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接线简介
sata硬盘接线笔记

SATA电源线和数据线定义
DATA为数据端
从平端到突起端分别为pin1-7
1 GND 接地
2 A+ 数据发送正极信号
3 A- 数据发送负极信号
4 GND 接地
5 B- 数据接收负极信号
6 B+ 数据接收正极信号
7 GND 接地
POWER为供电端
从突起端到平端分别为pin1-15
1 V33 3.3V直流电源正极
2 V3
3 3.3V直流电源正极
3 V33 3.3V直流电源正极,预充电,与第二路配对
4 GNDM1 接地,与第一路匹配
5 GNDM2 接地,与第二路匹配
6 GNDM3 接地,与第三路匹配
7 V5 5V直流电源正极,预充电,与第二路配对
8 V5 5V直流电源正极
9 V5 5V直流电源正极
10 GND 接地,与第二路配对
11 Reserved 预留
12 GNDM1 接地,与第一路匹配
13 V12 12V直流电源正极,预充电,与第二路配对
14 V12 12V直流电源正极
15 V12 12V直流电源正极
电源线定义
黄色直流12V
黑色GND
红色直流5V
黑色GND
橙色直流3.3V
3.3V不接可正常使用,但有硬盘会出现不识别情况
2.5英寸硬盘+12V脚悬空。
电脑硬盘连接方法

电脑硬盘连接方法电脑硬盘连接方法至于旧硬盘,有几种接法: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
笔者就以此方案为例。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主盘,另一个设为从盘,这由你自己决定。
二、设置硬盘跳线确定好硬盘的连接方案后,就要设置硬盘跳线了。
一般我们可以在硬盘的IDE接口与电源接口之间找到由3~5列跳线。
不管是什么硬盘,在跳线设置上,大致可分成主盘、从盘与电缆选择(Cable Select)三种。
硬盘的出厂预设值都是设为主盘,所以如果你将硬盘设为主盘,一般就不用设置跳线了。
硬盘跳线大多设置在硬盘的电源插座和数据线接口之间,如图1所示。
笔者曾经看到一块三星硬盘的跳线是设置在硬盘背面的电路板上。
然后根据硬盘正面或数据线接口上方标示的跳线设置方法,如本例的希捷4.3GB硬盘正面就有跳线设置图,如图2所示。
根据图中标示的设置方案,取出所有跳线帽就是从盘了,如图3所示。
三、安装硬盘与数据线打开机箱,将硬盘装入机箱的3.5英寸的安装架,并用螺钉固定。
将第一根IDE数据线未端插入老硬盘的IDE接口,IDE数据线中端插入新硬盘的IDE接口,如图4所示。
而且,IDE数据线的Pin1(也就是红边)必须与硬盘和IDE接口的Pin1相连接。
最后再将梯形的四针电源插头接到硬盘的电源插座上。
将IDE数据线接到主板的IDE插槽中,同样也要将IDE数据线的红边对准IDE插槽的Pin1,如图5所示。
一般来说,主板上会有两个IDE插槽,将80针或40针的IDE数据线的另一端插入这个主板上第一个IDE插槽中。
小提示:如果你的主板和硬盘都支持ATA 66/100/133,那么务必要使用80针的IDE数据线。
否则,如果使用40针的IDE数据线的话(即与光驱的数据线相同),将会影响硬盘传输速率。
(完整版)硬盘安装方法(强烈推荐)

