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中的一些反诡辩术
辩论反驳的术语

辩论反驳的术语1. 哎呀,说到辩论反驳的术语,那可真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啊!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听起来高大上,其实用起来可有意思了的辩论"武器"。
2. 先来说说"诡辩"这个词。
听起来像是什么坏主意,其实就是用一些看似有道理但实际上不太靠谱的论点来混淆视听。
就像是用魔术手法骗过观众的眼睛,让人觉得:"哇,好像有点道理哦!"3. 再来说说"强词夺理"。
这个词用起来可带劲了,就是明明自己理亏,还要硬着头皮狡辩。
就像是小朋友偷吃了糖果,嘴巴都甜了,还要说:"不是我吃的,是糖果自己跳进我嘴里的!"4. "偷换概念"也是个常用的招数。
这就像是魔术师的障眼法,把1悄悄换成2,让你晕头转向。
比如说,有人说:"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对方就来一句:"那你的意思是让老虎狮子满街跑吗?"这不是偷换概念是什么?5. "转移话题"这招儿可有意思了。
就像是被老师抓到没写作业,你立马说:"老师,您今天的发型真好看!"哈哈,这不就是转移话题吗?在辩论中,有人用这招儿可是常事儿。
6. "以偏概全"这个术语听起来挺文雅,其实就是拿一个特例当普遍现象。
就像说:"我认识的一个富二代很懒惰,所以所有富二代都很懒惰。
"这不是胡说八道嘛!7. "稻草人谬误",这个名字听着就有意思。
它的意思是把对方的观点故意歪曲,然后再去反驳这个被歪曲的观点。
就像是把稻草人当成真人来打,当然容易赢啦!8. "人身攻击"这招儿可不太光彩,但是有些人就喜欢用。
比如说不去讨论问题本身,而是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笨啊?"这不是在辩论,这是在吵架!9. "滑坡谬误",这个词听起来像是在说滑雪,其实是指把事情夸大到不可能的程度。
浅析日常语言中的九种诡辩手法

浅析日常语言中的九种诡辩手法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有人为自己的行为作一些似是而非的辩护,实际上是隐含着某种逻辑错误的诡辩。
下面简单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诡辩术。
(1)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在论证过程中,诡辩者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的原则,论点含混暧昧,似是而非,企图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不同的解释,为自己的某种目的辩护。
凡算命、相面、占卜之徒,他们骗人索财的一个法宝,就是竭力说含糊之词,双关之语,两面堵,四面围,正说也行,反说也通,随机应变,反正让你相信他的话灵验。
这是地地道道的诡辩术。
(2)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是搞诡辩的人最常用的一种诡辩术。
诡辩者偷换概念的主要手法有:1,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外一个概念。
2,利用多义词混淆不同的概念。
3,抓住概念之间的某种联系和表明相似之点,抹煞不同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
4,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整体属性,而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组成一事物类的每个分子的属性。
5,偷换论题。
在论证过程中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要同一的规则,偷偷地转移论题。
偷换论题和偷换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来说,偷换论题常常表现为偷换论题中的某些重要概念。
(3)虚假论据。
