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绘画艺术赏析_谭鸿遐

合集下载

齐白石的简介和作品鉴赏

齐白石的简介和作品鉴赏

齐白石一、简介1.1 生平齐白石是中国现代画坛上最杰出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白石先生”。

他的真名是齐恩寿,字宗甫,别署铁冠山人,山水画人物画皆精,尤以花鸟为妙。

1899年生于湖南湘潭长沙县,幼年丧母,父亲经商有成,家境优渥。

1.2 画风齐白石一生致力于花鸟画创作,他的画作继承了古人丹青的优秀传统,注重写实的同时,又不忘提倡创新。

他的画风独特,形成了齐白石式的风格,包括丰富的色彩、鲜明的笔触等特点。

他追求的是“以写千里之外,以形万物之内”,精于用最简练的形式表现出最深刻的意境,常常运用写意结合工笔,擅长以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花鸟的魅力。

二、作品鉴赏2.1 《百草图》《百草图》是齐白石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画中描绘了各式各样的草花。

在画面中,鲜艳的花朵绽放,栩栩如生,令人赏心悦目。

他的笔触表现出了草花的柔媚和生命力,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这幅画作展现了齐白石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及对花草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2.2 《鸽》《鸽》是齐白石的另一幅精彩之作,画中的白鸽栩栩如生,展翅欲飞。

通过简洁的笔触和精准的构图,齐白石创造出了一种动态的感觉,令人仿佛能够听到鸽子翅膀拍打的声音。

这幅画作给人一种轻盈、自由的感觉,展现出齐白石善于捕捉物体动态的能力。

2.3 《葫芦瓢》《葫芦瓢》是齐白石花鸟画中的一幅代表作品。

画面中,葫芦和瓢瓜形态各异,生动活泼。

他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葫芦和瓢瓜的纹理和轮廓,使得整幅画作富有层次感。

这幅画作展现了齐白石对日常物品的独特审美观,以及对自然界物体的精确观察和捕捉。

2.4 《鸡鸣图》《鸡鸣图》是齐白石的一幅人物画作品。

画中,一只雄鸡昂首挺胸,发出嘹亮的鸣叫,鸡蹄踏着均匀的节奏。

鸡的形态栩栩如生,通过饱满的笔触和精细的表现,齐白石创造出了一种生动的氛围,使得整幅画作充满活力。

这幅画作展现了齐白石对动物生命力的敏锐感知,以及对自然界声音的表达。

三、齐白石的艺术影响齐白石对中国画坛的影响是深远的。

齐白石、齐子如绘画作品赏析

齐白石、齐子如绘画作品赏析

门 下学 画 , 攻 花鸟 。 画风 颇 具 自石老 人 风骨 , 专 其 又 有所 发 展 所 作 工 笔草 虫 栩 栩 如 生 , 态 逼 真 , 形 在 色彩 的 运 用上 更 加 自然 柔丽 , 条也 更 纤细 精 微 。 线 齐 白石 曾在 与 齐子 如 合 作的 莲 蓬 蜻 蜓 》中 题 日:
“ 子如 画 虫 学 于 余 , 年才 过 四 十 , 虫 之 工 过 于 乃 画
翁 … … ” 可见 白石 老人 对他 极 为赏 识 。 , 可惜 的是 , 齐 子如 在5 岁时 因病 去世 , 能 留给 世 人 更 多精 彩 3 未 的绘 画作 品 。 册作 品亦 工亦 写, 此 生机 盎 然 , 具 艺 颇 术感 染力。 ■
于湖南湘潭 白石铺梅公祠。 他自幼从齐 白石学习诗
文 、 画 与篆 刻 , 8 时随 父N : 京 并 拜 到 陈半 丁 书 1岁 I L

i・
齐白 石
齐 子如
梨花 蝴 蝶
× 葛 2n
纸 本 设色
蝼蛄
∽× o 暑
纸本设色 Ⅵ 年
匣I

裕羞
齐自 石
樱 桃 蝗 虫图
× 目 3n
纸本 设 包 一
齐白石
荷 花 鸳鸯 图 0 5n × 目
纸 本 设色

齐 白石 、齐子如绘 画作 品赏析
齐 白石
齐子如
红叶 秋蝉
× n 暑
纸本设色
一¨ 年
齐白石
齐 子如
牵 牛蝗虫
x n 亭
纸本 设色
¨ 年

【 ]
此 工 笔 草虫 册 页 为 齐 白石 与 齐 子如 合 作 , 8 共 开。 虫 为齐 子如 所 画 , 草 白石 老 人补 作 花卉 。 齐子 如 名 良琨 , 字子 如 , 齐 白石 的 第三个 儿子, 9 2 生 是 10 年

