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论语·雍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

合集下载

2020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浙江诗路文化带以诗词文化为主线,结合水系、古道,将各地旖(yǐ)旎风光串联成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旅游线路,让游客徜(táng)徉在江南美景中。

B.历经千年沧桑,觥(gōng)筹交错的场面早已湮(yān)没于历史深处,但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器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篇,去回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

C.生态文学应更多创作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讴(ōu)歌美好生活的作品,致力于鞭挞(dá)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D.北方的季节径(jīng)渭分明,春季的风一寸寸吹向大地,为山川褪去寒衣,一点点着(zhuó)上春色,东风过处,整个原野为之一振,草木葳蕤,生机勃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

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

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

【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

【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

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

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生水起B.短小精悍C.然而D.激荡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2018—2020年《论语》高考真题

2018—2020年《论语》高考真题

2018—2020年《论语》高考真题作者:来源:《大学·课外阅读》2021年第01期一、古诗文默写【2018年全国卷Ⅰ】《论语·为政》中“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分)【2018年江苏卷】浴乎沂,,咏而归。

(《论语·先进》)(1分)【2018年浙江卷】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论语》)(2分)【2019年全国卷Ⅲ】《论语·子罕》中,孔子用“ ,”两句话阐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分)【2019年江苏卷】道之以德,,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1分)【2019年浙江卷】其身正,;其身不正,。

(《论语》)(2分)【2020年全国卷Ⅲ】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 ,”。

(2分)【2020年新高考卷Ⅰ】《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 ,”。

(2分)【2020年浙江卷】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论语》)(2分)二、阅读题【2018年北京卷】1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共5分)《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 ①斯:就。

②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201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21-22题。

(共6分)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注] 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浙江省各地2020届高考最新语文文化经典阅读试卷精选汇编

浙江省各地2020届高考最新语文文化经典阅读试卷精选汇编

浙江省各地2020届高考最新语文文化经典阅读试卷精选汇编“超级全能生”2020高考浙江省9月联考(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子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子曰: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雍也》)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①,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依其所陷溺其心者然也。

”(《孟子·告子上》)〔注〕①赖:通”懒”。

21.上述材料中孔子所说的“习”相当于孟子所说的“”。

(2分)22.孔子、孟子对青少年品性教育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4分)21.所陷溺其心者【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二者都是说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

22.孔子与孟子都认为环境对青少年品性养成有很大的影响;(1分)孔子强调青少年成长以家庭人伦为出发点,和睦家庭人伦关系,而后推己及人,逐渐成长为博学博爱的君子仁人,(1分)体现了修身过程中由内而外的个体自主力量。

(1分)孟子侧重阐述外部环境对青少年品性产生的深刻影响,强调由外而内的塑造力量。

(1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先找出二者的共同观点:环境对青少年品性养成有很大的影响。

再分别论述孔子和孟子看法的不同。

可以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储备进行作答。

金丽衢十二校第一次联考(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材料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论语·学而》)材料二: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材料三: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21.“出则弟”句中“弟”的意思是,“则以学文”中的“文”指的是。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四)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四)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四)16.(2020年丰台期末)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任选一组,回答问题。

A组:①子曰:“,鲜矣仁。

”(《论语·学而》)②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B组: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②子曰:“君子,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③子曰:“君子,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横线处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其填写完整,并说明该组句子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解析:这道题大家背下来就可以,是最基础的内容。

答案:A组:⑴①巧言令色②志士仁人⑵关于“仁”学思想。

“仁”是一种高尚道德,为人正直、表里如一;“仁”是坚守正义的品格,为了实现正义的目的,甚至可以牺牲生命。

B组:⑴①文质彬彬②和而不同③成人之美⑵关于“君子”理想。

君子应具有中庸的品行,要内外兼修,文与质统一、表与里统一;君子坚守行事原则,与人和谐相处,却不盲目附和;君子能律己达人,成就美好事业。

17.(2020年石景山期末)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①孔子为何说“吾不与也”? 上述文字阐明的孔子主张的“勇”是什么?(3分)②勇者何以不惧,有人用孔子答司马牛的“内省不疚”为答案,你同意吗?请说明。

(2分)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试题解读:①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就去积极行动;如果不用我,就藏起来。

【审核版】浙江2020年高考语文考点集训(19)《论语》选读(含答案).doc

【审核版】浙江2020年高考语文考点集训(19)《论语》选读(含答案).doc

《论语》选读(时间:120分钟满分:180分)(90分)1.(2015·浙江自选)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

”子曰:“可谓士矣。

”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

”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

”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荀子·子道篇》)材料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论语·颜渊》) (1)解释《荀子》这段话中“仁者使人爱己”和“知者知人”的意思。

(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荀子》这段话中孔子对颜渊回答的评价高于子路和子贡?恰当运用《论语》中的材料分析说明。

