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一等奖教案

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作品中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2.继续学习比较阅读法,增强学生读史的兴趣。
3.了解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诗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解题1、作家作品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
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
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
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史记》包罗广泛,体大精深。
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色人等。
鸿门宴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

Part
05
拓展延伸与课外阅读推荐
相关历史事件及人物介绍
鸿门宴背景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天下而展开的一场政治斗 争。
主要人物
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
事件经过 项羽在鸿门设宴邀请刘邦,意图在宴会上将其诛杀。然而, 由于项伯的告密和张良、樊哙等人的机智应对,刘邦最终 得以逃脱。
句子理解与翻译技巧
理解句子含义
通过上下文语境和人物关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和情感。
翻译技巧
运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将原文中的信息准确、流畅地 表达出来。
文化背景知识补充
时代背景
了解秦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 生的社会背景,以及楚汉相争的
历史背景。
人物关系
熟悉鸿门宴中涉及的人物及其之间 的关系,如项羽与刘邦的竞争关系、 范增与张良的智谋较量等。
角色扮演
选取鸿门宴中的关键人物,如刘邦、 项羽、范增、张良等,让学生扮演相 应角色,通过表演形式再现历史事件。
问题提出与解答环节
问题设计
01
教师提前设计一系列与鸿门宴相关的问题,包括历史背景、人
物形象、情节发展、文化内涵等方面。
学生提问
02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可以是预习过程中的疑惑,也可以是
对课堂内容的深入思考。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讨论、问答等 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 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学 生对鸿门宴的理解和认识。
Part
02
《鸿门宴》一等奖教学设计

《鸿门宴》一等奖教学设计《《鸿门宴》一等奖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学目标及切入点1、目标(1)使学生立足文本,结合《史记》资料,深入而全面地了解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2)学习从不同的人格魅力中汲取力量,使学生充分体会文学形象所蕴含的崇高美;(3)学习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2、切入点刘、项二人皆有王者之气,二人皆是盖世英雄,但其命运迥异。
项羽失败、刘邦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项羽失败了,可是太史公还是客观地记录了项羽的生平功绩,并把他列入帝王才能进入的“本纪”里面。
教学时从探究刘邦成大事的原因以及相遇的人格魅力中切入。
二、教学过程1、师生概括《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性格特点师:在《鸿门宴》一文中,刘邦的灵活善变、善于笼络人心与项羽的易怒暴躁、胸无城府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为刘邦最终夺得天下、项羽最终失去天下做好了铺垫,那么,两人成功与失败的性格原因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的情况加以补充,来全面认识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及成败原因。
2、学生交流阅读《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的.情况,全面把握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及成败原因。
材料一: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职道旁。
诸强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人已服降,又杀之,不详。
”遂西入咸阳,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反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材料二: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师生总结: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刘邦非常善于笼络民心,这是每一个成大事者的必备性格因素,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项羽与刘邦相比,非常残暴,民心背离,这是他失败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鸿门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的相关事迹以及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重点)2、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字词、特殊句式;(重难点)3、了解“鸿门宴”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分析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
(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
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的性格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
二、作家作品介绍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
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作了良好的准备。
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
5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至53岁时基本完成《史记》的著述。
《史记》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组成:《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部分。
【12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例外:《秦本纪》《项羽本纪》《吕后本纪》【30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以及特别重要的历史人物【70列传】帝王、贵族王侯之外的名官、名人的事迹以及少数民族的传记【10表】以表格形式简列各个时期的大事件【8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评价: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
《鸿门宴》教学详案一等奖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教学步骤与时间安
05
排
导入新课(5分钟)
介绍《鸿门宴》 的背景和故事
梗概
引导学生思考 《鸿门宴》中 的人物形象和
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思考 《鸿门宴》中 的历史意义和
THANK YOU
汇报人:稻壳儿
07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参与度、表现力等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表现力: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能力、思维逻辑和情感投入等方面。 课堂氛围:观察课堂氛围,评价学生的互动情况和学习氛围。 进步与成长:通过比较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表演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教学手段:PPT演示、视频播放等
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
樊哙:勇猛善战, 忠诚正直
刘邦:机智过人, 善于应变
项羽:骄傲自大 ,缺乏远见
张良:聪明机智 ,善于谋略
主题思想探讨(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鸿门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分析《鸿门宴》中的情节发展与主题思想的关系
探讨《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总结《鸿门宴》的主题思想,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 义
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 民族自豪感。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教案

通过学生自编自导的《鸿门宴》话剧,让学生参与进故事情节里,帮助学生明确主人公刘邦,项羽等人的人物性格,从而升华学生的人格
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判断
4、对点集训
A级:基础知识训练
B级:高考链接或知识拓展
C级:能力拔高训练
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5、总结提升
感受《史记》的史学文学双重艺术高峰
设计意图
1、导学引领
故事导入:给学生讲象棋里“楚河汉界”的由来,引出楚汉之争,从而引入本文的故事中来。
提出一个生活中的事物的由来,激发学生兴趣
2、多元互动
学习小组总结之前学过的文言知识。
展示单元一
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词
展示单元二
重点虚词
展示单元三
重点特殊句式的特点与翻译
小组合作探讨,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答疑解惑
《鸿门宴》教学设计
课题
《鸿门宴》
班级
1年10班
课型
新授课
日期
10月16日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强化掌握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过程
方法
感受《史记》史学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结合,把握传记体写作的艺术风格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ຫໍສະໝຸດ 鉴,完善自己的性格.教学重点
1、强化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使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典型文言句式的共同特点
2、通过事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鸿门宴》教案设计 一等奖4篇

