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推荐五篇)第一篇:《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显微镜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专业精密仪器,由于学生第一次使用显微镜,对显微镜有浓厚的兴趣,总想动一动。
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及实验操作能力。
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因此在帮助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时,采取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能力目标: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情感目标: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课前每班培训5名“小助手”,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生命的奥秘,必须认识细胞的结构。
大多数细胞很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显微镜的操作方法1取镜:一手握,一手托;2.放:略偏左(便于左眼观察,右眼记录绘画)3.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
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显微镜的使用4.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操作显微镜时可能存在恐惧心理,担心损坏设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克服心理障碍。
3.学生在观察生物玻片标本时,可能对细胞结构、生物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存在困难,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逐步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功能及其使用方法,认识显微镜在生物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2.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掌握调节显微镜焦距、切换物镜和目镜、调整光源亮度等基本操作。
3.能够运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识别细胞的基本结构,培养观察、描述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观念。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生物学科方面,学生对生物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但观察、分析生物结构的能力尚需培养。本章节内容是《练习使用显微镜》,显微镜作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充满神秘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3.观察日记:请同学们将观察过程和心得体会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要求:日记内容真实、生动,反映观察过程中的思考和收获。
4.家庭实验:鼓励同学们在家中尝试制作简单的生物玻片标本,如洋葱表皮细胞、花生切片等,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要求:实验步骤清晰,注意安全,观察结果拍照或绘图记录。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_1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
2.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3.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教学方法:启发、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二、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三、显微镜的成像特征
,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3.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实验操作内容,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重点内容的引导强调上,通过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动、植物细胞的观察打基础。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新人教版[1]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新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39d485cded630b1c58eeb525.png)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2.使用现为景观察到清晰的图像.3.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
关注科学与技术先互促进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正确使用显微镜.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目镜、物镜各配备两个不同倍数的)、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上"字的不透明纸、永久玻片)、擦镜纸。
学生准备:对照课本彩图并结合导学案,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显微镜各结构的功能详细讲解显微镜各关键结构的功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显微镜的光学部分目镜:放大物象镜头上方标有放大倍数物镜:放大物象镜头侧面标有放大倍数转换器:安放和转换物镜镜头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照明部分反光镜:反射光线光孔;6压片夹;7遮光器;8载物台;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镜柱。
思考:1。
与物体的放大有关的结构是什么?光学镜头上刻有的字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2.与照明有关的结构是什么?反光镜有几个面?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2。
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用擦镜纸将物镜和目镜擦干净3。
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4。
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5。
将显微镜放回原处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显微镜的使用一、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和物镜.二、对光低倍(物)镜、大光圈、看目镜、转反光。
三、观察压标本、降镜筒、看物镜、升镜筒、看目镜、细调清。
四、复原放回回顾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巧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达标练习右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下图是显微镜下的视野。
生物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四、课堂小结(2分钟)
见板书设计
五、堂堂清(4钟)
记忆本节课的知识点。
六、课堂训练(7分钟)
课后练习1—6。
七、作业
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作用
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
二、显微镜的结构
【师】请抬头看黑板,简言之,观察这一步分为4步,第一步安放玻片标本;第二步转动粗准焦螺旋;第三步一只眼注视目镜,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第四步转动细准焦螺旋。
【师】再看初次使用显微镜时要掌握的两个练习题。
第一个练习题是练习将所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原理: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像在哪玻片往哪移)
【师】找到镜臂,它是手握显微镜的地方,找到镜筒下方的转换器,转换器上安装有什么?转动转换器就可以使不同的物镜对准通光孔,看这个物镜上标有的数字 “10”表示什么,在物镜的下面写: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短高长低);比较物镜和目镜,看物镜和目镜在外形上有什么差别?(物镜有螺纹,目镜没有)。
【师】找到载物台,载物台呈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中间的那个圆孔叫什么?找到压片夹;找到位于载物台下面的遮光器,在遮光器的下面写“遮光器上的大小不等的小孔叫光圈”。找到反光镜,在反光镜的下面写:“使光线通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这样就能被观察的物体放大并成像。找到镜座。
再看第二个练习题,如果将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应当是怎样的?
