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废水特点及处理研究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研究进展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人类控制感染性疾病及家禽、家畜、作物等病害的防治。
但是由于抗生素的筛选和生产、菌种选育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技术难点,从而出现原料利用率低、提炼效率低、废水中残留抗生素含量高等诸多问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不必要的浪费,影响了抗生素生产的社会、经济效益。
1. 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来源及特征抗生素生产包括微生物发酵、过滤、萃取结晶、化学方法提取、精制等过程。
由抗生素的生产流程可知,废水来源主要为:(1)提取工艺的结晶液、废母液,属高浓度有机废水;(2)洗涤废水,属中浓度有机废水;(3)冷却水。
因此,抗生素生产废水是一类富含难降解有机物和生物毒性物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其主要特征:来自发酵残余营养物的高COD 和高SS ;存在生物抑制性物质,如残留抗生素及其中间代谢产物、高浓度硫酸盐、表面活性剂(破乳剂、消沫剂等)和提取分离中残留的高浓度酸、碱、有机溶剂等;因间歇排放,废水的pH 值、水质、水量波动大。
2 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方法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物理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以及多种方法的组合处理等。
现分别就各种方法进行分析。
2.1 物理处理方法由于抗生素生产废水属于难降解有机废水,特别是残留的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强烈抑制作用,可造成废水处理过程复杂、成本高和教果不稳定。
因此在抗生素废水的处理过程中,采用物理处理方法或作为后续生化处理的预处理方法以降低水中的悬浮物和减少废水中的生物抑制性物质。
目前应用的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沉淀、气浮、吸附、反渗透和过滤等。
混凝法是在加入凝聚剂后通过搅拌使失去电荷的颗粒相互接触而絮凝形成絮状体,便于其沉淀或过滤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采用凝聚处理后,不仅能有效地降低 污染物 的浓度,而且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也得到改善。
在抗生素制药工业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凝聚剂有:聚合硫酸铁、氯化铁、亚铁盐、聚合氯化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硫酸铝铁、聚丙烯酰胺(PAM)等。
《2024年高级氧化法处理抗生素废水研究进展》范文

《高级氧化法处理抗生素废水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药工业的迅猛发展,抗生素类废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其难降解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往往难以有效去除抗生素及其衍生物,这促使了高级氧化法(AOPs)在抗生素废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高级氧化法处理抗生素废水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其技术优势与挑战,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二、抗生素废水特性及传统处理方法局限性抗生素废水具有成分复杂、生物毒性大、难降解等特点,传统的生物处理法往往难以有效去除其中的微量抗生素。
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如吸附、沉淀等,虽然能暂时降低污染物浓度,但并不能彻底破坏抗生素的结构。
因此,探索更高效的处理技术势在必行。
三、高级氧化法原理及技术分类高级氧化法利用强氧化剂(如羟基自由基)产生的高反应活性物质,将有机污染物彻底矿化为低分子量化合物或完全矿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使用的氧化剂和反应原理的不同,高级氧化法主要分为臭氧氧化法、湿式催化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等。
四、高级氧化法在抗生素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一)臭氧氧化法:臭氧能够有效地与抗生素发生反应,破坏其结构。
研究显示,通过调整臭氧投加量及反应条件,可有效提高抗生素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物处理提供便利。
(二)湿式催化氧化法:此方法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利用催化剂加速反应过程,将有机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研究表明,湿式催化氧化法在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时表现出色。
(三)电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方法能够通过电生自由基或直接氧化还原反应降解抗生素。
该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对环境友好,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四)光催化氧化法:利用光催化剂(如二氧化钛)在光照条件下产生自由基团与有机物反应,光催化法对抗生素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五、研究进展与挑战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级氧化法在处理抗生素废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种高级氧化技术的联合使用更是提高了处理效率,如臭氧-生物活性炭联合工艺、电-Fenton工艺等。
抗生素污水处理

抗生素污水处理抗生素污水处理是指对含有抗生素残留物的废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抗生素污水主要来自医院、养殖场和制药厂等地,其中含有抗生素的废水排放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有效处理抗生素污水,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措施。
首先,物理处理方法可以通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有机物。
其次,化学处理方法可以利用氧化剂、还原剂和化学沉淀剂等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抗生素进行降解和去除。
最后,生物处理方法可以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能力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抗生素进行降解和去除。
在物理处理方面,可以采用沉淀池、过滤器和吸附剂等设备进行处理。
沉淀池通过调节pH值和添加絮凝剂等方式,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沉淀到底部,从而达到去除的效果。
过滤器可以通过筛网、滤纸和滤料等方式,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过滤掉。
吸附剂可以通过活性炭、陶瓷颗粒和聚合物等材料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抗生素。
化学处理方面,可以采用高级氧化技术、还原剂和化学沉淀剂等方法进行处理。
高级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过氧化氢氧化和紫外光氧化等,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抗生素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还原剂如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抗生素还原为无害的物质。
化学沉淀剂如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等,可以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抗生素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达到去除的效果。
生物处理方面,可以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生物吸附法等进行处理。
活性污泥法通过添加含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抗生素进行降解和去除。
生物膜法通过在载体上生长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抗生素进行降解和去除。
生物吸附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的吸附能力,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抗生素吸附到微生物表面,从而达到去除的效果。