《鸿门宴》教案设计篇4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自学、讨论、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对,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
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以及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二、展示学习目标(略)三、了解作家作品《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背景介绍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鸿门宴》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鸿门宴》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鸿门宴》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鸿门宴》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2.认识“鸿门宴”这一斗争的性质,注意本文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正确评价有关人物;3.重点学习“军、击、内、如”等实词和“其、而、则、乃”等虚词,了解课文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
2.掌握“军、击、如、信、谢”等文言实词和“因”、“为”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做到读文为主而兼顾读史,二者做到相辅相成。
2.注意作者运用对比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根据本文重点、难点,总体上采用诵读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从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导入课文。
二、让学生自己整理有关《史记》的知识,快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三、问题设计:①全文按鸿门宴的前的前后过程分为几部分?②宴前共写了哪几件事?用精炼的词语概括。
哪件事是“导火线”,这一部分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四、学生带着问题②诵读(1─2)节,教师指导学生不懂之处。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在理解(1─2)节的基础上诵读(3─4)节。
第二课时六、学习(3─4)节七、问题设计:①宴中这部分共写了哪几件事?它围绕对刘邦的态度反映了项羽、范增之间什么矛盾?②文中的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的特点?通过他们的哪些言行表现出来的?八、学生带着问题①②读(3─4)节,并让同学自己指出自已不理解的地方。
九、布置作业:⑴背诵(3─4)节⑵完成练习(二)P91第三课时十、先检查学生背诵(3─4)节情况。
十一、先齐读(5─5)节,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其中问题。
十二、再齐读(5─7)节。
十三、问题设计: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十四、整体把握全文的写作特色,并要学生自己分析项羽、刘邦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中的细节描写赏析》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
其中有很多细节描写都是丰盈而又经典的,是引领学生进行细节赏析的好素材。
基于此,在本节课的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发现细节并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来赏析品味细节描写对于展现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并能尝试着将自己在品味细节中的收获运用到文学鉴赏及写作实践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及其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过程与方法】
1、研读文本,发现细节并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来赏析细节描写对于展现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2、通过改写润色给定语段来强化对细节描写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
感受经典的魅力,激发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
研读文本,发现细节并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来品味细节描写对于展现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找准细节并学会赏析。
教学方法:点拨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实践训练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对两个细节描写语段的点评导入。
1、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
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
2、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子,端起大碗,对着菜可劲儿一夹,和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
又掺了汤水,撑得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米粒挂在嘴角上。
师引:1、人物形象如何?2、语段描写有什么特点?
二、回顾旧知
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景,加以细致生动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师强调关键词:细微而具体细致描绘人物、景物或场面
三、出示学习目标
《鸿门宴》中的细节描写赏析
学习目标:
1、发现细节,抓住关键字词句来品味细节。
并借此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
2、领略细节描写的魅力,并尝试着实践运用。
四、赏析文中的细节描写
1、问题设计:请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细节描写,运用圈画重点字词、做阅读心得式批注的方法对细节描写赏析。
并将自己的赏析结果和同学们分享。
2、老师以“刘邦邀约项伯”前后细节群的分析做引导。
⑴找到文段,仔细阅读。
⑵对刘邦的语言描写:
两问:君安与项伯有故?孰与君少长?
一请: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一嘱咐: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引导分析如下:
刘邦为什么要问张良“君安与项伯有故”?
“孰与君少长”一问是否为闲笔?
“不敢”“望”是否能分别换成“不曾”“待”?
由“吾”到“臣”称呼的变化有何意义?
言为心声,从这些语言描写中你能看出刘邦是个怎样的人?
⑶动作行为描写
一约: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奉”“为寿”“约为”这些行为都是他性情心理的外化,你能读出什么呢?
⑷小结:
对刘邦语言行动的细致描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心思缜密、能屈能伸、能言善辩、工于心计的刘邦。
3、学生研读文本,找到其他细节自主赏析。
比如“樊哙闯帐”、“鸿门座次”等细节的描绘。
4、班内交流赏析成果。
自此过程中,老师做好跟踪和引导。
5、学生表演或分角色朗读““樊哙闯帐”这一细节。
6、师生交流细节描写的作用。
五、实践运用
1、请同学们从细节描写的角度点评下面语段:
当快要接近跳高架时,只见刘敏同学像小燕子似的,一下子越过了横杆。
他终于打破了学校的跳高记录。
(要表现刘敏的拼搏精神)
2、请你运用细节描写给上面的语段润色。
(学生改写)
3、抽生展示,及时点评,强化细节描写意识。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赏析品味了《鸿门宴》中的细节描写,领略了刘邦、樊哙等人鲜明的个性特征,并从中感受到了细节描写的无穷魅力,希望我们的习作中也不断涌现精彩的细节描写!
七、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人物)鲜明突出
细节描写(内容)饱满充实
(表达)生动形象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