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临床血培养的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血培养指导原则

血培养指导原则

三、标本的运送要求和拒收标准
(一)运送要求 1、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往实验室。 2、接种前后的血培养瓶均不得冷藏或冷冻。
(二)拒收标准
如遇以下情况,实验室拒收并要求重送: 标签错误或未贴标签 血培养瓶破损或渗漏 血液凝固
四、血培养的培养周期
手工法为7天,自动仪器法为5天。
说明:送检血培养申请单明确疑为真菌感染,或者反复血培养阴 性,而有具有明显系统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应适当延长培养时 间。
1. 2. 3. 4. 5.
分级报告制度
(二)、直接药敏试验结果报告 (三)、最终结果书面报告
无菌生长(孵育的时间应报告在内) 阳性结果报告(最终鉴定结果、最终药敏结果)
其他报告或记录
标本被拒收时,需即刻通知临床重新采血,并记录在案 最终结果与紧急口头报告结果不符,需要变更时,需即 刻与临床沟通,做紧急口头报告。同时必须在书面报告 上提供正确的结果,同时注明变更的内容。 其他需临床注意的事项,如:本次采血不够、标本转运 时间过长、标本采集份数不够等信息。
对于自动化血培养仪:尽管有研究表明95%-97%具有临床价 值的细菌会在3-4天内被自动化血培养系统检出,但任建议采 用5天的培养周期。
关于结果报告
原则:紧急处理和报告优先原则 在有条件的医院,通过HIS系统,让临床医生随 时掌握血培养检测的进展情况,包括:
血培养已开单但未收到 血培养已收到 检测中,尚无结果 24小时无生长 48小时无生长 阳性报警,分离培养和药敏进行中,并报告初步图片染色结果 阳性培养报告(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最终结果)
(1)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为防止静脉滑动,可
戴乳胶手段固定静脉,不可接触穿刺点。 (2)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如果行 第二次穿刺,应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或严 格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 (3)血标本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 液凝固 。

血培养的原则和流程之消毒篇

血培养的原则和流程之消毒篇

抽取血培养的数量
• • • 最佳的血培养数量是不确定的,但是只抽单瓶的血培养是不够的 多套的血培养可以帮助区别血培养假阳性(如皮肤污染等) 建议:对于可能的心内膜炎患者,起始采集3套血培养,如果在24小时内 仍报告为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全部培养一共为5套。
Hale Waihona Puke 方法和步骤 –影响血液标本中病原菌检出率的重要因素
• 碘町、次氯酸和洗必泰的消毒效果要好于碘 伏 • 碘町和洗必泰的消毒效果大致相当
• 碘酊作用30秒; • 碘伏作用1.5~2分钟 • 洗必泰的作用时间和碘酊一样,但是由于没有伴 随的过敏反应,所以不必擦去,但不能被用于小 于2个月的婴儿皮肤消毒
样本采集和运输 • 儿童血培养
• 不同于成人血培养,由于厌氧菌感染极少发 生在儿童病人,因此建议只采用需氧瓶。厌 氧培养只考虑针对特殊的高危群体 • 皮肤消毒参照成人的方法,除新生儿以外 • 儿童的采血量为不超过总血容量的1%
• 亚急性心内膜炎感染
需在30分钟至1小时之内连续抽取数套血培养,可以证明细菌感染的 连续性,并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价值。除非超声心动图证据为阴性或可 疑 对于评估亚急性心内膜炎,皮肤消毒尤为重要,因为其主要的病原菌 为皮肤定植菌如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也因为如此,血培养必须取 自外周静脉而非留置的静脉装置。取自导管的血培养会伴有很高的污 染风险从而导致错误的心内膜炎的结论 建议采用正确的皮肤消毒,从不同的外周静脉部位分别采集血培养, 不能从留置的导管采血。
样本采集和运输 • 样本的转运
• 血培养瓶应立即被送往实验室,任何延误送 入自动连续监测血培养仪的行为将会延误或 阻止检测细菌的生长 • 血培养瓶保留在室温不得超过数小时 • 血培养瓶被接种后不得被冷藏或冷冻

血培养原则(CLSI)

血培养原则(CLSI)

