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发电和微网(外文翻译一)
智能微网

1.1 研究背景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作为最清洁便利的能源形式,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电力生产的过程就是大规模地将各种类型的一次能源转换为容易输送和方便转换的电能并输送分配的过程。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消耗迅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关注环保、高效和灵活的发电方式——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1]。
分布式发电是指利用各种可用和分散存在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小型风能、小型水能、波浪能等)和本地可方便获取的化石类燃料(主要是天然气) 进行发电供能的技术[2]。
小型的分布式电源容量通常在几百千瓦以内,大型的分布式电源容量可达到兆瓦级。
相较于传统的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由于采用就地能源,可以实现分区分片灵活供电,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导致大电网瓦解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对重要负荷的供电,并有助于大电网快速恢复供电,降低大电网停电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分布式发电供能技术还可利用天然气、冷、热能易于在用户侧存储的优点,与大电网配合运行,实现电能在用户侧的分布式替代存储,从而间接解决电能无法大量存储这一世界性难题,促进电网更加安全高效运行。
另一方面,分布式发电的输配电损耗很低,无需建配电站,可降低或避免附加的输配电成本,并且根据用户需求,分布式发电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提供多种服务,如备用发电,削峰填谷等[3,4,5]。
无疑,分布式电源将成为未来大型电网的有力补充和有效支撑,是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全球能源领域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国日益重视自身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这一战略的核心技术之一,分布式发电供能技术的研究日益受到各国关注。
欧盟、美国、日本等多个发达国家在进行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已经把分布式发电技术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上。
分布式发电知识大全

分布式发电知识大全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又称分布式电源)是指:直接接入配电网或分布在用户现场附近的容量规模较小的发电系统,用以满足特定需要,能够经济、高效、可靠发电。
对环境污染小,投资规模小,发电方式灵活,运行费用低,可靠性高,相对于大电网集中供电方式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将起到无法忽视的作用,利用大电网与分布式发电相结合,被认为是未来供电方式的发展方向。
分布式发电(DG) 或分布式能源(DER) 是一种分散、非集中式的发电方式,通常是指发电功率在几千瓦至数百兆瓦(也有的建议限制在30~50兆瓦以下)的小型模块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高效、可靠的发电单元具有以下特点接近终端用户容量小(几十kW 至几十M W)以孤立方式或与配电网并网方式,运行在380V 或10kV或稍高的配电电压等级上(一般低于66kV)采用洁净或可再生能源,例如以液体或气体为燃料的内燃机、微型燃气轮机、太阳能发电(光伏电池、光热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分布式能发电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可用的分散存在的能源,包括本地可方便获取的化石类燃料和可再生能源,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分布式电源通常接入中压或低压配电系统,并会对配电系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配电系统被设计成仅具有分配电能到末端用户的功能,而未来配电系统有望演变成一种功率交换媒体,即它能收集电力并把它们传送到任何地方,同时分配它们。
因此将来它可能不是一个‘配电系统’而是一个‘电力交换系统(Power delivery system)’。
分布式发电具有分散、随机变动等特点,大量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对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极大的影响。
通过分布式发电和集中供电系统的配合应用有以下优点:(1)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各电站相互独立,用户由于可以自行控制,不会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所以安全可靠性比较高;(2)分布式发电可以弥补大电网安全稳定性的不足,在意外灾害发生时继续供电,已成为集中供电方式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3)可对区域电力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实时监控,非常适合向农村、牧区、山区,发展中的中、小城市或商业区的居民供电,可大大减小环保压力;(4)分布式发电的输配电损耗很低,甚至没有,无需建配电站,可降低或避免附加的输配电成本,同时土建和安装成本低;(5)可以满足特殊场合的需求,如用于重要集会或庆典的(处于热备用状态的)移动分散式发电车;(6)调峰性能好,操作简单,由于参与运行的系统少,启停快速,便于实现全自动。
新能源及微电网