是指故意违反论据要真实的规则,用编造的例证和错误的原理作为论据,去论证错误的论题。
(4)循环论证。
论题的真实性是要靠论据来证明的,而论据的真实性又要靠论题去证明,就是循环论证。
(5)以人为据。
是指在论证中,把对某人的品质的评价移到对某人提出的论断的评价上去。
换言之,用对某人品质的评价代替对论题的论证。
(6)诉诸权威。
在指对论题不作任何论证,只是拿出权威的只言片语吓人,骗人。
换句话说,是用权威人士的个别言论代替对论题的逻辑论证。
诉诸权威,是“以人为据”的一种特殊表现。
(7)人身攻击。
是指用攻击、谩骂论敌代替对具体论题的论证。
这也是一种十分恶劣的作风。
(8)机械类比。
是指故意把两个性质根本不同,或只具有某种表面相同(或相似)的对象拿来作类比,由其中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另一对象也具有某种性质的论证的手法。
关于辩论中常用的反驳方式

关于辩论中常用的反驳方式一、直接反驳直接反驳指通过论据、论点的有条件否定而达到推翻论题的目的。
二、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驳论方法。
它是指首先假设某命题不成立(即在原论题上否定它),而肯定它成立的,就证明了要证的结论是正确的。
三、归谬反驳即以退路为前提,然后由退路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原论点是错误的。
四、对立面反驳对立面反驳指抓住对方论点和己方论点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对立面,通过肯定己方论点对立面的观点,从而否定对方论点。
五、归谬分析法归谬分析法是在肯定对方观点基本成立的前提下,再作推演,从而否定对方论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从对方的论题出发,推导出一种荒谬的结论,说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六、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在对比中驳论对方的观点。
对比分析法有两种情况:一是拿正确与错误相对比;二是拿真与假相对比。
运用这种方法常常能取得很好的驳论效果。
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是驳论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列举对方的荒谬观点,再以其自身来驳倒它。
这种方法往往能取得很好的驳论效果。
八、补充前提法在反驳中,有时对方的论点和论据本身并不存在错误,但却不足以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提出补充条件,并以此为前提,进行一番推理,从而推导出矛盾的结论,并据此驳斥对方。
九、以谬制谬法以谬制谬法是指利用对方错误的本身来驳倒对方的一种驳论方法。
这种方法常常能产生很好的驳论效果,使对方在自相矛盾中陷入被动。
以上就是辩论中常用的几种反驳方式。
在辩论中,反驳是论证己方观点、驳斥对方观点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反驳方式,以便更好地进行辩论。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反驳的技巧和策略,避免陷入对方的陷阱和圈套,以达到更好的驳论效果。
反驳是辩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反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来有效地驳斥对方的观点和论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反驳技巧:一、明确反驳目标:在反驳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反驳目标,即要驳斥对方的哪个观点或论证。
辩论中常用的反驳方式有哪些

辩论中常用的反驳方式有哪些辩论中常用的反驳方式有很多种。