齐白石《花卉四屏》赏析

齐白石《花卉四屏》赏析

齐白石作品《花卉四屏》--- 此画是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后的得意之作。

四屏纵135厘米,横33厘米。

作品以书入画,用大写意赋彩法生动地描绘了红梅、荷花、玉兰及牡丹四时花卉,笔墨酣畅,骨势雄健,观之让人怦然心动。

齐白石《花卉四屏》赏析刘珏齐白石(1863 ~1957 ),中国现代著名艺术大师,在近一个世纪的漫漫生涯中,凭借自学奋力博击艺海,于诗书画印均有独特不群的造诣。

尤其是届临花甲之际,以超凡脱俗的进取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毅力,衰年变法,自创一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此件《花卉四屏》正是其衰年变法之后的得意之作。

四屏均为纸本,设色,纵135 厘米,横33 厘米。

齐白石以书入画,用大写意赋彩法生动地描绘了红梅、荷花、玉兰及牡丹四时花卉。

白石先生故去已近50 年,但今天观其作品仍然笔墨酣畅,骨势雄健,让人怦然心动。

熟悉齐白石作品的人,提及白色都会想起他笔下的玉兰花,此幅玉兰条屏利用画纸底色,以留空的方法达到色彩之白。

由于处理得当,反而使画中之白达到了无限和含蓄的境界,更胜于颜料之白。

花由淡墨勾出,浓墨画托,画幅上端那两朵怒放的玉兰则用嫩黄朱红点蕊,使玉兰的气质更显幽雅柔美。

款署“此花家山屋后,树大十围野蜂狂飞,闻香而来也。

白石山翁。

”下钤“齐大”白文印一方。

齐白石在1920 年经陈师曾之劝变通画法,自创红花墨叶一派。

作画时以纯红配上鲜活的墨色,造成强烈对比,在相互衬托下产生一种质朴爽朗的感觉。

荷花一屏正是“红花墨叶”法的代表之作。

白石先生先以墨笔的侧锋由内向外横涂出荷叶,再从叶片中心以辐射状用浓墨勾画出叶脉,荷杆以流利飞动的线条一挥而就,再加上一些小点来表示梗上的刺毛。

分处画幅上下两端的荷花以朱红直接勾勒点染,正所谓“色中见笔,笔随色痕”。

此屏题款“杏子坞老民白石翁制。

”下钤“白石”朱文印。

在红梅屏中,齐白石以篆籀之法写成了梅花苍劲有力的枝干,显示了作者非凡的笔力。

画花瓣不用勾笔,而是以笔蘸朱红直接点染而成,再用浓墨点蕊点萼。

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及其艺术价值

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及其艺术价值

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及其艺术价值齐白石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中国画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充满活力和生命力,成为许多人欣赏的对象。

齐白石的艺术风格有着独特的魅力,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艺术天赋和个性。

齐白石的艺术风格齐白石的画作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简洁明了、意趣盎然的风格,他的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通过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精神特质来表现事物的形态特征。

他在绘画中用色轻盈而不失深度,墨色简练而富于变化,使得画面显得充满了活力。

齐白石的笔触流畅而不失灵动,他的画作笔法独特,富于变化。

他的画作是充满生命力和生活气息的,笔挺并不僵硬,却又充满了韵律和节奏感。

他的画作从多个角度来表现事物的本质和特性,而不是单一的视觉表象。

这种生动活泼的笔触和富于韵律感的画风是齐白石艺术风格的特点之一。

齐白石的画作中,常常出现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如花草树木、石头、水池等,这些小物件被他用具象的手法表现出来,呈现出一种鲜明而直观的形体特质,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这也是齐白石艺术风格的一部分。

