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功能食品实验课程设计

功能食品实验课程设计

功能食品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能食品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原理;2. 掌握常见功能食品成分的分析方法;3. 了解功能食品在健康饮食中的作用及合理搭配。

技能目标:1. 学会设计简单的功能食品实验方案,并能进行实验操作;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意见;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功能食品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食品与健康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3.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功能食品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和化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健康饮食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功能食品概念与分类:介绍功能食品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原理,结合课本第五章第三节内容,让学生了解功能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区别。

2. 常见功能食品成分分析:分析课本中提到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等常见功能食品成分,讲解其生理功能及摄入建议。

3. 功能食品实验设计:参考课本第七章实验案例,制定适合学生的功能食品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材料及注意事项。

4. 实验操作与数据收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并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5. 实验结果分析与应用:结合课本知识,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功能食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功能食品概念与分类,介绍功能食品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原理;第二课时:常见功能食品成分分析,分析课本中提到的功能食品成分;第三课时:功能食品实验设计,讲解实验方案及注意事项;第四课时:实验操作与数据收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第五课时:实验结果分析与应用,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功能食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功能性食品配方的设计与开发

功能性食品配方的设计与开发

功能性食品配方的设计与开发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功能性食品越来越受到了大众的青睐,成为了市场上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品种类。

而要创造出好的功能性食品,则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配方来支撑。

本文将对功能性食品配方的设计与开发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设计一个合理的功能性食品配方1. 确定功能性食品的目标在设计功能性食品配方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要针对的目标,以及追求的功效。

例如,想要抑制血糖,保护心血管健康,增强免疫力等等。

确定了目标之后,才能更好地设计出满足这些目标的配方。

2. 选定高效有效的功能性成分在设计功能性食品配方时,需要选用一些高效有效的功能性成分。

这些成分应当来自于天然的食材,例如各种植物提取物、蛋白质、纤维素等等。

这些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质、抗炎性质和免疫调节性质等,可以满足不同目标的需要。

3. 搭配适当的量在选定了功能性成分之后,需要根据不同目标和不同功能性成分的特性,搭配出适当的量。

有些功能性成分需要精确地控制其含量,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也要考虑到食品中的其他成分,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不恰当的副作用。

4. 合理的制造技术和工艺在设计功能性食品配方后,还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来保证功能性成分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并维持其良好的口感和外观。

这也是保证功能性食品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功能性食品配方的开发1. 评估功能性食品的功效在已经设计了合理的配方之后,需要进一步评估该食品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功效。

这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验证和调整。

例如需要协调配方中的各个成分,或者进行合理的搭配。

在确保可以达到预期功能的前提下,才能继续进行后面的开发工作。

2. 合理的营养平衡除了满足目标功能,功能性食品还必须考虑营养平衡。

任何一种食品不能替代多样化的饮食,更不应该因为追求一种功效,而忽略了更多的营养方面。

所以在开发功能性食品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它是否能够搭配并满足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

3. 充分的市场调研在完成实验验证后,还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确认该功能性食品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

功能性食品的设计方案食科1102班

功能性食品的设计方案食科1102班

功能性食品的设计方案:一.设计题目:增强人体免疫力——香菇(香菇多糖)二.香菇多糖提取方案:原理:香菇多糖,是从优质香菇子实体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经热水提取的香菇多糖可调节人休内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活性,可降低甲基胆蒽诱发肿瘤的能力,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实验方法1.提取将香菇洗净后除根部后切除根部,菌伞切成小块,放入真空干燥箱(低温)烘干,然后将烘干的香菇小块放在研钵里研磨。

用台秤量取香菇粉20g,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于石棉网上加热至沸,并不断搅拌,煮沸30min后,抽滤。

滤渣再用100ml蒸馏水溶液煮沸30min,抽率。

合并两次滤液,然后将合并后的滤液加热浓缩至20ml,溶于100ml95℅乙醇,搅拌并冷却至室温,静置1h。

将混合液以4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得到的沉淀放在真空干燥器中干燥,得到粗香菇多糖。

