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检验规范
光纤连接器检验技术标准

一、外观检验: 二、组装性能:2.1插芯:突出长度正常,弹性良好,有明显倒角,表面无任何脏污、缺陷及其他不良。
2.2散件:各散件与适配器之间配合良好,无松脱现象,机械性能良好,有良好的活动性,表面无任何脏污、缺陷、破损、裂痕,颜色与产品要求相符,同批次产品无色差。
2.3压接:对光缆外皮及凯夫拉线的压接固定要牢固,压接金属件具有规则的压痕,无破损、弯曲,挤压光缆等不良。
三、端面标准:根据附录1《光纤连接器端面检验规范》检验。
四、插损、回损技术标准: 五、端面几何形状(3D)标准:六、合格品标识:合格产品标识包括:出厂编号(每个产品对应唯一的出厂编号,由生产任务计划号加流水号组成)、型号规格、条码标签(根据客户要求可选)、产品说明书(根据客户要求可选)、3D报告(根据客户要求可选)、环保标识(根据客户要求可选)、插/回损测试数据等。
七、产品包装:7.1产品基本包装是:将光纤连接器盘绕成15-18cm直径的圈,连接头两端用扎带固定于线圈的对称中部,根据产品的不同型号扎紧方式有“8”和“1”字型扎法,以不松脱为原则,不能在光缆上勒出痕迹,0.9光缆使用蛇形管绑扎。
特殊型号产品可根据相应《包装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将绑扎好的连接器头朝下放入对应已贴好标识的包装袋中封好袋口,并将包装袋中的空气尽量排除但不能将连接器挤压变形。
7.2基本包装完成后以整数为单位装入包装箱内,包装箱内部用卡板或气泡袋或珍珠棉或其他防挤压保护辅料隔开,特殊型号产品可根据相应《包装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包装箱外贴上装箱清单和其他产品标识后封箱打包并放置到指定成品区。
八、各零部件技术标准: 8.1插芯: 8.1.1产品符合以下标准:YDT 1198-2002 《光纤活动连接器插针体技术要求》Telcordia GR-326-CORE 8.1.2详细技术要求见附录2《常规插芯技术标准》。
8.2光纤/光缆: 8.2.1产品符合以下标准:YDT 1258.1-2003 《室内光缆系列第一部分总则》YDT 1258.2-2003 《室内光缆系列第二部分单芯光缆》YDT 1258.3-2003 《室内光缆系列第三部分双芯光缆》YDT 1258.4-2005 《室内光缆系列第四部分多芯光缆》YDT 1258.5-2005 《室内光缆系列第五部分光纤带光缆》YDT 1258.3-2009 《室内光缆系列第3部分:房屋布线用单芯和双芯光缆》YDT 908-2000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8.2.2性能、尺寸、材质、颜色、环保等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标准。
CCC连接器检验规范

CCC连接器检验规范1.0目的:使本公司生产的CCC连接器符合安规要求。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CCC连接器的开发设计及生产制造。
3.0规格要求:标志和结构尺寸依工程图进行检查,标志应经久耐用,清晰可辩。
4.0测试要求:4.1 极性检查:对于两极带接地的连接器,黄绿双色线接地触头E(中间的上方);棕色线接相触头L(右下方);蓝色线接中性触头N(左下方)4.2 耐潮湿试验:将试样置于相对湿度为91%-95%,温度40±2℃的环境中,试验周期168H对带接地触头的连接器,对于其它情况均为48H,试验后样品不得破坏,必须能够满足4.3和4.4的测试4.3 绝缘阻抗测试:绝缘阻抗要用DC500V的电压来测量,而测量应在电压施加后1分钟后进行其绝缘阻抗不得低于5MΩ4.4 耐压测试:试样应能承受如下电压1分钟,不出现击穿现象;极与极之间AC2000V;极与本体之间AC4000V4.5 插拔力测试:连接器应能容易的插入和拔出,最大拔出力50N,最小的拔出力1.5N4.6 端子的温升试验:把连接器插入相应的插座上,载流部件通以1.25倍额定电流历时1H,试验后端子和触头的温升不可超过45K4.7 弯曲试验:4.7.1 吊重:导体标称截面积大于0.75 mm2 的吊重20N;标称截面积小于0.75 mm2 的吊重10N4.7.2 试验电流:给导线通以连接器的额定电流,导线间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地线(如果有)不能有电流通过4.7.3 弯曲角度:90o(铅垂线两侧各 45o )弯曲次数为2000次,速率为每分钟60次。