采血量在需氧和厌氧瓶中的分配
• 对于常规的血培养,建议采取包括需氧 和厌氧的一套血培养瓶;将采集的血液 等量分配于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中
• 当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血培养瓶需求 血量时,首先应进行接种需氧血培养瓶, 其余血量再接种厌氧血培养瓶
• 菌血症病源菌常见为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
血培养之皮肤消毒和污染的预防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2
• 此方式适用于希望保留留置导管的病人

非贯通和贯通的中心静脉导管及静脉留置口(方法一)

由疑似CRBSI病人采集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并做
血培养用培养基添加剂
• 抗凝剂、树脂及活性碳 • 0.025-0.05%SPS是最常添加于血培养瓶中的血液抗凝 • 剂,它可以中和溶解酵素(lysozyme)、抑制细胞吞噬作 • 用(phagocytosis)、不活化部分抗生素及抑制部分补体 • 作用;其显示对革兰阳性及阴性菌有增加和检出率和 • 检出速度的作用 • 其他血液抗凝剂,如:肝素,EDTA和枸橼酸则对微 • 生物有毒性,因此不能被用于血培养标本采集和培养 • 厂家于血培养瓶中添加抗生素吸附剂,有助于对已经 • 接受抗生素治疗病人血培养的病源菌,及部分葡萄球 • 菌与酵母菌的检出率
内容
• 范围

标准防护措施

血培养的临床重要性

标本采集和运输

时机

方法和步骤

检出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方法

真菌

分枝杆菌

数量

采血量

在需氧和厌氧瓶中的分配

皮肤准备和污染预防

浙江省临床实验室血培养指导原则

浙江省临床实验室血培养指导原则

浙江省临床实验室血培养指导原则和操作指南(试行)(2008年12月制定)浙江省医学会医学检验学分会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浙江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浙江省临床细菌耐药监控中心浙江省护理学会(联合编写)目录第一节血培养的临床重要性 (1)一.诊断重要性 (1)二.预后重要性 (1)第二节标本采集和运送 (1)一.总体要求 (1)二.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2)三.血培养标本的运送 (3)四.血培养标本的拒收标准 (3)五.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分离的关键因素 (3)六.几种特殊要求的血培养 (4)第三节结果报告 (7)一.分级报告制度 (7)二.其他要求和纪录 (7)第四节污染和实验室安全保证 (8)一.降低血培养的污染 (8)二.实验室安全保证 (8)第五节实验室质量保证 (9)一.检测前质量保证 (9)二.检测中质量保证 (10)三.检测后质量保证 (10)附录 (11)一.血培养相关专业术语 (11)二.缩写词 (12)参考文献 (13)第一节血培养的临床重要性一.诊断重要性病人血流中存在活的微生物对诊断和预后都有重要的作用。

血培养阳性是评估或确认患者患有感染的重要依据。

也为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提供了病原学依据,从而使得抗生素治疗达到优化。

二.预后重要性从预后角度看,分离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病原菌的血培养意味着宿主的防御机制,和(或)以往的临床治疗手段不能将原发部位感染的病原菌(或感染灶)清除。

此外,从血中分离的病原菌类型对预后也有较重要的提示信息。

第二节标本采集和运送一.总体要求(一)血培养采集时间: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

发须同时或间隔短时间内采集2套(每套包括1只普通血培养瓶及1只厌氧血培养瓶)以上血培养标本[1,2]。

说明:实验数据表明细菌入血后约1小时,寒战和发烧开始出现2小时内。

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

在不同的时间点采血只有以下情况才有必要: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他血管内(如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患者的连续性菌血症。

