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考试习题

环境化学考试习题
环境化学考试习题

环境化学考试习题

二、填空:

1、一般情况下Se对Hg2+能产生?????抑制作用。

2、环境化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孕育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

3、金属锌(Zn)能够抑制镉(Cd)的毒性

4、世界环境日为6月5日??。

5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6、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物理效、环境化学效应? 和??环境生物效应? 。

7世界水日为每年的3月22日。

8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主要有? ??物理??、化学? 和? ?生物??三种方式。9世界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为持久性有机污染? 、“三致”化学污染物?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三类。

三、问答:

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主要有:元素、无机物、有机化合物和烃类、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有机卤化物、有机硫化物、有机

磷化物等。

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急需解决哪些重大问题?

1.地表水污染机理与水环境修复?2.地下水污染与修复?3.安全饮用水技术保障体系?4.污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成套技术?5.大气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6.城市空气质量控制机理与技术?7.城市物理污染机理及其控制?8.土壤污染机理与修复?9.固体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10.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11.环境监测新技术?12.持久性有毒物质与生态安全?13.区域环境调控与环境建设?14.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安全

当前三大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酸沉降、臭氧层损耗都发生在大气圈内

3、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P15)

4.简述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

(1)比利时马斯(Meuse)河谷烟雾事件。

(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3)多诺拉烟雾事件

(4)伦敦烟雾事件:

(5)四日市哮喘事件

(6)痛痛病事件:

(7)水俣病事件:。

(8)米糠油事件:二、填空:

1、HO·自由基的时空分布规律是:低空多于高空,低纬多于高纬,南半球多于北半球,夏天多于冬天,白天多于夜间。(高温有利于自由基的形成)

2、碳氢化合物大部分以气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H3C·(烷基自由基)主要来自乙醛和丙酮的光解。

5、大气遭污染的程度,主要决定于污染源排放的特征、排放量和污染源的远近,还决定于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能力。

6、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HO·和HO2·。

7、大气中的卤代烃包括卤代脂肪烃

和卤代芳香烃。有机的卤代烃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需特别引起关注。

8、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NO 、NO3 和N2O5 。

9、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逃逸层。

10、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悬浮颗粒物、CO 、SO2 、O3 、铅等。

11、完成下列大气中H2S的去除反应式:

H2S + O3 →H2O + SO2

HO·+ H2S S →→H2O + ·SHSH

12、自由基链锁反应一般分四个阶段,即自由基引发—自由基产生、传播—自由基传递、终止—自由基消失。

13、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CFxCl2 + hν→·CFxCl + Cl·

Cl·+ O3 →O2 + ClO·

ClO·+ O →O2 + ·Cl

14、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三大环境问题--- 臭氧层耗损、气候变化、酸沉降等都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15、大气中的CH4主要通过与HO·自由基反应而被去除。

16、大气中污染物氯氟烃的危害是:可以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氟氯烃化合物也是温室气体;和氟氯烃化合物的浓度增加具有破坏平流层臭氧层和影响对流层气候的双重效应。

17、高层大气中的高空中的光致电离及电磁辐射可以产生自由基。

18、根据光化学第一定律,首先,光子的能量至少要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时,才能引起光离解;其次,分子对某种特定波长的光要有特质吸收光谱,才能产生光化学反应。

19、大气中耗损O3的三种途径:一是由OH·构成的催化循环反应;二是由NO 构成的催化循环反应;三是由Cl·构成的催化循环。

20、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分散性气溶胶和凝聚性气溶胶。

21、大气污染物的人为来源主要有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

22、污染物在大气中可以发生三种类型的作用,即大气化学作用,气象作用及流体力学作用。

23、对流层中的臭氧主要是与HO·、NO 等反应而去除;平流层中臭氧的去除主要是与ClO·、NO 等的反应。

24、CH4 是大气中唯一能够由天然源排放而造成高浓度的气体。

25、大气中的污染物氯氟烃具有在对流层中不会发生光解反应、在对层中难以被OH·氧化、不易被降水清除的特点。

26、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大气稳定度和

风的影响。

27、大气污染研究中通常把碳氢化合物分为甲烷和非甲烷烃两类。

28、H3CO·(烷氧基自由基)主要来自甲级亚硝酸酯和甲基硝酸酯光解。

29、H3COO·(过氧烷基自由基)来自烷基与O2的作用。

30、SO2 在大气中,尤其在污染大气中易通过光化学氧化、均相氧化、多相催化氧化,最终转变成硫酸或硫酸根,并通过干沉降或湿沉降(酸雨)的形式降落到地面。

31、大气中CH4主要来自土壤微生物活动、植被化学反应、细菌活动、__ 对流层平流层化学反应__的排放。

32、在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NO2 既是链反应的引发物质,又是链反应的终止物质。

33、SO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pH值、金属离子和臭氧浓度有关。

34、大气污染物的云内清除(雨除)过程包括气溶胶气体的雨除和微量气体的雨除。

35、大气中硫酸盐和硝酸盐等气溶胶可作为活性凝结核参与成云过程。36、硫酸型烟雾烟雾发生时往往白天、夜间均会连续出现。

37、空气中氧化剂特别是O3 也包括PAN 及其他化合物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指标。

38、气溶胶粒子污染来源的常用推断方法有相对浓度法、富集因子(EF)法、相关分析法、化学质量平衡法(CMB)和因子分析法(有可分为主因子分析(PFA)和目标转移因子分析法(TTFA))。

39、酸沉降有湿沉降和干沉降两种过程,前者是通过

降水将大气中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而后者是酸性物质在气流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面的。

