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燕山南北

合集下载

【燕山前后】狭义和广义的燕山

【燕山前后】狭义和广义的燕山

【燕⼭前后】狭义和⼴义的燕⼭儒雅休闲静⼼释怀点击标题下⽅蓝⾊字体关注本号燕⼭⼭脉介于北⽅的⼤兴安岭⼭脉、南⽅的太⾏⼭脉和河北平原、西⽅的阴⼭⼭脉、东⽅的东北平原之间。

⼤致成东西⾛向。

海拔500~1,000公尺,主峰雾灵⼭海拔2,116公尺。

其范围有⼴义与狭义之分。

最初的燕⼭只是现在西⼭的⼀部分,即房⼭琉璃河古燕都西⾯的⼏座⼩⼭丘。

3000年来,随着历史的演进,燕⼭的地理范围和⽂化内涵也在不停地扩展,以⾄于“何处是燕⼭”成为了⼀个值得需要梳理的问题。

我们不妨先“以貌取⼭”,通过地貌特征,⽤排除法来确定⼀个“⼤燕⼭”的范围。

燕⼭⼭脉是中国⼤地貌第三阶梯上的⼀个显著凸起,以此为据,将属于第⼆阶梯的坝上⾼原、阴⼭、太⾏⼭脉排除在外;然后排除第三阶梯上的两⽚⼤平原——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处于这些淘汰者包围之下的⼀系列⼭地、丘陵,都可以归⼊⼴义的燕⼭范畴。

⽽狭义的燕⼭,是以“北京以北、承德以南、近东西⾛向”为关键词进⼀步筛选的结果。

我们可以将燕⼭想象为⼀条横卧京北的巨龙,龙尾甩在⼭海关,张开的龙嘴正好包住延庆—怀来盆地的南北两翼——上颌向西延伸⾄北京与河北交界处的⽩河堡⽔库,下颌向西南⽅向延伸⾄关沟,与西⼭分野。

站在关沟的南⼝(也即所谓“北京湾”的拐点),伸出双臂作环抱北京之状,沿左臂向前延伸的⼭脉(风⽔学中所谓“左青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燕⼭(“右⽩虎”则是太⾏⼭脉)。

沿⼭脊线蜿蜒的内外两列明长城,成为燕⼭⾛向的最佳标志物。

⼴义的燕⼭,除主脉外,最东端叫医巫闾⼭,在辽河平原西侧。

向西依次是松岭,努鲁尔虎⼭,七⽼图⼭。

七⽼图⼭最北端是西拉⽊伦河,也就是燕⼭⼭系的最北端。

七⽼图⼭西侧的⽩岔⼭,就是燕⼭、⼤马群⼭和⼤兴安岭余脉的交汇处。

这⾥是⽩查(⽩岔)河,西拉⽊伦河,吐⼒根河,⼩滦河,阴河,伊逊河等许多河流的发源地。

⼤马群⼭,有说是燕⼭余脉,但在地理位置上属于阴⼭。

他们家乡的官⽅资料,也有说⾃⼰是燕⼭余脉,也有说是阴⼭余脉。

近现代燕赵文化的历史地理脉向

近现代燕赵文化的历史地理脉向
2一 秀 : 赵 以 最 早 现 代 化 的地 区 之 . 燕
南 ” 此 语 鲜 明 地 勾 画 出 南 国北 地 之 不 同 。 。
同时 又生 动地 写 出河朔 文 化之 景 貌 。 如斯 燕 赵 .正 是 其 近 现代 文 化 展开 的
舞 台。 而此 文 所 分析 的 , 是 其 近现 代 的历 在诉 说 着 当年 的 辉煌 。 直隶 。 首都 之 独 则 在 有
中 国第 一所 国立 大学 和 私 立 大学 。就 是始
术 、 口的 吸 纳性 越 强 ; 由于 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资 金 、 人 而 技
术 、 口的 吸纳 , 人 它就 会 有 更 多 的技 术 高端 吸 纳性 。 天津 作 为北 方 的 大城 市 就是 这 样 。 于是 , 国后 , 津之脱离河北 。 建 天 以适 其 特 有 的发 展 规律 , 受特 有 的 政策 待 遇 , 似 享 看 近 现代 燕 赵文 化 无 疑 影 响 巨大 :它 使 燕 赵
个 放 大 了 的直辖 市 。 这个 直 辖 省 。 京 畿之 处
要。 当首 善 之 区 。 为 朝 廷 重 视 : 著 名 的 历 如 “ 中兴 名 臣 ” 国藩 、 鸿 章 以及 袁 世 凯 都 曾 李 曾 出任 过直 隶 总督 。 在 。 定 直隶 总 督府 现 保 作 为历 史 文物 , 建筑 庄 严 , 势 沈 闳 , 气 似仍 尊 ; 天津 之 繁 华 ; 承 德 为 皇 家 “ 都 ” 有 有 上 ; 有保 定 府 为政 治 权 力 重镇 :有全 国最 先 敷 设之 铁 路 、 先 发起 之 洋 务 。 最
文 化 的神 经脉 络 再 生 变化— — 由开 放 向 洋
设 于 京津 的①。洋务 运 动 的 思想 , 经 一度 产 业 , 会 产 生更 多的 G P 从 而 更增 加 其 曾 就 D ,