注:A.一次弯曲是向前或向后的一次运动;B.对于圆线,在弯曲一半后旋转 90o 在继续4.7.4 判定:试验过程中,电流不得中断,导线不得短路;试验后不得出现损坏,软线绝缘不应有磨损的现象4.8 滚桶试验:试样所带软线的长度应从护套的外端算起约为100mm的地方切断,试样从500mm高的地方跌落到3mm厚的钢板上,滚桶的旋转速度为5r/分,即试样每分钟跌落10次,跌落次数:4.8.1 试样不带软线时的重量不超过200g,跌落500次4.8.2 试样不带软线时的重量超过200g,跌落100次4.9 耐热试验:将试样置于温度为100±2℃的加热箱1H,试样不应出现影响进一步使用的变化,密封胶不应流淌到使带电部件裸露的程度;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密封胶的轻微的位移4.10 球压测试(仅对内架测试):将被测部件放在至少3mm的钢板上,使之与钢板直接接触,如果不可能在试样上测试时,应在至少2mm厚的材料上进行试验。
连接器通用外观检验规范

连接器通用外观检验规范1.目的:为制定公司产品之一般检验准则,在规格客户之外观规范及产品图等没有明确规定时,则以此作为检验之依据。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供应苏州远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的零件,半成品,成品等…外观检验标准,除客户特殊规定和检验指导书,限度样品明确规定外,QC检查员以此规范为依据判定外观允收和不允收的标准。
3.权责:3.1本标准必须由培训合格之人员执行;3.2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以品质主管最终判定为准;3.3如有本标准未涉及的项目及书面文字无法描述者,以品质主管最终判定为准;4.检验条件:目视检验条件为: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 700~900Lux的近似自然光下,相距约为300-400 mm,且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 45-90°进行正常检验。
要求检验者的校正视力不低于1.0 ,无色弱、色盲等情况。
5.表面等级界定:5.1 A面:正常使用中,客户直接看到的外漏表面(正常观察产品的正面、顶面)5.2 B面:正常使用中,客户偶尔看到的外漏表面(正常观察产品的、左右侧面和背面)5.3 C面:正常使用中,客户很少见或看不见的面(产品底面、贴板面和内表面等)A面6.缺陷分类与标准定义:6.1塑壳常见缺陷:1) 脏污:外来物所致的变色或吸附在零件表面上的异物。
2)模痕:模具成形时形成的挤压或擦伤痕迹。
3)变形:局部形状产生变异。
4)溢胶:物料表面多余的胶5)粘模:开模时圆柱位,卡勾位或挡墙开模时拉前模,造成零件缺肉或变形6)毛边(飞边):在冲切面形成的突起物;有划伤力,在边沿或孔上呈突起状。
7)烧焦:由热引起的材料分解,出现黑色或黄褐色烧焦现象8)浮纤:因模具排气不良,造成在塑胶表面形成白色的斑点。
9)流痕:塑料件表面的波纹或条纹。
10)油污:粘附在零件表面上的外来油脂。
11)裂纹:表面裂开的细缝。
12)麻点:数目多且小的点状缺陷。
13)异色:和标准色板不一致,或同一产品表面上的颜色不一致14)划痕:因受外在影响对产品表面造成之线凹痕或痕迹 (分:有感刮伤和无感刮伤) 15)结合线:两束或多束的熔融塑料汇合所产生的可见线条。
连接器测试规范

1.公(母)芯吊重,公(母)芯冲压好后首件吊重310N。
测试吊重时间1分钟。
(IEC60352-2:1990+A1+A2)2.插头吊重,插头冲压好后首件吊重500N。
测试吊重时间1分钟。
(IEC60352-2:1990+A1+A2)3.连接器的插拔力测试。
测试要求插入力≤50N,拨出力≥300N。
4.止退圈的拔力测试。
测试要求止退圈的拔力≥100N。
5.接触电阻测试。
测试要求连接器的接触电阻≥0.5mΩ。
6.连接器螺母的扭矩测试。
测要求连接器螺母的扭矩≥1.5Nm。
7.防水测试。
测试要求直接将对插好的公母连接器浸在水中,充入0.1Mpa气压看是否有气泡。
8. 耐压测试。
测试电压时6000V,测试时间1分钟。
宁波岚宝电器工程部:刘良2010-8-31.防水圈的检验。
把O型圈装配到好,将上盖和底盒(底盒底部是封起来的)装配好,把盒子浸在水中15分钟。
打开盒子观察里面是有水滴。
2.耐压测试。
测试电压时6000V,测试时间1分钟。
3.防水接头螺杆安装。
防水接头螺杆锁紧的扭矩≥2Nm。
4.防水接头螺母安装。
防水接头螺母锁紧的扭矩≥1.5Nm。
5.连接器螺帽的安装。
连接器螺母锁紧的扭矩≥1.5Nm。
6.十字机械螺钉的安装。
十字机械螺钉锁紧的扭矩≥2.5Nm。