总结起来,抗生素污水处理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氧化、还原、沉淀、活性污泥、生物膜和生物吸附等方式,对废水中的抗生素进行降解和去除,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2024年水体中抗生素污染及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水体中抗生素污染及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疗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特别是在水体中,抗生素的残留污染问题愈发凸显,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因此,研究水体中抗生素的污染状况及其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水体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危害以及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水体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及来源水体中的抗生素主要来源于医疗废水、工业废水、农业养殖废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等。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抗生素残留物,随着自然水循环和人类活动,逐渐进入江河湖泊等水体中,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抗生素污染的危害抗生素在水体中的残留会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长期暴露于低浓度的抗生素环境中,水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遗传特性可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抗生素的残留还可能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四、水体中抗生素处理技术研究进展针对水体中抗生素的污染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处理技术。
1. 物理法: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生物炭等材料吸附水中的抗生素,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膜分离法则是通过反渗透、纳滤等手段将抗生素从水中分离出来。
2. 化学法:主要包括氧化法、光催化法等。
氧化法利用强氧化剂将抗生素分解为低毒或无毒的物质。
光催化法则是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催化剂将抗生素分解为无害的小分子物质。
3. 生物法:包括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等。
生物膜法利用微生物在载体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去除水中的抗生素。
活性污泥法则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抗生素。
五、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近年来,针对水体中抗生素的处理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新型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和催化降解抗生素。
此外,基于纳米技术的光催化技术在去除水中的抗生素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优化算法也被应用于污水处理过程的控制与优化,提高了处理效率。
《2024年水体中抗生素污染及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水体中抗生素污染及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医疗、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使得水体中抗生素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这种污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也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因此,研究水体中抗生素污染及其处理技术,对于保障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水体中抗生素污染的现状、处理方法及技术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二、水体中抗生素污染的现状1. 污染来源水体中抗生素的来源广泛,主要包括水产养殖、医疗废水、农业用药等。
其中,水产养殖业是水体中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此外,医疗废水中含有大量未被利用的抗生素,也是水体中抗生素污染的重要来源。
2. 污染影响水体中抗生素的积累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首先,抗生素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抗生素还可能与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
此外,抗生素的残留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三、水体中抗生素的处理技术1.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生物炭等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抗生素。
膜分离法则是利用不同孔径的膜将水中的抗生素与杂质分离。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但处理效果受水质、抗生素种类和浓度等因素影响。
2.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氧化法、光催化降解法等。
氧化法通过氧化剂将水中的抗生素分解为低毒或无毒的化合物。
光催化降解法则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催化降解水中的抗生素。
这些方法处理效果好,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物,需进一步研究优化。
3. 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抗生素。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四、水体中抗生素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1. 新型吸附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新型吸附材料以提高吸附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
抗生素废水特点及处理研究

摘要:分析了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来源及特点,对目前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中应用的各种物化处理、生物处理及多种方法组合的生化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处理方法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为该类废水的治理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生素制药废水物化处理、生物处理、组合生化技术。
抗生素自被人类发现以来,就一直广泛被用于临床医学中,是人类控制感染性疾病,保障身体健康及防治动植物病害的重要化学药物。
随着制药行业的发展,抗生素的种类也不断增加,至今已逾百种。
我国的抗生素生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有300多家企业生产占世界原料药产量的20%-30%的70多个品种的抗生素,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抗生素制剂生产国之一。
但是,由于生产工艺及技术的原因,抗生素生产中仍然存在着原料利用率低、提炼纯度低、废水中残留抗菌素含量高等问题势必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从而制约制药企业的发展。
因此,研究各种有效的处理方式显得十分重要。
1 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来源和特点国内生产抗生素主要以粮食、糖蜜等为主要原料,生产工艺包括微生物发酵、过滤、萃取结晶、化学方法提取、精制等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提取和精制过程中的发酵废水;溶剂回收过程中的浓废水;生产设备洗涤和地板冲洗用水;废冷却水;发酵罐排放的废发酵母液。
废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发酵残余营养物(如葡萄糖、蛋白质和无机盐之类)、发酵代谢物、酸、碱、有机溶剂和其它化工原料等。
其特点为:a、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高;b、废水水量、水质变化幅度大、规律性差;c、废水中含有抗生素药物和大量胶体物质,DH变化大,带有颜色和气味。
2 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方法与一般工业废水相似,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方法也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物化处理方法、生化处理方法以及多种方法的组合生化处理等。