燕山_长城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_陈胜前

燕山_长城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_陈胜前

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陈 胜 前(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长春 130012)目 次一 生态交错带适应的一般模式二 史前文化适应方式的转换三 环境格局的变化与适应变迁四 结语 燕山-长城南北地区是考古学研究上有特殊意义的地区。

其地处蒙古高原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河流域北部、滦河下游为其南区域,滦河上游、大小凌河、辽河上游地区为其北区域。

我国400毫米降水分界线即位于此,也是北方干旱区与半干旱-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

就地貌来说,这个区域主要由黄土丘陵、黄土阶地和坡地组成,适合早期农业的发展〔1〕。

历史上这个区域是农牧业分界区,农牧业交错带,也是民族交汇融合的地带、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主要战场。

而追溯史前时代,特别是新石器时代,这里又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区,苏秉琦先生称之为考古学文化上的辽西〔2〕。

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处在一个生态交错带上,也就是温带森林与草原的交接地带。

生态交错带不仅对动植物具有特定的影响,同样,对于以依赖动植物为生的史前人类也有特殊的意义。

但这个生态交错带在时间进程中是波动的,它的变化与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是近来考古学研究的重点内容〔3〕。

在这个意义上,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可以称为一个文化生态区。

远者可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组合的地域化特征明显加强,如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少可以区分出四种适应类型〔4〕;近者限定到先秦时期,此间燕〔1〕〔2〕〔3〕〔4〕陈胜前:《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人类的适应变迁与辐射》,《第四纪研究》2006年4期。

G.S helach,The earlies t Neolithic cu ltures of Northeast C hina:recent d iscoveries an d new p ers pectives on th ebeginning of agriculture,Journal of W orld P rehistory ,14:363-413,2000;王立新:《辽西区夏至战国时期文化格局与经济形态的演进》,《考古学报》2004年3期;靳桂云:《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中全新世气候环境的演化及影响》,《考古学报》2004年4期。

延续两千年之久的文明红山文化发源地(中国文化的起源)

延续两千年之久的文明红山文化发源地(中国文化的起源)

延续两千年之久的文明红山文化发源地(中国文化的起源)红山文化是公元前4000~3000年间由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

它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包括北起赤峰市乌尔吉木伦河流域,南到朝阳、凌源、河北北部,冬至通辽市、锦州地区。

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这种有彩陶和细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因1935年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1954年被命名为“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

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

它的遗存物品特点是: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形陶器共存,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共存,是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在中国卷帙浩繁的典籍中,一向视中华文明史为上下5000年。

然而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其地下证据只能上溯至4000年——红山文化提供了前1000年文明史的实物证明。

自秦始皇以长城将华夏大地南北两分,中原即为中华民族的文明摇篮,这已成为2000余年间不争的事实。

红山文化的代表为牛河梁遗址。

牛河梁遗址位于建平县、凌源市交界,居大凌河、老哈河之间,是蔓延于努鲁儿虎山谷的三道黄土山梁。

自20多年前红山文化得以在此发现并发掘,这三个土得掉渣的字就变得大气十足,几乎在一夜之间举世闻名。

牛河梁女神庙是考古界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神殿。

女神庙里的女神像,是亿万炎黄子孙第一次看到的5000年前由泥土塑造的祖先形象。

当年女神头像重见阳光的辉煌一瞬,曾被辽宁省博物馆的摄像师抢入镜头,照片以“五千年后的历史性会面”为题,刊登于国内外大小报刊。

红山文化是北方原始文化发展长河中的高峰期,它有广阔的分布地域,丰富的物质形态以及以农耕为主。

兼营畜牧、渔业、狩猎等经济门类,有较高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制作出一批形制多样、引人注目的石器生产工具、陶器(彩陶)、骨蚌器及玉器,其中石器和陶器表现出南、北两种文化共存的特点。

