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胶片打印机发展史

合集下载

X-ray摄影及影像冲洗打印

X-ray摄影及影像冲洗打印

打印技术
直热式干式相机外形
医用打印技术的发展展望
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与网络化是必然趋势, 数字化可提供更多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方式,进 一步延伸医生的诊断视野,提高诊断质量。网 络化不仅可增加信息的传播速度,还可提高信 息和设备的共享程度。医学影像数字化,网络 化的发展必将增加软阅片的应用,而降低对硬 拷倍的依赖,但后者独特的地位和传统的习惯 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可完全替代的,但将发生一 系列的变化。
X线胶片的冲洗及打印技术
打印技术
打印时,图像的每一个像素都被转变为电信 号(D/A),逐行顺序加载到热头阵列中相应的 发热元件上,发热元件根据信号的不同幅度产 生不同的温度(如图所示)。相应地与热头接 触的胶片点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还原反应,将 银颗粒从银盐中还原出来,温度愈高,还原出 的银愈多,胶片上的颜色就愈深,方程式为: 有机银盐+减化剂——Ag+氧化减化剂
100OC-200OC
X线胶片的冲洗及打印技术
打印技术
其中有机银盐,减化剂和氧化减化剂都无色 透明的,所以热敏胶片在打印之前都是透明的, 打印后显现的是银的颜色。 另外,热敏胶片在热敏层上面还有一个5um 厚的“保护层”,这个保护层和片基一起,象 “三明治”一样负裹着银盐和其它化学物质, 热敏层使其在反应前,反应中和反应后都不会 泄露,以达到环保的目的,有人将这种结构叫 做“双片基”设计。
打印技术
2、激光成像打印技术: 激光打印彻底摒弃了CRT相机的成像方式, 代之以全新的数字化信号处理和激光扫描成像 技术。数字化信号处理的原理是将一幅连续的 二维图像分解为由许多微小象素组成的离散点 阵,同时对每一个像素点的灰度(黑白图像) 进行量化,从而得到一个二维数据库(矩阵), 这就是所谓的模/数转换(A/D)过程。

医学影像胶片报告一体化自助打印解决方案设计

医学影像胶片报告一体化自助打印解决方案设计

医学影像胶片报告一体化自助打印解决方案设计1.自助胶片报告打印需求概述为了响应国家提倡使用国产医疗设备以及大力建设医疗信息化的号召,为了解决医院患者大量滞留以及医院信息化建设和降低医院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为了减少患者在医院的等待时间以及患者取错结果造成的医疗纠纷,医院可使用自主胶片报告打印服务。

医院影像科室在业务流程末端由于无信息化支持,为了对患者相关报告及胶片进行查找、分配、装袋、分发,要安排专人进行繁琐、重复的大量负担性工作。

而任何事情加入过多人为因素难免出差错,进而引发医患纠纷的影响。

而且对于患者的隐私保护也不足。

本设计根据目前医院的实际情况,切实为医患双方考虑,有效的解决了上述所有问题。

同时,该系统性能稳定、维护简单、安全环保、快速列印、界面友好、即时提示、自动裁剪、省工省力、确保准确、整体服务。

目前的医院每天都会打印上千张医学图像和文字报告。

为了及时处理大量的报告,大量的胶片,医院须花费大量人工来处理此事。

传统的处理方法,既简单又烦琐,枯燥乏味,更难免出错,产生连锁反应,给医患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该系统的目的在于将医学影像的胶片和报告同时发送至自助打印系统,智能管理的自助打印服务器自动进行匹配,并即时提示患者检查状态,供患者自助进行检查结果的打印。

自助胶片报告打印一体化解决方案,针对这些情况,实现系统自动匹配、患者自助获取,不受时间、不受人员上下班的影响。

使用唯一的取片凭证就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所需资料。

1.1自助胶片报告打印系统概述自助胶片报告打印系统是我国现代医疗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自助胶片打印技术是医院放射科、数字化医疗设备、网络平台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

