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B加资料答案 作用不大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资料

【引用】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自考专业资料2011-05-09 21:22:22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引用自自考通关王《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中国古代文论历年考题(汇编)最新模拟考题(汇编)课本重点资料《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珍贵复习资料A、作者之意B、作品之意C、读者之意D、古人之意20、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这里的“其人”是指(D)A、圣人B、今人C、读者D、作者21、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

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A)A、“仁政”理论B、人性无善恶理论C、人性恶理论D、人性善理论22、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B)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23、《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C)A、“仁政”和人性论B、“虚静”和“物化”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2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C)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25、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B)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B、《庄子》较深的影响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26、教材认为:司马迁通过分析屈原及其《离骚》的特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恶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

并在《报任少卿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 B)A.“疾虚妄”说 B.“发愤著书”说C.“养气”说 D.“讽谏”说27、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 C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 B.“发愤著书”的精神C.“实录”精神 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28、“《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必备,必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必备,必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说明:现在给大家提供的参考答案,做好了填空和选择。

名词解释虽然做好,但是希望大家不要拘于这里的答案,不要死背,尽量做到理解性的记忆。

回答出是什么人在什么书里提出的,内涵是什么,影响有什么等等,如果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就可以不写。

至于问答题,我提供的仅仅是提示,真正答题还要靠大家自己去发挥、联系、拓展、深入。

第一讲先秦一、填空题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7.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古代文论思考题整理 答案全

古代文论思考题整理 答案全

1、“诗言志’观念的经验基础在哪里?思想内核是什么?“诗言志”是中国文学思想史上最元初的观念。

这一观念,是伴随着巫术歌舞的淡出,在漫长的“献诗陈志”、“教诗明志”、“赋诗言志”的用诗实践中逐步积淀形成的。

追踪“诗言志”观念的积淀过程,可以归纳出先秦“诗言志”观念的思想内核:“诗言志”观念是对先秦丰富多彩的用诗实践的理论概括。

“诗言志”观念中的“志”,和具体诗人的具体情感意向毫无关系。

先秦“诗言志”观念,从来不把诗当作个人的抒情品来看待。

“献诗陈志”,“陈”的是某一地区、某一族群人的普遍情绪。

(郑玄在《郑志•答张逸问》特别强调过这一点:“作诗者一人而已,其取义则一国之事。

”。

“必是言当举世之心,动合一国之意,然后为风雅载之乐章,否则,国史不录其文”。

)“教诗明志”,“明”的是受教人的政治襟怀和政治抱负。

(《国语•楚语》“庄王使士旦付太子箴”里说得很清楚。

)“赋诗言志”,“言”的是国家、家族的立场和意向。

(《左传》记事中有丰富多彩的叙述。

)总而言之,按现代文论理论范畴的分野,“诗言志”是对诗政教价值的判断,不是对诗歌生成的描述。

2、为什么称毛诗派的“言志”理论为“言志新论”?“诗言志”在《毛诗序》中具体展开为:“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吟咏情性……发乎情,止乎礼义”。

毛诗派在具体展开“诗言志”的时候,不加批判地沿用先秦“诗言志”旧观念中的某些概念,例如“志”;不加批判地沿袭先秦“诗言志”旧观念中的某些思想,例如“国史吟咏情性”。

在这里能够发现,毛诗派的“言说分野”意识,十分淡薄,虽然毛诗派诗学的理论意向,己经明显地转向从孟子就开始转换了的诗学主题;但对作为先在知识基础的、与“转换了的诗学主题”完全异质的先秦“诗言志”旧观念,却不加批判和清理,就盲目接受下来。

这不足为怪。

两汉诗学本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而是经学里的一个分支。

经学以传经为业,鼓励的是“守成”。

何况毛诗派传经时,又有“古训是式”的“依故昔典训而为传”的家法。

古代文论复习题

古代文论复习题

古代文论复习题古代文论复习题古代文论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思考和研究。

在这个复习题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古代文论的重要内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一、文学与修养的关系在古代文论中,文学与修养被认为是密不可分的。

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作者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广博的知识。

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产生真正有内涵和价值的文学作品。

例如,王安石在《唐宋文论》中提到:“修身者,非有文而后能修身也;有文者,非有文而后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这一观点强调了文学与修养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文学的功能与价值古代文论认为文学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

