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建低成本、高质量幼儿教育的案例研究_0
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运作策略

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运作策略作者:赵锦霞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18年第06期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幼儿、环境是三个基本要素,“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发展”都必须以环境为中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我园是一所有着近30年历史的老园,在资源和自身条件方面比较匮乏。
因此,我们期望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户外环境,发挥好环境所担负的锻炼幼儿身体、认识自然、群体互动、休闲娱乐以及交通、疏散等功能。
在低成本投放的基础上,我们力求通过整体规划和精心安排,克服设施陈旧、经费紧张等困难,达到高质量的产出,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一、建设高质量的户外环境关于“质量”的定义,从教育的角度看,似乎大家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及评价标准。
我们认为,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是多样性的、多元化的;高质量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应该是能够激起幼儿学习兴趣,与幼儿产生互动效果,从而提升幼儿学习能力的场所。
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尝试:(一)剖析《指南》目标,细化活动方案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我园在认真解析《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健康领域目标的基础上,制订了健康领域培养方案,明确户外活动的价值和意义,确定不同年龄段的活动方案。
同时,每到学期初或学期末,我们都会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制订园所体能检测方案,为幼儿园健康领域培养方案提供调整依据。
(二)明确户外价值,提高活动质量1.锻炼身体良好的户外活动场地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园户外有着宽敞的大操场,操场上摆放着各种游戏娱乐设施,另外还种植了八棵大榕树及品种多样的果树,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满足了幼儿走、跑、跳、攀、爬、嬉戏等各种游戏需要。
在丰富的户外环境中,幼儿不断适应着气候的变化,提升自身环境适应能力及体格发展。
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学活动

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学活动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学活动如何创设低成本的资设计出高质量的活动?如何选择富有农村特色的教材内容?又如何让孩子们沉浸在自然清新又让人回味无穷的活动中?我和老师们一直在思索,又一直细心地寻找着身边的一切可利用资。
偶然的一次,我带着孩子到田野玩耍,把稻草带回。
稻草是农村随手可取,实用、环保的材料,农家中常有稻草制品。
我和孩子把稻草拿玩、拿制作、拿装饰。
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非常喜欢。
我灵机一动,何不从稻草入手,设计组织一个活动呢?于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综合利用多种教育资,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在这一理念的启示下,充分利用区自然资---稻草,激发幼儿“发现、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自制玩具、手工艺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动手动脑变废为宝,体验分享创造的快乐的低成本的农村幼儿教学活动由此开始。
如何使整个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又富有挑战性,激发幼儿极大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呢?我和琳琳老师先进行探索,利用空余时间,拿着稻草,运用捆、编、团、织、穿等技能,进行制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稻草人、草帘、流星球、飞盘、草裙等稻草制品在我们手中诞生,我们也掌握了编制的技能与方法。
于是,我们将这些制品进行展示,孩子们看到这些稻草制品,一张张惊讶的面孔呈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竟然是爱不释手。
借助孩子们的这兴趣,我们不失时机地组织了大班做做玩玩——《稻草变变变》。
一、展示制品,引发兴趣。
我与陈老师一个下午放学的时间,收集了自己制作的及其其它有趣的稻草制品装饰了整个班级。
孩子们第二天走进班级,无不神情愉悦。
于是,上时,我们引导孩子们欣赏观察:“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幼儿说:“这是草裙,可以穿着表演。
““这是草绳,可以跳绳,也可以绑东西。
”、“这是稻草人,小动物要偷吃东西时,看到了就会害怕。
”、“这是刷子,可以刷碗,洗东西用。