齐白石的艺术价值齐白石的艺术创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风格。

他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从艺术价值方面来讲,齐白石的画作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作品使人们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他的作品主张用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具有强烈的现代感,这也是当今国际上广受欢迎的文化热点之一。

从历史和文化价值方面来讲,齐白石的艺术作品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化中的瑰宝。

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绘画文化的传统,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使他的艺术作品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结语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及其艺术价值有着很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

他的艺术作品充分表现了他的美学追求和人生态度,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才华。

他创作出的丰富多彩的画作,成为当今艺术世界的精品之一,也为中国绘画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齐白石山水画赏析

齐白石山水画赏析

齐白石山水画赏析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近现代书画大师。

齐白石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我们将通过这篇文章,来欣赏齐白石的山水画,如下:芭蕉书屋图近现代齐白石题识:芒鞋难忘安南道,为爱芭蕉非学书。

山岭犹疑识过客,半春人在画中居。

余曾游安南,由东兴过铁桥,道旁有蕉数万株绕其屋,已收入借山图矣。

齐璜并题记。

莲池书院图近现代齐白石题识:莲池书院图。

吾曾保阳之莲花池游,观莲花池上有院宇,闻为挚甫老先生曾掌教,大开北方文气之书院也。

去年秋,北江先生赠吾以文,吾故画此图报之,以补挚甫老先生当时未有也。

癸酉春二月,时居旧京。

齐璜并记。

秋山图近现代齐白石岱庙图近现代齐白石绿天野屋图近现代齐白石此画布局独特,一片密密麻麻的芭蕉从近景到中景,包围着几间野屋,一直伸延到远景,与几座山峰连接,作者将十多年前所见的而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美好景观,用线和墨巧妙地重现于读者眼前,美不胜收。

松窗闲话图近现代齐白石题识:欲寻邻叟下山腰,因避时贤居最高,人寿百年几闲日,松荫窗户话王乔。

齐璜并题新句。

山水人家图近现代齐白石竹圃晴岚图近现代齐白石春山图近现代齐白石题识:宋人郭熙有云;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予每写四时山水皆以此古训,为镜鉴,齐璜。

芙蓉阁仙家图近现代齐白石题识:芙蓉城里满城花,传说人间事可夸。

满地红云绕楼阁,此中缘只住仙家。

长沙芙蓉阁昔有仙女,时佑乡人,至今传闻。

希龄乡先生雅正,齐璜白石山翁制于旧京。

芭蕉书屋近现代齐白石竹映书屋图近现代齐白石题识:万竹参差屋数间,门前池鸭与人闲,一春荷锸行挑笋,犹见层层屋后山。

己巳秋七月,为云松先生制,齐璜居旧京时也。

枫藤幽居图近现代齐白石题识:霜叶如花缀晚霞,豆棚藤架野人家,朝朝垂着疏帘幕,时听书声出户哗。

齐白石山水画的意趣

齐白石山水画的意趣

齐白石山水画的意趣齐白石(1864-1957),字白石,号六如居士,又号水精庵主人,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

其山水画以意趣横生、意境深远而著称,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独特风格,深受后人推崇。

齐白石山水画的意趣不仅体现在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更是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齐白石的山水画作品以“写意”见长,其画风鲜明,笔墨简练,构图清新,用色淡雅,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现代文化的气息。

他的山水画富有情趣,意境深远,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一种大自然的神秘,以及对生活的悠远思索。

这种意趣不仅仅来自于作品本身所展现的山水风景,更是来自于齐白石对自然、生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齐白石的山水画作品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

在齐白石的山水画中,很少出现绚丽多彩的色彩,更多的是采用淡雅的色调,通过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大自然的景色。

他的画中常常雾气缭绕,山川起伏,水流湍急,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深远的感觉。

可以看出,齐白石深知自然的伟大和不可侵犯的力量,他通过自己的笔墨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