首先,文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文学作品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美和善的力量,从而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崇尚。

其次,文学可以传递思想和智慧。

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阅读和思考,读者可以获得启迪和思考。

此外,文学还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

三、文学创作的原则古代文论中提出了一些文学创作的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指导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学作品应该真实自然。

作家要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创造出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其次,文学作品应该富有感染力。

作家要通过语言和形式的运用,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共情,从而引起读者的情感共振。

此外,文学作品还应该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作家要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表达方式,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文学批评的方法与标准古代文论中还提出了一些文学批评的方法与标准。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在文学批评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分析作品的结构和情节、解读作品的意义和主题等。

而文学批评的标准则包括思想性、艺术性、感染力等方面。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和标准,读者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古代文论自测题1参考答案

古代文论自测题1参考答案

“古代文论”自测题1评分标准(含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20分)1. “发乎情,止乎礼义”答案要点:“发乎情,止乎礼义”是《毛诗序》中提出的重要观点。

它指出了诗歌“吟咏情性”即“发乎情”的基本特征,并且强调诗歌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是人的本性的必然要求,(3分)但它同时也对诗所表现的情感予以一定的限制,要求“发乎情,止乎礼义”。

(3分)所谓“止乎礼义”即要求诗所表现的情感不超过、不违背社会政治、伦理规范,要保持在“礼义”所许可的范围之内。

这对后世儒家诗教说同时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4分)2. 文、笔之辨答案要点:“文、笔之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论命题,对于明确文学本质特征具有重大意义。

最早的文笔区别,主要着眼于文体的不同功能。

文指诗、赋,笔指诏、策、奏、章。

前者是艺术文,后者是应用文。

如《南史·颜延之传》。

(4分)随着音律说的兴盛,文笔区别更着眼于文体的音韵之美。

如刘勰《文心雕龙》中提出的“有韵谓之文,无韵谓之笔”。

(3分)其后文笔区别进一步着眼于文体的情感之美。

如萧绎《金楼子·立言》中的相关表述。

(3分)二、简答(共20分)庄子的文艺创作论包括哪些内容?答案要点:庄子的的文艺思想主要是崇尚自然天成,反对人为的艺术加工创造。

其文艺创作论包括:(1)从创作主体来说,必须要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

“虚静”一方面排斥具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又能使人从内心深入把握整个宇宙万物,洞察其内在规律。

庄子把“虚静”看作是人认识的最高阶段。

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重在内心体察领悟而非思辨探索的特点,对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影响极大。

(7分)(2)从创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说必须要达到“物化”的状态。

庄子认为如果达到了“虚静”的状态,就可以深入领会创造对象的特点和规律,集中精力进行复杂的艺术创造活动,使主客体进入“物化”、“物我不分”的状态,这样才能创造出高水平的艺术品。

(6分)(3)从创作方法上说则要努力做到“得意忘言”。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剖析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剖析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诗缘情2.发愤著书3.词别是一家4.尚巧贵妍5.文笔6.文以载道7.意、趣、神、色8.义理、考据、词章9.兴观群怨10.不平则鸣11.风骨12.《南词叙录》13.诗言志14.六观15.以禅喻诗16.幽情单绪17.诗大序18.“文气”说19.性灵说20.小说评点21.以意逆志22.吟咏情性23.别裁伪体24.《花部农谭》二、简答题:1.简述先秦儒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2.简述《文心雕龙》中论“通变”的主要内容。

3.简述明代公安派的文学发展论。

4.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发达的原因。

5.简述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理论。

6.简述桐城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7.试列举汉代批评家的主要赋论观点,要求至少举出三家。

8.简述《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

9.试述孟子文艺观的主要理论主张。

10.简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

11.简述明代小说批评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12.试述《文心雕龙》在古代文论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13.简述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的评点。

14.简述先秦道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15.简述清代浙西派和常州派的词论主张。

16.简述汤沈之争。

三、材料分析题:1.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2.叶燮《原诗·内篇》(节选)诗始于《三百篇》,而规模体具于汉。