40、微量气体的雨除取决于气体分子的传质过程和在溶液中的反应性,同时还与云的类型和云滴有关。

41、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有:大气中的氨、颗粒物的酸度及其缓冲能力。

42、大气颗粒物的粒度有三个模:即艾根核膜、积聚模和粗离子模。

43、降水中的主要阴离子有SO42- 、NO3-、Cl-、HCO3-。

44、化学烟雾型污染有两种类型,即洛杉矶烟雾和伦敦型烟雾。

45、城市大气中颗粒物的分布多数属双模型,即积聚模和粗离子膜。

46、光化学烟雾烟雾一般发生在白天,夜间消失。

47、写出下列物质的光解反应方程式。

(1)NO2 + hν→NO + O

(2)HNO2 + hν→NO + HO·或HNO2 + hν→H·+ NO2

(3)HNO3 + hν→NO2 + HO·

(4)H2CO + hν→H·+ HCO·或H2CO + hν→H2

+ CO

(5)CH3X + hν→CH3 +

48、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 、N2O 、CH4 及CFCs 。

49、中国酸雨的主要致酸物质是硫酸盐。

50、SO2 和NOx 的气相转化主要通过与HO·自由基反应来完成。

51、大气中SO2的氧化有多种途径,其主要途径是均相氧化和液相氧化。

52、大气降水的酸度与其中的酸、碱物质的性质及相对比例有关。

53、酸雨的关键性离子组分中,SO42- 可作为酸的指标,NH4+ 、Ca+ 可作为碱的指标。

54、云内清除和云下清除过程受大气污染程度和环境参数的影响。

55、云下清除过程包括微量气体及气溶胶的云下清除。

三、简答:

1、试述光化学烟雾的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

答:1、化学特征:(1)烟雾蓝色;(2)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3)强烈刺激人的眼睛、呼吸道等,并引起头痛、呼吸道疾病恶化,严重的造成死亡;(4)会伤害植物叶子;(5)使大气能见度降低;(6)刺激物浓度峰值出现在中午和午后;(7)污染区域出现在污染源下风向几十到几百公里的范围内。

2、形成条件:(1)大气中有强烈的太阳光;(2)大气中有碳氢化合物(烃类特别是烯烃的存在);(3)大气中有氮氧化合物;(4)大气相对湿度较低;(5)气温为24—32℃的夏季晴天。

2、大气中的污染物氯氟烃有哪些特点及危害?

答:1、特点:(1)、在对流层中不会发生光解反应;(2)、在对层中难以被OH?氧化;(3)、不易被降水清除。

2、(1)、可以使臭氧层遭到破坏;(2)、氟氯烃化合物也是温室气体;(3)、氟氯烃化合物的浓度增加具有破坏平流层臭氧层和影响对流层气候的双重效应;

3、简述HO2·的来源

(1)主要来自大气中甲醛(HCHO)的光解

HCHO + hν→H? + HC?O (光370nm)(光分解)

H? + O2→HO2? HC?O + O2→CO + HO2?

(2)亚硝酸甲脂(CH3ONO)光解所产生的自由基HCO和H3CO(烷氧基自由基)与空气中的氧作用的结果

(3)HO与H2O2或CO作用的结果。

HO? + CO →CO2 + H? H? + O2 →HO2?

(4)烃类光解或者烃类被O3氧化,都可能产生H2O?

RH + hν→R? + H?

H? + O2→HO2?

RH + O3 + hν→RO? + HO2?

4、请以CH3CH=CHCH3为例,参考下面的光化学烟雾形成示意图,写出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有关反应式。

5、酸雨形成须具备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1)条件:①污染源条件,即有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有利的转化条件;

②大气中的气态碱性物质浓度较低,对酸性降水的缓冲能力很弱;③大气中的酸性颗粒物较多及其缓冲能力较弱;④有利的地形

和气象条件。

(2)影响因素:酸性物质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大气中的氨;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天气形势的影响。

6、简述大气中耗损O3的三种途径。

答:大气中耗损O3的三种途径:

1、一是由OH?构成的催化循环反应:

O + HO2·→·OH + 02

·OH + O3 →HO2·+ 02

2、二是由NO构成的催化循环反应:

NO + O3 →NO2 + 02

NO2 + O →NO + 02

3、三是由Cl?构成的催化循环:

Cl·+ O3 →ClO·+ 02

ClO + O →Cl·+ 02

7、简述酸雨的形成过程。

答:1、由源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经气相反应生成硫酸、硝酸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2、云形成时,含硫酸根和硝酸根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

3、云滴吸收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硫酸根、硝酸根;

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清除了含有硫酸根、硝酸根的气溶胶;

5、雨滴降落时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再在水相中转化成硫酸根、硝酸根、

8、大气中CO和CO2的主要天然来源有哪些?

答:1、CO的主要天然来源:甲烷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

2、CO2的主要天然来源:海洋脱气、甲烷转化、动植物呼吸,以及腐败作物和燃烧作用。

9、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P46)

答:

10、试比较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区别。答:

项目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

主要污染物

污染来源

季节

气温

湿度

日光

臭氧浓度

出现时间

毒性

烟雾性质颗粒物、二氧化硫、硫酸雾等

低(4℃以下)

白天夜间连续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严重时导致死亡

还原型碳氢化物、氮氧化物、臭氧、PAN、醛类

汽油、煤气、石油

夏、秋

高(24℃)

白天

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臭氧等有强氧化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氧化型

11、简述温室效应的危害。

答:1、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两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一些城市可能被淹没;

2、全球气温上升中,由于两极温度升高快,而赤道升温慢,因此会导致全球的大气环流发生改变,例如西风漂流等减弱,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都会减弱等,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反应;

3、另外由于温室气体上升,还会伴随大量其它环境问题,如物种对气候不适应导致的物种灭绝,生物对气候的不适应可能导致的疾病流行等等。

12、简要叙述用富集因子法判断气溶胶粒子污染来源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P138)

13、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运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污染物在大气中可

以发生三种类型的作用,即大气化学作用,气象作用及流体力学作用。

2、大气遭污染的程度,主要决定于污染源排放的特征、排放量和污染源的远近,还决定于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能力。

14、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

答:1、原因:

2、机理:当水蒸气、氮氧化物,氟氯烃等污染物进入平流层,能够加速臭氧层损耗过程,破坏臭氧层稳定状态。这些污染物在加速过程中其催化作用。假定可催化臭氧分解的物质为Y,可使臭氧转变成氧气,而Y本身不变:Y + O3 →YO + O2

YO + O →Y+ O2

总反应:O3 + O →2O2

15、试比较各气溶胶形态的主要形成特征。

答:形态:轻雾主要形成特征:雾化,冷凝过程

浓雾雾化、蒸发、凝结和凝聚过程

粉尘机械粉碎、扬尘、煤燃烧

烟尘蒸发、凝聚、升华等过程

烟升华、冷凝、燃烧过程

烟雾冷凝过程,化学反应

烟怠燃烧过程、升华过程、冷凝过程

霭凝聚过程、化学反应

16、试述大气中CO2等气体浓度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对红外线进行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1、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水中藻类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和大气复氧作用。

(2-9题的公式参照课本第三章)

2、天然水中的酚酞碱度=[CO32-]] + [OH-] -[H2CO3*] -[H+]

3、天然水中的总碱度= [HCO3-] + 2[CO32-] + [OH-] -[H+] 。

4、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常用__ KOW _表示。

5、天然水中的苛性碱度=2 ×-。

6、天然水中的总酸度=[H+] +[HCO3-] + 2[CO32-] -[OH-] 。

7、天然水中的无机酸度=[H+] -[HCO3-] -2 [CO32-] -[OH-] 。

8、天然水中的CO2酸度=[H+] +[H2CO3*] -[CO32-] -[OH-] 。

9、天然水中的总酸度=2×-

10、诱发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主要因素有盐浓度升高、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pH值降低、水中配合剂的含量增加,一些生物化学迁移过程也能引

起金属的重新释放。

11、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常见指标有:硬度、酸、碱金属、阳离子、

阴离子、碱度和酸根。

12.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光解过程有三类:直接光解、敏化光解、氧化反应。

13、进入水环境的无机污染物,主要通过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形成、吸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参与和干扰各种环境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

14、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主要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

专属吸附三种类型。

15、影响水体颗粒物吸附作用的因素有:溶液pH值、颗粒物的粒度和浓度、水体的温度变化和离子共存时的竞争作用。

16、天然水中的苛性碱度= [OH-] - [HCO3-] - 2 [H2CO3*] - [H+] 。

17、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18、影响有机物生物降解的因素有:有机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微生物种类、温度、pH 、反应体系的溶解氧浓度、

等。

19、水体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三类:H型、L型、F型。

20、水体中重金属的沉淀类型有自由沉淀、压缩沉淀、絮凝沉淀和

成层沉淀四种。

21、有机物生物降解的模式有:生长代谢、共代谢。

三、简答:

1、需氧有机物对水体有何影响?

答:1、对水生生物无直接毒害,但是降解耗氧,引起水体缺氧,水质恶化;2、使得氧化还原条件改变,增加一些重金属溶解和毒性增强;3、使得pH降低,酸性增强,金属溶解; 金属Hg容易甲基化;4、静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2、请比较水中各污染类型主要化学污染物的污染特征。

答:1、酸碱污染物,pH异常;2、重金属污染,毒性;非金属污染,毒性;需氧有机污染物,好氧缺氧;农药污染,严重时生物灭绝;易分解有机物污染,好氧、异味、毒性;油类污染,漂浮、孵化、颜色。

3、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过什么方法来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

答:人们常常控制水中的pH值,其使中的重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以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

4、水中病原体污染有哪些特点?

答: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灭绝;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5、试述有

机化合物在土壤(沉积物)中吸着的二种主要机理。答:(1)、分配作用: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对有机物的溶解作用,而且在溶质的整个浓度范围内,吸附等温线都是都是线性的,与表面吸附位

无关,只与有机物的浓度有关;(2)、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对有机物质的表面吸附作用或干土壤矿物质对有机物质的表面吸附作用。前者主要靠范德华力,后者是各种化学键力如氢键、离子偶极键、配位键及pai键的作用结果。

6、简述水环境中颗粒物专属吸附的特点。

答:1、专属吸附作用不但可使表面电荷改变符号,而且可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上。2、被专属吸附的金属离子不能被通常提取交换性阳离子的提取剂提取,只能被亲和力更强的金属离子取代,或在强酸性条件下解吸。3、在中性表面甚至在与吸附离子带相同电荷符号的表面也能进行吸附作用。

7、简述诱发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主要因素。

答:浓度升高、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降低PH值、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一些生物化学迁移的过程也能引起金属的重新释放。

8、水体污染物可分几类?

答:可分为八类:好氧污染物;致病污染物;合成有机物;植物营养物;无机及矿物质;有土壤、岩石冲刷下来的沉积物;放射性物质;热污染。第四章

一、选择与填空

1、微生物转化农药的方式有:去毒作用、活化作用、结合、复合或加成作用以及改变毒性。

2、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挥发的因素主要有:农药的浓度、扩散速度、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的含水量、吸附性,以及环境的温度、气流速度

等。

3、农药在土壤中的质体流动主要与农药与土壤间的吸附、有机质的含量、粘土矿物、农药性质等有关。

4、重金属不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可在土壤中不断积累,也可以为所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体健康。

5、微生物在农药转化中的作用是矿化作用、共代谢作用、生物化学反应。

6、农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既决定于农药本身的特点,也与周围的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有关。

