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观察报告
校园生物的调查报告

校园生物的调查报告校园生物的调查报告(精选7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校园生物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校园生物的调查报告 1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息息相关,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
今天,我们跟随着老师在学校中调查了校园里的生物。
调查目的:1、了解学校及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记录所看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调查笔记。
调查方法:在老师带领下实地调查。
材料用具:调查表、笔、放大镜、照相机、摄像机等方法步骤:1、设计调查表:设计合理的调查表2、分组:以5为人为一组,确定一个人为组长3、选择路线:由学校大门前开始,经东边绕过办公楼、教学楼进入操场,边观察边记录,最后由学校西边回到大门口。
调查记录: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观察边记录,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
沿途观察到的生物主要有:冬青、樱花、杂草、蝴蝶、蜜蜂、雪松、三叶草、鼠妇、蚜虫、蚯蚓、小叶黄杨、蜘蛛、蒲公英、蚊子、狗尾草、小飞蛾、毛毛虫、桃树、苍蝇、梧桐树、七星瓢虫、白杨树、月季、枣树、壁虎、爬山虎、松树、槐树、蚂蚁、蚱蜢、蝗虫、蜻蜓、麻雀、蜗牛、橡皮树等。
月季花月季,别名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蔷薇等。
属蔷薇科,常绿小灌木。
原产于我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地,现各省都有栽培。
月季花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喜温暖凉爽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耐旱、耐寒。
月季花为我国原产品种,已有千年的栽培历史。
月季花在世界上被誉为花中皇后,在17至18世纪输入欧洲,他们用欧洲种月季进行反复杂交。
经过二百多年创造了二万多个园艺品种。
花月季,特大型月季,单花大型月季和藤本月季。
【月季花的作用】月季花的根叶、花可供药用,有活血、解毒、消肿之效;有香气的品种还可提取香精【形态特征】蔷薇属植物为有刺灌木或呈蔓状、攀绿状植物。
生物观课报告(精选12篇)

生物观课报告生物观课报告(精选12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观课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观课报告篇17月7日我到滨州市实验学校听取了滨州市生物优质课评选活动课,通过近三天的听课学习,收获颇丰,这次活动收益最大的一方面,那就是见识了名师风采,聆听了专家点评,开拓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现就这次听课活动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充分发挥学案的作用讲课的每一个选手都进行了学案的编写,学案的编写与利用是为了体现教学一体化这一环节。
学案编写印发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课上时间听课、学习就有目标可循,更是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一种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远比漫无目的地学效果要好。
落实好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可以提高我们课堂效率,也可以解决目前我们课时不足的问题。
二、上课教师“带着课标上路,依据课本上课。
”给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任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对课程标准把握深刻到位,运用教材合理有度。
应该说,新课标对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极大的颠覆,过去是讲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现在老师更像一名策划,看上去是解放了教师,真正发动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他们学会读书、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言。
而实际上很多工作都还需要老师去引导、点拨。
即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在对课标、教材深刻理解的同时,还要求老师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
对社会热点问题反映敏捷,在学生面前展示的是老师渊博的知识面、敏锐的洞察力、鲜明的荣辱观。
相信这样的老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爱戴。
三、注重教学的启发性、主动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次听课,就有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
把学生引入一个水草丰美的百花园,他们的热情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不由自主的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教学活动生机昂然。
教师避免了繁长的讲解,不用找结论。
而是让学生在活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得出,更易于学生接纳。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细菌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细菌前言在我们的学校中,生物教育一向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生物课上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会有观察实验、参观生物实验室等活动。
这次,我们在生物实验室观看了一个细菌实验,并进行了相关观察和记录。
在本次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在观察细菌方面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细菌的基本概念细菌,是指一类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真核糖体和细胞核,但细菌细胞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包括DNA、RNA、蛋白质、糖类、脂质等多种物质,也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空气、水、土壤、植物、动物体内、人体等。
有些细菌能够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例如引起疾病、腐蚀物品等。
细菌观察实验实验内容我们在生物实验室中,进行了一次细菌观察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种叫做梅勒试剂的稀释液作为培养基,进行了细菌培养和观察。
我们还观察了细菌的结构、形状等方面的特征,并记录了相应数据。
实验步骤1.将一些梅勒试剂稀释液(含有培养细菌的营养物质)倒入培养皿中,并用卫生火柴将培养皿灭菌。
2.采用无菌离心管,用无菌的针头从环境中收集到一些细菌样本,再将针头放入培养皿中,并盖上后密封好。