主站接入层 远程用户 微电网历史数据服务器 微电网发电曲线应用 微电网能量管理
打印机 智能管理层
微电网子站 现场用户
主站接入系统& 能量监管系统
光端机
以太网交换机
现场中央控 制层 中央控制单元 运方控制器 中央控制单元 运方控制器
一体化测控单元 保护装置
逆变器
BMS
断路器
智能快速开关
现场监控层
微网1
A Q
计量表
Q
电能质量监测
A
微电网400V母线
A
发电单元汇流母线
农家游 负荷 Q PCS A Q A Q A Q A Q A
1#光伏并 网逆变器 1#直流防 雷汇流箱
2#光伏并 网逆变器 2#直流防 雷汇流箱
1#风机并 网逆变器 1# 卸 荷 箱
2#风机并 网逆变器 2# 卸 荷 箱
有源 滤波
BMS
分布式发电的前景
2007年:全球利用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 源发电的投资达到710亿美元(不包括大型水 利发电);(世界银行报告) 2020年:美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发电装机增 量的15%左右,累计安装量达到3600万千瓦; 欧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总量的30%; (美国能源部;德国乌帕塔尔气候环境与能源研 究院) 2020年:我国风力发电3000万千瓦,太阳能 发电180万千瓦,生物质能3000万千瓦。(国 家发改委)
新能源及微电网技术
2011.7.22
内容
新能源及分布式发电 微电网技术 系统方案
新能源
节能 环保 高效
分布式发电
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常规能源的逐渐衰竭和环境污 染的日益加重,世界各国日益关注分布式发电技术(Distributed Generation—DG)。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摘要:目前,全世界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及新的节能产品,希望能够实现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专家学者R.H Lasseter 教授于21世纪初提出了微电网运行理念,作为一种典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不仅仅能够实现发电,还能够将电能存储并输送到整个电网中。
将微电网技术和目前配电网络对接,可以和配电网络共同运行,当配电网络发生故障时,微电网还能够单独进行,其具有典型的灵活性特征,能够支撑分布式电源和电网。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微电网技术;电网;应用1分布式发电1.1 分布式发电的定义分布式发电(DU)通常用于发电功率从几千瓦到数百兆瓦(也有研究者认为限定范围应当在30~50MW以内)的小型分散式、模块化、可靠性较高以及配置在用户周围的具有较高运转效率的发电单元。
分布式发电主要是依靠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来实现发电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其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对各种相对较为分散的能源进行聚集,包括本地取用相对较为方便的可再生能源和化石类燃料,故能够较好地实现对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还能够脱离主干电网实现独立运行。
1.2 分布式发电的特点分布式电源主要是与低压配电系统或者中压配电系统接入,有着非常显著的随机变动以及分散等特性,通过接入大量的分布式电源,能够促使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受到较大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绝大部分都能够借助并网设备来实现与电网的有效连接。
分布式发电因本身的电能质量相对较高、污染相对较小、安装地点较为灵活以及能源利用率相对较高等优势,通过与主网相互作为备用供电,能够更好地促使供电稳定性、可靠性的提升。
但分布式发电同样具有诸多的缺陷:其安装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很难实现对主网的有效控制,极易给主网带来冲击。
2微电网2.1微电网的定义微电网属于一种新型的网络结构,也被人们称为微网,该网络结构主要表现出规模小、分散性和独立性高等特性,由负荷、微电源、储能控制装置等共同组建成所需要的系统。
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网系统与离网系统的区别

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网系统与离网系统的区别一、微电网微电网(Micro—Grid),是一种新型网络结构,是一组微电源、负荷、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构成的系统单元。
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
微电网是相对传统大电网的一个概念,是指多个分布式电源及其相关负载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组成的网络,并通过静态开关关联至常规电网。
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充分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
从全球来看,微电网主要处于实验和示范阶段,微电网的技术推广已经度过幼稚期,市场规模稳步成长。
着眼于当下世界范围的能源和环境困局以及电力安全需求的长期高企,微电网技术应用前景看好。
未来5到10年,微电网的市场规模、地区分布和应用场所分布都将会发生显着变化.国内方面,近三年,微电网开始逐渐走到政策前台,国家能源局也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30个微电网示范工程,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支持性政策,自下而上推动力越来越显着.二、离网系统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又称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PV组件,DC/DC充电控制器、离网逆变器以及负载组成,具备独立供电及独立储能功能.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多应用于远离大电网的区域,例如戈壁、沙滩、海岛等地区。