”……“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东西,都是用什么做的?”“用稻草做的”“谁做的呢?”“是农民伯伯做的”“你觉得农民伯伯是怎样的人?”“农村伯伯很聪明!”“农民伯伯很能干!”在师幼、幼幼交流互动中,发展了孩子的语言、丰富彼此的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低成本、高质量材料在幼儿活动中投放运用的实例研究

“低成本、高质量”材料在幼儿活动中投放运用的实例研究普陀区幼教工作室领衔人——邵乃济海贝尔幼儿园——王益女、陈茹彦上海市实验幼儿园——李黎、张莉丽一、研究的意义:●皮亚杰的相互作用理论显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多以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
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促使其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
同时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对周围物质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参与。
因此,材料也就可能成为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载体,刺激幼儿经验及个性发展的媒介,用材料作为中介和桥梁,引导幼儿探索、认识周围世界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指出:应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
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
这使我们认识到: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光是靠老师的“授教”而获得,也许更多的是他们在与周围世界、生活环境以及各种材料的不断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建构的。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材料是幼儿活动中的“无形教师”,它能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那么,作为能使儿童直接与之互动、并有益于他们从中获得有效发展的“材料”,它的来源、性状如何?孩子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境中与之互动并从中获得有益经验的?老师们在投放材料时应该有怎样的思考和行动?低成本、高质量材料在幼儿各类活动中有哪些有效的投放应用方法和策略?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展开深入的研究。
*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娟娟老师、普陀区教育学院幼教教研室主任陈爱华老师的倾力指导。
普陀区“邵乃济幼教工作室”学员齐进、杨月敏、曹莉婕、袁泠、王海红、孙岚、周莉等老师参加了研究。
对创建低成本、高质量幼儿教育的案例研究---漳州市教

“有趣的竹子”案例研究南靖县船场中心幼儿园林志娟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追求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已是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幼教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在全国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经验交流会议上,李季媚教授提出了要办“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我国儿童教育前辈陈鹤琴先生也一再强调活的教育,活的题材,主张到田间去,到自然界去,大自然就是活的教材。
我们船场中心幼儿园正是地处农村,山上有着得天独厚的竹资源,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扁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
我们充分利用本地竹资源,创设具有丰富玩具、材料的教育环境,办好低成本高效益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二、案例主题:有趣的竹子三、案例描述:一天,有个孩子带来了一根用竹子自制的长笛,没想到孩子们在自由活动的时候都抢着玩。
他们还对我提出了问题:“老师,这笛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呀?老师,它的声音真好听,我们来做竹乐器好不好?……”我发现他们对竹子、竹制品产生了兴趣。
《纲要》指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教育活动。
”“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因此,我园开展了主题活动:有趣的竹子。
活动一:《社会实践:参观竹林》1、活动开展过程:教师带幼儿参观了附近山上的竹林,一片青翠的竹林呈现在幼儿的眼前。
幼儿尽情的在竹林中玩耍。
一下子涌入了竹林,有的在捡竹叶,有的在爬竹竿,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看竹笋。
孩子们兴奋的玩耍着,时不时的有很多孩子跑来问了很多问题。
于是我就把这些问题记了下来,请来了农民伯伯为大家作答,孩子听的可仔细了。
在玩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发现认识竹的外形、构造(笋、竿、叶、竹节、竹膜等)听农民伯伯介绍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种类。
