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生物降解
《2024年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范文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抗生素在人类和动物疾病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其在环境中的大量残留,进而引发了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扩散问题。
这些现象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也对人类健康构成风险。
因此,关于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并探讨其研究进展。
二、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污染现状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医疗废水、制药废水、农业活动和家庭垃圾等。
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不足或处理不当,大量抗生素未经有效处理便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导致水体、土壤和底泥中的抗生素残留量不断上升。
三、抗性基因的扩散与影响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促进了抗性基因的扩散和演变。
这些抗性基因可以在细菌之间水平转移,不仅影响人类健康,也可能导致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平衡失调。
尤其是那些可以传播至病原体并赋予其抗生素抗性的基因,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四、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机制抗生素的降解主要通过生物降解和物理化学过程。
生物降解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包括细菌、真菌和藻类等。
物理化学过程则包括光解、氧化还原反应等。
此外,一些新型材料和技术也被应用于抗生素的降解,如纳米材料和高级氧化技术等。
五、抗性基因的去除方法抗性基因的去除是环境科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改进污水处理技术来减少抗性基因的排放;二是利用新型生物技术或纳米技术来直接破坏抗性基因;三是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降低抗性基因的存活率。
此外,生态修复技术和农业管理措施也是有效的抗性基因去除手段。
六、研究进展及展望近年来,随着科研人员对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问题研究的深入,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
比如纳米技术的运用,能有效降解环境中的抗生素;光催化技术和酶工程的应用,有助于高效地破坏抗性基因。
降解水中抗生素研究成果

降解水中抗生素研究成果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抗生素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污染。
抗生素的排放源主要为医院、养殖场和家庭等。
这些抗生素残留在水体中,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研究降解水中抗生素的方法和成果显得尤为重要。
降解方法降解水中抗生素的研究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化学降解和物理降解等。
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利用微生物来分解和降解抗生素。
这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方法,因为微生物能够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抗生素进行降解。
此外,生物降解的过程中还产生了一些有用的代谢产物,具有再利用价值。
目前,研究者已经从土壤、水体和动物肠道等环境中分离到了一系列具有抗生素降解能力的微生物。
他们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筛选菌株等方法,有效提高了降解效率。
此外,还有研究者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进一步增强了降解能力。
化学降解化学降解是利用化学反应来降解抗生素。
降解方法主要包括光解、氧化还原和酸碱处理等。
其中,光解是利用光能来分解抗生素,可以通过紫外光、可见光甚至红外光来实现。
氧化还原是利用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行反应,改变抗生素分子结构从而降解。
酸碱处理是通过改变抗生素溶液的pH值,使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物理降解物理降解主要是利用物理力学原理来降解抗生素。
目前研究较多的方法有吸附、膜过滤和超声波降解等。
吸附是将抗生素溶液通过吸附剂,使其与吸附剂表面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降解抗生素。
膜过滤是通过膜孔径的选择,将抗生素溶液中的颗粒和溶解物分离,从而达到降解的目的。
超声波降解是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破坏抗生素分子的结构,进而降解和去除抗生素。
研究成果近年来,关于降解水中抗生素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1.一项研究发现,利用某种具有抗生素降解能力的细菌,可以高效降解水中的青霉素类抗生素。
抗生素生物降解演示文稿

耐药菌的基因转移作用
