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卫星定位误差习题

合集下载

卫星GPS试卷(含答案)

卫星GPS试卷(含答案)

卫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GPS的功能的是(B )P10A、定位导航B、短报文通信C、授时D、测速2、截止到2013年9月底,共发射了(B )颗北斗—2系统卫星。

A、15B、16C、17D、183、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采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元素,其半径和扁率分别为(B)P28A、a=6378140、α=1/298.257B、a=6378245、α=1/298.3C、a=6378145、α=1/298.357D、a=6377245、α=1/298.04、GPS系统的空间部分由21颗工作卫星及3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D)相对与赤道的倾角为55°的近似圆形轨道上,它们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为20200Km,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

P9A、3个B、4个C、5个D、6个5、采用大地经纬度和高程来描述空间位置的坐标系统是(B)P21A、空间直角坐标系B、大地坐标系C、球面坐标系D、天球坐标系6、我国的1980西安坐标系属于(B)P27A、地心坐标系B、参心坐标系C、站心坐标系D、地方坐标系7、地球的形体接近于一个赤道隆起的椭圆球,在日月引力和其他天体阴历对地球隆起部分的作用下,瞬时北天极绕平北天极顺时针的转动被称为(B)P18A、岁差现象B、章动现象C、极移现象D、其他8、将瞬时平天球坐标系转换为天球坐标系称为(B)P20A、岁差旋转B、章动旋转C、近地点角距D、平近点角9、开普勒方程是描述偏近点角和(D)的关系P39A、平均角速度B、真近点角C、近地点角距D、平近点角10、由于地球自转轴收到地球内部质量不均匀影响,地极点在地球表面上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为(C)P21A、岁差现象B、章动现象C、极移现象D、其他11、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与世界时相差(C)小时A、6B、7C、8D、912、确定卫星在轨道上的顺势为之的开普勒轨道参数是(C)P43A、椭圆长半径B、轨道面倾角C、真近点角D升交点赤经13、预报星历包括总共(D)个星历参数P51A、14B、15C、16D、1714、(C)是一种非周期序列,无法复制。

gps监控试题及答案

gps监控试题及答案

gps监控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GPS系统主要由哪三部分组成?A. 地面控制站、卫星、用户设备B. 卫星、用户设备、通信网络C. 地面控制站、卫星、通信网络D. 地面控制站、卫星、用户接收器答案:A2. GPS信号的频率范围是多少?A. 1.2 GHz - 1.5 GHzB. 1.5 GHz - 1.8 GHzC. 1.5 GHz - 1.6 GHzD. 1.6 GHz - 1.8 GHz答案:C3. GPS定位的精度通常可以达到多少米?A. 1米B. 5米C. 10米D. 20米答案:B4. GPS定位误差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卫星信号衰减B. 大气层影响C. 多路径效应D. 所有以上答案:D5. GPS系统可以提供哪些服务?A. 定位服务B. 导航服务C. 时间同步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GPS系统在哪些领域有广泛的应用?A. 交通导航B. 农业C. 军事D. 航空答案:ABCD2. GPS定位误差可能由哪些因素引起?A. 卫星几何分布B. 接收机硬件故障C. 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D. 人为干扰答案:ABCD3. GPS监控系统通常包括哪些组件?A. GPS接收器B. 显示器C. 数据存储设备D. 通信模块答案:ABCD4. GPS监控系统可以提供哪些功能?A. 实时位置跟踪B. 历史轨迹回放C. 电子围栏D. 紧急报警答案:ABCD5. GPS监控系统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包括哪些?A. 车辆定位B. 货物追踪C. 路线优化D. 司机行为分析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GPS系统是全球唯一的卫星导航系统。

(错误)2. GPS信号可以穿透建筑物,实现室内定位。

(错误)3. GPS接收器的精度只受卫星信号质量的影响。

(错误)4. GPS系统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服务。

(正确)5. GPS监控系统可以用于监测车辆的行驶速度。

(完整版)GPS题库(完整版)

(完整版)GPS题库(完整版)