7、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规律是 D 。

A 茎叶>颖壳>根>籽实

B 籽实>根>颖壳>茎叶

C 根>颖壳>籽实>茎叶

D 根>茎叶>颖壳>籽实

8、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规律是 A 。

A 豆类>小麦>水稻>玉米

B 水稻>小麦>豆类>玉米

C 小麦>豆类>玉米>水稻

D 玉米>小麦>水稻>豆类

9、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由植物的生态

学特性、遗传学特性和重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所决定。

10、农药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包括迁移、吸附、植物吸收和降解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14*1.5’=21’) 1.对于生物来说,任何物质包括机体需要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只有 时才是有益的。过量和不足对生物都会引起危害,这就是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 2.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其归宿主要是。3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后,可引发进一步的暗反应。 4在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范围是< μm。 5在水环境中,溶质离子以的形式与胶体物质进行作用,从而被吸附的过程被称为专性吸附。 6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苯并a芘的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和。 7 水中含有机质的固体物质对溶解在水中的憎水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特征 是。8从根系和叶片吸收的F最终会积累在植物的部位。 9一般地,砷酸盐的沉积量与水中磷酸盐含量成比例关系。 10生物转化和是多氯联苯的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降解和转化都会越来越难。 11 氟对牙齿和骨骼的形成与结构均有很重要的功能,因在牙齿中会形成, 在牙齿表面形成坚硬的保护层,但摄入过量的氟化物会出现症状。 12 在常规的简单化学沉淀物中,以各类金属离子的形态沉淀的溶度积最低,常用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 13 硒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原因是 。 14 环境激素的阻碍对象主要是,它可能抑制该类物质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使酶的功能丧失,致使该类物质不能合成。

二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1.5’=15’) 1 以下关于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2.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2.5~10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10μm; B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0.05~2μm; C爱根核模的粒径为0.05~2μm, 积聚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D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0.05~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2 对流层大气中最重要的吸光物质是( ) A. NO2 ; B. O3; C. HCHO; D. HNO2 ; E. SO2; F. ROOR’. 3 SO 2被氧化成SO 3 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SO 2 的气相氧化; B.SO 2 的间接光氧化; C.微生物氧化; D.SO 2 的液相氧化; 4若水体中的酸碱度只是以碳酸和碳酸盐构成,则关于酸度可表示为下式( ) A酸度[ CO 32 -]+[HCO 3 -]+[ OH-]-[H+] B. 酸度=2[H 2 CO 3 ]+[HCO 3 -]+[H+]-[ OH-] C酸度=2[ CO 32 -]+[HCO 3 -]+[ OH-]-[H+] D. 酸度= [H 2 CO 3 ]+[HCO 3 -]+[H+]-[ OH-] 5 重金属污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 A. 会在生物体内蓄积富集; B.毒性大,污染严重; C. 不能被降解而消除; D.迁移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6 以下元素已经证实属于会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包括() A.Cd; B. Cr; C. Pb; D. Hg; E. Cu. 7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液相控制()。 A. K H > 1.013*102 Pa·m3/mol ; B. K H > 1.013 Pa·m3/mol ; C. K H <1.013*102 Pa·m3/mol; D. K H < 1.013 Pa·m3/mol。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酸 (H2SO4)、亚硫酸盐(MSO3)和硫酸盐(MSO4)等。大气中的SO2 (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2SO4 或SO42-,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2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2S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 + H2S - H2O +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2O)、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用通式NO x表示。NO和NO2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NO x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 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CO2和CH4);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2。 CO2的人为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脱气、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环境化学》(A ) 评阅人 复查人签名 合分人签名 一.填空(每空1分) 1.环境问题是在 工业化 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 排放 和过度开发 资源 ;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 承载力 ;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 垂直 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 水平 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 传输 。 5.当Γ<Γd 时,大气处于 稳定 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 光 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 多环芳烃 ; 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 自由基引发 、 自由基转化和增殖 、 自由基氧化 NO 、 链终止 ; 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 吸收紫外线 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 光化学烟雾 。 11.伦敦烟雾也称为 硫酸型烟雾 。 12.当降水的pH 值 5.0 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 ﹤10um 的颗粒物; 14.PAN 是指大气中的 过氧乙酰硝酸酯 污染物; 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 自养生物 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 命体; 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Cd ; 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 甲基汞 。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OH -COOH -CHO 等官能团; 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 为CO2、H2CO3、HCO3-; 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 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 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 光解、挥发、生物降解; 23.pE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 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 恢复区及清洁区 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 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 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29.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1.已知某土壤有机碳含量为5%,某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为K ow=4×105,则该有机物在土壤上的分配系数K 为 1.26×104 (不考虑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 p 2.气团的稳定性与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两个因素有关。 3.能引起温室气体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CH4、CO、CFCs。 4.腐殖质中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称为腐黑物,可溶于稀碱但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腐殖酸,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的部分称为富黑酸。 5.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两者占土壤总量的90%以上。 6.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作用(sorption)包括 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AII期末考试试题全解