基团转移有多种途径 , 包括 :
①乙酰基转移修饰 。通过对羟基或酰胺基等活泼基 团的共价修饰导致化合物失去靶点结合能力从而 失 活。乙酰转移是细菌使抗生素失活的常用机制 , 见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②磷酸化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和肽 类抗生素硫酸酯霉可通过这 种机制降
环境介质
环境中抗生素常被其他介质如土壤包被, 这 些介质影响着抗生素与微生物的接触 和微生物的生 长状态。 固定化颗粒半径愈小 , 降解速度愈快 。在固定化颗粒内, 氧浓度随着颗粒半径的减少而 迅速下降 ;当颗粒半径为 3 mm时 , 粒子中心的0
mm~0.8 mm范围内的微生物处于缺氧状态甚至厌
。
解 机
理
第28页,共37页。
耐药菌的作用机制
耐药菌直接破坏和修饰抗生素而使其失活,包括水解 、基团转移和氧化还原3种机制.许多抗生素含 有易水解的 敏感化学键 ( 如酯键和酰胺键) , 耐药菌含有消除这些脆 弱化学键的酶而摧毁这些抗生素的 活性。这其中主要的一 类酶是可以消除青霉素和头 孢菌素类药物内酰胺环的酰胺 酶。另外,还有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有关的酯酶及磷霉 素耐药性有关的开环环氧化酶 。
的不同,抗生素会发生一种或多种 降解反应。一般来说 , 降解过程
会降低抗生素 的药效 , 但有些抗 生素的降解产物可能比抗生素本 身的毒性还强。
第17页,共37页。
水解是水体中抗 生素降解的一种重要方式,六大类
主要抗生素中内酰胺类 、 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抗生素易水 解 , 但是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抗生素在中性pH值条件下 水解很慢。
就更增加了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第11页,共37页。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引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和畜牧业等领域。
然而,长期和滥用的抗生素使用导致了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问题。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存在,不仅威胁人类健康,还对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环境污染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在医疗废水、养殖废水、农田施药等活动中进入环境水体,形成了抗生素的环境污染。
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抗生素的应用和排放,其中特别是畜牧业的抗生素使用量占比较高。
此外,抗生素使用和废弃药物丢弃不当等因素也加剧了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环境污染。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环境污染给水体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二、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降解机制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降解与细菌、真菌、植物等生物以及光化学反应、热解等非生物因素有关。
生物降解是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最为重要的降解方式。
细菌通过产生酶降解抗生素,真菌和植物通过化学代谢作用使抗生素减少活性,从而实现降解的目的。
此外,光照、温度和pH值等环境因素对抗生素的降解也起到一定的影响。
三、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去除技术针对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环境污染问题,科研人员开展了多种去除技术的研究。
常见的技术包括生物吸附、化学氧化、光解和电化学降解等。
生物吸附是指利用生物材料高效去除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技术。
化学氧化是通过增加氧化剂或还原剂来降解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
光解是利用紫外光或可见光来引发降解反应。
电化学降解是利用电化学反应中的电流、电压和电极上的起到去除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作用。
这些去除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
四、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监测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监测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必要手段。
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生物降解及其抗性基因污染现状

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生物降解及其抗性基因污染现状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生物降解及其抗性基因污染现状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磺胺类抗生素作为一类常见的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治疗细菌感染具有显著的疗效。
然而,由于患者使用不当、医疗废水排放、兽药使用、粪便和尿液排泄等原因,大量的磺胺类抗生素进入环境,给水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威胁。
