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得用法及三年级上册练习

的、地、得用法及三年级上册练习
的、地、得用法及三年级上册练习

的、地、得用法

1、“的”一般在名词前面,如“欢唱的小鸟”、“鲜艳的民族服装”、“敬爱的老师”、“飘扬的国旗”。

2、“地”一般在动词前面,如“好奇地听着”、“笑呵呵地说”、“飞快地跑”、“垂头丧气地坐着”、“不停地转着”、”眼泪偷偷地流在面颊上“。

3、“得”前面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放得这么高!”“扫得真干净!”、“笑得真甜”、“写得真好”、“跳得真高”、“跑得好快”。

为了便于记忆,请记住一个顺口溜:

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动词后面“双人(得)”到,默记5遍脑开窍。

补充两点: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用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练习题

1、年轻()时候

2、自己()知识

3、七十多岁()老人

4、风尘仆仆()年轻人

5、毫无保留()传授

6、宝贵()遗产

7、盘古倒下后,他()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呼出()气息,变成了四季()风和飘动()云;他发出()声音,化作了隆隆()雷声。他()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四肢,变成了大地上()东、西、南、北四极;他()肌肤,变成了辽阔()大地;他()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江河;他()汗毛,变成了茂盛()花草树木;他()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雨露......

8、有一天,我起()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而是绿色()。

9、八月,天多热。鸡热()耷拉着翅膀,狗热()吐出舌头,蝉热()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叫着“知了,知了。”

10、伯伯家养()鸽子,尖尖()嘴巴,红红()眼睛,漂亮极了!

11、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问:“庆龄,你怎么不走了?”

12、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庆龄点点头,甜甜()笑了。

13、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便没了踪影。

14、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木轮,不停()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15、听听,秋()声音,从远方匆匆()来,向远方匆匆()去。

16、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像钟面一样,组成花()“时钟”。

17、第二天我检查蜂窝式,又发现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回到了家。

18、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石级,石级边上()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真叫人发颤!

19、老爷爷拉拉我()小辫子,笑呵呵()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20、小槐米藏在槐树丛中,轻轻()随风飘动。它们一点儿也不惹人注意,却是槐乡孩子()宝贝。

21、列宁自言自语()说:“多好()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22、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在枝头歌唱。

23、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说。

24、秋天()雨,藏着非常好闻()气味。梨香香(),菠萝甜甜(),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25、夏天,树木长()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枝叶把森林封()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视线,遮住了蓝蓝()天空。

26、西北风呼呼()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洞里。

“的、地、得”用法分析及练习(后附答案)

“的、地、得”用法分析及练习(后附答案) 一、的、地、得用法分析: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三、的、地、得用法总结: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四、的、地、得用法例句: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五、“的、地、得”的读音: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年级语文的、地、得用法教案

二年级语文的、地、得用法教案 一、“的、地、得”的用法 “白勺的、提土地、双人得”是我们在语文学习中经常 使用的三个词,它们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 自有着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 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这样做的好处, 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一)首先我们来看白勺“的”的用法。通常白勺“的”的后面往往跟名词,我们用算式表示就是“的+名词”。名 词包括哪些呢?人物,如:妈妈、老师、校长。动植物,如:小鸟、小草、苹果。景物,如风景、西湖、运河。事物,衣服、头发、球赛,等等。它们都属于名词。 现在我们来举一些例子,比如:亲切的妈妈、大大的窗户、红红的花朵、优美的风景、精彩的球赛、机灵的小鸟、 漂亮的衣服、黑黑的头发、雄伟的长城……。 通过这些短语,我们不难发现白勺“的”前面的词语一 般用来说明白勺“的”后面事物怎么样。 白勺“的”除了可以用在名词前外,句子的末尾也用白 勺“的”。比如: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一起来的。你是数 不清的。

(二)其次,我们来看提土“地”的用法。通常提土“地”的后面往往跟的是表示动作的词,也就是动词,我们 用算式表示就是“地+动词”。 比如:仔细地看,大声地说,慢慢地走。看,提土地后 面的看、说、走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现在我们再来举几个例子:快速地跑,用力地抓,认真 地读,快活地游着,积极地参加,早早地离开,自由自在地 飞翔,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 截铁地说、用力地踢、仔细地看……。也就是说,提土“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说明提土“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三)最后,我们来看双人“得”的用法。双人“得” 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我们用算 式表示就是“动词(形容词)+得”。比如:玩得开心,红得发紫,吃得好,大得很,跳得高,急得满头大汗,“玩、吃、跳”这些是动词,“大、红、急”这些是形容词,后面都得 用双人“得”。 现在我们再来举几个例子:玩得刺激,看得仔细,唱得 好听,写得端正,举得高高的,说得真精彩,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也 就是说,双人“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双人“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

