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文学常识
新高考会考知识点

新高考会考知识点新高考会考是指中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新高考会考的知识点。
一、知识背景新高考会考是中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于2017年正式启动。
通过将原来的文化课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多样化、综合素质的能力。
新高考会考知识点主要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学科知识1.语文:重点关注文学常识、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数学:重点关注基础知识运用、问题解决和数学建模。
3.外语:重点关注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文化交流。
4.物理、化学、生物:重点关注基础理论、实验数据分析和科学探究能力。
5.历史、地理、政治:重点关注基础知识、信息获取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实践能力1.实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科学思维能力。
2.信息技术:重视学生的信息检索、处理和创新能力。
3.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表现能力。
4.体育实践: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合作精神。
四、综合素质1.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际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合作与交流: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
4.文化素养: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五、评价方式新高考会考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包括笔试、实践操作和综合素质评价。
其中,笔试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进行考核,实践操作对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核,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六、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路新高考会考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路。
通过全面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进入大学和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新高考会考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除了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还应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多样化、综合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高中语文现代文整理

一、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学常识玛丽·居里(1867-1934年)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867年11月7日生于华沙。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其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二、概括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优雅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显在读者面前。
接着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
然后写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
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赞扬了居里夫人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研究的执著。
三、要点1.描写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从正面和侧面两方面描写2.描写内在美时,用引用,类比,联想等手法四、可用做作文角度外在美只是表象,内在美才是真的美做事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人要有目标有追求二、边城一、文学常识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
新高一期中备考攻略丨全科知识点、学习重点都在这里!

新高一期中备考攻略丨全科知识点、学习重点都在这里!对于高一而言,有一场考试十分的重要,那就是期中考试,很多学校会在高一期中后进行选科,所以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这场考试,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
那么高一期中考什么,重点又在哪里,小编进行了总结,一起来看一下吧!01高一语文●期中考察范围《必修》(上)前四个单元●重要考察知识点【背诵篇】《沁园春·长沙》《芣苢》《插秧歌》《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复习重点古诗和文言文需要重点复习,特别是文言文中的注解、字的含义等也要记得。
除此之外,还有背诵相关的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文章表达的思想也要理解。
文言文复习重点:①课文的文学常识(作者、年代、文集)。
②文言文古的翻译,尤其是名句的翻译。
③虚词、实词的解释以及所有出现过的通假字(包括拼音、解释在内)。
④句式,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句式要心中有数。
02高一数学●期中考察范围《必修一》至第三章3.4节函数应用●重要考察知识点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复习重点函数是高中第一个学生容易学不明白的章节,会给考试增加不少难度,抽象函数问题层出不穷,不等式的考察也更加综合。
利用好复习试卷,记录其中错题,难题,并重新做一遍,考前再看一遍。
这些复习卷很重要,可以利用去年或前年的考试卷子做。
重复做卷子里容易出错的和难度较大的综合题目,越熟练越好。
其次,熟记公式,牢固基础。
03高一英语●期中考察范围《必修一》welcome unit1-unit 3●重要考察知识点续写:记叙文应用文:建议信、求助信语法填空:谓语20%、非谓语20%、定语从句10%、形容词副词10%、其他40%阅读理解:细节题50%、主旨题20%、推断题30%七选五:逻辑60%、复现40%完形填空:动词40%、名词20%、形容词20%、其他20%●复习重点有不少同学在英语复习时把课本抛在一边,专攻复习资料上面的那些难题,结果时间耽误了,考试又考不到,后悔莫及。
高中各主科知识点

高中语文一、高中语文各年级知识点一年级现代文:理解与感悟写作:1、作文材料的准备2、文章的立意3、文章的构造4、联想与想象古文:文言实词及其活用文言虚词诗歌鉴赏根本知识名言名句的积累二年级现代文:分析与综合写作:1、表达的技巧2、写出事物的特征3、说明文的方法4、论证的思路古文:文言文中的固定搭配文言中的特殊句式戏剧知识介绍三年级现代文:鉴赏与评价写作:1、立论与驳论2、论据的选择与运用3、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4、准确评论典型人物5、内容有意境修辞的方法古文复句二、高中语文各年级学科问题及失分点一年级要在初中语文根底上,提高对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与分析鉴赏能力,高一学生普遍不够重视语文学习,没有主动学习、自主阅读的习惯。
失分点:古文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不扎实,失分较严重现代文阅读理解偏差,学生感悟不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作文无话可说,语言苍白议论文写作训练要加强二年级古文固定搭配,特殊句式不扎实不会分析现代文的中心思想与文章的立意作文手法单一,选材上较薄弱不会写议论与说明文,论据不够充分有力,说明方法不够多样失分点:古文现代文阅读写作三年级文学作品中的意境论说文的解读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作文没有自己新颖的思想与主题,写不出优美的句子议论文没有说服力,写作过程中没有发散性思维,过于呆板失分点:现代文的赏析与理解古文的解析诗歌的鉴析写作深度及广度三、高中语文各年级学科难点与重点一年级重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现代文阅读的各种知识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能运用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来理解、赏析、评论阅读内容。
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来体验作品,简单分析其艺术性与思想性。
文言文阅读中的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文言句式的翻译、作品内容的把握。
古诗词的积累。
二年级重在加强文言文的阅读,文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
熟练掌握各种文言句式及固定构造。
现代文阅读要加强对阅读感受的体会,深入思考问题。
重视诗词的背诵与记忆。
加强议论文的写作。
高中物理文学常识

