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绘画色彩的基本要素

合集下载

色彩知识点总结大全

色彩知识点总结大全

色彩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色彩的基本概念1.色彩的定义色彩是由光线通过物体表面的反射或透射而产生的视觉感觉,它是人类视觉感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色彩是由各种波长的光线组成的,不同波长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

2.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种类,如红、黄、蓝等;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从较亮到较暗依次为浅色到深色;饱和度指的是色彩的纯度程度,从不纯到纯依次为灰色到鲜艳色。

3.色彩的感知人类的眼睛通过感光细胞来感知外界的色彩,不同的感光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有不同的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

同时,人们对色彩的感知也受到文化、环境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二、色彩的分类1.按光的三原色分类按照光的三原色理论,色彩可以分为红、绿、蓝三原色,它们是可以通过光线叠加产生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彩。

而通过不同的光线叠加,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色彩。

2.按色相分类按照色相的差异,色彩可以分为红、橙、黄、绿、蓝、紫六个基本色相,而这些基本色相又可以通过混合和调配产生各种不同的中间色相。

3.按明度和饱和度分类根据明度和饱和度的差异,色彩可以分为浅色、深色、灰色、鲜艳色等不同的分类,不同的色彩分类能够在设计中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4.按色彩的暖、冷分类按照色彩的视觉效果,色彩可以分为暖色和冷色,暖色具有活泼、明亮、温暖的特性,而冷色具有冷静、沉静、清冷的特性。

三、色彩的特性1.色彩的视觉效果色彩在视觉上产生了明暗、对比、深度、立体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色彩搭配能够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2.色彩的情绪效果不同的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红色具有激动、热情、活力的特性,蓝色具有清静、冷静、安静的特性,黄色具有明快、温暖、快乐的特性,而黑色则具有严肃、沉着、厚重的特性。

3.色彩的文化意义不同的文化对于色彩有着不同的解读和理解,比如在中国,红色象征喜庆和吉祥,而在西方,红色多被用于表示危险和热情。

4.色彩的认知效果色彩对人的认知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商业设计中,适当的色彩搭配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影响其购买决策。

色彩三要素的理解

色彩三要素的理解

色彩三要素的理解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美感和愉悦,还能传达情感和信息。

而色彩的表现力和效果,正是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这三个要素共同决定的。

色相是色彩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指色彩在光谱中的位置。

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名称。

色相决定了色彩的种类和分类,不同的色相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和印象。

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冷静和安宁,黄色代表活力和快乐等等。

在设计和艺术创作中,选择合适的色相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想要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以称为亮度。

明度的高低决定了色彩的明亮度和暗度。

明度高的色彩给人以明亮、轻盈的感觉,而明度低的色彩则给人以沉重、厚重的感觉。

明度对于色彩的表现力和对比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绘画和设计中,通过调整明度的高低,可以使作品的层次感更加丰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或者浓度,也可以称为色彩的鲜艳程度。

饱和度高的色彩色彩鲜艳而醒目,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和视觉效果;而饱和度低的色彩则显得柔和和温和。

饱和度的选择在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饱和度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比如高饱和度的红色可以表达激情和活力,而低饱和度的蓝色则给人以冷静和安宁的感觉。

色相、明度和饱和度是色彩三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它们共同决定了色彩的种类、明暗程度和纯度,进而决定了色彩的表现力和效果。

在设计和艺术创作中,合理运用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和情感共鸣。

同时,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色彩选择和搭配,也可以借鉴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的原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多彩。

美术色彩理论知识点

美术色彩理论知识点

美术色彩理论知识点美术色彩是绘画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对于艺术创作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对于提升美术作品的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向您介绍一些与美术色彩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一、色彩的分类1.原色:指无法通过混合其他颜色调配而得到的色彩,包括红色、黄色和蓝色。