自助胶片打印终端有助于放射科实现减少患者滞留时间、科室业务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自助胶片报告打印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1.打印终端(胶片打印机/报告打印机)2.智能管理服务器3.胶片(新型蓝底PET图层胶片、新型白底PET图层胶片,规格:A3/A4/B5-16K/8*10/10*11/11*14/14*17等各种医用规格)4.墨水(支持彩色与黑白灰阶)5.工作站(为了安装自助打印各功能模块与连接外接设备)6.各种外接设备(条码枪、读卡器、触摸屏、告知屏、小票打印机等)1.2自助胶片报告打印系统需求分析目前,国内各个医院都面临一个问题:随着病人量的增长,医院已经不能满足病人有序的来取自己的检查结果,从而加重了患者和医院之间的矛盾,而矛盾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医生在分片的时候可能会将病人的文字报告和影像胶片装错或漏装,导致医患纠纷●有时检查结果是公开放在取片口,患者的隐私保护不足●病人在排队取结果的时候由于患者比较多,可能引起患者之间的纠纷●病人在取结果的时候等待时间比较长,这样会让患者焦虑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各个医院放射科的业务流程都不尽相同。

放射医学技术初级职称考试第十一章医学图像打印技术考点汇总

放射医学技术初级职称考试第十一章医学图像打印技术考点汇总

放射医学技术初级职称考试第十一章医学图像打印技术考点汇总第十一章第一节概述1、医学图像的发展历程,从成像技术上看,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视频多幅照相、湿式激光打印和干式打印技术。

2、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CT和MR的投入使用,大量的人体图像出现在计算机上,单幅的图像浏览不方便医生进行诊断,由此诞生了视频多幅照相机。

3、视频多幅照相机实际上是一台带有移动镜头的照相机,该照相机从CT或MR主机中获取视频图像,利用显像管阴极射线管(CRT)显像,通过快门开关和马达移动,获取一幅图像在胶片上曝光一次,再移动后获取下一幅图像曝光,按照事先设定的胶片曝光格数曝光所需图像后冲洗胶片即可获得一张载有多张CT或MR图像信息的胶片。

4、视频多幅照相机主要是通过CRT曝光显像,CRT显像管具有很明显的缺陷,容易老化,曝光度不易控制,且其分辨率和灰阶度低,无法将CT、MR图像精准显示,图像质量不尽如人意。

5、为了提高图像显像的精准度,保持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在1984年,激光成像技术应用于医学,使用激光扫描成像的激光打印机开始承担CT、MR等数字设备的图像打印。

6、激光成像技术直接使用数字影像设备输出的数字图像,不仅可以对每一幅图像的单个像素点进行显像控制,而且,其显像点阵数目可等于或大于原图像的矩阵点阵数,所以,其成像点可等于或小于原始图像像素点。

这样,计算机中的数字图像可以毫无保留的精准显像在胶片上,相对于视频照相机,其胶片成像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因为是激光照射成像,设备衰减时间也大大延长,图像成像稳定,质量控制得到一定保证。

7、激光打印机初始使用期仍旧使用感光胶片,激光照射后的胶片要通过暗室技术用显影、定影的方法使图像最终显像,因此,这种技术叫湿式激光打印技术。

8、暗室技术中的显影、定影还存在人为操作问题,决定着胶片的显影质量。

9、打印、冲印设备连在一起,设备构造复杂,胶片行程较长,故障频出;受显影、定影液环节影响,图像质量保证还存在一定问题,且显影,定影液使用,容易污染环境。

胶片的发展史

胶片的发展史

胶片的发展史文章来源:/yiyongjiaopian胶片,又名菲林,是一种成像器材。

现今广泛应用的医用胶片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种底片为软性,卷成整卷方便使用,所以又称胶卷,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负片。