血培养的原则和流程

血培养的原则和流程

样本采集和运输
• 样本拒收标准
– 标签错误或在血培养瓶上未贴标签 – 破损的或渗漏的血培养瓶 – 血液凝固的血培养瓶
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关键点
1. 时机:一旦怀疑血流感染,应该立即采 集血培养(尽可能在患者寒战或发热 时),无须等到发热最高峰。 2.次数:每名患者应至少采集2次血培养, 最好为 3 次,每次间隔不超过 30 分钟且 为不同部位。 3. 采样要求: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血药浓 度最低时。如果已经使用抗菌药物,使 用能中和抗菌药物的血培养瓶。
是否进行厌氧培养
• 血培养在需氧瓶和厌氧瓶中的分配
– 对于常规的血培养,建议采取包括需氧和厌 氧的一套血培养瓶
– 当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采血量时,首先应 进行需氧瓶的培养
要不要做厌氧培养?
菌血症病原菌种类构成 需氧瓶
需氧菌
厌氧瓶
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病原菌培养更完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样本采集和运输
• 样本的转运
– 血培养瓶应立即被送往实验室 – 血培养瓶保留在室温不得超过数小时 – 接种后血培养瓶禁止冷藏或冷冻
Blood Culture Set:一套组合的血培养瓶,其接种的是同一来源的 标本(同一穿刺)
血培养现状
• 阳性率不高,但2次送检阳性率明显提高
RJH 0704
每日送检1套阳性率 3.8%
每日送检2套阳性率 17.6%
采血量
– 对于成年患者,每套血培养瓶推荐的采血量 为20至30ml
– 对于婴幼儿患者,采血量不超过患者总血量 的1%
CLSI 血培养的原则和流程: 基本内容
• • • • 范围 定义 血培养的临床重要性 标本采集和运输

血细菌培养指导原则和操作指南

血细菌培养指导原则和操作指南

重庆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血培养指导原则和操作指南(试行)重庆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市细菌耐药监测网重庆市医院感染控制中心(联合编写)2013年4月目录第一节血培养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1)第二节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1)一、总体要求 (1)二、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2)三、血培养标本的运送 (3)四、血培养标本的拒收标准 (3)五、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分离的关键因素 (4)六、几种特殊要求的血培养 (5)第三节血培养结果的报告 (8)一、血培养的报告原则 (8)二、阳性血培养的分级报告制度 (8)三、其他报告和记录 (9)第四节血培养安全保证 (9)第五节血培养质量保证 (10)一、分析前质量控制 (10)二、分析中质量控制 (11)三、分析后质量控制 (11)附录 (13)附录一血培养相关注释 (13)附录二血培养相关专业术语 (14)附录三血培养的污染问题 (15)参考文献 (17)第一节血培养的含义及临床意义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统称血流感染),并可感染血管外组织,临床上应该进行急症处理,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

血培养是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并接种到培养瓶中,用以发现、识别引起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的病原微生物,是诊断菌血症和真菌血症的基本而重要的方法。

血培养结果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标本的采集与运送一、总体要求(一)血培养临床指征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同时具备几种临床表现时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1.发热(≥38 ℃)或低温(≤36 ℃),以间歇驰张型多见,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可见双峰热;2.寒战;3.白细胞增多(>10.0×109/ 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4.粒细胞减少(<1.0×109/ L);5.血小板减少;6.皮肤、黏膜出血;7.昏迷;8.多器官衰竭;9.血压降低;10.呼吸加快(呼吸率>20/分或CO2分压<32mmHg);以及肝脾肿大;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内毒素、降钙素原或1,3-β-D葡聚糖升高等。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规范演示文稿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规范演示文稿
第十四页,共26页。
二级报告(补充报告)
第二天将初步鉴定结果回报医师。如进行直 接药敏试验,应回报药敏结果。
第十五页,共26页。
三级报告(终报告)
包括菌种名称、血培养阳性时间(以小时计 算)和标准药敏试验结果。
第十六页,共26页。
8.2 血培养阴性报告程序
报告内容:血培养经 XX 天培养阴性,自动化仪器细菌培养 一般设定周期为 5d、真菌 14d、分枝 杆菌 42d;手工法细菌培养一般周期设定为 7d、真菌 14d、分 枝杆菌 60d。
血培养瓶应尽快送至实验室孵育或上机,如果运送延迟,应在血液接种以后尽快 35℃~37℃孵育,切勿冷藏或冷冻。如果病房没有孵箱,血培养瓶应置于室温下,而非冷
藏或冷冻。
第十页,共26页。
7 血培养安全防护
7.1 实验室获得感染途径
针刺伤病毒感染,包括乙肝病毒、 丙肝病毒和 HIV; 皮肤粘膜暴露是肝炎病 而其它的主要途径是气溶胶或微滴。
2.可能发生血液或其它感染性物质喷溅的情况下, 需要面部防护。
3.在没有安全柜的情况下, 血培养操作和检验时需要穿防水、长袖、前面封闭的隔离服。存在任何可见污染时立即脱去。污染的隔 离服必须作为生物危险垃圾丢弃或严格按流程清洗。离开实验室或去实验室内的清洁区时要脱去隔离服。
4.在处理阳性血培养瓶时, 必须在Ⅱ级生物
安全柜中进行。
第十一页,共26页。
7.2.5 标准防范措施
所有实验室员工应接受基本原理及标准防护措施的操作培训。相关的安全防护措 施包括以下内容:
a) 尽可能减少注射器及锐器的使用; b) 必须使用注射器时, 应避免回套针帽;
c) 若用注射器采集血液, 将血液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无需更换针头。 注射器使用完