复旦大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卷) (2005年6月)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Ⅱ) 课程代码: 322.112.2.01 开课院系:化学系 姓名:标准答案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03级化学系 一、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比耳定律只有当溶液浓度<0.01mol/L时才成立,其原因之一是由于高浓度时___a____。 (a)吸光邻近质点的电荷分布相互影响,改变了辐射的吸收能力的缘故 (b) 入射光的非单色性影响增大之故(c) 仪器的光度误差变得太人之故 (d) 溶液晌杂散光增大之故(e) 容易受外部实验条件的影响之故 2、使用火焰原子化器时,原子吸收谱线的洛仑兹变宽主要由__c______决定。 (a) 原子在激发态有较长的停留时间(b) 原子的热运动(c) 原子与其它种类粒子的碰撞 (d) 原子与同类粒子的碰撞(e) 外部电场对原子的作用 3、对于难挥发电中性物质进行分离定性时,首选的分析的方法为b。 (a) 气相色谱质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c)区带毛细管电泳质谱法 (d)超临界流体色谱法(e) 经典离子交换树脂法 4、测定农药六六六(C6Cl6)使用气相色谱法,选用的最佳检测器应是 c 。 (a)热导池(b)氢火焰离子化(c)电子捕获(d)火焰光度(e) 吸光光度 5、卢浦大桥使用钢材的要求苛刻,其关键是要防止现场焊接时因热胀冷缩引起的裂纹。为此,钢材 中的含硫量要控制在0.007%以下,冶炼钢时的现场检测,你估计选用的最佳方法是_____d______。 (a) 滴定分析法(b) ICP光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附答案但不完全)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在环境中的迁移。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 二、选择题 1、 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C A 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 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A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B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三、问答题 1、 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2、 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一、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 2 + h ν NO + O · (2)HNO 2 + h ν HO · + NO 或HNO 2 + h ν H · + NO 2 (3)HNO 3 + h ν HO · + NO 2 (4)H 2CO + h ν H · + HCO · 或 H 2CO + h ν H 2 + CO 2、大气中的NO 2可以转化为HNO 3、N 2O 5和N 2O 3 。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 3的的反应机理如下: O 3 + CH 2 == CH 2 H 2CO+H 2COO CH 2(O 3)CH 2 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 粒度 和_化学性质_有关,去除方式有 干沉降 和 湿 沉降 。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CFmCln + hv CFmCln-1 + Cl · Cl · + O 3 O 2 + ClO · ClO · +O O 2 + Cl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温室效应_、_臭氧层破坏_、_光化学烟雾_等是 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8、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辐射逆温_、_平流逆温_、_融雪逆 温和地形逆温_。 9、SO 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_催化剂_、_温度_和_浓度和PH 离子强度_有关。 10、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_HO ·_。 11、燃烧过程中NO 的生成量主要与_燃烧温度_和_空燃比_有关。 12、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_CO 2_、_CH 4_、_CO_、_氟氯烃_。 13、CFC-11的分子式为_CFCl 3_和_CF 2ClBr_。 14、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风_和_湍流_的影响。 15、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_一次气溶胶_和_二次气溶胶_。 16、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中间层_、热层和逃逸层。 17、伦敦烟雾事件是由_SO 2_和_颗粒物_引起的。 18、大气中CH 4主要来自_有机物的厌氧发酵_、_动物的呼吸作用_、_原油及天然气的泄漏_ 的排放。 19、富集因子法可以推断气溶胶污染源,如(EF )地壳>10,则表示待查元素i________。 20、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_SO 42-_、_NO 3-_、_Cl -_、_HCO 3-_。 二、选择题 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ABCD 的影响。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的。()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二、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是()。 A. mol·L-1 B. mol·kg-1 C. g·L-1 D. mg·g-1 2.已知反应H2(g)+S(s)=H2S(g)和S(s)+O2(g) =SO2(g)的平衡常数为Kψ1和Kψ2,则反应: H2(g)+SO2(g)=H2S(g)+O2(g)的平衡常数为()。 A. Kψ1+Kψ2 B. Kψ1/Kψ2 C. Kψ1×Kψ2 D. Kψ1-Kψ2 3.下列量子数取值错误的是()。 A. 3,2,2,+ψ B. 2,2,0,-ψ C. 3,2,1,+ψ D. 4,1,0,-ψ 4.主量子数n=3的电子层可容纳的轨道数和电子数为()。 A. 3和6 B. 3和9 C. 6和12 D. 9和18 5.下列卤化氢分子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HCl > HBr>HI> HF B. HI> HBr >HCl> HF C. HF > HI> HBr > HCl D. HF> HCl>HBr>HI 6.Fe3O4中铁的氧化数是()。 A. 2 B. -2 C. 8/3 D. 3 7.下列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型物质的沸点总是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B.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间 C. 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 D. 大多数含氢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 8.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HAc-NaAc B. NaCl-HCl C. NaOH-NaCl D. HCl-H2O 9.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B. 等于零 C. 略大于允许误差 D. 没有要求 10.下列各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正确的是()。 A. 0.0978(4位) B. pH=3.24 (3位) C. pKa=1.80 (2位) D. 0.420(2位) 11.随机误差可通过()方法减免。 A. 对照试验 B. 校正仪器

大气环境化学部分-本科-__习题

(大气环境化学部分) 一、填空题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3、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浓度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4、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臭氧空洞、温室效应、酸雨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5、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和生活污染。 6、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羟基。 7、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CH4、N2O、CFCs。 8、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逃逸层。 9、伦敦烟雾事件是由 SO2和颗粒物引起的。 10、大气中CH4主要来自湿地、牛群、稻草。 11、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SO42-、NO3-、Cl-、HCO3-。 12、对流层和平流层中较为重要的反应有氮氧化物氧化、碳氧化物氧化、硫氧化物氧化。 13、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 NO3、HNO3和N2O5。 14、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1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和化学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16、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和大气稳定度的影响。 17、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一次气溶胶和二次气溶胶。 18、环境化学研究化学物质在大气、水体及土壤中的来源、反应、迁移转化及归属。 二、选择题 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 _a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2、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 _a_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 a) O3 b) NO2 c) 碳氢化合物 d) SO2 3、大气中还原态气体(如H2S)主要被 _C_ 氧化。 a) O2 b) OH c) O3 d) 高价金属离子 4、根据Whittby的三模态模型,粒径小于 _a_ μm的粒子称为爱根核模。 a) 0.05 b) 0.1 c) 1 d) 2 5、SO2的液相氧化有多种途径,其中 _c_ 的效果最好。 a) O3氧化 b) 催化氧化 c) H2O2氧化 d) 非催化氧化 6、气溶胶中粒径_d_ μm的颗粒,称为飘尘。 a) >10 b) <5 c) >15 d) <10 7、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a、b、d的影响。 a) 风 b) 湍流 c) 天气形式 d) 地理地势 8、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 a、c、d 的光离解。 a) O3 b) H2CO c) H2O2 d) HNO2 9、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 _b_ 。 a) RO b) R自由基 c) H2O d) HO2