2.幼儿表现:孩子们边玩边提出了许多关于竹的问题:洋:为什么竹子是一节一节的啊?飞:这棵竹子好高啊,它有多大呀?丽: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竹子小时候叫竹笋,长大了又叫竹子呢?超:我也有一个问题,种了这么多竹子有什么用啊?陵:我知道竹笋可以吃的,我最喜欢吃竹笋烧肉了。
低成本育儿方案 ,婴儿期.doc

低成本育儿方案,婴儿期,当了妈妈以后,你发现家里多了两个带翅膀的东西,一个是孩子,一个是银子。
孩子越来越像天使,银子越来越像刘翔。
于是,你需要尝试在这个高成本育儿的时代寻找一个低成本方案。
女儿一出生,一个有趣的现象就出现了:我兜里的每一分钱都像长了翅膀,一张接一张,纷纷飞走了??有的飞进了儿童医院,有的直接投奔药店,有的去了玩具作坊,还有的划归保姆名下……虽然早就知道养孩子要花钱,但是当我粗略计算了一下这一年来的开销:23800元,其中还不含孩子出生后的一次性投入,比如推车、婴儿床、汽车座椅等固定资产,我自己都惊呆了。
按照我怀孕期间对亲朋好友的非正式调查显示,一般来说,孩子第一年的养育费用应该在7000元到15000元之间。
那么,我的赤字究竟出在哪里呢?条分缕析外加痛定思痛,我草拟了一份低成本育儿方案。
不过,降低成本不代表降低质量,这是我的基本原则。
儿童动画医院的费用儿童动画必需物品自带。
类似于婴儿浴液、湿纸巾等必需品,最好在入院前就买齐,因为一般来说医院的价格会比专门的婴童用品店贵一些。
儿童动画识别附加服务。
医院提供的服务可不都是常规的,额外的服务需要额外的费用。
但是医护人员未必有时间跟你解释,所以你需要主动询问那是不是可选可不选的附加服务。
在我的印象里,对侧切或剖宫产伤口的红外治疗、病床上的一次性衬垫等全是单独付费的,你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选择。
非要选择大医院吗?你能够选择的产检及分娩医院有很多种类和级别,综合的、专科的、外资的等等,当然费用相差也很大。
很多妈妈都喜欢往大医院挤,但实际上,一些中小医院的服务环境和水平也还是不错的。
因此,事前最好向已经生过孩子的妈妈们咨询一下她们所选医院的收费标准、设备状况、医师水平等等,必要时可以提前去考察一下。
儿童识字一定要单间吗?我的实际经验是,两人间非但没有使你感到个人空间受侵犯,反而增加了和另一个新妈妈进行的交流机会。
而从费用上讲,单间从500元到1000元每天不等,两人间也就是它15的费用。
低成本高质量教育环境的创设和研究

低成本高质量教育环境的创设和研究上海市虹口区实验幼儿园《纲要》充分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环境是儿童发展的支持和保障,环境的创设需要大量的物质和人力资源。
我们该如何挖掘和利用有限的物质资源,如何优化和提升可贵的人力资源,使环境的价值真正体现在儿童的发展中,这是我们在《纲要》实施过程中十分关注的问题。
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创设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研究之一:“公共区域”儿童活动需要空间的保障,而幼儿园的空间又是有限的资源,我们在幼儿园原有空间条件下开了“公共区域”,不仅提升了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推进了儿童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我园的“公共区域”经历了同龄班——混龄班——全园互动的三个阶段,实现了从单一到融合的环境共享、从班级到全园的互动整合。
研究之二:“材料的多元性”儿童的活动需要大量材料的支持,我们不仅收集了大量的废旧材料,同时赋予材料的多元价值。
低结构:收集生活中原本丢弃的盒子、罐子、广告纸、纽扣、笔、录音机等,充分发挥材料的原创功能,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面对废旧的低结构材料,孩子们萌发了千变万化的奇思妙想,材料成了孩子游戏中的替代品和操作工具,被制作为家电、家具、汽车等作品。
情感性:在制作材料的过程中,尽可能融入儿童熟悉和经历过的情感要素,以激发孩子的游戏愿望和学习情感。
将儿童有愉悦情绪体验的人、事、物、境直接迁移到材料中;将儿童生活中有意义的素材整理放大融合在材料中;将材料情景化,使原本无生命的材料增添情感色彩。
调整艺术:材料是凝聚教师大量劳动的一种有限资源,当材料达到原有的使用价值后,通过技术性的调整手段“添加材料”、“删减材料”、“组合材料”来拓展材料新的价值延长其生命力。
研究之三:“规则提示”在为儿童提供了空间和材料支持的基础上,我们还关注到环境的隐性要素,它的开发和利用会提升原有环境的教育效益,使儿童的活动更有理、有节、有效、有意义。
“规则提示”产生于儿童的游戏中,保障了幼儿活动的基本权利和游戏进程,激发了儿童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低成本、高质量材料与幼儿经验获得的实践研究

2、行动研究:
拍摄我园现有的材料,进行归类、编码、撰写设计思路和使用说明。
案例收集——主要摄录幼儿与材料互动的现场情况。
对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和研究。(重点在材料与幼儿经验建构的关系上)。
实录研究过程。(重点拍摄教师对材料进行研究、调整、改进、重构
但在今后研究中需注意把握、分析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和趋势,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从而更好地提高研究成效和质量;另外,研究主要是解决材料与幼儿经验获得的关系,但目前对这个内容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对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和认识研究的层面,这样很难真正揭示这两者间的关系,因此,希望寻找并利用真正有效的研究方法。
