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地图
中国疆域图(一)夏----魏晋南北朝

:
560
时红北 候色周 。为,年
南蓝南 朝色北 陈为朝 ,北后 这齐期 是,疆 北粉域 朝红图 疆色, 域为淡 最西蓝 大梁色 的,为
五胡乱华前北方外族分布图
北魏与南朝宋对峙图
东魏、西魏与南朝梁对峙图
北周、北齐与南朝陈、西梁形势图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一)
夏-----魏晋南北朝
商 朝 全 图
315
年 五 胡 十 六 国 与 东 晋 形 势 图
330
年 五 胡 十 六 国 与 东 晋 形 势 图
369
年 五 胡 十 六 国 与 东 晋 形 势 图
383年前秦南பைடு நூலகம்前 夕
394年五胡十六国与东晋形势图
440
朝淡 宋蓝 。色年
南北朝北魏各州地图

可点击“编辑” - “显示比例”进行放大查看
北朝魏-并州、肆州、恒州、朔州、汾州(公元497)
北朝魏-河州、凉州、郭煌镇(公元497)
北朝魏-司州、豫州、荆州、洛州、东荆州、东豫州、南兖州(公元
北朝魏- 武川镇、御夷镇、怀荒镇、柔玄镇、抚冥镇(公元497)
497)
北朝魏-相州、冀州、幽州、平州、瀛州、安州、定州、营州(公元497)
北朝魏-兖州、青州、齐州、徐州、南青州、济州(公元497)
北朝魏- 雍州、豳州、夏州、华州、泰州、东泰州、泾州、岐州、西安州、伏野镇、博骨津镇(公元497 )
VMIWfra
州
1'«
武
J3w<*
>*Kt
α
內
ΛT<
F⅛*il∙√
P 川
Ul
≡
*
r
Λ,
C-J
<*<<
Λ*∣
北
7
嘶'
安附近
:
斷
J/
N
沃、
W
"宕
*
S M 了2
■ ■
UZ
t V
XRIB Y J SH ^>w ・ ∕ψ^gpC
厂
4ΛO ∙ 1州(IM I P^⅛r ς∕
• √l 飙嗨"・1
(
! V
八
西
Γ \. ( > ■
V
、 N ([J 2≡J5 .、⅛-
._《1
∙‰t I
/ ♦ ♦ A
F«® <
<≡S。
两汉南北朝疆土及地方行政区

宗主督护制:北魏统一之初为了稳定统治,承认宗主对于包荫户 的控制和奴役,并且以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作为地方基层政权, 以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于是形成”宗主督护制“。宗主 在政治上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 数没有户籍,他们只为宗主的私家人口,任凭宗主剥削和奴役, 国家不得征调亦不能干预。
两汉及南北朝疆土和 地方行政区
西汉极盛时期疆域图
西汉极盛时的 疆域东、南到 海,西到今巴 尔喀什湖、费 尔干纳盆地、 葱岭一线,西 南到今云南、 广西以及今越 南中部,北接 大漠,东北至 今朝鲜半岛北 部。
西汉前期形势图
一级政区:郡(国)汉初年有 60多个郡,2年共103郡、国。 长官最初称郡守,景帝时改称 太守。 二级政区:县(侯国、邑、道) 邑是皇太后、公主所封的食邑; 道是设在土著地区的县级政区。 公元2年,共有县、侯国、邑、 道等县级政区1587个。万户以 上的县称县令,万户以下的县 称县长。 行部(又称刺史部):自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始在郡 之上又设了13行部,每个行部 管辖若干郡(国)。但此时的 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行政区。
“州”作为行政区划,在西汉时期萌芽,到东汉宣告 形成。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 设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 (国)。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行政区。东汉末年,地方多事。灵帝中平五年 (189年),朝廷选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 州军民[36]。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至此,中国 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县两级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三辅是汉代负责京畿长安附近地方行政事务的京兆尹、左冯 翊、右扶风的合称,后来三辅一词便用来指称长安一带的地 区
西域都护府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疆土变化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疆土变化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由秦始皇嬴政建立,以咸阳为都城。
西汉(前206年—8年),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由汉高帝刘邦建立,以长安为都城。
东汉(25年—220年),中国第三个大一统王朝。
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以洛阳为都城。
三国(220年—280年),东汉灭亡后,分裂为三国。
魏文帝曹丕建立了魏国(220年—266年),汉昭烈帝刘备建立了蜀汉(221年—265年),吴大帝孙权建立了东吴(229年—280年)。
西晋(266年—316年),中国第四个大一统王朝。
由晋武帝司马炎建立,以洛阳为都城。
东晋(316年—420年),这是一个偏安南方的政权。
由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以建康为都城。
当时的北方处于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一个十分混乱的时代。
南北朝(420年—589年),这是一个大分裂的时代。
东晋灭亡后,南方依次是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个朝代。
北方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被北魏终结,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两个国家,550年,北齐取代东魏,556年,北周取代西魏。
577年,北周灭亡北齐。
581年,隋朝取代北周。
589年,隋朝灭亡南陈,南北朝结束。
北魏(386年—534年)与刘宋(420年—479年)对峙北魏(386年—534年)与南齐(479年—501年)对峙西魏(535年—556年)、东魏(534年―550年)、南梁(501年—557年)三国鼎立北周(557年—581年)、北齐(550年—577年)、南陈(557年—589年)三国鼎立隋朝(581年—618年),中国第五个大一统王朝。
由隋文帝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
唐朝(618年—907年),中国第六个大一统王朝。
由唐高祖李渊建立,以长安为都城。
唐高宗在位时期的疆域唐玄宗在位时期的疆域安史之乱后急剧收缩的疆域两宋(907年—1279年),这是一个小分裂的时代。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北宋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辽朝、夏景宗李元昊建立的西夏复现三足鼎立之势。
地图上的南北朝(14幅地图)

