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合集下载

《倔强的小红军》优秀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优秀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分析课文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红军勇敢、坚强的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课文分析导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红军长征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课文结构,分析小红军勇敢、坚强的品质。

4.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5. 随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勇敢、坚强品质的作文。

答案示例:勇敢、坚强是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优秀品质。

在《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中,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面对重重困难,毫不退缩,勇敢地向前。

这种勇敢、坚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 课后拓展:阅读其他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了解长征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 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后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注重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堂导入环节中,视频素材的选择和使用。

2. 小组合作讨论的引导和实施。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倔强的小红军》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一位勇敢坚强的小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不畏艰难,坚持完成任务的感人事迹。

具体内容包括:小红军背景介绍,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故事所传达的坚强不屈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流利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领会故事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向小红军学习,培养勇敢坚强、克服困难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红军勇敢坚强的品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将小红军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红军图片,引发学生对小红军的关注,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词,了解课文大意。

7. 情感升华: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倔强的小红军》2. 板书内容:生词:倔强、红军、抗日战争、勇敢、坚强情节概括:起因、经过、结果主题:勇敢坚强,克服困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红军的事迹。

(2)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如何向小红军学习,培养自己的勇敢坚强品质。

2. 答案:(1)小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勇敢面对困难,坚持完成任务。

(2)开放性题目,学生可结合自身经历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观看与小红军相关的电影、纪录片,加深对勇敢坚强品质的理解。

(2)开展“我心中的小红军”主题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小红军的敬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处理;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开放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倔强的小红军》优质教案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优质教案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倔强的小红军》。

详细内容包括:1. 学习生字词:倔强、红军、长征、草地、饥饿、疲惫等。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坚定信念和勇敢精神。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技巧,学会运用作者的表达手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的情感,培养勇敢、坚定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红军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长征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课后学习任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倔强的小红军》2. 生字词:倔强、红军、长征、草地、饥饿、疲惫等。

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

4. 表达手法:对比、象征、拟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小红军的认识。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写一篇关于身边英雄的作文。

答案:(1)小红军勇敢、坚定,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了解更多英雄事迹,培养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红军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3. 作业设计: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小红军的认识;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写一篇关于身边英雄的作文。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四章《倔强的小红军》。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小红军的倔强精神,探讨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以及通过故事学习勇敢、坚强、团结等优良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习小红军的勇敢、坚强、团结精神。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红色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小红军的倔强精神,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

重点:阅读理解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红色歌曲《倔强的小红军》,引导学生进入红色文化氛围。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军的倔强精神,讲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后的习题,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红军的倔强精神,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倔强的小红军》2. 主要内容:小红军的倔强精神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勇敢、坚强、团结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小红军的倔强精神。

举例说明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谈谈你对勇敢、坚强、团结品质的理解。

2. 答案:小红军的倔强精神:勇敢面对困难,不屈服于敌人,坚持完成任务。

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翻山越岭,过草地,爬雪山,克服重重困难。

勇敢、坚强、团结品质:勇敢面对挑战,坚定信念,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书籍,了解更多革命故事,传承红色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分析。

2. 教学目标的确立。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

5. 板书设计的关键要素。

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四章《红军长征》第三节《倔强的小红军》。

内容详细叙述了小红军在艰苦的长征环境中,坚定信念,顽强拼搏的事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掌握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长征精神,培养勇敢、坚强、团结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难点:长征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征路线图,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述小红军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小红军在长征中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红军的事迹,分析其背后的精神内涵。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强调小红军的英勇表现。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7. 情景再现: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小红军的事迹,加深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倔强的小红军》2. 内容:(1)长征基本情况(2)小红军英勇事迹(3)长征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2)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 答案:(1)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面对恶劣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包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传承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小红军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的品质。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3篇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3篇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倔强的小红军》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位红军作家----陈靖写的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他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

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决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还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本课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开始了故事的讲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同时也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达了人物所蕴含的感情。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

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骑上马先走,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10自然段),第二层(11——15自然段)。

本单元课文学习方法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而借助上单元“注意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文章的叙述的事件,体会人物的特点”学法来学习本课,并为后两课讲读课文《小兵张嘎夺枪记》、《虎门销烟》和略读课文《“0”的突破》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能在老师的点拨下独立学文。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全文大意,给生字正音,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第二课时品读全文,学文明理。