7.把锡带夹在盒子的GV10弹片,锡带的拉力≥40N。
8.二极管的检查,测试仪器是二极管图示仪。
观察二极管的伏安特曲线是否跟规定是是否一致。
9.利用二极管的综合测试仪检查二极管有无反装,漏装,极性的是否搞错,整个接线盒的整体导通性能。
宁波岚宝电器工程部:刘良2010-8-3。
连接器进料检验规范

连接器进料检验规范咱今儿就好好聊聊这连接器进料检验的事儿。
我之前在一家电子厂工作的时候,就碰到过这么一档子事儿。
那回新到了一批连接器,大家都没太在意,想着按照往常的流程检验一下应该没啥问题。
结果呢,这批连接器在后续的生产线上出了大乱子!产品组装的时候,怎么都接不上,工人们急得满头大汗。
这一查才发现,原来是这批连接器的尺寸有偏差。
从那以后,厂里对连接器进料检验可重视得不得了。
那到底怎么检验连接器进料才规范呢?首先,咱得看看这连接器的外观。
就像挑水果一样,得瞅瞅有没有破损、划痕、变形这些明显的“伤疤”。
比如说,有一回我检验的时候,拿着连接器对着灯光一照,嘿,发现上面有一道细微的划痕,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
这要是没检查出来,后面可就麻烦啦。
然后呢,要量量尺寸。
长度、宽度、高度,还有引脚的间距等等,都得和规定的标准对得上。
有一次,我用卡尺量一个连接器的引脚间距,就差了那么一点点,可别小瞧这一点点,到了生产线上可就装不进去啦。
再就是检查连接器的材质。
是塑料的还是金属的,材质得符合要求,不能以次充好。
我记得有一次,送来的一批连接器,说是金属材质的,可拿在手里感觉轻飘飘的,仔细一检查,发现这金属的纯度不够,这能行?还有啊,得测试一下连接器的插拔力。
太松太紧都不行。
松了容易接触不良,紧了又不好插拔。
有一回我测试的时候,插拔得手都酸了,就为了确保这个力度合适。
对于连接器的电气性能也不能马虎。
电阻、电容、电感这些参数都得达标。
不然的话,产品的性能可就没法保证啦。
最后,别忘了看看包装和标识。
包装得完好无损,标识得清晰准确,这样才能方便管理和追溯。
总之,连接器进料检验可不能马虎,每一个环节都得认真仔细,就像给病人做体检一样,一个小细节都不能放过。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后续生产的顺利进行,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这连接器进料检验的规范,别再像我之前遇到的那样,因为一时疏忽,造成大麻烦。
连接器的检验标准

1 什么是连接器?连接器,即CONNECTOR。
国内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
一般是指电连接器。
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
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
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
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
例如,球场上点灯用的连接器和硬盘驱动器的连接器,以及点燃火箭的连接器是大不相同的。
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连接器,都要保证电流顺畅连续和可靠地流通。
就泛指而言,连接器所接通的不仅仅限于电流,在光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光纤系统中,传递信号的载体是光,玻璃和塑料代替了普通电路中的导线,但是光信号通路中也使用连接器,它们的作用与电路连接器相同。
由于我们只关心电路连接器,所以,本课程将紧密结合Molex公司的产品,集中介绍电路连接器及其应用。
[编辑本段]2 为什么要使用连接器?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连接器会是怎样?这时电路之间要用连续的导体永久性地连接在一起,例如电子装置要连接在电源上,必须把连接导线两端,与电子装置及电源通过某种方法(例如焊接)固定接牢。
这样一来,无论对于生产还是使用,都带来了诸多不便。
以汽车电池为例。
假定电池电缆被固定焊牢在电池上,汽车生产厂为安装电池就增加了工作量,增加了生产时间和成本。
电池损坏需要更换时,还要将汽车送到维修站,脱焊拆除旧的,再焊上新的,为此要付较多的人工费。
有了连接器就可以免除许多麻烦,从商店买个新电池,断开连接器,拆除旧电池,装上新电池,重新接通连接器就可以了。
这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连接器的好处。
