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基础练习题

合集下载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20篇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20篇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 =20 cm 的圆周自A 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 s ,运动34圆周到达B 点,(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求:(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答案】(1) 28.3 cm ; 94.2 cm (2) 14.2 cm/s ; 47.1 cm/s 【解析】 【分析】 【详解】(1)质点的位移是由A 点指向B 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 的长度,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 位移2283 cm x r ==.位移方向由A 点指向B 点.质点的路程为质点绕圆周的轨迹长度,则 路程l =×2πr=×2π×20 cm=94.2 cm . (2)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得14.2cm/s xv t== 平均速度方向是由A 指向B . 质点的平均速率为47.1cm/s lv t==2.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6s ,驶过了48m ,求: (1)汽车在6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大小;(3)过了48m 处之后接着若以1m/s 2大小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汽车在6s 内前进的距离.【答案】(1)8 m/s ;(2)v2 m/s ;(3)66m 【解析】试题分析:(1)平均速度为:48/8/6x v m s m s t === (2)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得:x =v 0t+12at 2得:0148126/2/262x v at m s m s t --⨯⨯===(3)加速6s 后的速度为:v=v 0+at=2+2×6m/s=14m/s 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14vt s a ''== 减速6s 通过的位移为:x ′=vt −12a ′t 2=14×6−12×1×62m=66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在减速运动过程中明确减速到零的时间,难度不大。

2022届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2022届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每日一练)2022届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单选题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运动物体第3s末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B.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5m/s,该段时间里物体每秒内位移可能是5mC.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该段时间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D.汽车司机前面速度计上指示的数值是平均速度答案:B解析:A.平均速度对应的是某段时间间隔,第3s末是一时刻,对应的是瞬时速度,故A错误;B.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5m/s,该段时间里物体每秒内位移可能是5m,也可能不是5m,故B正确;C.只有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才等于该段时间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故C错误;D.汽车司机前面速度计上指示的数值是瞬时速率,故D错误。

故选B。

2、疫情期间,一小船给河对岸的村民送物资,小船运动的位移(x)—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船在1 s末的速度大小为6m/sB.小船在0~6s一直在运动C.小船在0~6s内运动的位移大小为24 mD.小船在0~6s内运动的路程为12 m答案:D解析:A.由x-t图像知,小船在0~2s内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1s末的速度即是0~2s的速度,则有v=ΔxΔt=6−02−0m/s=3m/s故A错误;B.由x-t图像知,小船在2~4s内位置没有变化,处于静止,故B错误;C.由x-t图像知,6s末小船回到了出发点,所以0~6s内运动的位移大小为0,故C错误;D.由x-t图像知,小船在0~2s沿正方向运动了6m,2~4s静止不动,4~6s沿负方向运动了6m,所以6s内的路程为12m,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旋转动作时,可将运动员看成质点B.乙图中,运动员推“钢架雪车”加速前进时,运动员对雪车的力大于雪车对运动员的力C.丙图中,运动员用球杆击打冰球时,冰球对球杆的弹力是由于冰球的形变产生的D.丁图中,高亭宇在500m短道速滑决赛中获得金牌,用时34.32s,则他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约为14.6m/s答案:C解析:A. 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旋转动作时,需要观看运动员的肢体动作,运动员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不计,故运动员不能看成质点,A错误;B. 运动员推“钢架雪车”加速前进时,运动员对雪车的力与雪车对运动员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反向相反,B错误;C. 弹力是由施力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故运动员用球杆击打冰球时,冰球对球杆的弹力是由于冰球的形变产生的,C正确;D. 高亭宇在500m短道速滑决赛中获得金牌,用时34.32s,500m指的是路程,不是位移,因为500m短道是环形轨道,故v=st=50034.32m/s≈14.6m/sv=14.6m/s是该过程的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D错误。