学情分析1、我班现有学生47人,是这学期刚招进来的,他们都是来自边远的瑶族村屯,语文基础较差,连最基本的拼音都不会读。

因此班上学困生占了一半,老师的指导难度很大,收效甚微。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倔强的小红军》,详细内容包括: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精神;2. 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4. 深入了解小红军的事迹,传承红色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红军的倔强精神;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技巧;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红色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红军的倔强精神,体会红色文化的内涵;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习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红色革命主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红军的事迹,感受倔强精神;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生字词,讲解修辞手法;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到写作中;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倔强的小红军》2. 内容:a. 生字词:倔强、红军、长征、艰苦、拼搏、意志、信仰等;b. 修辞手法:拟人、排比、设问等;c. 写作技巧: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b.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话;c.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红军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深入了解红色文化;b. 开展红色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c. 推荐阅读红色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惫、稞”等生字,会写“倔、顾”等生字,理解“倔强、疲惫、荒无人烟”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小红军在极度疲惫、饥饿的情况下,为什么拒绝陈赓的帮助。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红军长征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长征的艰难险阻。

2、提问: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倔强的小红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2)理解“倔强、疲惫、荒无人烟”等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感悟品质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小红军的性格特点。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1)描写小红军外貌的语句:“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红军又瘦又小,非常可怜。

)(2)描写小红军语言的语句:①“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不,我能走。

”②“你把它吃了。

”“我不饿。

”从这些语言描写中,你感受到了小红军怎样的性格特点?(倔强、坚强、一心为他人着想。

)(3)描写小红军动作的语句:①“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

”②“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新词。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

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理解“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课前准备:查找长征资料、做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导入新课。

为了北上抗日,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历时两年的长征,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纵横11个省,翻越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粉碎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长征使红军失去了千千万万坚强战士,以敌人失败、我军胜利而告终。

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讲的就是在红军过草地时,发生在一个小红军和一位首长身上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
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不理解的词语可借助字典帮助理解;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价读音是否正确;是否流利。

3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要在第一课时给学生充分地读课文的时间,注意读书要有的实效,要层层深入)
三、学习生字
1利用课后生字表自学生字
要求音、形、义结合在一起识记。

2小组内合作学习。

学习内容:在自学的基础上没能解决的问题;我的记字好方法;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

内容:组里未解决的问题;记字方法;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4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

重点探讨交流“革、薄、翘”这三个字的写法。

教师板书指导。

5学生练写,教师及时给予指导,进行评价。

四、再读全文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完成生字、写词作业。

3继续查找长征资料。

第二课时
一、回顾整体,引入课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谁来帮助大家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二、抓住重点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
1、小红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课文写了小红军与陈赓的几次对话?从每次对话中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感悟小红军的思想品质)
3、再与同桌交流。

(比较具体指导理解第一次对话,第二、三次对话主要是自学)
答题要点:
听到看到想到
第一次:体力强赛跑拒绝让马
第二次:等同伴坚决拒绝同行
第三次:粮食多拍拍拒绝让粮
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小红军到底想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5、想象要有依据,小红军筋疲力尽,小红军饿得发昏,你是从课文找到依据的吗?说说看。

6、已经累的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儿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

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练习朗读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请看要求:
先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倔强地说”“无可奈何”“轻轻地拍了拍”等词语的意思,读出相应得语气,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读。

2、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哪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要指导评读,是不是读出了相应的语气。

评读时,相机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投影:
1、“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2、“你要同我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3、“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
“你快骑上马走吧”“那就比一比吧”“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都表示强烈感情,可是句末用的却不是感叹号,而是句号。

朗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好,还是不上扬好?大家读一读,体会体会。

(三)、读懂“感动”,明白“倔强”
1、小红军瞒过了陈庚,陈庚骑上马走了,课文的后半部分,谁来读一读?
2、陈庚回头找到小红军,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陈庚全明白了:小红军说自己……其实……,说自己……其实……,小红军这也拒绝,那也拒绝,是……”等提示语说一说。

3、小结。

课文的后半部分,表面上是在写陈庚,其实还是在写小红军。

陈庚受的感动有多深,小红军的精神感人就有多深。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邻居家的小朋友听
3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短文。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