硬盘安装方法计算机DIYER的朋友们一定都经常拆自己的电脑吧,那些初学电脑的朋友们看到这些高手“修理”这些电脑是不是心生羡慕呢,这里像大家介绍一些电脑中几种硬盘的安装方法,希望在大家DIY中有所帮助!第一:IDE硬盘的安装硬盘的硬件安装工作跟电脑中其它配件的安装方法一样,用户只须有一点硬件安装经验,一般都可以顺利安装硬盘。
单硬盘安装是很简单的,笔者总结出如下四步曲。
1、准备工作。
安装硬盘,工具是必需的,所以螺丝刀一定要准备一把。
另外,最好事先将身上的静电放掉,只需用手接触一下金属体即可(例如水管、机箱等)。
2、跳线设置。
硬盘在出厂时,一般都将其默认设置为主盘,跳线连接在“Master”的位置,如果你的计算机上已经有了一个作为主盘的硬盘,现在要连接一个作为从盘。
那么,就需要将跳线连接到“Slave”的位置。
上面介绍的这种主从设置是最常见的一种,有时也会有特殊情况。
如果用户有两块硬盘,那最好参照硬盘面板或参考手册上的图例说明进行跳线。
3、硬盘固定。
连好线后,就可以用螺丝将硬盘固定在机箱上,注意有接线端口的那一个侧面向里,另一头朝向机箱面板。
一般硬盘面板朝上,而有电路板的那个面朝下。
硬盘连接面板背面:(下图)4、正确连线。
硬盘连线包括电源线与数据线两条,两者谁先谁后无所谓。
对于电源的连接,注意上图中电源接口上的小缺口,在电源接头上也有类似的缺口,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止电源插头插反了。
至于数据线,现在有两种,早期的数据线都是40针40芯的电缆,而自ATA/66就改用40针80芯的接口电缆,如上图所示。
连接时,一般将电缆红线的一端插入硬盘数据线插槽上标有“1”的一端,另一端插入主板IDE口上也标记有“1”的那端。
数据线插反不要紧,如果开机硬盘不转的话(听不到硬盘自举的响声),多半插反了,将其旋转180度后插入即可。
硬盘40针80芯接口电缆:(下图)第二:多个IDE硬盘安装与设置主板上一个IDE 接口可以接两块硬盘(即主从盘),而主板有两个IDE口即IDE1和IDE2,所以理论上,一台个人电脑可以连接四块硬盘。
硬盘跳线的插法

这个世界变得快,随着CPU的极速逛飙,硬盘技术也是越来越先进了,以前我们还在为单碟10GB的硬盘惊叹不以时,现在单碟15GB的硬盘已成了市场的主流,而且单碟20GB的硬盘也已新鲜出炉了。
硬盘的性能及容量是在逛涨,而其价格呢?却相反,在一降再降,这种情况下,使用老5400RPM硬盘的朋友不添一块新硬盘确实是说不过去得事。
所以现在使用双硬盘的用户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许多朋友都用上了双硬盘。
在此文中,笔者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双硬盘存储系统,向大家说明双硬盘系统安装、使用及优化方法,旨在向大家介绍双硬盘的正确使用及使其运行于是佳状态。
使用双硬盘的前期工作当然就是安装了,不过在安装双硬盘前还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虽说这些工作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必须得,所以不应忽略。
准备工作包括检查你的机箱是否还有足够的空间可用来安置第二块硬盘、主板上是否还有第二个IDE接口、机箱的电源功率是否能充分满足加了第二块硬盘后整台电脑系统的正常运行等。
如果这些条件都满足了,那就可以安装第二块硬盘了,安装硬盘的方法非常简单,我想销微有些DIY经验的用户都可以做成,笔者这里就不熬述了。
二、安装在安装第二块硬盘时需要注意得一个问题也是最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跳线问题,即正确设置主从盘。
设置主从盘的目的是为了告诉系统那块是启动盘,设置为主盘得是作为系统的启动盘。
不过如果你是将第二块硬盘直接连接到主板的IDE2端口,而不是跟第一块硬盘接在同一个IDE端口时,就不需要进行主从设置了,系统会自动从挂在IDE1上的硬盘启动,而挂在IDE2上的硬盘即自动被置为从盘。
至于设置主从盘的方法也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在硬盘的背面上都有将硬盘设置为主、从盘的方法,默认的设置是将硬盘作为主盘(即Master盘),而作为从盘的那块硬盘需要设置为Slave(即从盘),可以参照硬盘背面的跳线图进行跳线。
对于不同的硬盘其设置主从方法是不一样得,所以这里也不可能介绍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
硬盘电源线接法图解