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与文化解读试题与答案

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与文化解读试题与答案

1.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

2.考古学文化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有特性的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

3.遗迹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

4.遗物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可以移动的文化遗存。

5.以文字为出现前的历史阶段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分支,称为史前考古学。

6.以有了文献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分支,称为历史考古学。

7.以旧石器为生产工具的人类古代社会称为旧石器时代。

就整个世界而言,旧石器时代大约从300万年前开始,结束于距今1.2万年至1万年。

8.以新石器为生产工具的人类古代社会称为新石器时代。

9.以青铜器开始出现并作为生产工具的人类古代社会称为青铜时代。

10.玉猪龙发现于红山文化和三门峡虢国墓地等。

猪首龙身,龙体卷曲如C形,首尾相连,是一种玉质礼器,为原始宗教信仰和等级区别的象征。

11.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

古代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礼制。

玉琮作为祭祀礼器,也用于随葬。

良渚文化、三门峡虢国墓地等都有出土。

12.典型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

龙山文化地域差别较为明显,可分为三个类型:城子崖类型、两城类型、青堌堆类型。

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200~公元前1900年。

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和蛋壳陶为典型,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制玉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冶铜业已开始出现。

龙山文化,氏族血缘纽带已经松弛。

设防城堡普遍出现,对立阶级已经产生。

礼器的问世、文字符号的发展,表明龙山文化时期已经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13.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分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大约距今5000年~3700年左右。

文化特征:陶器以泥质黑皮陶最具特征性,石器制作精致,穿孔技术发达,以玉器随葬较为多见。

良渚文化时期,太湖流域农业经济已很发达,手工业方面,还出现了竹、草编织物和丝麻制品。

14.八音指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发现发掘过程及命名始末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发现发掘过程及命名始末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发现发掘过程及命名始末夏王朝时,其统治区域主要在今中原地区,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在当时只能称为边鄙地区、边远地区,或合称为诸边地区。

这些地区有许多氏族部落,也有当地的农业、手工业和采集渔猎经济,这些地区为繁荣中华民族古代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早期青铜文化的代表。

遗址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北至西拉木伦河,东达医巫闾山麓,西抵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太行山东麓),南抵拒马河(南临渤海)。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夏家店下层文化主要分布于西拉木伦河以南,燕山山脉至渤海湾以北,东西则大概以医巫闾山和七老图山为界。

迄今已经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很多,经过发掘的、已经发表简报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址已有40多处。

涉及区域如此庞大、影响深远的早期青铜文化遗址,其发现、发掘过程中有什么故事呢?它有哪些文化特征呢?它的分布情况和主要遗址有哪些呢?它和中原夏文化有什么联系呢?这些都是我很想深究的问题。

限于篇幅,本文只谈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其余的问题留待后面再叙。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发现过程大多数人都知道,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因为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夏家店村而得名。

夏家店之夏和夏朝之夏,虽然都是同一个夏字,但这个只能说是一种巧合罢了,恰如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又恰好研究夏朝的历史,这也是一种巧合一个道理。

中国现代考古学是诞生在民国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也很难细谈。

之所以大多数人不愿意详细描述过往细节,或许是因为我们国人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总会缠绕屈辱和愤恨之情。

然而,我们还是要敢于面对过去,面对民国时期的历史。

(一)民国时期从1905年日本第二次占领大连地区,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人在大连地区做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发表了数百篇报告、简报和论文。

这其中就包括了1929年出版的《貔子窝——南满洲碧流河畔的史前时代遗址》(简称《貔子窝》)。

主编是有日本考古学之父之称的东京大学校长滨田耕作。

该书著录有内蒙古哲理木盟(今通辽)奈曼旗小库仑出土的圆折肩素面陶鬲、腹饰绳纹加划纹的罐形小阜鼎和新出土的素面磨光筒腹鬲等后来称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典型陶器。

燕赵文化

燕赵文化

燕赵文化是战国时期燕赵地区产生的一种地域文化。

燕赵地区的划分应以现在的黄河为南界,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为燕赵地区的南北边界。

燕文化的形成,主要表现在燕赵王琦的复仇和燕太子旦对秦王的阴谋。

赵文化以胡夫、骑马、射击为代表。

赵文化在后期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融入晋文化体系,一部分属于兴文化,另一部分转化为叶文化。