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含答案

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含答案

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14/v m s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28/v m 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全程的平均速度' 3.75/v m s =,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1'3/v m s =,求这个物体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6m/s ,5m/s【解析】【详解】(1)令全程时间为2t ,则根据平均速度关系有全程位移为12s v t v t =+ 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48./6/2222v t v t v v s v m s m s t t +++===== (2)令全程位移为2s ,则根据平均速度关系有全程通过的时间12s s t v v =+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121212222 v v s s v s s t v v v v ⋅===++ 代入数据:22233.753v v ⨯⨯+=解得:2v =5m /s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给出的平均速度分别求出全程运动的位移和时间表达式,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解.掌握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用运动传感器可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如图所示,这个系统有一个不动的小盒子B .工作时,小盒B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物体反射后又被B 盒接收.B 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处理该信息,可得到被测物体的速度.若B 盒每间隔1.5秒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每隔1.3秒接收到一个超声波脉冲(1)试判断汽车远离小盒B ,还是靠近小盒B ?(2)试求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答案】(1)汽车靠近小盒B ,(2) 22.7m/s【解析】(1)根据题意得:B 盒每间隔1.5秒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每隔1.3秒接收到一个超声波脉冲,1.5 1.3s s >,时间变短,由s=vt 知,s 变小,故汽车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是靠近小盒B 盒(2)设第一次超声波发射至返回时间t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t 1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t 1的时间;汽车距测速仪:11t s v =声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t 2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t2的时间;汽车距测速仪:22t s v =声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21s s s =-汽车行驶了s 共用了时间12t t t t =++∆则有12t=1.5s t +∆,22t t=1.3s +∆ 汽车的速度 22.7/s v m s t==3.在上海的高架道路上,一般限速80km/h 。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绘常有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 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绘1. 一支队伍沿平直的公路匀速行进,其速度的大小为v 1,队伍全长为 L .一个通信兵从队尾以速度 v 2(v 2>v 1 )赶到队前而后立刻原速返回队尾,求这个过程中通信兵经过的行程和位移.2v2 L2v 1v 2 L【答案】 (1)2(2)2v 122 v 1 2v 2v 2 【分析】 【详解】本题假如以地面为参照系剖析较为复杂,能够以行进的队伍为参照系.在通信兵从队尾向 队前行进的过程中,通信兵相关于队伍的速度为 v 2-v 1;在从队前返回队尾的过程中,通信兵相关于队伍的速度为 v 2+v 1. 通信兵两次相关于队伍的位移均为 L ,设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 1、 t 2,则有: t 1L, t 2Lv 2 v 1 v 1 v 2通信兵经过的行程为两段行程的和,即有:L将上边的关系式代入得: sv (2v 2 v 1s ′=vt +v t2 12 2vL ) 2v 2 2 L ;vv2v21221整个过程中,通信兵经过的位移大小等于队伍行进的距离,即有:( L L) 2v 1v 2 Ls v1v 2v 1 v 1 v 2v 2 2 v 12;【点睛】本题考察位移和行程的计算,重点是计算向前的距离和向后的距离,难点是知道向前的时候人和队伍行进方向同样,向后的时候人和队伍行进方向相反.2.我校足球运动员李同学在做足球训练时,将一个以 6m/s 迎面飞来的质量为 0. 4kg 的足球,以 8m/s 的速度踢出,求: (1)若踢球的时间为0. 2s ,则李同学发球时足球的均匀加快度的大小和方向(2)足球被提出后沿草地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快度大小为 1.6m / s 2 ,足球在草地上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大小.【答案】( 1) 70m / s 2 ,方向为球踢出去的方向( 2) 8s 51.2m【分析】试题剖析:( 1)依据加快度公式 av v 0 86 2,方向为球踢出去的方t0.270m / s向(2)足球运动的时间 tv 8 s 8s ,a1运动的位移 s1 at2 1 1.6 82 51.2m22考点:考察了均匀速度,加快度的计算【名师点睛】依据加快度的定义式求出足球的均匀加快度.依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足球在草地上运动的时间,依据均匀速度的推论求出足球的位移.3. 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2m/s 2 的加快度加快行驶了 6s ,驶过了 48m ,求:( 1)汽车在 6s 内的均匀速度大小;( 2)汽车开始加快时的速度大小;(3)过了 48m 处以后接着若以 1m/s 2 大小的加快度刹车,则刹车后汽车在 6s 内行进的距离.【答案】( 1) 8 m/s ;( 2)v2 m/s ;( 3) 66m 【分析】试题剖析:( 1)均匀速度为:vx=48m / s =8m / st6 (2)依据位移时间公式可得:x = v 0 t+ 1 at 22得: v 0=x1 at = 48 12 6m / s = 2m / st262( 3)加快 6s 后的速度为: v=v 0+at=2+2×6m/s=14m/s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t = v=14 s a减速 6s 经过的位移为: x ′= vt - 1a ′ t 2=14×6 - 1×1×62 m=66m2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考察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在减速运动过程中明确减速到零的时间,难度不大。