我园曾参加过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重点课题《0—6岁幼教玩具(装备)标准开发与使用的研究》之行动研究《幼儿园棋类玩具的指导方法及合理配置的实践研究》,在研究教玩具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纲要”提出办“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以“材料”为抓手展开实践探索,让我们找到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我们期望通过以“低成本”材料创造“高质量”教育为主旨的该项课题研究能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帮助。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理论显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多以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必须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而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对周围物质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得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因此,适宜的材料能促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经验,获得认知,可见,材料是幼儿探索、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和桥梁。
钱的;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便于取得的;废旧物再利用的,或由教师、家长自行设计、改装、开发的材料。
探究低成本有质量背景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

探究低成本有质量背景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发布时间:2023-07-18T08:49:33.9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4月总第442期作者:刘苗苗[导读] 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之中,我们要做到低成本有质量,如何理解这个概念,首先要考虑到我国的乡村幼儿园的整体条件是很难与城市相比较的,所以在建设幼儿园的过程之中,对于环境的整体建设费用要尽量的控制,同时,在建立幼儿园的过程当中,要控制好时间,可以利用乡村一些废旧的材料和当地的资源,充分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增强时间效率。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小西幼儿园266113摘要: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必须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才能够推动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为了更好地做好环境的创设,推动幼儿能够获得更加综合的发展,要探究在低成本有质量的背景之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推动幼儿在语言、情感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为此我们采取了针对性的教学研究,通过分析给出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更好地推动幼儿的成长。
关键词:游戏环境创设低成本在幼儿园的教育发展当中,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所发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幼儿的教师应该积极地思考怎样最大化地发挥乡村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生态能够建立起来,推动幼儿的综合发展,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低成本有质量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涵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之中,我们要做到低成本有质量,如何理解这个概念,首先要考虑到我国的乡村幼儿园的整体条件是很难与城市相比较的,所以在建设幼儿园的过程之中,对于环境的整体建设费用要尽量的控制,同时,在建立幼儿园的过程当中,要控制好时间,可以利用乡村一些废旧的材料和当地的资源,充分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增强时间效率。
当幼儿园拥有了基本的设施之后,在运营方面要控制费用。
在一个幼儿园中,当季节主题在不断的变化,幼儿园需要对环境进行相应的改造,这个过程也要控制相应的资源,有品质指的是幼儿园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做到环保的标准和规范,对于幼儿的日常学习游戏等各个环节安排,要通过幼儿专家来建设针对性强的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对创建低成本、高质量幼儿教育的案例研究有趣的竹子案例研究南靖县船场中心幼儿园林志娟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追求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已是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幼教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在全国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经验交流会议上,李季媚教授提出了要办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我国儿童教育前辈陈鹤琴先生也一再强调活的教育,活的题材,主张到田间去,到自然界去,大自然就是活的教材。