2.除蛋白将得到的粗糖50ml100℃热水溶解,加Sevage 溶液 [氯仿:正丁醇=5:1(V/V)] 10ml,剧烈震动 10mim,静置10min, 4000r/min 离心10min,取上层清液,加Sevage 溶液反复操作5次3.纯化将提取的粗糖置于烧杯中,加蒸馏水50ml溶解,向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5mol/l的CTAB与硼酸-硼砂缓冲液处理,静置10min, 4000r/min离心得沉淀用2mol/l乙酸溶解,静置10min, 4000r/min 离心后去上清液加等体积甲醇,静置24h.三.香菇多糖注射液的用量及毒理学评价1.用法用量:每周两次,每次一瓶2ml(含1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滴注,或用5%葡萄注射液20ml稀释后静注。

2.毒理学评价:药理作用:香菇多糖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抗肿瘤辅助药物,能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提高NK细胞活性,从而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毒理研究重复给药毒性:大鼠、犬和猴重复给药试验中均可见网状内皮细胞肿大和增殖,在大鼠(≥0.03mg/kg,1个月;≥0.01mg/kg,3个月)和猴(≥2mg/kg,6个月)中,可见中小动脉动脉炎,在≥2mg/kg组中,部分犬和猴有胃肠道或膀胱出血及皮疹和溃疡。

功能食品策划方案

功能食品策划方案

功能食品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功能食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逐渐增加。

功能食品是指在满足人们基本营养需求的同时,具备一定功能性的食品,例如提高免疫力、改善肠道健康、增强体力等。

本文将针对功能食品在市场上的潜力和发展趋势,提出一份功能食品策划方案,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二、市场分析功能食品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需求量大,市场规模庞大。

近年来,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不断增加,对功能食品的需求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功能食品市场的潜力更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功能食品市场年增长率约为10%左右。

由于功能食品的功能性需求,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口味的要求也更高。

因此,在功能食品市场中,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是主要竞争因素。

同时,市场上的功能食品品牌较多,因此在竞争中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制定策划方案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三、产品定位本策划方案中我们将重点定位于改善肠道健康的功能食品。

肠道健康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具备很高的市场需求。

我们的产品将以天然食材为基础,通过科学配方和独特工艺,制作出口感好、口味佳的功能食品。

同时,我们将提供多种口味和包装规格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四、产品研发与生产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我们将进行详细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设计。

1.研发阶段:我们将聘请营养学专家和食品工程师,进行产品配方研究和论证。

根据市场需求和目标消费群体的特点,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确定产品的功能性成分和配比比例。

2.生产工艺:我们将采用高效、安全、环保的生产工艺。

在传统食品生产流程的基础上,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五、渠道与销售策略针对功能食品的市场特点,我们将制定以下渠道与销售策略:1.分销渠道:我们将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包括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

线上渠道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推广和销售;线下渠道可以选择超市、健康食品专卖店等销售点。

功能食品实验

功能食品实验

实验三功能性食品的设计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功能性食品设计的原理、原则及注意事项,并学会对功能性食品进行评价与分析。

二、实验原理
根据功能性食品的要求、特点、开发的原则和相关注意事项,并结合食品加工原理与工艺,自行设计一种功能性食品的配方与加工工艺,并对主要功能成分进行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电子天平、杀菌锅、均质机、焙烤箱、捣碎机、过滤机、灌装压盖机
四、实验步骤
1、设计一种功能性食品,包括产品的配方、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2、对该功能性食品进行评价,给出相关检测分析方法,并说明其主要功能、特点和合适的消费人群。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六、思考题
1、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流程及注意事项。

2、进行功能性食品评价时应考虑哪些原则?
七、注意事项
1、注意所采用的原料要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

2、注意所设计的配方一定要符合功能食品的要求及特征。

3、注意所设计的配方的加工工艺要有利于保存产品中功能成分的活性。

功能性食品科学课程设计

功能性食品科学课程设计

功能性食品科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功能性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功能性食品是指含有一定功能成分,在保持人体生理平衡、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特殊功效的食品。

如今,功能性食品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食品产业中的一大趋势和发展方向。

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功能性食品科学知识,了解不同种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以及如何制备和评价这些食品的功效和质量。

因此,本课程旨在向大学生介绍功能性食品的基本概念、功能成分的分类和作用、功能性食品的制备和评价等内容,为他们打好食品科学的基础,并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1.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及其发展趋势;•熟悉功能性成分的种类和作用;•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制备原理和方法;•能够对不同的功能性食品进行评价和比较;•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2.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功能性食品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介绍不同种类的功能性食品,如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探讨功能性食品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

(2)功能性成分的分类和作用•介绍功能性成分的种类和特点,如营养素、植物提取物、益生菌等;•探讨不同功能性成分的作用和功效,如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预防癌症等。

