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结婚风俗
南阳订婚及结婚习俗

南阳婚嫁习俗(城市婚嫁礼仪)“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对于南阳各地人来说,婚俗程式中有“说亲、定亲、下聘、送好、迎娶”等几大步骤。
现实中,男方送见面礼、送订婚礼、挑选吉日等项目仍然“流行”,只是一些细节有了新的解释。
现在南阳的青年人,已经融入了整个社会中,婚事新办蔚然成风,已经不拘泥于旧的繁缛礼节之中了。
城镇青年男女在自由恋爱中,大多会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如身高长相、人品修养、家庭状况、经济地位、文凭学历等,结合自身条件,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各方面较满意后方可订婚,男方需要买些贵重的订婚礼物。
结婚一般选在五一、五四、国庆节、元旦等法定假日,结婚前几日要发请帖,敬告亲朋好友举办婚宴的时间和地点等,结婚时还要举行结婚典礼仪式,内容多为向亲朋致敬等。
如今,城镇青年越来越崇尚旅游结婚、集体结婚等形式,这些结婚形式已成一种时尚,被越来越多的恋人所采用。
“传统习俗在今日婚礼中更多是象征意义。
年轻人算日子算仪式时间,赶着吉日吉时结婚,为的是一个‘好兆头’,早一天或晚一天,10点仪式与11点仪式并不重要,维系这段婚姻的,不是数字和时间,而是两个人的感情。
现在的婚礼都讲究个性,场景、服装、请柬,客户能想到的,婚庆公司都能做到,婚礼一般花费在5万元左右,其中包含婚宴、首饰、车队等。
豪华的婚礼声光电效果齐全,花费能达到十五六万元。
撇开形式,婚礼的两大主题是不变的,那就是“情”和“孝”。
从古至今,万变不离其宗。
一位民俗专家曾说过:“俗”这东西,本来也不过就是尘世中的小情趣,它让我们可以有个幸福生活的模板,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妙的未来蓝图。
就像姑娘出嫁,要找一个帮新人缝新被子的“好命阿姨”。
我们看不见自己婚姻的未来,但从这位阿姨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希望,看到一个鲜活的尘世幸福模型。
婚俗让我们“有俗可依”,但却未必需要“有俗必依”。
在南阳民间婚嫁柬帖中多数使用的“雁”字和大雁图案,象征夫唱妇随,永结同心,但事实上,它只代表祝愿,只是开端。
河南结婚风俗

河南结婚风俗
1、在河南地区,嫂子给将嫁的妹妹梳头,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梳成髻,即媳妇头,意味着妹妹将成为人家的媳妇。
一是还按闺女的发式梳,即梳长辫子,意即妹妹是待出阁的闺女,等到婆家后,再由婆家嫂子或者婶子大娘挽成髻。
给姑娘梳头时有歌。
在豫北长坦县,其歌词为:“前拢七,后拢八,婆家娘家一齐发。
婆家发了二顷半,娘家发了二顷八,走到半路发庄嫁。
”
2、订婚要给订礼,双方家人吃饭。
3、准备结婚的前一个月,男方要带上足够的钱去给女方买衣服、首饰之类,衣服要买好几套,在婚礼时候穿。
4、结婚的前几天两家人要在一起商量婚礼的细节。
5、婚礼当天新郎要早上去新娘家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
6、新娘有弟弟或者侄子“把轿门”,男方家要准备足够的红包给把轿门的,要是把轿门的不放行,新娘是不会“下轿”的。
这个“把轿门的”还拿着新娘陪嫁的柜子箱子等的钥匙,一串钥匙要给一个红包。
7、新娘进去新郎家之后,开始拜天地高堂、对拜等,完了之后司仪会主持新娘“改口”就是喊“爸、妈”新郎家长要给“改口费”。
8、入洞房,大家回避,新娘换衣服之后,新郎的妹妹或者侄女端一脸盆水给新娘,新娘可洗手示意,然后给妹妹或者侄女红包。
9、然后大家闹玩一番,基本都是拉着新郎打油,给新郎新娘伴娘伴郎脸上涂抹煤黑,这些人要机灵闪躲,要不弄到衣服上很让人心疼的。
10、然后开饭,大吃一顿酒席。
河南婚礼酒席有三八场,分别是八个热菜、凉菜、汤。
八八四,貌似减少4个汤或者凉菜。
八碗四,最薄的席了,八个热菜,4个凉菜。
结婚当天算起,第三天女婿要回门,就是回到新娘的娘家在摆桌请客。
内乡结婚风俗流程