他提倡“画不必似,但得神似”,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他在画中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使作品中充满了神秘和意蕴。

齐白石的山水画作品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

齐白石擅长绘制山水画,而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齐白石的山水画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一种古意盎然的气息,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在山水画中运用寥寥几笔勾勒出崇山峻岭、江河湖海,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他深受唐、宋、元明诸家书画之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为其作品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意蕴。

齐白石的山水画作品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

齐白石作品赏析

齐白石作品赏析

枫叶寒蝉
齐白石的花鸟;不同的题材,其笔墨 的运用也有其不同的特点&画紫藤 一类的题材,早期笔力劲健而爽朗, 布置穿插较为繁复些;而晚期则变 得较为简练放达,布置穿插显得较 为粗简些。又如画菊花,70岁后 画的欧化就比早年画的菊花要更为 简练些。有时在花瓣中间掖上一点 浓色就定了。叶子的穿插,用几笔 枯笔点也就作了背景。
宜尹和伯,笔法较
为精细,后学金冬

心,笔法显得放达

些,最后学吴昌硕
而加以变化,笔法
粗放,穿插多变,
尤喜用洋红点花瓣,
显得古艳多姿,生
动自然&
兼写风格的代表作之一&画面取 枫叶一支;以大写意手法画出, 简括、传神;一只寒蝉伏于叶 上,正感知着浓浓的秋意,蝉 笔法工致,呼之欲出,境界新 奇而充满诗意。写意的树叶与 工笔的寒蝉相互对比,其格调 超脱高妙,力显神韵,洋溢着 健康、有趣、自足和蓬勃的生 命力。画面构图简洁,流露着 画家对日常生活情景的热爱和 朴实深厚的人生体验,通过水 墨和色彩把自己真挚的情感, 质朴无华地溶铸于笔端。
齐白石的花鸟画
齐白石的花鸟画;题材较广,用笔比较粗放, 从整体上审视,突出的一点即是有气势& 这气势主要是由他那纵横挥洒的笔墨所呈 现的。他的用笔,苍劲潇洒,轻重并举, 刚柔相济,从不作过多的描述,总是一笔 下去,挥写自如,笔力雄健,气概非凡。







梅花也是齐白石画
得较的一类题材;他
画梅最上学湖南事








贝叶草虫
齐白石学画并不是从花鸟开始;而是从人 物入手&他的早期人物,具有扎实的写 实能力,作品较少自己的风格;中期人 物,师法钱慧安、黄慎、费丹旭等人, 作品逐渐由工整向写意转换,显得较为 疏朗清润;晚期的人物,多取法八大、 金农等,画风逐渐向豪放古拙转变,展 现出自家写意人物的神韵。齐白石创作 中国画,要求“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 间”,其实质是强调“神韵”作用,达 “形神兼备”,“形神俱佳”的境地。

齐白石的绘画艺术

齐白石的绘画艺术

齐白石的绘画艺术齐白石(1863-1957)中国近、现代画家、篆刻家。

原名纯芝,后名璜,字渭清,又字兰亭,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寄萍堂主人、老萍、萍翁、寄欢乐、幻仙奴、阿芝、木居士、老木一、三百石印富翁、杏子坞老民、借山吟馆主者、借山翁、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农等。

齐白石的艺术,总的可分5个阶段:27岁前,为民间雕花艺匠,接受民间美术和民间审美观念熏陶阶段;27~40岁,在从事民间画像、民间工艺的同时,全面学习文人绘画,提高诗、书、画、印诸方面修养阶段;40~50岁左右,以文人艺术家身份出游各地广泛观察、观摩与结交各界人士阶段,画风由工笔逐渐转向大写意。

55~65岁,定居北京,接受陈师曾指劝,苦心“衰年变法”阶段;65~94岁是绘画创作的高峰期,艺术臻于化境。

齐白石艺术的渊源,一是明清以来富于革新精神的画家徐渭、朱、石涛、金农、黄慎、吴昌硕的传统,他博采众家而融为一体。

二是从浙派到赵之谦再上追秦汉碑版的刻印传统,融会篆、隶、八分和魏碑,而自成洗练奇崛、排夏纵横的作风。

三是民间工艺和民间绘画刚健清新风格的滋育。

他将文人传统与民间传统、文人修养与农民气质自然而然的结合起来,雅俗兼得,从而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奇迹。