2.1物化处理方法物化法包括混凝沉淀、吸附法、光降解、焚烧、电解和萃取等等2 .1.1混凝沉淀法由于抗生素生产废水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残留抗生素,在采用生化处理时,残留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强烈抑制作用造成废水处理过程复杂、成本高、效果不稳定。
《2024年废水中抗生素降解和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范文

《废水中抗生素降解和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篇一废水中的抗生素降解与去除方法研究进展一、引言随着医疗和畜牧业领域的迅速发展,废水中抗生素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扩散及药物残留的持续排放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废水中抗生素的降解和去除方法,对于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近年来废水中抗生素降解和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抗生素在废水中的来源与危害抗生素在医疗、畜牧、水产养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大量抗生素通过医院废水、制药厂排放、生活污水、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环境水体,包括河流、湖泊甚至海洋。
这些药物残留对人体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包括产生抗性细菌、破坏生态平衡以及引发健康问题等。
三、传统生物处理方法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去除废水中的抗生素。
通过调整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增强对抗生素的降解能力。
然而,传统生物处理法对于某些稳定性较高的抗生素,其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四、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法、高级氧化法等。
这些方法通常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抗生素。
例如,活性炭吸附可以快速去除水中的抗生素;膜分离技术则能够有效地截留抗生素分子;高级氧化法则通过产生强氧化剂,如羟基自由基等,将抗生素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五、新型生物处理方法近年来,新型生物处理方法如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等也被应用于抗生素的降解和去除。
人工湿地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降低废水中的抗生素浓度;微生物燃料电池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产生电流,同时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包括抗生素。
六、联合处理方法针对不同性质的抗生素,研究者们还开发了联合处理方法。
例如,生物处理与吸附法、生物处理与高级氧化法等联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抗生素。
这种联合处理方法不仅提高了处理效率,还降低了单一方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七、研究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废水中抗生素的降解和去除方法将进一步发展。
《2024年水体中抗生素污染及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水体中抗生素污染及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抗生素在医疗、养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排放管理不善和滥用等问题,水体中的抗生素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因此,研究水体中抗生素污染及其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水体中抗生素污染的现状、危害、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二、水体中抗生素污染的现状及危害(一)现状水体中抗生素污染主要来源于医疗废水、养殖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由于排放管理不善和滥用等问题,导致抗生素在环境中持续积累,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危害1. 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抗生素对水生生物具有毒性作用,可导致生物体畸形、生长受阻、繁殖能力下降等问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抗性基因的扩散: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促进了抗性基因的产生和扩散,这些抗性基因可能在不同种属之间传播,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 对饮用水源的污染:抗生素污染的饮用水源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引发耐药性细菌感染等问题。
三、水体中抗生素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一)物理法1. 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生物炭等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抗生素,降低其浓度。
该方法操作简便,但需定期更换吸附剂。
2. 膜分离技术:通过反渗透、纳滤等膜技术,将水中的抗生素与水分离。
该方法具有高效、低能耗等优点,但膜的清洗和更换成本较高。
(二)化学法1. 高级氧化工艺:利用臭氧、紫外线等氧化剂降解水中的抗生素。
该方法可以破坏抗生素分子结构,降低其毒性。
2. 氯(次氯酸盐)消毒:通过投加氯或次氯酸盐等消毒剂,使抗生素发生氯化反应,生成低毒或无毒产物。
但该方法可能产生有毒的氯代副产物。
(三)生物法1. 生物膜法: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抗生素。
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但需较长时间适应和培养微生物。
2. 活性污泥法: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降解水中的抗生素。
抗生素污水处理

抗生素污水处理引言概述: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污水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抗生素污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抗生素残留物和抗生素耐药基因,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抗生素污水处理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挑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抗生素污水处理的相关内容。
一、抗生素污水的来源1.1 医疗废水:医院和诊所是抗生素污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中包括病人排泄物和医疗设备的清洗水。
1.2 养殖业废水:畜禽养殖业使用抗生素作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常见手段,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抗生素残留物。
1.3 城市污水:抗生素在家庭和工业生产中的使用也会导致抗生素污水的生成,进而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二、抗生素污水的影响2.1 环境污染:抗生素残留物会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造成毒性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2.2 耐药基因传播:抗生素污水中存在大量的抗生素耐药基因,这些基因可能通过水体传播到其他环境中,加剧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
2.3 人类健康风险:抗生素残留物可能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三、抗生素污水处理技术3.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可以去除抗生素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3.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中和等,可以降解抗生素残留物的浓度。
3.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对抗生素进行降解和转化,包括生物滤池、生物反应器和植物处理等。