硬盘电源线接法图解主板上有专门的硬盘接口,用硬盘或者主板带的数据线连接,注意有方向性。
机箱电源上有很多电源线插头,选择合适的接口插入硬盘后面的对应规格接口,也有方向的。
机箱电源线大多数接口相似,是联硬盘光驱的,独特的大口,接主板上供电。
如不会,可找个DIY 组装电脑的书看,版本要新些的。
或者找视频看。
实在不行就找会的可靠的人帮忙。
注意一定要先拔下电脑主机和交流电市电连接的电源线。
光关闭电脑主机开关不行。
左边是并口硬盘的接法,右边是串口硬盘的接法新的SATA串口的硬盘和光驱采用了新式的电源接口,找找电源出来的线应该有比较宽的,一般为黑色的很扁的插头,把那个插头接到光驱和硬盘相对应的口上就行了。
一、初识SATA硬盘SATA硬盘与PATA硬盘从外观上粗看是差不多的,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在连接线上。
两块不同接口的硬盘放在了一起(如图1),图1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的信号线,以往的PATA硬盘采用的是40或80针的扁平硬盘线作为传输数据的通道,而SATA接口的硬盘采用的是七芯的数据线,采用点对点的传输协议,仅使用两根数据线进行信号传送,这样就不会受到机箱内各种频率的干扰,使硬盘缓存中的数据可以顺畅无阻的传送至内存中进行处理,而它的传输速度在设计时就比PATA硬盘快,所以SATA接口的硬盘在速度上要比普通PATA 硬盘有所提高。
SATA信号线除抗干扰外,它还比PATA数据线轻薄很多。
SATA信号线的宽度仅为1厘米多一点,而长度却可达1米,而传统的PATA硬盘信号线则宽达4.5厘米,长度又不能超过40厘米(如图2)。
图2在电源线上SATA与PATA硬盘也各不相同。
这是因为SATA硬盘需要3.3V、5V和12V等多种电压,几种不同电压加起来就需要输入电源线要有15个针脚了。
而我们以前使用的PATA硬盘采用是D型4针电源接口,而由于在一些旧电源上并没有为SATA硬盘提供专门的电源线插头,所以很多SATA硬盘除了SATA硬盘的专用电源接口之外,还提供了传统PATA硬盘使用的D型4针电源接口(如图3)。
硬盘跳线完全篇

硬盘跳线完全篇一、认识跳线不管是主板还是硬盘、光驱等驱动器,都能看到跳线身影。
那什么是“跳线”呢?所谓跳线,也就是镶嵌在主板、硬盘、光驱等设备上的金属接针(跳线柱),以及套在这些金属棍上的跳线帽。
跳线柱是一根根小金属柱,而跳线帽从外表来看是一个有两个“小孔”的塑料帽,不过跳线帽表层的这层塑料是用来起绝缘及保护作用的,它的里面有两块金属弹片所以当跳线帽插在跳线柱上时,这两根跳线柱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通路”。
跳线的作用是调整设备上不同电信号的通断关系,并以此调节设备的工作状态。
如确定CPU的工作电压、外频,驱动器的主从关系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跳线至少有两根跳线柱,但也可以有多根跳线柱。
从排列组合的角度来看,具备多根跳线柱的跳线(应该说是跳线组)能够调节的状态远比只有两根跳线柱的跳线要多,所以这种“跳线组”往往用在主板上,以此来调节CPU的外频、倍频等(用于超频)。
另外,很多主板上还有DIP开关设置,用以替代跳线帽,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简单。
DIP开关右上角通常有“ON”标识,表明开关拨向上部时为接通“ON”状态(相当于跳线帽插入状态),向下则为断开“OFF”状态。
跳线非常重要,如果设置错误,轻则死机,重则损坏元器件,所以在调整跳线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核对跳线名称、跳线柱编号和通断关系。
虽然不同设备的跳线设置方法不同,但也具备通用性,所以下面就让我们去认识并设置一些常见的跳线。
主板上需要设置“通断”关系的地方很多,所以这里也是跳线最多的地方,对于一个初学硬件的新手而言,正确设置主板上的跳线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二、设置CPU的标准外频目前CPU的标准外频只有66MHz、100MHz、133MHz这三挡,虽说目前的新型主板都支持“软跳线”,也就是通过“BIOS”来设置CPU的外频,但这种软跳线一般只能设置某个区段的非标准外频(用来超频),比如说将标准外频为100MHz的新赛扬超频到110MHz。
而如果要将100MHz外频的新赛扬超频到133MHz这样的标准外频,那往往得靠跳线才能完成。
常用硬盘跳线方式