齐白石的绘画,以花鸟草虫为大宗,且兼工、写两种作风,俱造诣高深。

他的写意人物画与山水画虽不及花鸟草虫多,但在艺术上的成就却毫不逊色甚至更为突出,与山水画一样,齐白石在人物画领域的成就也常常为其花鸟画的盛名所遮蔽。

然而在白石老人一生的艺术创作中,人物画却是其不懈致力的方向,它与山水画、花鸟画一起,组成了齐白石绘画艺术多姿多彩的风格面貌,营造出一个关于齐白石的艺术神话。

而其最早的声名鹊起也得益于人物画的创作。

齐白石早期的人物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民间广泛流行的题材入画的。

另一类则专作画像。

26岁时,齐白石拜萧乡、文少可为师,转习民间画像之法。

虽则以“写真”为活计有着种种不堪,却是齐白石早年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舞台大126摘要:作为我国20世纪美术界伟大的艺术巨匠,齐白石先生以其卓越的成就获得了世人的敬仰和爱戴,他在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所独有的清新、简练的艺术风格,使得作品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

文章对齐白石先生作品民间性、幽默与讽刺性以及童真性的探讨,并对齐白石先生的绘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为世人进一步了解齐白石先生的绘画艺术,进而更好地认识我国民族绘画艺术的发展成就及走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齐白石;绘画艺术;民间艺术上世纪以来,我国画坛上先后涌现出了几位著名的传统派大师,他们在传统中求变革,不断挑战自身的绘画艺术,形成了自己个性的、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

其中,齐白石先生就是一名家喻户晓的绘画艺术大师,通过对他绘画艺术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风格及内涵,进而正确地认识和欣赏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具有很强的现实及指导意义。

一、齐白石的绘画具有民间性生于农民家庭的齐白石,在从牧童和木匠一步步走向艺术大师的过程中,对广大的平民世界有着独有的感触。

在年轻时期,他深受身边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使得他在后期的作品中处处透露出了深厚的民间情节和情趣。

齐白石艺术中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时时流淌着淳朴的民间意趣,这些构成了他艺术生命的灵魂,而鲜明的色彩、独特的笔法、精致的造型和奇特的构图,则成为他艺术生命的形体。

这种语言来自他内心深处炽热的情感,又成为他内心情感的呼唤。

齐白石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民间艺术,洋溢着民间生活的平凡、淳朴、率直和真切。

这些都源自于他早年的木匠生活,进而成就了他艺术生命的高度。

齐白石艺术所散发出的超凡意趣与清新气息源自于他的民间情节,但是这种情感来源于生活却又超越了生活。

作为一名艺人,齐白石老人的艺术修养是一般的民间艺人所无法比拟的。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齐白石不断地打破世俗牢笼的限制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他的不懈努力使得他自身所潜在的农民意识价值品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以一种天然朴素的形式纳入到艺术创作之中,最终登上了世界艺术大师的宝座。

齐白石的民间艺人经历与平民生活意识使得他不同于一般的文人画家,而他在艺术创作中所遵循的文化传统又使得他的艺术境界明显高于民间艺人,正是这样不同的经历与境界使得齐白石超越了民间艺人与文人画家进而上升到一个全新的艺术高度。

他的作品妙就妙在似是而非是,既不媚俗,也不欺世。

齐白石力求让世俗的意趣和文人的格调在艺术实践中和谐共赢,这就是他独特的造型观。

二、齐白石的绘画具有幽默与讽刺性齐白石老人的画作不仅在国内受到欣赏,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肯定和称赞。