通用版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通用版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每日一练)通用版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单选题1、一辆小汽车以18m/s的速度直线行驶,通过某路段时,发现正前方浓雾中有一辆卡车,卡车正以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立即减速,两车恰好没有追尾,该过程用时3s且视小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这3s内()A.小汽车的平均速度为9m/sB.小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2m/sC.小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D.小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答案:B解析:AB.设v1=18m/s,v2=6m/s,t=3s,两车恰好没有追尾,即两车速度相等时相遇,据匀减速的平均速度为v̅=v1+v22=18+62m/s=12m/s故A错误B正确;CD.由加速度公式有a=ΔvΔt=v2−v1t=−4m/s2即小汽车加速度大小为4m/s2,故CD错误。

故选B。

2、关于公式a=ΔvΔt及v=v0+a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a与Δv成正比,与Δt成反比B.加速度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与v的方向无关C.该公式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不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D.末速度v一定比初速度v0大答案:B解析:A.公式a=Δv Δt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与Δv、Δt无关,A错误;B.加速度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即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速度v的方向无关,B正确;C.加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C错误;D.物体做加速运动,末速度大于初速度,物体做减速运动,末速度小于初速度,D错误。

故选B。

3、北京时间2021年8月8日,东京奥运会圆满结束。

中国奥运代表团经过16天的拼搏,拿到了38金、32银、18铜的成绩,位居奖牌榜第二位,创造了奥运历史上第二好成绩。

下列关于某些奥运比赛项目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足球比赛中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时,可以把足球看成质点B.中国选手苏炳添在100米决赛中以9.98秒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9.98秒是时间间隔C.在跳水比赛中,如果以运动员为参考系,该运动员下方的水面一定是上升的D.400米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移为零,平均速度为零,平均速率也为零答案:B解析:A.在足球比赛中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时不能忽略足球的大小形状,不可以把足球看成质点,故A错误;B.中国选手苏炳添在100米决赛中以9.98秒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9.98秒是时间间隔,故B正确;C.在跳水比赛中,如果以运动员为参考系,在运动员上升过程中,该运动员下方的水面是下降的,故C错误;D.400米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移为零,平均速度为零,路程不等于零,平均速率也不等于零,故D错误。

【物理】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及答案)

【物理】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及答案)