(3)功能性食品的制备原理和方法•介绍功能性食品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如营养素添加、植物提取物提纯、益生菌发酵等;•探讨功能性食品在不同阶段及不同温度下的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4)功能性食品的评价和比较•了解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如生物学评价、生化和分子评价、人体试验评价等;•排列功能性食品的好坏,比较体现不同功能性成分的食品的优劣。

(5)课程实践•结合功效食品的制备和评价方法,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实验操作,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功能性食品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功能性食品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功能性食品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功能性食品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中功能性成分的作用机理和营养保健功能的科学,本课程是为学习者介绍功能性食品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功能成分的分离与分析技术,功能性食品与慢性疾病的关系,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市场需求等内容。

本课程基于功能性食品学第二版编写而成。

二、课程目标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2.了解功能性成分分离、提取和分析技术;3.了解功能性食品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与慢性疾病的关系;4.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方法和市场需求。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功能性食品概述•功能性食品的定义与分类;•功能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功能性食品的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性成分分离与分析技术•常见功能性成分的分离和提取技术;•常见功能性成分的分析和检测方法。

第三章功能性食品与营养保健•常见功能性食品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功能性食品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第四章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和开发方法;•功能性食品的上市前的检验、评价和规定。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授课、案例研究、讨论、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五、实验与实践本课程设置相关实验和实践环节,包括功能性成分分离与分析实验、功能性食品开发设计实验等,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课程作业等。

占总成绩的30%。

2.期中考试:考查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占总成绩的30%。

3.期末考试:考查对全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应用能力。

占总成绩的40%。

七、参考教材本课程的主要参考教材为《功能性食品学(第二版)》。

此外,还会根据需要安排一些论文和专业资料作为课外阅读。

功能性食品设计【范本模板】

功能性食品设计【范本模板】

功能性婴儿食品设计(ω-3PUFAs强化食品)[摘要]本文研究了以禽畜鱼肉及蔬菜为主要原料的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软包装系列婴儿辅助食品的配方和制作工艺,并依据GB15193—9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和3O天喂养试验,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食品安全性毒理。

该产品感官性状良好,易于婴儿接受且食用方便,营养全面,无任何防腐剂和化学食品添加剂,常温下保质期达4 个月以上。

【关键词】食品配方;婴儿;辅助食品;研制技术;多不饱和脂肪酸;食品安全性毒理学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d the poultry meat and vegetables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to add more flexible series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infant formula and supplementary food production process.And according to GB15193—94 "food safety procedures and methods for toxicological assessment" for acute toxicity test,the three genetic toxicity tests and 3O-day feeding experiment,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food safety toxicology。

Sensory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 good,easy and convenient to eat babies received,nutrition,comprehensive,without any preservatives and chemical food additives,room temperature shelf life of up to 4 months or more.Key Word:Recipes;baby;supplementary food;development technology;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Food Safety Toxicology前言:背景功能性食品是可调节身体机能的特殊食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健康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食品的设计产品的设计——皮普洱茶饮料工艺一、简介普洱茶,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

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普洱茶如今已成为东南亚各国、港澳台地区及欧美国家茶叶市场上倍受消费者推崇的特种茶。

普洱茶能抑菌减肥、生津止渴、醒脾解酒、开胃消滞,称为不可一日无的保健饮料。

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

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

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

广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

皮药材分“皮”和“广皮”。

所以将一定量的普洱茶辅配以皮,研制一种出营养保健的茶饮料产品。

加了皮的普洱茶会寄居有些苦味,但对于化痰、止咳都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二、成分及保健功能(一)、普洱茶1、主要成分茶多酚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

茶多酚是茶叶中许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

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体物质,约占茶多酚总量的50~70%。

儿茶素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可防止血管硬化、抗癌、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还有灭菌、解毒作用。

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色素:茶叶中的色素分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大类。

脂性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罗卜素。

它们对人体健康都是有益的,由于大部分不溶解于水,只有当吃茶或使用茶粉时才能被利用维生素:主要为维生素C和维生素E。

具有抗氧化作用。

2、保健功能(1)、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茶多酚能去脂解油腻,明显抑制体胆固醇、甘油三脂(均为血脂主要成分)含量的上升,并能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还能发送毛细血管壁的弹性;维生素C有促进胆固醇排泄的作用,因此,喝茶可以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而且对防治动脉粥硬化、高血压都具有重要作用。