自是而魏,而六朝、三唐,历宋元明以下至昭代,上下三千余年间,诗之质文、体裁、格律、声调、辞句,递升降不同。

而要之,诗有源必有流,有本必达末;又有因流而溯源,循末以返本。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课后思考题与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课后思考题与答案

说明:此科目,是本人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的最后一科,已经顺利的高分通过。

在此,十分感那些在文库里面提供资料的朋友。

我曾在文库找寻找关于此科的有关资料,但是甚少,特别是适合准备自考的资料更是少的可怜。

为此,通过自学为此科的课后习题整理出一分答案,仅供参考。

此文献所有容全部为本人键盘敲打,存在个别错字,十分抱歉。

准备此文献的目的,主要是回馈文库,再者为那些自考线的同学提供一点点的帮助。

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一章先文学理论1、简述先文学理论概况。

答:首先,先文学理论还处于萌芽状态。

从远古至末期诗歌还没有完全从与音乐舞蹈的原始综合体中独立出来,散文还附庸于史学和哲学之中,人们对文学本身的性质、特征、还缺乏自觉认识。

其次,先早期文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尚书》而主要成就则反映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著述之中。

当时社会性质急剧变化,各阶级都企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寻找理论依据,整个思想文化领导出现了“诸子横议,百家争鸣”的生局面,学术思想十分活跃。

再次,在先诸子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会儒、道两家学派。

他们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学理论批评的基础、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2、《尚书·舜典》关于“诗言志”的一段文字主要阐述了哪些问题?在文学史上有何意义?答:主要阐述问题:第一,用“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

“诗言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要表现人的心思想感情活动。

把人“藏在心里”的志意、意念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特征:诗是表达的、抒情的。

第二,提出了读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

阐述了诗歌容、形式、和作用三方面的要求,认为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

容和形式都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美,实现为统治阶级培养具有“中和”之美的理想人格。

文学史上的意义:朱自清先生指出“诗言志”是中国古诗论“开山的纲领”,说明这一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3、孔子思想有哪些主要容?其中心是什么?答:主要容:第一,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文论一、名词解释:1.诗缘情2.发愤著书3.词别是一家4.尚巧贵妍5.文笔6.文以载道7.意、趣、神、色8.义理、考据、词章9.兴观群怨10.不平则鸣11.风骨12.《南词叙录》13.诗言志14.六观15.以禅喻诗16.幽情单绪17.诗大序18.“文气”说19.性灵说20.小说评点21.以意逆志22.吟咏情性23.别裁伪体24.《花部农谭》二、简答题:1.简述先秦儒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2.简述《文心雕龙》中论“通变”的主要内容。

3.简述明代公安派的文学发展论。

4.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发达的原因。

5.简述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理论。

6.简述桐城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7.试列举汉代批评家的主要赋论观点,要求至少举出三家。

8.简述《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

9.试述孟子文艺观的主要理论主张。

10.简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

11.简述明代小说批评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12.试述《文心雕龙》在古代文论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13.简述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的评点。

14.简述先秦道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15.简述清代浙西派和常州派的词论主张。

16.简述汤沈之争。

三、材料分析题:1.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2.叶燮《原诗·内篇》(节选)诗始于《三百篇》,而规模体具于汉。

自是而魏,而六朝、三唐,历宋元明以下至昭代,上下三千余年间,诗之质文、体裁、格律、声调、辞句,递升降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师范大学省考课考试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 试卷B (课程代码:00814) 本试卷共5页,6个大题,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孔子所说《诗经》“思无邪”体现的文艺思想是 ( A )。

A .中和 B .文质彬彬 C .尽善尽美 D .诗无达诂 2. 孟子用“揠苗助长”寓言说明的观点是 ( B )。

A .知言 B .养气 C .知人论世 D .以意逆志 3. 《诗大序》专门论述的对象是 ( A )。

A .《诗经》 B .《楚辞》 C .五言诗 D .赋 4.把文学比做“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是 ( B )。

A .《左传》 B .曹丕 C .庄子 D .孔子 5.陆机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主要说的是( D )。

A .直觉B .情感C .构思D .想象 6.中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文学理论论著是 ( B )。

A .钟嵘《诗品》 B .刘勰《文心雕龙》 C .王昌龄《诗格》 D .皎然《诗式》 7.“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出自于《文心雕龙》的篇目是(B ) A .《原道》 B .《神思》 C .《体性》 D .《知音》 8.“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这一学说可以概括为 ( B )。