【物理】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及答案)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用运动传感器可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如图所示,这个系统有一个不动的小盒子B .工作时,小盒B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物体反射后又被B 盒接收.B 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处理该信息,可得到被测物体的速度.若B 盒每间隔1.5秒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每隔1.3秒接收到一个超声波脉冲(1)试判断汽车远离小盒B ,还是靠近小盒B ? (2)试求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答案】(1)汽车靠近小盒B ,(2) 22.7m/s 【解析】(1)根据题意得:B 盒每间隔1.5秒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每隔1.3秒接收到一个超声波脉冲,1.5 1.3s s >,时间变短,由s=vt 知,s 变小,故汽车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是靠近小盒B 盒(2)设第一次超声波发射至返回时间t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t 1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t 1的时间;汽车距测速仪:11t s v =声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t 2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t2的时间;汽车距测速仪:22t s v =声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21s s s =- 汽车行驶了s 共用了时间12t t t t =++∆ 则有12t=1.5s t +∆,22t t=1.3s +∆ 汽车的速度 22.7/s v m s t==2.如图所示为一种运动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这个系统工作时固定的测速仪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物体反射后又被测速仪接收根据发射与接收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可以得到测速仪与运动物体的距离.某次试验时,1t =0时刻,测速仪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脉冲波到达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小车上,经过Δ1t =0.10s 测速仪收到反射波;2t =1s 时发出第二个脉冲,此后经过Δ2t =0.08s 收到反射波;3t =2s 时发射第三个脉冲,又经过Δ3t =0. 04s 收到反射波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 ,求:(1)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和平均速度大小;(2)实验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1)3.43/m s (2) 3.56m/s 2 【解析】(1)由题意得,实验小车在112t t ∆+时刻接收到第一个脉冲,设此时实验小车距测速仪x 1,有112t x v∆= ① 实验小车在222t t ∆+时刻接收到第二个脉冲,设此时实验小车距测速仪x 2,有 222t x v∆= ② 设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为Δx 1,则有 Δx 1=x 1-x 2 ③由①②③式可得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Δx 1=3.4m ④设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Δt ,有2121()()22t tt t t ∆∆∆=+-+ ⑤ 设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v ,则有11=x v t∆∆ ⑥ 由④⑤⑥式可得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3.43/v m s ⑦(2)依第(1)问同理可得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三个脉冲波时实验小车距测速仪为 332t x v∆= ⑧ 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二个和第三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为 Δx 2=x 2-x 3 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1=x v t∆∆' ⑩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所以1v 为1212'1()()222t tt t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11)2v 为3223'2()()222t t t t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12) 由∆=∆va t 可得:21''21=v v v a t t t -∆=∆- (13)由①~(13)式可得a =3.56m/s 23.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 =20 cm 的圆周自A 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 s ,运动34圆周到达B 点,(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求:(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答案】(1) 28.3 cm ; 94.2 cm (2) 14.2 cm/s ; 47.1 cm/s 【解析】 【分析】 【详解】(1)质点的位移是由A 点指向B 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 的长度,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 位移2283 cm x r ==.位移方向由A 点指向B 点.质点的路程为质点绕圆周的轨迹长度,则 路程l =×2πr=×2π×20 cm=94.2 cm . (2)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得14.2cm/s xv t== 平均速度方向是由A 指向B . 质点的平均速率为47.1cm/s lv t==4.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出地面h =15 m 的位置,在t =0时刻竖直向上抛出,经1 s 小球上升到距抛出点5 m 的最高处,之后开始竖直回落,经0.5 s 刚好经过距最高点1.25 m 处位置,再经过1.5 s 到达地面.求:(1)前1.5 s 内平均速度;(2)全过程的平均速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2.5m/s (2)8.3m/s(1)由图可知:前1.5秒小球的位移为:所以前1.5s 内平均速度(2)由图可知:全过程小球的路程为s=5+5+15m=25m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为5.