水分析化学的期末考试试题四套期末考试题

哈工大2004春季学期水分析化学试题(A) 一、回答下列基本概念(2×5=10) 1.物质的量浓度; 2.拉平效应; 3. EDTA的酸效应; 4. 参比电极; 5. 色谱峰高 二、讨论下面命题( 4× 5=20 分) 1.以钙指示剂 NN 为例,说明金属指示剂的必备条件。 2.对比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测定过程中掩蔽和催化作用的异同。 3.什么是吸收光谱(曲线)?什么是标准曲线?它们有何实际意义? 4.简述气相色谱法的定量方法。 三、填空( 1×15=15 分) (1. 原子吸收光谱仪由( )组成。 )、()、()和 (2. 影响络合滴定的主要因素有( )。 )和 3. ECD和 FPD的中文称谓分别为()和()。 4.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加选用不同材料的容器。现 有下面两种材料的容器,各适用于哪个光区: A.石英比色皿用于();B.玻璃比色皿用于()。 5.水中的余氯采用()法测定,水中余氯在酸性溶液中与() 作用,释放出等化学计量的(),以()为指示剂,用( 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由消耗的标准溶液的用量求出水中的余氯。 )标 四、实验设计题( 5×3=15 分) 1.氯离子测定中空白实验和加入碳酸钙的作用。 2.设计一个测定铝盐混凝剂中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方案。 3.pH 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五、计算题( 10×4=40 分) 1.取水样 100.0mL,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0.100mol/L HCl溶液滴定至指示剂刚好褪色,用去 13.00mL,再加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溶液滴定至 终点,又消耗 20.00mL问水样中有何种碱度?其含量为多少(mg/L表示)?

《大气环境化学》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doc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02)、三氧化硫(S03)、硫酸(H2SO4)、亚硫酸盐(MS03)和硫酸盐(MSO4)等。大气中的SO2 (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2SO4 或SO42-,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2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峻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2S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H2S->H2O+SH O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2。)、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O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用通式NO、表示。NO和NO2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NOx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炷类,如醛、酮、峻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CO2和CH4);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

环境化学习题集剖析

环境化学习题集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它的特性有哪些?可分为哪些类型? 答:环境是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在环境科学中,环境就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大类。环境化学中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特性和分类见课本p1~3) 2.什么是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又可分为哪两类? 3.简述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 4.什么是环境科学?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可分为哪些门类? 5.什么是环境化学?它有什么特点? 6.请叙述环境化学的分类。 7.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8.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大气环境化学家Crutzen、Rowland和Molina,是因为他们首先提出了(A )的化学机制。 A.臭氧层损耗 B.温室效应 C.光化学烟雾 D.酸雨 9.环境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其诞生的年代为(C )。 A.本世纪50年代 B.本世纪60年代 C.本世纪70年代 D.本世纪80年代 10.环境中的化学变化大多是在(B )条件下进行的。 A.热力学平衡 B.热力学不平衡 C.封闭体系 D.简单体系 11.属于历史上八大公害事件的是(B,C,D )。 A.腊芙运河污染案 B.水俣事件 C.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D.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2.填空题: (1)根据环境组成要素,可把环境化学分为大气化学、水化学、土壤化学、岩石化学和生物化学。 (2)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变化,环境中本来就存在着的某些自然因素的破坏或污染,如火山暴发、山崩海啸、地震等造成的环境问题,称为第一环境问题。 第二章 1.请叙述大气可划分为哪些层次及其各层次的特点。 答: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或高空对流层、热(成)层和外层(或逸散层);根据大气物质组成情况,可分为均质层和异质层两大层,异质层又可分为分子氮层、原子氧层、原子氦层和原子氢层;根据大气受光照电离情况,可分为电离层和非电离层两大类,电离层又可分为D层、E层和F层。(各层特点见课本相关内容)。 2.在氖、二氧化硫、氦、氧和氮中,何者在大气中浓度变化最大? 答:二氧化硫在大气中浓度变化最大。 3.受激氧原子O(1D)与水分子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环境化学考试参考题

环境化学试题集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 化学原理和方法。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 2等气体吸收了地球辐射出来的红外光,将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 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光化学烟雾:所谓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NO X 和HC 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 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 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去除由两种途径: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 目前人们对于大气颗粒物的研究更侧重于,其中是指D p ≤μm 。 对于碳酸平衡,pH=时,体系中的碳酸的主要形态是HCO 3-。 在高pE 值的天然水中(pH=5~9),铁以Fe(OH)3形态存在。 二、简答题(35分,每题5分) 1、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有害物质的 来源,以及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2、环境化学的研究特点研究的综合性;环境样品的低浓度性;环境样品的复杂性。 2、大气组分按停留时间分为哪几类,有什么意义 大气组成按停留时间分类:准永久性气体、可变化组分、强可变组分;其中属于环境化学研 究中关注的是可变化组分和强可变组分。 3、简述对流层大气的特点。.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存在强烈的对流运动,绝大多数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密度大,占空气总质量的3/4;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均 发生在此层。 4、简述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及其在平流层中的危害。解: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对波长λ〉290nm 的光不易吸收,不发生光解;不与HO 等反应,不易被氧化;不溶于水,不易随降水从大气中消失。平流层中危害:发生光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二氧化碳高得多。 4、大气中CO 的去除方式主要有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参考教材P31) 5、简述大气中HO 自由基的主要来源。解:清洁大气中, HO O O H O hv 2223+?→?+ 污染大气中,NO HO hv HNO +→+2 ,HO hv O H 222?→? + 6、简述大气中NO 向NO 2转化的各种途径。解:NO 向NO 2转化的主要途径有: 与O 3反应 NO+O 3NO 2+O 2 与氧化性自由基反应 NO+RO 2RO+NO 2 与NO 3反应 NO+NO 32NO 2 7、列出大气中RCHO 和RH 可能的反应途径。 解:参考教材P94图2-38 8、列出大气中由C 2H 6生成PAN 的反应途径。