(字数不超过150字)(8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浙江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

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

”此言妄也。

彼见孔子为师圣人传道必授异才故谓之殊。

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

今谓之英杰,古以为圣神,故谓七十子历世希有。

使当今有孔子之师,则斯世学者,皆颜、闵之徒也;使无孔子,则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

何以验之?以学于孔子,不能极问也。

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

不能辄形,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皋陶陈道帝舜之前,浅略未极。

禹问难之,浅言复深,略指复分。

盖起问难此说激而深切、触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游之弦歌,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自今案《论语》之文,孔子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辞,弟子寡若子游之难,故孔子之言遂结不解。

以七十子不能难,世之儒生,不能实道是非也。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问难之道,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

世之解说说人者,非必须圣人教告,乃敢言也。

苟有不晓解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谓问孔子之言,难其不解之文,世间弘才大知生,能答问、解难之人,必将贤吾世间难问之言是非。

(王充《论衡·卷九》)材料二: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②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篇》)[注]①武城: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论语·雍也》中说“子游为武城宰”,即做那里的县长。

②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2020高考语文浙江卷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如《论语》)

2020高考语文浙江卷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如《论语》)

[注] 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 (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
(《孟子·滕文公上》)
。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

说法。(2分)
(2)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
“忧”。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4分)
栏目索引
答案 (1)先生在说自己 自谦 (2)①孔子认为有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所以面对人生各种不如意境遇时,都能“不忧”。 ②孟子立足尧、舜帝王身份,认为他们因为没有得到理想的继承者而为天下百姓“忧”。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句的能力,体现了热爱中华文化的学科素养,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 “夫子”是主语,“道”可解释为“说,谈论”,故“夫子自道”的意思是“老师(先生)在说(谈 论)自己”。“夫子自道也”体现了子贡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我无能”体现了孔子一贯的谦 虚品格。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体现了发展辩证思维的学科素养,弘扬了仁者心忧天 下的传统文化。 分析孔孟说法不同的原因时,要理解材料的意思。“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表现在诸多方面, 如“仁者爱人”“仁者安仁”等,故“仁者不忧”并非“仁者没有忧虑”,而是仁者有高尚的 情操,能坦然面对苦难。“尧以不得舜为己忧”的意思是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而 忧虑,尧的忧虑是家国之忧——怎样才能找到让天下大治的继承者。综上,我们要辩证地理解 中华传统文化,孔孟说法虽不同,但二者并不冲突。
栏目索引
高考语文 (浙江专用)
专题十二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如《论语》)
五年高考
栏目索引
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
1.(2019浙江,21—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回答问题。(6分)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列年考题及评析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列年考题及评析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列年考题及评析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列年考题及评析(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译文】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

”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上天说了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照常运行,众物照样生长。

天说了什么呢?”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答:举一反三(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答: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析:考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论语》片段的理解,要求“考生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

所选的两段话内含孔子的教育原则,有启发式、举一反三、身教重于言教、潜移默化、无言之教和有言之教相结合等,有的不是孔子和子贡对话中的内容,考生要分析区别。

《<论语>选读》是考查2009年高考的新点,遗憾的是新点没能成为亮点。

选修A重新开读《论语》,重视经典传承,新课程的“新”也可以体现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

然而考题要求探究孔子教学原则,例句却选孔子谈“予欲无言”,含义有些迷蒙玄远。

令人比较关注的是新高考对《论语》是如何考查的。

从题型来看,并没有将《论语》的考点放在文言基础上,而是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一些观点的理解。

以开放型的样式出现。

比如在模拟卷中出现的是谈谈对“隐”和“仕”的看法(十全注:第1题属送分题,第2题,这题出得相当偏,很多老师和教辅对这段文章有何教育原则,是视而不见的,这更让我们明白,高考是考“教的不考,考的没教,”热的不考,考了必热,对于论语的每一段的寓意最好能挖掘一下,跟现实联一下.例卷当把人引入歧路后,出题考出了一个相当是非分明的一个真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学而》《论语·雍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①敬而行②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雍也》)
【注】①居:居心。

②行:做事。

③大:同“太”。

2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________为本。

“敬事”的意思是________。

(2分)
22.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
(三)(6分)
21.(2分)民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
22.(4分)
①“居敬而行简”,“居敬”也就是“敬事”。

凡政事居心于敬,思虑周密;而行事简约,把握重点,不敢烦扰百姓。

这样百姓就能享受和平安宁之福。

②“居敬而行简”,居心简单,处处生怕多事,不肯尽心竭力;而行事也只图简单,敷衍塞责。

这样百姓就会受其苟且草率之弊。

出处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资料
1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 语言文字运用(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
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4
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5 张耒《上曾子固龙图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6
《秋江送别》《送柴侍御》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7
《论语·学而》《论语·雍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8
古诗文默写(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9 2020年浙江省高考高考作文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