内乡结婚风俗流程内乡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内乡,结婚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结婚的风俗也是非常独特而有趣的。
内乡的结婚准备工作通常提前几个月就开始进行。
未婚男女的父母会相互介绍,然后由双方家长商定婚期。
在确定婚期之后,男方的家人会前往女方家中送聘礼,这是内乡结婚的第一步。
聘礼通常包括金银首饰、红包等。
女方家人会准备丰盛的酒席,款待男方家人。
接着,内乡的结婚仪式通常在早上进行。
新郎穿上一身传统的中山装,新娘则穿上一身华丽的婚纱。
在结婚当天,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会一起前往婚礼现场,见证他们的幸福时刻。
内乡的结婚仪式通常分为三个部分:迎亲、过门和婚宴。
首先是迎亲环节,新娘会坐在装饰精美的花轿里,由伴娘、闺蜜等人陪同,前往新郎家。
新郎会率领一支喜庆的队伍,迎接新娘的到来。
在迎亲的过程中,亲友们会放鞭炮、敲锣打鼓,喜气洋洋。
接下来是过门环节,新娘到达新郎家后,会由新郎的母亲带领,踏过门槛,象征着新娘正式进入新家庭。
在过门的过程中,新郎的家人会在门口摆放一些谐音吉祥的道具,如糖果、果子、瓜子等,寓意新娘进门后甜甜蜜蜜。
最后是婚宴环节,新娘进入新家后,亲友们会一同前往宴会厅,开始举行婚宴。
内乡的婚宴通常非常热闹,有着丰富的菜肴和精彩的表演节目。
在婚宴上,亲朋好友会给新人送上祝福和礼金,祝福他们新婚快乐、幸福美满。
除了以上的主要环节,内乡的结婚还有一些特色的风俗习惯。
比如,在新娘进入新家后,新郎会给新娘送一份新家的钥匙,寓意着新娘成为这个家庭的主人。
另外,内乡当地还有一种传统习俗叫做“抢亲”,即新郎的朋友会在结婚当天“抢走”新娘,然后由新郎支付一定的“赎金”才能将新娘“救”回来。
总的来说,内乡的结婚风俗流程独特而有趣,充满了喜庆和祝福。
在内乡,结婚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一种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通过结婚仪式,人们不仅能感受到亲情和友情的力量,也能感受到这个地方的文化魅力。
南阳传统婚俗流程

南阳传统婚俗流程南阳传统婚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代表着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
在南阳,婚俗流程一般包括提亲、定亲、送好、成亲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着一系列的仪式和讲究,这些仪式和讲究都寓含着美好的祝愿和期盼。
首先,提亲是婚俗的第一个环节。
男方会派遣一位能说会道的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同时携带一些礼物,以示尊重和诚意。
女方家会热情招待媒人,并在媒人离开前给予回礼,表示接受男方的提亲。
接下来是定亲环节。
在提亲成功后,男方会选择一个吉日举行定亲仪式,向女方家正式求婚。
在这个环节中,男方需要向女方家赠送聘礼,包括金银首饰、衣物、食品等,以示对女方的重视和关爱。
女方家则会准备回礼,以表达对男方的感激之情。
送好是婚俗流程中的第三个环节。
男方在定亲后,需要向女方家送去结婚通知书,告知婚礼的具体日期和时间。
同时,男方还需要为女方家准备一份厚礼,包括现金、食品、衣物等,以示祝福和感谢。
女方家则会为男方准备一份回礼,以表达感激之情。
最后是成亲环节。
在结婚当天,男方会带领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
女方家会为新郎和新娘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如敬酒、敬茶、拜堂等,以示对新人的祝福和期望。
在仪式结束后,新人会被迎进男方家,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在整个南阳传统婚俗流程中,每个环节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这些仪式和讲究不仅代表着人们对婚姻的重视和祝福,更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同时,这些传统婚俗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的文化遗产。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的婚姻观念和婚俗仪式也在不断变化和演进,但是南阳传统婚俗中的一些基本元素依然被保留下来。
这些元素不仅成为了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记忆,更成为了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它们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内涵,也让人们更加珍视和重视婚姻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南阳传统婚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南阳的婚嫁风俗