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2008—2009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试题(A)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 1.可以用下列中哪些方法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 )。 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空白试验C.进行仪器校准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2. 为标定KMnO4溶液的浓度宜选择的基准物是---------- ( ) A Na2S2O3 B Na2SO3 C FeSO4·7H2O D Na2C2O4 3.已知某标准NaOH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少量CO2,用此溶液标定HCl溶液的浓度,若以酚酞为指示剂,则对所标定的HCl溶液的浓度的影响是()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难预测 4. 0.05 mol/L SnCl2溶液10 mL 与0.10 mol/L FeCl3溶液20 mL 相混合, 平衡时体系的电 位是[已知此条件时 ? ' (Fe3+/Fe2+)= 0.68 V, ? ' (Sn4+/Sn2+)= 0.14 V] ( ) A 0.14 V B 0.32 V C 0.50 V D 0.68 V 5. 以下溶液稀释10倍时,pH改变最小的是---------------------------- ( ) A 0.1mol/L HAc B 0.1mol/L NH4Ac C 0.1mol/L NaAc D 0.1mol/L NH4Cl 6.当金属离子M和N共存时,欲以EDTA滴定其中的M,若CM=10CN,TE=0.1%,pM=0.2,则要求lgK为…( ) A 5 B 6 C 4 D 7 7. (1) 用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0.1 mol/L Fe2+溶液(2) 用0.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0.01 mol/L Fe2+溶液,上述两种情况下其滴定突跃将是------ ( ) A 一样大 B (1)>(2) C (2)>(1) D 缺电位值, 无法判断 8采用BaSO4重量法测Ba2+时,洗涤沉淀用的洗涤剂是() A 稀H2SO4 B 稀HCl C 冷水 D 乙醇 9 pH=4时有莫尔法滴定含量,将使结果() A 偏高 B 偏低 C 忽高忽低 D 无影响 10用同一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H2SO4和HAc溶液,消耗的体积 相等,说明H2SO4和HAc两溶液中的() A.氢离子浓度(mol/L下同)相等; B. H2SO4和HAc溶液的浓度相等; C. H2SO4浓度为HAc溶液浓度的1/2; D.两个滴定的pH突跃范围相同。 11.铬黑T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显红色, pKa2=6.3 pKa3=11.6 H2In HIn2- In3- 紫红蓝橙 使用该指示剂的酸度范围是--------- ( ) A pH < 6.3 B pH > 11.6 C pH = 6.3~11.6 D pH = 6.3±1 12.在重量分析中,待测物质中含的杂质与待测物的离子半径相近,在沉淀过程中往往形成…( ) A 混晶 B 吸留 C 包藏 D 后沉淀 13.副反应系数αM(L)=1表示() A.M与L没有副反应 B. M与L副反应相当严重 C.M的副反应较小 D.[M]=[L] 14在EDTA配位滴定中,如不存在共存离子,则Y的副反应系数αY和δY分布系数之间的关系为() A. αY<δY B.αY=δY C.αY=δY–1 D.不能确定 15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差至少应()A.0.09V B.0.18V C.0.24V D.0.27V

环境化学课后习题集

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 门课程?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4、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1、何谓大气温度层结? 2、逆温现象对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有什么影响? 3、何谓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递减率?如何用其判断大气稳定度? 4、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吸光物质?其吸光特征是什么? 6、太阳的发射光谱和地面测得的太阳光谱有何不同?为什么? 7、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有基?其来源如何? 8、大气中有哪些重要含氮化合物?它们可发生哪些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9、叙述大气中NO转化为NO2的各种途径。 10、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碳氢化合物?它们可发生哪些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11、碳氢化合物参与的光化学反应对各种自有基的形成有什么贡献? 12、说明光化学烟雾现象,解释污染物与产物的日变化曲线,并说明光化学烟雾产物的 性质与特征。 13、说明烃类在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4、何谓有机物的反应活性?如何将有机物按反应活性分类? 15、简述对大气中SO2氧化的几种途径? 16、论述液相氧化的重要性,并对各种催化氧化过程进行比较。 17、说明酸雨形成的原因。 18、确定酸雨pH界限的依据是什么? 19、论述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20、什么是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如何识别各种粒子模? 21、说明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以及污染物对大气颗粒物组成的影响。 22、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种类,存在状态以及危害性如何? 23、何谓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24、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1、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H2CO3*]、[HCO3-]和[CO32-]的表达式,并讨论这 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2、请导出总酸度、CO2酸度、无机酸度、总碱度、酚酞碱度和苛性碱度的表达式作为总 碳酸量和分布系数(α)的函数。 3、向一含有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问:①总酸度、②总碱度、③无机酸度、④酚酞 碱度和⑤CO2酸度,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B

环境学院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 A盐度升高 B pH降低C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改变氧化还原条件4、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B—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5、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一、B、C、D _的影响。A风B湍流C天气形式D地理地势 6、大气中H0自由基的来源有A、C、D 的光离解。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效应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3、大气中的N02可以转化成HNO? 、NO 3 和___ 2O5 o 4、大气颗粒物的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5、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_________ 表面吸附________ 、离子交换吸附________ 和专 属吸附。 6、有机污染物一般诵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 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7、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还 原性环境。 & 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溶解氧,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物质是有机物。 9、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 10、土壤具有缓和其_ ____ 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 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A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2、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____ C ___ o A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第 13、以下—A、B、C、D 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古 A O3 B H2CO C H2O2 D HNO2 7、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B、C 。 A RO B R 自由基 C H2O D HO2 &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M2,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0.10 C >1.00 D >2.00 10、气溶胶中粒径___ A ____ ym的颗粒,称为降尘。 A >10 B <5 C >15 D <10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X”) 1、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往往小于无机态的毒性。(X ) 2、硫酸烟雾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V ) 3、干沉降是大气中NOx最主要的消除方式。(X ) 4、光化学生成产率白天高于夜间,峰值出现在阳光最强时,夏季高于冬季。(V ) 5、在天然水的碳酸平衡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总碳酸量不受影响。(V ) 6、有机化合物吸附在颗粒物矿物质等组分的表面,等温线是线性的,存在竞争吸附,放出的 吸附热小。(X ) 7、腐殖质包括:富里酸、胡敏酸、胡敏素。其中,胡敏酸溶于稀酸稀碱;富里酸只溶于稀碱,不溶于稀酸;胡敏素不被碱液提取。(X ) &同价离子中,半径越大,被土壤交换能力越强,例如Al3+的交换能力大于Fe3+。(X )