(2)、防治冠心病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所以饮茶对防治冠心病有效。

据统计资料表明,不喝茶的冠心病发病率为3.1%,偶尔喝茶的降为2.3%,常喝茶的(喝三年以上)只有1.4%。

此外,冠心病的加剧,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血栓形成有关。

而茶多酚中的儿茶素以及茶多本酚在煎煮过程中不断氧化形成的茶色素,有显著的抗凝、促进纤溶、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3)、降压高血压指收缩压或扩压增高,超过正常水平。

动脉硬化不但导致冠心病,与高血压关系也十分密切。

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和维生素P等都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成分。

尤其茶多酚对毛细血管的功能及儿茶素类化全物和茶黄素对血管紧素转化的活性明显抑制作用等,都能直接降低血压。

(4)、抗衰老人体中脂质过氧化过程是衰老的机制之一,采用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化合物维生素C。

维生素E能延缓衰老。

茶叶中不仅有较多的维生素C与维生素E,而且茶多酚还起重要作用。

另外,茶叶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也有一定的抗衰老功效。

(5)、抗癌茶叶抗癌是泛指对各种恶性肿瘤的防治作用。

主要对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具有阻断作用。

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和某些儿茶素物质能活化致癌的酶系,还可直接和亲电子最终致癌代物起作用,改变其活性,从而减少对原致癌基因的引发和促成,使最终致癌物的数量减少。

(6)、助消化茶叶中的咖啡碱和黄烷醇类化合特可以增加消化道的蠕动,因而就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7)、解酒茶之解酒,因为肝脏在酒精水解过程中需要维生素C作用催化剂。

饮茶,可以补充维生素C,有利于酒精在肝脏解毒。

(8)、利尿现代研究表明,由于茶叶中所含的咖啡碱和茶碱通过肾脏的微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以及抑制肾小管水的再吸收等机制,从而起到明显的利尿作用。

(二)、皮1、主要成分皮含有皮素、橙皮甙及挥发油。

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苦素、和柠檬醛。

在烹调中加入皮有调和理气和化痰作用。

鲜橘皮与皮虽然是同一种东西,但性质却大不相同。

鲜橘皮含挥发油较多,不具备皮那样的药用功效,而皮隔年后挥发油含量大为减少,里面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会相对增加,这时皮的药用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此外,因为鲜橘皮表面有农药和保鲜剂污染,这些化学制剂有损人体健康,用它泡水还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保健功能(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皮有助于消化,因为皮含有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此外,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积气,增加食欲。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皮煎剂、醇提物等能兴奋心肌,但剂量过大时反而出现抑制。

另外,它还可使血管产生轻度的收缩,迅速升高血压。

皮中的果胶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被动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

皮煎剂对支气管有微弱的扩作用。

(4)、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皮煎剂可使肾血管收缩,使尿量减少。

(5)、抗炎作用:皮煎剂与维生素C、维生素K并用,能增强消炎作用。

三、材料与方法1、主要原辅材料及功能因子主要原料:普洱茶。

要求茶体匀整、茶香纯正、色泽褐红。

辅助材料:皮、白砂糖、水功能因子:茶多酚、皮素、挥发油、维生素C、维生素E、咖啡因等2、主要设备过滤机,配料缸,超高温灭菌机,磁力加热搅拌器,离心沉淀机,离心机,pH 计,糖度计,温度计等。

3、实验方法茶叶、皮→原料的选择→原料的预处理→浸提→过滤→精滤→配料→超高温瞬时杀菌→灌装→杀菌→冷却→包装→成品四、产品定位饮料市场似乎一直都缺乏热点和新的品类,从最初的碳酸饮料流行,再到水饮料盛行,到近两年的果汁饮料大兴其道,消费者也从经历着口感到健康,从时尚到保健的转变,而在此消费趋势下,天然健康饮料作为一个具备保健功能的新品类便成为下一个市场热点,而我们的产品主要原料是普洱茶,具有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普洱茶是所有茶叶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种茶叶,茶多酚经研究具有养颜、增加皮肤抗氧化水平,可直接吸收紫外线,是皮肤的有效保护剂;辅料皮更具有助消化,调和理气和化痰止咳作用,这样的一种饮料可以说是非常天然健康的食品,符合现在大众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故应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五、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一)、功能试验1、促进消化功能(1)试验项目:动物试验:小鼠体重、小鼠摄食量、食物利用率、小肠运动试验、消化酶测定(2)试验原则:动物试验必测项目。