南阳的婚嫁风俗婚丧嫁娶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比较重视的大事。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下面我们就聊一聊南阳市的婚嫁习俗吧一,确定婚期父母会带着准新人的生辰八字去找算命先生,确定准确的婚期和新娘子出门及入门的时辰(估计其他地方风俗也是这样的)二,结婚前的准备1,结婚前一天,男方会买20斤左右的猪肉,俗称“离娘肉”,结婚当天给女方父母送过去,表示感谢他们对女儿的养育之恩。
男方还要提前踩好路线,车队去接新娘时所走的路线和返回来时的路线不能重复,意思是“不走回头路”。
2,女方家人会准备好嫁妆,尤其是被子,一般都是十条八条的。
两个红色热水壶(壶柄上面用红色的毛线绑着一个小小的松柏枝,寓意白头偕老),两个红色搪瓷脸盆。
新娘的新衣服,需要用红线象征性的缝一针,再放进红色拉杆箱里。
新娘母亲也会提前包饺子,很小个的那种,饺子的数量和新娘的年纪一致,结婚当天由新娘带去男方家里。
三,结婚当天1,现在都是选择车队去迎接新娘子,也有一些少数人喜欢走复古风格,会选择抬轿迎娶的。
如果是车队,一般要双数,六辆,八辆或者十辆车。
2,新郎根据定好的时辰,带着一个小男孩(俗称压车娃儿),坐着第一辆婚车一起去接新娘子,小男孩拿着手捧花。
3,新郎的两个亲属(一般是叔叔和大伯)胸前斜挎着一个红布包,里面装着烟,糖果,还有两个红色的手电筒,手电筒要一直亮着,他们坐在车里,跟着车队一起出发。
(以前还会带鞭炮,边走边放,现在被禁了),一般用礼花代替。
4,接亲的路上,有些喜欢热闹的人们会故意拦路,这时接亲的人也不能生气,叔叔和大伯会给他们一些烟和糖果,他们得了好处,也会乖乖让开,趁机祝福几句,图个喜庆。
5,到了女方家,父母会煮好白鸡蛋,先给新郎和叔叔大伯垫垫肚子,然后新郎经过各种刁难,终于见到新娘子后,压车娃会把手捧花递给她,这时新娘子会给压车娃一个红包表示感谢,然后依依不舍的拜别父母,跟随新郎出门。
(这个时候父母一般都会抹眼泪)6,两位新人坐在第一辆主婚车上里,后面几个车上依次坐几位新娘的亲属(俗称送女客),最后一辆车一般是载着嫁妆。
南阳农村婚俗中的喜帖文化现象透视

文化长廊南阳农村婚俗中的喜帖文化现象透视樊雪君 新乡学院文学院摘 要:喜帖,南阳方言里称为“帖儿”,调类为阴平,在迎娶新人、打发姑娘、宴请宾客等事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营造和美、快乐的气氛,构建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大有裨益。
本文立足在南阳农村喜帖文化的调查实际,对现今在南阳民间盛行的喜帖文化现象进行整理,为窥探中国古代婚俗传统提供依据,为民间文化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阳;农村;喜帖文化;婚俗作者简介:樊雪君(1980-),女,汉族,河南新野人,新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学、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154-02在南阳农村的婚俗文化中,新人若在结婚时不给亲戚朋友下请帖,意味着对别人不尊重,其家庭则会被视为不懂礼数,严重者会使亲戚之间断绝来往。
本文在对南阳农村红白理事会理事樊桂信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认真对南阳农村盛行的喜帖文化现象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发现,南阳农村的喜帖文化较多地保留了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特色,彰显了文明礼仪,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如下,旨在为窥探中国古代婚俗传统提供依据,为民间文化研究提供参考。
一、写喜帖必备的材料南阳农村的喜帖一般不在大街上买现成的,而需要写帖人亲手制作。
做喜帖,材料很简单,一张红纸就可以了。
不过,必须对大张红纸进行适当的裁剪,按照长七寸(约等于二十三厘米)、宽五寸(约等于十七厘米)的标准尺寸来制作喜帖,否则会被人认为“没文化”。
南阳农村用红纸制作喜帖,而不用其它颜色的纸,是因为红色是中国的吉祥色,是喜事的一个标志。
此外,书写工具还需要准备:一支小号毛笔。
写帖人需要用小号毛笔在裁成的标准长方形上书写。
二、喜帖的代写人因为南阳农村的喜帖用语典雅,书写格式及内容沿袭古制,一般家庭都是找人代写喜帖。
喜帖代写人具备的条件:一是熟谙当地的婚俗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二是能够正确使用敬语和谦辞,能够依据情境准确表情达意;三是书法水平较高,书写规范;四是为人热心,乐于助人。
河南婚嫁习俗