一质点沿直线做单向的运动,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4 m/s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6m/s ,求(1)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2)其它条件不变,若物体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4m/s ,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m/s ,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答案】(1)5 m/s (2)4.8 m/s 【解析】试题分析:(1)平均速度为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根据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求得总位移,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平均速度.(2)根据前后两段位移及平均速度可求得两段时间;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1)设一半的时间为t ,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11x v t =、22x v t =,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1225/222x x v t v t v v v m s t t +++==== (2)设一半的位移为x ,则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11x t v =、22xt v =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2121222 4.8/v v xv m s t t v v ===++ 【点睛】对于平均速度一定要明确应采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进行求解,故应先想办法求出总位移和总时间,再来求平均速度.6.计算物体在下列时间段内的加速度(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 10 s 速度达到108 km / h ; (2)以40 m / s 的速度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起开始刹车,经 8 s 停下;(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 10 m / s 的速度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速度大小反弹,与墙壁接触时间为 0.2 s .【答案】(1)3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2)5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100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 【分析】由题中已知条件,统一单位,规定正方向后,根据加速度公式,即可算出加速度.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1)对汽车v 01=0,v t1=108 km/h =30 m/s ,t 1=10 s ,所以2210111300m/s 3m/s 10t v v a t --===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2)对刹车后的汽车v 02=40 m/s ,v t2=0,t 2=8 s ,所以2220222040m/s 5m/s 8t v v a t --===- 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对小球v 03=10 m/s ,v t3=-10 m/s ,t 3=0.2 s ,所以03223331010m/s 100m/s 0.2t v v a t ---===- 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故本题答案是:(1)a 1=3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2)a 2=5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3)a 3=100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7.一物体以6m/s 的初速度沿水平面运动,经过4s 后,速度大小变为2m/s ,求物体的速度变化量?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解析】 【详解】 规定初速方向为正①如果速度方向与初速度同向,则有∆v =2-6m/s=-4m/s a =∆v /t =-1m/s 2②如果速度与初速度反向,则有∆v =-2-6m/s=-8m/s a =∆v /t =-2m/s 2 【点睛】本题是加速度定义式的直接应用,要注意矢量的方向性.8.从高出地面2 m 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球,它上升4 m 后回落,最后小球到达地面,如图所示,分别以地面和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方向均以向上为正,填写下表:【答案】【解析】【分析】物体位移可以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大小,线段方向表示位移方向,根据图示分析答题;【详解】由题意,根据图示可知,物体的位置坐标与位移如下表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位置坐标、求物体的位移,知道位移的概念、分析清楚图示情景与物体运动过程即可正确解题。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熔融的铁块化成铁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大,则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增大C.A、B两物体接触时有热量从物体A传到物体B,这说明物体A的内能大于物体B的内能D.A、B两物体的温度相同时,A、B两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分子的平均速率也可能不同2.“平均速度”概念建立时用到的物理方法是()A.等效替代法B.控制变量法C.理想模型法D.极限思想法3.今年珠海航展共设三天公众日(11月11日至13日),每天开放时间为9:00—17:00,本届航展安排精彩的飞行表演及地面装备动态演示,观众须提前30min进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飞行表演时,分析飞机的飞行姿势,可以将飞机看作质点B.观众提前30min入场,“30min”指的是时刻C.9:00,17:00指的是时刻D.飞行表演时,几架飞机正在并排飞行,以地面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静止的4.一个小球从2m高处落下,被水平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这一过程中()A.位移大小是3m B.位移大小是1m C.路程是1m D.路程是2m 5.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推断()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越来越大C.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不变D.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逐渐增大6.2022年11月13日,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圆满落幕。