小学一年级“的”“地”“得”的用法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的、地、得”在现代汉语中高频率使用的三个结构组词,都起着连接作用;他们在读音上都是“de”。 口诀: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左边双人就是“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一、“的”的用法 表示(什么样/谁)的(东西),“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者词语。 例如: 美丽的校园红红的苹果我的铅笔 可爱的兔子他的手机 口诀: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二、“地”的用法 表示(怎么)地(做什么),“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者词语。 例如: 认真地听飞快地跑甜甜地笑 高兴地说慢慢地写 口诀: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三、“得”的用法 表示(做)得(怎么样),“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

作的词或者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者词语。 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十分”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例如: 写得好跑得快笑得开心红得发紫 口诀:左边双人就是“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专项练习 ①飞快()走过来香喷喷()米饭欢快()唱歌 ②唱()响雪白()棉花跑()快 ③大声()歌唱红红()苹果数()清 ④认真()听碧绿()纸条跳()高 ⑤黑黑()眼睛轻轻()吹奇怪()问 ⑥用力()扔沙包金黄()落叶玩()高兴 ⑦爸爸()衣服鲜红()红旗慢慢()走 ⑧偷偷()哭明亮()月光吃()饱 ⑨暖暖()太阳甜甜()果子甜甜()笑了 ⑩可爱()雪人笑()开心机灵()小孩 参考答案:①地、的、地②得、的、得③地、的、得④地、的、得⑤的、地、地⑥地、的、得⑦的、的、地⑧地、的、得⑨的、的、地⑩的、得、的

的得地的用法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三、“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 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 ①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的得地的用法 答案

“的”“得”“地”的用法 一、在句子中,用在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前面的,要用“的”字。如: 1. 我爱勤劳的妈妈; 2. 公园里的景物美极了。 句中的“妈妈”、“景物”都是名词,前面应该用“的”字。 二、在句子中,用在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前面的,要用土也“地”字。如: 1. 他积极地回答问题; 2. 大雪纷纷地下。 句中的“回答”、“下”都是动词,前面应该用“地”字。 三、在句子中,用在形容词或形容用短语(用来描写人事物的词或短语)前面的,多数要用双人“得”字。如: 1. 地被扫得很干净; 2. 他在游乐园里玩得特别高兴。 句中的“很干净”、“特别高兴”都是形容词,前面应该用“得”。 3. 小弟弟笑得流出了眼泪。 4. 她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句中的“流出了眼泪”、“一蹦三尺高”作为形容用的短语,补充描写了前面的动作和心情等(笑到什么程度?高兴到什么程度?),前面应该用“得”。 补充1点: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为了便于记忆,请记住一个顺口溜: 名词前面白旁的,动词前面提土地,形容前面双人得,默记5遍脑开窍。 练习:一、选择“的、地、得”填空。 紧张(的)工作静静(地)流过 变化(得)真快明亮(的)月光 缓缓(地)流着熟练(地)操作 愉快(地)歌唱茂密(的)树林 美丽(的)田野暖暖(的)春风

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用力(地)踢仔细(地)看 开心(地)笑笑扫(得)真干净 笑(得)多甜考(得)好 觉(得)追不上五彩(的)泡泡 高兴(地)跳起来红红(的)花朵 香甜(的)面包辛勤(地)劳动 清澈(的)小河慢慢(地)爬行 跑(得)快采(得)多 唱(得)好跳(得)高 走(得)快些摔(得)很重 1. 小胖(的)同桌正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 2. 精致(的)玻璃球被小涛摔(得)粉碎。 3.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4.欢快(的)孩子们愉快(地)歌唱。 5.他(的)妈妈喜欢可爱(的)花儿。 6、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 7、天然(的)指南针8、忠实(的)向导 9、地上(的)树影10、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 11、波浪(的)足迹12、长满树木(的)陆地 13、更多(的)宝藏14、特殊(的)地壳运动 15、恐龙化石(的)骨架16、人物(的)对话 17、雨后(的)景象 18、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19、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20、渐渐(的),雷声小了。21、清新(的)空气 22、多姿多彩(的)画卷23、合适(的)材料 24、再评一评,谁(的)手巧,谁说(得)清楚、明白。 25、古代(的)能工巧匠26、五颜六色(的)裙子