彩色负片则涂抹了三层卤化银以表现三原色。

除了负片之外还有正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

早期的底片用玻璃作片基,19世纪晚期塑胶工业技术成熟,压成薄片的塑胶片取代玻璃成为片基。

于是胶片成为底片的代称。

底片以感光速度(din/ISO)来分别,由最低速之ISO 25度至高速之ISO 3200,一般来说感光度越低,画质越细腻。

最常用的胶卷为din21度/ISO100.其次是快片,即din24度/ISO200.其它速度的胶卷,由于价格,冲片技术要求特殊,在2000年左右数码摄影兴起后,几乎只有专业人士才会使用。

以片幅大小来分别有常用的120型(中画幅底片)、135型(最常用,底片宽35mm)、110型(小型匣式)等,还有另外为拍摄广告或大型海报而设的诸如4"x5"或8"x10"大画幅散页底片。

以感光类型来分的则有黑白底片、彩色底片、红外线底片及X光片等。

而彩色底片因应不同的光源色温,又分为日光片与灯光片,若用灯光片拍摄日光下的景物,则相片色调会偏蓝,反之则偏黄。

以包装方式来分别,又可分为软片和硬片。

制成长条卷状的软片又称胶卷。

120型胶卷可以拍摄8张6x9、12张6x6或是16张6x4.5,俗称2吋半的底片。

用一条较长的不透光纸卷起,一头插在铁片做的轴心上。

纸向里面黑色,向外黄色(也有粉红色绿色),印有数字。

部分照相机后背有小窗孔,拧转卷片把手或卷片钮,看到号码对正窗孔就是到了预定位置。

135型胶卷可以拍摄36张俗称1吋的底片。

片基上打有齿孔(见图),相机内有齿轮勾住齿孔,拍摄时拧转把手过片。

1960年代以前,常用的底片规格是120型。

医用胶片打印机——热敏式VS

医用胶片打印机——热敏式VS

医⽤胶⽚打印机——热敏式VS 激光式
医⽤胶⽚打印机——热敏式VS 激光式
⼀直以来,围绕医⽤胶⽚打印机的争论就是到底是激光好还是热敏好。

致⼒于医⽤洗⽚机、彩⾊多普勒成像仪、医⽤X光拍⽚机、胶⽚显影机等医疗印刷设备研究⽣产的虎丘影像,在医⽤胶⽚打印机⽅⾯拥有⾜够的发⾔权:虎丘影像认为虽然激光式医⽤胶⽚打印机和热敏式医⽤胶⽚打印机各有优缺点,但长期来看,热敏式医⽤胶⽚打印机更胜⼀筹。

虎丘影像作过图像⽐较,两种医⽤胶⽚打印机打印出来的质量差别不⼤,⾁眼基本⽆法区别。

激光医⽤胶⽚打印机⼀次成像,打印速度较快;⾊域⼴,真实还原原始数据,打印效果良好等等。

优点很多,但致命的缺点就是价位因素。

对于东部地区⽽⾔,那样的价位似乎不算什么,但对于经济暂时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来说,必要的医疗设备配备对价格控制还是⽐较⾼的。

所以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热敏医⽤胶⽚打印机是更理性的选择。

⽽且⼲式激光打印技术在打印过程中不产⽣废液,对环境污染⼩,这⼀点相信对任⼀地区的后续长远发展都是有利的。

HQ-450DY医⽤胶⽚打印机
不仅仅是医⽤胶⽚打印机,虎丘影像出于服务中西部地区的使命,在研究新技术新设备⽅⾯全⼒出击,⽐如彩⾊多普勒成像仪、C形臂X线机、移动床旁数字化X线机。

在传统设备⽅⾯,坚持⽣产,为中西部地区提供包括医⽤胶⽚打印机在内的其他医⽤胶⽚冲洗机、印刷冲版机、医⽤洗⽚机等,特别是医⽤洗⽚机的设备服务。

整体看,使⽤寿命上热敏应该会超过激光,激光器件寿命相对短⼀些。

⽽⽬前激光⽅式打印机以柯达为代表,热敏⽅式打印机以阿克发为代表,国产的就是虎丘影像为代表。

云胶片是一种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创新医疗器械

云胶片是一种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创新医疗器械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33卷 04期 V OL.33 No.04181资 讯NEWSCLIPS云胶片是一种创新医疗器械云胶片即存储在云端的电子胶片,患者可以用短信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在验证身份后浏览和下载。