观察结果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细菌的结构和形态等特征,包括细胞的大小、颜色、形态、染色性和运动性等等。
细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球状、杆状、螺旋状等,其中杆状细菌居多。
在观察中还发现,细菌能够够积聚成一定数量的团块,并形成黏液状物质。
这主要是因为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等含量高的代谢产物,滋生了一些黏性物质。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了细菌在生长和繁殖中的一些特征,并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等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记录。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菌,同时也让我对生物科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优秀的教师能利用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导入新课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这样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配合教师的思路。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观课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初中生物观课报告1】按照学校课程的安排,7月18日下午,我们10级生物科学A班在胡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教育见习课,顺利观摩了来自广州市越秀区应元中学周老师讲解的初二生物----《鸟的生殖与发育》。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是在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生物实验的创新课堂教学方面,我领悟很多,对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周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课堂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亮点,让人受益匪浅。
一、课堂的导入(5分钟)在上课的前几分钟,周老师她先安排了同学们欣赏几张春暖花开、百鸟高飞的资料图片,这样通过事物的演示、直观的教具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和表象,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进而再巧妙地引出新课的题目----鸟的生殖与发育。
一般而言,教师在引出新课内容都习惯用直奔主题式的导入,这种开门见山的开场白容易让人感到厌倦和疲惫,还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而周老师的这种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优点:1、资料的选择目的性强,与教学无关的没有加上去,紧扣课堂教学中心,,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2、图片给学生展示了春天充满活力的画面,带来了新鲜感、趣味性,有助于同学们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正确动机;3、再者,老师的导语既不哗众取宠、繁冗累赘,又不喧宾夺主,很自然地转入正题。
4、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周老师选用了一些符合初二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爱好特征的资料作为导入素材,富有启发性。
教学不是单纯的教授过程,也不是单纯的学习的过程,而是教师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后动的统一。
但是二者的统一并不等于二者的简单相加,只有当学生成为自我活动的主体时,真正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从而才能有知识的获取和有效的吸收。
所以,教师在教堂中充当的角色之一就是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氛围的驱动者。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最新)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按照学校课程的安排,7月18日下午,我们10级生物科学A班在胡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教育见习课,顺利观摩了来自广州市越秀区应元中学周老师讲解的初二生物----《鸟的生殖与发育》。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是在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生物实验的创新课堂教学方面,我领悟很多,对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周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课堂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亮点,让人受益匪浅。
一、课堂的导入(5分钟)在上课的前几分钟,周老师她先安排了同学们欣赏几张春暖花开、百鸟高飞的资料图片,这样通过事物的演示、直观的教具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和表象,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进而再巧妙地引出新课的题目----鸟的生殖与发育。
一般而言,教师在引出新课内容都习惯用直奔主题式的导入,这种开门见山的开场白容易让人感到厌倦和疲惫,还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而周老师的这种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优点:1、资料的选择目的性强,与教学无关的没有加上去,紧扣课堂教学中心,,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2、图片给学生展示了春天充满活力的画面,带来了新鲜感、趣味性,有助于同学们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正确动机;3、再者,老师的导语既不哗众取宠、繁冗累赘,又不喧宾夺主,很自然地转入正题。
4、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周老师选用了一些符合初二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爱好特征的资料作为导入素材,富有启发性。
教学不是单纯的教授过程,也不是单纯的学习的过程,而是教师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后动的统一。
但是二者的统一并不等于二者的简单相加,只有当学生成为自我活动的主体时,真正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从而才能有知识的获取和有效的`吸收。
所以,教师在教堂中充当的角色之一就是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氛围的驱动者。
在视频当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周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周老师又是如何做到给予学生一个充分发挥的舞台同时又不磨灭自己在这个舞台中必不可少的地位?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周老师的教学亮点:二、新知识教学环节的设计(1)资料的排序(3分钟) 周老师从生活经验和实际案例入手,给同学们提供丰富的资料图片:孔雀开屏、丹顶鹤跳舞、织布鸟筑巢、雌雄鸟交配、鸟在孵卵,母鸟喂雏鸟。