二年级语文的地得用法教案

二年级语文的、地、得用法教案一、“的、地、得”的用法 “白勺的、提土地、双人得”是我们在语文学习中经常 使用的三个词,它们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 自有着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 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这样做的好处, 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一)首先我们来看白勺“的”的用法。通常白勺“的”的后面往往跟名词,我们用算式表示就是“的+名词”。名 词包括哪些呢?人物,如:妈妈、老师、校长。动植物,如:小鸟、小草、苹果。景物,如风景、西湖、运河。事物,衣服、头发、球赛,等等。它们都属于名词。 现在我们来举一些例子,比如:亲切的妈妈、大大的窗户、红红的花朵、优美的风景、精彩的球赛、机灵的小鸟、 漂亮的衣服、黑黑的头发、雄伟的长城……。 通过这些短语,我们不难发现白勺“的”前面的词语一 般用来说明白勺“的”后面事物怎么样。 白勺“的”除了可以用在名词前外,句子的末尾也用白 勺“的”。比如: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一起来的。你是数 不清的。

(二)其次,我们来看提土“地”的用法。通常提土“地”的后面往往跟的是表示动作的词,也就是动词,我们 用算式表示就是“地+动词”。 比如:仔细地看,大声地说,慢慢地走。看,提土地后 面的看、说、走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现在我们再来举几个例子:快速地跑,用力地抓,认真 地读,快活地游着,积极地参加,早早地离开,自由自在地 飞翔,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 截铁地说、用力地踢、仔细地看……。也就是说,提土“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说明提土“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三)最后,我们来看双人“得”的用法。双人“得” 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我们用算 式表示就是“动词(形容词)+得”。比如:玩得开心,红得发紫,吃得好,大得很,跳得高,急得满头大汗,“玩、吃、跳”这些是动词,“大、红、急”这些是形容词,后面都得 用双人“得”。 现在我们再来举几个例子:玩得刺激,看得仔细,唱得 好听,写得端正,举得高高的,说得真精彩,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也 就是说,双人“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双人“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

的地得的用法和习题

“的、地、得”用法记忆小窍门——“的、地、得”用法口诀大家都知道,“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用对“的、地、得” 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规范“的、地、得”的用法,并易记好懂,容易掌握,在此提供一组用法口诀供大家参考。 “的、地、得”快板的地得、的地得,用作助词都读de. 作文写话用不准,朗读往往会念错。有趣的活动、绿的树,活动是事,树是物。事物前面用的字,朋友们都记着认真地想、快快地跑,想跑看摸是动作。动作前面用地字,位置千万不要挪看得清,记得准,唱得好,飞得高。动作后面用得字,补充说明要记牢。 三)“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 de” 短语练习:给短语填上“的、地、得”: 猛烈()北风、胜利()到达、惨痛()教训、愤怒()声讨、鲜艳()红旗、勇敢()战士、迅速()前进、耐心()说服、丰富()经验、热烈()庆祝、巨大()变化、积极()参加、分析()透彻、服务()周到、广泛()阅读、描写()生动、贯彻()及时、毕生()精力、观察()仔细、感动()流泪 为了便于记忆,请记住一个顺口溜: 名词前面是“白勺” ,动词跟着“土也”跑,动词后面“双人(得)”到,默记5 遍脑开窍。 补充两点: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2、有一种情况,如 “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 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用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 一、选择“的、地、得”填空。 紧张()工作静静()流过变化()真快明亮()月光 缓缓()移动熟练()操作愉快()歌唱茂密()树林 美丽()田野暖暖()春风清清()河水.五彩()泡泡 用力()踢仔细()看开心()笑笑红红()花朵 缓缓()流淌香甜()面包大声()说高兴()跳起来 笑()多甜辛勤()劳动清澈()小河慢慢()走 考()好扫()真干净跑()快唱()好跳()高谁()橡皮 、地+动词: 满意地()快活地()伤心地()顺利地()亲切地()骄傲地 ( )兴奋地()飞快地()甜甜地()沉着地()( 高兴地()静静地()仔细地()惊奇地()深情地()赞许地()悄悄地()紧紧地()轻轻地()呆呆地()牢牢地()安稳地()平稳地()叽叽喳喳地()摇摇摆摆地()()地说()地操纵着()地回答()地观看