A .滋味说 B .感物说(物感说) C .直寻说 D .风力说 9.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他最看重的是( D )。

A .闲适诗 B .杂诗 C .感伤诗 D .讽喻诗 10.提出“思与境偕”的文论家是 ( D )。

A .韩愈 B .皎然 C .柳宗元 D .司空图 11.第一部提出“意境”概念的著作是( C )。

A .《诗式》 B .《金针诗格》 C .《诗格》 D .《文镜秘府》 12.唐代刘禹锡在《董氏武菱集纪》中最有贡献的诗歌理论是( C )。

A .兴趣 B .兴象 C .意境 D .性灵 13.“点铁成金”这一主张的提出者是 ( C )。

A.苏轼B.吕本中C.黄庭坚D.严羽14.《词源》的作者是( D )。

A.杨万里B.范成大C.姜夔D.张炎15.明代提出“今真诗乃在民间”的诗人是(B )。

A.李贽B.李梦阳C.汤显祖D.钟惺16.《艺苑卮言》的作者是(D)。

A.李东阳B.袁宏道C.汤显祖D.王世贞17.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提出者是( B )。

A.袁宗道B.袁宏道C.袁中道D.李贽18.提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的篇章是(B )。

A.徐渭《西厢序》B.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C.汤显祖《答吕姜山》D.徐渭《南词叙录》19.清代倡导“格调”说的是(D)。

A.翁方纲B.王士祯C.袁枚D.沈德潜20.《艺概》的作者是(C )。

A.龚自珍B.梁启超C.刘熙载D.王国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 以下属于魏晋时期文论著作的是(BCD)。

A.《毛诗序》B.《文赋》C.《文心雕龙》D.《典论·论文》E.《与元九书》22.以下属于陆机提出的文艺作品艺术美的标准有(ABC)。

A.悲B.艳C.和D.高E.古23. 皎然在《诗式》中提出的理论主张有(ABD)。

A.“兴观群怨”B.“诗有五格”C.“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D.“假象见意”E.“诗有别材,非关书也”24.以下文论家以评点见长的有(BCDE)。

A.王若虚B.金圣叹C.毛宗岗D.脂砚斋E.张道深25. 以下属于清代的诗学主张有(ADE)。

A.格调说B.妙悟说C.童心说D.肌理说E.神韵说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 知言养气孟子提出的文艺观点。

(1分)所谓“知言”是指了解说话(作品)的意图(含义),所谓养气是指培养主体的仁义道德之气。

(1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养气是知言的基础和前提,知言是养气的结果。

27. 发愤著书司马迁提出的观点。

(1分)意思是著书立说都是作者由于受到社会等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怨愤,从而形成创作的动力。

(1分)发愤是著书的前提,著书则是发愤的结果。

(1分) 28. 诗缘情而绮靡 陆机提出的观点。

(1分)认为诗歌根源于人的感情,同时又具有精妙的语言。

这是陆机给诗歌下的定义,形成了后世著名的缘情说。

29. 境生于象外 唐代刘禹锡提出的观点。

(1分)这里的“境”指意境,全句的意思是意境产生于作品所描写的表层形象之外。

(1分)这一说法推进了对意境的认识。

(1分) 30. “因文生事” 清代金圣叹提出的观点。

(1分)这是他比较《史记》和《水浒传》的高低时所说。

所谓“因文生事”是指《水浒传》借助于语言文字编造故事情节,这实际上是看到了小说的虚构性。

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判断正误,请将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要分析理由。

31. 儒家和道家文艺思想完全对立,两者不能互补。

(× ) 答:该说法错误。

(1分)主要理由是: 第一,儒家和道家在文艺思想上的确存在着一些对立,或者说某些主张截然相反,如儒家十分强调文学艺术的政治道德的教化功能,而道家则强调自然真实,等等;(2分) 第二,儒家和道家的文艺思想并不是完全对立,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强调虚静对创作和审美的重要作用,都强调审美的价值等。