在辩论中,反驳是对对方观点的质疑和攻击,旨在揭示其观点的矛盾、漏洞和错误,从而加强己方的论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反驳方式:1. 推论错误反驳:通过指出对方的推论方式错误来质疑其观点的合理性。
例如,对方利用了悬空假设进行推理,可以反驳称他们的观点建立在无法实现的前提上。
2. 数据错误反驳:通过揭示对方提供的数据有误来抨击其观点。
可以采用引用正确的数据或者揭示对方的数据来源不可靠的方式进行反驳。
3. 逻辑错误反驳:通过指出对方的逻辑错误来驳斥其观点。
例如,对方用了一个非常专题的例子来支持其观点,可以反驳称这个例子是个别情况而非普遍规律。
4. 模糊含义反驳:对方的观点可能存在模糊的定义或者含义,可以通过明确问题的定义或者要求对方给出更具体的解释,以此来揪出其观点的含糊之处。
5. 逻辑矛盾反驳:一些观点可能存在自相矛盾的逻辑关系。
可以通过揭示对方观点或者论据之间的矛盾来反驳。
6. 反例反驳:通过举出一个或多个反例来否定对方的观点。
这种反驳方式需要确保所举的反例确实能够否定对方的观点。
7. 细节矛盾反驳:通过指出对方的细节错误或者矛盾来质疑其观点的可靠性。
这种反驳方式需要对对方的观点或者论证进行仔细分析和比较才能发现潜在的矛盾。
8. 资源依赖反驳:指出对方的观点依赖于某个特定的资源或者权威,强调其观点在没有这些资源或者权威支持时可能不可靠。
9. 时效性反驳:指出对方的观点在不同的时间或者环境下可能不再适用,从而质疑其观点的普适性。
10. 多维度思考反驳:通过分析问题的多个角度和因素来否定对方的观点。
这种反驳方式需要全面思考问题,并充分考虑对方观点之外的其他因素。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反驳方式,实际上反驳的策略和技巧还有很多种。
在辩论中,反驳不仅仅是简单地驳斥对方观点,更重要的是要有逻辑清晰、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以此来增强辩论的力度和效果。
论辩获胜的反击战术

论辩获胜的反击战术论辩中反击的战术技巧,一般有以下几种:1.反唇相讥。
主要用于对敌论辩中,以回击敌方的辱骂或人身攻击,可使论敌处于十分尴尬、狼狈不堪的境地,显示其虚弱无力与浅薄无聊。
如人们熟知的“晏子使楚”,晏子就是运用此法回击楚王及大臣们的挑衅与侮辱。
2.巧用幽默。
在论辩中,巧妙灵活地运用幽默技巧进行反击,既可使对方茫然失措,尴尬难对,又可使第三者产生同情与好感,有利于我方在论辩中获胜。
幽默用以回击刁钻古怪的诘难,尤有良好效果。
如有人对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进行诘难:“马雅可夫斯基,你的诗不能使人沸腾,不能使人燃烧,不能感染人。
”诗人回答:“我的诗不是大海,不是火炉,不是鼠疫。
”幽默风趣,既进行了反击,又博得了听众的好感。
3.借言反驳。
借用对方亲口说的话或承认了的话来反击对方,可收以敌制敌之效。
借言反驳有两种情况:一是借用对方原来讲过的话进行反驳;一是当场借言。
另外,还可借用对方语言表达的句式,“将话答话”。
一位女议员对丘吉尔说:“如果我是你的妻子的话,我就会在你的咖啡里放上毒药。
”丘则回答:“如果我是你的丈夫的话,我就把它喝下去。
”4.假言归谬。
即先假设对方观点是合理的,然后将对方貌似合理的论点加以引申,甚至推向极端,以显露其不合理的本质,从而推倒对方的观点。
如王蒙在纽约回答记者问时,记者问:“据说,中国每公开出版一本新书,都要通过政府的审批,是真的吗?”王蒙回答:“就是政府想那样做,也是不可能的。
全国每月要出版一千多部小说,如果每本书都要经过审查,那么中国政府就成了‘读者俱乐部’了。
”5.因事设问。
论辩中,就对方提出的事实设问,将事、情、理融于一炉,具有很强的反击力。
如恩格斯回击普鲁士检查机关诬陷《新莱茵报》的文章诽谤宪兵时,用一连串设问,指出对方事实之虚妄:“这些所谓的被诽谤者甚至没有被指出名字,没被确切指出是谁,检查机关怎么能说这是诽谤呢?这里指的六七个宪兵,他们是谁?他们在什么地方?诸位先生,你们是否知道,确实有某个宪兵由于这篇文章而受到了‘公民的憎恨和鄙视’呢?”6.反问直诘。
辩论赛中无原则反对的技巧_辩论赛_

辩论赛中无原则反对的技巧有时候辩论中感觉自己已经不知道如何跟对手辩论了,那样怎么办呢?无原则的反对一切!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辩论赛中无原则反对一切的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辩论赛无原则反对的辩论技巧1.不可知论,让对方被迫接受大量解释工作,进而脑力被拖垮。