文化介绍燕赵地区的主体是南靠黄河,东靠海,西靠太行山,北靠燕山。

从地质学上讲,这是一个属于华北平原北部的平原。

也可单独称为河北平原。

这是一个冲积平原,土壤属于次生黄土。

横穿平原,即使走上百里,也看不到山峦起伏。

燕赵文化是一种简单的文化。

燕赵地区历来以农业闻名。

从7000年前的岐山文化、沛里岗文化,到唐代开元时期在河北安陆山的驻军,这里的农业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繁荣。

事实上,水利灌溉从这里开始,但还没有普及和持续。

从分区来看,这里的农业主要是旱作农业,而不是人工灌溉。

燕赵文化是农业文化和旱作文化。

在这片平原的农业区,历代政府都有许多重要的行政机构。

炎黄时期,又称幽州、冀州。

在今天的河北省芦庐地区,炎黄帝与元鲁、半泉交战。

后来,黄帝家族的尧帝将皇帝的后裔流放到佑都。

在此前后,抚顺族贺州支部也在游都设立了办事处。

游都,又称幽州、鬼魂,是这一时期北方重要的城镇。

据唐代李泰所著《苦地志》和清代顾炎武所著《昌平山水志》,北京密云东北延乐村有一座古恭城,是流放贡品的地方。

文化定义从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来看,燕赵文化是平原文化、农业文化和旱地农业文化。

就民族而言,它是一种以汉族为主的文化。

赵氏文化不仅存在于中原,而且还存在于陕西关中文化之中。

但燕赵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燕赵文化比中原、齐鲁地区更具代表性。

从文化特征来看,燕赵地区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即激情的悲剧和侠义精神。

“激情悲剧”一词可以用来描述不同地区的人和现象。

但在历史上,它起源于燕赵地区,是燕赵地区的典型代表。

在其他地区,慷慨激昂的挽歌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在燕赵地区,它已成为一种普遍特征和特殊符号。

北京燕山简介

北京燕山简介

北京燕山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北京燕山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一座海拔2007米的山峰,是北京市最高的山。

燕山山脉东西走向,横贯北京市,是京津地区的分水岭。

燕山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春天绿草如茵,夏天云雾缭绕,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燕山山脉植被种类丰富多样,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和草甸。

这里生长着各种珍稀植物和动物,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保护区。

登上燕山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北京城市的美丽景色,尤其是晴天时,能看到远处的长城、故宫等著名景点。

燕山还有许多著名景点和名胜古迹,如燕山大佛、燕云湖、燕山寺等。

燕山大佛是一座巨大的石刻佛像,高达30米,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被誉为“北国第一佛”。

燕云湖是燕山山脉最大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四季景色宜人,是周边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燕山寺则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院,建于唐代,保存完好,历史悠久,是北京市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

燕山地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夏天凉爽,冬天寒冷。

因为地处山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北京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好选择。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许多市民会前来燕山进行登山、野餐、露营等户外活动,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北京燕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走进燕山,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能体验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发现和探索这座美丽的山脉,体验其中的乐趣和美好。