写作文"的地得"用法分享 怎么正确使用"的地得"

写作文"的地得"用法分享怎么正确使用"的地 得" 这三个“的地得”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会让人觉得头疼呢?有时候搞不清楚究竟在什么场合使用,往往就会造成作文的丢分情况呢。不过不用怕,5068网的橙子就为大家整理出来了这三个“的地得”详细的用法,大家看过后就知道什么场合用“的地得”了呢,一起来学一学吧。 一、“的、地、得”用法小析 ①“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 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②“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 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③“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 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补充说明: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一般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二、例句分析,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如下: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三、“的、地、得”的读音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的、地、得”用法(自主练习题)

“的、地、得”用法(自主练习题) “的、地、得”用法(自主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为了便于记忆,请记住一个顺口溜: 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 动词后面“双人(得)”到,默记5遍脑开窍。 补充两点: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用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美丽()景色飞快()奔跑勤劳()人民 欢呼( )人群跑()飞快抬( )高高的 努力()学习认真()思考优秀()成绩 有趣()游戏下()真大跳()很远 难受()流泪积极()举手玩()开心 平静( )湖面巨大()轮船亮()夺目 美()难以形容高高()站立热闹()市场 流动( )人群站()笔直累()无精打采 激动()欢呼起来紧张()工作静静()流过

变化()真快明亮()月光缓缓()移动 熟练()操作愉快()歌唱茂密()树林 美丽()田野暖暖()春风欢快()孩子们 愉快()歌唱天然()指南针忠实()向导 地上()树影奇怪()问波浪()足迹 长满树木()陆地更多()宝藏特殊()地壳运动 恐龙化石()骨架人物()对话雨后()景象 古代()能工巧匠清新()空气多姿多彩()画卷合适()材料五颜六色()裙子大家()称赞 洁白()纸弯弯()小树斜斜()雨丝 长长()城墙茂密()枝叶绿色()凉棚 热情好客()维吾尔族老乡年迈()大娘 晶莹()露珠温暖()春风阳光灿烂()世界 静静()山谷清脆()歌声欢快()泉水 河边()草丛肥嘟嘟()小鸭子

“的地得”的用法及练习

“的、地、得”的正确使用 一,“的地得”的使用: 1、名词的前面是“的”。 例:美丽的鲜花高大的楼房宽敞的教室圆圆的脸 2、动词的前面是“地”。 快速地跑伤心地哭开心地笑用力地拎起 3、“得”跟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补充动作或形容的结果。 难过得哭了开心得跳起来红得可爱白得像雪 练习: 1、刺骨(的)寒流蔚蓝(的)大海高耸入云(的)山峰 美丽(的)景色飞快(地)奔跑勤劳(的)人民 欢呼(的)人群跑(得)飞快优秀(的)成绩 抬(得)高高的努力(地)学习认真(地)思考 有趣(的)游戏雪下(得)真大跳(得)很远 难受(得)流泪巨大(的)轮船热闹(的)市场 积极(地)举手玩(得)开心平静(的)湖面 亮(得)夺目美(得)难以形容高高(地)站立 流动(的)羊群站(得)笔直累(得)无精打采 河水静(得)透明激动(地)欢呼起来安全(地)着陆 热情(地)鼓励快速(地)飞行欢快(的)孩子们 慢慢(地)升高淡淡(的)霞光甜甜(地)诉说 紧张(地)工作静静(地)流过愉快(地)歌唱 熟练(地)操作 变化(得)真快明亮(的)月光缓缓(地)移动 猛烈(的)北风胜利(地)到达惨痛(的)教训 愤怒(地)声讨鲜艳(的)红旗勇敢(的)战士 迅速(地)前进耐心(地)说服丰富(的)经验 热烈(地)庆祝巨大(的)变化积极(地)参加 分析(得)透彻服务(得)周到广泛(地)阅读 描写(得)生动贯彻(得)及时毕生(的)精力 观察(得)仔细感动(得)流泪 2、正确填写"的、地、得"。 清晨,可爱(的)多多兴高采烈(地)来到金灿灿(的)葵花园。她兴奋(地)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轻轻(地)摸摸,一会儿细细(地)闻闻,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 机灵(的)猴子在宁静(的)湖边尽情(地)玩耍,它高兴(得)忘了回家。平静((的)湖面多美呀!绿树(的)影子在水里晃来晃去,金色(的)阳光洒在水面上,像无数条可爱(的)银蛇在跳动。 的得地的用法 一、在句子中,用在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前面的,要用白勺“的”字。如: 1. 我爱勤劳的妈妈; 2. 公园里的景物美极了等,句中的“妈妈”、“景物”都是名词,前面应该用“的”字。 二、在句子中,用在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前面的,要用土也“地”字。如:1. 他积极地回答问题;2. 大雪纷纷地下等,句中的“回答”、“下”都是动词,前面应该用“地”字。 三、在句子中,用在动词后面的多数要用双人“得”字。如:1. 地被扫得很干净; 2. 小弟弟笑得流出了眼泪等,句中的“扫”、“笑”都是动词,后面要用“得”字。“得”字后面的词语补充说明了前面动作的效果如何(地扫得怎么样?地扫得很干净)。