原色是色彩世界的基础,也是其他颜色的来源。

2.次要色:由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包括橙色、紫色和绿色。

次要色位于原色的中间位置,具有中性色调,常被用于创作温和、柔和的画面效果。

3.补色:指对应原色的颜色,例如红色的补色是绿色,蓝色的补色是橙色。

补色之间呈现强烈的对比,相互衬托,可以增强画面的鲜艳度和对比度。

4.中性色:指不带有明显颜色色调的颜色,包括灰色、黑色和白色。

中性色常用来调和和平衡其他色彩的鲜艳度。

二、色彩搭配原则1.对比搭配:通过使用补色、冷暖色的对比等方式来增强色彩的鲜明度和对比度。

对比搭配常用于强调画面的重点或创造冲击力强烈的艺术效果。

2.类似搭配:通过使用相邻或相近的色彩来创造和谐、柔和的画面效果。

类似搭配常用于表现平和、安宁的场景或情感。

3.单色搭配:通过使用同一色彩的不同色调和明暗度来创造单一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效果。

单色搭配常用于表现特定的情感或主题。

4.色彩分割:通过在画面中使用不同色彩区块的分割和划分来营造节奏感和动态感。

色彩分割常用于抽象、装饰性的艺术作品中。

三、色彩运用技巧1.明暗变化:通过改变色彩的明暗度和亮度来表现画面的光影效果和空间感。

明暗变化对于创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非常重要。

2.色彩温度:通过使用冷色和暖色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冷色常用于表现冷静、冷淡的情感,而暖色则常用于表现热情、温暖的情感。

3.色彩饱和度:通过调整色彩的饱和度来表现画面的明快度和浓淡度。

饱和度高的色彩会呈现明亮、鲜艳的效果,而饱和度低的色彩则会呈现柔和、柔美的效果。

4.色彩协调:通过运用色彩搭配原则和色彩运用技巧来达到画面整体的和谐、统一的效果。

色彩基本理论知识

色彩基本理论知识

色彩基本理论知识色彩的四要素1、色相:色彩的本来面貌。

色环。

物体本身固有色。

2、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

3、纯度〔饱和度、彩度〕:色彩的饱和程度或鲜浊程度。

4、冷暖:指色彩的补色和比照色关系,是色彩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

从色相上说,有亮色调(高调)、灰色调(中调)、暗色调(低调);从纯度上说有高纯度色调和低纯度色调;从冷暖上说,有冷色调、暖色调、中性色调,冷暖比照冷暖比照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异而形成的色彩比照,称为冷暖比照。

〔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绿色与紫色称为中性色〕,另外,色彩的冷暖比照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将比照的冷暖色并列,冷暖感觉会更加鲜明,冷的更冷,暖的更暖,这种冷暖同时放在一起比照的现象,称冷暖比照。

同类色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

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

类似色在色环上任意90°角度以内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类似色"。

邻近色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

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仅是所指范围缩小了一点。

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

采用此类色彩配合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

比照色在色环上任一直径两端相对之色〔含其邻近色〕称比照色。

补色色环中任何两色混所得的新色与另一原色互为补色,也称余色。

如绿与红、黄与紫、蓝与橙,皆属补色关系,绿的补色是红色,红的补色是绿色。

1.什么是色彩?答:所谓色彩,是色与彩的全称。

色是指分解的光进入人眼并传至大脑时产生的感觉。

彩是指多色的意思,色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是光刺激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感。