2.坦克战术,完全无视你的任何证据,(很有礼貌的)不停地提出自己的证据和观点。
3.中庸之道,你的观点太极端了,然后声称我方的观点辩证结合了正反两派的说法,所以更高明;可结合辩证法名词唬人。
4.不当类比,你这个问题A类似问题B,而问题B我是这样看的拿到主动权后一切自己说了算。
5.从不可否认的常识出发,竭尽所能导出对方观点的否命题,中间有逻辑漏洞也无妨,可以把对手累趴,可酌情偷换概念、和稀泥、拉帮派。
6.捏造事实,古老而百搭的贫嘴技巧。
7.人身攻击,指责对方态度不好;嘲笑对方,比如别丢人了脑残啊之类。
8.质疑对方的动机,比如引入阴谋论阴谋论可以回避一切举证责任。
万能必杀技:你是五毛/网特/汉奸/推手!9.制造文字障碍,如反语、难以察觉的冷笑话,由此降低对方对语言的理解。
类似还有撒娇:认真你就输了随便说说而已。
10.其他临场想到的损招,摆脱底线束缚的人,其创造力是无穷的;一定会有更下限的临场发挥。
辩论制胜的三大核心原则第一,辩证认识原则。
世上没有绝对只有相对,除了这句话。
最美好的事物都有它丑陋的一面,同理,最丑陋的事物都有它美好的一面。
不要绝对化自己的观点,任何绝对的观点都将成为你的致命伤。
辩论到了最后,决定成败的因素不是看谁的道理多,而是看谁的错误少。
第二,公正直诚原则。
不要为了增加说服力而夸大自己的证据,你只需要表达客观事实的存在和法则,因为只有客观存在的事实和法则才是最无暇可击的。
要尊重对方正确真实的论据,攻击对方正确的论据只会增加你的失误和降低你的公信力,你要用谦逊的态度去肯定它,用你谦逊的姿势把对方的优点变成自己的优点。
第三,抵隙原则。
辩论中常用的反击技巧有哪些

辩论中常用的反击技巧有哪些被别人质疑,你一肚子委屈却又不知道如何解释;与人争执,明明道理在自己这边,却总是被对方说得毫无招架之力;想讲述自己的观点,但漏洞百出,很容易被别人抓住机会攻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辩论中常用的反击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辩论中常用的反击技巧1. 反唇相讥主要用于对敌论辩,以应对敌方的侮辱或人身攻击,这会使敌方的争吵处于非常尴尬、狼狈不堪的境地,表现出其软弱、肤浅和无聊。
如人们熟知的“晏子使楚”,晏子就是运用此法回击楚王及大臣们的挑衅与侮辱。
2. 巧用幽默在辩论中,巧妙而灵活地运用幽默技巧进行反击,不仅会使对方茫然失措,尴尬难对,而且会使第三者感到同情和好感,这有利于在辩论中取得胜利。
3. 借言反驳借用对手的言语或承认了的话来反击对手,可收以敌制敌之效。
有两种情况可以借用来驳斥:一种是借用对方原来讲过的话进行反驳;另一种是当场借言。
另外,还可借用对方语言表达的句式,“将话答话”。
如:一位女议员对丘吉尔说:“如果我是你的妻子的话,我就会在你的咖啡里放上毒药。
”丘则回答:“如果我是你的丈夫的话,我就把它喝下去。
”4. 假言归谬首先要假设另一方的观点是合理的,然后再扩展另一方貌似合理的论点,甚至将其推向极端,以揭示其不合理的性质,从而推翻另一方的观点。
5. 因事设问在辩论中,就对方提出的事实设问,将事、情、理融于一炉,可有很强的反击力。
6. 反问直诘在辩论中,直接使用反问法反驳是非常有力的,尤其是比喻或类比相配合,效果更好。
辩论口才技巧:巧用“圈套”法,让你赢得辩论口才是一种武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在日常沟通中辩论,要想给对方猝不及防的致命一击,我们可以采用“圈套”法。
也就是暂时对己方观点避而不谈,而是借助相关话题诱敌,让对手不知不觉自我否定。
这时,突然亮明观点,对手想要回击,却发现手脚已被束缚,只得乖乖就犯,从而轻松赢得辩论的成功。
诡辩常用的十种手段

诡辩常用的十种手段来自知乎专栏小白推理1. 诉诸人身诉诸人身指避开事件本身的因果关系,为回避自己的逻辑弱点,选择将与论题无关的个人特质作为辩驳的论据。
常见的诉诸人身场景:你也一样。
A对B说:别喝酒,喝酒对身体不好。
B说:但是A你自己不也喝酒。
2. 稻草人谬误稻草人谬误指故意曲解对方的论点,再针对曲解后的论点进行攻击。
A说:谈了恋爱的人应该与其他异性保持一定距离。