我们船场中心幼儿园正是地处农村,山上有着得天独厚的竹资源,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扁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
我们充分利用本地竹资源,创设具有丰富玩具、材料的教育环境,办好低成本高效益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二、案例主题:有趣的竹子三、案例描述:一天,有个孩子带来了一根用竹子自制的长笛,没想到孩子们在自由活动的时候都抢着玩。
他们还对我提出了问题:老师,这笛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呀?老师,它的声音真好听,我1 / 10们来做竹乐器好不好?我发现他们对竹子、竹制品产生了兴趣。
《纲要》指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教育活动。
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因此,我园开展了主题活动:有趣的竹子。
活动一:《社会实践:参观竹林》 1、活动开展过程:教师带幼儿参观了附近山上的竹林,一片青翠的竹林呈现在幼儿的眼前。
幼儿尽情的在竹林中玩耍。
一下子涌入了竹林,有的在捡竹叶,有的在爬竹竿,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看竹笋。
孩子们兴奋的玩耍着,时不时的有很多孩子跑来问了很多问题。
于是我就把这些问题记了下来,请来了农民伯伯为大家作答,孩子听的可仔细了。
在玩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发现认识竹的外形、构造(笋、竿、叶、竹节、竹膜等)听农民伯伯介绍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种类。
2.幼儿表现:孩子们边玩边提出了许多关于竹的问题:洋:---------------------------------------------------------------最新资料推荐------------------------------------------------------ 为什么竹子是一节一节的啊?飞:这棵竹子好高啊,它有多大呀?丽: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竹子小时候叫竹笋,长大了又叫竹子呢?超:我也有一个问题,种了这么多竹子有什么用啊?陵:我知道竹笋可以吃的,我最喜欢吃竹笋烧肉了。
3.活动反思:听了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关于竹的问题,发现孩子们对于我们大人平时很常见的竹子观察得很细致,充满了好奇。
在农民伯伯给小朋友做介绍的时候,孩子们对于竹子更是有很强的探讨兴趣。
活动二:《班会讲述:竹子发布会》请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由幼儿代表自己的家庭介绍自己从父母那儿了解到的竹竿的用途。
幼儿表现:玉:我知道竹竿可以做鱼竿,我爸爸告诉我,他小的时候就自己做鱼竿的,在竹子细的一头丝线系好,另一头系上鱼饵。
鱼竿做好后就可以钓鱼了,,把鱼竿放在水里,鱼吃东西的时候鱼竿上的线就会动,然后一拉就钓到鱼了。
3 / 10峻:我家的梯子就是竹子做的。
我还知道竹子可以做家具,我阿姨家的地板就是用竹子做的(妈妈补充:竹地板是一种新的装修材料,它是经过高温加工处理的,防蛀防潮,有经济美观)蝶:上回竹器店的那个叔叔告诉我们竹竿可以晾衣服、造房子、架桥呢!平:我还知道竹子可以做乐器,我家爷爷会吹笛,那个笛就是用竹子做的。
越:我看到过用竹子做的竹筏船,有一会我们到浙江玩的时候就是坐竹筏在水里漂流的。
就是有很粗的铁丝把竹竿一根一根绑起来,放在水里也有水冒上来,我当时很害怕,后来爸爸告诉我没关系的,不会沉的。
后来我就走了上去,真的不会沉,太好玩了。
杰:我们吃的筷子就是用竹子做的,还有牙签,我家里的笔筒也是竹筒做的。
军:我看到用竹竿撑着保护树木,还有用竹竿做篱笆的。
活动三: 《亲子游戏:---------------------------------------------------------------最新资料推荐------------------------------------------------------ 跳竹竿舞》请家长给幼儿讲一讲少数民族中利用竹竿进行的娱乐活动,如踩竹高跷、爬竹梯、跳竹竿舞等。
邀请家长和我们的小朋友一起跟老师学一学跳竹竿舞的步伐。
由我们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分组听音乐跳竹竿舞。
活动四:《音乐综合活动:牧童短笛》想一想竹笛是如何发出声音的?用不同材料制作笛膜,试一试竹笛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想一想为什么?幼儿表现:杨:笛子上那么多洞洞有什么用啊?平:我看见爷爷用手按在洞洞上就会有声音了。
菁:我按了呀,可还是没有声音呀?平:要用嘴对着这个大的洞洞用力吹。
(只有吹气声)平:哦,我知道了我看见爷爷把这个洞洞贴了一张纸的。
幼儿试用不同厚薄的纸贴在洞洞上,有了发现:平:我知道了要用薄的纸才行的。
最后大家知道了用竹子的膜是因为竹膜很薄的原因。
5 / 10接下去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笛声给人们带来的优美旋律。
教师回应:一开始我只是想让幼儿认识笛子,感受优美的笛声的,后来发现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笛子如何发出声音很感兴趣,于是我就让他们对不同材质的笛膜进行比较,由欣赏活动扩充到科学实验。
我觉得在任何活动的安排中要根据具体的操作情况,教师作随机应变的调整,发挥幼儿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才是最重要的。
活动五:《科学活动:竹的变形竹篾编织》 1.活动开展过程:在古代人们就发挥聪明才智把竹子做成竹篾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竹子的神奇用途,请幼儿参观区角展示台中陈列的各种竹编制品(竹帽、竹箩筐、竹席子、扇子、竹床等),教师介绍竹篾的加工工艺。