只有在IDE接口上,而且一个接口连接了两个设备,才有主从之分。
80芯排线规范所规定的是蓝色插头接入主板的IDE接口(如果主板有两个IDE接口,接在哪一个上并不重要),排线另一头接在终端的设为主设备,接在排线中间接口的设为从设备。
跳线在硬盘上设置,主盘是Master,从盘是Slave,具体针脚在硬盘标签纸上。
不过不建议这样连接两块硬盘,因为一条线上挂接两块硬盘,则两个硬盘不能同时读写,一块硬盘读写时另一硬盘必须等待,大大降低了运行效率。
如果是在两个IDE接口上分别连接了两个硬盘(或者IDE盘与SATA盘混用),则这两个硬盘之间没有主从之分。
只有系统硬盘和非系统硬盘的概念。
这需要在BIOS里设置具有操作系统的硬盘为第一启动设备。
但它们依据在排线上的接口位置仍然要设置跳线,如果两块IDE硬盘分别的都接在两根排线的中间接口上,两个硬盘都要设置为从盘,这是80芯排线规范所规定的。
就是说,引导设备不一定非得是主设备,希望不要被某些古老的说法所误导(以前40芯排线与此有些不同,而且以前的主板上IDE口也写着Master,Slave字样,好像一个口是主,一个口是从。
其实按照现在应该是IDE1、IDE2)常用硬盘跳线方式常见的电脑硬盘品牌有许多,如:希捷、海盗船、西部数据、创见、日立、东芝、富士通、源科、三星、浦科特、迈拓、金士顿、饥饿鲨等等常见的硬盘跳线一般为三种:1、“Master”主盘、2、“Slave”从盘、3、“Enable cable select”数据线自动选择。
不同品牌的硬盘其设置方式各有些不同,如:一:Seagate(希捷)硬盘的跳线主要有五种设置方式:1、“Limit capacity to 32 Gbytes” (表示设置当前硬盘限制了最大驱动容量,即限制硬盘最大驱动容量为32 GB)。
2、“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当前硬盘为主盘或只有一个硬盘;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磁盘驱动器电缆的识别与安装

控制卡上一脚的确定方法:
(1)控制卡上1脚在一排脚的最末尾,附近标有1脚标志。
(2)查阅控制卡说明书。
分清了1脚,插接扁平电缆就不容易出错了。通常情况下,数据扁平电缆的连接比较简单,只需将对应的脚号插接正确即可。而命令扁平电缆最容易插错。对于安装一个硬盘的微机,在控制卡和硬盘驱动器之间的命令扁平电缆是平行连接的(跳线设置应在第一个位置)。但对于要安装两个硬盘的微机,其命令扁平电缆通常是先连接第二个硬盘,再连接第一个硬盘,其扁平电缆连接可能需要扭转,但也不一定,这与硬盘驱动器、控制卡类型和跳线设置有关,请查阅硬盘驱动器及控制卡使用说明书。
关于控制电缆和控制卡1脚的识别法同硬盘子系统的识别。
对于有一个软驱的微机,其扁平缆连接非常简单,只需将扁平电缆的两个插头分别插入控制卡和软驱上,保持扁平电缆平行即可(跳线应设置正确)。对于有两个软驱的微机,扁平电缆的一头连接在控制卡上,然后连接B驱,再将扁平电缆连接A驱。在控制卡和B驱以及B驱和A驱间扁平电缆可能需要扭转。由于使用的控制卡和软驱不同,扁平电缆的连接方法也不相同,请查阅有关控制卡和驱动器说明。
二、软盘驱动器子系统电缆。
软盘驱动器电缆主要有以下几种:
(A)电源线:每个软盘驱动器也有4根,一般也是红、黑、黑、黄。安装时,一般也是红线靠里,同硬盘的电源线。
(B)控制电缆:一般为34芯扁平电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脑主板的接口都很独特,对应的接线位置一般和接线很配套. 我只说硬盘的接线
001,主板接线
大概叫IDE并口,接线大概如此
我的电脑是下面这种接口
大概叫SATA接口,接线如下
估计现在很多是这种002,电源接线
台式机电源
接口
下面这种接线接到SATA硬盘上
IDE并口,左边四个粗针接的是电源
电源线这种接到IDE并口类硬盘的电源线接口
硬盘电源线可以用转换线如下
003,硬盘接线
IDE并口
暂时不做研究
SATA接口的硬盘
实际接到硬盘的线有两根,一根来自主板,一根来自电源
004,硬盘
主板上有多个数据线接口(姑且这么叫),电源也有多个电源接口。
一般只用一套。
我曾尝试开机状态下用另一套接线接另一个硬盘,不一会“我的电脑”就出现了盘符。
估计接两套硬盘也能凑合用。
005,硬盘接口转换
硬盘的接口如下
一般主机都包起来。
移动硬盘用usb接口连接到电脑。
台式主机用的硬盘可以通过“移动硬盘盒”转换成类似移动硬盘。
某种移动硬盘盒内部结构如下
估计在通过普通的数据线接到电脑上当移动硬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