2021年的、地、得用法(练习题)

用“的”、“地”、“得”填空。 1. 欧阳光明(2021.03.07) 2.清晨,可爱()多多兴高采烈()来到金灿灿()葵花园。他兴 奋()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轻轻()摸摸,一会儿细细()闻闻,情不自禁()翩翩起舞。 3.呀!怎么变成红色()天啦?明明兴奋()手舞足蹈,高兴() 跳起来。他情不自禁()大喊:“我要飞!” 4.机灵()猴子在宁静()在湖边尽情()玩耍,它高兴()忘了 回家。 5.小明()心情好()不得了,他()嘴里哼着歌,脸上挂着甜甜 ()微笑。 6.今天是个特殊()日子——祖国60华诞,看着激动人心()阅 兵式,我情不自禁()呼喊:“祖国万岁!” 7.他伤心()向前跑去,顾不得去看看追他()爸爸。 8.面对欣欣向荣()春天,我们怎能不投进她()怀抱? 9.他这次考()不错,所以,一路走()飞快,迫不及待()想把 这个好消息与妈妈分享。 10.今天()菜很合我()胃口,所以我吃()津津有味。 11.听到自己要和“冤家”同桌,我尴尬()傻笑着。 12.他脸上挂着甜甜()微笑,幸福极了。 13.他甜甜()微笑着,幸福极了。

14.小明()口袋里装着很多小玩具。 15.小明小心()在口袋里装了很多小玩具。 16.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光芒。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 突然感到凉凉()寒意,摸摸自己()鼻尖,冷()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 17.望着雄伟()天安门城楼,钱学森激动()说:“我相信我一定 能回到祖国,我现在回来了!”。 18.松赞干布高兴()穿上唐朝送来()汉朝服装。 19.胡媛和黄娟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紧紧的,全神贯注()瞄准 敌人射击。 20.大娘把蛋糕送到阵地上给战士们吃,战士们感动()留下了眼泪。 21.焦裕禄急忙()向前奔去,渐渐()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22.月亮照进床子来,小茅屋好像披上了银白色()衣裳。 23.深深()水沟小鸟()爪印快乐()歌唱 24.勤恳()工作清澈()泉水诧异()看看 25.专心()听讲认真()劳动分析()很清楚 26.尽情()欢呼热情()招待宽广()马路 27.理解()很透彻结实()身体跳()真高 28.尽情()歌唱吃()太快积极()思考 29.遮挡()太严搅动()飞快欢快()嬉戏 30.长()真漂亮字写()真好勇敢()前进