它是由光线,物体和眼睛三个感知色彩的条件构成的,缺少任何一个条件,人们都无法准确地感受色彩。

色彩三要素名词解释

色彩三要素名词解释

色彩三要素名词解释一、色彩的三要素:红色、橙色、黄色。

在绘画中,我们常用“红、橙、黄”来形容颜色。

“红”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颜色的三原色,即红色、黄色和蓝色。

“橙”是二次色,也叫“间色”,包括黄橙、橙红和深黄、橙褐等。

“黄”是三次色,由红和蓝混合而成,也叫“复色”。

它有红黄、柠檬黄、桔黄、土黄、中黄等。

红、橙、黄都是饱和度极高的纯色,而紫色与蓝色也是饱和度很高的色。

它们称为“间色”。

这三种颜色相加不会得到更深的色。

绿色则是在色彩三要素中,饱和度最低的颜色。

它既不属于“原色”,也不属于“间色”,而是“复色”。

它由红、黄、蓝三原色混合而成,所以又叫“复合色”。

红色是最响亮的色,所以叫“强烈色”。

在三原色中它占最多的比重,所以看上去最鲜艳。

黄色也是最鲜艳的色,所以叫“明亮色”。

但是因为黄色的纯度较低,所以也叫“淡色”。

由于黄色的明度较低,所以又叫“灰色”。

蓝色是一种颜色很暗的颜色,由于它占色彩总量的比例最小,所以被称为“弱色”。

绿色是其他两种色的调和色,所以被称为“间色”。

因此,蓝色和绿色可以分别被叫做“蓝色调”和“绿色调”。

蓝色,既不是红色也不是黄色,它是介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一种颜色。

正因为它的纯度最低,所以叫“淡色”。

在三原色中它占的比重最少,所以被称为“间色”。

如果把白色作为三原色的话,那么在白色里蓝色和黄色的成份最多,橙色的成份最少。

因此,三种色彩的搭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但是要想使色彩和谐,就必须让各种颜色都占一定的比重。

色彩的搭配应该根据主色调的明暗,同类色或者邻近色的远近来决定。

如果整个画面的主色调明亮,那么所选择的颜色的纯度也应该较高。

反之,如果整个画面的主色调比较暗,那么所选择的颜色的纯度也应该低些。

绿色是大自然中使人最愉快的色彩。

因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力、安静、平衡与和平。

绿色是三原色中的原色。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还是我们身边的绿色物体,它们的生长和发育都离不开绿色。

自然界中,绿色的物体几乎随处可见。

绘画色彩知识点总结

绘画色彩知识点总结

绘画色彩知识点总结一、色彩的基本原理。

1. 三原色。

- 色彩中的三原色为红、黄、蓝(在颜料中)。

这三种颜色不能通过其他颜色混合得到,但可以混合出其他各种颜色。

例如,红色和黄色混合可以得到橙色,黄色和蓝色混合得到绿色,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紫色。

2. 间色与复色。

- 间色:由两种原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

如橙色(红 + 黄)、绿色(黄+蓝)、紫色(蓝 + 红)。

- 复色:由三种原色或两种间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例如,橙绿混合、紫绿混合等,复色的色彩层次更加丰富和复杂。

3. 色彩的三要素。

-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不同色彩的名称,如红、橙、黄、绿等。

它是色彩最基本的特征。

- 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

在同一色相中,也有明度的变化,例如浅蓝比深蓝明度高。

- 纯度:也叫饱和度,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原色纯度最高,混合的颜色越多,纯度越低。

例如,纯红色的纯度高,而加入白色或黑色混合后的红色,纯度就降低了。

二、色彩的混合。

1. 加法混合。

- 加法混合主要是指色光的混合。

例如,在舞台灯光中,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得到白色光。

红 + 绿 = 黄(色光),绿+蓝 = 青(色光),蓝+红 = 紫(色光)。

这种混合方式随着色光混合量的增加,明度也会增加。

2. 减法混合。

-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颜料的混合。

如前面提到的颜料三原色混合。

与加法混合不同,减法混合中,混合的颜色越多,明度越低,色彩越暗。

三、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1. 色彩对比。

- 明度对比:指色彩之间明度差异形成的对比。

例如,将黑色与白色放在一起,明度对比非常强烈;而浅灰色和深灰色之间的明度对比相对较弱。

- 纯度对比:高纯度色彩与低纯度色彩放在一起时产生的对比。

如鲜艳的红色与灰红色放在一起,鲜艳的红色会更加突出。

- 色相对比:不同色相之间的对比。

可以分为同类色对比(色相环上15°以内的色彩对比,如深红与浅红)、邻近色对比(色相环上30° - 60°的色彩对比,如红与橙)、对比色对比(色相环上120° - 180°的色彩对比,如红与绿)、互补色对比(色相环上180°的色彩对比,如黄与紫)。