(3)试验结果:动物试验中,胃肠运动、消化酶的检测以及小肠吸收试验中至少有一项指标为阳性。

2、清咽功能(1)试验项目:动物试验:大鼠棉球植入、足跖肿胀试验(2)试验原则:动物试验必测项目。

(3)试验结果:动物试验两项指标任一指标为阳性。

3、减肥功能(1)试验项目:大物试验:大鼠体重、大鼠摄食量(2)试验原则:动物试验必测项目。

大鼠肥胖模型和预防大鼠肥胖模型两者任选其一。

减除体多余脂肪,而不是单纯以体重减轻为标准。

不能引起腹泻或抑制食欲,必须对健康无损害,无不良反应。

(3)试验结果:动物指标两项均为阳性,并且无不良影响,即可初步判定具有减肥功能。

大鼠摄食量不显著低于对照组。

【注:因为该产品为天然健康饮料,适合大众日常饮用,并非针对某一方面的功能性食品,虽然其材料普洱茶和皮具有很多功效,但在此产品中不明显,因此无法做人体试验来证明其功效,只能粗略做动物试验加以说明。

】(二)、毒理学试验1、普洱茶饮料的急性毒性试验(1)试验材料:饮料:普洱茶饮料(成品)(2)试验器械:一些检测设备(3)试验动物:健康小白鼠,20g左右,20只,雌雄各10只(4)试验方法:取小鼠20只,禁食12h,正常饮水,每只鼠每次灌胃7ml,间隔8h,总体积21ml。

分三次给受试物。

(5)检测方法:①观察小白鼠的表现、行为、是否死亡情况。

②解剖小白鼠,观察其脏器是否病变。

(6)试验结果:饮用后动物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

连续观察一周,动物全部存活,活动自如,毛发光滑,饮食正常。

呼吸、鼻、眼、口腔无异常分泌物。

一周后解剖小白鼠,观察重要脏器,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

2、普洱茶饮料的慢性毒性试验(1)试验材料:饮料:普洱茶饮料(成品)(2)试验器械:一些检测设备(3)试验动物:成年小白鼠,60~80g,80只,雌雄各40只(4)试验方法:随机将小白鼠分为A、B、C、D四组,A组对照组,其他三个实验组(0.7mL/d,1.4 mL/d,2.1 mL/d,灌胃);每组各20只小白鼠,雌雄各一半;对照组(A组)正常饲料喂养,实验组(B、C、D组)灌胃后自由饮食,连续观察30d。

(5)检测方法:①小白鼠的一般表现、行为、中毒和死亡情况。

②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分类。

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总蛋白,白蛋白。

③病理学检查:肝、肾、胃、睾丸和卵巢。

(6)试验结果:动物全部存活,活动自如,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

血常规及各项生化指标正常。

各重要脏器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

(三)、结果判定该皮普洱茶饮料产品安全,适合饮用。

六、产品包装设计在当今饮料消费市场上,由于消费者口味的不同,碳酸饮料、果汁、纯净水、啤酒和酒精饮料各自占据不同的市场。

除此以外,新品种的饮料纷纷问世,例如冰茶、混合饮料等,它们从一些名牌饮料中夺走了部分市场。

在目前的饮料包装业,包装必须强化饮料的形象,传递品牌的信息。

在这个全球多文化、多媒体的时代里,个性的展示往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只有在其不断的发展中创新,才能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震撼。

现如今的饮料包装设计已不是单单为了在流通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它承载了很多的信息咨询。

饮料的包装作为一件包容产品的器皿,除了它的实用性外,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这种魅力在于容器可以通过自己的色彩、造型、质感等表达手段,使消费者加深对产品的印象,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信息,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正是由于包装容器的这一特性,使它具有了连续使用的价值。

在市场进入了个性化消费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已相当成熟的今天,饮料包装设计必然更趋向个性化。

因此,该皮普洱茶饮料采用不易破碎的无毒的材料,即选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ET是饱和聚酯的典型代表,可以用来制成纤维、薄膜及塑料等,其特性透明度好,不易破碎,化学稳定性良好,适合多种液体或固体药品包装,对紫外线有较好的遮蔽性,无毒。

以瓶装形式出现,容量为250ml,其外包装用突出的绿色,不仅吸引眼球也代表绿色健康。

七、适宜人群普洱茶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有机物。

它们作为营养成分和药理成分作用于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