B说:那还不许我跟别人讲话了?3. 滑坡谬误滑坡谬误指使用一连串连续的因果推论,却夸大每个环节之间因果关系的强度,进而得出不合理的结论。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高中你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你就找不到好工作只能扫大街,你想一辈子扫大街吗?4. 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指利用词、句上可能出现的歧义来歪曲论据,进行诡辩。
A说:这个大米不好,煮的稀饭不够黏。
B说:502黏,你怎么不去挖一勺?5. 红鲱鱼谬误红鲱鱼谬误即转移话题,提出不相干的话题来转移原本的讨论重点。
A说:昨天我领养了一只流浪狗。
B说:这么热心肠怎么没见你去福利院照顾老人?6. 假两难悖论假两难推理指提出不全面的选择,并让人从中选择一个。
A:不公开发表声明,一定是心虚了。
B:不给你买包的男人,一定是不爱你。
7. 诉诸折衷诉诸折衷是对假两难悖论的矫枉过正,它是认为折衷观点一定是最优解的逻辑谬误。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8. 不当类比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的部分相同属性来推出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类比是一种或然性推理,从真前提未必能够推理出真结论。
A说:大家都是一个老师叫出来的,怎么人家能考满分,就你不行?9. 诉诸情感诉诸情感指通过操纵情感来赢得争论,而非通过有效的逻辑。
你这么有钱,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为什么不捐款?10. 轻率概括仅通过观察一个或一小部分群体,就对整个群体做出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些反诡辩术:如果可以打个比喻,即把语言交锋比作战争,那么雄辩就是明枪,而诡辩则是暗剑。
既要防遭人暗算,还要在适当时机能操戈向敌,反败为胜。
一、驳斥诡辩的基本方法(一)注解法在概念上玩弄游戏,这是诡辩者惯用的手段。
只要我们澄清概念,正确地解释概念,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就足以堵住诡辩者的口。
例如,库诺夫在美化帝国主义时,曾推论说:“帝国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可避免和进步的……所以必须跪在帝国主义面前歌功颂德!”对此,列宁就用明确概念的方法一针见血地驳斥了库诺夫所玩弄的偷换概念的伎俩,库诺夫用“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概念偷换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截然不同的,内涵并不一样。
通过得以这两个概念的澄清,库诺夫为帝国主义辩护的用心就昭然若揭了。
注解法可用来反驳偷换概念和偷换论题。
(二)列举反例法在论辩中,当论敌以偏概全、轻率概括,推出了某种虚假的全称命题时,只要列举出与之相反的具体事例,即可将对方驳倒。
我国古代没有照相技术,所以科举考试时,为了避免冒名顶替,考生必须填写清楚自己的外貌特征,考官才能在考堂上查对。
相传在明朝时,有个考生填写自己的面貌特征时,其中有一项写了“微须”。
考官巡堂时看到这个考生脸部有一点胡须,便怒道:“你冒名顶替,考单上明明写着没有胡须嘛!”考生十分诧异,申辩道:“我明明写着有一点点胡须,怎么就没有呢?”考官说:“…微‟即没有。
范仲淹《岳阳楼记》有…微斯人吾谁与归‟,说的就是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我跟谁一道呢?”考生反驳说:“古书上说…孔子微服而过宋‟,这里微服就是不暴露官员身份的装束,如果…微‟只作…没有‟讲,难道说孔子脱得赤条条地到宋国去吗?”事实胜于雄辩。
对于那些以偏概全的诡辩,我们只要举出一个与其相反的具体例子,就可以驳倒它。
因为同素材的B判断同A判断是不能同真的。
用一个反例,就等于B真。
B真那么A(即以偏概全的结论)当然也就不能成立了。
考官仅仅根据《岳阳楼记》中的一处现象就轻率地得出所有的“微”都是“没有”的结论,被考生列举反例驳得哑口无言。