儿童绘画色彩的要素

儿童绘画色彩的要素

儿童绘画色彩的要素1.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或色彩的名称。

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等,每个名称代表具体的色相。

在颜料中,每一类红色,如大红、深红、朱红、玫瑰红、土红、曙红、桔红等,是红色类不同的色相。

它们之间存有着色相近似与差别的关系。

颜料经过复杂调合后,产生非常丰富的含灰复色。

这些复色,比较难于全部定出它们确切的色相名称。

2.明度每个没有调配或经过调配的色彩,都具有自己的明暗水准,即色彩的明度。

色彩中,明度的是白色,最弱的是黑色。

黑白两色称绝色,又称无彩色。

任何颜色中如调入白色,必会提升混合色的明度,调入越多越明亮。

调入黑色则情况相反。

为提升或减弱某个色彩的明度,一般并不单纯使用白与黑两色;而是根据色彩的纯度、冷暖等要求,用调入其他较明亮的色来提升明度,调入较暗的其他色来减弱明度。

举一简单的例子:如红色,要转化为比红色深而偏紫含灰的色彩,就得调入蓝青一类比红色深的颜料,调入黑色虽然能够使色彩变暗,但并不能出现偏紫的色相,因为黑白色是无彩色。

3.纯度纯度是说明色质的名称,也称饱和度或彩度、鲜度。

色彩的纯度强弱,是指色相感觉明确或含糊、鲜艳或混浊的水准。

高纯度色相加白或黑,能够提升或减弱其明度,但都会降低它们的纯度。

如加人中性灰色,也会降低色相纯度。

在绘画中,大都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色相的颜料调合的复色。

根据色环的色彩排列,相邻色相混合,纯度基本不变(如红黄相混合所得的橙色)。

对比色相混合,最易降低纯度,以至成为灰暗色彩。

色彩的纯度变化,能够产生丰富的强弱不同的色相,而且使色彩产生韵味与美感。

形象要素——指色彩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在画面上的位置和色彩表面的肌理等。

这是画家在绘画创作中,根据表现主题的要求和形式美法则而创造的艺术形态因素。

心理要素——色彩冷暖、进退、轻重、胀缩、厚薄、动静等。

这是色彩的个性,对人的心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冷暖冷暖即色性。

这是心理因素对色彩产生的感觉。

人们见到暖色(如红、橙、黄等)一类色彩,会联系到阳光、火光、鲜血等景物,产生热烈、欢乐、温暖、开朗、活跃、恐怖等感情反应。

美术基础知识

美术基础知识

一、色彩基础知识:1、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分别是橙、绿、紫。

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2、色彩最基本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1)色相:每种颜色呈现其不同的面貌,我们称之为色相。

(2)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

(3)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3、类似色:产生柔和、悦目的感觉。

对比色:产生强烈而灿烂色彩效果。

对比色如:黄对紫、红对绿。

4、明度推移(渐变):选择一种单色,逐渐加入黑色变暗;或者逐渐加入白色变亮。

纯度推移(渐变):选择一个纯色,在纯色中不断加入灰色(黑+白)逐渐变低纯色的纯度。

5、通过光和影的表现,可以增强被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物体亮部的颜色和暗部的颜色通常形成互补色。

(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是互补色关系)6、色调指:彩色画面上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其中主要的色相为主调。

红、橙、黄是暖色。

蓝、绿、紫是冷色。

二、水墨画1、中国画也叫水墨画。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可用水来调节墨色的浓淡。

3、画竹步骤:(1)干(2)节(3)枝(4)叶4、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

主要用笔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等。

5、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三、纹样1、适合纹样:就是把图案纹样组织在一定轮廓中的一种装饰效果纹样。

外形可以是方形、圆形、三角形、多角形图形形式: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等。

2、装饰纹样:运用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绘制而成的图形。

3、线条的魅力:有粗细、疏密、宽窄、长短、浓淡、曲直等变化,也有色彩的变化。

四、设计1、设计作品要求:(1)外形构造新颖(2)功能多样(3)色彩和环境要协调2、舞台美术设计包括的内容:(1)布景(2)道具(3)背景(4)服装设计3、请柬的形式:单页式、双页式、异形式、一版成型4、漫画:指笔触简练、篇幅短小、风格具有讽刺、幽默和诙谐的味道,而却蕴含深刻寓意的绘画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绘画色彩的基本要素
1. 色相
指色彩的相貌或色彩的名称。