(完整版)GPS题库(完整版)⼀、名词解释春分点:当太阳在黄道上从天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时,黄道与天球⾚道的交点真近点⾓:在轨道平⾯上卫星与近地点之间的地⼼⾓距.升交点⾚经:在地球平⾯上,升交点与春分点之间的地⼼夹⾓.近地点⾓距:在轨道平⾯上近地点与升交点之间的地⼼⾓距.天球:指以地球质⼼为中⼼,半径r为任意长度的⼀个假想球体。

为建⽴球⾯坐标系统,必须确定球⾯上的⼀些参考点、线、⾯和圈。

岁差:指由于⽇⽉⾏星引⼒共同作⽤的结果,使地球⾃转轴在空间的⽅向发⽣周期性变化。

章动:北天极除了均匀地每年西⾏以外,还要绕着平北天极做周期性的运动。

轨迹为⼀椭圆。

极移:地球⾃转轴相对于地球体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地极点在地球表⾯上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现象称为极移历元:在天⽂学和卫星定位中,与所获取数据对应的时刻也称历元。

轨道参数:描述卫星轨道位置和状态的参数卫星星历:描述卫星运动轨道的信息预报星历:是通过卫星发射的含有轨道信息的导航电⽂传递给⽤户,经解码获得所需的卫星星历,也称⼴播星历后处理星历:是⼀些国家的某些部门根据各⾃建⽴的跟踪站所获得的精密观测资料,应⽤与确定预报星历相似的⽅法,计算的卫星星历。

绝对定位:也称单点定位,是指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直接确定观测站相对于坐标原点(地球质⼼)绝对坐标的⼀种⽅法。

相对定位:⽤⾄少两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的GPS卫星,确定两台接收机天线之间的相对位置。

有静态相对定位和动态相对定位之分静态定位:接收机静置在固定测站上,观测数分钟⾄2⼩时或更长时间,以确定测站位置的卫星定位,是不考虑轨道的有⽆、决定点位置的定位应⽤。

动态定位:动态定位是以确定与各观测站相应的、运动中的、接收机载体的位置或轨迹的卫星定位。

伪距:由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到达GPS接收机的传播时间乘以光速所得出的量侧距离。

由于卫星钟、接收机钟的误差以及信号经过电离层和对流层的延迟,量侧距离的距离与卫星到接收机的⼏何距离有⼀定的差值,因此称量侧距离的伪距。

GPS定位原理介绍习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GPS定位原理介绍习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GPS定位原理介绍习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14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原理简介⼀、填空题:1、GPS接收机基本观测值有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

2、GPS接收机按⽤途分,可分为导航型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型接收机和姿态测量型接收机。

其中测地型接收机,按载波频率⼜可分为单频接收机、双频接收机。

3、GPS接收机主要由GPS接收机天线、GPS接收机主机和电源三部分组成。

4、GPS定位是利⽤空间测距交会定点原理。

5、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由空间卫星部分、地⾯监控部分和⽤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6、GPS卫星星座由 24颗卫星组成。

其中21颗⼯作卫星, 3 颗备⽤卫星。

⼯作卫星分布在 6 个近圆形的轨道⾯内,每个轨道上有 4 颗卫星。

GPS⼯作卫星距离地⾯的平均⾼度是20200km。

7、地⾯监控部分按功能可分为监测站、主控站和注⼊站三种。

8、GPS接收机接收的卫星信号有:伪距观测值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及卫星⼴播星历。

9、根据测距原理,GPS卫星定位⽅法有伪距定位法、载波相位测量定位和 G PS 差分定位。

对于待定点位,根据接收机运动状态可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根据获取定位结果的时间可分为实时定位和⾮实时定位。

10、在两个测站上分别安置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的卫星,以确定两点间相对位置的定位⽅法称为相对定位。