生物课堂观察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制生物课堂中教师讲授技能的观察一、观察背景(一)任课教师:(二)授课班级:观察者:;(三)观察内容:生物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技能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包括扩散、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吐和胞吞,知识量比较大,而且相对比较重要。
本节课属于细胞的基本知识之一,关于物质如何输入和输出细胞,来维持细胞正常代谢。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可见,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我所观察的班级是高二(5)班,已经学习过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了细胞是由一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质膜包被着,为这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认知基础。
同时,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的方向面大大的扩展,同时对一些图表的理解也大大的增强了,因此对学习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有较强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渗透、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2)描述胞吞、胞吐的过程;(3)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4)说明红细胞和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在进行“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时,尝试排除观察中无关因素的干扰;(2)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区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教学难点:区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三、观察方法与内容课中观察:2014年10月16日第一节课。
(一)课前准备:课本(浙科版生物必修1);观察秒表;笔记本和笔。
(二)观察位置的选择观察位置的选择本班一共有40个人,我选择的观察位置是教室后面的正中间这个位置,这样既可以观察教师在讲台上的行为,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教室中学生的一举一动。
课堂观察报告(附课堂实录)

课堂观察报告( 2013届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学号:09190113实习生:阮美霞实习学校:金华汤溪高级中学指导教师:唐恒钧麻艳芳完成时间:2012 年 10 月 18 日浙江师范大学制课堂观察报告生物科学阮美霞1授课课题:细胞膜和细胞壁授课科目:生物授课教师:麻艳芳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8日授课班级:高二(2)班一、教学环节、知识结构与教学顺序(一)、课堂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麻老师在教学“细胞膜和细胞壁”这一课时,基本忠实于教材的安排,即先讲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后讲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和各部分成分的功能,再然后讲解生活中实例。
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在做几道练习。
最后讲解不同生物体细胞壁的成分和功能。
表1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环节具体内容时间(秒) 时间%导入实验:伊红染液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染液不会溢出细胞,说明有细胞膜。
56 2.6%细胞膜实验:玉米胚染色实验。
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性。
304 14.2% 细胞膜的第一种成分:脂质。
0磷脂的结构、排布和功能。
②胆固醇的分布和功能。
451 21%细胞膜的第二种成分:蛋白质。
①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
223 10.4%细胞膜的第三种成分:糖类。
①糖类的分布和功能。
164 7.6%小结:细胞膜的成分。
87 4.1% 0实验:人和鼠细胞融合实验。
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②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
337 15.7%细胞壁0植物、真菌、细菌细胞壁的成分。
②细胞壁的功能和特点。
163 7.6%1本课堂观察报告由赵敬言,阮美霞共同完成随堂习题 同学回答随堂练习并讲解共5题。
324 15.1% 布置作业作业本《细胞膜和细胞壁》。
150.7%从上表可以发现以下特点:一是麻老师课堂时间安排非常紧凑,主体内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占用整节课的的80.6%,导课和随堂习题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其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重点,细胞壁则是简单的讲解。
初中生物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1.设置好合理的问题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
2.以实例或模型演示时自己应该先作试验,弄清楚后方可在教学中应用。
3.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在备课中要充分的考虑如何去实现突出和突破。如何去组织教学等。
1.以事例引入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
2.引入时引导方法应作改进,把讲述变为提问或可让学生更加产注课堂。
1.引入课堂时以复习人体的八大系统提问学生然后让学生观看动物运动的视频,让学生回答运动需要哪一系统来完成。
2.引入运动系统时以一个具体的运动需要哪些结构参与引入更为贴切些。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现象时立即纠正,保证课堂教学秩序能很好的展开,但对学生的注重度仍不够,自己讲述时很好的投入而忘记了学生的存有,所以在完成了教学任务后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是否参与了学习并未很好的注重。
1.课按要求完成了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但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并未体现出来。
从课本中家兔的骨骼图展示让学生说出骨的名称,个别非常见字教师说出不如让学生自己查字典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得以发挥。对关节的理解学生填图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关节的结构,但绝大部分学生仅仅关望,并未参与。
1.以图形式能够让直观的展示,学生能够加深记忆理解。