离网逆变器属于无源型单相换流装置,只能运行于逆变状态,无法运行于整流状态。
其主电路结构与并网逆变器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控制方式以及输入输出端的连接对象不同。
离网逆变器(三相)的输出应为380V/Hz的交流电。
三、微电网系统与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对比(一)共性都具备独立供电特性;都需要储能系统;都需要为蓄电池匹配最佳容量。
(二)区别微电网系统属于有源系统,可以与大电网连接,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属于无源系统,不能与大电网连接;微电网系统更加复杂,需要配置的分布式电源较多,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只需要控制器及离网逆变器即可;微电网系统中的储能系统为四象限运行的换流器,可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离网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储能系统为单相换流器,不能实现能量双向流动。
DC-BUS及简介

DC-BUS系统组成 1、光伏发电装置 包括太阳能电池模组、管理系统、汇流升压模块、电池充
电模块等
2、风能发电装置 包括风机、管理系统、整流升压模块、电池充电模块等 3、MW级储能单元 NAS电池、液流电池或铅酸电池等 4、市电充电装置 负载采用原有的接入系统,不需做任何改动 充电装置需要接入市电充电装置
应用DC-BUS的优点
1、接入绿色新能源发电,减少碳排放。 2、增加用户的电力稳定性,去除对外电网的依赖
,在外网故障或停电时能孤网运行,确保负载不 停机。
3、提高电能质量,改善功率因数和减少谐波电流 ,减少对外电网的污染和冲击。
4、增加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噪音和振动等。
600V
600V
负荷“平坦化”容量: 时
电池容量x7.2小时
电池容量x7.0小
瞬时压降,停电补偿时间: NAS电池容量x7.2小时/实际负荷电力
13.5秒
瞬时压降切换时间:
0.2ms
0.2ms
电池电压变动: 486V(放电末)-
293V(高输出放电末)-
780V(充电末)
766V(充电末)
DC-BUS的应用
常规电网 枢纽变电站
5000
4000
配电变压器
配电变压器
微常电规网电补网充补部充分功功率率差差额额
燃气 轮机
内燃机
商业建筑
内燃机 飞轮
配电变压器
燃气 轮机
光伏 电池
储能
燃料电池
商业建 筑
工厂企业 居民
分布式发电微网(MG)
3000
2000
DG输出功率
1000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浅谈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

备集控 装置 、 控 制装 置 和保 护 装 置 的一 体 化 的 系统 单 元 。微 电网是一 个能 够 实 现 自我 控 制 、 保 护 和 管 理 独 立 系统 , 不仅 可 以与大 电 网并 网运 行 , 也可 以形 成孤 网
运行。 2 . 2 微 电 网 特 点
1 分 布 式 发 电
充分 利用 可再生 能 源 和其 他 新能 源 , 走 大 电 网 系 统 和
可靠性 技术 解决 方 案协 会 首 次 给 出微 网定 义 : 微 电网 是一 种 由负荷 和微 型 电源 共 同组成 的 系统 , 通 过 本 地 分布式 电源或小 型传 统发 电方式 向附近负 荷提 供 电能 和热能 的电网 , 并 可 同 时满 足 用 户对 电 能质 量 和 供 电 安全等 的要 求 。微 电网 中的 电源 多 为容量 较小 的分 布 式 电源 , 是一 组 分布式 电 源 、 智能 化用 户 、 负荷 、 储 能 设
引 言
随 着社会 的 的不 断发 展 , 能源 紧缺 日益 凸显 , 为解
2 . 1 微 电 网 的 定 义 微 电网 ( Mi c r o — Gr i d ) 也译 为微 网, l 9 9 9年 美 国
决 能源 紧缺 、 环境 污染等 问题 , 新能 源的 开发利 用变得 尤 为重要 。同时 , 由于 人们 对 电力 供 应质 量 与 安 全 可 靠性 要求越 来越 高 , 大 电网 自身存 在 的缺 陷 , 分 布式发 电 的重要性 就显 而易 见 了。因此 , 合理 调整 能源 结构 ,
分布 式 电源相结 合 的方法 , 提高 系统安 全性 和灵 活性 。
然而, 分布 式发 电运 行 成本 高 、 控 制 困难 , 对 主 网会 产 生不 利影 响 , 为 减 少 对 主 网 的影 响 , 提 出 微 电 网 的概
微电网中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

对策 [J]. 通信电源技术 ,2013,30(2). [9]Morozumi, Satoshi. Micro-grid Demonstration Projects
in Japan[C]. Power Conversion Conference-nagoya. IEEE, 2007:635-642. [10]Lee J, Guo J, Choi J K, et al. Distributed Energy Trading in Microgrids: A Game-Theoretic Model and Its Equilibrium Analysi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5, 62(6):3524-3533. [11]Matamoros J, Gregoratti D, Dohler M . Microgrids energy trading in islanding mode[C]. Smart Grid Communications (Smart Grid Comm), 2012 IEE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 2012. [12]Kim B G, Ren S, Schaar M V D, et al. Tiered billing scheme for residential load scheduling with bidirectional energy trading[C].