11、载波相位相对定位普遍采⽤将相位观测值进⾏线性组合的⽅法。

具体⽅法有三种,即单差法、双差法和三差法。

12、GPS差分定位系统由基准站、流动站和⽆线电通信链三部分组成。

13、GPS测量实施过程与常规测量⼀样包括⽅案设计、外业测量和内业数据处理三部分。

⼆、名词解释:1、伪距单点定位----利⽤GPS接收机在某⼀时刻测定的四颗以上GPS卫星伪距及从卫星导航电⽂中获得的卫星位置,采⽤距离交会法求定天线所在的三维坐标.2、载波相位相对定位----⽤两台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测线两端(该测线称为基线),固定不动,同步接收GPS卫星信号。

GPS 练习题二

GPS 练习题二

《GPS测量原理与应用》练习题二一、名词解释1、同步环由多台接收机同步观测所构成的闭合环称为同步环。

2、重复观测边同一基线边,若观测了多个时段(>=2),则可得到多个基线边长。

这种具有多个独立观测结果的基线边,称为重复边。

3、异步环在构成多边形环路的所有基线向量中,只要有非同步观测向量的,则该多边形环路叫做异步观测环,简称异步环。

4、相对论效应是由于卫星钟和接收机钟所处的状态(运动速度和重力位)不同而引起卫星钟和接收机钟之间产生相对钟误差的现象。

5、大气折射对于GPS而言,卫星的电磁波信号从信号发射天线传播到地面GPS接收机天线,其传播路径并非真空,而是要穿过性质与状态各异、且不稳定的大气层,使其传播的方向、速度和强度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折射。

6、观测时段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观测停止,连续工作的时间段,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

7、独立观测环由独立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简称独立环。

8、GPS相对定位的作业模式利用GPS确定观测站之间相对位置所采用的作业方式。

它与GPS接收机设备的软件和硬件密切相关。

同时,不同的作业模式因作业方法、观测时间和应用范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9、坐标联测点GPS网平面坐标系统转换,通常是采用坐标联测来实现的。

采用GPS定位技术,重测部分地面网中的高等级国家控制点。

这种既具有WGS-84坐标系下的坐标,又具有参考坐标系下的坐标的公共点,称为GPS网和地面网的坐标连测点(简称坐标联测点)。

坐标联测点是显示坐标转换的前提。

10、高程联测点利用GPS直接测定的高程是GPS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大地高,而实际工作中通常需要的是正常高,为实现高程系统的转换,在布设GPS网时,需采用几何水准方法联测部分GPS点,这些被联测的GPS点,称为水准联测点。

11、停测段在某一测站上,若在某一时间段内可测卫星只有4颗,而这4颗卫星的图形分布很差,其几何精度因于GDOP超过了规定的要求,以致无法保证预订的定位精度。

《GPS定位原理与应用》习题集答案

《GPS定位原理与应用》习题集答案

第一篇《GPS定位原理与应用》习题集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I、卫星星历:是描述卫星运行轨道的信息。

2、天线高:指天线的相位中心至观测点标志中心顶面的垂直距离。

3,春分点:当太阳在黄道上从天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黄道与地球赤道的交点。

4、开普勒第一定律:卫星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而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与地球的月心相重合。

这一定律表明,在中心引力场中,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面,是一个通过划球质心的静止平面。

5、同步环:由多台接收机同步观测的结果所构成的闭合环称为同步环。

6、多路朽效应:在GPS测量中,如果测站周围的反射物所反射的卫星信号(反射波)进入接收衫天线,这就将和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直接波)产生干涉,从而使观测值偏离真值产且所谓的多路径误差。

这种山于多路径的信号传播所引起的干涉时延效应称为多路径效应。

7、周跳:在接收机跟踪GPS卫星进行观测的过程中,常常山于多种原因(例如接收机天线被阻挡、外界噪声信号的千扰等),可能使载波相位观测值中的9周数不正确但其不足1整周的小数部分仍然是正确的,这种现象成为整周变跳,简称周跳。

8、绝对定位:利用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间的距离观测值直接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在在WGS-84坐标系中相对地球质心的绝对位置。

9,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所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