自考环境化学题目与答案

环境化学习题集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环境污染: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生产和生活)的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态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和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们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的物质产生有害影响者。 环境污染化学: 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体系中的来源、转化、归宿及生态效应的学科,又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三个部分。 化学污染物:指由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天然环境化学组分共存和相互作用又可能产生不良生态效应或健康效应的化学物质。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有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谓之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酸雨: 酸性物质的湿沉降而形成pH<5.6的降水。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浓度越来越高的CO2、H2O、CH4等物质具有使太阳辐射通过到达地面,却大量吸收了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地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光化学烟雾: 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生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二次污染物(如O3、PAN,硝酸等),这些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产物(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积聚膜:颗粒物的有效直径在0.05-2 μm范围内,主来源于爱根核膜的凝聚,燃烧过程所产生蒸汽冷凝、凝聚,以及由大气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各种气体分子转化成的二次气溶胶等。 爱根核膜:爱根核膜:粒径小于0.05 μm,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气溶胶粒子和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转换的二次气溶胶粒子,所以又称成核型。 敏化光解: 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如腐殖质等)被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 生物积累: 生物从周围环境中(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生物富集: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毒物的协调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个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就是说,其中某一毒物成分能促进机体对其他毒物成分的吸收加强、降解受阻、排泄迟缓、蓄积增多或产生高毒代谢物等,使混合物毒性增加。

分析化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分析化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命题人:分析化学教研室复核人:分析化学教研室 姓名:学院级班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项共32分) ()1.某试样含有约5%的硫(质量分数),将其氧化为硫酸根,然后沉淀为硫酸钡,若要求在一台感量为0.1mg的天平上称量硫酸钡的质量的相对误差不超过0.1%,至少应称 取试样的质量为 A.0.27g B.1.54g C.0.55g D.15g ()2.某试样含Cl-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36.45%±0.10%(置信度为90%), 对此结果应理解为 A.有90%的测定结果落在36.35%~36.55%范围内 B.总体平均值μ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C.若再做一次测定,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D.在此区间内,包括总体平均值μ的把握为90%

()3.今有0.20mol·L-1二元弱酸H2B溶液30mL,加入0.20mol·L-1NaOH溶液15mL时的pH=4.70;当加入30mLNaOH 时,达到第一化学计量点的pH=7.20,则H2B的pK a2是A.9.70 B.9.30C.9.40D.9.00 ()4.用0.20mol·L-1NaOH溶液滴定0.10mol·L-1草酸(pK a1=1.22,pK a2=4.19)和 0.10mol·L-1酒石酸(pK a1=3.04,pK a2=4.37)的混合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几个突跃? A.1 B.2 C.3 D.4 ()5.计算0.080mol·L-1二氯乙酸和0.12mol·L-1二氯乙酸钠缓冲溶液的pH值。(已知 二氯乙酸的K a=5.0×10-2) A.1.48 B.1.68 C.1.20 D.1.91 ()6.为测定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以下消除少量铁、铝离子干扰的方法中,正确 的一种是

环境化学习题答案5_戴树桂主编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在通常天然水中微生物降解丙氨酸的过程如下,在其括号内填写有关的化学式和生物转化途径名称,并说明这一转化过程将对水质带来什么影响。 解:有关的化学式和生物转化途径如下: (1)CO 2;(2)CH 3COOH ;(3)NH 3;(4)CoASH ;(5)H 2O ;(6)CH 3COCoASH ;(7)CH 3COCOOH ;(8)H 2O ;(9)CoASH ;(10)(CH 2COOH)2 C(OH)COOH ;(11)三羧酸循环;(12)NO 2-;(13)硝化。 该过程将氮由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机态转化为无机氮,利于植物利用;且此过程是耗氧过程,可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使水质变差。 2.比较下列各对化合物中微生物降解的快慢,指出所依据的定性判别规律。 (1 ( 2)CH 3 (CH 2)5CH 3 CH 3CH 2CH 3 (3

答:(1)硝基苯降解要慢于苯酚,根据取代规律,在芳香族化合物中羟基取代基加快其降解,硝基取代基使其降解减缓。 (2)庚烷的降解要快于丙烷,根据链长规律,在一定范围内,碳链越长,降解越快。 (3)前者降解要快于后者,根据链分支规律,在烷基苯磺酸盐中,分支程度越大,降解越慢。 3.试说明化学物质致突变、致癌和抑制酶活性的生物化学作用机理。 (1)致突变作用机理:致突变性是指生物体中细胞的遗传性质在受到外源性化学毒物低剂量的影响和损伤时,以不连续的跳跃形式发生了突然的变异。致突变作用发生在一般体细胞时,则不具有遗传性质,而是使细胞发生不正常的分裂和增生,其结果表现为癌的形成。致突变作用如影响生殖细胞而使之产生突变时,就有可能产生遗传特性的改变而影响下一代,即将这种变化传递给子细胞,使之具有新的遗传特性。 (2)致癌机理:致癌是体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其机理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是引发阶段,即致癌物与DNA反应,引起基因突变,导致遗传密码改变。第二是促长阶段,主要是突变细胞改变了遗传信息的表达,增殖成为肿瘤,其中恶性肿瘤还会向机体其他部位扩展。 (3)抑制酶活性作用机理:有些有机化合物与酶的共价结合,这种结合往往是通过酶活性内羟基来进行的;有些重金属离子与含硫基的酶强烈结合;某些金属取代金属酶中的不同金属。 4.解释下列名词的概念。 (1)被动扩散;(2)主动转运;(3)肠肝循环;(4)血脑屏障;(5)半数有效剂量(浓度);(6)阈剂量(浓度);(7)助致癌物;(8)促癌物;(9)酶的可逆和不可逆抑制剂 答:(1)被动扩散: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即顺浓度梯度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 (2)主动转运:在需要消耗一定代谢能量下,一些物质可在低浓度侧与膜上高浓度特异性蛋白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高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