,该系统可以与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集成,并提供直观、易用的界面。
患者的临床数据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输入和存储,并进行自动化的分析和处理。
医生可以通过该系统获取患者的综合信息,并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3.4 临床试验与验证为了验证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将与合作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将邀请一定数量的患者参与,并将他们的临床数据输入到系统中进行分析。
同时,我们还将邀请专家团队对系统进行评估,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优化。
4. 预期效果本项目预期能够取得以下效果:•提高医生诊断疾病的准确性和精度,减少误诊率;•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效率。
5. 项目预算本项目的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发团队人员费用:包括工程师、算法专家、数据分析师等;•系统开发与实施费用:包括软件开发、硬件设备购置等;•临床试验费用:包括试验患者的费用、试验场地租赁等;•宣传推广费用:包括项目推广和宣传的费用。
医院科研项目申报指南征集方案

医院科研项目申报指南征集方案一、方案背景。
咱医院的科研水平就像一辆要驶向超级厉害目的地的汽车,科研项目就是那超级重要的汽油。
可这汽油得加到合适的发动机里呀,所以我们得制定一个超棒的科研项目申报指南,让那些超有想法的医生和研究人员能把他们的好点子变成实际的科研项目,为咱医院的发展加足马力!二、征集目的。
1. 挖掘潜力项目。
就是想把医院里那些藏着掖着的好想法都给挖出来。
就像在地里找宝藏一样,说不定哪个角落里就有个能震惊医学界的科研项目想法呢!2. 贴合医院需求。
咱医院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一样。
我们希望征集到的项目能符合医院的发展方向,是专门为咱医院这个“口味”定制的科研大餐。
3. 促进学科发展。
各个学科就像一群小伙伴,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
通过征集合适的科研项目,让那些跑得慢的学科也能加快脚步,大家一起手拉手向前冲,让咱医院的学科发展更加均衡、强大。
三、征集范围。
1. 临床研究类。
那些每天在病房和手术室里忙得像小蜜蜂一样的医生们,你们在临床工作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特别奇怪或者特别常见但就是解决不好的问题呀?比如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总是不太理想,或者某种症状老是找不到原因。
这些都可以成为临床研究的好项目哦。
2. 基础医学研究类。
对于那些对细胞、基因这些微观世界超级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你们的机会来啦!如果你们有关于基础医学方面的新奇想法,像探索某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或者研究新的药物靶点之类的,都可以申报哦。
3. 医学工程与技术类。
现在科技发展得像火箭一样快,咱医疗技术也不能落后呀。
如果你对医疗设备的改进、新的诊断技术开发或者医疗信息系统的优化有想法,那这个类别就适合你。
就像给医生们打造更厉害的武器,让他们在治病救人的战场上更加所向披靡。
四、征集要求。
# (一)项目负责人要求。
1. 本院职工优先。
咱自己家的事儿,当然是自己人先上啦。
本院的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都可以成为项目负责人,不过如果你能拉上其他医院或者科研机构的小伙伴一起合作,那也是非常欢迎的。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国家在科技领域的重点投资项目,旨在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其中重点专项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核心之一,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科技需求和紧迫问题,开展研究开发项目。
如何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成为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申报准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需要充分了解项目信息和申报指南,明确项目的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团队等。
同时,还需准备好以下材料:(一)申报书申报书是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的重要材料。
申报人需要依据申报指南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准确描述项目背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团队组成、研究计划等。
申报书要求全面、详实、科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二)研究团队信息研究团队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申报人需要描述团队的组成情况、研究骨干队伍的能力和经验、研究生力量的培养计划等,充分体现团队的综合实力和研究成果。
(三)研究经费预算申报人需要对项目研究所需的经费进行预算和估算,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经费预算需要考虑到所有的费用支出,包括人员开支、设备购置、实验费用、差旅费用等。
二、申报流程了解相关申报材料后,申报人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申报:(一)网上申报首先,申报人需要在指定的网站登陆申报账号并填写申报书和其他必要资料。
然后,系统会自动生成项目登记表和申请书文本,并提供下载。