它使设计和生产过程更方便、更灵活,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
连接器的好处:1、改善生产过程连接器简化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
连接器规范和测试要求

【技术&知识】连接器规范和测试要求文:KnightChen/CACT工程部连接器依照其产品功能和使用环境,将规范要求分为四大部分。
1.电气规范要求2.机械规范要求3.环境规范要求4.环保要求一、电气规范要求电气特性是连接器实现连接功能的主要特性。
确定连接器的电气特性,以保证连接器满足连接功能。
连接器的电气特性有:1.接触阻抗(ContactResistance)目的:维持连接器在使用期限内的接触阻抗,以减少信号和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或衰减。
测试方法:EIA-364-23(EIA-364-06)orMIL-STD-1344A,。
测试要点:a.测试电流/电压100mA@20mV,被测试连接器(连接系统)无负载。
b.测试电流为低电流是为了避免接触阻抗受到端子(导体)热电效应影响。
c.测试电压为低电压是为了避免端子(导体)之间接触界面绝缘薄膜被击穿和熔化。
规范要求:一般要求50m(initial);100m(final,即在寿命测试或环境测试後)。
定义接触阻抗此参数是为了减少信号和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或衰减,电流就像水流一样。
阻力越小,能量的损失和衰减就越少。
就连接器的接触处而言,影响其阻抗大小的因素有正向力(对於弹性接触结构而言),接触环境,如端子(导体)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处理方式(如电镀的金属特性和致密性),端子与端子(或其他导体)的结合方式(是焊接or铆合or弹性接触等)。
从电学理论角度来说,接触阻抗为C点绿色圈接触处的阻抗;在客人使用角度来说,连接器提供A点到B点的导通(连接),所以客人要的阻抗应包含从A点到B点的所有导体本身的阻抗和接触处的阻抗(包括焊接、铆合等接触方式)如图一示。
(图一)2.耐电压(WithstandingVoltage)目的:确认两导体(或两回路)之间的绝缘介质(包含气体)及其间距是否适合和足够,以确保连接器在开关冲击电压或意外过载(一定时间内的过电压)状态下能维持正常功能,确保安全性。
连接器外观检验

一个异色点>=0.4mm或同色点>=0.5mm 一个异色点>=0.3mm或同色点>=0.4mm 两个点间隔<10mm 异色点直径总和>=0.4mm或同色点直径总和 缺陷等级 Maj Min
不良项目
V V V
污 点 扎 质 气 泡 目测或使用带 标准点的Film
>=0.55mm 两个点间隔<10mm 异色点直径总和>=0.3mm或同色点直径总和>=
细碎划伤
长 > 5.0 mm 宽 > 0.1mm < 5.0 mm
比对标准点的透 细碎划伤 长 > 1.0mm
在间距10mm内有2条或2条以上之细碎划伤 结合线在喷漆,电镀后标准检验条件下可见
流痕 毛屑
目测 目测
标准条件下可见 长 > 1.0 mm 宽 > 0.05mm 字体粗细偏差>=0.2mm 字体粗细偏差<0.2mm >0.1mm 断字,重影,锯齿易见
三,参考文件
3.1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3.2 塑胶件测试&试验检验标准 3.3 五金或电镀制品外观检验标准 3.4 五金或电镀制品测试&试验检验标准 3.5 连接器检验&试验检验标准 3.6 客户要求的相关文件 3.7 相关协会标准
四,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毛边:在塑胶零件的边缘或结合线处线性凸起 (通常为成型参数设置不当或模具有缺陷所致) 4.3 银丝:在成型中形成的气体使塑胶零件表面退色(通常为白色).这些气体大多为树脂内的湿气,某些树脂易 吸收湿气,因此制造前应加入一道干燥工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合成树脂中混有杂物或脱模剂使 用过多周样会出现此问题] 4.4 气泡:此不良易出现在"肉"较厚的制品之中.产品脱模后,产品会出现较大的温度变化;产品表面首先与空 气接触,因空气的温度低于制品本身的温度,于是产品表面会迅速冷却.因产品内部的温度高于制品之 表面温度,同时其散热速度要远远低于产品表面的散热速度;当制品表面已冷却后,而制品内部之分子 还处在散热,收缩和冷却过程中.产品内部之分子在收缩时拉产品表面之分子时,因产品表面早已冷却 不具备牵引性,所以分子链发生断裂,形成中空.