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_高级中学语文教案.doc

合集下载

白马篇教学设计(优秀3篇)

白马篇教学设计(优秀3篇)

白马篇教学设计(优秀3篇)白马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思想:贯彻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学民主思想,尊重学生个性,力争在平等、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

:1、鉴赏游侠形象,了解揭示人物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艺术手法;2、运用想象和联想,再现忠勇双全的游侠形象;3、了解曹植创作的主题。

重点难点:鉴赏游侠形象是重点,再现游侠形象是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发现法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导入。

2.释题,指出学习重点。

3.回顾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是读、想、悟,鉴赏《白马篇》的关键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形象。

二、鉴赏《白马篇》。

(一)指导诵读,感知语言。

1.生配乐朗诵全诗。

2.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二)联想想象,再现形象(20分钟)1.学生自由发言,分析少年英雄形象(1)《白马篇》塑造了怎样一位英雄形象?请发挥想象,描述一下“游侠儿”的形象。

(2)《白马篇》是从哪几方面来塑造少年英雄形象?试举例说明。

(3)试比较分析《木兰辞》和《白马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异同。

2.教师总结、扩展。

3.再现游侠儿形象。

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形式去演绎、再现少年英雄形象。

(三)联系背景,感悟诗境1.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曹植身世和时代背景,说说《白马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与曹植对话:学了《白马篇》,你的最深的感悟是什么?你想对曹植说些什么?三、结语。

四、布置作业。

(一)以“我的英雄梦”为题目,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篇作文。

(必做)(二)要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选做)1.曹植与建安文学研究2.从作品看曹植前后期思想的变化板书设计:白马篇曹植内容艺术表现装束外在美武艺铺陈少年英雄炼字内在美气概警句精神附:《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白马篇大学教案

白马篇大学教案

课程类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对象:高中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曹操的生平事迹。

2. 把握《白马篇》的诗歌意境和艺术特色。

3. 感受曹操诗歌中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4.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白马篇》的内容和主旨。

2.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2. 探讨诗歌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曹操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白马篇》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曹操为何会创作《白马篇》?这首诗有何特殊之处?二、讲授新课1. 分析《白马篇》的内容和主旨。

- 诗歌通过描写白马英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战争的思考。

- 诗歌中“白马饰金羁,照我征行衣”展现了英雄的英勇无畏,彰显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坚韧。

2.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 运用对比手法,将英雄的英勇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

- 运用夸张手法,将英雄的形象塑造得更加高大。

三、课堂讨论1.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中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四、课堂小结1. 总结《白马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强调诗歌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曹操的其他诗歌,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2. 结合《白马篇》,撰写一篇关于曹操英雄形象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白马篇》的内容、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使学生了解了曹操的生平事迹和诗歌风格。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探讨诗歌中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白马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XXX的背景;掌握本诗重点词汇;背诵全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合作探究,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以及作者“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确立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2.作者为什么会有“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3.帮助学生确立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导入:教师介绍南朝XXX的典故:“才高八斗”出自XXX,他一生写了大量山水诗,名重一时。

XXXXXX:“天下才有一石,XXX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一石”是十斗,“才”的意思是“才气、才分”。

这句话体现了XXX的自负,也表现了XXX的才思之高和名声之大。

XXX是XXX的儿子,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他的《白马篇》。

XXX简介:XXX是建安时期成就最大的作家,与XXX、XXX称为“三曹”。

他的诗歌风格以XXX继位为界,前期以宴饮游乐为主,后期以抒发忧愤为主。

他的艺术特色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我们还介绍了他的著名作品《七步诗》。

教学内容:教师播放图片“曹植墓”,提问:“为何要在XXX墓前安放一尊射手雕像?”接着,教师配乐范读《白马篇》,并正音正字。

教师介绍词汇“羁(jī):马络头”。

然后,学生通过朗读和合作探究,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教学目标达成: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了解了XXX的背景和作品,掌握了重点词汇,背诵了全文。

学生通过朗读和合作探究,了解了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学生理解了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以及作者“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确立了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2、(PPT)镜头二:诗歌第五句至第八句。

