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解析(原卷版和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化学、物理试题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化学、物理试题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试题解析1.楞次定律是下列哪个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A. 电阻定律 B. 库仑定律 C. 欧姆定律 D. 能量守恒定律【答案】D【解析】楞次定律指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这种阻碍作用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感应电流的电能,所以楞次定律的阻碍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2.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金、a 地、a 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 金、v 地、v 火。

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 金<R地<R 火,由此可以判定A. a 金>a 地>a 火B. a 火>a 地>a 金C. v 地>v 火>v 金D. v 火>v 地>v 金【答案】A【解析】AB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MmG ma R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大,故知A 项正确,B 错误;CD .由22Mm v G m R R=得v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运行速率越大,故C 、D 都错误。

3.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

两斜面I 、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

重力加速度为g 。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 、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A. 12F F ,B. 12F F ,C. 121=2F mg F ,D. 121=2F F mg , 【答案】D【解析】对圆筒进行受力分析知圆筒处于三力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如图,由几何关系可知,1cos30F mg '=︒,2sin30F mg '=︒ 。

解得12F mg '=,212F mg '=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121,2F F mg ==,故D 正确4.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前须知:2.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此题共13个小题,每题6分。

共7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2.以下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3.以下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4.假设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5.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

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假设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那么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B.250、500、250C.500、250、0D.750、250、07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8.以下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A.甲苯B.乙烷C.丙炔D.1,3−丁二烯9.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我10,X与Z同族,Y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卷II理综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详细答案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卷II理综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详细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B. 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C. 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D. 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的是蛋白质的功能的相关知识,选项所描述的是几种常见的蛋白质的功能及其相关知识。

【点睛】本题以蛋白质的功能为主线,综合考查考生对体液免疫、组成肌肉细胞的肌动蛋白等蛋白质与血红蛋白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及染色体的组成、无机盐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考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进行横向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内容横向辐射,进行归纳。

2.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学科*网【点睛】3. 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 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 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激素调节及其实例(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

2019年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解析和分析

2019年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解析和分析

2019年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解析分析人:傅盛晟注:参照考纲,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数字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数字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答案:选D 解析:本题考察《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与细胞的结构部分内容。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Ⅱ);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题干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A选项: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因为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除了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以往无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其他细胞器,故错误;B选项:三者都含有DNA,根据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其次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以及原核生物的拟核,而高尔基体不含DNA,因而B错误;C选项:三者都是ATP的合成场所,而ATP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可以产生于线粒体和绿叶体以及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不合成ATP,相反高尔基体的相关生命活动却是消耗ATP,故C错误;D选项:三者都属于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而生物膜的成分主要含有脂质和蛋白质,因而D选项正确。

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答案:选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包括《必修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和《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遗传物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等内容。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DNA的复制(Ⅱ);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全国卷3,包括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全国卷3,包括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全国卷3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答案】C【考点定位】转录【名师点睛】熟知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存在的位置,联系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答案】C【解析】动物激素属于信息分子,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经血液循环把调节信号传到全身各处并通过作用靶细胞而发挥作用,A正确;植物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基质是发生光合作用暗反应场所,B正确;癌细胞需要从它生存的环境中获取自身增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属于异养型,C错误;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结束生命的过程,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结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名师点睛】不熟悉癌细胞的增殖特点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答案】A【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名师点睛】1.不熟悉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是对AD选项误判的主要原因;2.解题过程中没有联想到光合作用光反应和反应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是对B选项误判的主要原因。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卷生物学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卷生物学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教学启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凭借记
忆学习的科学知识容易遗忘,但是通过科学推理过
程获得的知识却很难忘记,并且实现了学生科学思
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基础认知,联系生
活实际及科学史等资料,引导学生从一般性的前提
出发,经历演绎,得出个别结论或具体的陈述。而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将
内环境稳态(体液 理解、识记
30
(排尿反射)
分析应用
8
调节)、减数分裂
(4分)
8
31
群落
分析应用 8
生态系统 删、实验分析 11
免疫 种群实验
理解分析 11 实验分析 8
32 遗传实验(规律) 实验分析
11 遗传实验(规律) 实验分析 12
遗传概念及
理解、设
9
实验分析
计思路
37 生物技术与实践 理解与识记 15 生物技术与实践 理解与识记 15 生物技术与实践 理解与识记 15
6
晞w•析 模型分析 6
渗透吸水,光合 实验分析、 29 影响因素、实验 设计思路 12
水盐稳态 遗传学实验 生态系统 植物生命活 动调节实验
理解 综合分析 模型分析
实验分析
6
呼吸作用
理解分析 6
6
内环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态
理解
6
6 磁卿用 分析应用 6
元素、化合物 识记(6分)、
8
11
及光合作用 设计思路
神经调节
这一理念贯穿于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站在学生核心
素养全面发展的角度,达成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
卷选择题部分,有4个属于理解层次,1个属于理 解分析层次,1个属于应用分析层次;非选择题部 分,第29和32题两次出现实验思路设计层次,第

2019年全国卷 Ⅲ 理综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精编)

2019年全国卷 Ⅲ 理综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精编)

2019年全国卷Ⅲ 理综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精编)绝密★启用前 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Ar40 Fe56 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全国三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全国三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高考全国卷Ⅲ理综试题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C.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9.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3卷试题1-4页+解析4-14页
生物部分(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 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皮肤血管舒张
C.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 用酒精擦拭皮肤
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 250、500、0
B. 250、500、250
C. 500、250、0
D. 750、250、0
三、非选择题
7.氮元素是植物生长 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 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
C.500、250、0
D.750、250、0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答题。
【详解】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Bb×Bb→1/4BB、1/2Bb、1/4bb,由于每对亲本只能形成1个受精卵,1000对动物理论上产生的受精卵是1000个,且产生基因行为BB、Bb、bb的个体的概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为1/4×1000=250个,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为1/2×1000=500个,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致死,因此获得基因型为bb的个体的基因型为0。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将n粒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该过程中没有光照,所以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也不能合成叶绿素,所以幼苗是黄化苗。
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点,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体主要依靠调节产热量或者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温度。
【详解】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增加产热量,不利于人体散热,A正确;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B错误;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则散热量增加,C错误;用酒精擦拭皮肤可以增加散热量,D错误。选A。
【答案】(1).蛋白质(2).核酸(3).叶绿素(4).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4﹢和NO3﹣剩余量。
8.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
B.250、500、250
【详解】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质,其他地方没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12.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胡萝卜根段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试管苗。用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
(2)步骤③切取的组织块中要带有形成层,原因是____________。
(3)从步骤⑤到步骤⑥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在新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__过程,最终可形成试管苗。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4)步骤⑥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5)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原品种的__________,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繁殖。
生物部分(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9.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时_________,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
(2)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____________(填“倒置”或“正置”)。
(3)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
(4)有些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____________处理,这种处理可以杀死丢弃物中所有的微生物。
A.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 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10.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__________。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___________。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