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Workshops. IEEE, 2013: 363-368. [13]MondalA, Misra S. Game-theoretic energy trading network topology control for electric vehicles in mobile smart grid[J]. Networks Iet, 2015, 4(4):220-2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原文题目:Microgrids and Distributed Generation译文题目:分布式发电和微网学院名称:XXXXXX 专业班级:XXXXXX学生姓名:XXXXXX微网和分布式发电Robert H. Lasseter, Fellow, IEEEAbstract : Application of individual distributed generators can cause as many problems as it may solve.A better way to realize the emerging potential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s to take a system approach which views generation and associated loads as a subsystem or a “microgrid”. The sources can operate in parallel to the grid or can operate in island, providing UPS services. The system will disconnect from the utility during large events (i.e. faults, voltage collapses), but may also intentionally disconnect when the quality of power from the grid falls below certain standards. Utilization of waste heat from the sources will increase total efficiency, making the project more financially attractiv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Laboratory verification of microgrid control concepts are included.CE Database subject headings: CHP,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tentional islanding, inverters, microgrid, power vs. frequency droop, voltage vs. reactive power droop.摘要:应用分布式发电技术造成的问题与它能解决的问题相比是一样多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布式发电,就是将其包含的发电机组和与之关联的负载组成的系统当做子系统或微网来处理。
这个微网可以并网运行或者以孤岛的方式运行,提供不间断电源。
当微网发生大事件(故障、电压崩溃)或者功率因素跌落到某个标准值时,它会自动与大电网分离,从而保证大电网的稳定运行。
此外利用发电时产生的余热,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效率,使得项目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美国的威斯康辛大学实验室在这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对微网这个概念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诠释。
关键词:热电联产,分布式,孤岛模式,逆变器,微网,功率与频率衰减特性,电压与无功功率的衰减特性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不断改进,人们对电能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传统的发电模式存在效率低、能耗大以及经济效益低等诸多的问题,而新兴的技术具有低排放、低经济成本、搞经济效益等优势,分布式发电在逐渐取代原来的传统模式。
与此同时,分布式发电涵盖的范围非常广,这其中包括内燃机,微型燃气轮机,燃气涡轮发电机,光伏,燃料电池和风能发电。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电网输送更加可靠、高质量的电能提供了保障。
虽然分布式发电在美国的普及程度还没有达到显着水平,然而,这种情况正在发生迅速的改变,这让我们更加要注意这种发电方式带来的与原来的配电系统不匹配的问题。
滥用分布式发电造成的问题与它当初解决的问题是一样多的。
一种更好开发分布式发电潜能的方式就是将包含分布式发电机和与之关联的负载的系统当做子系统或微网来处理控制。
这种方法考虑到通过当地的调度中心调度分布式发电,从而减少或消除中心调度带来的诸多不便。
在大电网受到干扰时,分布式发电机以及相应的负载能够从大电网系统中分离出来独立运行,从而保证输电网的稳定运行。
分布式发电以及相应的负载以孤岛模式运行与大电网统一运行具有更高的供电可靠性。
正因为单个分布式发电的模式较小,这有利于利用热负荷产生的预热,可以把这一部分的热量用来发电,这样一来,分布式发电的系统的总效率又翻了一倍。
目前,大多数的微电网是以负载与分布式电源组合的形式出现的,正是因为这种形式,微电网可以以孤岛模式运行,也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热负荷的余热。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都要依靠复杂的通信和控制,通过大量的现场采集工作来实现。
这篇文章的目标就是阐述一种新的、不需要复杂的控制的应用控制方式——以发电机为基础,使用得“即插即用”模式的控制方式,这种模式不需要过于复杂的通信控制方式。
随着智能电力电子接口、智能的电网断开和重新同步合闸开关等技术的发展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微电网的运行成本,提高小规模的分布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10~100KW的系统)的可靠性。