(二)材料递交申请材料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至指定的网址,并将纸质材料寄送至指定的办公室或机构。
递交申请材料后,申报人需要等待专家组审核,并确认是否需要进行现场答辩。
(三)专家评审专家组根据申报材料和项目实际情况,对申报项目进行科学评审。
评审内容包括项目的创新性、技术可行性、研究团队和研究计划等方面。
评审结果将通过邮箱或电话告知申报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医疗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主题专项项目申报
指南
项目一:疾病早期精准诊断技术研发及应用
1.目标任务:
以出生缺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以及泌尿、消化和皮肤系统肿瘤等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以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等早期诊断技术;开展疾病的血清、尿液、痰液等体液的复合液态活检技术;开展多模态成像微球造影、增强型MRI/超声造影等分子影像检测新技术;建立相应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标准与技术规范。
2.考核指标:
建立单基因和染色体疾病的无创产前诊断以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平台;建立≥10种单基因疾病和染色体病的无创产前诊断和胚胎植入前诊断体系,病例诊断准确率>98%,胚胎诊断准确率>90%,应用人次≥100人;形成1个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快速诊断方法和诊治协作医疗体系;建立1套指示脓毒症的血清分子标记物检测技术,应用人次≥100人;建立1套肿瘤的早期液体活检筛查技术体系,检测灵敏度≥90%,特异性≥95%,完成早期筛查≥500例次;开发1项富集尿液上皮细胞新技术,并制定前列腺癌、膀胱癌等肿瘤的早
期诊断技术规范,临床研究病例数≥200例;建立平均粒径<800nm的新型超声造影剂,开展临床效果验证;建立1套基于Gd-EOB-DTPA enhanced MRI的早期肝癌影像学评估技术体系和规范,临床验证病例数≥200例;成果在2-3家大型综合医院示范和推广应用。
3.经费设置:
本项目市财政科技专项经费投入420万元;自筹及配套经费不低于1680万元。
4.相关说明:
本项目由企业牵头,与三甲医院联合申报。
项目二:疾病精准分子分型技术研发及应用
1.目标任务:
以内分泌性高血压、白血病、宫颈癌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软芯片技术对疾病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信息进行整合,建立疾病的精准分子分型技术,制定标准技术规范,并进行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研发1项微流体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技术,建立微流体单细胞转录本分析技术临床应用平台;建立1套急性白血病诊断、耐药信息分析、预后判断和微小残留病探测方面的临床新技术和新方法;建立1套临床实用的多发性骨髓瘤分子分型技术,
综合检出率较现有方法提高20-30%;建立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精准分子分型技术,开展2项多中心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病例数≥200例/项;建立基于软芯片的技术平台;建立适用于HPV 基因分型、HBV基因分型、HCV基因分型等分子分型研究的研发体系;形成1个基于分子分型的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研发1项提取宫颈上皮细胞中病毒核酸的新技术及试剂盒;研发1项HPV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开展不少于1000例的临床研究,试剂盒需进入注册通道;每年举办全国学习班1次,基层帮带2次/年;培养专业医师不少于5-8名;应用成果在2-3家医院示范和推广应用。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项目三:药物个性化评价及临床应用研究
1.目标任务:
以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不同药敏、不良事件易感相关基因多态性(多组学)特征(谱),利用临床表现、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技术,筛选更为明确的药物反应分子标志物,指导药物精准化个性化评价;建立相关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开发检测试剂盒等产品,并进行临床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利用基因检测、HPLC-MS、纳米金标记的免疫层析快速定量检测、悬液芯片检测、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等技术,开发不少于4项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个性化评价新技术,并用于指导相应疾病的个性化用药;获得2-6种以上成果转化,并在临床推广应用;开发针对CYP2D6基因检测的试剂盒、POCT分析系统,取得检验报告,开展指导临床用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例次≥1000例;建立完善肿瘤样本库,收集肿瘤患者样本≥400例;建立10-20种基因多态性(组学特征谱)组合分析方法,预测患者药敏性、副作用易感性,分析≥200例病例的基因多态性(多组学特征);完成≥50例患者个性化治疗随访;建立1套规范合理的药物个性化评价综合报告体系;应用成果在2-3家大型综合医院示范和推广应用。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180万元。
项目四:疾病精准微无创手术治疗技术研发及应用
1.目标任务:
以心脑血管疾病、脊柱疾病以及宫颈癌、食道癌、肝癌、胃癌等肿瘤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结合术前3D数字化成像评估、术前3D打印和术中外科解剖性处理等手段,开展机器人手术、穿刺、内镜等微无创手术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技术研发,制定标准化流程,并进行临床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开展妇科肿瘤、肝癌的微创治疗技术,治疗病例不少于400例/项;建立胃肠道恶性肿瘤以及脊椎转移肿瘤的精准微创治疗技术,治疗病例≥35例/项;建立早期食道癌内镜诊断技术,早期食道癌的诊断率上升≥10个百分点,开展内镜下早期食道癌的内镜下治疗技术,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下降≥5个百分点;开展3D打印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技术,完成病例数≥150例;开展颈椎病脊柱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开展治疗病例数≥200例;出版发行精准治疗手术系列光盘教材8套;建立理论授课、视频手术演示、模拟操作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示范基地群,对口培训30个中小型基层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开发远程手术指导系统,与基层
医院建立远程诊疗技术指导交流平台,建设应用成果在2-3家大型综合医院示范和推广应用。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220万元。
项目五:疾病精准放疗技术研发及应用
1.目标任务:
以鼻咽癌、宫颈癌、肺癌、骨肿瘤等肿瘤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具有不同生物功能影像表征的肿瘤细胞对各类放射线束的敏感性差异,开发新型肿瘤精准放疗与定位技术,研究生物效应剂量及不同线束的优化组合,提出基于生物影像和生命组学特征谱的多线束精准放疗临床诊疗方案。
2.考核指标:
针对鼻咽癌、宫颈癌、肺癌、骨肿瘤等恶性肿瘤,研发5项以上疾病精准放疗新技术,形成能精准预测肺癌放疗敏感度的能谱CT、DWI及DCE-MRI定量参数及其最佳阈值;制定1项基于CT与MRI图像融合技术的肿瘤病变精准定位及靶区勾画技术;建立1套肿瘤特异性纳米MRI分子探针技术标准,并开展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建立1套多参数功能成像技
术引导下的肺癌精准放疗的规范流程,开展临床治疗病例≥150例;制定1项新型肿瘤靶向性超声微泡技术,并开展口腔癌及颈部淋巴转移的精准放疗临床研究,临床治疗病例≥30例;建立1套超声辅助定位的宫颈癌患者“舒适型”涨尿精准放疗体系,制定规范操作流程;建立1套3D模板导航碘-125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椎体转移肿瘤的技术体系,临床治疗病例≥30例;完成≥200例宫颈癌患者的新体系放疗,并制定新体系放疗临床应用指南;建立2-3个推广点和培训技术人员。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150万元。
项目六:疾病精准生物治疗技术研发及应用
1.目标任务:
以恶性肿瘤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基于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为代表的基因修饰T细胞技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建立临床标准、质控体系,明确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指标,探索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的方案,针对生物治疗技术产业化应用,开展规模化生产工艺的技术优化研究。
2.考核指标:
开展靶向CD19、CD20、CEA的CAR-T细胞临床治疗研究;开展≥50例血液系统和实体肿瘤的CAR-T细胞临床治疗;研究CAR-T细胞与FC化疗手段联合应用策略,开发1套临床联合治疗方案;制订1套CAR-T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医生诊治指南和重大事件处置手册;开展靶向CD19、CD20的CAR-T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CD19及CD20阳性B细胞肿瘤的临床研究,入组例数≥50例;开发微环表达系统,开展靶向CD19、GPC3和FR的CAR-T治疗研究,并建立临床级微环质粒的标准化生产工艺和质控体系、电转化CAR-T细胞制备工艺和质控标准,开展≥10例微环CAR-T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建立1套GMP级慢病毒规模化生产技术工艺和质控体系,可满足重庆市CAR-T技术临床研究需求;应用成果在2-3家大型综合医院示范和推广应用。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290万元。
项目七:疾病治疗后疗效监测与评估技术研发及应用
1.目标任务:
以肺癌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液体活检、循环肿瘤细胞(CTC)以及循环肿瘤DNA(ctDNA)等检测手段,研发疾病治疗后疗效监测与评估技术,制定标准化流程,并进行临床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建立1个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快速基因组突变指数(GCI)评分体系,形成1个肺癌组织GCI的血清蛋白标志物检测试剂盒/蛋白芯片,并建立1套肺癌治疗疗效监测方案;建立1套基于ctDNA靶向测序的乳腺癌复发监测与疗效评估系统,完成临床前验证研究,并注册国家临床Ⅱ期多中心试验1项,在3-5家三甲医院临床示范应用,并完成1项产品或核心技术的企业合作转化;建立1项基于螺旋形微流道惯性场流分离原理的CTC分选富集方法,分选富集技术与方法的细胞纯度达到80%,细胞活性达到90%;建立1项基于野生型扩增阻滞型数字PCR实时荧光痕量突变检测技术,灵敏度达到0.001%以上;建立基于miRNA、ctDNA和CTC多指标的疾病治疗后疗效监测与评估的技术标准与实施方案,并在2-3家大型医
院示范和推广应用;研发1项基于太赫兹光谱的单细胞精准检测技术,研发1项基于免疫磁珠负向筛选结合靶向荧光定量PCR技术的肿瘤诊断试剂盒,建成1套疾病疗效监测方案,成果在2-3家大型综合医院示范和推广应用。
3.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1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