恒星时是地方时。

10、卫星的无摄运动:卫星在轨运动受到中心力和摄动力的影响。

假设地球为匀质球体,其对卫星的引力称为中心力(质量集中于球体的中心)。

中心力决定着卫星运动的4本规律和特征,此时卫星的运动称为无摄运动,山此所决定的卫星轨道可视为理想的轨道,又称卫星的无摄运动轨道。

11,精密星历:是一些国家的某些部门,根据各自建立的跟踪站所获得的精密观测资料,应用与确定预报星历相似的方法,而计算的卫星星历。

它可以向用户提供在用户观测时间的卫星星历,避免了预报星历外推的误差。

12、相对定位:用两台或多台接收机分别安置在基线的两端,并同步观测相同的GPS卫星,以确定4线端点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或4线向量的定位方法。

卫星导航定位误差分析与处理考核试卷

卫星导航定位误差分析与处理考核试卷
B.接收机温度
C.信号传播速度
D.地球自转速度
10.下列哪种定位方式不适用于卫星导航定位?()
A.绝对定位
B.相对定位
C.静态定位
D.惯性定位
11.下列哪个参数与卫星导航定位误差相关性较小?()
A.卫星高度角
B.卫星轨道倾角
C.信号传播时间
D.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
12.在卫星导航定位中,下列哪个参数通常用于评估定位误差的大小?()
D.不可消除的误差
2.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卫星导航定位中的电离层误差?()
A.太阳活动
B.地球磁场变化
C.气象条件
D.接收机类型
3.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小卫星导航定位中的多路径效应?()
A.使用具有抑制多路径效应的天线
B.提高卫星信号的发射功率
C.增加卫星数量
D.选择开阔的观测环境
4.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提高卫星导航定位的精度?()
A.大气折射率
B.信号频率
C.接收机高度
D.卫星高度
14.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消除卫星导航定位中的接收机和卫星钟差误差?()
A.双差分定位
B.三差分定位
C.卡尔曼滤波
D.高精度原子钟
15.以下哪些情况可能会影响卫星导航定位中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准确性?()
A.多路径效应
B.信号遮挡
C.接收机内部噪声
D.卫星轨道误差
()
10.在组合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时,______可以提高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
()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在卫星导航定位中,伪距观测值的精度高于载波相位观测值。()
2.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所有的误差都可以通过差分定位技术来消除。()

(完整版)GPS题库(完整版)

(完整版)GPS题库(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春分点:当太阳在黄道上从天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点真近点角:在轨道平面上卫星与近地点之间的地心角距.升交点赤经:在地球平面上,升交点与春分点之间的地心夹角.近地点角距:在轨道平面上近地点与升交点之间的地心角距.天球:指以地球质心为中心,半径r为任意长度的一个假想球体。

为建立球面坐标系统,必须确定球面上的一些参考点、线、面和圈。

岁差:指由于日月行星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的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

章动:北天极除了均匀地每年西行以外,还要绕着平北天极做周期性的运动。

轨迹为一椭圆。

极移: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体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地极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为极移历元:在天文学和卫星定位中,与所获取数据对应的时刻也称历元。

轨道参数:描述卫星轨道位置和状态的参数卫星星历:描述卫星运动轨道的信息预报星历:是通过卫星发射的含有轨道信息的导航电文传递给用户,经解码获得所需的卫星星历,也称广播星历后处理星历:是一些国家的某些部门根据各自建立的跟踪站所获得的精密观测资料,应用与确定预报星历相似的方法,计算的卫星星历。

绝对定位:也称单点定位,是指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直接确定观测站相对于坐标原点(地球质心)绝对坐标的一种方法。

相对定位:用至少两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的GPS卫星,确定两台接收机天线之间的相对位置。

有静态相对定位和动态相对定位之分静态定位:接收机静置在固定测站上,观测数分钟至2小时或更长时间,以确定测站位置的卫星定位,是不考虑轨道的有无、决定点位置的定位应用。

动态定位:动态定位是以确定与各观测站相应的、运动中的、接收机载体的位置或轨迹的卫星定位。

伪距:由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到达GPS接收机的传播时间乘以光速所得出的量侧距离。