云胶片通常包含电子胶片、检查报告和全部DICOM 原始影像。

云胶片系统不涉及影像后处理,但是涉及电子胶片和影像的DICOM 浏览和诊断,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类鉴定,作为第二类医疗器械监管,分类编码为6821。

2017年4月,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我国第一个云胶片CFDA 注册证书,意味着云胶片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已通过严苛的专业论证,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医学影像介质替代传统塑料胶片、纸质报告等为临床医生和病患服务。

至此,医用胶片作为一种影像介质的属性,在经历感蓝片、感绿片、湿式激光胶片、干式胶片后,进一步由塑料介质发展跨越为电子性影像介质。

云胶片是移动互联终端、云计算、云存储技术、4G 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影像介质。

常常有云胶片是一种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创新医疗器械全网云医疗 潘仁进我院最近上线的“云胶片”项目试图尝试解决这一痛点。

病人可以通过短信链接,扫描报告上的二维码或从微信公众号上访问自己的电子胶片信息,这对病人来说是一大福音。

如果病人确有需要,也可以要求打印医用塑料胶片。

这正是国家提倡鼓励的互联网+项目的一个实践。

对于超声、心电图等电生理数据,获取其动态图像所需的带宽资源、存储资源非常庞大;病人更关心超声科医生诊断的图文报告数据。

虽然目前医院收取的图文报告费价格并不高,但是如果能在移动端访问、查询报告,无疑更加便捷,也更节省资源。

将病人关心的所有诊断数据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是响应医改政策的一项便民工程。

该项目在我院试验、实践成熟之后,可尝试推广至其他医院,提高社会的运行效率。

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医院在试运行“云胶片”项目。

但欧美发达国家的医院自从PACS 系统成熟后就实现了无胶片化。

医用胶片的发展进程

医用胶片的发展进程

医用胶片的发展进程1895年伟大的德国科学家伦琴(W. C. Roentgen)发现了X-射线,并在同年拍摄了第一张X一射线胶片.第二年X一射线便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

(X一射线与钨酸钙(CaWO,)、氟抓化钡(BaFCI: Eu)、硫氧化钥(La2O2S: Tb),硫氧化IL(Gd,O,S: Tb)等荧光物质相互作用发出荧光,使感光材料曝光)1908年爱迪生(Thomas Edison)发明了钨酸钙增感屏。

1916年开始生产双面涂有感蓝乳剂层的医用X一射线胶片.与钨酸钙增感屏组合使用(蓝光片)1972年发现了稀土增感屏,如硫氧化扎(Gd,O,S: TO增感屏.它的荧光谱范围在400~ 620nm,最大发射峰540-550nm,在绿光区。

它的发光效率要比钨酸钙增感屏高4-5倍。

同时开发了感绿的医用X一射线胶片。

(绿屏/片体系经20多年的不断改进,在影像清晰度上已超过蓝屏/片体系,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感绿胶片含银量比感蓝胶片低.涂层薄,制造成本较低.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已经进入了全面的数字化时代。

同年CT机的问世,胶片的硬拷贝出现了CRT型多幅相机。

10年后湿式激光打印机问世,由于应用数字激光打印,成像质量及其功能明显优于CRT型多幅相机。

1994年干式激光打印机制造成功。

可以说它是胶片成像技术的革命性成果。

结束了医学影像胶片冲洗工艺中的繁琐工作。

从而使放射科工作环境变得明亮、舒适干净(无需排废液),设备明室安装、操作灵活。

(不再经过洗片机显影、定影、水洗烘干等处理,而直接打印出影像)数字化彩色喷墨打印医疗胶片是近几年国际国内正在大力推广的新型数字化医疗影像胶片的一种,蓝色高光+护膜数字化医疗影像彩色喷墨打印胶片选用经高温热定型处理的光学级BOPET聚酯薄膜作为基材,基材厚度大于0.15mm,其材料机械强度大,环保无污染,经多层涂布生产而成,并经过双面抗静电处理。