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等,每个名称代表具体的色相。

在颜料中,每一类红色,如大红、深红、朱红、玫瑰红、土红、曙红、桔红等,是红色类不同的色相。


们之间存有着色相近似与差别的关系。

颜料经过复杂调合后,产生非
常丰富的含灰复色。

这些复色,比较难于全部定出它们确切的色相名称。

2.明度
每个没有调配或经过调配的色彩,都具有自己的明暗水准,即色
彩的明度。

色彩中,明度的是白色,最弱的是黑色。

黑白两色称绝色,又称无彩色。

任何颜色中如调入白色,必会提升混合色的明度,调入
越多越明亮。

调入黑色则情况相反。

为提升或减弱某个色彩的明度,
一般并不单纯使用白与黑两色;而是根据色彩的纯度、冷暖等要求,用
调入其他较明亮的色来提升明度,调入较暗的其他色来减弱明度。


一简单的例子:如红色,要转化为比红色深而偏紫含灰的色彩,就得
调入蓝青一类比红色深的颜料,调入黑色虽然能够使色彩变暗,但并
不能出现偏紫的色相,因为黑白色是无彩色。

3.纯度
纯度是说明色质的名称,也称饱和度或彩度、鲜度。

色彩的纯度
强弱,是指色相感觉明确或含糊、鲜艳或混浊的水准。

高纯度色相加
白或黑,能够提升或减弱其明度,但都会降低它们的纯度。

如加人中
性灰色,也会降低色相纯度。

在绘画中,大都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
同色相的颜料调合的复色。

根据色环的色彩排列,相邻色相混合,纯
度基本不变(如红黄相混合所得的橙色)。

对比色相混合,最易降低纯度,以至成为灰暗色彩。

色彩的纯度变化,能够产生丰富的强弱不同
的色相,而且使色彩产生韵味与美感。

形象要素——指色彩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在画面上的位置和色彩表面的肌理等。

这是画家在绘画创作中,根据表现主题的要求和形式美法则而创造的艺术形态因素。

心理要素——色彩冷暖、进退、轻重、胀缩、厚薄、动静等。

这是色彩的个性,对人的心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冷暖
冷暖即色性。

这是心理因素对色彩产生的感觉。

人们见到暖色(如红、橙、黄等)一类色彩,会联系到阳光、火光、鲜血等景物,产生热烈、欢乐、温暖、开朗、活跃、恐怖等感情反应。

见到冷色(如蓝、青等)一类颜色,会使人联想到海洋、月亮、冰雪、青山、绿水、蓝天等景物,产生宁静、清凉、长远,悲哀等感情反应。

在生活中,我国喜庆活动多用暖色调装饰,以显示热烈欢快的气氛。

酷夏避暑,冷饮场所中的环境多用冷色调装饰,使进入这环境的人们心理上产生凉爽的感觉。

冷暖是温度给人的感觉,怎么会与视觉领域的色彩感觉相联系?其实,色彩通过人的视觉感官,进而产生心理反应,这种反应显示出色彩的感染力。

日本色彩学家大智浩,曾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个色彩效应:将两个车间的环境颜色,一个涂冷调的青灰色,另一个涂暖调的红橙色。

在客观上,两个场地的温度是相同的,但车间中的工人主观感受上的温度有很大差异。

在青灰色车间工作的人,在华氏59度时仍感到冷,但在红橙色车间工作的人,在华氏52度时还不感到冷。

因为车间环境色彩的差异,工人们感受的温度竟有7度之差,其原因是冷暖不同色调的色彩环境刺激人的感官,产生了降低血液循环或加快血液循环的生理现象。

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信号,红灯使人产生警觉,绿灯使人产生安全的心理,也说明不同色彩在人们心中具有不同反应。

卫生间热水龙头涂红色标记,冷水龙头涂蓝色标记,则直接引发人们对冷热的联想心理。

冷暖色特性在心理上的反映,还能够用如下一些概念来表示。

冷色——阴影、透明、冷静、镇静、稀薄、流动、远、轻、湿、退、缩小……
暖色——阳光、不透明、热烈、刺激、浓厚、固定、近、重、干、进、扩大……
冷暖色彩在心理上产生的种种相对的反应,说明具有复杂的表现力,但这种表现力并不是孤立的、绝对的,是需要与绘画中的情节、
形象等构图中的种种其他因素相联系、相结合而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