【北京燕山简介】完。

第二篇示例:北京燕山,位于北京市西部,距离市中心约80公里,是华北平原向华北高原过渡的地貌线。

燕山山脉绵延数百公里,横贯了北京市西北部和河北省的一部分地区。

燕山山势雄伟,山峰起伏,景色优美,是北京市的重要自然景观之一。

燕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

它不仅是北京市的重要生态屏障,还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

燕山山脉自北向南贯穿京西北,阻挡华北平原的沙尘暴侵袭,保护了北京的空气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忠培、孔哲生、张文军、陈雍:《夏家店下层文化研究》, 苏秉琦主编:《考古学文化论集(一)》,文物出版社, 1987年,第58-78页。
王立新等:《夏家店下层文化渊源刍论》,《北方文物》 1993年2期。
朱永刚:《东北青铜文化的发展阶段与文化区系》,《考古 学报》1998年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 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6年。
起、山顶建。形状不定。 B、遗物 陶器、金属器(青铜耳环、戈、杖首、冒)、玉器、
石器(铲占磨制石器的1/3)、骨角器、卜骨(各居址)。
彩绘陶
石器
玉器
分期
张 忠 培 等
李伯谦
时代:基本于二里头同时,下限到早商。 (约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14世纪之间)
来源:中原文化等多种文化与小河沿文化碰 撞而产生的。
邹衡.试论夏文化[A].夏商周考古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3、1981年韩嘉谷先生把燕山南麓地区的相关遗存认定为该地区的土著文化, 提出了大坨头文化的命名
韩嘉谷.京津地区商周时期古文化发展的一点线索[A].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4、1989年,韩先生又将大坨头文化划分为大坨头、庄窠(ke)、东庄店 三个地方类型
墓葬:土坑竖穴木葬具、土坑竖穴石葬具、土坑竖穴土坯葬具、 土坑竖穴无葬具:生土二层台墓侧壁浅洞室 土坑墓:大型2.2米以上,中型1.7-2.2,小型不足1.7米 半数墓有龛,大型95%,中型65%,小型22% 随葬品放在龛、葬具内、填土中。 葬式:侧身,仰次之,俯身少。单人为主,合葬式双亲或单亲
与儿童。 城址:多用石头砌成,或土与石。修造的方式:顺山势、平地
6、提出了大坨头文化的官庄类型,包括有张营和官庄两个遗址, 典型器物有无实足跟空袋足鼓腹鬲、柱状足实足跟鼓腹鬲以及口袋状足的甗
任小波、杨建华:北京昌平张营遗址青铜时代遗存相关问题研究,边疆考古研究11辑
分布:主要分布在海河、潮白河、滦河下游及 其支流的葬
1、土坑竖穴墓和石棺墓 2、流行东西向单人仰身直肢葬 3、少数墓葬有木质葬具 4、鬲、罐组合 5、部分墓葬有殉牲(羊、牛、猪)
第四节 夏代经济形态的转变和双向的文化影响
一、夏代经济形态的转变 二、夏代北方青铜器与中原和草原的比较
齐家文化铜器
大坨头文化来源与去向 雪山二期文化 围坊三期文化
经济:农业(普遍存在农业生产工具、养猪) 渔猎和家畜饲养
壶流河类型
来源
A类 折肩鬲和大斜腹鬲 B类筒腹鬲、大平底罐和喇叭形耳环等 C类鼓腹鬲、敛口钵、瓮等 D类三足蛋形瓮 E类鬲、盆、石镰
张家口考古队:《蔚县考古记略》,《考古与文物》1982年4期,10-14页 张家口考古队:《蔚县夏商时期考古的主要收获》,《考古与文物》1984年1期,40-48 页
海河流域-大坨头文化
命名:大坨头文化是以河北省大厂县大坨头遗址的发掘而得名
研究史:
1、在1964年之前,郑绍宗先生将唐山等地的夏商时期遗存划入了夏家 店下层文化的分布区中
郑绍宗.有关河北长城区域原始文化类型的讨论[J].考古,1962(12)
2、1980年邹衡先生把夏家店下层文化分成“辽西型”与“燕山型”两个地方类
韩嘉谷.大坨头文化陶器群浅析[A].中国考古学会第七次年会[C].北京:文物 出版社,1989.
5、燕南地区夏到早商的遗存分为李大人庄类型,壶流河类型和大坨头文化 并在大坨头文化下又分为塔照类型、大坨头类型和古冶类型
蒋刚.冀西北、京津唐地区夏商西周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J].考古学报,2010(4).
陶器
天津市文化局考古发掘队:《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坨头遗址试掘简报》,《考古》 1966年1期。 韩嘉谷:《大坨头文化陶器群浅析》,《北方考古研究(四)》,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119-129页
年代:夏至商前期(公元前19世纪-13世纪)
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大坨头文化关系
2、分布
东起医巫闾山以西,西到赤峰七老图山,南 起燕山以北,北至西拉木伦河。
主要遗址:赤峰:药王庙、夏家店、蜘蛛山、 四分地东山嘴、敖汉大甸子、范杖子、喀喇 沁旗大山前、宁城南山根、三座店、小榆树 林子、库仑、奈曼、朝阳、水泉、建平、凌 源、喀左、北票、锦西、兴城、锦州
3、文化面貌
A、遗迹房址 地穴式分单间与双间 2-4米;地面式(平地或挖 槽基),使用土坯,灰坑、灰沟
第三节 东段——燕山南北
燕山南北这一时期有三种类型遗存 夏家店下层文化 大坨头文化 壶流河类型
夏家店下层文化
发现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分布 文化面貌 来源
1、发现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935年日本人滨田耕作发掘了赤峰红山后第 一住地,有尊形鬲、甗腰,当时和其他遗物 一起叫做“赤峰第二期文化”。1960年中国 科学院考古所发掘的夏家店遗址将其定名为 夏家店下层文化。70年代末提出夏家店下层 文化燕山南北两个类型(李经汉、张忠培、 李伯谦)。80年代后半,把燕山以南另命名 (韩嘉谷、卜工、王立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