磺胺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生物降解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磺胺类抗生素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磺酰胺键,使其在自然界中易于降解。
许多细菌和真菌具有降解磺胺类抗生素的能力,它们通过产生特定的酶来降解这些药物分子。
研究发现,许多环境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磺胺类抗生素作为碳源和氮源生长,促进了这些药物的降解过程。
目前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具有磺胺类抗生素降解能力的菌株。
例如,鼠李糖酶阳性大肠杆菌、磺胺根霉菌和一些厌氧紫氮菌是常见的降解菌株。
这些菌株可以通过产生酶类来催化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
这些酶主要包括磺胺酰胺酶、磺胺基水解酶和磺胺基转移酶等。
尽管磺胺类抗生素在环境中可以被降解,但其生物降解速率相对较慢,且降解产物中可能产生一些有毒化合物。
另外,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如温度、酸碱度和营养物质的浓度等都会影响降解过程。
因此,在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除了生物降解,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还存在抗性基因污染的问题。
研究表明,磺胺类抗生素的使用不仅会导致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产生,还会促进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传播。
抗生素的使用增加了病原菌中抗性基因的频率,这些抗性基因可以通过水生态系统传播到其他细菌中。
这种传播机制导致环境中的微生物具有了更强的抗性,极大地威胁了医疗领域的抗生素疗效和治疗效果。
磺胺类抗生素的抗性基因污染严重影响了环境的健康状况,也给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一些研究人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希望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
《抗生素生物降解》课件

抗生素生物降解在 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还可以降低药物的 生产成本,提高药 物的竞争力。
06
抗生素生物降解的前景 与展望
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抗生素生物降解技术:研究如 何提高降解效率和降低成本
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如 何快速、准确地检测抗生素残 留
抗生素耐药性研究:研究如何 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抗生素降解产物研究:研究如 何降低降解产物对环境的影响
05 抗生素生物降解的应用
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抗生素生物降 解技术可以有 效去除污水中 的抗生素残留
生物降解技术 可以降低污水 处理成本,提 高污水处理效
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物降解技术 可以减少污水 中的有害物质, 保护生态环境
生物降解技术 可以减少污水 中的抗生素耐 药性,降低公
共卫生风险
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降解土壤中的抗生素残留
生物反应器法
原理: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能力,将抗生素转化为无害物质 优点:环保、高效、成本低 应用:污水处理、制药工业、农业等领域 挑战:需要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种,控制反应条件,确保降解效果
基因工程菌降解法
原理: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使其具有降解抗生素的能力 优点:降解效率高,对环境友好,成本低 应用: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领域 挑战:需要解决基因稳定性、生物安全性等问题
风险。
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意义
减少抗生素污染:生物降解可以减少抗生素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降低抗生素耐药性:生物降解可以降低抗生素耐药性,提高抗生素的疗效。 保护人类健康:生物降解可以减少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保护人类健康。 促进可持续发展:生物降解可以促进抗生素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微生物对饲料中抗生素残留的降解和控制研究

微生物对饲料中抗生素残留的降解和控制研究饲料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对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
然而,通过微生物的降解和控制研究,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解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微生物降解抗生素残留的意义和重要性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中被广泛使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生产性能。