教师提问:“少小去乡邑,插足戎马倥偬。

老至能几何?恰似橙黄橘绿。

”这段诗描写了什么?答案:这段诗描写了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白马篇》篇一白马篇曹植目的要求:了解建安文学的时代背景,把握建安文学的主要特征,掌握作者曹植的生平概况和主要文学成就,掌握本篇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风格,识记作品。

教学内容:曹植生平概况,建安文学背景,诗作艺术分析。

教学重点:曹植生平与文学创作,课文艺术分析。

教学难点:建安文学述评,课文艺术分析。

教学时间:2课时一、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一)作者简介1、曹植生平概况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

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

在建安文人中,他的作品留存最多,对当时及后代的影响最大,后人评价也最高。

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早年即有“绣虎”雅号。

一度受到曹操的信任,几被立为太子。

最后终于失败。

曹操立曹丕为嗣,诛杨修,曹植荣宠日衰,曹丕即位,杀丁氏兄弟,曹植也受到迫害,屡改封地,名为王侯,行动却不得自由,动辄获咎,如同囚徒。

黄初之世,始终处在生命恐惧之中。

曹丕死,明帝曹睿即位之后,曹植的处境有所改变,他一度焕发希望,上表请求自试,终不为所用,于太和六年,抑郁而终。

思想方面,前期以儒为主,后期多老庄。

2、曹植文学创作概况曹植的生活和创作,可以公元二二○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其前后期的作品,内容与风格均有明显不同。

曹植早年处于连年动乱之中,目睹第一,曹植现存诗作中,乐府诗占有近半数。

但这些诗基本上都不是配乐演唱的。

刘勰《文心雕龙》谓之“无召伶人,事谢弦管”。

这是乐府歌辞文人化的明显标志。

第二,和建安时代其他诗人一样,曹植也写了不少沿用民歌题材,模仿民歌风格的诗。

但他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加以适当改造,有时结合骚体的象征手法,在那些游子思妇的形象中注入纯属于个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曹植诗的结构大多颇为精致,很少平铺直叙。

特别是开头,常常以几句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渲染出特定的气氛,笼罩全篇。

第四,“诗赋欲丽”是建安文学的普遍现象,而以曹植最为突出,对后人的影响最大。

1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

1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诗的鉴赏,使学员了解汉、魏、晋诗歌在继承发扬《诗经》、《楚辞》的艺术特点方面的成就,理解作者塑造这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的深刻意义,培养学员英勇善战、忠贞爱国、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曹植的文学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体会诗中“游侠儿”形象的深刻意义3.把握曹植诗歌“骨气奇高”的艺术风格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

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补充:曹植的生平及其创作)1.曹植的生平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弟弟。

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

曹植生于乱世,幼年即随曹操四方征战。

他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在时代的熏陶和曹操的影响下,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自期。

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终于失宠。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即位后,曹植几次被贬爵移封。

曹睿即位后,曹植曾多次上书,希望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但都未能如愿。

最后在忧愤困顿中死去。

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2.曹植的创作曹植的诗今存有80多首,以五言诗成就最高。

其章表辞赋也很著名,其中以《洛神赋》为最佳。

有《曹子建集》。

曹植的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作品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

同时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动乱和表现人民疾苦的诗篇。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分析和解读白马篇的主要内容;•掌握白马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介绍;2.白马篇的主要内容解读;3.白马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分析;4.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介绍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究白马篇作为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信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白马篇作者的了解和推理,通过合作掌握白马篇的背景知识。

第二课时:白马篇的主要内容解读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白马篇的全文,并进行重点段落的解读。

2.学生针对白马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第三课时:白马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分析1.教师讲解白马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提供相关练习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

2.学生分析白马篇中的具体修辞手法,并解释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四课时: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思考1.学生展示自己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思考,可以选择写作、演讲或PPT 等形式进行展示。

2.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白马篇中的亮点和值得探索的问题。

3.教师以白马篇为启发,进行文学创作的指导,鼓励学生动手写作并分享。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2.学生对白马篇和作者的理解程度;3.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积极程度;4.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教学资源1.《白马篇》全文;2.有关白马篇作者的介绍资料;3.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材料;4.学生创作文学作品的指导材料。