的地得的用法

你会正确使用“的”“地”“得”吗? 在普通话里,“的、地、得”用作助词时都念轻声“de”,但在书面语言里必须写成三个样子,写法截然不同,不少同学难以区分它们,使用时往往会张冠李戴。 很多老师在教同学们分辨这三个“de”的用法时,可能会告诉大家,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可同学们对“定语”“状语”“补语”这些过于抽象的专业术语并不能完全掌握,所以当再次碰到这三个“de”时仍会搞混。 那么,有没有通俗易懂的方法可以使同学们快速辨别“的、地、得”的用法呢?其实是有小窍门的。 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三个“de”的典型例子分析: 1.早上,我小心翼翼“de”(地)把鸡蛋放进装满泡沫的盒子里。 解析:“de”字后面“把鸡蛋放进装满泡沫的盒子里”是一个动作的过程,表“干什么”,所以应该用“地”。 2.玉兔趴在草地上,耳朵竖“de”(得)长长的,眼睛瞪“de”得大大的。 解析:玉兔耳朵竖着,眼睛瞪着,后面“长长的”“大大的”表程度——“怎么样”,所以应该用“得”。 3.自由自在“de”(的)小蝌蚪在小溪里游来游去。 解析:这里“de”字后面“小蝌蚪”是名词,表“什么”,所以应该用“的”。 4.小蝌蚪在小溪里自由自在“de”(地)游来游去。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和上一题相似,但这里“de”字后面“游来游去”是一个动词,表“干什么”,所以应该用“地”。 5.小朋友们聚在一起,像是热烈“de”(地)谈论着什么,谈“de”(得)不亦乐乎。 解析:第一个“de”字后面跟“谈论着什么”,“谈论”是一个动词,表“干什么”,所以用“地”。第二个“de”字后面跟“不亦乐乎”,“不亦乐乎”是用来修饰谈论的程度,表“怎么样”,所以应该用“得”。 6.蔚蓝色“de”(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解析:这句中“de”字后面的“海洋”是个名词,表“什么”,因此该用“的”。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下面非常易记的口诀:三个de,怎么用,看看后面跟的啥。“的”字后面跟“什么”,“地”字后面跟“干什么”,“得”字后面跟“怎么样”。 在运用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de”字后面的词,进行提问。 例:选择“的、地、得”填在括号里。 ①坐()端正 ②洁白()云朵 ③认真()读书 针对括号后面的词选用“什么、干什么、怎么样”对上述①——③题进行提问,①可以提问成“坐de怎么样?”②可以提问成“洁白de什么?”③可以提问成“认真de干什么?”若①针对“端正”提问成“坐de什么”或“坐de干什么?”显然不确切。 你学会了吗?

的得地用法练习题

的得地用法练习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陈权)小学语文“的”“地”“得”练习题 “的”、“地”、“得”练习一 猛烈( )北风胜利( )到达惨痛( )教训 愤怒( )声讨鲜艳( )红旗勇敢()战士 迅速( )前进耐心( )说服丰富( )经验 热烈( )庆祝巨大( )变化积极()参加 分析()透彻服务()周到广泛( )阅读 描写()生动贯彻()及时毕生( )精力 观察()仔细感动( )流泪 “的”、“得”、“地”练习(二) 一、填空。 美丽( )景色飞快( )奔跑勤劳( )人民 欢呼( )人群跑()飞快抬( )高高的 努力( )学习认真( )思考优秀( )成绩 有趣( )游戏下( )真大跳( )很远 难受( )流泪积极( )举手玩( )开心 平静( )湖面巨大( )轮船亮( )夺目 美( )难以形容高高( )站立热闹( )市场 流动( )人群站( )笔直累( )无精打采 激动( )欢呼起来 二、修改下面句子中用得不当的“的、地、得”。 1. 我为爷爷制作了一个漂亮得贺卡,祝他生活地愉快。()、() 2. 小兰地作文写的越来越好了。()、()

“的”、“得”、“地”练习(三) 1、秋天()夜晚,明亮()月光照在床前,远离家乡()人望着那天上()月亮,不由()思念起故乡来。 2、这首诗是谁写()呀?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3、成功()喜讯 4、四面八方()人们 5、一次又一次()将满地()鲜花抛向天空。 6、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飞奔着。 7、五颜六色()礼花映亮了北京()夜空,也映亮了狂欢()人们。 8、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海洋。 9、他乐呵呵()捉回了一只绿色()蝈蝈。 10、喜滋滋()送给了邻居家()盲婆婆。 11、会唱歌()蝈蝈。12、在我上学()时候。 13、看到小溪流淌()清波。 14、想起往日难忘()欢乐。 15、您听,它唱()多好。 16、欢唱()黄鹂 17、盛开()野菊 18、美丽()故事 19、动听()歌曲 20、小猪()肚皮 “的”、“得”、“地”练习(四) 39、小鹰飞到了大树()上面,它高兴()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40、小鹰飞到了大山()上空,它又高兴()喊起来:“我真()会飞啦!” 41、飞()只比大树高 42、小鹰急促()喘着气 43、朱德()扁担 44、必须储备足够()粮食 45、挑起满满()一担粮食 46、不好意思再藏他()扁担了。 47、狐狸在树林里找吃() 48、狐狸谗()直流口水。 49、亲爱的乌鸦,您()孩子好吗 50、您()羽毛真漂亮,您()嗓子真好 51、乌鸦听了狐狸()话,非常得意。 52、你把我喝()水弄脏了。 53、你安()什么心? 54、小羊吃了一惊,温和()说:“亲爱()狼先生……” 55、水是不会倒流()呀! 56、狼气冲冲(地)说:“我怎么会把你喝()水弄脏呢?” 58、滔滔()洪水 59、仔细()观察水流和地形 60、三次路过自己()家门 61、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日子。 62、大禹()名字代代相传。 63、不是唱戏()料子 64、紧盯着空中飞翔()鸽子,或注视着水底游动()鱼儿。 65、他()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66、成为世界闻名()京剧大师 67、日子过()很快乐。 68、聚到一起商量过冬()事。 69、春暖花开(时候,我再飞回来。 70、我准备吃()饱饱()。 7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援藏干部。 72、悄悄()来到医院 73、感动()流下了热泪