看 VCD 片《竹编工艺》,学习编织方法,动手尝试用纸条编织。
2.活动反思:当孩子们看完 VCD 片后都开动脑筋,想到自己家中也有用竹篾编制的物品,结果大家讲出了很多的物品,远远超过我们收集的一些编制品。
而且在孩子们自己亲自动手尝试用竹条编制的过程中,他们发---------------------------------------------------------------最新资料推荐------------------------------------------------------ 现看看简单的竹篾条,可到了自己的手中就是不听话,很多小朋友没有完成任务,最后放弃了,。
虽然他们觉得很困难,但他们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些工人的灵巧双手和智慧了,这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毅力的培养。
四、案例的分析与启示:从以上活动案例的分析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启示:1、改变农村幼儿园经费不足、教玩具缺乏的情况并不需要花大钱,甚至是不需要钱的。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
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
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就地取材,就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取之不尽的活动材料,就能为幼儿创设主动学习的物质环境,创建出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案例中幼儿园对竹资源的挖掘利用,使农村孩子获得了个性化发展,使教师的资源观教育观得到了提升,给农村幼教改革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2、在生成活动中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索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幼儿的一日生活隐藏丰富的教育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敏锐的7 / 10观察力把有价值的内容挖掘出来,整合到自己的教育内容中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目标使其富有弹性。
如我们就紧抓住有个小朋友带来一根用竹子自制的长笛这一教学契机,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每个孩子能够在自已感兴趣的活动中积极探索、主动建构,使教学材料变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3、在家园配合中开发教育资源。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家长的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把家长请进班级,让家长作为一分子参与到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中,对幼儿课程目标的落实有着不可估量的收益。
案例中让家长给幼儿介绍竹竿的用途,请家长给幼儿讲一讲少数民族中利用竹竿进行的娱乐活动,家长都给予了热心的支持。
活动下来,发现那些积极支持我们的家庭,他们的孩子的参与性更强,他们探索的热情也更高。
与另外一些幼儿相比,他们的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往往较好。
4、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良好的环境是幼儿的良师益友。
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
由于农村幼儿园的条件有限,我们更应挖掘大自然所赋予的优势,利用各种乡土材料,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从而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引导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教育活动中来。
5、在主题活动研究中让孩子自己探索、创造,不仅教师的教育技能面临新的挑战,而且教师的角色定位也面临新的思考,让孩子学会学习,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再也不是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灌输给幼儿了,而是创设平等、民主、分享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学会探索、创造,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培养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课题的研究,使我们体会到师幼关系是一种对话、合作、分享的关系。
6、、发挥农村的自然环境,积极创建低成本、高质量幼儿教育的研究是一向很有现实意义的工程,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但必须充分但必须充分发挥农村每位幼儿园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使农村幼儿园教师认识到自然环境的优势及重要性,才有可能激发她们的积极性。
五、有待继续讨论的问题:9 / 101、《纲要》充分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环境是儿童发展的支持和保障,环境的创设需要大量的物质和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