四、抗生素污水处理的挑战4.1 抗生素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具有不同的物化性质和降解难度,需要针对性地选择处理方法。
4.2 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去除:目前对于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去除仍存在技术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4.3 成本和能源消耗:一些抗生素污水处理技术需要大量的能源和投入,增加了处理成本。
五、未来的发展方向5.1 抗生素污水的源头控制:加强医疗机构和养殖业的管理,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和排放量。
5.2 抗生素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开发更高效、低成本的抗生素污水处理技术,提高降解效率和去除率。
高浓度抗生素类废水处理流程

高浓度抗生素类废水处理流程一、引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类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
由于抗生素的高浓度和毒性,直接排放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于高浓度抗生素类废水的处理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二、高浓度抗生素类废水的特点高浓度抗生素类废水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大量的抗生素药物残留物和抗生素抗性基因。
这些物质对环境具有潜在的生物毒性和生态风险,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将其去除。
三、高浓度抗生素类废水处理流程1. 初步处理高浓度抗生素类废水处理流程的第一步是初步处理。
首先需要对废水进行中和处理,以调节废水的pH值,使其接近中性。
然后,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减少废水中的固体物质含量,为后续处理步骤提供良好的条件。
2.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高浓度抗生素类废水处理流程中的关键步骤。
在这一步骤中,将废水送入生物反应器中,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和转化等作用将废水中的抗生素药物残留物和抗生素抗性基因转化为无害物质。
同时,通过调节反应器中的温度、溶解氧、pH值等参数,可以优化微生物的降解效率。
这一步骤的关键是选择适应高浓度抗生素的微生物菌种和优化反应条件。
3. 物化处理物化处理是高浓度抗生素类废水处理流程中的补充步骤。
在生物处理后,废水中可能仍然存在一些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和残留抗生素。
因此,需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进一步处理。
常用的物化处理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高级氧化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抗生素残留物,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4.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高浓度抗生素类废水处理流程中的最后一步。
在物化处理后,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抗生素残留物已经大大降低,但仍然存在一些微量的残留物。
因此,需要采用更加精细的处理方法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
常用的深度处理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反渗透、电解等。
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和抗生素残留物,使得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抗生素污水处理

抗生素污水处理一、背景介绍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药物,它们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从而治疗感染性疾病。
然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排放却导致了抗生素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
抗生素污水是指含有抗生素残留物的废水,它主要来自医院、养殖场和制药工厂等地。
抗生素污水的直接排放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因此,抗生素污水的处理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二、抗生素污水处理方法1. 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生素污水处理方法之一。
它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来降解和去除抗生素残留物。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生物颗粒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调节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等条件,创造适宜的环境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从而实现抗生素的降解和去除。
2. 物理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抗生素污水处理方法。
它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手段来对抗生素污水进行处理。
常见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包括吸附、氧化、还原和膜分离等。
吸附是一种将抗生素分子吸附到吸附剂表面的过程,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和氧化铁等。
氧化和还原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来分解和转化抗生素分子,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和臭氧等。
膜分离是利用半透膜将抗生素分子和其他物质分离开来,常用的膜包括反渗透膜和超滤膜等。
三、抗生素污水处理的技术挑战1. 抗生素的多样性抗生素种类繁多,每种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都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抗生素开发相应的处理技术。
这对于抗生素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出了挑战。
2. 抗生素的低浓度抗生素污水中的抗生素浓度通常很低,一般在微克/升或纳克/升的级别。
这使得抗生素的检测和去除变得更加困难,需要更加敏感和高效的方法来处理低浓度的抗生素污水。
3. 抗生素的抗性问题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问题,这也会影响到抗生素污水处理的效果。
一些耐药菌株可能在处理过程中存活下来,并且可能传播抗生素耐药基因,增加了环境中抗生素抗性菌株的风险。
抗生素污水处理

抗生素污水处理引言概述: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污水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抗生素污水的排放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为了潜在的威胁。
因此,抗生素污水处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抗生素污水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正文内容:1. 抗生素污水的来源和影响1.1 抗生素污水的来源抗生素污水主要来自医院、养殖场和制药厂等地。
这些地方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抗生素残留物和抗生素产生的代谢物。
1.2 抗生素污水的影响抗生素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水体中抗生素的浓度升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此外,抗生素残留物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2. 抗生素污水处理方法2.1 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吸附等。
沉淀通过重力作用将抗生素颗粒从水中分离出来,过滤则通过滤材将抗生素颗粒截留。
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将抗生素份子吸附在其表面上。
2.2 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中和等。
氧化方法通过氧化剂将抗生素份子氧化成无毒的化合物,还原方法则是将抗生素份子还原成无毒的形式。
中和方法则是通过酸碱反应将抗生素中的酸碱物质中和掉。
2.3 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抗生素。