以上是关于《白马篇》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白马篇》教案范文

《白马篇》教案范文

《白马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白马篇》全文;(2)了解《白马篇》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植的生平和文学地位;(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白马篇》;(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兄弟情深的真挚情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白马篇》;(2)理解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典故的含义和背景;(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曹植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介绍《白马篇》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白马篇》,理解诗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赏析《白马篇》;(2)解读诗中的深刻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中兄弟情深的感悟;(2)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后自主学习和背诵。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白马篇》;3. 调查了解身边的亲情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2.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程度;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文中的情感。

3. 案例分析:分析诗文中具体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诗文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白马篇教案

白马篇教案

02
讲解:对《白马篇》的内容进 行详细讲解,包括诗歌的创作 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04 拓展:介绍与《白马篇》相关 的其他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
05
总结:总结《白马篇》的教学 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 学生加深理解。
白马篇的教学评价
01
教学目标明 确,注重培 养学生的诗 歌鉴赏能力
白马篇的现实价值
教育意义:通过白 马篇的学习,让学 生了解历史,认识 古代英雄人物的事 迹,培养爱国主义
精神。
文化传承:白马篇 作为古代文学作品, 具有很高的文化价 值,学习白马篇有 助于传承和发扬传
统文化。
艺术价值:白马篇 作为一首优秀的诗 歌,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学习白马 篇有助于提高学生 的文学素养和审美
白马篇的现代改编
01
现代诗歌改编:将白马篇改编成现代诗
歌,以现代语言表达古代诗词的意境
02
音乐改编:将白马篇改编成现代音乐,
如流行歌曲、民谣等
03
舞蹈改编:将白马篇改编成现代舞蹈,
以舞蹈的形式表达诗词的意境
04
影视改编:将白马篇改编成现代影视
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等
白马篇的跨学科应用
历史学科: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分析白马篇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了深远影响
白马篇的历史地位
白马篇是中国古 代文学史上的经 典之作,被誉为 “建安风骨”的 代表作之一。
01
白马篇的艺术价 值主要体现在其 独特的艺术风格 和深刻的思想内 涵。
03
02
04
白马篇的作者曹 植,被誉为“建 安之杰”,是中 国文学史上的重 要人物。
白马篇在中国文 学史上具有重要 的地位,对后世 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马篇》_高中语文教案
一、解题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

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

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
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
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

“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

看似写马,实则写人。

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此八句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又为后半部分写“游侠儿”“捐躯赴国难”的英勇行为作好了铺垫。

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

后半部分赏析:
《白毛女》_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设想
课文节选了两场戏,内容较多,但自读提示和课文注释已经简介了相关剧情。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戏剧所表现的矛盾冲突和形象刻画,引导学生思考杨白劳这一人物的悲惨命运,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新课学习。

2.检查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正音正字
诓剔和面踉跄轻薄泥坯屯门答理
二、教读课文
1.提示与思考:课文节选了两场戏,每场戏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明确:第一场戏:喜儿除夕之夜盼爹爹回家的心情和杨白劳躲债回家后父女见面的情景。

第二场戏:黄世仁软硬兼施,逼杨白劳以喜儿抵债。

2.提示与思考:这两场戏中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明确:恶霸地主利用地租、高利贷残酷压榨农民,逼杨白劳卖女儿。

这两场戏中,杨白劳一家的贫困悲惨与黄世仁一家的花天酒地形成强烈的对比。

3.提示与思考:这两场戏中主要刻画的人物是谁?
明确: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杨白劳、喜儿以及地主黄世仁,其中杨白劳是最主要的人物
4.提示与思考:这两场戏是如何刻画杨白劳的形象的?
交流、讨论后明确:
(1)外出躲债仍挑着豆腐担子。

(2)买回三件年货。

(3)不敢坐、不敢喝茶。

(4)下跪、哀号。

欣赏杨白劳给喜儿扎红头绳的对唱,体会两段对唱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自拟题目,写一则读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