血培养的采集、运送、培养指导原则

血培养的采集、运送、培养指导原则
规做厌氧瓶。立即采集。 6.入院前两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连续3d,每天采集2套。 7.采自静脉植入装置如留置导管或留置口的
血培养会伴有高的污染率。
采血频率
血培养在采集后的2至5天内,不需要重复 采集,因为进行治疗后的2至5天内血液中 感染的细菌不会马上消失。
两种例外: 感染性心内膜炎
(1)改变靶蛋白结构 如:RFP耐药菌RNA多聚酶的-亚基 结构改变造成的耐药。 (2)增加靶蛋白数量 如:金葡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 (3)生成耐药靶蛋白 如:金葡菌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 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极低导致耐药
3.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内 如:细菌对-内酰胺类、四环素的耐药 4.改变代谢途径 如:耐磺胺药的细菌自身产生PABA /直接利用叶酸转化为二氢叶酸 5.主动流出作用 喹诺酮类
物有毒性,因此不能被用于血培养样本采集和培 养

十、皮肤消毒和污染的预防
1. 首先用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钟以上。 2. 然后用一根碘酊或碘伏棉签消毒皮肤(1%-2%碘
酊30秒或10%碘伏消毒60秒),从穿刺点向外以 1.5cm~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3. 最后用70%酒精脱碘。 严格执行三步消毒后,可行静脉穿刺采血。
八、培养基
多种商业化的培养基可用于血培养 含不同改良配方的培养基可改善检出率,
因为没有一种单一的培养基可以检出所有 的细菌
九、添加剂
树脂、活性炭:吸附抗生素有助于对已经接受抗 生素治疗病人血培养的检出率 。
抗凝剂 抗凝剂中聚乙烯磺酸钠(SPS):最常用; 能抑
制血清和吞噬细胞的抗细菌反应。 其他抗凝剂如肝素,EDTA和枸橼酸钠则对微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和血培养瓶的消毒方法
美国CLSI推荐皮肤的消毒方法为:
感染性心内膜炎采血方法
血培养采血套数及血量
• CLSI要求每次采集2-3套标本,每套应包括一个需氧培养瓶,一个厌氧 培养瓶
• 一个静脉穿刺点只能采集1套血培养,采集第2套血培养应该选择第2 个静脉穿刺点
• 成年病人不能只采1瓶血培养标本,采血量不足和只做1套血培养所 得得结果是很难正确解释的
Cockrill2004年报告:163位病人,血培养仪
How reliable is a negative blood culture result?
Australia, 2007
• Adequate blood culture volume
• < 1 month: ≥ 0.5 mL • 1 month – 36 months: ≥ 1.0 mL • ≥ 36 months: ≥ 4.0 mL
采血套数及血量
1套(20ml)
2套(40ml)
检出率
65%
80%
3套(60ml) 96%
血培养在需氧瓶和厌氧瓶中的分配及血量
• CLSI建议常规的血培养应该包括至少一个需氧培养瓶和一个厌氧 培养瓶(称“一套”)
• 最近的研究表明:用需氧瓶加厌氧瓶的组合检测出的葡萄球菌, 肠杆菌科菌中某些菌和苛氧菌比一对需氧瓶多。