医用3D打印技术及发展

医用3D打印技术及发展

一、医用3D打印基础前沿研究3D打印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兴起的一项制造技术,它以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定制化为特点,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

医用3D打印即生物3D打印,是3D打印技术中独特的一个分支,是目前3D打印技术研究的最前沿领域,其快速性、准确性及个性化定制的特性使它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是以计算机三维模型为基础,通过离散-堆积的方法,将生物材料及细胞按仿生形态、生物体功能、细胞特定微环境等要求,打印出同时具有复杂结构、功能和个性化外形的生物三维结构、再生医学模型等生物医学产品的3D打印技术。

1.1 生物3D打印技术的分类目前生物3D打印技术主要包括直接喷墨、激光、声波和阀门控制挤压等四种不同的介导方式。

直接喷墨式生物打印机是主要包括压电式和热发泡式两种,压电式喷墨打印的原理是通过压电元件电极两端施压,产生局部压力差而将墨水挤出。

热发泡式喷墨打印机运行时依靠电加热打印喷头,产生压力脉冲而使墨水液滴离开喷嘴。

此类打印机的优点是打印速度快、成本低,适用于高通量的生物打印,但无法进行单个细胞的控制,并且存在打印过程中会使细胞与生物材料承受热与机械力,喷头易堵塞,液滴大小不均匀等问题。

激光辅助生物打印的原理是在玻璃板吸收层上用激光聚焦产生一个高压液泡,将带有细胞的材料推到接受基体上,其优点是对细胞伤害小,细胞存活率高达95%以上,缺点为价格较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声波控制的细胞打印技术没有喷嘴存在,通过声波辐射的压力来喷射离散的细胞液,它通过脉冲、持续性和振幅的调整可以进行单个细胞的控制,其优点是避免了热与压力对细胞或生物材料的影响,同时可控制液滴的大小,但对材料的粘度有一定限制。

阀门控制挤压喷墨技术是通过电动脉冲或气压脉冲控制细胞液滴的挤出,此种技术打印出的细胞成活率较低,多适用于打印不含细胞或含少量细胞的生物活性材料。

1.2 生物3D打印技术的研究现状1.2.1 生物3D打印技术在国外的发展自3D打印技术问世以来,生物3D打印一直处在整个3D打印产业中最前沿的位置,得到了医药、生物科学等领域科研人员的重点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用胶片打印机发展史【荣威(珠海)医疗设备】粤澳合作科研总部研发生产,
日新月异,欣欣向荣,时代在快速发展科技也在不停的进步。

医用胶片打印机的发展经过湿式这阶段后进入了干式的时代。

目前湿式已经退出市场,基本上是干式类的热敏与激光二分天下的阶段,但同时干式打印的喷墨打印也占有一定的市场。

其中干式热敏胶片打印机结构简单,机器小巧,价格也相对便宜,打印效果良好,寿命长,所以相较一线城市,在二三线城市,更得到大家的认可。

从干式打印技术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发明的传真机,到本世纪90年代初才逐渐应用到放射医疗影像,诞生了3M、FUJI等公司,也才有了干式相机这样的说法。

在2012年之前,国内的医用胶片打印机市场一直被国外产品垄断,直到国内厂家在2012年推出了医用干式数字胶片打印机,才填补了国内没有干式相机的空白。

而我们荣威也为国内喷墨胶片打印机的发展添砖加瓦,力主研发的喷墨胶片打印机MP5670早已问世。

打印机采用气泡技术喷墨原理进行图像打印。

通过墨水在短时间内的加热、膨胀、压缩,将墨水喷射到打印纸上形成墨点,增加墨滴色彩的稳定性,实现高速度、高质量打印。

我们专业服务于中小型医疗机构,更加贴近基层医患,节省医用打印成本,尽可能的帮助医院患者省下每一分钱!
产品自有专利,厂家直销,质量和售后更有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