然而,使用抗生素也会导致其残留在饲料中,甚至在动物体内。
这些残留物具有潜在的风险,比如产生耐药性菌株以及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研究微生物对抗生素的降解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微生物降解抗生素的机制微生物在饲料或动物体内降解抗生素是通过其代谢能力实现的。
微生物可以利用抗生素作为碳源或氮源,将其分解为无害的代谢产物。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产生特定的酶来降解抗生素,将其分解为较简单的化合物。
三、降解抗生素的微生物种类许多微生物都具有降解抗生素的能力。
比较常见的有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饲料或动物肠道中生活,可以通过其自身的代谢反应来降解抗生素,并将其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研究和应用这些微生物有助于降低饲料中抗生素残留的水平。
四、微生物降解抗生素的应用微生物降解抗生素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方面,可以通过筛选和培养这些降解菌株,并将其添加到饲料中,促进抗生素的降解。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减少或避免使用抗生素,从而减少抗生素的残留。
五、微生物控制抗生素残留的研究进展微生物控制抗生素残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分离和鉴定出具有降解抗生素能力的微生物菌株,并成功应用于动物饲料中。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如何减少抗生素使用,以降低抗生素的残留和环境污染。
六、未来的研究方向微生物对饲料中抗生素残留的降解和控制研究还有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发掘新的降解菌株,探索新的降解机制,提高降解效率,寻找更好的饲料配方以减少抗生素使用,以及评估微生物降解抗生素对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等。
废水中抗生素降解和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废水中抗生素降解和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废水中抗生素降解和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废水中抗生素的排放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抗生素的存在不仅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还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
因此,寻求废水中抗生素的降解和去除方法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抗生素的降解机理抗生素的降解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两种方式。
生物降解是指通过细菌、真菌或酵母等微生物对抗生素的降解作用,将其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非生物降解则通过氧化、还原、光解等物理化学过程来实现。
二、生物降解方法的研究进展1. 微生物降解微生物降解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降解方法之一。
通过筛选和培养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抗生素。
例如,利用厌氧菌降解废水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或利用绿藻降解磺胺类抗生素等。
2. 酶催化降解酶催化降解是一种新兴的抗生素降解方法。
通过添加合适的酶,可以加速抗生素分子的降解速度。
例如,过氧化酶可以将废水中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然而,酶催化降解的应用还面临着酶稳定性、成本高等问题。
3. 植物吸附降解植物吸附降解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抗生素去除方法。
通过植物的吸附作用和代谢过程,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抗生素。
研究表明,利用人工湿地等植物系统可以降解多种抗生素,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三、非生物降解方法的研究进展1.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通过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来促进抗生素的降解。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抗生素的毒性和残留物,并具有高效、无副产物等特点。
然而,高级氧化技术操作复杂、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通过微孔过滤等方式将废水中的抗生素分离出来,实现去除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等优势,但还需要解决膜污染、回收利用等问题。
综上所述,废水中抗生素的降解和去除方法涉及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两个方面。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改进和创新降解材料、提高降解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这些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附