要用好列举反例法,就必须善于从千姿百态的事物中找出这么一个和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反例,只此一点对方的观点就站不住脚了。
(三)兑现斥谬法从前,有一个骗子自称占星家,说他能根据天上的星辰推算人的命运。
一次,国王召见占星家,问他自己能活多久。
占星家想了想说:“您还能活一年。
”国王一听瘫倒在地,卧床不起。
聪明的宰相决心戳穿占星家的骗人把戏,于是问他:“你还能活多久?”占星家假装推算了一阵说:“20年。
”宰相下令:“马上砍掉占星家的脑袋。
”占星家一死,国王的病马上好了。
占星家的“国王还能活一年”的结论显然是用了虚假论据,但由于一时无从考证,容易迷惑人。
当占星家推出另一个论点“自己能活20年”时,宰相却使他一年也活不能,骗人伎俩不攻自破。
抓住诡辩者与事实相悖的破绽,拿出事实,迫使其在事实面前兑现其观点,就能使其观点的荒谬性暴露无遗。
这种方法叫兑现斥谬法,它以客观事实为武器,所以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四)以毒攻毒法明代陶宗仪的《辍耕录》中有这样一句话:“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
”在中医药方中,以毒攻毒是一种妙方。
用于论辩,以毒攻毒也是制服机械类比、以偏概全、无关推论等诡辩的有效手段。
一个小男孩在面包店里买了一个面包,发现面包比平时小得多,于是对老板说:“这个面包怎么这么小啊?”“哦,这样你拿起来就方便了。
”显然老板在诡辩了。
小男孩没再争辩,留下一点钱就要离开,老板赶紧大声喝住他:“嗨!你面包没给足钱啊!”“哦!不要紧,”小孩说,“这样,你收起钱来就方便了。
”这种反驳可谓妙不可言。
同样,对于伪辩证法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
前面举过的那个借钱不还的例子,借钱者诡辩道:“我怎么能还你钱呢?现在的我已经不是过去的我了,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变,你还是向过去的我要钱去吧。
”诡辩者否认事物质的规定性和相对稳定性,在被讨债者痛打一顿后,还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指责:“现在的我也已经不是过去的我了,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变,你还是向过去那个打你的我算帐去吧。
”(五)澄清因果法甲问乙:“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对不对?”乙答道:“对。
”于是甲作出判断:“那么你整天深入生活,写出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了。
”乙方才明白甲是在挖苦自己。
这里,甲运用了一个错误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因为深入生活只是写出好作品的重要条件之一,仅仅有此条件,不能判断能否写出好作品。
为有效地反驳此类诡辩,必须掌握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两条规则:第一,否定前件即可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即可肯定前件;第二,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就上例来说,没深入生活就写不出好作品,能写出好作品就一定要深入生活;深入生活了并不一定能写出好作品,写不出好作品并不一定没有深入生活。
总之。
面对此类诡辩,可以先用这两条规则来检验,然后层层反驳到底。
对于乱加因果这种诡辩术,只要让其放慢速度,讲清因果就足以使其自驳自己了。
对于含糊其词这样的诡辩者,可以让其解释、阐明自己的观点,对对方的观点、论证下定义并反过来征求对方是否正确。
对于断章取义、以权代证、悖论命题则要分析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批驳。
二、驳斥诡辩的基本素质上面介绍了五种驳斥诡辩的基本技巧,驳斥诡辩的方法还很多,对于一个口语表达者来说,重要的是掌握驳斥诡辩所需的基本素质,以便在论辩中灵活掌握和运用技巧,举一反三,堵住诡辩者之口。