这是因为他的画作不仅笔墨精湛,更富有深邃的精神映射。

他的作品充满幽默,又不乏讽刺,从这些耐人品味的作品中我们能品读到老人崇高的艺术心灵。

1.幽默艺术在喜剧理论看来,具备喜剧性就是将两件不具备因果关系的事情偶然联系在一起。

白石先生创作的大量作品就体现了在偶然中创造幽默的情趣。

中国传统绘画造势的原则之一就是运用对比,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作品的幽默性。

正如在我国传统相声表演中,相声演员的形体往往都是一高一矮、一肥一瘦,对比鲜明,幽默感顿生。

齐白石在其绘画作品中就将对比手法运用地非常巧妙和自如。

例如,他曾多次进行《柳牛》作品的创作:以极长的立轴展开,几缕细长鲜嫩的柳丝从画幅的上端垂下,宛若女人的万千秀发。

垂柳之下一头体态浑圆的肥牛立于其下,画家舍弃侧身专画牛的背影,将肥大如气球般的牛肚子明显地凸显了出来。

万般纤细秀长的柳丝之下偏偏站着一头如此的壮牛,使得整幅作品充满了幽默之感。

2.讽刺艺术幽默无疑是善意的、包容的,使用智慧表达自然和对待人生,但讽刺则不同,其具有鲜明的情感和明确的批判意味。

白石先生作为伟大的艺术家也十分善于运用讽刺,他创作的部分作品具有强烈的讽刺性,不亚于一般的讽刺漫画。

白石老人曾多次创作《不倒翁》,并作诗题画,从不同的侧面对旧有官僚体制的腐败进行揭示以及对官僚体制下官吏的丑恶进行深刻讽刺,辛辣痛快,隐意深远。

一脸奸相的“不倒翁”,在鼻梁上再配上一块象征戏剧丑角的白豆腐块,手里的折扇恰好将其心胸部分遮去,旁边题有三首诗:其一,“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其中,“泥半团”讽刺的就是官僚体制下官吏的昏庸无道,而这恰也是官吏在这种官僚体制下得以保全的根本。

后两句是对旧有官僚必然被识破并打败的隐喻。

再看诗后的批注言:有人认为这不倒翁是个新鲜玩意,不远千里的带到长安,并按模按样地做出来供他人欣赏把玩,却不知这种东西却是世间无处不在的……短短的几句批注使得作品的讽刺意味更加浓重。

白石先生创作的讽刺人物画,十分接近漫画艺术,对于我国漫画民族风格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三、齐白石先生的绘画具有童真美齐白石绘画艺术赏析谭鸿遐美术DOI:10.15947/ki.dwt.2012.12.127大舞台1271.齐白石山水画蕴含的童真美首先是“新”。

白石先生的山水画,从构图、造型,到笔墨、色彩以及点景人物的运用,都具有儿童画的特点,画得随意自然,大胆新意,不拘泥于形式。

白石先生倡导敢于创新,他敬佩石涛、金农作品的“怪绝伦”,可以“头头笔墨创奇新”,自己也努力实践效仿。

其次是“简”。

白石先生的山水画,取意儿童画,笔画较少,宁少不繁,简洁纯净,具有鲜明主题,又点到为止。

他的作品不仅物象少,笔墨同样简单。

他的山水画反映了对生活的感悟,利用漫不经心寥寥几笔就可以表现惊人的效果。

像《滕王阁》,近景描绘房屋和楼阁,中景描绘树林,大山则是远景,然而近景、中景和远景,白石先生都是大笔涂抹,寥寥数笔,使动人之景,跃然纸上。

再次是“拙”。

依靠大写意手法、粗犷的金石笔法勾勒山水,造就了粗拙、朴茂的艺术特征,饱含儿童画的稚拙的感觉。

白石先生自嘲说“大叶粗枝世所轻”,同时感叹:“一挥便了忘工粗。

”我们知道这种“粗拙”,当然不是“忘工细”造成的,恰恰是画家的刻意追求。

实际上,白石先生的山水粗但不糙,粗中包含细腻,拙中带有品味,是十分耐看的。

《岱庙图》中远处山峰运用红、蓝两色大笔勾画,山峰浑圆如蛋,貌似无骨,简单几笔,看起来就是儿童所画,仔细品味之后,发现拙中含有个性,笔滋色润,作品厚实且均衡,天真而不失率意。