每一次精彩飞行,都离不开飞行员过硬的技术,首次进行的歼-16飞行完美地展示诠释了这句话,百米低空大速度大坡是高难动作。

对于歼-16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研究歼-16百米低空持续大载荷下连续筋斗的高难动作时,歼-16不能视为质点B .歼-16百米低空大速度大坡度急速转弯过程,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小于平均速率C .歼-16为完成上述高难度动作,质量应适当大些D .图中歼-16编队在飞行间距不变的时间内,它们可能都在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7.急动度j 是描述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aj t∆=∆,它可以用来反映乘客乘坐交通工具时的舒适程度,当交通工具的急动度为零时乘客感觉最舒适。

2022届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经典大题例题

2022届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2022届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坦克被称为“陆战之王”,在战场上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不可替代的武器装备之一。

坦克炮弹发射的时候在炮管内部形成的温度可以达到3000℃,压强可达到几百兆帕,所以炮管的使用寿命很短。

若一辆主战坦克的主炮炮管的总使用寿命约为3s,炮管长度约为5m,炮弹离开炮管的速度为1800m/s。

则这样的一根炮管最多能发射炮弹的数量为()A.340B.540C.740D.940答案:B解析:以一颗炮弹为研究对象,其初速度v0=0末速度v=1800 m/s位移x=5 m根据公式x=v0+v 2t可以得到一颗炮弹在炮管里运动的时间t=1 180 s所以能发射的炮弹数量n=3 st=540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下列哪个运动过程位移最大()A.从O运动到AB.从O运动到B再回到AC.从O运动到DD.从O运动到D再回到O答案:C解析:从O运动到A,则位移的大小是1m;从O运动到B再回到A,位移的大小也是1 m;从O运动到D,则位移的大小是2 m,但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从O运动到D再回到O,位移大小为0。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从O运动到D,位移的大小是2 m,是四个选项中最大的。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不可以作为参考系B.只要是体积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C.若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则速度也减小D.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答案:D解析:A.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故运动的物体可以作为参考系,故A错误;B.原子体积很小,但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时,不能看做质点,故B错误;C.若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则速度变化变慢了,并不能说明速度减小,故C错误;D.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例如人在走路,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千克、秒、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三个基本单位B.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C.a=F是加速度的比值法定义式mD.用质点来代替有质量的物体是采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答案:D解析:A.千克、秒、米是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牛顿是导出单位,故A错误;B.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速度越大,惯性没变,故B错误;C.公式a=Fm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表示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不是加速度的定义式,故C错误;D.用质点来代替有质量的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故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基础练习题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用运动传感器可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如图所示,这个系统有一个不动的小盒子B .工作时,小盒B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物体反射后又被B 盒接收.B 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处理该信息,可得到被测物体的速度.若B 盒每间隔1.5秒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每隔1.3秒接收到一个超声波脉冲(1)试判断汽车远离小盒B ,还是靠近小盒B ? (2)试求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答案】(1)汽车靠近小盒B ,(2) 22.7m/s 【解析】(1)根据题意得:B 盒每间隔1.5秒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每隔1.3秒接收到一个超声波脉冲,1.5 1.3s s >,时间变短,由s=vt 知,s 变小,故汽车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是靠近小盒B 盒(2)设第一次超声波发射至返回时间t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t 1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t 1的时间;汽车距测速仪:11t s v =声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t 2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t2的时间;汽车距测速仪:22t s v =声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21s s s =- 汽车行驶了s 共用了时间12t t t t =++∆ 则有12t=1.5s t +∆,22t t=1.3s +∆ 汽车的速度 22.7/s v m s t==2.如图所示,实心长方体木块''''ABCD ABCD -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有一小虫自A 点运动到'C 点,求:()1小虫的位移大小; ()2小虫的最小路程.【答案】(1)222x a b c =++ (2)()22s a b c =++【解析】()1质点从A 运动到'C 的位移大小等于A 、'C 连线的长度,为22222''x AC AC CC a b c ==+=++()2由于a b c >>,所以将矩形''BCC B 转至与前表面在同一平面,A 、'C 连线的长度为从A 运动到'C 的最短路程, 即22()s a b c =++;答: ()1小虫的位移大小为222a b c ++;()2小虫的最小路程为22()a b c ++.点睛: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当两点之间沿直线距离最短,路程最短.在计算位移时,注意将立体转成平面后再计算.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在以后的题目中用得不多,但将立体图形展开求解最短路程的方法却可以开拓视野,提高能力.3.如图所示为一种运动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这个系统工作时固定的测速仪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物体反射后又被测速仪接收根据发射与接收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可以得到测速仪与运动物体的距离.某次试验时,1t =0时刻,测速仪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脉冲波到达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小车上,经过Δ1t =0.10s 测速仪收到反射波;2t =1s 时发出第二个脉冲,此后经过Δ2t =0.08s 收到反射波;3t =2s 时发射第三个脉冲,又经过Δ3t =0. 