这些微生物可以将抗生素份子降解为无毒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3. 抗生素污水处理技术3.1 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是将抗生素份子吸附在活性炭表面上,从而将其从水中去除。
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去除抗生素。
3.2 生物膜技术生物膜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在膜表面形成生物膜,通过降解抗生素份子来净化水体。
这种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3.3 光催化技术光催化技术是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下产生活性氧,将抗生素份子氧化降解。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等特点。
4. 抗生素污水处理的挑战4.1 抗生素种类繁多抗生素种类繁多,不同的抗生素在处理过程中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抗生素污水处理

抗生素污水处理引言概述:抗生素污水是指含有抗生素残留物的废水,这种废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因此,抗生素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课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抗生素污水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一、抗生素污水处理的需求1.1 抗生素污水对环境的影响1.2 抗生素污水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1.3 抗生素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物理处理方法2.1 筛网过滤2.2 沉淀和过滤2.3 活性炭吸附三、化学处理方法3.1 氧化还原反应3.2 光催化降解3.3 高级氧化过程四、生物处理方法4.1 好氧处理4.2 厌氧处理4.3 植物修复五、综合处理方法5.1 聚合物吸附和生物降解5.2 膜分离和活性炭吸附5.3 其他综合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文:一、抗生素污水处理的需求1.1 抗生素污水对环境的影响抗生素污水中的抗生素残留物会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水质恶化。
1.2 抗生素污水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抗生素污水中的抗生素残留物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引发抗生素耐药性等问题。
1.3 抗生素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污水处理的需求日益增加,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凸显。
二、物理处理方法2.1 筛网过滤利用筛网对抗生素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去除较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减少后续处理的负担。
2.2 沉淀和过滤通过沉淀和过滤的方式去除抗生素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部分溶解有机物,提高水质。
2.3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对抗生素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抗生素残留物进行吸附,达到去除的效果。
三、化学处理方法3.1 氧化还原反应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对抗生素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减少有机物的含量。
3.2 光催化降解利用光催化剂如二氧化钛等对抗生素污水进行光催化降解,分解有机物和抗生素残留物。
3.3 高级氧化过程通过高级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对抗生素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研究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研究抗生素制药废水是指在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包含了抗生素残留、残留药物、蛋白质和其他有机化合物等。
由于其高度复杂性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其处理成为了制药行业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抗生素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以及目前重要的研究领域。
处理方法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的一种主要方法,其利用一系列物理过程,如离心、过滤、膜分离、吸附和沉淀等,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较易处理的物质。
不同的物理方法可根据其特定的机制和操作条件来选择,并且不同的物理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以增强净化效果。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的另一种常见方法,利用物理和化学过程将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的水、气、固体等物质。
化学方法包括电化学、氧化还原、高级氧化过程等,其优点在于其处理效果明显,但操作复杂且成本高昂。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处理污染物的方法,是近年来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
生物处理的优点在于其高效、经济、环保,但需要选择适合的微生物和处理条件。
研究领域1. 抗生素抗性机制抗生素制药废水中的抗生素和残留药物等物质可能导致微生物体内的抗生素抗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
研究抗生素抗性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抗生素制药废水污染的来源,为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2. 抗生素去除机理抗生素的特殊结构和性质使得其在处理过程中难以完全去除。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抗生素去除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开发更有效的去除方法和技术。
3. 抗生素制药废水的生态效应抗生素制药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对水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抗生素制药废水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将对保护水环境和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结抗生素制药废水的处理是制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外,生物方法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抗生素污水处理

抗生素污水处理抗生素污水处理是指针对含有抗生素残留物的废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抗生素污水处理的目标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抗生素残留,降低其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确保废水处理过程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一、抗生素污水处理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污水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抗生素污水的排放导致水体中抗生素残留物的增加,进而引起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和扩散,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开展抗生素污水处理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抗生素污水处理的方法和技术1. 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和吸附等。
沉淀是通过重力作用使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抗生素残留物的去除。
过滤是利用过滤材料对废水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悬浮颗粒和悬浮物。
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废水中的抗生素残留物进行吸附,从而将其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2. 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中和等。