高中物理文学常识一、力学1、1638年,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如果没有其它原因,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高中物理文常

高中物理文常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旨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开始系统学习物理知识,探索自然界的规律。
物理文常作为一种常见的学术文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高中物理文常的特点、写作要求以及常见类型进行探讨,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术文体。
一、特点高中物理文常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理性思维:物理文常要求严密的逻辑思维,需要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和数据进行支撑。
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来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2. 精确性:物理是一门精密的科学,物理文常也需要求精准、准确。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当避免主观臆断,要依据客观事实进行描述和分析。
3. 综合性:物理涉及广泛,与生活密切相关。
在写物理文常时,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写作要求在撰写高中物理文常时,学生需要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 明确主题:选择一个明确的主题进行讨论,确保文中内容紧扣主题,条理清晰。
2. 结构完整:物理文常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要交代清楚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正文要详细论述问题并阐明观点,结论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
3. 数据支撑:物理文常中需要使用数据、实验结果等客观证据来支撑观点和结论,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4. 格式规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当注意规范使用专业名词和术语,避免低级错误,注意行文流畅、通顺。
三、常见类型高中物理文常的写作类型丰富多样,常见的包括但不限于:1. 理论分析类:主要对某一物理理论进行探讨和分析,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实验报告类:根据实际实验情况,撰写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等内容。
3. 应用研究类: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物理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如力的平衡在建筑物支撑中的应用等。
4. 比较分析类:对两种或多种现象、理论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其异同点和适用范围等。
通过对高中物理文常的特点、写作要求以及常见类型的分析,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术文体,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高中物理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文学常识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高中各种小知识点总结

高中各种小知识点总结在高中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一些专业知识。
本文将总结高中各种小知识点,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和政治等各个学科的角度进行总结,以便对高中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复习。
一、语文知识点总结1. 文言文阅读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阅读文言文需要有一定的阅读技巧。
比如,要学会断句,要注意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要理解古文中的修辞手法等。
2. 文学常识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文学常识,比如了解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作者和作品,了解一些古代的文言文作品和其作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等。
3. 修辞手法了解一些修辞手法对于阅读和写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等。
4. 古代诗词鉴赏了解一些古代诗词的作者和作品,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对于阅读古代诗词是非常有帮助的。
5. 作文技巧在语文学习中,作文是重要的一环,需要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比如如何构思文章的内容,如何布局文章的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 代数知识代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等。
学习代数需要掌握代数式的化简和展开、方程的求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等。
2. 几何知识几何是数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学习几何需要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变换、相似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
3.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另一个分支,包括基本概率思想、排列组合、统计图表的应用等。
4. 数学定理和公式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定理和公式是需要记忆和运用的,比如勾股定理、中值定理、导数的求法、积分的求法等。
5. 数学实际应用数学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比如通过数学知识来描述自然现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 物理基本概念物理是研究物质、能量、空间及其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文学常识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11、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12、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二、电磁学13、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4、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5、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16、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7、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8、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或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9、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楞次定律。
20、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21、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22、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23、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24、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25、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
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
26、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27、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28、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
三、热学29.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30.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
英国物理学家焦尔。
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
31.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
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
32.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273.15℃)是温度的下限。
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度转换关系为T=t+273.15K。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四、波动学、光学、相对论33.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
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34.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35.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相互接近,f增大。
相互远离,f减少)。
3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37.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38.1894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揭开无线电通信的新篇章。
39.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
40.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4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42.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43.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1887年,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2015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5篇2015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5篇。
44.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45.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E=mc2。
46.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
影的形成。
光的反射。
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47.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
(注意其测量方法)48.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
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49.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一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②热辐射实验一一量子论(微观世界)。
50.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
51.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52.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53.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
五、动量、波粒二象性、原子物理54.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55.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56.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7.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
58.1927年美。
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
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
59.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里克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60.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61.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62.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63.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m~15m。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