04s 收到反射波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 ,求:(1)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和平均速度大小; (2)实验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1)3.43/m s (2) 3.56m/s 2 【解析】(1)由题意得,实验小车在112t t ∆+时刻接收到第一个脉冲,设此时实验小车距测速仪x 1,有112t x v∆= ① 实验小车在222t t ∆+时刻接收到第二个脉冲,设此时实验小车距测速仪x 2,有 222t x v∆= ②设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为Δx 1,则有 Δx 1=x 1-x 2 ③由①②③式可得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Δx 1=3.4m ④设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Δt ,有2121()()22t tt t t ∆∆∆=+-+ ⑤ 设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v ,则有11=x v t∆∆ ⑥ 由④⑤⑥式可得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3.43/v m s ⑦(2)依第(1)问同理可得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三个脉冲波时实验小车距测速仪为 332t x v∆= ⑧ 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二个和第三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为 Δx 2=x 2-x 3 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1=x v t∆∆' ⑩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所以1v 为1212'1()()222t tt t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11)2v 为3223'2()()222t t t t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12) 由∆=∆va t 可得:21''21=v v v a t t t -∆=∆- (13) 由①~(13)式可得a =3.56m/s 24.某一长直的赛道上,有一辆F 1赛车,前方200m 处有一安全车正以10m/s 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赛车由静止出发以2m/s 2的加速度追赶安全车,求:(1)赛车出发3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2)赛车追上安全车之前与安全车相距的最远距离; (3)当赛车追上安全车时,赛车的速度大小. 【答案】(1)6m/s (2)225m (3)40m/s 【解析】试题分析:(1)赛车出发3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v 1=at 1=2×3m/s=6m/s . (2)当赛车的速度与安全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2105 2vt s sa===,此时赛车的位移211002524vx m ma===安全车的位移x2=vt2=10×5m=50m,则相距的最远距离△x=x2+200-x1=50+200-25m=225m.(3)设经过t3时间,赛车追上安全车,根据位移关系有:23312002at vt+=代入数据解得t3=20s此时赛车的速度v3=at3=40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关键抓住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知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5.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试分析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阶段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答案】0-1s内,a1=4 m/s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1-3s内,a2=-2 m/s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3-4s内加速度a3=-2 m/s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解析】【详解】在0∼1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111404/1va m st∆-===∆,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1s∼3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222202/1va m st∆--===-∆,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3s∼4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333042/2va m st∆-===-∆,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6.计算物体在下列时间段内的加速度(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 10 s 速度达到108 km / h ;(2)以40 m / s 的速度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起开始刹车,经 8 s停下;(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 10 m / s 的速度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速度大小反弹,与墙壁接触时间为 0.2 s .【答案】(1)3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2)5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100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 【分析】由题中已知条件,统一单位,规定正方向后,根据加速度公式,即可算出加速度.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详解】(1)对汽车v 01=0,v t1=108 km/h =30 m/s ,t 1=10 s ,所以2210111300m/s 3m/s 10t v v a t --===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2)对刹车后的汽车v 02=40 m/s ,v t2=0,t 2=8 s ,所以2220222040m/s 5m/s 8t v v a t --===- 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对小球v 03=10 m/s ,v t3=-10 m/s ,t 3=0.2 s ,所以03223331010m/s 100m/s 0.2t v v a t ---===- 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故本题答案是:(1)a 1=3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2)a 2=5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3)a 3=100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7.一辆汽车沿直线公路以速度v 1行驶了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 2=20km/h 跑完了其余的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 =27km/h ,则v 1的值为多少km/h ? 【答案】90km/h 【解析】设全程为s ,前路程的速度为v 1 前路程所用时间为 后路程所用时间为全程平均速度,t =t 1+t 2解得:v 1=90km/h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需要清楚的是: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等于速度的平均.8.某运动员在百米直线跑道上从A点以8 m/s的速度跑了80 m到B点,然后从B点返回又以2 m/s的速度走了20 m到C点,求这个运动员从A到C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各是多少?【答案】3 m/s ; 5 m/s【解析】【详解】从A到B的时间;从B到C的时间;则运动员从A到C的平均速度大小:;平均速率大小:【点睛】题主要考查了平均速度及平均速率的计算,明确平均速度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基础题。

9.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第一个时间内平均速度是,第二个时间内平均速度是,第三个时间内平均速度是.(1)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仍为此全程,若完成的位移时平均速度是v1,完成中间的位移时平均速度是v2,完成最后的位移时平均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2)【解析】【详解】(1)设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前时间的路程为中间时间的路程为后时间内的成为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设全程为6S前路程的时间为中间路程的时间为完成最后路程的时间为所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点睛】设全程为3t或6S,可以得到全程所用时间、各段路程所用时间,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