氧化是指通过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抗生素残留物氧化为无害物质,如利用高级氧化技术将抗生素分解为无害的氧化产物。
还原是指通过还原剂将废水中的抗生素残留物还原为无害物质,如利用亚硫酸盐将抗生素还原为无害的还原产物。
中和是指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将废水中的抗生素残留物与中和剂反应生成无害的盐类或者水。
3. 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和生物吸附等。
生物降解是指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抗生素残留物进行降解,从而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吸附是指利用生物材料对废水中的抗生素残留物进行吸附,从而将其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三、抗生素污水处理的应用案例1.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一种将生物降解和膜分离相结合的处理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抗生素污水处理领域,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抗生素残留物。
2. 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污水处理方法,通过活性炭对废水中的抗生素残留物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去除。
抗生素污水处理

抗生素污水处理
标题:抗生素污水处理
引言概述:
抗生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抗生素残留物质。
这些抗生素残留物质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抗生素污水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污水处理的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抗生素污水的危害
1.1 抗生素残留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1.2 抗生素残留物质对土壤的影响
1.3 抗生素残留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抗生素污水处理的方法
2.1 生物处理方法
2.2 化学处理方法
2.3 物理处理方法
三、生物处理方法
3.1 活性污泥法
3.2 生物膜法
3.3 植物净化法
四、化学处理方法
4.1 氧化法
4.2 吸附法
4.3 光催化法
五、物理处理方法
5.1 超滤法
5.2 逆渗透法
5.3 膜分离法
结论:
抗生素污水处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利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来达到最佳效果。
生物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和物理处理方法各有其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有效解决抗生素污水处理的难题,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抗生素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分析

抗生素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分析摘要:国家制药行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医学领域的快速进步。
为响应国家绿色环保战略内容,降低抗生素制药废水污染程度,便要开展该方面的深入研究。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抗生素制药废水来源与特点,同时,细致阐述了处理流程与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工艺引言:国内制药领域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产品质量标准提升,促使清洗次数频率增加,以至于产生大量制药废水。
该情况下,制药废水处理工作重要性逐渐展现,为确保其达到良好效果,便需深入分析处理工艺。
一、废水来源与特点(一)来源国内开展抗生素生产工作时,主要将粮食、糖蜜作为关键原材料,使用的工艺技术为:微生物发酵、过滤、萃取、结晶、化学提取、精制等,以上环节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包含:提取与精制环节中产生的发酵废水、回收溶剂时的浓废水、设备洗涤,地板冲洗使用水、冷却废水、废气发酵母液等。
(二)特点专业人员根据多次实验结果后得出的结论,发现抗生素制药废水存在以下几种特征:一,水体内部存在大量悬浮、难降解的有机物质;二,废水以间歇性的方式排放,其中有毒物质含量相对较高;三,阿奇霉素残留物质过多,处理工作开展困难。
二、处理流程废水处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为确保达到良好效果,需严格遵守以下流程:一,经过预处理的废水,会在专用高浓度水管输送下,进入到调节池内部,以此来达到初步种类划分效果;二,废气水体在经过均水池的调节、均匀、沉淀后,会进入ABR池体内,然后通过生物菌种、化学反应的合理使用,有效降低废水内部毒性物质浓度,并为好氧生物降解打下良好基础;三,通过在好氧SBR池中加入一定量微生物菌,还能达到废水一级生物处理效果;四,利用曝气生物滤池开展抗生素制药废水深度处理,确保其达到规定标准后再排放[1]。
三、处理方法(一)混凝沉淀抗生素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废水成分较为复杂,存在大量有机物质,还留存较少的抗生素,员工利用生化措施开展废气水体处理工作时,其中残留物会对微生物产生强烈抑制效应,促使处理过于复杂、成本支出较高、产生效果稳定性差,这时可使用自制聚合氯化硫酸铝(PAcS)、聚合氯化硫酸铝铁(PAFcs)来处理制药厂的废弃水体,该方式下一次、二次混凝处理后重铬酸盐去除效率>81%,酸碱值、重铬酸盐值都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抗生素污水处理

抗生素污水处理一、背景介绍抗生素是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然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抗生素污染问题。
当人和动物使用抗生素时,它们的代谢产物和未完全吸收的抗生素会通过尿液和粪便进入污水系统,最终进入自然水体中。
抗生素污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抗生素污水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抗生素污水处理方法1. 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是通过物理过程去除污水中的抗生素。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吸附。
沉淀是利用重力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沉淀下来,其中也包括抗生素。
过滤则是通过过滤介质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抗生素分离出来。
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吸附抗生素,从而将其从污水中去除。
2. 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和去除污水中的抗生素。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生物滤池法。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和去除抗生素。
生物膜法是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将抗生素降解为无害物质。
生物滤池法则是利用生物滤料中的微生物去除抗生素。
3. 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抗生素。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利用氧化剂将抗生素氧化为无害物质,或者利用还原剂将抗生素还原为无害物质。
氧化反应是利用氧化剂将抗生素氧化为无害物质。
还原反应是利用还原剂将抗生素还原为无害物质。
三、抗生素污水处理案例1. 物理处理案例:利用吸附剂去除抗生素在某污水处理厂,采用了吸附剂去除抗生素的物理处理方法。
首先,将污水通过过滤器去除大颗粒物和悬浮物。
然后,将经过过滤的污水通过吸附剂床层,吸附剂能够吸附抗生素。
最后,经过吸附剂床层的污水被收集起来,抗生素被去除。
经过该物理处理方法,污水中的抗生素浓度明显降低,达到了环境排放标准。
2. 生物处理案例:利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抗生素在某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了活性污泥法去除抗生素的生物处理方法。
首先,将污水通过格栅去除大颗粒物和悬浮物。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研究共3篇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研究共3篇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研究1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研究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制药废水也日益增多,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由于抗生素的化学特性固定,在废水中去除掉它们比较复杂和困难。