原理: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物像和实物的位置关系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师】(二)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构造: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包括镜身、目镜、物镜、载物台、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部分。教师应详细讲解各部分的名称、位置及作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构造。
举例:讲解载物台的作用是放置玻片标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用于调节镜筒高度,使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1.学生对显微镜构造的理解:在讲解显微镜构造时,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部分名称和功能。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效果不错,但仍有个别学生对部分结构名称和作用掌握不够熟练,我考虑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这部分知识。
2.显微镜操作技能的掌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时,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对焦、切换物镜等步骤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操作练习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熟悉显微镜的操作。
3.学生合作与讨论: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出积极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害羞或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鼓励这些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在多角度、多层次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较为有效,但仍需不断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生物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掌握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 练习使用显微镜。
4. 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二、过程与方法1. 观看照片和课件。
2.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
2. 爱护显微镜。
3. 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象。
1.显微镜,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等实验用品。
2.显微镜的使用视频或课件。
师:展示精美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的图片,提问:猜猜都是什么生物?(使学生体会到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的美妙,引发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强烈兴趣。
)师:利用显微镜实物讲解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生:参照教材上显微镜的图,与实物对照,准确说出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
师:从外形上如何区别低倍镜和高倍镜?它们放大倍数分别是多少?如果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物象,它会被放大多少倍?怎样使镜筒上升和下降?(作为过程评价,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1.教师分步讲解并示范显微镜的规范操作,学生同步模仿操作。
2.对学生提出要求后,学生练习操作,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同时教师巡视,纠正不规范操作。
记录普遍存在问题,统一纠偏。
3.反馈:提供一些不规范操作造成后果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原因,如何操作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分三个层次练习使用显微镜,并分析讨论遇到的问题的原因,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设置课堂练习:1.显微镜放大100倍和放大400倍时,哪个物镜下看到的物体最多?2.显微镜放大100倍和放大400倍时,哪个物镜镜头长?3.如果标本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你要往哪个方向移动标本,才能移到视野中心。
4.“上”字在显微镜下呈现的是什么?(通过反馈练习,巩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来评价学生获得和掌握知识的情况。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

1.听教师讲解,回顾旧知识。
2.小组讨论由学习小组派代表举手回答。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通过显微镜吸引学生对显微镜的兴趣。
二、理清脉络
构建框架
(知识积累)
1.自主学习,教材33页,对照教材普通显微镜结构图和桌上的显微镜,指一指,认一认显微镜各部分结构;
(2)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二;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和下降(大部分学生通过操作可以知道)
细准焦螺旋:通过老师的引导可知其作用-调焦距-看清物象
(4)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三;
观察反光镜的正反两面。
认真听教师讲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观察遮光器上面的光圈。
动脑理解光圈是如何调节光线强弱的。
4.认真观看视频和注意教师强调的注意事项;
2.老师下达指令指认显微镜相关的结构;
3.用实物来逐一介绍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及其用途;
(1)问题一:起放大物像作用的是什么结构?
请同学们观察桌上的目镜和物镜看一下它们有什么特点?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区别和联系)
补充记忆方法:目镜“反目成仇”
补充知识点: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含义:物体长度或宽度放大倍数。
认真回忆巩固知识;
积极参与游戏。
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游戏检测可以让学生对生物更有兴趣。
四、板书设计
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安放
(2)对光
(3)放置玻片标本
(4)观察
(5)收放
(6)整理桌面
5.学生动手操作,并记录好使用显微镜时观察的现象,并完成记录表上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显微镜的构造图,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其作用。
(2)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通过练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初步形成利用
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课前
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那么各器官又有什么组成呢?走进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1.取:镜右手握,左手托;
2.放:略偏左(便于左眼观察,右眼记录绘画)
3.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显微镜的使用
4.对光
小结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
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师总结出并板书:
板书:
课堂巩固作业:
一、选择题
1.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同一标本,视野中看到细胞数量最多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A.10 X10
B.10 XI5
C.15 X15
D.15 M5
答案:A
2.显微镜的物镜是45 X,要观察放大了675倍的物像,应选用的目镜是()
A.8 X
B.10 X
C.12 X
D.15 X
答案:D
3.字母"b"在显微镜下的物像是()
A.d
B.q
C.p
D.b
答案:B
4.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下列有关"对光"的操作错误的是()
A.遮光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反光镜对向光源
D.光线较暗时使用凹面反光镜
答案:B
5.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A.双手托住镜座
B.左右任一只手握住镜臂
C.右手握镜筒,左手托镜座
D.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答案:D
6.对光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A.有阳光直射的
B.白亮的
C.暗灰色的
D.黑色的
答案:B
7.让显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A.目镜内
B.物镜
C.镜筒
D.准焦螺旋
答案:B
8.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视野中的物像偏右下方,要使物像居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A.左上方移
B.右下方移
C.左下方移
D.右上方移
答案:B
9.在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和低倍镜相比()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D.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