降 解
抗生素在环境 中可能发 生水解、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 等一系列降解反应,但视环境 条件的不同,抗生素会发生一 种或多种降解反应。一般来 说 , 降解过程会降低抗生素 的药效,但有些抗生素的降解 产物可能比抗生素本身的毒性 还强。
水解是水体中抗 生素降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六大类主要抗生素中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磺 胺类抗生素易水解,但是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抗 生素在中性pH值条件下水解很慢。
抗生素生产废水厌氧好氧生物 组合处理工艺
抗生素的微生物降解是指在微生 物作用下,使抗生素残留物的结构发生 改变,从而引起其化学和物理性质发生 改变,即通过将抗生素残留物从大分子 化合物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最后成为 H2O和CO2。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无害化处理 的过程,其中耐药细菌起最重要的作用。
微 生 物 降 解 机 理
氧气
微生物具有好氧、 厌氧 、 兼性好氧多 种代谢途径, 微生物可以在好氧或厌氧的条件下都 可以发挥作用。环境中需 氧菌生长速度快 , 降解作 用明显 。人们在处理抗生素废水时 , 常采用活性污 泥法 、 固定床生物膜法、 生物流化床法和生物转盘 法 等好氧降解法 。
环境介质
环境中抗生素常被其他介质如土壤包被, 这些介质影响着抗生素与微生物的接触 和微 生物的生长状态。 固定化颗粒半径愈小 , 降解速度愈快 。在固定化颗粒内, 氧浓度 随着颗粒半径的减少而迅速下降 ;当颗粒半 径为 3 mm时 , 粒子中心的0 mm~0.8 mm 范围内的微生物处于缺氧状态甚至厌氧状态。
植物降解
被植物直接吸收的污染物主要有:氮、磷等植 物营养物质;对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的某些重金 属和有机物等。第一类是被吸收后用以合成植物 自身 的结构组成物质,第二类则是脱毒后储存于 体内或在植物体内被降解。氟喹诺酮类、磺胺类 和氯四环素等可直接被植物吸收。
微生物降解
微生物降解是现阶段处理抗生素污染 的最理想的方法。光合菌、乳酸菌、放线 菌、 酵母菌、发酵丝状菌、芽孢杆菌、枯 草杆菌、 硝化细菌 、酵母等都具有抗生 素的降解功能。
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潜在风险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浓度普遍较低 , 一般在μ g/ L 级,有的甚至低至μn g / L级 ,但仍然可 能对环境存在风险。如某些 P O P s 物质,在环 境中的浓度和抗生素相当,但是它的雌激素效应却 造成人类生殖率降低 ,不孕症增加等。所以 ,对于 之前由于其预期环境浓度较低而一直认为安全可 靠的物质要引起重视,它们有可能对环境构成潜在 的威胁。
环境中其他抗生素的存在
在同一区域往往不只受一种抗生素的污染 。如养 殖场 、 医院附近环境中, 常同时存在多种抗生素。这 些抗生素能够抑制或杀死具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 ,从而抑 制其它抗生素的降解。
抗生素的环境污染及其生态毒理效应已成为我 国乃至全球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是一 个农业化大国, 畜禽养殖业由分散式快速 向集约化 迈进, 因此而导致畜禽粪便 的年产量不断增长,抗 生 素对环境的污染可能比世界其他各国更为严重 , 但 在我国这些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人们对抗 生素的降解作用研究 , 基本上还只停留在实验室水 平, 且研究方式比较单一, 不能综合考虑各种环境 因素。 随着人们对 自身问题的越来越关注, 通过 探讨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作用来寻求降低环境中 抗生素污染的方法 , 必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 方向。
潜在风险的主要表现
( 1 )诱导耐药性细菌。
( 2 )对环境中微生物产生影响。
( 3 )对植物生长发育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影响。
( 4 )食品和饮用水中抗生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诱导耐药性细菌
大量的研究表明 ,抗生素的使用能诱导病原菌产 生耐药性,特别是由于长期大剂量的在饲料中添加 抗生素,导致产生了一些能够抵抗强力抗生素的病 原菌 , 这些病原菌珠的出现 , 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都 极具威胁。另外,抗生素能够导致耐药基因的产 生,而耐药基因又可以在 同的细菌间传递, 一 旦这些耐药基因转移给致病菌,就更增加了对人 类健康的威胁。
抗生素 生物降解
抗生素概述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在低浓度下能抑 制或灭杀其他微生物的一类化学物质。目前被广 泛使用的抗生素,按照化学结构可分为 内酰胺 类、 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 内酯类、 磺胺类等。
抗生素的应用和危害
长期以来,抗生素被大量地用于人和动物的疾病 治疗,并以亚治疗剂量添加于动物饲料中,以预防动 物疾病和促进其生长。但绝大部分抗生素不能完全被 机体吸收,约有 90% 的抗生素以原形或者代谢物形式 经由病人和畜禽的粪,尿排入环境,经不同途径 对土 壤和水体造成污染。目前 , 抗生素污染问题已经被许 多发达国家( 如欧盟和美国) 列为重要的环境问题, 相关的基础研究正在迅速得到开展。
光降解 是在能接受到光照的水体表层中的抗
生素降解的另一种重要途径, 喹诺酮类和四环素 类抗生素比较容易发生光降解。
生物降解是在有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的降解反应,