由于卫星钟、接收机钟的误差以及信号经过电离层和对流层的延迟,量侧距离的距离与卫星到接收机的几何距离有一定的差值,因此称量侧距离的伪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卫星定位误差习题
〈习题1〉
试述GPS测量定位中误差的种类,并说明产生的原因。

〈习题2〉
试述GPS定位误差来源。

并详细说明各类误差来源影响特征与对策。

〈习题3〉
什么是星历误差?它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削弱或消除其对GPS定位所带来影
响?
〈习题4〉
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是怎样产生的?你认为采用何种方法对削弱GPS测量定位所带来的影响最为有效。

为什么?
〈习题5〉
在GPS测量定位中,多路径效应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削弱多路径效应对GPS测量定位所带来的影响?
〈习题6〉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包括哪几种?怎样削弱其影响?
第五章GPS卫星定位误差答案
习题一参考答案:
GPS定位误差分类
1.按误差来源分类
(1)与卫星有关误差
星历误差
卫星钟差
相对论效应影响
(2)与卫星信号有关误差
电离层延迟影响
对流层延迟影响
多路径效应影响
(3)与接收机有关误差
接收机钟差
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影响
位置误差
2.按误差性质分类
系统误差:钟差、星历误差、电离层延迟影响、对流层延迟影响
偶然误差:多路径效应影响、位置误差、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影响
习题二参考答案:
GPS定位误差来源有三个构成量:
(1)卫星误差:GPS信号的自身误差及人为的SA误差;
(2)GPS信号从卫星传播到用户接收天线的传播误差;
(3)接收误差:GPS信号接收机所产生的GPS信号测量误差。

按误差产生内容分:
A 卫星误差:(1)星历误差:用星历误差计算出的GPS卫星在轨位置与其真实位置之差的精度损失;(2)星钟误差:星钟A系数代表性误差的精度损失。

B 传播误差:电离层时延改正误差;对流层时延改正误差;多路径误差;相对论效应误差,即频率常数补偿导致的补偿残差。

C 接收误差:接收机钟误差;接收机位置误差;天线相位中心误差。

各种误差与对策:
〈1〉星历误差:由星历给出的卫星空间位置与卫星实际位置之差星历误差分预报星历误差和实测星历误差①预报星历误差的来源:依据GPS观测数据"外推"出来的卫星轨道参数和SA技术预报行李误差的特征:24h变化异彩的系统误差影响:5--10m;100-300m②实测星历误差的来源:跟踪监测网的数量,跟踪监测网的分布,跟踪观测量及精度和处理软件性能实测星历误差的特征:偶然误差实测星历误差的影响:10-7---10-9解决决星历误差的对策:建立完善的GPS卫星跟踪监测网精度定轨相对定位
〈2〉星钟误差:与GPS对间基准偏差星钟误差来源:△t=a0+a1(t-t0)+a2(t-t0)2△t 为钟差改正数;a0为钟偏即钟差;a1为钟速即频偏;a2为钟速变频即频漂特征:系统误差影响:△t<1ms解决星钟误差的对策:钟差改正
〈3〉电离层时延改正误差(电离层折射误差)来源:天体强辐射,气体分子电离产生大量自由电子和正电荷(离子),导致介质弥散效应。

特征:传播路径弯曲;传播速度变化影响:避免中午作业;11月份误差最小;与地理位置相关解决对策:①单频接收机:1)相对定位(在30km之内)2)电离层延迟改正导航电文提供模型Tg=DC+A.cos[2TV/P](t-Tp)DC 为晚间电离层迟延改正;A为余弦振幅;P为余弦波周期;Tp为14h
3)同步观测求差
②双频接收机:色散效应:公式
〈4〉对流层时延改正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来源:大气密度高于电离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特征:传播路径弯曲;传播速度变化
影响:大顶方向→2.3cm;高度角10。