因此,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一直是一个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抗生素制药废水的特点抗生素制药废水是制药厂排放的一种特殊污染物。
其具有两方面独特性质。
其一是抗生素污染物的种类多,其中包括脂环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多种。
其二是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相对固定,很难通过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去除。
此外,抗生素具有高效的杀菌和抗菌作用,在废水中残留浓度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突出。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方法传统的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法、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等。
其中,生物法是目前被广泛运用的处理手段,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抗生素类物质进行降解,从而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虽然生物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耗能少、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其存在着处理时间长、操作难度大等诸多缺点,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近年来,新型的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技术不断涌现,其中膜技术、电化学技术、化学氧化技术等受到了广泛关注。
膜技术是以膜为基础的物理处理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处理效率高、稳定可靠,同时还可以将分离出的有用的物质进行回收利用。
电化学技术则是利用电化学法进行污染物的降解,其具有高效、节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化学氧化技术是利用强氧化剂对抗生素废水进行处理,其优点是处理效率高、工艺简单、操作便捷。
不过,其缺点也是比较明显:处理成本高、产生二次污染等。
感言: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从中不难看出,对于不同的污染物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会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处理成本。
在处理废水时,还要注意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避免抗生素废水的产生量过大。
抗生素污水处理

抗生素污水处理抗生素污水处理是指针对含有抗生素残留物的废水进行处理的过程。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污水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抗生素残留物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因此,对抗生素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抗生素污水的特点抗生素污水具有以下特点:1. 高浓度:抗生素污水的抗生素残留物浓度较高,通常超过普通废水的浓度。
2. 多样性:抗生素污水中含有多种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残留物,如青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
3. 持久性:抗生素残留物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
二、抗生素污水处理方法针对抗生素污水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通过物理手段将抗生素污水中的固体物质去除,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1) 沉淀:将抗生素污水静置一段时间,利用重力作用将悬浮物沉淀下来。
(2) 过滤:使用滤网或者滤纸等过滤介质将抗生素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去除。
(3) 离心:利用离心机将抗生素污水中的固体物质通过离心力分离出来。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改变抗生素污水中物质的性质,从而实现去除抗生素残留物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1) 氧化:添加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将抗生素残留物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
(2) 沉淀:添加沉淀剂如氢氧化铁、氯化铝等,将抗生素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
(3) 中和:添加中和剂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将抗生素污水中的酸碱度调整到中性。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抗生素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1) 厌氧处理:将抗生素污水置于无氧环境中,利用厌氧菌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降解。
(2) 好氧处理:将抗生素污水置于含氧环境中,利用好氧菌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降解。
(3) 植物处理:利用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对抗生素污水进行吸收和降解。
4.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利用高能氧化剂如臭氧、紫外光等对抗生素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常用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1) 臭氧氧化:将臭氧气体通过抗生素污水中,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将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分析了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来源及特点,对目前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中应用的各种物化处理、生物处理及多种方法组合的生化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处理方法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为该类废水的治理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生素制药废水物化处理、生物处理、组合生化技术。
抗生素自被人类发现以来,就一直广泛被用于临床医学中,是人类控制感染性疾病,保障身体健康及防治动植物病害的重要化学药物。
随着制药行业的发展,抗生素的种类也不断增加,至今已逾百种。
我国的抗生素生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有300多家企业生产占世界原料药产量的20%-30%的70多个品种的抗生素,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抗生素制剂生产国之一。
但是,由于生产工艺及技术的原因,抗生素生产中仍然存在着原料利用率低、提炼纯度低、废水中残留抗菌素含量高等问题势必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从而制约制药企业的发展。
因此,研究各种有效的处理方式显得十分重要。
1 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来源和特点
国内生产抗生素主要以粮食、糖蜜等为主要原料,生产工艺包括微生物发酵、过滤、萃取结晶、化学方法提取、精制等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提取和精制过程中的发酵废水;溶剂回收过程中的浓废水;生产设备洗涤和地板冲洗用水;废冷却水;发酵罐排放的废发酵母液。
废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发酵残余营养物(如葡萄糖、蛋白质和无机盐之类)、发酵代谢物、酸、碱、有机溶剂和其它化工原料等。
其特点为:
a、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高;
b、废水水量、水质变化幅度大、规律性差;
c、废水中含有抗生素药物和大量胶体物质,DH变化大,带有颜色和气味。
2 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方法
与一般工业废水相似,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方法也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物化处理方法、生化处理方法以及多种方法的组合生化处理等。
2.1物化处理方法
物化法包括混凝沉淀、吸附法、光降解、焚烧、电解和萃取等等