它也是抗生素降解的主要方式。
抗生素的生物降解
生物降解是抗生素在环境中降解的最重要的 途径。被生物降解的抗生素,可能转化为生物体 的组成部分或是最终转化为没有生物毒性的无机 或有机小分子。生物降解主要有植物降解和微生 物降解两种方式 。
耐药菌的基因转移作用
基团转移有多种途径 , 包括 : ①乙酰基转移修饰 。通过对羟基或酰胺基等 活泼基 团的共价修饰导致化合物失去靶点 结合能力从而失 活。乙酰转移是细菌使抗 生素失活的常用机制 , 见于氨基糖苷类抗 生素。 ②磷酸化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的红 霉素和肽类抗生素硫酸酯霉可通过这 种机 制降
抗生素生产废水厌氧处理工艺
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组合工艺
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由于单独好氧处理或单独 厌氧处理都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而难以满足出水达标 排放的要求。因而从80年代开始,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组合 工艺逐渐成为主导工艺。采用厌氧好氧工艺不仅克服了好 氧工艺的高能耗、高运转费用及稀释水量大等特点,也克 服了厌氧处理出水不能达标排放的缺点,在经济和技术上 都是可行的。
P H、 水分和温度
环境的酸碱度和温度影 响微 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生长代谢 , 进 而改变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对大多数细菌 而言, p H 为 6 . 5 ~8 . 5 , 温 度为 25℃~4 5℃时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微生物进行代谢活动时需要有足够的水分。 微生物的呼吸方式不同对水分的需求也不 一样。在海洋、 淡水和含水层中, 微生 物不会因缺水而受到限制 , 但在土壤中 的水分有时会成为限制因素。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归趋
抗生素一旦进入环境就会扩散到壤、 水和空气中,一般会经过吸附、水解、 光解和微生物降解一系列生物转化过程 , 这些过程直接影响抗生素对环境的生态毒 性。
吸附反映了抗生素与水体有机质或土 壤沉积物的相互作用,并可预测抗生素对 环境的影 响程度。一般来说,吸附能力强 的抗生素,在环境中较稳定,容易积蓄; 部分抗生素不与固相物质结合 , 吸附能 力较弱,在淋洗作用下很容易被淋洗到附 近的河流中,到达水环境,进而对地下水 构成威胁。抗生素的吸附能力因其化学结 构 、理化性质、土壤类型和环境条件的不 同而不同。
对环境中微生物的影响
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抑制某类病菌的生长,在 水体及土壤中不具耐药性的菌株被抗生素杀死 , 而具耐药性的优势菌得以大量繁殖,因此长期低 浓度抗生素的存在对微生物群落有一定的影响, 并且该影响可通过食物链对高级生物发生作用 , 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抗生素随动物的粪尿和城市污水施人农田,对 农田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如0.009 -0.012mg / L 四环素的动物粪便对猩猩木的液体培养物产生 毒害;300-900mg/L的磺胺地索辛能明显抑制车前 草、玉米等作物的生长 , 并在植物的根部和叶中富 集 , 根部的浓度较高;土霉素和氯四环素减少了杂 色豆植株的生节、鲜重,并影响其对钙 、 钾和镁 的吸收。而抗生素 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其化 学性质、使用剂量、土壤吸附能力及植物的品种有 关。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抗生素长期作为添加剂大量用于畜牧生产, 导致抗生素在动物食品肉、蛋、奶中残留,人食用 后 ,抗生素就会沿食物链传递到人 ,一方面会引起 人群的过敏反应 ,严重 时会造成食物 中毒;另一 方面 ,部 分药物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或激 素类作用, 严重干扰人类各项生理功能 ,威胁人类 健康。
基因转移作用
③糖基化 。见于大环类酯类 。 ④核苷 酸化。见于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⑤核糖基化。见 于含氨基酸残基的抗生素。
⑥巯基转移, 如磷霉素。 氧化还原机制不多见 , 四环素可被耐药性 酶 Te t X 氧化 。
影响微生物降解的因素
(
1 ( 2 ( 3 ( 4
) ) ) )
p H、 水分和温度 。 氧气 。 环境介质。 环境中其他抗生素的存在。
关注环境抗生素污染
加快研究抗生素降解技术
构建美好的明天!
抗生素的来源及暴露途径
由于抗生素主要用于医疗和畜牧,所以环境 中的抗生素主要来源医用药物和农用药物两个 途 径。
医用抗生素主要来源
①经由病人粪便和尿液排出的处方抗生素 ; ②医院丢弃的过期抗生素 ; ③残留在药瓶和器械上的抗生素 ; ④医药企业在生产过程流失的抗生素等。
医用抗生素污染过程
经排泄物排出的抗生素、治疗中残留的抗生 素以及制药企业流失的抗生素都会经过城市和医 院的下水道进入到城市污水处理厂 , 由于现有的 污水处理技术很难将抗生素彻底清除 , 一部分抗 生素会随着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土壤和水中 , 而医 院丢弃的过期抗生素会进人垃圾填埋场 , 如果处 理不当,会渗入 土壤或地下水中。
抗生素生产废水好氧处理工艺
厌 氧 处 理
厌氧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是较可行的 方,与好氧处理相比,厌氧法在处理高浓度 有机废水方面通常有以下优点: ①有机负荷高; ②污泥产率低,产生的生物污泥易于脱水; ③营养物需要量少; ④不需要曝气,能耗低; ⑤可以产生沼气、回收能源: ⑥对水温的适宜范围较广; ⑦活性厌氧污保存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