(一)掌握论辩学、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这是同诡辩斗争的强大武器。
例如论辩学中的实事求是原则、平等原则、同一原则以及充足理由原则,它们既是正确论辩的基本原则,也是揭露诡辩的照妖镜。
因为任何一个诡辩都是不合逻辑的论辩,它总要违背这四个原则中的某个原则。
所以,用这四个原则去衡量对方的论辩,诡辩就会原形毕露。
诡辩作为一种论证,与正确的论证一样,也是由论题、论据、论证方式组成。
所以,在驳斥诡辩时,可以从论题、论据、论证方式这三个方面入手。
根据诡辩的具体情况,或者指出它的论题错误,或者指出它虚假的论据,或者指出它论证方式不正确。
只要指出这三个方面中的一个方面的错误,就说明诡辩者的论证不能成立。
(二)寻找诡辩的矛盾之处首先从论点上说,诡辩常常是为谬论辩护,谬论之所以荒谬是由于它同客观事实正确的理论相矛盾,既然把谬论说成真理,那么,如果从诡辩中抓住其与事实及正确的理论相矛盾之处,将其揭露出来,诡辩的阴谋就宣告破产。
其次从论据和论证上说,诡辩要么论据有虚假的地方,要么论证有反逻辑的地方,只要找出其自身的矛盾,诡辩也就不攻自破了。
(三)培养反常态思维众所周知的哥伦布立起鸡蛋的故事,其本身就是一个用诡辩来反诡辩的过程。
创新性思维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循规蹈矩。
人的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反应,往往受先前经验、观点、动机和需要等的影响,如果多年的观念定了型,再凭它去认识、处理新的现象,这就是定势。
定势可以用来提高工作效率,掌握了有效的规范和方法,这种习惯性的东西会帮助人们处理问题时得心应手,省时省事。
可是定势具有两重性,诡辩与反诡辩都最忌心理定势。
如果使一种思路固定下来,成为习惯,那么采取有效思路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少。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常常采用一种固定的思路,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常态思维。
这种思维程序是直线型的、单向性的,认识主体只能适应一个视角、一个侧面去认知对象,造成了特殊条件和异常状况下的思维阻塞,妨碍了思维的敏捷性。
反常态思维训练能软化自己的大脑,在从超常角度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大大突破固定的思维方式,用自己熟知的概念、映象纳入新的关系,用全新的观点考察对象,并作出正确的结论,以增强思维的机敏度。
培养反常态思维的首要条件就是克服心理定势,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练习:练习1.以下是几个对话,调动你的反常态思维,在10秒钟内填空:1.病人:“哎呦!”护士:“你为什么叫呀?我还没有注射呢!”病人:“小姐,您__!”2.子:“爸爸,给我一毛钱吧。
”父:“你已经长大了,不该老是这么一毛一毛地要钱了。
”子:“我想您是对的,爸爸,__好吗?”练习2.以下是一个推理故事,读后回答问题。
不速之客海尔丁在一家旅馆住了下来,他给服务员打了个电话,请他们送份报纸和一杯咖啡来。
不一会儿,就有人来敲门。
“早上好,先生。
这是你的早餐。
”一位服务员站在门口。
“可我没要早餐呀,”海尔丁说,“你大概弄错了。
我只要了一杯咖啡。
这儿是321号房间。
”“噢,对不起,应该是327号。
打扰了,真对不起。
”服务员关上门走了。
不一会儿,又是敲门声。
“请进!”海尔丁想,这回该是我的咖啡来了。
一个男人走了进来:“噢,你在这儿干什么?”“什么?”海尔丁有些气愤,“你怎么在我房间里这样说话?你是谁?”那个男人也不甘示弱:“你在我房间里干什么?你怎么进来的?”“这是我的房间。
”海尔丁说道,“321号。
”“32l号?”那男的看了看门牌,“天哪,我真的不知该说什么么好,我弄错了,真抱歉。
”“没关系。
”海尔丁等他出去,关上了门。
又有人敲门。
“请进!”进来的是个女服务员,说道:“早上好,先生。
这是你要的咖啡和报纸。
”正在这时,只听门外有人在喊:“我的钻石项链丢了!”海尔丁顿了一顿,马上冲出门去,大叫:“快,抓住那个人!”海尔丁要抓谁?为什么?请运用逻辑知识予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