的、地、得使用方法、口诀和练习题

1、“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如“我的太阳,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例如: 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2、“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如“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例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3、“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如: 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得”. 补充两点: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总结:“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区别“的”、“得”、“地”口诀左边白,右边勺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左边两人就使得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的地得”的用法

要正确使用“的、地、得”,首先必须掌握好词类、语法,要懂得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与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一般来说,在句子中“的”衔接在名词前面,“的”的前面就是这个名词的修饰成分,主要有名词、代词、形容词或相应的词组充任,表示领属关系或表示被修饰的事物的性质,做句子的定语。例如:“灿烂的阳光”,“灿烂”(形容词)就是“阳光”(名词)的定语;“我的书”,定语“我”就是代词;“又高又大的建筑物”,采用的就是联合词组“又高又大”作定语。“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就是状语,就是用在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主要由名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充任,对中心词(动词)起限制、修饰、说明作用。例如:“果树渐渐地绿了”;“渐渐”就是形容词,就是修饰动词“绿”的,作“绿”的状语;“科学地总结了……经验”,名词“科学”就是动词“总结”的状语;“……抓紧一切时间忘我地工作”,“忘我”就是动宾词组,作动词“工作”的状语,等等。而在句子中用在“得”字后面的,就是由形容词或词组(有时也由动词)充任,用来补充说明“得”字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的程度、结果,作它的补语。例如:“牙疼得厉害”中,形容词“厉害”就是动词“疼”的补语;“高得像一座山”中,“像一座山”这个词组用“得”连接,作形容词“高”的补语;“惹得大家十分生气”中, “得”连接“大家十分生气”这个主谓词组,以补充说明前面“惹”这个动词的结果,起到了补语的作用。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住三条: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就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与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瞧,“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就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就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用法(练习题)

用“的”、“地”、“得”填空。 1.清晨,可爱()多多兴高采烈()来到金灿灿()葵花 园。他兴奋()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轻轻()摸摸,一会儿细细()闻闻,情不自禁()翩翩起舞。 2.呀!怎么变成红色()天啦?明明兴奋()手舞足蹈,高兴 ()跳起来。他情不自禁()大喊:“我要飞!” 3.机灵()猴子在宁静()在湖边尽情()玩耍,它高兴() 忘了回家。 4.小明()心情好()不得了,他()嘴里哼着歌,脸上挂 着甜甜()微笑。 5.今天是个特殊()日子——祖国60华诞,看着激动人心() 阅兵式,我情不自禁()呼喊:“祖国万岁!” 6.他伤心()向前跑去,顾不得去看看追他()爸爸。 7.面对欣欣向荣()春天,我们怎能不投进她()怀抱? 8.他这次考()不错,所以,一路走()飞快,迫不及待() 想把这个好消息与妈妈分享。 9.今天()菜很合我()胃口,所以我吃()津津有味。 10.听到自己要和“冤家”同桌,我尴尬()傻笑着。 11.他脸上挂着甜甜()微笑,幸福极了。 12.他甜甜()微笑着,幸福极了。 13.小明()口袋里装着很多小玩具。 14.小明小心()在口袋里装了很多小玩具。