地图上的南北朝(14幅地图)汉末三国时期,华夏大地战乱频繁,最终蜀汉灭于曹魏,东吴灭于西晋,天下归于一统。
然而好景不长,西晋仅仅持续了51年(若从灭东吴统一全国始为37年),北方又陷入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混乱状态。
虽然前秦短暂统一北方,但在淝水之前秦战败于东晋后,北方再次四分五裂。
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珪在牛川称王,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称帝,建立北魏。
南方的东晋也叛乱不断,桓玄篡晋,废帝自立。
大将刘裕平定桓玄之乱,匡扶晋室,因功掌朝政大权。
东晋偏安江南,不忘北伐,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等先后北伐未能成功。
公元409年,南燕慕容超纵兵掠淮北,刘裕率军北上,破南燕都城,收复青州、兖州。
之后,刘裕又向西收复巴蜀,趁后秦内乱时,出兵攻克洛阳、长安,灭亡后秦。
但坐镇朝廷的刘穆之病故,刘裕怕大权旁落,匆匆返回建康。
留守长安的晋军内讧,夏主郝连勃勃趁机夺取关中。
刘裕北伐势如破竹,使东晋似乎看到了光复中原的希望之光。
掌握朝廷军政大权的刘裕威望如日中天,野心越来越大。
420年,刘裕废恭帝自立,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公元396年,北魏败北燕,将关东地区收入囊中。
公元427年,北魏攻破夏都统万城。
之后又向北奔袭漠北,大破柔然。
公元430年至439年,北魏夺取关中,并先后灭夏、北燕、北凉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
至此,刘宋和北魏南北对峙,中国历史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北朝(386-581)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朝(420年-589年)有宋、齐、梁、陈四朝。
南朝因嫡传华夏之正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奉南朝为正统。
史书将南北朝起始时间定于公元420年,是因为北魏拓跋珪称帝早于刘裕,尽管当时北方还没有统一。
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吸取东晋灭亡教训,重用寒门,压制豪门世族,推行土断等。
宋文帝继位后,继续推行刘裕的治国方略,整饬吏治、兴修水利、轻徭薄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力日强,史称“元嘉之治”。
中国古代南北朝地图

中国古代南北朝地图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下面是有中国古代南北朝地图,欢迎参阅。
中国古代南北朝地图南北朝(420年-589年)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亦是北方少数民族融于我中华文明的一次历史时期。
东晋末年,天下大乱。
刘裕取代东晋后,建立宋政权。
当时,先后有很多政权建立。
南北朝(陈齐周)公元557年,陈霸先废萧方智自立,建立陈朝。
550年,东魏高洋废其主自立,建号齐。
557年,宇文氏废西魏帝自立,建号周。
其时,突厥已臣服西域诸国和塞外诸部,控制了南北五六千里、东西万余里的大片土地。
青藏高原则为吐谷浑、宝髻、女国、象雄等中国古代南朝简介宋(420年-479年)武帝刘裕、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明帝刘(yu)、后废帝刘昱、顺帝刘*。
齐(479年-502年)高宗萧道成、武帝萧赜、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明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和帝萧宝融。
梁(502年-557年)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敬帝萧文智。
陈(557年-589年)武帝陈霸先、文帝陈(艹倩,上下结构。
念:qian)、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后主陈叔宝。
南北朝(宋魏)公元420年,刘裕自立为帝,是为南朝。
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完成北方统一,与南朝的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其时,魏之东北为契丹、室韦、勿吉等。
漠北为柔然、高车、契骨。
西域为乌孙、悦般、于阗等。
青藏高原则为吐谷浑、党项、女国、象雄等。
中国古代北朝北朝北魏(386年-534年)道武帝拓拔(王圭,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明元帝拓拔嗣、太武帝拓拔焘、南安王拓拔余、献文帝拓拔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修字去彡加月字)。
东魏(534年-550年)孝静帝元善见。
两晋南北朝年表及地图