儒家和道家文艺思想之间还有很多互补的地方。

32.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开启了唐朝一代诗风,他的主张没有缺陷。

(× ) 答:该说法错误。

(1分)主要理由是: 第一,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确为唐代的诗歌创作树立了正确的旗帜,为唐代诗风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分) 第二,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也有缺陷,一是以复古形式倡导革新,二是有比较浓厚的儒家诗学味道。

(2分) 33. 严羽以禅论诗揭示了诗歌自身的特殊审美性质。

(✔)答:该说法正确。

(1分)主要理由是:第一,严羽在中国诗学史上比较突出地借鉴禅宗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论述诗歌的特征,即所谓“以禅论诗”、“以禅喻诗”;(2分)第二,严羽认为作诗者须“熟参”汉魏晋唐之诗,然后“妙悟”到诗歌所具有的特殊“兴趣”和“别材别趣”,都很深刻地揭示到了诗歌自身的审美特征。

五、简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4. 简述兴观群怨说的内涵。

答:第一,“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

(4分)第二,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对文艺功能、作用的综合认识,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1分)评分说明:解释说明“兴、观、群、怨”中每一词语给1分,说明是关于文艺功能的认识给1分。

要点清楚,阐述恰当,给满分。

意思正确即可酌情给分。

35.简述曹丕的文气说。

答:第一,其内涵:首先,所谓“气”是指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的。

(1分)其次,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1分)另外,由于作家个性的不同,“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章的风格也必然会不同。

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

(1分)第二,后世许多文论家、诗论家常以气论诗、论文,当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影响。

(2分)评分说明:解释说明“文以气为主”给3分,说明这一认识的意义给2分。

要点清楚,阐述恰当,给满分。

意思正确即可酌情给分。

36. 近代元好问的诗歌主张有哪些?答:第一,写诗要有真情实感;(2分)元好问认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是诗歌具有感染力的根本。

“不诚无物”,如果心口不一,言不顾行,写出来的作品想要去打动别人是不可能的。

第二,崇尚清新自然之美;(2分)他十分向往陶渊明诗歌的朴素真淳、自然天成的风格:“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认为能达到陶渊明这样天然真淳的境界,才是诗的极致。

他还盛赞谢灵运,说谢的“池塘生春草”是“万古千秋五字新”。

第三,崇尚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

(1分) 评分说明:每一要点各给1分,对其中任何两个要点加以解释说明各给1分。

要点清楚,阐述恰当,给满分。

意思正确即可酌情给分。

37. 明代袁宏道的诗学主张有哪些? 第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说;(2分)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流露。

强调文章要“真”,要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要“个性”,要是属于自己独有的、别人无法取代的性格。

第二, 文学进化观(文学革新论);(2分) 第三,重视民间文学。

(1分) 评分说明:每一要点各给1分,对要点的说明分析给2分。

意思正确,即可酌情给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8. 《毛诗大序》论述的主要观点。

答:《毛诗大序》论述的主要观点有: 第一,言志说。

这是继承先秦《尚书》以及《左传》等著作的观点并做了进一步发展,即强调“情志统一”和“发乎情,止乎礼义”。

(4分) 第二,讽谏说。

这是对孔子“兴观群怨”、荀子《乐论》、《礼记》等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强调诗歌对社会现实政治的干预。

(4分) 第三,六义说。

这是继承《周礼·春官》等说法,对《诗经》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和概括。

(2分) 评分说明:第一点、第二点各给4分,要点给2分,分析给2分;第三点给2分,要点给1分,分析给1分。

主要理由成立,即可酌情给分。

39. 论王夫之的诗学思想及主要贡献。

答:王夫之的诗学思想及贡献主要有: 第一,诗歌的抒情本质。

(2分)分析自己写 第二,情景说。

(4分)他的“情景说”源远流长,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情景说”理论,其对“情”与“景”的论述尤为全面,许多方面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突破了前人的局限。

第三,现量说。

(2分)王夫之是明末清初重要的诗论家,对诗歌的创作心理规律有精深独到的见解。

他借用“现量”二字来阐释自己诗学理论中“心目相取”、“即景会心”的观点,并认为这是诗歌创作中不可逾越的“铁门限”。

第四,欣赏理论。

(2分)分析自己写 评分说明:第一点,给2分,其中,要点给1分,分析给1分;第二点给4分,要点给2分,分析给2分;第三点、第四点各2分,要点给1分,分析给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