我们研究工作的目标是如何更好的利用由小规模分布式发电系统带来的诸多好处,比如说利用热负荷的余热、提高更高功率的电源给负载等。
就目前而言,“电网”的概念是狭义的、一成不变的,微网的概念的提出吸引了那么多的人,是因为它在原来的电网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同时微电网不需要重新设计或重新建造的原来电网系统的主体框架以及它自身具有的诸多的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
2.新兴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应用有利于促进天然气技术地进一步发展。
尽管在备用状态和短期运行的方式下,仍然是以柴油为燃料的系统为主,但是就目前的形式而言,人们可以更高效率地利用天然气,同时,天然气的经济成本、环境影响更适合现在的发展趋势。
在满足经济和环境的要求的前提下,活塞式发动机技术向着改善能量密度,增加燃料利用率,减少排放的目标发展。
通过更好的设计和控制燃烧的过程,天然气发动机的废气排放量得到了显著的降低。
技术较为先进的稀燃天然气发动机氮化物排放量可达到50ppmv的标准,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但要在大部分的发动机中应用,需要使用催化剂。
至于效率,我们希望达到50%,但实际上,效率约为35%,就目前而言,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目标尚未实现同步。
微型燃汽轮机是一项重要的新型技术。
它们机械结构简单,是一个单轴设备通过空气轴承的连接,中间连接的地方不需要任何的润滑油。
它们的设计结合了可靠性较高的商业飞行器辅助动力装置和低成本的汽车增压涡轮器。
发电机的转子根据工作的需要会工作在不同的转速下(通常在5万-10万转之间),这种变速操作必须要有可靠的、高性能的电力电子接口连接到电气系统。
世界上,许多国家成功的使用微型燃汽轮机来发电,例如:Capstone公司发明的30kw和60kw燃气轮机产品,由欧洲制造商Bowman和Turbec两家公司制造。
先进的燃烧系统,使得该系统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小于10 ppmv,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量。
然而更大规模的燃气涡轮机、活塞式发动机以及改良型的燃气轮机会排放更多的氮氧化物。
微型燃气轮机能使用天然气和一些液体燃料等不同的燃料工作,它们的工作效率大概在28-30%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新型技术——燃料电池,它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结合产生电能,同时排放出水蒸气的原理工作的。
排放出来的氮化物和二氧化碳回归大自然后,经过大自然的某种反应,可以重新生成天然气或者产生其他燃料电池需要的气体。
与微型燃气轮机相比,燃料电池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排放,但是目前价格比较昂贵。
200KW的磷酸电池已经在商业领域得到应用,与此同时,高温固体氧化物和熔融碳酸盐电池分布式电源中的应用也特别具有前景。
汽车公司一直在努力改进汽油或重整其他普通燃料,使其用于低温质子交换膜的燃料电池上。
如果汽车的燃料电池做到每千瓦仅花费100美元的成本,这将给汽车工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3.新发电技术的问题和利益3.1控制问题分布式发电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我们很难控制大量的微电源。
比如说为了满足美国加州的国防供电需要,我们需要12万个100KW的微电源来提供电能,由此可见控制这么一个具有这么多微电源组成的系统的难度。
这个系统的控制问题是很复杂的,需要大量的高精确度的传感器将各个分布电源的信息实时快速地传送到控制中心,这其中只要有一个或者若干个传感器不能正常工作,会给系统带来很大的误差影响甚至会造成系统的崩溃。
控制分布式电源最好的方式就是当某个区域发生事故时,我们希望只动作该区域的分布式电源,通过降压电压、降频等措施实现这个区域的分布式电源的孤岛运行,这样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大大解决了复杂的控制方式。
下一代的技术会运用本区域的电信息,一旦该区域发生事故时,就将其从大电网中切除出来,同时通过控制该区域的分布式电源的频率、电压等来实现事故的消除。
虽然一些新兴的控制技术非常的有效,但是传统的电力系统长期摸索过程中得出的参考资料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些电力系统的关键性概念也同样适用分布式发电。
例如,应用在大型公用发电机的功率、频率调节特性和电压的控制特性也可以应用在小型的分布式发电系统。
从信息通讯的角度来看,只有稳定的功率和电压才能被调用去优化功率潮流。
与不同的发电方式相比,该地区的分布式发电方式可以让燃料汽油的使用效率保持在28 - 30%范围。
由于缺乏大型的转子,DG可能无法满足较大的瞬时的功率需求。
在控制燃料电池时,我们要对燃料电池中的氢气进行隔离操作,同时,产生的水蒸也会影响到这个笑系统对负载的跟踪。
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排放。
由于微型燃气轮机和燃料电池对控制信号的响应很慢并且惯性很小,因此它们在孤岛模式下运行时,要有一些储能设备来提供它们最初所需要的能量。
储能形式多种多样:有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蓄电池等。
CERTS(电力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通过装设在每个电源直流母线上的直流储能来保证最高的可靠性。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其中一个子电源发生故障从电网中分离出来,也能保证它所带的负载的正常工作。
但是,如果微网中存在一个单独的交流储能装置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
3.2运行和投资从经济效益问题上来说,我们更加愿意投资较大规模的分布式电源。
对于一个微电源来说,它们之间的互联保护的费用比整个系统所花费的费用的50%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