→20m;干分量∝温度,气压;湿分量∝温度H对策:①对流层模型改正;(水汽辐射计测定参数),②引入描述附加参数,在数据处理中估算,③同步观测值随求差解算(〈20m〉.
〈5〉多路径误差:来源:信号多路反射,特征:在GPS测量中反射信号和自卫星信号产生干涉,从而引起观测值偏离真随产生多路经误差参考零点变化。

对策:①站址选择避免邻近大面积平静液面;避免邻近大面积光滑地面,建筑物表面测站不宜在斜坡上
②增加观测时间取平均值③GPS接收机选择
抗多路经效应接收机信号处理;
天线选择:类型选择,配置抑径板设截止高度角Z限,配置抑径板→r=h/sinZ限
<6> 相对论效应影响
来源;卫星钟于接收机钟状态速度,引力差异引起相对误差,特征:①系统误差②速度等于卫星钟速度增加4.449*10-10f,
影响:△t<70ns→h-20m
对策:制造卫星钟降低频率4.449*10-10f
<7> 地球自转效应误差
来源:地球吧停地自转,GPS信号到达GPS信号接收机时的GPS卫星在轨位置,不同于GPS信号从卫星发送时GPS卫星在轨位置,两者之差,特征:系统误差,对策:误差改正
<8> 来源:钟差于GPS施加基准偏差频偏、频漂,特征:系统误差,影响:∑=1us→300m
对策:①作为未知参数求解②卫星间误差
<9> 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天线相位中心与机座几何位置偏差.来源:相位中心随信号强弱和方向变化而变化,特征:偶然误差,影响:毫米级或厘米级的,对策:同类同向观测,卫星间求差
<10>接收机位置误差:来源:①相位中心与测站标志中心偏差;②天线置平偏差;③天线高度量测误差;
特征:偶然误差影响:天线高度为1.6m,天线整平偏差为0.10,接收机位置误差为3mm.
习题三参考答案:
星历误差定义:由星历给出的卫星空间位置与卫星实际位置之差。

A.预报星历误差产生:1.星历参数外推(模型误差+数据误差)
2.SA技术
特征:系统误差(24h变化一次)
2.100~300m
B.实测星历误差产生:
1.跟踪监测网数量
2.跟踪监测网空间分布
3.跟踪观测量及精度(模型误差+数据误差)
4.处理软件性能
特征:偶然误差
削弱对策:
1.建立完善GPS卫星跟踪监测网精密定轨;
2.相对定位:差分修正、差值解算。

习题四参考答案:
电离层折射误差的产生:天体强辐射,气体分子电离产生大量自由电子和正电荷(离子),导致介质弥散效应。

削弱方法:(1)单频接收机
1 相对定位(30km)
2 电离层延迟改正(航电文提供模型)
3 同步观测求差
(2)双频接收机色散效应
对流层折射误差产生:大气密度高于电离层,温度随高度变化。

削弱方法:1.对流层模型修正;(水汽辐射计测定参数)
2.引入描述附加参数,在数据处理中估算;
3.同步观测值求差解算(< 20km)
利用同步观测效果比较好,因为可以同时削弱电离层和对流层误差所带来的影响。

习题五参考答案:
1.多路径效应:同信号多路传播时引起干涉时延由多路经的信号传播引起的干涉时延效应称为多路经效应
2.产生:信号多路反射
3.特征:在GPS测量中反射信号和来自卫星信号产生干涉,从而引起观测值偏离真值产生多路经误差,参考零点变化=相位延迟
4、对策:
(1)站址选择:
避免邻近大面积平静液面;
避免邻近大面积光滑地面、建筑物表面;
测站不宜在斜坡上。

(2)增加观测时间:取平均值
(3)GPS接收机选择:
1)抗多路径效应接收机(信号处理)。

2)天线选择:
类型选择:对极化特性不同的;反射信号强抑制
b.配置抑径板:
设:载止高度角 Z限
c.配置抑径板:tr=h/sinZ限
习题六参考答案:
(1)接收机钟误差
削弱方法:
1) 作为未知参数求解
2) 卫星间求差
(2)天线相位中心误差
削弱方法:同类同向观测;卫星间求差(3)接收机位置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