15.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光芒。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 突然感到凉凉()寒意,摸摸自己()鼻尖,冷()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 16.望着雄伟()天安门城楼,钱学森激动()说:“我相信我 一定能回到祖国,我现在回来了!”。 17.松赞干布高兴()穿上唐朝送来()汉朝服装。 18.胡媛和黄娟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紧紧的,全神贯注() 瞄准敌人射击。 19.大娘把蛋糕送到阵地上给战士们吃,战士们感动()留下了眼 泪。 20.焦裕禄急忙()向前奔去,渐渐()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21.月亮照进床子来,小茅屋好像披上了银白色()衣裳。 22.深深()水沟小鸟()爪印快乐()歌唱 23.勤恳()工作清澈()泉水诧异()看看 24.专心()听讲认真()劳动分析()很清楚 25.尽情()欢呼热情()招待宽广()马路 26.理解()很透彻结实()身体跳()真高 27.尽情()歌唱吃()太快积极()思考 28.遮挡()太严搅动()飞快欢快()嬉戏 29.长()真漂亮字写()真好勇敢()前进

三“的地得”用法区别及练习

三年级“的、地、得”用法区别及练习 1、“的”后是名词。 清新的空气安然自得的姿态他的才华 张开的嘴巴外面的大雨阴云密布的傍晚 2 、“地”后是动词。 谦虚地表示严肃地处理急匆匆地跑 眼睁睁地看着不动声色地说雨不停地下 3 、“得”后是形容词。 跑得很快长得很高洗得干干净净 讲得眉飞色舞笑得东倒西歪变得坚强起来

“的、地、得”练习(一) 光彩夺目的()清澈见底的()()的() 弯弯曲曲地()和颜悦色地()()地() 鲜花开得()时间过得()()得() ()的天空()的海洋()的田野()的情景()的歌曲()的山峰()的时间()的宝库()的草地()的微笑()的翅膀()的爪子()的清香()的游戏()的眼睛()的旗帜()的粮食()的身体()的身影()的城楼()的歌吟()的谷粒()的商人()的笑容()的气息()的变化()的景物()的声音()的大地()的雨露()的沙漠()的祝福()的雷声()的江河()的宇宙()的礼物 匆匆地()悄悄地()偷偷地() 甜甜地()拼命地()好奇地() 痛快地()慢慢地() ()地说()地问()地观察 ()地思考()地落下()地保存 ()得开心说得()跑得() 深深()水沟跑过()痕迹小鸟()爪印清澈()泉水诧异()喊道仔细( )看看勤恳()工作积极()思考吃()太快开()热闹长()漂亮听()认真 紧张()工作静静()流过变化()真快明亮()月光缓缓()移动熟练()操作愉快()歌唱茂密()树林美丽()田野暖暖()春风欢快()孩子们愉快()歌唱清清()河水用力()踢开心()微笑扫()真干净

笑()多甜考()好缓缓()流淌五彩()泡泡 高兴()跳起来红红()花朵香甜()面包辛勤()劳动 慢慢()走大声()说跑()快唱()好跳()高 “的、地、得”练习(二) 1、这首诗是谁写()呀?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2、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飞奔着。 3、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海洋。 4、他乐呵呵()捉回了一只绿色()蝈蝈,喜滋滋()送给了邻居家()盲婆婆。 5、在我上小学()时候。 6、您听,它唱()多好! 7、美丽()丹顶鹤,唱着嘹亮()歌儿,从遥远()北方飞来。 8、小鹰飞到了大树()上面,它高兴()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9、小羊吃了一惊,温和()说:“亲爱()狼先生……” 10、它()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怪不()人们叫它丹顶鹤。 11、它们有()像大冬瓜那样傻傻()横着,有()像花儿那样美美()开着。 12、这时只剩下一个笑眯眯()太阳和一片水汪汪()蓝天。 13、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光芒。连绵起伏()西山,披着夕阳()余辉,显()十分壮丽。 14、太阳慢慢()往下沉。 15、太阳()脸变()更红了,它轻轻()走向西山()背后,把灿烂()霞光留在遥远()天边。

【免费】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地得”用法+练习(全)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地、得”用法+练习(全) 一、“的、地、得”用法小析 ①“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 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②“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 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 ③“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 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注: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一般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二、例句分析,明确用法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如下: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三、“的、地、得”的读音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不同的读音,但当它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四、用法不同,意思有别 “的、地、得”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 比如: 1.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2.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练习: 的“得”、“地”练习(一) 1、秋天()夜晚,明亮()月光照在床前,远离家乡()人望着那天上()月亮,不由()思念起故乡来。 2、这首诗是谁写()呀?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