对于婴幼儿患者,采血量不超过患者总血量的1%
体重kg
<=1 1.1-2 2.1-12.7 12.8-36.3 >=36.3
总血量ml
50-99 100-200 >200 >800 >2200
第一套取血量ml( 第二套取血量ml 占全身血量%)
1-2(1-2)
0
2(1-2)
2
4(1-2)
2
10(1.25)
成人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英国BSOP3715)
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
大肠埃希菌 肺炎链球菌 金黄葡萄球菌 肠杆菌科菌 脑膜炎奈瑟菌 α-溶血链球菌 伤寒杆菌 布氏杆菌 淋球菌等
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金黄葡萄球菌 肠杆菌科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肠球菌 厌氧菌群 肺炎链球菌 酵母样菌
儿童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英国(BSOP3715)
新生儿
B群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酵母样菌
儿童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金黄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血培养标本的收集和运送
最佳采血时机
• 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 • 尽可能在寒颤和发热初起时 • 心内膜炎(持续性菌血症)比较特殊,具体方法请参照
/pdf_sops.asp
• 参编单位:
• Approved Guideline 2007年5月 出版: M47-A
• 医学微生物协会, 临床微生物协会 苏 格兰微生物协会, IBMS, Welsh微生物 协会
• 统一由卫生防护署 (Health Protection Agency)领导
• 血培养是帮助临床正确用药降低死亡率最好的工具 之一
血培养的临床意义
按出现时间特点的分类 (英国 BSOP 3715) 一过性血流感染(transient): • 多由感染组织或粘膜表面定居的微生物引起 • 多由钻牙、导尿、挤压毛囊引起 • 多由植入、手术引起 间歇性血流感染(intermittent) • 多由未引流的腹腔脓肿引起 • 多由肺炎链球菌肺炎等引起 持续性血流感染(Continuous) • 多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 • 多由化脓性 血栓性脉管炎引起 • 免疫力低下患者的严重感染等引起
• Positive blood culture:
• adequate 5.2% (34/655) vs. inadequate 2.1% (14/648)
Connell TG. Pediatrics 2007;119(5):891.
血培养标本收集的注意事项:
从静脉采,不建议从动脉采血
常规血培养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装置取血除非怀疑导管相关血 流感染,请参照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采血方法
• 即寒战—升温之间采血20ml,分装两个瓶内,各分配10ml,当采血 量不足20ml,应先注入需氧瓶,这样首先满足需氧瓶的采血量可以 更好地分离出真菌、绿脓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儿童血培养
• 儿童厌氧菌感染极少 ,建议只采用需氧瓶
• 厌氧培养只考虑针对特殊的高危儿童
• 皮肤消毒同成人,新生儿除外
(优选)临床血培养的指导原则
BACTEC培养瓶种类
CLSI血培养的原则和操作程序 推荐(Approved)指南
英国HPA 的血培养的研究 及操作程序
• Proposed Guidel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 2006年10 月出版:M47-P
• 2005-09-08出版:BSOP 37 第5版 • http://www.hpa-
10
20-30(1-1.3) 20-30
总取血量ml
1-2 4 6 20 40-60
Paisley JW, Lauer BA. Pediatric blood cultures. Clin Lab Med 1994;14:17-30. CAPT Robert L. Volume of blood required to detect common neonatal pathogens.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August 1996; 275-278
大纲
• 血培养与血流感染 • 血培养标本的收集和运送 • 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血流感染 • 血培养报告程序
血培养的临床意义
血培养查病原菌对诊断以下疾病很重要:
• 血流感染 • 感染性心内膜炎 • 临床不明原因感染 • 假体植入后感染〔如人工关节、人工瓣膜〕 • 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 关节炎 • 细菌性肺炎
若必须从导管处取血,不要弃去初段血,不用抗凝剂 血培养瓶常温保存,无须冷藏;接种标本后请立即送到实验室上机检
测,如果是夜班采集的标本,可以放室温保存(不要冷藏或放孵箱内 ,第二天交班请立即送到实验室)
几种常见皮肤、手的消毒液
• 乙醇、异丙醇(作用30秒) • 葡萄糖酸氯已定,醋酸氯已定(作用30秒) • 过氧化氢(作用30秒) • 碘酊(作用30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