2.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没有很好的得到发挥。
1.骨骼名称中的非常见字可让学生先查字典记下后让学生说出。
生物学中的人体结构是我们每个学生都看得见且摸得着的,学习中讲述时虽然举了很多的例子来说明关节与骨的知识,但都是课本内容,没有很好的结合人体结构来让学生展示理解某些关节运动的事例,展示伸肘与曲肘时学生看不清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师范大学制
生物课堂中教师讲授技能的观察
一、观察背景
(一)任课教师:
(二)授课班级:观察者:;
(三)观察内容:生物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技能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包括扩散、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
吐和胞吞,知识量比较大,而且相对比较重要。
本节课属于细胞的基本
知识之一,关于物质如何输入和输出细胞,来维持细胞正常代谢。
任何
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可见,本节课
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我所观察的班级是高二(5)班,已经学习过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了细胞是由一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质膜包被着,为这一节课的学习
打下了认知基础。
同时,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思
考的方向面大大的扩展,同时对一些图表的理解也大大的增强了,因此
对学习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有较强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渗透、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2)描述胞吞、胞吐的过程;
(3)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说明红细胞和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在进行“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时,尝试排除观察中无关因素的干扰;
(2)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教学难点:区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三、观察方法与内容
课中观察:2014年10月16日第一节课。
(一)课前准备:课本(浙科版生物必修1);观察秒表;笔记本和笔。
(二)观察位置的选择
观察位置的选择本班一共有40个人,我选择的观察位置是教室后面的正中
间这个位置,这样既可以观察教师在讲台上的行为,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教室中学生的一举一动。
我主要观察教师与讲授技能有关的言行已以及使用的PPT和板书的情况,还有整节课知识点的传授情况和学生上课的表现。
(三)观察内容
1、课前:我在上课前5分钟到达教室;我发现班级里大部分的学生都趴在桌子
上睡觉,可能是因为是早上第一节课,学生早自修朗诵以后犯困。
只有少部分的同学低头写着作业,还有一些站在门外聊天,教室里比较安静;我随便问了下几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没有人预习过。
在上课铃声响了以后,张老师来到了教室,不过还是有一些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张老师喊了“上课”以后,学生起身开始恢复精神,大多数学生开始打开生物书,仅有少数学生在交头接耳。
2、课中:根据之前确定好的观察目标进行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3、课后:统计记录数据并分析、反思,撰写课堂观察报告。
本课是典型的以讲授法为主、配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一堂课,从观察统计表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授课从复习导入开始,善于对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指出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渗透生物学思想,这些也体现在板书中;
(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采用阅读,演示实验,列表比较类比,并加油举例的方式,对与知识点的理解和区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从侧
面体现出对知识点的传授不仅仅限于传统的直接讲解,更多的是通
过帮助学生理解的技巧来完成一堂课;
(三)在提问的过程,教师能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进行主动讨论和思考,并且通过对比的方式
进行本课堂的学习,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
果;
(四)授语速适中、恰当、抑扬顿挫、有感染力、条理清楚、逻辑清晰。
语言幽默,激发学生兴趣,有激情地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
(五)本节课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较多,每次都能很好的将准备开始或已经走神的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回课堂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课堂上安排适当互动环节,可以转不利为利,既有助于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增长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又可以把学生注意力不
集中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六)从记录的情况下可以看出,整节的内容安排的有点紧凑,前面复习的时间有点久,导致新课的教授太快太赶,学生缺少自我思考的时
间。
六、总结与反思
首先,我觉得采用PPT和板书两种教具同时进行教学时,学生可以既对PPT上的内容进行学习以外,对黑板的一些笔记也可以记录,两者相辅相成,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有着很大的帮助。
所以合理控制和分配PPT 和板书之间的内容分配就显得至关重要。
其次,关于PPT的制作来说,不需要做的太花哨、做的华而不实。
应该在有充分内容的前提下,做一些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同时可以加入一些视频或者一些Flash小动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关于板书,我们要记住,板书上面的内容是留给学生记录在书本上的,因为PPT
会被点过去,而板书不会,板书会一直留到下课,因此对于板书的排版以及板书的内容我们都需要好好的斟酌,争取做到内容正确清晰,黑板字漂亮不杂乱。
最后,教授技能不仅仅涉及在PPT和板书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到我们的语言,学生学习主要是靠听,如何是我们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能。
生动的问题,抑扬顿挫的语气以及幽默诙谐的语句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好的教授知识,是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需要的知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