从造成产品中出现类似于圆形内部中空的物体. 4.5 变形:制造中内应力差异或冷却不良引起的塑料零件变形 4.6 顶白:成品被顶出模具时所造成之泛白及变形,通常发生在顶出稍的另一端(母模面) [一般为制品受力不平均, 顶出机构设计不当及顶针太少或行位不正所导致] 4.7 缺料:由于模具的损坏,成型参数设置不当或模具构造不合理所导致. 4.8 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网版本身之问题或其他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有白点等情况. 4.9 漏印:印刷内容断裂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等.此缺陷大于 0.3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 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 同 色 点 :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 流 水 纹:由于成形的原因,在浇口处留下的热溶塑胶流动的条纹 4.13 熔 接 痕:由于两条或更多的熔融的塑胶流汇聚,而形成在零件表面的线性痕迹 4.14 装配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审核:核准:
一、目的:
明确连接器来料品质验收标准,规范检验动作,使检验、判定标准达到一致性。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司所有的连接器来料检验。
三、检验条件:
照明条件:日光灯600~800LUX;
目光与被测物距离:30~45CM;
灯光与被测物距离:100CM以內;
检查角度:以垂直正视为准±45度;
检查员视力:双眼视力(包括戴上眼镜)以上,且视觉正常,不可有色盲,斜视、散光等;
四、参照标准:
依照MIL-STD-105EⅡ级单次正常抽样标准CR=(正常抽样Ac/Re:0/1);MA=;MI=
依照MIL-STD-105EⅡ级单次S-2 特殊抽样标准. AQL:抽样
五、检验顺序:
包装箱:包装箱应为一次性包装箱,供应商不可回收,包装箱外应标有物料品名、规格、数量、生产日期、出货检验合格章及供应商名称;包装上必须标有我司相应的物
料编号,最小包装应无破损、混料现象,在正常储藏条件(温度-5℃~35℃,相
对湿度≤75%)下一年内不能出现因包装不善而导致异常。
外观:来料本体上要求有厂商或供应商的标识,规格书须标有额定电压、电流,储存的温度,插座的型号;插座本体无损伤、表面清洁、无明显油污、污迹,成形良好、安
装后可见部分不允许有披锋、破损,允许不明显且不影响安装的披锋,来料颜色、
结构要求和样品一致,孔槽无堵塞、缺针现象,引脚不能出现变形,上锡端子无氧化。
尺寸:具体的尺寸请按我司相对应的图纸要求,实配PCB板应良好。
接触电阻(导通性):用对应的公母端子相匹配,接触电阻要求≤20mΩ;(测试时公、母端
子必须为我司合格的物料)。
额定耐压:指插座的导体与绝缘体所可承受的电压,电压要求应小于或等于标称值。
拉力:被测试线的拉力请根据我司图纸的要求测试,应符合要求。
绝缘电阻:用DC500V直流电阻仪测试应≥800MΩ
高温:高温(根据实验物料的额定温度),在烤箱内放置16h后,室温放置1小时,再测
试结果应无异常。
低温:低温(根据实验物料的额定温度),在恒温箱内放置16h后,室温放置1小时,再测试结果应无异常。
可焊性:引脚浸入锡炉(245±5℃)约3S后取出,引脚上锡饱满、光亮,无气泡,引脚上锡面积要求≥95%;(只针对有上锡引脚的连接器)。
七、质量标准:
寿命:指用来料的端子或插座实配相对应的另外一端,连续插拔20次,接触电阻应≤Ω;拉力应≥。
引脚耐焊性:在锡炉温度为260℃±5℃的条件下,持续时间10s±1s,浸入深度距样品
本体根部2mm±处,测试结果表明其外观、性能特性变化均符合我
司产品要求。
失效率:物料使用失效率≤100PPM。
八、检验项目、缺陷等级(详见下表):
备注:
A、规范中常规来料检验项目:为来料时必须检验项目;
B、规范中不定期抽检项目:一年最少也要进行两次确认检验(可参考供应商提供的第三方检
测报告)。
C、规范中样品验证项目:为新供应商或产品变更时必须检验项目
九、相关文件:
《连接器物料承认书》
《进料检验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十、相关记录:
《来料检查报告》
《供应商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