2 .1.1混凝沉淀法
由于抗生素生产废水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残留抗生素,在采用生化处理时,残留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强烈抑制作用造成废水处理过程复杂、成本高、效果不稳定。
吴敦虎等人采用自制的聚合氯化硫酸铝( P A C S ) 和聚合氯化硫酸铝铁( P A F C S ) 处理大连制药厂废水,一次混凝处理与二次混凝处理CO Dc 去除率在8 0%以上,p H、C O Dc 、S S均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此外,采用含钙离子复合絮凝剂对抗生素制药废水进行混凝处理,C O Dc r 去除率可达71%-77%,s s去除率达87%-89%,可大幅度地削减废水中残留抗生素的抑菌效力。
2.1.2 吸附法
吸附法可作为高浓度有机废水经生物处理后的深度处理。
张满生等利用两级炉渣吸附和三级活性炭吸附对青海制药集团原料药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当进水CODcr为1145 mg/L 时,三级吸附后CODcr可降至300 mg/L以下。
该方法投资小,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管理。
2.1.3光降解法
李灵芝,李建渠等以TiOSO4为原料,采取SAS工艺制备了TiO2和掺铁的光催化剂,对某制药废水( CODcr=1309mg/L)进行了降解实验。
研究了光源、煅烧温度、掺铁比例、p H值、附加条件对废水降解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700℃制备的Ti02 )在紫外光和太阳光下的降解率分别77%和70%。
掺铁比例为0.5%的TiO2对废水的降解率为81%。
p H=2的废水降解
率为8 2%。
附加曝气对废水的l h降解率比超声和磁力搅拌的高10%和12%。
光催化氧化法仍然存在不足,目前应用最多的Ti02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且难于分离回收。
因此,制备高效的光催化剂以处理污染物组成复杂、含量高的难降解有机废水是该方法广泛应用于环保领域的前提。
2.2生物处理法
抗生素废水大都选用以生物法为主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厌氧一好氧生物处理法。
2.2 .1好氧生物处理
好氧法为目前应用最普遍的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处理速度快、基建投资少和可参照的运行资料丰富等特点。
常用的好氧技术包括深井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延时曝气、S B R法等。
翟素军等9人采用低氧一好氧工艺处理山东泰安市某制药厂废水,处理后各项指标稳定,进水CODcr浓度为19000 mg/L,CODcr去除率为92.5%.s s去除率为96.8%。
已实现好氧生物处理的还有活性污泥法处理小诺霉素发酵废水,在进水COOcr浓度低于2000 m g/L 时,CODcr去除率在8 5.4~8 9.7%之间。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制药残液废水,出水可达国家生物制药行业废水排放标准;生物膜法处理四环素工业废水,驯化后的微生物对废水的CODcr在2天内处理效率可达76%,高CODcr浓度时,配合粉煤灰过滤,CODcr去除率可达88%。
2.2.2厌氧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既是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兼性菌和厌氧菌的代谢作用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的最终产物是甲烷、二氧化碳、水及少量硫化氢和氨。
这种处理方法具有能耗低、成本低、产污泥量少、节能等优点。
但出水水质较差,还要经过后续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目前常用的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复合床(UBF )、厌氧滤池( AF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ABR)、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和内循环式反应器(IC)等处理抗生素废水。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是将厌氧活性污泥法中的反应槽和沉淀槽合二为一,简化处理装置的一种方法。
UASB具有运行费用低、投资省、效果好、耐冲击负荷、适应p H值和温度变化、结构简单及便于操作等优点。
王辉字等人采用UASB处理庆大霉素和土霉素产品废水,连续试验进行了近2年,取得了去除负荷6 .0k g COD c r/m '3.d ,CODcr去处率达到8 5%,产气量0.55 m'3/k gCODcr,的稳定运行参数,并摸索出处理高活性颗粒污泥的经验。
李再星、杨景亮等采用UASB对阿维菌素废水进行处理试验,厌氧污泥取自处理淀粉废水的厌氧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和部分絮状污泥。
通过控制进水A VM残留效价浓度和长期的驯化,使进水CODcr为6000 mg/L时,出水CODcr为820ms/L,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9.5—1 0.5 h,容积负荷达到l 4~15 kg CODcr /( m '3.d ),COD去除率达86.1%。
2.2.3多种方法的组合:
单纯的好氧或厌氧处理工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把厌氧和好氧处理工艺结合起来,成为了一种主导的处理工艺,并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
魏廉虢计海鹰等将酸化水解、接触氧化、化学混凝结合起来,该工艺各步CODcr去除率为:水解45%以上;接触氧化80%以上;化学混凝沉淀30%以上;全工艺流程CODcr去除率大于92%,这种工艺可满足CODcr平均浓度在2500 mg/L以下的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需要,外排废水达GB8978—88三级标准水质要求。
马立艳采用厌氧水解+C A S S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经过预处理一水解一气浮一CASS生化处理等阶段,原水的CODcr由进水5160 mg /L到出水276 mg/L,去除率为9 4.6%,达到二级排放标准,而且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效果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
李向军采用有三相分离器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过滤器,即UAS B+AF,好氧部分采用周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
CASS工艺
集反应、沉淀、排水于一体,对污染物质的降解是一个时间上的推流过程,微生物处于好氧一缺氧一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因此,废水的出水水质达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生化制药新扩改二级标准。
杨俊仕等采用水解酸化一生物法新工艺处理青霉素、四环素等生产废水的实验结果表明,当废CODcr为3283 mg/L,处理后的出水为287mg/L,出水达到国家规定的( 9 6 7 8—1 9 8 8 ) “生物制药行业废水排放标准”。
2.2.4固定化微生物法
固定化微生物法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将有力的细胞或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或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内,并保持其生物功能,反复利用。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具有微生物浓度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易于实现固液分离等优点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处理废水的方法。
杨意东等人针对制药行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定性定量地测定了高浓度有机物底物,筛选出降解以阿苯哒唑、扑尔敏和布洛芬为主要底物的三种优势菌种,应用了三种结合固定化材料和两种包埋固定化材料对优势菌群进行了固定化试验。
通过降解试验.在高负荷的情况下有机污染物最高去除率可达90%以上,比一般活性污泥法提高功效1/3。
曾常华利用固定化技术对复合菌群进行包埋并对抗生素废水进行降解实验,抗生素废水CODcr去除率达93.4 7%。
比复合菌群提高了l 3个百分点,比单菌提高了23个百分点。
庞胜华采用固定化活性污泥对抗生素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抗生素废CODcr去除率最高可达80.57%。
T N去除率也达到了49.1l%。
3 结语
抗生素废水是一种含难降解物质、生物毒性物质,色度高的有机废水.实践表明生化法仍然是国内大多数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的首选工艺,可以根据废水的水质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组合起来对废水进行处理。
目前固定化微生物法以微生物密度高、反应迅速、微生物流失少、产物容易分离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
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废水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