河南婚嫁习俗1、一般来说,结婚是中午的正席,头天晚上女方正席.但也有一些地方是晚上男方正席.中午女方正席.比如谭家河乡和柳林乡西部.2、彩礼的下法有两种:一是对月礼.就是在结婚那天前一个月的时间下的礼,通常是双数,有四彩六彩八彩十彩一彩必须有两样.也就是说四彩就是八样,六彩就是十二样,以此类推/然后就是接亲的那天,男方要下礼.和对月礼差不多,除了物礼,还得多多少少有点礼金,1000-数万不等。
3、接亲的时候,有的地方新郎不参加,只派一队人马去,大多数地方新郎必须参加。
4、闹房:全国的习俗差不多。
5、红包:新娘将红包放在身上每一个角落.除了撒出去的,就是让别人在身上摸到的.6、团圆饭:洞房前的一顿饭.大伙聚在一起给新郎新娘出难题,通常都有点带色的。
小儿不宜参加。
7、回门:结婚的第三天,女方带着男方回娘家.这时男方还得准备些礼品,当然会少得多.但有一点,不能走新娘出嫁时走的那条路,必须想其它办法走另外一条路回门.8、关于定亲:通常由男方请媒人提媒,备礼传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
女方接帖后,将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
若相和即回简应允,名为允帖,视为正式定亲。
定亲后,男方或男女双方设宴谢媒,备礼相送,谓之喝定亲酒。
婚约既定,不能更改,遇节日和红白大事还要相互往来。
9、关于择吉:俗称下日子,即男方向女方请求婚期。
先请阴阳先生算出吉日,忌单日、晦日,尚双月双日,以花朝节和腊八节的日子最多。
选好后,用红纸写上喜日,备礼由媒人送至女方。
女方若无异议,双方着手各项婚事的准备。
备婚:男方修建新房,装饰室内,女方购置嫁妆。
嫁妆有全嫁、半嫁之分。
全嫁者箱柜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兴旺之意;半嫁则各样两套,象征成双成对。
中等人家多置全嫁,农户以半嫁者居多。
豪富置超全嫁妆,极尽奢华。
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备大礼送至女方家中,内有大肉、鸡、鹅、衣物等。
潢川县南部在迎亲前两日,过礼必有1只公鸡,女方须回1只母鸡,而在县北部则分别为公鹅、母鹅。
南阳婚俗变迁

南阳婚俗变迁一、旧时南阳民间婚俗古代乃至民国年间,南阳民间结婚的年龄比较宽泛,人们崇尚早婚,婚龄一般是男子在16~20岁左右,女子在14~16岁左右。
受封建儒教思想观念的影响,重视多子多福,早结婚就可早生子。
另外,民众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使家族早有传人,早续香火,便促使了早婚现象的发生。
16岁以下的早婚现象司空见惯。
晚婚现象几乎没有。
在民众观念中,以男子长女子一至三岁为理想,民间有所谓“男大(女)三,抱金砖,女大(男)一,哭啼啼”的说法。
但是也有一些家庭,为了使媳妇过门后即能料理家务和从事农活,情愿为儿子娶一位年岁较大的妻子,女比男大十来岁的夫妇,在旧时的南阳并非鲜见。
如果亲邻友人中两家关系比较密切,家长比较合得来,两家主妇同时怀孕可为腹中胎儿定婚,待一定年龄时完婚,这种现象俗称“指腹婚”。
此婚俗在解放后已经绝迹。
在一些比较贫寒且儿子又多的家庭中,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常在儿子尚小时为儿子廉价收养一女孩,待男女达到婚配的年龄后便为其完婚。
这种婚俗称“童幼婚”。
“童幼婚”是贫苦多子人家一种变相典卖女子的形式。
女子被男家买来后,在没成婚的这段时间内,男女之间以兄妹相称,与未来的公婆以父女、母女相称。
外人称之为童养媳。
此婚俗在一些偏僻农村,一直延续到1949年全国解放后才消失。
旧时婚嫁,不仅讲究门当户对,而且迷信色彩极其浓厚。
男女结婚宜八字相合,忌属相相克,合八字和看属相成为婚姻链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要求郎才女貌,包办婚姻成为定规,昔日的文君自媒之嫁法,伯虎自鬻之娶法,实是伤风败俗。
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没有子女的人家(俗称双料绝户头)和仅有女儿没有儿子的人家(俗称单料绝户头)遭世人耻笑,本人亦觉得脸上无光,在人前直不起腰,抬不起头。
与此相对应,男到女家入赘(俗称倒扎门)或男到他家入继者,被看做是极不光彩的事情。
男丧偶可续弦再娶,女丧夫要守寡保贞,可立贞节牌坊。
若再嫁不仅遭外人非议,还会遭到娘家婆家双方家人的责难,认为有辱门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南阳结婚风俗
在中国这么广阔的范围内,不但每个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有着天壤之别,就连同一个村隔着一条小河就都经常有河的两岸具有完全迥异的习俗的现象发生。
河南南阳结婚风俗也是保留到今天比较完整的关于结婚仪式方面的习俗。
南阳的结婚仪式的各种各样的风气和习俗,在对于男方这边的要求比女方那一边要多很多,也要详细很多。
比如说,关于新郎这边的母亲需要做几床被子、新郎的父亲需要做些什么都有特别详细的要求。
还有结婚典礼举行的前一天的夜晚,还需要有男方这一边的小男孩去睡一晚新房的新人的新床。
并且还有一个专门的叫法是“压床娃儿”。
这个很有意思。
婚礼的当天还有男方这边派出的小女孩“压轿娃儿”进入到新娘的家里去给女方送花,以此来邀请女方上轿子等等。
河南南阳结婚风俗中对于女方那边的要求相对而言就要少很多了。
基本上就是一起互相商量一下彩礼方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