301年
304年
316年 亡于前赵
317年
319年
329年
333年
347年
350年
351年
352年
370年
376年
383年
384年
385年
386年
394年
395年
397年
398年
400年
403年
407年
409年
410年
414年
417年
420年
421年
431年
437年
439年
479年
502年
534年
535年
589年
武王张轨 光文皇帝刘渊 武帝李雄 高祖石勒 灭前赵 文明帝慕容皝 武悼天王冉闵 350-352 惠武帝符洪 灭西晋 改国号为赵 (前赵) 亡于后赵 亡于东晋 亡于冉魏 灭冉魏 亡于前燕 灭前燕 亡于前秦
亡于前秦
灭前凉
淝水之战 济北王慕容泓 成帝慕容垂 泰武帝姚苌 懿武帝吕光 宣烈王乞伏国 仁 亡于后燕 灭西燕
266年 西晋 (216-316) 前凉【汉】 (301-376) 前赵【匈奴】 (304-329) 成汉【氐】 (304-347) 后赵【羯】 (319-351) 前燕【鲜卑】 (333-370) 冉魏 (350-352) 前秦【氐】 (350-394) 西燕【鲜卑】 (384-394) 后燕【鲜卑】 (384-407) 后秦【羌】 (384-417) 后凉【氐】 (386-403) 西秦【陕西鲜卑】 (385-431) 南凉【河西鲜卑】 (397-414) 北凉【匈奴】 (397-439) 南燕【鲜卑】 (398-410) 西凉【汉】 (400-421) 北燕【汉】 (407-437) 胡夏【匈奴铁弗】 (407-431) 北魏【鲜卑】 (386-534) 东魏【鲜卑】 (534-550) 西魏【鲜卑】 (535-557) 北齐 (550-577)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东晋 (317-420)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武帝司马炎
中国各个朝代(周朝—民国)时期地图【全】

南北朝时期——宋、北魏;齐、北魏;梁、东魏、西魏;陈、北齐、北周;
隋朝统一;隋朝时期东亚图;
唐代十道图;唐代藩镇图;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 等;后唐 等;后晋、后汉 等;后周 等;北宋;
南宋、金、夏等;
元;蒙古四大汗国;
明;
清朝;
中华民国;
详细请参考:/view/130587.htm
各朝代 地图 全部列出 如下:
(地图自行拉大到一定比例,就可以清晰看到地图地名)
周朝;
春秋列国;
战国七雄;
秦统一;
西汉;
东汉;汉代西域;汉代匈奴;
三国鼎立;
西晋统一;
东晋与北方诸国;
十六国时期——东晋、后赵、成汉、前凉;东晋、前燕、前秦;东晋、后燕、后秦及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北朝地图
南北朝(420年-589年)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亦是北方少数民族融于我中华文明的一次历史时期。
东晋末年,天下大乱。
刘裕取代东晋后,建立宋政权。
当时,先后有很多政权建立。
南北朝(陈齐周)公元557年,陈霸先废萧方智自立,建立陈朝。
550年,东魏高洋废其主自立,建号齐。
557年,宇文氏废西魏帝自立,建号周。
其时,突厥已臣服西域诸国和塞外诸部,控制了南北五六千里、东西万余里的大片土地。
青藏高原则为吐谷浑、宝髻、女国、象雄等南朝
宋(420年-479年)
武帝刘裕、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明帝刘(yu)、后废帝刘昱、顺帝刘*。
齐(479年-502年)
高宗萧道成、武帝萧赜、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明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和帝萧宝融。
梁(502年-557年)
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敬帝萧文智。
陈(557年-589年)
武帝陈霸先、文帝陈(艹倩,上下结构。
念:qian)、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后主陈叔宝。
南北朝(宋魏)公元420年,刘裕自立为帝,是为南朝。
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完成北方统一,与南朝的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其时,魏之东北为契丹、室韦、勿吉等。
漠北为柔然、高车、契骨。
西域为乌孙、悦般、于阗等。
青藏高原则为吐谷浑、党项、女国、象雄等。
南北朝(陈齐周)时期地图
北朝
北魏(386年-534年)
道武帝拓拔(王圭,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明元帝拓拔嗣、太武帝拓拔焘、南安王拓拔余、
献文帝拓拔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修字去彡加月字)。
东魏(534年-550年)
孝静帝元善见。
北齐(550年-557年)
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
西魏(535年-556年)
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帝元廓。
北周(557年-581年)
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斌贝,合一字,上下结构。
念:yun)、静帝宇文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