2.齐白石人物画饱含的童真美首先是富有童趣。

富有童趣是白石先生人物画最大的特点。

其作品《送学图》《牧牛图》,仔细入微地揣摩儿童心理,充满了天真烂漫、率性可爱的童真;其刻画的《不倒翁》《挖耳图》等,不但形象十分的诙谐幽默,而且真实强烈地表现出白石先生一心向善、爱憎分明的赤子之情。

其次是造型简练。

白石先生喜爱并仿效八大山人、石涛以及金农的画风,他可以做到似但绝不求似,不追求写实主义,不要求仔细刻画对象的心理和表情,点到为止。

但白石先生的大写意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人墨戏,他有极强的把握特征能力,又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所以他刻画的人物,笔墨简单,意境深远,富于丰富意趣,人物总是具有多面性,鲜活的神态表情,充分体现了先生内心深处的智慧、童心。

《毕卓盗酒》中人物设计就十分简练,毕卓因盗酒太多,在酒坛上醉倒,寥寥几笔就将其醉酒之态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笔精墨妙,刻画自然,生动地体现了画家内心深处的童心。

再次是构图简约。

白石先生人物画的构图十分简约,鲜明地体现了“简而有趣”的童真情趣。

《歇歇》是白石先生人物画中典型的简笔画之一。

在构图设计上,一位老翁伏膝团身正在休息,构图开始于右下终止于左上,并借用“歇歇白石山翁存草”的题款和印章,使画面保持平衡,简单明了。

用墨线勾勒人物,略微施加赭石,简约的构图将童真、童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3.齐白石花鸟画蕴含的童真美首先是拟人化的画面。

白石先生的花鸟作品喜欢重复不断地表达他对家乡的怀念及童年的美好的回忆。

通过白石先生的作品,我们能够发现白石先生拟人化的童真构图,使儿童般的童趣跃然纸上。

在其擅长的虾蟹鱼蛙这类作品中,《小鱼都来》在水面上画一钓杆,再随意画几只小鱼在水里嬉戏,名为“小鱼都来”,看起来像是钓鱼,实际上把小鱼比作朋友,将他们招来一起玩耍嬉戏,这些小鱼,实际上是白石先生儿童时期的小朋友、玩伴。

其次是儿童般的绘画语言。

白石先生的绘画作品,并不是将童真美作为简单的刻画对象,更不是将其作为审美趣味的符号,而是充分地将感情和生动的对象融合在一起,塑造成特有的活的艺术形象。

其创作的作品《水墨芭蕉图》,几片水墨湿润的芭蕉叶再衬以几只淡墨小雀,让人立刻联想到包含生命音符的孩子般纯净的天真意境。

像极了儿童画“以我为主”的夸张艺术手法,使人通过作品回忆起童年的乐趣、童年的纯真。

再次是“似与不似”之间。

在白石先生的作品中,其 “似与不似”的理论也体现了童真美的存在。

白石先生不但反对毫无变化的“太似”,也反对“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传统文人技法,他希望刻画出对象的主要特点,并加以夸张变化,进而实现神形具化。

作品《和平鸽》里,他运用篆书撰写和平鸽,字体刚劲有力,刻画了荷花以及花瓶再配以一只和平鸽,用来表达和平。

鸽子的造型稍加夸张,可爱形象,就好像是儿童画,童真与稚气表露无遗。

但是,又不同于儿童画,其笔墨走势放纵而自然,具有对比强烈而协调的色彩,新颖而完整的画面设置,使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

结论齐白石从一位普通画家成长为一代大师。

他在摒弃传统文人画僵化程式的同时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长处,在排除一些低俗因素的同时继承了传统民间美术。

白石先生依靠独特的技法,高超的创意,创作了大量经典的作品并留存于世,它的绘画艺术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同时在艺术的世界里也具有不朽的魅力和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1]道可.《齐白石绘画作品赏析》[J].《中国书画》, 2011(4).[2]薛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法则》[J].《大舞台》, 2012(01).[3]张忠风.《齐白石绘画艺术浅论》[J].《艺术论坛》, 2009(6).(谭鸿遐,淮安市广播电视大学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美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